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浅谈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方式和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03:17


最近看很多新闻,发现很多人对美国航空母舰的使用原则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不仅是委员这样的业余人士,就连很多专业人员,也有满嘴跑火车的,不知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胡说。所以委员做此文,简单介绍美国航母战斗群运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原则。

一  航母舰载机的派遣规模
    航空母舰的战斗力来源于其舰载机。像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这样的重型航空母舰,可以携带约80~90架不同型号的舰载机,完成多种不同的作战任务。这些飞机通常包括6个中队的60架F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其中20~40架是改进型的“超级大黄蜂”。其次是执行辅助任务的各种舰载机,包括侦察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反潜机,反潜直升机等等。这些飞机的数目不定,因为最近几年,有很多上一代的飞机陆续退役。在没有新一代专业辅助飞机接替的情况下,侦察、电子战、空中加油等任务,现在往往由“大黄蜂”的各种改进型飞机执行。
    然而,拥有超过80架飞机,并不表明航空母舰可以在一次战斗中将全部这些飞机一次性派遣出去。哪怕完全不考虑战术需求,也做不到。因为一条航母上只配备4座蒸汽弹射器。在全速运转的情况下,平均每分钟可以弹射一架飞机上天。然而,这个全速是无法维持的。几方面的原因限制着航母的攻击派遣速度。首先,舰载飞机起飞前的某些检查准备工作是必须在航母甲板上完成的。而甲板空间是有限的,最多只能同时容纳约20架飞机的起飞准备,其余的飞机只能在机库里等待。其次,蒸汽弹射器所用的高压水蒸气是从航母主动力系统取出来的。如果弹射飞机过多,消耗蒸汽太快,航母本身的动力就会不足,无法保持正常的逆风航行速度。而在航母速度过低的情况下,舰载机就无法满载起飞,因为那样不安全。
    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航空母舰一个批次能够派遣出动的战机总数,大约就是17~20架。如果前一个批次在天上等待,然后再派遣第二个批次起飞,那么航母一次能够组织的最大规模的攻击部队,就是不超过40架飞机。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批上天的飞机需要空中加油来保持留空时间。
    下来考虑一下航母每天能够派出的攻击部队规模。
    除了上面提到的纯硬件的考虑以外,还要考虑人的因素,飞行员执行任务前要做准备,完成任务后要休息。返回航母的战机也需要例行的检修保养,不能不间断的出击。这些因素,构成了约束航母单日出动率的主要因素。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低强度作战条件下,一条航空母舰每天24小时能够出动的飞机总数就是80~100架次,平均每架飞机出动1~1.2次。极限情况下,曾经有航母达到过一天出动150架次的记录——当然是单日记录,无法长期保持。而美国海军曾经做过的实验中,舰载机出动频率的纪录是一天200架次。但那次实验中,航母携带了双倍的人员和物资,各部门都超负荷运转。所以这个数字只能作为纪录,没有实际意义。
    那么结合前面所说,最多40架战机一批的攻击群,我们可以知道,在正常情况下,一条航母每天能够出动这种规模的攻击机群,也就是两次。剩下的起飞架次,还要用于航母本身的空中警戒和保卫。
    在这种强度的作战下,航母需要每周进行至少一次海上补给,和补给船会合,补充飞机燃料、弹药,人员饮食,以及各种器材。补给需要耗费大约半天时间。在补给期间,基于安全考虑,航母一般不执行任何作战任务。
    所以,尽管航空母舰搭载有一支庞大的空中力量,但在真正策划进攻行动的时候,这支力量的运用仍然是很紧张的,没有多少富裕。攻击部队指挥官必须谨慎选择自己的力量搭配,以免在有紧急情况的时候发现自己抽不出飞机来。

