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何时了——2015年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05:39
        前年年终,我提出2014年的全球主题是“文明冲突”加快布局。一年以来,文明冲突不幸继续激化。

        最突出的世局发展,无过于“伊斯兰国”所代表的逊尼派伊斯兰极端主义,从大中东和阿拉伯国家发展为全球性的恐怖主义威胁,尤其是针对欧美各国。从去年初法国《沙尔利周刊》血案到11月巴黎屠杀,再加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夫妻枪手的恐怖凶杀,以及元旦前夕比利时首都的风声鹤唳,九一一恐怖袭击以来,欧美社会再次感受到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巨大阴影。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和北约组织,是唯一具有军事和其他能力“更易政权”的霸权,尤其是针对穆斯林世界,见于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例。伊斯兰极端主义高涨,西方因此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问题症结是华盛顿从扶植阿富汗“圣战者”到鼓动叙利亚内战的各种短视对外政策,以及欧洲国家的盲从。欧美上层精英近来开始真正检讨这些最终搬石砸脚的做法,《纽约时报》11月从法文翻译刊登的一篇重要评论,把沙特阿拉伯政权描绘为“白色伊斯兰国”,是典型代表。鉴于基督教文明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责任,以及各种既得利益,近期内欧美对伊斯兰极端主义,会惯性继续治标不治本的对策。

        文明冲突激化,加剧了欧美的内部危机。在欧洲,最醒目的便是欧盟一体化过程的逆转。当然这先有后工业化的经济结构变化冲击,但是去年初震荡欧元区的希腊债务危机,带有明显的东正教文明异己因子。近来《申根协议》的弱化,则是中东和叙利亚难民危机的直接结果。欧洲右翼民粹政党的崛起,只会加剧各国的离心趋势,使得欧盟可能逐渐退化为排除英国,而由“第四帝国”德国主导的松散伙伴。

        美国也出现类似情况,特别是房地产大亨特朗普作为总统候选人异军突起。原始动因是全球化造成的蓝领中产阶级沉沦,再来是受到伊斯兰极端主义和大量拉美裔移民所激发的文明冲突和“亚文明冲突”的双重刺激。在可见的未来,经济结构性变化和文明冲突的交织,会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继续加剧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

        伊斯兰极端主义淡化了2014年文明冲突重头戏——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仍然面临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的经济危机,战略地位却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普京总统断然直接干预叙利亚内战。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官员承认,莫斯科以相当低下的成本,基本达到了战略目标。

        由此再看大中东的一团乱麻。逊尼派极端主义高涨,与西方有意无意鼓动的逊尼派-什叶派“三十年战争”直接相关。后者也决定了大中东各方的立场行为。不能忽视的是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和以色列所扮演的角色。但是在叙利亚,俄罗斯和伊朗的军事同盟取得了明显成就,基本保证了阿萨德政权及其少数教派“根据地”的生存,以及叙利亚解体之后俄伊两国的长久利益。核协议的签署也强化了伊朗的地位。为了资助各地逊尼派伊斯兰武装,以及维护埃及等国的专制政权,沙特阿拉伯在低迷的油价下面临巨额亏空。

        在恐怖屠杀余波之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所达成的《巴黎协定》,是值得珍惜的正面发展。虽然具体效果有待检验,这毕竟是国际社会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所作出的协调努力。希望气候变化的威胁,能够帮助缓解日益失控的文明冲突。

        远离中东和欧美,亚洲和拉丁美洲一年来的局势相对平稳,但是新近若干选举结果,揭示拉美左翼的“粉红色潮流”有退潮迹象。

        曾被寄予厚望的印度莫迪政府,在经济发展上乏善可陈,反而因推行“印度教至上主义”而加剧国内矛盾,人民党因此在地方选举中连连败绩,印度的“大国梦”仍然遥远。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国际影响力继续上升,亚投行成立是个例证。但是增长速度显著减缓,面对经济转型的瓶颈,以及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各种社会问题。长期滞后的政治改革不仅没有进展,反而出现强化社会控制、缩小民间自主空间的趋势。这不仅增加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成本,也令人质疑现有体制的远期可持续性。北京无法自恰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权威赤字,使得边缘和港台地区的离心倾向有增无减,也给予外来力量介入干预的机会。南中国海领土争议是个明显例子。

        历史性的缅甸大选,借用北京的传统政治语言,说明民主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潮流。加上斯里兰卡政局演变和委内瑞拉新近议会选举,都彰显了北京专注各国当权者的经援外交和“一带一路”决策的风险。

