六省市国有煤炭企业全行业亏损 中央拨款安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5:13
中央或拨300亿帮助“僵尸企业”安乐死

黑龙江煤城艰难涅槃

时代周报记者赵天琦傅明发自鸡西、北京、广州

傍晚5时,窗外已经彻底黑了下来。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寒风中,几座高耸的烟囱正源源不断地喷出滚滚浓烟。路上的行人大多步履匆匆,想要尽快逃离这寒冷而又污浊的空气,早早回到温暖的室内。

这里是黑龙江省鸡西市,一座与俄罗斯接壤的东北小城。浓烟发出的位置正是这座城市的火电厂所在地,这里距离市中心只有一公里左右。

在冬天西北季风的影响下,这些浓烟会不断地被吹向这个小城的东南方。如果碰巧遇到逆温天气,这些浓烟便会在发电厂东南方一公里左右的位置沉积下来,久久不散。这里曾经是鸡西市第一中学(这座城市两所重点高中之一)的所在地,而这所中学已经在2012年搬离了。

鸡西市,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是来自于中学地理课本上的一张全国煤炭资源分布图。鸡西与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一起并称为黑龙江“四大煤城”。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以及与之关联密切的焦化、发电、钢铁产业是鸡西经济重要支撑。

然而,变化也正在悄悄发生。

在经历2005-2011年长达7年的“黄金时代”后,煤炭行业从2012年起步入寒冬。根据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0日,动力煤价格为372元/吨。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的高峰时期曾一度超过800元/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2015年12月3日召开的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表示,2015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面达到80%以上。国有煤炭企业整体由上年盈利300亿元转为亏损223亿元,黑、吉、辽、冀、鲁、皖六个省市出现全行业亏损。

与此同时,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愈发明显。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各类煤矿产能相加已经超过50亿吨,而2015年官方给出的煤炭消费量仅为35.1亿吨。

煤炭行业去产能已经迫在眉睫。

在2015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去库存、防风险、降成本、补短板被正式定调为2016年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被放在了五项任务之首,并将矛头直指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和钢铁行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煤炭工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有关煤矿退出机制政策建议的初稿,其中将以市场化为主的方式推动过剩产能化解。更早之前,2015年1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中便提到,在“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预计到2020年,全国煤矿企业数量由现在的6390家减少到3000家以内。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半以上的煤矿企业被淘汰出局。

钢铁也是中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超过11亿吨,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此外,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都是产能过剩集中的行业。在A股市场上,这些行业中的某些企业成为苟且偷生的“僵尸企业”。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目前266家“僵尸”上市公司中,包括197家以钢铁、有色、造纸、纺织、船舶、石化、化工、机械、水泥、煤炭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公司。这些“僵尸企业”因效益不佳,主要依靠银行支持和政府照顾勉强生存。

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一文,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加法”相对容易理解,做“减法”困难会大一些,但必须做下去。

“对待‘僵尸企业’,必须斩钉截铁处置,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他们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权威人士说,“同时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

2015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将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

工信部一名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该专项资金规模首期可能为300亿元,主要用于退出过剩行业员工社保安置,重点是推动“僵尸企业”退出。

但直到记者发稿时止,就300亿资金如何分发等问题,有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具体的标准。

煤炭行业的“铁锈时代”

在远离北京的鸡西市,一场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硬仗已经打响。

对于这个边陲小城而言,煤炭行业的发展几乎决定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该市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市煤炭基础产业产值115.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4%。

然而,煤炭行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已经不容乐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鸡西市2012年的原煤产量为2576万吨,而这一数字在随后两年下降至2014年的1715.8万吨。同时,全市煤炭基础产业产值也由2012年的181亿元跌至2014年的115.8亿元,下降约36%。

鸡西市仅仅是全国煤炭行业的一个缩影,这座“煤城”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全国主要煤炭产区正在面对的问题。

在经历过长达7年的“黄金时代”后,煤炭行业从2012年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甚至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惨烈景象。煤炭价格在经历2011年860元/吨的高点之后不断走低,2015年12月30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仅为372元/吨,煤炭价格已被拦腰斩断。

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各类煤矿产能相加已经超过50亿吨,而去年官方给出的煤炭消费量仅为35.1亿吨。针对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建议,要建立和完善煤矿退出机制。

有消息称,煤炭工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有关煤矿退出机制政策建议的初稿,其中将以市场化为主的方式推动过剩产能化解。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到煤炭工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尚不方便透露关于煤炭退出机制的具体细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淘汰落后煤炭企业时,人员安置、债务清算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此外,不少落后煤企虽然没有生存下去的希望,但却可以为当地政府的GDP作出贡献,这中间的关系也需要妥善处理。”李佐军说道。

实际上,淘汰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做法已经开始在地方落实。“从去年开始,市政府就在开展小煤井的关闭整合,要求在今年全部结束。”鸡西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李安(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道。

李安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政府负责整顿的主要是私人煤井,将原来要求9万吨的最低产量提高到15万吨,不能满足要求的便会被关闭。“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井煤矿的生产能力,也为了避免小煤井能力不足导致的资源浪费。”

冗员的难题

然而,小煤井在鸡西市煤炭产业中的产能占比微乎其微,真正影响整个煤炭行业产能的则是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

数据显示,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2014年的煤炭产量为1336.1万吨,占全市煤炭产量的近80%。作为一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龙煤集团去产能的举动更显得举足轻重。

李安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由于受到现在煤炭市场‘量价齐跌’的影响,矿务局现在非常困难。省里面已经提出要对它进行改革,现在走的第一步是把富余人员分流安置。”

李安口中的“矿务局”就是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前身。2004年,龙煤集团正式成立并重组了鹤岗、鸡西、双鸭山和七台河“四大煤城”的矿务局,并掌握绝大部分优质煤矿。但当地居民仍然将“矿务局”的说法保留了下来。

