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寨之战是否说明到1865年农耕兵战斗力已远高于清政府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8:19:55

    高楼寨之战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今高庄集)歼灭僧格林沁部的一次著名战役。
     参战双方:
     清政府军由僧格林沁指挥。僧格林沁: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世孙,科尔沁左翼后旗第10代札萨克,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僧格林沁从小受到系统的军事教育并在军队中成长,属于高级职业军官,当时深受清政府器重。掌管的是主要蒙八旗。1858年5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英法联军战斗中是清政府军中最有战斗力的。
    捻军统帅是安徽涡阳雉河集北张大庄农民张宗禹。张宗禹半路出家,1852年参加捻军起义,跟随捻军领袖张乐行当师爷,负责文墨,咸丰六年(1856 年)正月初,捻军雉河集会盟后,张宗禹已经是领正黄旗兼领镶黄旗,随张乐行转战淮北、淮南。经过多年的战斗实践考验,成长为一个具有优秀军事素养的领袖。
    僧格林沁生于1811年,1865年54岁。
    张宗禹生卒年待考,根据有限资料不科学推测,1852年参加起义时应该是20岁以下,1865年不到33岁。
  
    参战部队
    清政府军:六千骑兵,二万四千步兵。
     捻军:赖文光、邱远才两部太平军二三千人,张宗禹、任化邦等部捻军二三万人。
     武器资料不多,这是我在网上找的:清军有来福枪,长矛、马刀和弓箭,应该有带大炮。捻军和太平军同时代,装备较太平军落后,太平天国后期江浙李秀成部装备洋枪洋炮,数量颇多。而捻军仍然以冷兵器为主,多用刀矛。矛长八尺到丈八,骑兵也有用长刀。后期也有更新洋枪,但是数量不多始终没有广泛使用。
    战役结果:捻军全歼僧格林沁以下7000余人,缴获了五千多匹马,当时有人目睹后所记:“捻子马队奔驰,足足有二十里不断呢。”
    战役过后清政府惊慌失措,急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命其率湘、淮军北上攻捻。
    此战役在东亚战争史上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自宋起驰骋亚欧大陆的东亚草原骑兵从此被时代淘汰。
    此战役对清政府垮台有重要作用:从此清政府统治集团不再信任满蒙兵战斗力,而此役过后地方团练武装和农民武装从此不再视清政府军中的满蒙兵为有效战斗力,清政府中央对地方汉族团练武装已无制衡武装力量,只能依靠有限的财政和政治手段制衡地方汉族团练武装。

=========================================================
查找张宗禹年龄时看到清末军事大能的年龄资料 ,曾国藩:生于1811年,左宗棠:生于1812年,李鸿章:生于1823年,李秀成生于1823年,石达开:生于1831年,张宗禹:推测生于1831年,陈玉成生于1837年。
这些中国近代史的军事大才们太平间捻军领袖明显具有年龄优势,如果当时清政府能收编这些优秀的职业军官,到甲午战争时不会无人可用。不会败的那么惨!何况可以作为湘淮军制衡力之一。内战发现了我们民族多少优秀的军事领袖啊!却在内战中消耗了,可惜留下都是一群次级别的。捻军姜桂题(生于1843年,后投靠僧格林沁,甲午战争有表现,1900年入北京统领禁卫军。1912年12月15日补授陆军上将。1914年6月30日特授昭武上将军)。董福祥(生于1840,1864年在陕北投降左宗棠,1900年在战斗中英勇作战,战争过后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过程中,外国侵略者要求处死董福祥,清廷不允,旋被解职,禁锢家中。1908年病死于甘肃金积堡(今属宁夏吴忠)。
    高楼寨之战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今高庄集)歼灭僧格林沁部的一次著名战役。
     参战双方:
     清政府军由僧格林沁指挥。僧格林沁: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世孙,科尔沁左翼后旗第10代札萨克,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僧格林沁从小受到系统的军事教育并在军队中成长,属于高级职业军官,当时深受清政府器重。掌管的是主要蒙八旗。1858年5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英法联军战斗中是清政府军中最有战斗力的。
    捻军统帅是安徽涡阳雉河集北张大庄农民张宗禹。张宗禹半路出家,1852年参加捻军起义,跟随捻军领袖张乐行当师爷,负责文墨,咸丰六年(1856 年)正月初,捻军雉河集会盟后,张宗禹已经是领正黄旗兼领镶黄旗,随张乐行转战淮北、淮南。经过多年的战斗实践考验,成长为一个具有优秀军事素养的领袖。
    僧格林沁生于1811年,1865年54岁。
    张宗禹生卒年待考,根据有限资料不科学推测,1852年参加起义时应该是20岁以下,1865年不到33岁。
  