二  舰载机攻击战术
    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普遍使用比较小规模的攻击机编队完成作战任务。但这种战术的前提是,对手没有起码的防空火力和空中力量,空袭机群几乎不需要安排各种掩护和压制力量,而可以将全部机队投入攻击作战中去。但如果对手是中国这样具备完整空中力量和防空火力的国家,如此简单的空袭计划就过于冒险了。因此,我们在此讨论一下,一条航空母舰,针对一个防守严密的重点目标(如江南造船厂或者浦东国际机场)的攻击,需要配置怎样的突击力量。
    首先,为攻击部队提供空中管制指挥的是1~2架E2C“鹰眼”预警机。面对危险的战场环境,他们需要至少2~4架战斗机来护航。
    其次,为攻击机群担任先导清扫任务的是4~8架“大黄蜂”,他们要负责清理在空中等待拦截攻击部队的敌机。
    下来,为避免目标附近的敌空军基地起飞新的战机,攻击部队要分出一部分对地攻击机来执行机场压制任务,每个敌机场需要2~4架“大黄蜂”携带对地攻击武器来压制,以及另外2~4架“大黄蜂”携带空战武器,应付强行起飞的敌机。
    再下来,是负责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野鼬鼠”部队(防空火力压制是最危险的任务,专门执行这类任务的部队被称为野鼬鼠,一种性情凶猛,敢于挑战大型对手的小动物)。根据防空火力强弱,野鼬鼠部队需要至少4~8架“大黄蜂”携带对地攻击武器和电子干扰吊舱,辅以2~4架“大黄蜂”为其护航。
    还有,我们刚才提到过,第二个波次起飞的飞机中,需要有4~8架加油机,为第一波次起飞的作战飞机加油。
    剩下的,才是真正负责攻击目标的攻击机群。
    所以不难看到,面对防御力量强大的对手,即使是40架战机组成的大型空袭编队,其中也只有最多十来架飞机能够执行真正的攻击任务。如果攻击部队少于30架飞机,那他们甚至不能保证安全到达目标上空。
    而且,这里考虑的还是最理想的情况。真正的战场会比这更加麻烦。尽管理论上,“大黄蜂”拥有约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能够携带6吨弹药,可这两个数据都是理想值。实际战场上,执行对地攻击的“大黄蜂”携带2~4吨弹药,最多也就有500公里左右的攻击距离。“超级大黄蜂”能够携带的武器更多,但是航程更短。所以,为了执行对中国本土的攻击,美国航母必须靠近到离中国海岸仅500公里的距离。对于中国这样的对手,航母靠这么近是很冒险的。如果航母开到更远的距离,如700~800公里,那么全体作战飞机就还需要额外的一次空中加油。再扣除掉这额外的加油机之后,真正的攻击力量就更加小的可怜了。
    因此,关于航母舰载机的运用有一条基本原则:如果航母必须和目标保持至少一次空中加油的距离,那航母的作战效能就会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发展所谓的反航母弹道导弹(ASBM)。这种武器未必真的能够击沉航母,但只要能迫使美国航母撤到离中国700公里以外的距离上,航母对中国本土就没有实际的威胁了。
    对于这一现实问题,美国的对策也很简单,先使用“战斧”这类远程巡航导弹,或者某些新一代远程高速导弹袭击中国目标,迫使中国的防空力量为了拦截这些导弹而疲于奔命,然后航母舰载机群才会趁乱突袭。其次,就是谨慎选择和中国爆发冲突的地点,尽可能借助部署在日本、韩国的陆基战斗机的支援,让实力更为强大的陆基战斗机来分担航母所承受的作战压力。

三  航母战斗群的战役运用
    在实际作战中,航空母舰和若干护航舰艇编组组成的航母战斗群,是最基本的战役单位。在冷战期间,为了应付中等规模和大规模战争的威胁,美国海军编制有双航母战斗群和三航母战斗群,但在冷战以后,这样大规模的战斗群已经很罕见了。现在常见的作战单位都是单航母战斗群:包括1条核动力航空母舰,2~4条防空导弹巡洋舰,4~6条防空导弹驱逐舰,1~2条攻击型核潜艇。
    在战场上,上述航母战斗群会根据作战需要展开为特定的作战队形。具体的队形是军事机密,但可以确定的是,完全展开的航母战斗群纵横均达数十公里,占据海域数千平方公里。这个庞大的编队会在方圆三百到五百公里的范围内不断机动,以躲避敌方可能的侦察和攻击。
    和很多人的印象相反,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在海上活动,事实上并不容易被发现。只要遵循操作规范,其隐蔽性是很有保证的。这主要是由于敌方雷达能力的限制。由于地球曲率对雷达波的遮挡,陆基/海基雷达对海上目标的探测距离一般不超过一百公里。天上的预警飞机可以获得两百到三百公里的搜索距离,但机载雷达的天线尺寸和数据处理性能都不如地面雷达。而且,敌预警机本身也是航母重点侦察和打击的目标,所以预警机并不能在广阔的海面上无所顾忌的四下搜索。除了雷达,侦察卫星也可以搜索广阔的海面,但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侦察卫星技术和情报处理能力都不足以追踪航母在海上的运动状况。
    除了依靠在海洋深处的大范围机动之外,航母还可以有意识的布置一些陷阱来误导敌方。例如,使用一艘防空火力强大的巡洋舰来扮演“诱饵”,巡洋舰不断发射大量无线电信号,伪装成一条航母,欺骗敌方电子侦察部队。“诱饵航母”在海上大摇大摆的四处游曳,而与此同时,真正的航母战斗群在离“诱饵”上百公里之外保持无线电静默,潜伏下来。还有一些简单的小花招可以让诱饵显得更加逼真。比如,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后,超低空飞行到诱饵附近,再急速升高,让敌方雷达误以为舰载机就是从诱饵位置起飞的。同理,返航的飞机先在诱饵附近盘旋下降,假装降落,然后再超低空飞回真正的航母。当敌方确信自己找到的诱饵是航母的踪迹,并决定对“航母”发动空袭时,真正的航母将在敌机空袭的必经之路布置伏击圈,猎杀来袭的敌机。如果有敌机侥幸逃脱猎杀,突击到“航母”的附近,等待他们的也不是手忙脚乱的航母,而是火力强悍如铁刺猬一般的巡洋舰。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抗航母的最重要的步骤,并不是将大量的导弹炸弹扔到航母头顶,而是准确的侦察追踪航母的踪迹。这是前苏联海军留下的教训。红海军拥有若干种重型远程反舰导弹,理论上都可以攻击航母,但红海军从未建立起一套可靠的海洋预警侦察网络,来追踪美国航母的活动。
    目前而言,被认为最有希望的反航母侦察设备,是超地平线(OTH)预警雷达。超地平线雷达利用大气电离层反射电磁波或者沿地面衍射的电磁波,来实现超过一千公里的探测范围。当然,这种探测的精度非常糟糕,只能大略给出航母可能活动的一片海域。要真正引导战机和导弹攻击航母,仍然需要侦察卫星、预警机和水面舰艇的密切配合。
    中国目前已经在东南沿海建立起少量的超地平线预警雷达,而国产第一代海洋电子侦察卫星也在今年年初以“遥感9号”卫星的名义发射升空。