龙煤集团成立之初刚好赶上全国煤炭行业复苏,将曾一度“揭不开锅”的四家矿务局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随着煤炭行业整体的衰落,从2012年起,龙煤集团开始连年亏损。公开报道称,龙煤集团2012年净亏8亿元,2013年亏损扩大到23亿元,2014年亏损接近60亿元。今年前8个月,龙煤集团同比减亏11亿多元。截至6月11日,龙煤集团落地煤积压资金已达10亿元。

在接连亏损的同时,繁冗的人员已经成为龙煤集团心头上的一把尖刀。目前,龙煤集团在职员工共24万人,这一数字甚至高于煤产量为其10倍的神华集团的21.4万在册员工。

与此同时,龙煤集团还要为人数庞大的离退休人员以及工伤残、遗属发放工资。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末,龙煤鹤岗分公司在岗职工48436人,却要支付总人数6.34万以上离退休人员统筹外养老保险,以及工伤残、遗属等相关花费。

巨大的资金压力下,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员工已经被拖欠工资三个月之久。“最近一次发工资就是9月,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一名普通职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道。

“龙煤集团因资金紧张,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在去年9月20日晚上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说道。随后,在9月22日,龙煤集团官方网站发布了机关全体员工大会的新闻稿,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在会上提出:“当前,龙煤好比一个危重病人,第一就是止血,就是全面完成3个月分流10万人左右的目标。”但随后不久,这篇稿件被其官网删除。

这场关乎10万人命运的分流改革目前已经在“四大煤城”展开。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当前计划初期分流2.3万人,而鸡西的指标是5500人。

李安也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这次分流改革是龙煤集团和地方政府联手推进的。“分流的方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矿务局自己会发展一些其他产业,包括林业、农业等提供一些就业岗位。此外,地方政府也会拿出一些岗位提供给分流人员,包括到社区、团委、农垦局等地方。”

然而人员分流并不简单,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小城,如何能够提供5500个就业岗位成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龙煤提出这个10万人分流计划时有一些考量,但并没有考虑一些实际问题。关于具体的方案,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开会讨论,随时都会有变化。”龙煤集团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道。

他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一些消息的误传已经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之前我们在跟农垦局开会时,农垦局口头上提出,要为分流到农垦局的员工每人分配61亩地。如果员工不愿种地就交给农场,企业每个月可以给1800块钱,其中包含了企业帮忙上缴的各类保险。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很多人都赶来报名。原本1000人的名额不到十分钟就报满了。但是农垦局那边还没有把这个政策写入正式的文件里,只是一个口头协议。这其实已经误导了人员分流的选择,如果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可能就会造成误解,甚至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该负责人说道。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整个煤炭行业步入寒冬之时,深陷泥沼的煤企远非龙煤集团一家。2014年开始,许多中小煤企首当其冲,倒闭破产了一大批。而到了2015年,大型煤企也支撑不住,开始变卖资产或降低工资以求改善亏损的局面。

2015年底,中煤能源[-7.93% 资金 研报]、陕西煤业和冀中能源[-5.95% 资金 研报]纷纷宣布了资产处置计划以改善利润状况。12月6日,中煤能源发布公告,公司拟将部分与煤炭主业关联度不高且主营业务市场持续低迷、盈利能力较低的资产以9.27亿元转出。

作为我国仅次于神华集团的第二大煤炭公司,中煤能源此举一出引得整个煤炭行业哀叹不断。根据中煤能源三季度报告现实,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48.8亿元,同比下降13.8%,净利润亏损约16.7亿元,同比下降352.8%。这也是中煤能源上市七年以来首次亏损。

与中煤能源一样,陕西煤业近期也出售了煤矿等资产来缓解亏损。陕西煤业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达18.06亿元,同比暴跌295.58%。

除了变卖资产之外,降低工资也成了煤炭企业防范亏损蔓延的重要手段。2015年5月,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神华集团宣布降薪,按照全员工资总额10%下调薪酬总额度。

然而,这场煤炭行业内的震荡并没有仅仅在其行业内部发酵,也波及到了与其密切相关的诸多行业。首当其冲的便是煤机装备制造产业。

“目前有一半左右的工人都没活干,也就没有工资拿。现在煤炭行业不景气,机器非常不好卖,只能接一些维修的活做。”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一位有着20多年工龄的工人王海(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36年。在2006年煤炭行业刚刚遭受一轮冲击复苏之时被美国IMM公司收购。然而,伴随煤炭行业浮浮沉沉的命运并没有因此改变。

“老美做事讲规矩,不圆滑。现在出去跑业务,不给回扣基本很难谈成,但是美国人不管这一套。现在工资倒是不像原来一样被拖欠了,但是没活干一样没工资拿。”王海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道。

与此同时,焦炭、钢材的生产同样遭受冲击。以鸡西市为例,2014年该市焦炭和钢材的产量分别下降7.2%和96.4%。鸡西北方制钢有限公司也于2013年底正式宣布破产倒闭,只留下拖欠数月未发的工资和拖欠长达两年的社保以及养老保险。

钱从何处来?