    参战部队
    清政府军:六千骑兵,二万四千步兵。
     捻军:赖文光、邱远才两部太平军二三千人,张宗禹、任化邦等部捻军二三万人。
     武器资料不多,这是我在网上找的:清军有来福枪,长矛、马刀和弓箭,应该有带大炮。捻军和太平军同时代,装备较太平军落后,太平天国后期江浙李秀成部装备洋枪洋炮,数量颇多。而捻军仍然以冷兵器为主,多用刀矛。矛长八尺到丈八,骑兵也有用长刀。后期也有更新洋枪,但是数量不多始终没有广泛使用。
    战役结果:捻军全歼僧格林沁以下7000余人,缴获了五千多匹马,当时有人目睹后所记:“捻子马队奔驰,足足有二十里不断呢。”
    战役过后清政府惊慌失措,急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命其率湘、淮军北上攻捻。
    此战役在东亚战争史上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自宋起驰骋亚欧大陆的东亚草原骑兵从此被时代淘汰。
    此战役对清政府垮台有重要作用:从此清政府统治集团不再信任满蒙兵战斗力,而此役过后地方团练武装和农民武装从此不再视清政府军中的满蒙兵为有效战斗力,清政府中央对地方汉族团练武装已无制衡武装力量,只能依靠有限的财政和政治手段制衡地方汉族团练武装。

=========================================================
查找张宗禹年龄时看到清末军事大能的年龄资料 ,曾国藩:生于1811年,左宗棠:生于1812年,李鸿章:生于1823年,李秀成生于1823年,石达开:生于1831年,张宗禹:推测生于1831年,陈玉成生于1837年。
这些中国近代史的军事大才们太平间捻军领袖明显具有年龄优势,如果当时清政府能收编这些优秀的职业军官,到甲午战争时不会无人可用。不会败的那么惨!何况可以作为湘淮军制衡力之一。内战发现了我们民族多少优秀的军事领袖啊!却在内战中消耗了,可惜留下都是一群次级别的。捻军姜桂题(生于1843年,后投靠僧格林沁,甲午战争有表现,1900年入北京统领禁卫军。1912年12月15日补授陆军上将。1914年6月30日特授昭武上将军)。董福祥(生于1840,1864年在陕北投降左宗棠,1900年在战斗中英勇作战,战争过后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过程中,外国侵略者要求处死董福祥,清廷不允,旋被解职,禁锢家中。1908年病死于甘肃金积堡(今属宁夏吴忠)。
清军理论上也是你说的农耕兵,人家打仗靠步兵起的家
满族本生就是渔猎,农耕为主的民族吧,谈得上啥游牧呢?明朝的建立和灭亡不就说明了游牧并不是有着天然巨大优势,明初的明军起于江淮骑兵不会是主角。明末战争中和满清交手明朝也不缺骑兵啊.。
明亡于闯,非亡于清。
渔猎部落就不要冒充人家游牧了,你看人家蒙古人多豪爽,姓什么就是姓什么,都是有血性的好汉子。
冷兵器时代骑兵强于步兵
具体到哪只部队哪场战斗就不一定了
同样不能因为岳家军戚家军步兵强就得出那会农耕兵就强于草原兵了
平三藩的时候,满八旗战斗力就已经不行了。
世界范围看17世纪游牧骑兵就已被各种吊打
平三藩的时候,满八旗战斗力就已经不行了。
曾王依靠的是蒙古骑兵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6-1-2 10:02
平三藩的时候,满八旗战斗力就已经不行了。
战斗力是有反复的,之后康乾都对八旗兵进行过整顿,和准格尔打了百年的拉锯战死了不少。
满八旗是不行,但整个清代军队从中国历史纵向比较上来看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中前期扩张疆域卓有成效,即使到了后期还能镇压太平军,捻军,平定新疆叛乱,这些事情换到其他大多数王朝后期都是很难做到的,不过然并卵,一碰见洋大人立马原形毕露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6-1-4 08:40
满八旗是不行,但整个清代军队从中国历史纵向比较上来看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中前期扩张疆域卓有成效,即使到 ...
输给洋大人也算正常

对于东方封建军队来说,西方人的到来是外星人一样的存在

西方军队的装备、服饰、组织方式,乃至于语言,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飞出来的东西,在当时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克服。

说实话,我觉得清朝已经还算可以了,挨打之后也发动了变革,开始是技术工业后来是军队组织甚至是政府架构,并非啥都没做。

对照清朝,西方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就是奥斯曼土耳其,论落后奥斯曼更落后,完全是政教合一半奴隶制
这个国家因为和西方国家几百年间战争不断,因此军备发展一直都跟着,没落下
因此奥斯曼帝国是到了工业化全面战争时代,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被淘汰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