四  航母的战略部署和更替
    美国海军现有11艘现役航母,全部是核动力,其中1艘企业级企业号(CVN65),10艘尼米兹级(CVN68~77)。航母按照三三制运作,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执行实战部署,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母港保养维护,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战区和母港间航渡兼训练。因此,在和平时期,美国海军可以同时投入作战的航母最多4艘。如果需要超过4艘航母(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出动了6艘航母),则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调整航母的“轮休”时间,以保证在战争爆发时所需航母可以同时投入战斗。即便如此,在高强度的战争进行3~6个月后,这些航母就要陆续退出战斗,机器检修,人员休假。
    核动力航母的母港大都在美国本土,主要是东海岸的诺福克和西海岸的圣迭戈,唯一的例外是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母港在日本横须贺。在冷战时期,三分之二的航母在大西洋运转。但最近几年,大西洋和太平洋部署的航母数量基本相当。在不久后,海军希望将三分之二的航母部署在太平洋战区。
    核动力航母的服役期限可以长达半个世纪,限制服役期的主要因素其实并不是航母本身的技术状况,而是国会拨款和造船厂运转条件。在冷战时期,国会允许海军拥有12艘现役航母,但在冷战结束后,缩减到11艘,所以每服役一条新航母,就有一条旧航母要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或者封存。而造船厂建造航母的速度大约是3~5年一艘。如果有可能,国会希望造船的速度可以进一步降低,以减少每年的造船经费,但这不可行。诺斯罗普·格鲁曼集团下属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是目前唯一拥有核动力航母制造能力的造船厂。而3~5年建造一条的速度就是该厂保持开工状态的最低建造速度。如果进一步降低建造速度,船厂将会开工不足,导致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流失,随之带来某些核心技术的损失。无论是海军出于战备需求的考虑,还是造船厂出于保持技术能力的考虑,这样的技术流失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目前的现役航母服役时间被限制在半个世纪左右。

五  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
    在了解了航母运用的基本问题之后,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美国海军目前的运作状况了。
    美国海军目前主要负责的战区有两处,伊拉克和阿富汗。在伊拉克局势逐步平静下来之后,在中东地区实战部署的航母有希望缩减到一条。但最近一年来,阿富汗战局严重恶化,海军需要在阿拉伯海部署至少两艘航母才比较稳妥。这是因为阿富汗是内陆国家,航母舰载机起飞后先要穿过巴基斯坦,然后才能到达阿富汗战区。舰载机的作战空域距航母约有700~1000公里。正如我们所分析的,这样的距离对航母而言已经是极限了。事实上,现在美国航母舰载机在阿富汗执行一次作战任务就需要大约6~7个小时。一天执行两班任务对于飞机和飞行员都已经是非常辛苦的了。本来在和平时期,航母舰载机一般都能保证80%以上的妥善率,也就是故障停飞的飞机不足五分之一。但在阿富汗持续作战近10年之后,目前美国航母上的大多数飞行联队的飞机妥善率都只有不足60%。如果飞机妥善率进一步下降,我们前面提到的每天80~100架次的出动率都要维持不下去了。除此以外,连续作战多年后,飞机本身的使用寿命消耗的也很快。有消息称已经有战斗机联队被迫从美国本土的飞机坟场抽调封存的老式“大黄蜂”补充现役战机的不足。这还是建立在阿富汗抵抗武装完全没有防空火力的条件之上的,如果他们有一点起码的防空能力,美国航母舰载机在阿富汗的行动就会极为痛苦。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尽管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大战场的作战都不像全面战争那样激烈,但美国海军为了同时支持这两场战争,已经近乎于满负荷运转了。
    另外,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出美国这次派出华盛顿号航母到黄海演习的分量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航母战斗群在战时需要至少300~500公里的海域来活动,这还不算布置诱饵所需的额外空间。而黄海总共也只有300~400公里宽度,最宽处不到500公里,其中靠近中国海岸的100~200公里还是中国设防严密的地区,航母要避免进入。所以,航母战斗群在黄海行动会极为勉强,诱饵什么的根本就无从布置。因此,这种演习行动并不会给中国带来什么真正的军事威胁和压力,相反,一旦发生摩擦和对峙,华盛顿号却处于躲无处躲,打不能打的尴尬境地。有鉴于此,委员建议对华盛顿号的造访表示淡定的打酱油。就把这当作检验中国海空军训练水平的难得机会,未尝不是个很好的想法。