实际上,煤炭行业的寒冬并非首次袭来。在上世纪末,煤炭行业已经经历过一次低谷期。上一轮煤炭行情的转折点发生在1997年,当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年利润为50.6亿元。但一年之后,这一数字便转盈为亏,变为-4.26亿元,在1999年亏损进一步扩大,变为-18亿元。

但在市场规律下,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出局。1998-2001年的煤价低谷期中,全国共有5.8万个煤矿被迫关闭,占到当时中小煤矿总数的73%。2002年,煤炭行业在全国大幅削减产能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市场反转,并迎来了之后的“黄金时代”。

然而在经历了8年内累计3.1万亿巨额投资的“黄金时代”后,煤炭行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50多亿吨的巨大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煤炭消费量,“去产能”又被重新提上议程。

2015年12月18-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然而,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切实需要的是资金上的支持。

在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作出了进一步部署。会议提出,从2016年1月1日起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3分钱,降价金额重点用于同幅度降低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并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

2015年12月24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有人提出,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利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加大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一名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规模首期可能为300亿元,主要用于退出过剩行业员工社保安置,重点是推动“僵尸企业”退出。但该人士透露,就300亿元资金如何分发等问题,有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具体的标准。

“本次专项资金采用‘首期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名称,显然表明国家还会有陆续的资金支持政策出台,用于‘去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的人员安排。”上述工信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105/14148941_0.shtml中央或拨300亿帮助“僵尸企业”安乐死

黑龙江煤城艰难涅槃

时代周报记者赵天琦傅明发自鸡西、北京、广州

傍晚5时,窗外已经彻底黑了下来。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寒风中,几座高耸的烟囱正源源不断地喷出滚滚浓烟。路上的行人大多步履匆匆,想要尽快逃离这寒冷而又污浊的空气,早早回到温暖的室内。

这里是黑龙江省鸡西市,一座与俄罗斯接壤的东北小城。浓烟发出的位置正是这座城市的火电厂所在地,这里距离市中心只有一公里左右。

在冬天西北季风的影响下,这些浓烟会不断地被吹向这个小城的东南方。如果碰巧遇到逆温天气,这些浓烟便会在发电厂东南方一公里左右的位置沉积下来,久久不散。这里曾经是鸡西市第一中学(这座城市两所重点高中之一)的所在地,而这所中学已经在2012年搬离了。

鸡西市,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是来自于中学地理课本上的一张全国煤炭资源分布图。鸡西与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一起并称为黑龙江“四大煤城”。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以及与之关联密切的焦化、发电、钢铁产业是鸡西经济重要支撑。

然而,变化也正在悄悄发生。

在经历2005-2011年长达7年的“黄金时代”后,煤炭行业从2012年起步入寒冬。根据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0日,动力煤价格为372元/吨。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的高峰时期曾一度超过800元/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2015年12月3日召开的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表示,2015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面达到80%以上。国有煤炭企业整体由上年盈利300亿元转为亏损223亿元,黑、吉、辽、冀、鲁、皖六个省市出现全行业亏损。

与此同时,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愈发明显。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各类煤矿产能相加已经超过50亿吨,而2015年官方给出的煤炭消费量仅为35.1亿吨。

煤炭行业去产能已经迫在眉睫。

在2015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去库存、防风险、降成本、补短板被正式定调为2016年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被放在了五项任务之首,并将矛头直指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和钢铁行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煤炭工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有关煤矿退出机制政策建议的初稿,其中将以市场化为主的方式推动过剩产能化解。更早之前,2015年1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中便提到,在“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预计到2020年,全国煤矿企业数量由现在的6390家减少到3000家以内。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半以上的煤矿企业被淘汰出局。

钢铁也是中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超过11亿吨,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此外,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都是产能过剩集中的行业。在A股市场上,这些行业中的某些企业成为苟且偷生的“僵尸企业”。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目前266家“僵尸”上市公司中,包括197家以钢铁、有色、造纸、纺织、船舶、石化、化工、机械、水泥、煤炭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公司。这些“僵尸企业”因效益不佳,主要依靠银行支持和政府照顾勉强生存。

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一文,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加法”相对容易理解,做“减法”困难会大一些,但必须做下去。

“对待‘僵尸企业’,必须斩钉截铁处置,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他们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权威人士说,“同时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

2015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将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

工信部一名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该专项资金规模首期可能为300亿元,主要用于退出过剩行业员工社保安置,重点是推动“僵尸企业”退出。

但直到记者发稿时止,就300亿资金如何分发等问题,有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具体的标准。

煤炭行业的“铁锈时代”

在远离北京的鸡西市,一场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硬仗已经打响。

对于这个边陲小城而言,煤炭行业的发展几乎决定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该市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市煤炭基础产业产值115.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4%。

然而,煤炭行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已经不容乐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鸡西市2012年的原煤产量为2576万吨,而这一数字在随后两年下降至2014年的1715.8万吨。同时,全市煤炭基础产业产值也由2012年的181亿元跌至2014年的115.8亿元,下降约36%。

鸡西市仅仅是全国煤炭行业的一个缩影,这座“煤城”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全国主要煤炭产区正在面对的问题。

在经历过长达7年的“黄金时代”后,煤炭行业从2012年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甚至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惨烈景象。煤炭价格在经历2011年860元/吨的高点之后不断走低,2015年12月30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仅为372元/吨,煤炭价格已被拦腰斩断。

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各类煤矿产能相加已经超过50亿吨,而去年官方给出的煤炭消费量仅为35.1亿吨。针对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建议,要建立和完善煤矿退出机制。

有消息称,煤炭工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有关煤矿退出机制政策建议的初稿,其中将以市场化为主的方式推动过剩产能化解。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到煤炭工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尚不方便透露关于煤炭退出机制的具体细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淘汰落后煤炭企业时,人员安置、债务清算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此外,不少落后煤企虽然没有生存下去的希望,但却可以为当地政府的GDP作出贡献,这中间的关系也需要妥善处理。”李佐军说道。

实际上,淘汰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做法已经开始在地方落实。“从去年开始,市政府就在开展小煤井的关闭整合,要求在今年全部结束。”鸡西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李安(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道。

李安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政府负责整顿的主要是私人煤井,将原来要求9万吨的最低产量提高到15万吨,不能满足要求的便会被关闭。“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井煤矿的生产能力,也为了避免小煤井能力不足导致的资源浪费。”

冗员的难题

然而,小煤井在鸡西市煤炭产业中的产能占比微乎其微,真正影响整个煤炭行业产能的则是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

数据显示,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2014年的煤炭产量为1336.1万吨,占全市煤炭产量的近80%。作为一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龙煤集团去产能的举动更显得举足轻重。