作者于时语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60101-566176        前年年终,我提出2014年的全球主题是“文明冲突”加快布局。一年以来,文明冲突不幸继续激化。

        最突出的世局发展,无过于“伊斯兰国”所代表的逊尼派伊斯兰极端主义,从大中东和阿拉伯国家发展为全球性的恐怖主义威胁,尤其是针对欧美各国。从去年初法国《沙尔利周刊》血案到11月巴黎屠杀,再加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夫妻枪手的恐怖凶杀,以及元旦前夕比利时首都的风声鹤唳,九一一恐怖袭击以来,欧美社会再次感受到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巨大阴影。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和北约组织,是唯一具有军事和其他能力“更易政权”的霸权,尤其是针对穆斯林世界,见于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例。伊斯兰极端主义高涨,西方因此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问题症结是华盛顿从扶植阿富汗“圣战者”到鼓动叙利亚内战的各种短视对外政策,以及欧洲国家的盲从。欧美上层精英近来开始真正检讨这些最终搬石砸脚的做法,《纽约时报》11月从法文翻译刊登的一篇重要评论,把沙特阿拉伯政权描绘为“白色伊斯兰国”,是典型代表。鉴于基督教文明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责任,以及各种既得利益,近期内欧美对伊斯兰极端主义,会惯性继续治标不治本的对策。

        文明冲突激化,加剧了欧美的内部危机。在欧洲,最醒目的便是欧盟一体化过程的逆转。当然这先有后工业化的经济结构变化冲击,但是去年初震荡欧元区的希腊债务危机,带有明显的东正教文明异己因子。近来《申根协议》的弱化,则是中东和叙利亚难民危机的直接结果。欧洲右翼民粹政党的崛起,只会加剧各国的离心趋势,使得欧盟可能逐渐退化为排除英国,而由“第四帝国”德国主导的松散伙伴。

        美国也出现类似情况,特别是房地产大亨特朗普作为总统候选人异军突起。原始动因是全球化造成的蓝领中产阶级沉沦,再来是受到伊斯兰极端主义和大量拉美裔移民所激发的文明冲突和“亚文明冲突”的双重刺激。在可见的未来,经济结构性变化和文明冲突的交织,会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继续加剧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

        伊斯兰极端主义淡化了2014年文明冲突重头戏——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仍然面临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的经济危机,战略地位却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普京总统断然直接干预叙利亚内战。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官员承认,莫斯科以相当低下的成本,基本达到了战略目标。

        由此再看大中东的一团乱麻。逊尼派极端主义高涨,与西方有意无意鼓动的逊尼派-什叶派“三十年战争”直接相关。后者也决定了大中东各方的立场行为。不能忽视的是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和以色列所扮演的角色。但是在叙利亚,俄罗斯和伊朗的军事同盟取得了明显成就,基本保证了阿萨德政权及其少数教派“根据地”的生存,以及叙利亚解体之后俄伊两国的长久利益。核协议的签署也强化了伊朗的地位。为了资助各地逊尼派伊斯兰武装,以及维护埃及等国的专制政权,沙特阿拉伯在低迷的油价下面临巨额亏空。

        在恐怖屠杀余波之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所达成的《巴黎协定》,是值得珍惜的正面发展。虽然具体效果有待检验,这毕竟是国际社会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所作出的协调努力。希望气候变化的威胁,能够帮助缓解日益失控的文明冲突。

        远离中东和欧美,亚洲和拉丁美洲一年来的局势相对平稳,但是新近若干选举结果,揭示拉美左翼的“粉红色潮流”有退潮迹象。

        曾被寄予厚望的印度莫迪政府,在经济发展上乏善可陈,反而因推行“印度教至上主义”而加剧国内矛盾,人民党因此在地方选举中连连败绩,印度的“大国梦”仍然遥远。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国际影响力继续上升,亚投行成立是个例证。但是增长速度显著减缓,面对经济转型的瓶颈,以及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各种社会问题。长期滞后的政治改革不仅没有进展,反而出现强化社会控制、缩小民间自主空间的趋势。这不仅增加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成本,也令人质疑现有体制的远期可持续性。北京无法自恰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权威赤字,使得边缘和港台地区的离心倾向有增无减,也给予外来力量介入干预的机会。南中国海领土争议是个明显例子。

        历史性的缅甸大选,借用北京的传统政治语言,说明民主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潮流。加上斯里兰卡政局演变和委内瑞拉新近议会选举,都彰显了北京专注各国当权者的经援外交和“一带一路”决策的风险。

作者于时语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60101-566176
然后就没了?
全世界集体抛售美元就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