    后记:要开始准备qualify exam了,日志更新暂停两个月。大家两个月后再见!

http://liuyf423.blog.163.com/blog/static/1718832492010656123555/

最近看很多新闻,发现很多人对美国航空母舰的使用原则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不仅是委员这样的业余人士,就连很多专业人员,也有满嘴跑火车的,不知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胡说。所以委员做此文,简单介绍美国航母战斗群运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原则。

一  航母舰载机的派遣规模
    航空母舰的战斗力来源于其舰载机。像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这样的重型航空母舰,可以携带约80~90架不同型号的舰载机,完成多种不同的作战任务。这些飞机通常包括6个中队的60架F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其中20~40架是改进型的“超级大黄蜂”。其次是执行辅助任务的各种舰载机,包括侦察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反潜机,反潜直升机等等。这些飞机的数目不定,因为最近几年,有很多上一代的飞机陆续退役。在没有新一代专业辅助飞机接替的情况下,侦察、电子战、空中加油等任务,现在往往由“大黄蜂”的各种改进型飞机执行。
    然而,拥有超过80架飞机,并不表明航空母舰可以在一次战斗中将全部这些飞机一次性派遣出去。哪怕完全不考虑战术需求,也做不到。因为一条航母上只配备4座蒸汽弹射器。在全速运转的情况下,平均每分钟可以弹射一架飞机上天。然而,这个全速是无法维持的。几方面的原因限制着航母的攻击派遣速度。首先,舰载飞机起飞前的某些检查准备工作是必须在航母甲板上完成的。而甲板空间是有限的,最多只能同时容纳约20架飞机的起飞准备,其余的飞机只能在机库里等待。其次,蒸汽弹射器所用的高压水蒸气是从航母主动力系统取出来的。如果弹射飞机过多,消耗蒸汽太快,航母本身的动力就会不足,无法保持正常的逆风航行速度。而在航母速度过低的情况下,舰载机就无法满载起飞,因为那样不安全。
    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航空母舰一个批次能够派遣出动的战机总数,大约就是17~20架。如果前一个批次在天上等待,然后再派遣第二个批次起飞,那么航母一次能够组织的最大规模的攻击部队,就是不超过40架飞机。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批上天的飞机需要空中加油来保持留空时间。
    下来考虑一下航母每天能够派出的攻击部队规模。
    除了上面提到的纯硬件的考虑以外,还要考虑人的因素,飞行员执行任务前要做准备,完成任务后要休息。返回航母的战机也需要例行的检修保养,不能不间断的出击。这些因素,构成了约束航母单日出动率的主要因素。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低强度作战条件下,一条航空母舰每天24小时能够出动的飞机总数就是80~100架次,平均每架飞机出动1~1.2次。极限情况下,曾经有航母达到过一天出动150架次的记录——当然是单日记录,无法长期保持。而美国海军曾经做过的实验中,舰载机出动频率的纪录是一天200架次。但那次实验中,航母携带了双倍的人员和物资,各部门都超负荷运转。所以这个数字只能作为纪录,没有实际意义。
    那么结合前面所说,最多40架战机一批的攻击群,我们可以知道,在正常情况下,一条航母每天能够出动这种规模的攻击机群,也就是两次。剩下的起飞架次,还要用于航母本身的空中警戒和保卫。
    在这种强度的作战下,航母需要每周进行至少一次海上补给,和补给船会合,补充飞机燃料、弹药,人员饮食,以及各种器材。补给需要耗费大约半天时间。在补给期间,基于安全考虑,航母一般不执行任何作战任务。
    所以,尽管航空母舰搭载有一支庞大的空中力量,但在真正策划进攻行动的时候,这支力量的运用仍然是很紧张的,没有多少富裕。攻击部队指挥官必须谨慎选择自己的力量搭配,以免在有紧急情况的时候发现自己抽不出飞机来。