李安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由于受到现在煤炭市场‘量价齐跌’的影响,矿务局现在非常困难。省里面已经提出要对它进行改革,现在走的第一步是把富余人员分流安置。”

李安口中的“矿务局”就是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前身。2004年,龙煤集团正式成立并重组了鹤岗、鸡西、双鸭山和七台河“四大煤城”的矿务局,并掌握绝大部分优质煤矿。但当地居民仍然将“矿务局”的说法保留了下来。

龙煤集团成立之初刚好赶上全国煤炭行业复苏,将曾一度“揭不开锅”的四家矿务局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随着煤炭行业整体的衰落,从2012年起,龙煤集团开始连年亏损。公开报道称,龙煤集团2012年净亏8亿元,2013年亏损扩大到23亿元,2014年亏损接近60亿元。今年前8个月,龙煤集团同比减亏11亿多元。截至6月11日,龙煤集团落地煤积压资金已达10亿元。

在接连亏损的同时,繁冗的人员已经成为龙煤集团心头上的一把尖刀。目前,龙煤集团在职员工共24万人,这一数字甚至高于煤产量为其10倍的神华集团的21.4万在册员工。

与此同时,龙煤集团还要为人数庞大的离退休人员以及工伤残、遗属发放工资。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末,龙煤鹤岗分公司在岗职工48436人,却要支付总人数6.34万以上离退休人员统筹外养老保险,以及工伤残、遗属等相关花费。

巨大的资金压力下,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员工已经被拖欠工资三个月之久。“最近一次发工资就是9月,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一名普通职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道。

“龙煤集团因资金紧张,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在去年9月20日晚上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说道。随后,在9月22日,龙煤集团官方网站发布了机关全体员工大会的新闻稿,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在会上提出:“当前,龙煤好比一个危重病人,第一就是止血,就是全面完成3个月分流10万人左右的目标。”但随后不久,这篇稿件被其官网删除。

这场关乎10万人命运的分流改革目前已经在“四大煤城”展开。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当前计划初期分流2.3万人,而鸡西的指标是5500人。

李安也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这次分流改革是龙煤集团和地方政府联手推进的。“分流的方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矿务局自己会发展一些其他产业,包括林业、农业等提供一些就业岗位。此外,地方政府也会拿出一些岗位提供给分流人员,包括到社区、团委、农垦局等地方。”

然而人员分流并不简单,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小城,如何能够提供5500个就业岗位成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龙煤提出这个10万人分流计划时有一些考量,但并没有考虑一些实际问题。关于具体的方案,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开会讨论,随时都会有变化。”龙煤集团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道。

他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一些消息的误传已经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之前我们在跟农垦局开会时,农垦局口头上提出,要为分流到农垦局的员工每人分配61亩地。如果员工不愿种地就交给农场,企业每个月可以给1800块钱,其中包含了企业帮忙上缴的各类保险。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很多人都赶来报名。原本1000人的名额不到十分钟就报满了。但是农垦局那边还没有把这个政策写入正式的文件里,只是一个口头协议。这其实已经误导了人员分流的选择,如果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可能就会造成误解,甚至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该负责人说道。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整个煤炭行业步入寒冬之时,深陷泥沼的煤企远非龙煤集团一家。2014年开始,许多中小煤企首当其冲,倒闭破产了一大批。而到了2015年,大型煤企也支撑不住,开始变卖资产或降低工资以求改善亏损的局面。

2015年底,中煤能源[-7.93% 资金 研报]、陕西煤业和冀中能源[-5.95% 资金 研报]纷纷宣布了资产处置计划以改善利润状况。12月6日,中煤能源发布公告,公司拟将部分与煤炭主业关联度不高且主营业务市场持续低迷、盈利能力较低的资产以9.27亿元转出。

作为我国仅次于神华集团的第二大煤炭公司,中煤能源此举一出引得整个煤炭行业哀叹不断。根据中煤能源三季度报告现实,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48.8亿元,同比下降13.8%,净利润亏损约16.7亿元,同比下降352.8%。这也是中煤能源上市七年以来首次亏损。

与中煤能源一样,陕西煤业近期也出售了煤矿等资产来缓解亏损。陕西煤业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达18.06亿元,同比暴跌295.58%。

除了变卖资产之外,降低工资也成了煤炭企业防范亏损蔓延的重要手段。2015年5月,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神华集团宣布降薪,按照全员工资总额10%下调薪酬总额度。

然而,这场煤炭行业内的震荡并没有仅仅在其行业内部发酵,也波及到了与其密切相关的诸多行业。首当其冲的便是煤机装备制造产业。

“目前有一半左右的工人都没活干,也就没有工资拿。现在煤炭行业不景气,机器非常不好卖,只能接一些维修的活做。”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一位有着20多年工龄的工人王海(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36年。在2006年煤炭行业刚刚遭受一轮冲击复苏之时被美国IMM公司收购。然而,伴随煤炭行业浮浮沉沉的命运并没有因此改变。

“老美做事讲规矩,不圆滑。现在出去跑业务,不给回扣基本很难谈成,但是美国人不管这一套。现在工资倒是不像原来一样被拖欠了,但是没活干一样没工资拿。”王海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道。

与此同时,焦炭、钢材的生产同样遭受冲击。以鸡西市为例,2014年该市焦炭和钢材的产量分别下降7.2%和96.4%。鸡西北方制钢有限公司也于2013年底正式宣布破产倒闭,只留下拖欠数月未发的工资和拖欠长达两年的社保以及养老保险。

钱从何处来?

实际上,煤炭行业的寒冬并非首次袭来。在上世纪末,煤炭行业已经经历过一次低谷期。上一轮煤炭行情的转折点发生在1997年,当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年利润为50.6亿元。但一年之后,这一数字便转盈为亏,变为-4.26亿元,在1999年亏损进一步扩大,变为-18亿元。

但在市场规律下,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出局。1998-2001年的煤价低谷期中,全国共有5.8万个煤矿被迫关闭,占到当时中小煤矿总数的73%。2002年,煤炭行业在全国大幅削减产能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市场反转,并迎来了之后的“黄金时代”。

然而在经历了8年内累计3.1万亿巨额投资的“黄金时代”后,煤炭行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50多亿吨的巨大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煤炭消费量,“去产能”又被重新提上议程。

2015年12月18-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然而,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切实需要的是资金上的支持。

在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作出了进一步部署。会议提出,从2016年1月1日起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3分钱,降价金额重点用于同幅度降低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并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

2015年12月24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有人提出,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利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加大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一名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规模首期可能为300亿元,主要用于退出过剩行业员工社保安置,重点是推动“僵尸企业”退出。但该人士透露,就300亿元资金如何分发等问题,有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具体的标准。

“本次专项资金采用‘首期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名称,显然表明国家还会有陆续的资金支持政策出台,用于‘去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的人员安排。”上述工信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105/14148941_0.shtml
东北最大煤企困境:领导过去年薪百万 现在月薪1500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105/14148806_0.shtml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煤炭企业的龙煤集团,2004年12月吸纳了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座黑龙江著名煤城的优质资产组建而成。

此后十年,龙煤集团三次谋求上市,前两次均因特大矿难中止,第三次冲击IPO,它又出现在沪市新增终止审查企业的名单中。

龙煤集团在煤炭黄金十年曾过上一段好日子,而今因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沉重的历史包袱,以及上市失败、转型未果、煤价低徊等一系列复杂原因,巨亏连连。

十年一轮回。2014年10月,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又变为母子体制,意在“下放权力,搞活经营,增强解危渡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到今年九月,龙煤集团宣布分流十万人,后又改称两到三年内转岗分流6万。目前,第一批转岗分流22500职工的工作正在推进当中。如何分流?分流去哪儿?此次改革的成本又该如何分担?疑问诸多。

龙煤集团的断臂求生,不仅关系着严重依赖煤炭的四大煤城的命运,同样也拷问着黑龙江省长期以来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

如果将龙煤集团置入整个东北地区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它又是一个重要的隐喻符号。东北这块最早进入却最后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土地,如今又因为经济垫底亟需救赎。

东北的未来在哪里?或许,我们可先从龙煤此次改革管中窥豹。



这是龙煤集团补偿自己的最好机会。这点,王成很清楚。

一天前,这位煤矿工人还在井下,一下又一下地抡着铁镐。45岁的年龄决定了,他的体力大不如前,每抡上十多下就要喘上一会。铁镐砸出的煤粒和煤灰不仅把他的面容染得模糊不清,还在侵蚀着他的心肺。

晚上6点,王成回到地面。他坐在黑水横流的煤矿澡堂旁边,一边抽烟,一边打开手机,“明天下午两点到桃山矿办(办公地)开会,上面要说转岗分流的事儿。”

桃山煤矿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隶属于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这家煤矿拥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辉煌时累计产出原煤4000多万吨,拥有员工五六千人。

龙煤集团2012年将之关停,王成和他的上千名工友随即失业。之后三年,他还在从事井下采煤的工作,雇主变成了一家又一家的私营煤矿。

国企工人的自尊早已植入他的灵魂。所以,他不喜欢那些开着豪车、衣衫精致的私营矿主。但他又需要这份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他的独生子今年自南方一所重点大学毕业,迫切期待他的援助,让自己拥有一套可以在广州立足的住房。

“我的任务还没完成。”说到儿子,王成干笑了一声。

他向目前供职的这家私营煤矿的管理者请假一天。2015年12月15日14时,桃山煤矿的领导准时出现,攥着一份《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指导意见》。

王成在桃山煤矿工作过20余年,虽然最近三年沦为闲置人员,每月只有数百元的补贴。但他仍保留着国企工人的身份和工龄。

他希望龙煤集团给自己一个交代。

领导宣读文件时,他安静地趴在前排椅背上,认真听着。

这份由黑龙江省政府下达的文件介绍,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获得5500个新岗位,其中黑龙江农垦总局提供两千个岗位,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和黑龙江省林业厅各提供1000个岗位,七台河市政府提供1500个岗位。

这些岗位自2015年12月15日起开放申报。如报名成功,煤矿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工龄和保险等,将由新单位承接。

前三个接收单位将对煤矿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而后定岗。七台河市政府则直接提供了诸如保洁、文秘、司机、厨师等公益性岗位。

文件承诺,新单位在技能培训期间,将为这些煤矿职工提供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在内的1800元的月薪。

农垦总局提供的条件最为优厚。一份流转在龙煤集团职工QQ群的文件显示:农垦总局将为每位煤矿职工分配61亩工资田,因本人原因确实不便耕种的,可将工资田上交农垦总局,工人不用到岗工作,农垦按月支付1800元应发工资。

王成和工友们几乎都打算申请农垦总局的岗位,道理很朴素:“森工总局、林业厅还有市政府那边,都需我们到岗上班,工资应该不会太高。农垦总局这边不用上班,还有一份工资。我们还可以出去打工,再挣一份钱。”

桃山煤矿领导要求职工尽快报名。按照省政府和龙煤集团的要求,各个煤矿每五天向上级汇报报名情况,报名工作将在半个月内完成。



王成迅速在报名处填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并注明报名岗位为农垦总局。

转念间,他又担心“这种好事轮不到自己”。

在东北的国企当中,“关系”显得无比重要。况且,他还面临着非常庞大的竞争群体。

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曾号称拥有10万职工、30万家属,七台河煤矿以及相关产业创造的GDP,一度占到七台河市近八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依赖煤矿生存。

先有煤,后有城。这指的不仅仅是七台河,还包括鹤岗、鸡西、双鸭山。四大煤城在2004年12月完成资产整合,组建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国企以及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