二  舰载机攻击战术
    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普遍使用比较小规模的攻击机编队完成作战任务。但这种战术的前提是,对手没有起码的防空火力和空中力量,空袭机群几乎不需要安排各种掩护和压制力量,而可以将全部机队投入攻击作战中去。但如果对手是中国这样具备完整空中力量和防空火力的国家,如此简单的空袭计划就过于冒险了。因此,我们在此讨论一下,一条航空母舰,针对一个防守严密的重点目标(如江南造船厂或者浦东国际机场)的攻击,需要配置怎样的突击力量。
    首先,为攻击部队提供空中管制指挥的是1~2架E2C“鹰眼”预警机。面对危险的战场环境,他们需要至少2~4架战斗机来护航。
    其次,为攻击机群担任先导清扫任务的是4~8架“大黄蜂”,他们要负责清理在空中等待拦截攻击部队的敌机。
    下来,为避免目标附近的敌空军基地起飞新的战机,攻击部队要分出一部分对地攻击机来执行机场压制任务,每个敌机场需要2~4架“大黄蜂”携带对地攻击武器来压制,以及另外2~4架“大黄蜂”携带空战武器,应付强行起飞的敌机。
    再下来,是负责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野鼬鼠”部队(防空火力压制是最危险的任务,专门执行这类任务的部队被称为野鼬鼠,一种性情凶猛,敢于挑战大型对手的小动物)。根据防空火力强弱,野鼬鼠部队需要至少4~8架“大黄蜂”携带对地攻击武器和电子干扰吊舱,辅以2~4架“大黄蜂”为其护航。
    还有,我们刚才提到过,第二个波次起飞的飞机中,需要有4~8架加油机,为第一波次起飞的作战飞机加油。
    剩下的,才是真正负责攻击目标的攻击机群。
    所以不难看到,面对防御力量强大的对手,即使是40架战机组成的大型空袭编队,其中也只有最多十来架飞机能够执行真正的攻击任务。如果攻击部队少于30架飞机,那他们甚至不能保证安全到达目标上空。
    而且,这里考虑的还是最理想的情况。真正的战场会比这更加麻烦。尽管理论上,“大黄蜂”拥有约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能够携带6吨弹药,可这两个数据都是理想值。实际战场上,执行对地攻击的“大黄蜂”携带2~4吨弹药,最多也就有500公里左右的攻击距离。“超级大黄蜂”能够携带的武器更多,但是航程更短。所以,为了执行对中国本土的攻击,美国航母必须靠近到离中国海岸仅500公里的距离。对于中国这样的对手,航母靠这么近是很冒险的。如果航母开到更远的距离,如700~800公里,那么全体作战飞机就还需要额外的一次空中加油。再扣除掉这额外的加油机之后,真正的攻击力量就更加小的可怜了。
    因此,关于航母舰载机的运用有一条基本原则:如果航母必须和目标保持至少一次空中加油的距离,那航母的作战效能就会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发展所谓的反航母弹道导弹(ASBM)。这种武器未必真的能够击沉航母,但只要能迫使美国航母撤到离中国700公里以外的距离上,航母对中国本土就没有实际的威胁了。
    对于这一现实问题,美国的对策也很简单,先使用“战斧”这类远程巡航导弹,或者某些新一代远程高速导弹袭击中国目标,迫使中国的防空力量为了拦截这些导弹而疲于奔命,然后航母舰载机群才会趁乱突袭。其次,就是谨慎选择和中国爆发冲突的地点,尽可能借助部署在日本、韩国的陆基战斗机的支援,让实力更为强大的陆基战斗机来分担航母所承受的作战压力。