在大庆油田税收多归中央的情况下,过去,龙煤集团每年为黑龙江贡献数十亿元的利税。这个中国最北部的省份,经济结构同样单一,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包括龙煤在内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企业。

2012年开始,过剩的煤炭产能与下滑的经济形势激烈碰撞,煤炭市场急剧下行。昔日贵为“黑金”的煤炭,如今变成了“白菜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9成以上的煤炭企业已经没了利润、或已亏损,超过一半的煤炭企业下调职工工资,个别企业甚至提出“保八争十”——确保发8个月工资,争取发10个月工资。

这是一场席卷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企业危局,龙煤集团只是沧海一粟。

统计数字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龙煤集团累计亏损73.94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33.78亿元。目前,其净资产已由2012年185.28亿元缩减为89.85亿元。

降薪和欠薪沦为常态。龙煤集团2014年传出欠薪8亿元,并且还在不断降薪,目前执行的是除井下工人以外全员只有1500元左右的月薪水准。过去动辄年薪百万元的集团领导,如今也只有这个数目。而且,最近三四个月时间,他们的工资一直未获发放。

“外部原因是煤炭价格及市场变化,内部原因是存在人力资源严重错配。”黑龙江省政府为龙煤集团开出这样的诊断。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龙煤集团2014年煤炭产量为4905万吨,在国内煤炭企业中排名第17位,产量仅为煤炭龙头企业神华的10%,在岗职工却与神华集团数量相当。

一个“煤黑子”(井下工人)养活十个“白脸的”(地面人员),这句流传在各大矿井上的俗语,过去和现在都是龙煤集团冗员情况的局部写照。

在龙煤集团组建之前的2004年,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矿业集团拥有在册职工和集团职工42万人,离退休职工和下岗人员20万人,另有学校、医院、公安保卫、社保等大量企办社会机构2万余人。

“龙煤好比一个危重病人,第一就是止血,全面完成三个月共分流十万人左右的目标。”2015年9月22日,龙煤集团官网发布的稿件援引其董事长王智奎的发言如是说。

该新闻稿后被删除,换之的官方口径为:龙煤集团自2013年至2015年8月,已减少在册员工3万人。面对现有的19.5万名职工,龙煤准备通过2到3年时间,再组织化分流安置6万职工。

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分流人员目标表

单位

  行业        总计        鸡矿公司        鹤矿公司        双矿公司        七矿公司
总计        22500        5500        6000        5500        5500
农垦        4000        1000                 1000        2000
森工        2500                 1000        500        1000
林业        6500        2000        3000        500        1000
煤城        9500        2500        2000        3500        1500
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工作自2015年12月正式启动,分流目标人数共计22500人。其中,鸡西矿业公司5500人,鹤岗矿业公司6000人,双鸭山矿业公司5500人,七台河矿业公司5500人。



雪后,天空难得澄清,凛冽寒风吹过屋顶的积雪,一片片雪花落在林山的轮椅。

这个画面美丽又残酷。

林山腰部以下全部瘫痪,这导致他身子干瘦,藏在棉裤里的大腿因常年肌肉萎缩,只有胳膊般粗。这是鸡西市滴道区的一处生活区,林山是由龙煤集团负责的伤残职工。

在黑龙江煤炭最为辉煌的80年代,他在鸡西矿务局滴道煤矿从事井下掘进和采煤。当时,他每月收入一两百元,即便是个“煤黑子”,但至少保有国企工人的体面。

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在那个时代象征家庭富足的“三大件”,林山依靠自己的收入即可购置,将美丽的妻子迎娶进煤矿分给他的房子。他的家庭那时享受的国企福利,还包括集体澡堂、游艺室、托儿所、幼儿园等等。

据黑龙江煤炭志记载:1949年—1990年,黑龙江全省生产的原煤除供应本省之外,还调出大量煤炭支援外省和出口。1953年—1990年,总共调出煤炭25795.71万吨,其中出口煤炭5287.25万吨,截至1990年的煤炭调出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这是林山的黄金时代,他们开采出的煤炭为共和国的工业腾飞和出口创汇做出卓越贡献。

不过,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之下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亏损的阴影无人在乎、无人提及。

黑龙江煤炭志又载:黑龙江四大统配矿务局(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1949年—1990年的42年中仅有9年盈利,盈利总额为38837万元,其余33年均为亏损。而且亏损呈上升趋势,总亏损总计252828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为213391万元。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深圳特区、上海浦东迎来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彼时,黑龙江四个统配矿务局还处于煤炭工业部的庇护之下,未能敏感捕捉到中国东部沿海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

一段长达十年有余的困难时期,在这一年拉开序幕。林山感到的最直观的变化,即其所在的矿井开始欠薪。不得已,他转入另一家尚能开出工资的矿井工作。

第一个月工资还未领到,他的脊椎被掉落的石头拦腰砸断,后被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二级伤残。

在他伤后第二年,林山的妻子与其离婚,并将5岁的女儿带到娘家抚养。女儿在姥姥家呆了不到一个月,一个人跑了12公里,回到林山的住处。

“她妈去外地打工了,没人给孩子洗澡,没人管孩子吃饭,孩子想吃个五分钱的冰棍,都没人给她钱。”长期服用止痛药带来的副作用,使得不到55岁的林山记忆力衰退严重,他甚至很难记起自己的生日年份。但他准确记得自己给女儿的承诺,“你别回去了,爸活一天就养你一天,一直养到你上大学。”

凭借最初每月仅84元的伤残补助以及父母的帮衬,林山最终兑现对女儿的承诺——女儿目前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明年毕业。

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却是鸡西市矿务局最煎熬的五年。
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鸡西矿务局被划归地方领导,经济运行上完全推向市场,国家对鸡西矿务局完全“断奶、断粮”。