三  航母战斗群的战役运用
    在实际作战中,航空母舰和若干护航舰艇编组组成的航母战斗群,是最基本的战役单位。在冷战期间,为了应付中等规模和大规模战争的威胁,美国海军编制有双航母战斗群和三航母战斗群,但在冷战以后,这样大规模的战斗群已经很罕见了。现在常见的作战单位都是单航母战斗群:包括1条核动力航空母舰,2~4条防空导弹巡洋舰,4~6条防空导弹驱逐舰,1~2条攻击型核潜艇。
    在战场上,上述航母战斗群会根据作战需要展开为特定的作战队形。具体的队形是军事机密,但可以确定的是,完全展开的航母战斗群纵横均达数十公里,占据海域数千平方公里。这个庞大的编队会在方圆三百到五百公里的范围内不断机动,以躲避敌方可能的侦察和攻击。
    和很多人的印象相反,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在海上活动,事实上并不容易被发现。只要遵循操作规范,其隐蔽性是很有保证的。这主要是由于敌方雷达能力的限制。由于地球曲率对雷达波的遮挡,陆基/海基雷达对海上目标的探测距离一般不超过一百公里。天上的预警飞机可以获得两百到三百公里的搜索距离,但机载雷达的天线尺寸和数据处理性能都不如地面雷达。而且,敌预警机本身也是航母重点侦察和打击的目标,所以预警机并不能在广阔的海面上无所顾忌的四下搜索。除了雷达,侦察卫星也可以搜索广阔的海面,但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侦察卫星技术和情报处理能力都不足以追踪航母在海上的运动状况。
    除了依靠在海洋深处的大范围机动之外,航母还可以有意识的布置一些陷阱来误导敌方。例如,使用一艘防空火力强大的巡洋舰来扮演“诱饵”,巡洋舰不断发射大量无线电信号,伪装成一条航母,欺骗敌方电子侦察部队。“诱饵航母”在海上大摇大摆的四处游曳,而与此同时,真正的航母战斗群在离“诱饵”上百公里之外保持无线电静默,潜伏下来。还有一些简单的小花招可以让诱饵显得更加逼真。比如,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后,超低空飞行到诱饵附近,再急速升高,让敌方雷达误以为舰载机就是从诱饵位置起飞的。同理,返航的飞机先在诱饵附近盘旋下降,假装降落,然后再超低空飞回真正的航母。当敌方确信自己找到的诱饵是航母的踪迹,并决定对“航母”发动空袭时,真正的航母将在敌机空袭的必经之路布置伏击圈,猎杀来袭的敌机。如果有敌机侥幸逃脱猎杀,突击到“航母”的附近,等待他们的也不是手忙脚乱的航母,而是火力强悍如铁刺猬一般的巡洋舰。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抗航母的最重要的步骤,并不是将大量的导弹炸弹扔到航母头顶,而是准确的侦察追踪航母的踪迹。这是前苏联海军留下的教训。红海军拥有若干种重型远程反舰导弹,理论上都可以攻击航母,但红海军从未建立起一套可靠的海洋预警侦察网络,来追踪美国航母的活动。
    目前而言,被认为最有希望的反航母侦察设备,是超地平线(OTH)预警雷达。超地平线雷达利用大气电离层反射电磁波或者沿地面衍射的电磁波,来实现超过一千公里的探测范围。当然,这种探测的精度非常糟糕,只能大略给出航母可能活动的一片海域。要真正引导战机和导弹攻击航母,仍然需要侦察卫星、预警机和水面舰艇的密切配合。
    中国目前已经在东南沿海建立起少量的超地平线预警雷达,而国产第一代海洋电子侦察卫星也在今年年初以“遥感9号”卫星的名义发射升空。

四  航母的战略部署和更替
    美国海军现有11艘现役航母,全部是核动力,其中1艘企业级企业号(CVN65),10艘尼米兹级(CVN68~77)。航母按照三三制运作,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执行实战部署,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母港保养维护,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战区和母港间航渡兼训练。因此,在和平时期,美国海军可以同时投入作战的航母最多4艘。如果需要超过4艘航母(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出动了6艘航母),则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调整航母的“轮休”时间,以保证在战争爆发时所需航母可以同时投入战斗。即便如此,在高强度的战争进行3~6个月后,这些航母就要陆续退出战斗,机器检修,人员休假。
    核动力航母的母港大都在美国本土,主要是东海岸的诺福克和西海岸的圣迭戈,唯一的例外是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母港在日本横须贺。在冷战时期,三分之二的航母在大西洋运转。但最近几年,大西洋和太平洋部署的航母数量基本相当。在不久后,海军希望将三分之二的航母部署在太平洋战区。
    核动力航母的服役期限可以长达半个世纪,限制服役期的主要因素其实并不是航母本身的技术状况,而是国会拨款和造船厂运转条件。在冷战时期,国会允许海军拥有12艘现役航母,但在冷战结束后,缩减到11艘,所以每服役一条新航母,就有一条旧航母要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或者封存。而造船厂建造航母的速度大约是3~5年一艘。如果有可能,国会希望造船的速度可以进一步降低,以减少每年的造船经费,但这不可行。诺斯罗普·格鲁曼集团下属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是目前唯一拥有核动力航母制造能力的造船厂。而3~5年建造一条的速度就是该厂保持开工状态的最低建造速度。如果进一步降低建造速度,船厂将会开工不足,导致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流失,随之带来某些核心技术的损失。无论是海军出于战备需求的考虑,还是造船厂出于保持技术能力的考虑,这样的技术流失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目前的现役航母服役时间被限制在半个世纪左右。