当年,鸡西矿务局的煤炭产量只有520万吨,亏损却高达10.1亿元。次年,鸡西矿务局发生了震惊全国的“4·15”事件,滴道煤矿部分在岗职工、家属和退休人员,以要求补发在岗职工工资(累计欠发18个月)为由,从4月15日上午7时到24日连续堵占滴道火车站、201国道和南北两条铁路交叉处,造成铁路、公路中断9天。

此事被鸡西矿务局志评价为“不仅在政治上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给地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不只是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等矿务局在1999年均坠入冰窟。

彼时,四大矿务局煤炭年销售收入仅40亿元,煤炭应收账款51亿元,亏损8亿元,共欠电费、运费、税金、职工工资等账款74亿元。



“拯救者”出现了。

2004年12月,黑龙江省政府对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国有重点煤矿优良资产实施战略性重组,将之组建为龙煤集团。

在组建过程中,龙煤集团整合在册的数十万员工,除10多万人纳入集团管理外,近20万的职工以及不良资产均转入四大煤矿各自的存续企业。

这导致存续企业资不抵债,几乎不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龙煤集团则负有管理责任。

这次整合也让龙煤集团得到“实惠”,通过清产核资核销54亿元的资产损失,融资和投资能力大幅增长。

龙煤集团结束了四大煤城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实施统一采购和统一对外销售的管理方式。

依据组建时的战略规划,龙煤集团的近期目标是在境内外同时上市,远期目标是在2020年煤炭产量达到一亿吨,年利润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柳雪的生活一度被龙煤集团“拯救”。

龙煤集团的组建恰逢煤炭黄金十年的关键时期,组建后解决了职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柳雪一家在2005年春节到来前,也有幸拿到一笔当时看来还算丰厚的欠款。

她先拿出五千多元,为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购买了一台电脑,还为一家四口购置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她又拿出两千多元,给丧偶后与他们同住的公公置办了一台新彩电,放在他的卧室内。

这是柳雪十年来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春节。连她一向沉默寡言的丈夫,也开始抽得起二十多元一包的香烟,热情招呼着来访的亲戚,给他们演示电脑的操作技巧。

好景未能持续一年。2005年11月27日,龙煤集团旗下的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1人遇难。

  

白雪皑皑的东风煤矿,曾在2005年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1人遇难。此次事故直接导致龙煤集团首次上市失败。无界新闻记者张庆宁摄

爆炸当晚到次日白天,柳雪与近千名的矿工家属聚集在煤矿办公地,等待着救援者呼喊自己的名字——或者活着上来,或者命殒井下。

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在爆炸中丧生。

柳雪试图淡忘这些回忆,“但太难了。”她一直记得,那天的自己蹲在零下30多度的矿井空地上,看着地面上一滩泪水凝固成冰。

龙煤集团后来赔偿她一笔钱,相当于她丈夫过去十年在煤矿上的工作收入。

这些钱,她时至今日一分未动。“还是(把钱)留给儿子吧,都是他爸爸拿命换来的。”

组建不久的龙煤集团,计划引入日本伊藤忠、韩国浦项、鞍钢、中煤、中国五矿、华能、黑龙江省电等7家战略投资者,预期2006年赴H股上市,融资200亿元以上。

根据相关规定,拟上市的煤炭企业3年内不能有重大事故。七台河此次特大爆炸事故,让龙煤集团首次上市宣告失败。

四年之后,龙煤集团重整旗鼓,通过国有股权转让成立龙煤控股集团,于2009年6月底获得中科招商创投近5亿元的投资后,上报相关IPO材料,预计通过上市等直接和间接方式,募集资金60亿元—100亿元。

悲剧再次重演。2009年11月21日,龙煤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

龙煤集团旗下的四大煤矿大多拥有百年矿史,最深的矿井达到千余米。

“煤矿越往下挖,地质条件越复杂,安全隐患也就越大。这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地质条件进行细致勘探,在开采之前形成详尽的地质材料。”了解龙煤集团上市历程的知情人士介绍,技术人员和地质材料都是龙煤集团的短板所在。

“四大煤矿在上市之前使用的地质材料当中,大部分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举例说。

龙煤相关主要领导人在自己的MBA毕业论文提到,安全隐患在龙煤组建时已经埋下,未能补齐的安全欠账多达17.7亿元。

与龙煤集团一样,矿井越挖越深的德国鲁尔区,上个世纪末开始使用技术机器人[-9.82% 资金 研报]。机器人先行下井清理地质条件复杂的采区风险点,而后派驻矿工下井。

龙煤集团曾与德国相关企业有过接触,不知何故,未能实现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

一而再,再而三。败罢再战。三年后的2012年,龙煤集团又一次出现在证监会公布的拟IPO企业大名单中。

但是,幸运女神又一次吝惜了她的眷顾。次年年初,沪市新增终止审查企业中又出现了它的名字。

在这一年,龙煤集团还遭遇煤炭价格的大幅下滑,曾经的“拯救者”又变成“被拯救”的对象。

这家声名显赫的煤炭巨头,在业内人士看来本不至于沦落至此。

在煤炭黄金十年当中,龙煤集团多数年份利润过十亿元。不过,其组建时既定转型方向上的煤电和煤化工板块的业务占比迄今仍然非常小,煤炭生产销售独大导致其在市场低迷时经不起风吹雨打。

客观来说,三次谋求上市占用了龙煤的资金和精力,这使得它的转型长期处于暂停状态。转型重启时,煤炭市场的寒冬马上又来了。

“主观上,还有官本位思想作祟的因素。”黑龙江省国资委一位多次考察龙煤集团的官员说,“相对煤电、煤化工这种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转型来说,直接收购煤矿更能快速见到效益。大家都想GDP增速快一点,政绩好看一点。”

2010年7月,龙煤集团投资四亿元注册成立新疆龙煤能源公司,通过收购、控股等形式掌握约5亿吨的煤炭储量,预计5年后帮助龙煤集团原煤产量增加至少1000万吨。

五年时间很快过去,龙煤的原煤产量依旧停留在五年前的数目。当下的新疆龙煤能源公司却陷入经营困境,其办公楼正在被龙煤集团对外出售。

期间,在导致东北地区750万国企员工下岗的国企改革后,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从2003年到2012年,东北地区迎来快速发展的十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增速在12%左右,超出全国平均增速两个百分点。

诸如龙煤集团这样的资源型企业,亦迎来产业发展的“强周期”。

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在2008年迎来危机,中央政府次年出台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得以将危机暂缓。直至2012年,产能过剩与信贷收紧等问题陆续爆发,全国GDP增速跌破8%,至今还
重点是涉及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与龙煤集团一样错失转型窗口的东北地区,经济数据惨不忍睹。

2014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均列全国后五位。2015年前三季度,排名依旧如此。



王成报名了农垦总局的岗位,但他并没有追问,与龙煤集团几无瓜葛的黑龙江农垦总局为何愿意接收他们。

他不知道的是,这家黑龙江最大国企的改革,已是黑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便不难解释农垦总局等单位愿意出手接收龙煤数万职工。

自2012年开始严重亏损的龙煤集团,次年亏损不断扩大,并多次向黑龙江省政府呼救。后者随即向龙煤集团输血30亿元。

“虽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不管哪位地方主政者,都得想办法解决。”一位黑龙江本地学者认为,而今的龙煤集团“大到不能倒”,“它不仅关系到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同时数十万的职工队伍,也关系到全省的社会稳定。”

近日,龙煤集团又获得黑龙江省政府38亿元资金支持,加上自筹的23亿元,用于偿还今年12月到期的两笔总计58亿元公募债券。除此之外,龙煤集团尚存短期刚性债务规模达120亿元。

2015年9月19日,黑龙江召开专题会议,指出龙煤集团当前主辅分离等改革措施与企业面临的困难相比,力度还有明显差距。

2014年10月,龙煤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四家单位由原来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变为母子体制。

十年一轮回,2004年12月的组建后,这轮改制意味着龙煤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模式结束,代之以各子公司明确法人主体地位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地位,意在“消除过去总分关系体制、机制弊端”,“下放权力,搞活经营,增强解危渡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正在推动的冗余人员的转岗分流,或是力度更为明显的改革措施。

  

龙煤集团总部在这个冬天断臂求生,预计分流数万人。当下,龙煤集团大批领导需要下到矿井进行安全检查。

无界新闻记者张庆宁摄

龙煤集团组建前后分流安置职工近20万,此后除去自然减员部分,不少员工重新回到龙煤集团工作。大部分留在存续企业的职工现在依旧认为:他们为龙煤奉献毕生,龙煤要对他们负责。

这部分员工的数量鲜见龙煤集团披露,后者只是近期表示,准备通过2到3年时间分流安置6万职工。这相当于龙煤集团全体职工的三到四成。

《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林业厅和四大煤城机关将接收龙煤集团22500名职工。

“比如说,龙煤的林场如果经营状况不佳,可考虑转给接收部门经营,毕竟对方更为专业。同时对方接收龙煤的林场职工。”知情人士介绍,龙煤集团拥有150万亩林地和30万亩农地,大多可采取将资源和人员一块分流的方式。

除此之外的分流方式还包括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盘活资产存量带资产分流、四煤城拿出公益性岗位安置分流、四煤城发展新的连续产业安置分流等。

“从黑龙江的经济发展预期来看,现代化农业、生态林业和畜牧业前景广阔,煤炭行业不仅处于产业链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期内不会改变。”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在一次集团会议上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龙煤集团目前的转岗分流合乎黑龙江省试图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即推动作为第二产业的龙煤集团将麾下的资源和人员向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目前企业改革的相关工作正在谋划当中,尚不具备对外发布的条件,故暂时无法接受采访。待条件成熟,我们将采访适当方式发布信息。”2015年12月15日,龙煤集团宣传部门婉拒了无界新闻针对其改革进度的采访要求。


这一天,位于哈尔滨市闽江路的龙煤办公楼内冷冷清清,主要领导也需要经常下矿督察生产安全。2015年11月和12月,龙煤集团的杏花煤矿和新兴煤矿分别有爆炸发生,共造成25名矿工遇难。

距离龙煤办公楼不远处的中央大道上,堆满了从松花江面拉来的冰块。这些冰块将在这个月的国际冰雪节上变成冰雕。再往后便是2016年春节,春天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对于断臂求生的龙煤集团来说,改革脱困的严冬依旧漫长,春天恐怕在还在遥远的地方。

涉及整个东北地区的再次振兴,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一针见血:

“东北是第一个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核心症结还是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问题,这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jiangliang3955 发表于 2016-1-5 09:21
重点是涉及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中央或拨300亿帮助“僵尸企业”安乐死
中央或拨300亿帮助“僵尸企业”安乐死
安乐死后人咋办?
jiangliang3955 发表于 2016-1-5 09:38
安乐死后人咋办?
不是赵家人,自谋出路。

不是赵家人,自谋出路。
这个段子太冷,黑龙江还能安排农垦,森林,内地政府就头疼了
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希望煤炭业的春天还是别来了
这个段子太冷,黑龙江还能安排农垦,森林,内地政府就头疼了
可以去非洲支援兄弟国家建设
难过的还是下面的工人。
某地煤炭企业,一位在总部大楼里上班自称享受处级待遇的人鄙夷说工资降到两三千的那是下面的工人,人家一个月一两万,买衣服从来不在本地买,都是去北京,回来的时候车里都塞不下。
煤炭价格低, 铁路 运费又上涨以至新疆的煤矿一直没得到 规模 性开采, 不过也是好事, 节省资源, 也能稳定下煤炭价格。
希望煤炭业的春天还是别来了
赚钱了胡吃海喝,买豪车盖豪华办公楼,那时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山西的煤老板豪车天下第一,现在亏了活该,亏死这些黑心煤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