五  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
    在了解了航母运用的基本问题之后,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美国海军目前的运作状况了。
    美国海军目前主要负责的战区有两处,伊拉克和阿富汗。在伊拉克局势逐步平静下来之后,在中东地区实战部署的航母有希望缩减到一条。但最近一年来,阿富汗战局严重恶化,海军需要在阿拉伯海部署至少两艘航母才比较稳妥。这是因为阿富汗是内陆国家,航母舰载机起飞后先要穿过巴基斯坦,然后才能到达阿富汗战区。舰载机的作战空域距航母约有700~1000公里。正如我们所分析的,这样的距离对航母而言已经是极限了。事实上,现在美国航母舰载机在阿富汗执行一次作战任务就需要大约6~7个小时。一天执行两班任务对于飞机和飞行员都已经是非常辛苦的了。本来在和平时期,航母舰载机一般都能保证80%以上的妥善率,也就是故障停飞的飞机不足五分之一。但在阿富汗持续作战近10年之后,目前美国航母上的大多数飞行联队的飞机妥善率都只有不足60%。如果飞机妥善率进一步下降,我们前面提到的每天80~100架次的出动率都要维持不下去了。除此以外,连续作战多年后,飞机本身的使用寿命消耗的也很快。有消息称已经有战斗机联队被迫从美国本土的飞机坟场抽调封存的老式“大黄蜂”补充现役战机的不足。这还是建立在阿富汗抵抗武装完全没有防空火力的条件之上的,如果他们有一点起码的防空能力,美国航母舰载机在阿富汗的行动就会极为痛苦。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尽管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大战场的作战都不像全面战争那样激烈,但美国海军为了同时支持这两场战争,已经近乎于满负荷运转了。
    另外,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出美国这次派出华盛顿号航母到黄海演习的分量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航母战斗群在战时需要至少300~500公里的海域来活动,这还不算布置诱饵所需的额外空间。而黄海总共也只有300~400公里宽度,最宽处不到500公里,其中靠近中国海岸的100~200公里还是中国设防严密的地区,航母要避免进入。所以,航母战斗群在黄海行动会极为勉强,诱饵什么的根本就无从布置。因此,这种演习行动并不会给中国带来什么真正的军事威胁和压力,相反,一旦发生摩擦和对峙,华盛顿号却处于躲无处躲,打不能打的尴尬境地。有鉴于此,委员建议对华盛顿号的造访表示淡定的打酱油。就把这当作检验中国海空军训练水平的难得机会,未尝不是个很好的想法。

    后记:要开始准备qualify exam了,日志更新暂停两个月。大家两个月后再见!

http://liuyf423.blog.163.com/blog/static/1718832492010656123555/
写的不错哦,制约航母作战最大的因素就是单日出勤架次,这东西和陆基没法比。如果想拿航母硬钢同水平层次的陆基,脑子一定有泡。
写的不错哦,制约航母作战最大的因素就是单日出勤架次,这东西和陆基没法比。如果想拿航母硬钢同水平层次的 ...
看见没,现在超大浮躁,好文章少人看!
低截获概率 发表于 2016-1-3 16:16
看见没,现在超大浮躁,好文章少人看!
你这东西最直接导致了很多人没法装逼,你这样肯定没人喷你回复你的,因为你说的是事实啊.....你得找点让他们有喷点的来让他们装逼。
止水潭 发表于 2016-1-3 16:27
你这东西最直接导致了很多人没法装逼,你这样肯定没人喷你回复你的,因为你说的是事实啊.....你得找点让 ...
首先,就将航母飞机的出动间隔时间搞错了!

美军的基本标准是间隔小于45秒一架,一次可出动两个联队,即24l架!

这个数据是当着世界各国的观察员,让各国军事专家,将领(包括中国)亲自上航母看了实际上出动数量(演习),楼主连这个都不知道,通篇幻想,不过,最完美的幻想终究也是幻想,要真写东西,必须要资料,而不能想象……不管是表面上看起来多么“合理”的想象,最终都会离真实情况十万八千里!


就001系列,战斗力太渣了!机库20架,甲板10架。余下是辅助机种。还是直升机。对地攻击能力几乎没有啊!
一米尘埃 发表于 2016-1-3 16:35
首先,就将航母飞机的出动间隔时间搞错了!

美军的基本标准是间隔小于45秒一架,一次可出动两个联队, ...
紧急起飞的出动频率的确可以做到,但是制约航母作战的的确是每日的起飞架次。即便可以在一天内达到很高的起飞架次,但绝对会影响后续的作战架次。
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战时期的美国航母,舰载机的整备相对容易,一批次起飞的数量也够充足,即便这样,也只能保证每天2次全攻击波,也就是每架飞机起飞2架次。现代航母的整备速度和调度速度相对那时候没有绝对的优势,每日(白天的12小时)每架飞机2架次的起飞频率是现实的。
美国在 C-11 蒸汽弹射器后, 相继开发了型号为 C-7,C-11 -1,C-13,C-13-1,C13-2 的多种蒸汽弹射器。

理论上,早期的蒸汽弹射器单个间隔时长为75秒,到后来的C13-2蒸汽弹射器,间隙时长为45秒。

注意,这是指单个弹射器的间隙时长,航母上有四个弹射器,因此理论上只需要10多秒钟就可以弹射一架飞机,当然,这只是理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但整个航母的飞机出动间隔是明确规定必须小于45秒的,这是硬性规定,是美军航母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电弹的话,没有看到过相关的资料,不清楚,不过,估计也差不多。




好文支持,         
止水潭 发表于 2016-1-3 16:44
紧急起飞的出动频率的确可以做到,但是制约航母作战的的确是每日的起飞架次。即便可以在一天内达到很高的 ...
美国没有秘密。十艘航母共计几万人员,再加上历史退役的人员(历史上曾经更多),几十万人在航母上工作过,这些东西,也无法保密,美军也不流行在这上面保密,所以,相关数据都公布了,而且这个数据基本上是可信的。

舰载机飞机出动三个梯次,有首日出动(架次最多),高强度作战5-7昼夜出动,再就是一个月的平均每日出动。

第一天的出动架次当然是最高的,但第二天就会减少很多,连续七天之后,出动架次会剧减。持续一个月,基本上就该回家休息了,否则,人都受不了。

按美军飞行员的回忆,以海湾战争回忆,最开始的七天,飞行员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左右。

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两大部分:一个是舰载机的攻击效率,另一个就是航母利用机动迂回打游击。
由于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因素,对陆攻击小于800公里,由此可见与其打防御战侦查发现十分重要。远近轨(包括同步凝视)卫星,隐形无人机、微型隐身无人机的出现将能完美实现侦查,即便df21打不准,j20也能给予完美的打击。
还是很感谢楼主的分享,即便如一米尘埃所说舰载机的作战效率好大大好于楼主,但尼米兹航母战斗群的攻击能力远没有单纯想象中那么强大(80架)。否则,往往提起航母,下意识就是大群蝗虫铺面而来,何况多艘乎!!
还是很感谢楼主的分享,即便如一米尘埃所说舰载机的作战效率好大大好于楼主,但尼米兹航母战斗群的攻击能力 ...
如蝗虫般的飞机和铁流样的战车是纯机械化战争了
好文要顶
如蝗虫般的飞机和铁流样的战车是纯机械化战争了
好文要顶
是好文,我的意思是了解了航母的作战体系后,觉得航母没那么可怕
哪位帮下忙,给发到海版去。


可以说此文作者不知海军为何物,对航母对地打击能力算的很是认真,却忘了海军的对手自然是海军。

但红海军从未建立起一套可靠的海洋预警侦察网络,来追踪美国航母的活动。
这句纯粹就是臆想了,迄今为止苏联是仅此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苏联时期发射的2K多颗卫星中有三分之一从事这一任务,再算上远程雷达和N多的岸基海基测向系统,每一艘美航母都在苏军监视之下,成功的保障其数百次的捕捉到美军航母并与其近距离接触。

可以说此文作者不知海军为何物,对航母对地打击能力算的很是认真,却忘了海军的对手自然是海军。

但红海军从未建立起一套可靠的海洋预警侦察网络,来追踪美国航母的活动。
这句纯粹就是臆想了,迄今为止苏联是仅此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苏联时期发射的2K多颗卫星中有三分之一从事这一任务,再算上远程雷达和N多的岸基海基测向系统,每一艘美航母都在苏军监视之下,成功的保障其数百次的捕捉到美军航母并与其近距离接触。
可以说此文作者不知海军为何物,对航母对地打击能力算的很是认真,却忘了海军的对手自然是海军。

但红海 ...
苏联卫星靠什么方式发现航母,ccd,红外,合成孔径,辐射?
linshangren 发表于 2016-1-5 21:21
苏联卫星靠什么方式发现航母,ccd,红外,合成孔径,辐射?
就那几种方式,你这不都列出来了。
好文没人顶啊?
可以说此文作者不知海军为何物,对航母对地打击能力算的很是认真,却忘了海军的对手自然是海军。

但红海 ...
小心笑脸男人找你,他几十次的提到美国航母曾潜伏至苏联近海而苏联没有发觉,其近到完全可以发动一次核突袭。
牛较瘦 发表于 2016-1-5 21:27
就那几种方式,你这不都列出来了。
我列出来的,苏联有几种?
低截获概率 发表于 2016-1-7 07:39
小心笑脸男人找你,他几十次的提到美国航母曾潜伏至苏联近海而苏联没有发觉,其近到完全可以发动一次核突 ...
没有发觉的话那他又是如何知道的。
没有发觉的话那他又是如何知道的。
苏联人直奔美国航母释放的诱饵而去。
低截获概率 发表于 2016-1-7 15:40
苏联人直奔美国航母释放的诱饵而去。
按说航母的电子信号征候哪是一艘诱饵能扮演的,即使毛子特别笨蛋就是会上当,先过去的也是侦察机。
按说航母的电子信号征候哪是一艘诱饵能扮演的,即使毛子特别笨蛋就是会上当,先过去的也是侦察机。
算了,你还是直接找他吧。
写的不错哦,制约航母作战最大的因素就是单日出勤架次,这东西和陆基没法比。如果想拿航母硬钢同水平层次的 ...
所以南海建设比航母在当前环境下更具有现实意义。航母当前在转型期的前夜,不能多造,不然未来不是战力反而成负担,但是不能没有,转型期前夜不能变成真空期。未来航母的作用肯定还会继续弱化,不过有和没有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不过即使进入转型期,陆基仍然可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