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DNA谱系科学院推断人类起源诸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32:39
现代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话题,现今“走出非洲”理论是多数人普遍接受的主流理论。2012年5月美国DNA谱系科学院Anatole A. Klyosov重新审视了“走出非洲”论和欧罗巴人种的起源,认为人类并非起源于非洲,并使用“Walk through Y”项目的数据证明了这一观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Advances in Anthropology》(人类学进展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走出非洲”论已经人尽皆知,但它却从未被直接证明过。然而,对于许多专家来说,这一理论仍然具有着令人信服的吸引力。这一理论主要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最古老的人群显示出最大的多样性,而非洲人是多样性最大的人群。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论点,因为不同DNA的混合也会导致高的多样性。
作者从解剖学角度研究了现代人类的起源,根据人类遗传学和DNA系统发育的分类发展,针对男性Y染色体单倍型,提出了一个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起源的时间表,确定其在今天已知的所有单倍群中的位置,提供证据重新审视“走出非洲”论的正确性。作者在非洲人Y染色体单倍型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多样性,是几个非常遥远的血统的混合结果,而且其中一些不一定是来自非洲人, 证明欧罗巴人种不包含“非洲”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类群A或B)。这些重要的发现削弱了众所周知的“走出非洲”的理论。
17个主要单倍型类群中46个进化亚枝的7556种单倍型,按照它们祖先的单倍型和与共同祖先的时间间隔,设计了一个时间平衡单倍型类群树,发现非洲单倍型类群A起源于距今13.2万±1.2万年前,来自于所有的其他有着单独共同祖先的单倍群,我们称其为β单倍群,起源于6.4万±6000年前。一个单倍群A和β单倍群下游的共同祖先,创造了α单倍群,起源于1.6万±1.2万年前。α单倍群和β单倍群的起源是未知的,但是最有可能的是它们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关系,从西方欧洲中部延伸通过俄罗斯平原东部到黎凡特南部。单倍群B是β单倍群可能是在距今46000年迁移到非洲。
研究证明,欧罗巴人种单倍群并非起源于“非洲”的单倍型类群A或B,事实支持欧罗巴人种以及所有非非洲人的单倍型类群,并未携带单核苷酸多态性M91、P97、M31、P82、M23、M114、P262 、M32、M59、P289、P291、P102、M13、M171、M118 (单倍型类群A及其进化亚枝单核苷酸多态性)或M60、M181、P90(单倍型类群B),这是最近在“Walk through Y”FTDNA项目中,几百个来自各种单倍群的人显示的结果。
2013年11月澳大利亚墨尔本考尔菲德南部国际岩石艺术联合会(IFRAO) Robert G. Bednarik也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Advances in Anthropology》(人类学进展)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从多个角度分析反驳了“走出非洲”理论,认为“走出非洲”理论是一个骗局。(凤凰网科技转自2014年1月5日化石网)现代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话题,现今“走出非洲”理论是多数人普遍接受的主流理论。2012年5月美国DNA谱系科学院Anatole A. Klyosov重新审视了“走出非洲”论和欧罗巴人种的起源,认为人类并非起源于非洲,并使用“Walk through Y”项目的数据证明了这一观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Advances in Anthropology》(人类学进展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走出非洲”论已经人尽皆知,但它却从未被直接证明过。然而,对于许多专家来说,这一理论仍然具有着令人信服的吸引力。这一理论主要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最古老的人群显示出最大的多样性,而非洲人是多样性最大的人群。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论点,因为不同DNA的混合也会导致高的多样性。
作者从解剖学角度研究了现代人类的起源,根据人类遗传学和DNA系统发育的分类发展,针对男性Y染色体单倍型,提出了一个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起源的时间表,确定其在今天已知的所有单倍群中的位置,提供证据重新审视“走出非洲”论的正确性。作者在非洲人Y染色体单倍型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多样性,是几个非常遥远的血统的混合结果,而且其中一些不一定是来自非洲人, 证明欧罗巴人种不包含“非洲”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类群A或B)。这些重要的发现削弱了众所周知的“走出非洲”的理论。
17个主要单倍型类群中46个进化亚枝的7556种单倍型,按照它们祖先的单倍型和与共同祖先的时间间隔,设计了一个时间平衡单倍型类群树,发现非洲单倍型类群A起源于距今13.2万±1.2万年前,来自于所有的其他有着单独共同祖先的单倍群,我们称其为β单倍群,起源于6.4万±6000年前。一个单倍群A和β单倍群下游的共同祖先,创造了α单倍群,起源于1.6万±1.2万年前。α单倍群和β单倍群的起源是未知的,但是最有可能的是它们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关系,从西方欧洲中部延伸通过俄罗斯平原东部到黎凡特南部。单倍群B是β单倍群可能是在距今46000年迁移到非洲。
研究证明,欧罗巴人种单倍群并非起源于“非洲”的单倍型类群A或B,事实支持欧罗巴人种以及所有非非洲人的单倍型类群,并未携带单核苷酸多态性M91、P97、M31、P82、M23、M114、P262 、M32、M59、P289、P291、P102、M13、M171、M118 (单倍型类群A及其进化亚枝单核苷酸多态性)或M60、M181、P90(单倍型类群B),这是最近在“Walk through Y”FTDNA项目中,几百个来自各种单倍群的人显示的结果。
2013年11月澳大利亚墨尔本考尔菲德南部国际岩石艺术联合会(IFRAO) Robert G. Bednarik也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Advances in Anthropology》(人类学进展)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从多个角度分析反驳了“走出非洲”理论,认为“走出非洲”理论是一个骗局。(凤凰网科技转自2014年1月5日化石网)
  美国科学双周刊《科技新闻》(Science News)报道,大部分的古人类学者都同意,人类的可能祖先直立人(Homo erectus)源自非洲。但是北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地质学家菲林(Reid Ferring)与他的同僚说,新证据显示,185万年前到177万年前盘据在西亚地点德玛尼斯(Dmanisi)的人种,存在时间跟这种非洲类人人种生存的最早证据同期,或更早了一点。   菲林等6日在《美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线版表示,德玛尼斯的新发现指证了直立人的亚洲家乡。菲林说:“德玛尼斯重复遭人盘据约8万年,其上栖息了一个落地生根,且可能时常移动的族群。”   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人类学家伍德(Bernard Wood)说,有关人属地理起源的证据,依旧不足。若干人属的进化情景有其可能,人类的人种可能是随着直立人在亚洲拉开序幕。   研究人员已把存在已久的观点扬弃,即东非的小脑人类祖先能人(Homo habilis、又称早期猿人),最后演化成直立人。能人最早约在240万年前出现。不过最近的化石发现显示,能人和直立人在东非共同存在了好几十万年,让之前的假设站不住脚。   菲林的团队怀疑,一种现在还不明的非洲猿人在185万年之前抵达亚洲,然后演化成直立人的说法。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赖特迈尔(Philip Rightmire)说,新的德玛尼斯年代,让“直立人的非洲起源,看起来确实好像须重新思考了。”
现代人最古老DNA令人怀疑“人类源于非洲”_大众科技 澳大利亚国家大学的几位科学家近日指出,此前有关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由此向其他各洲迁移的理论令人怀疑,甚至有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据信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现代人DNA的化石。所谓的“走出非洲”的人类起源理论认为,在15万年前,现代人类开始由非洲向世界其他各洲迁移,并在同一时间由穴居人类演变为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人类。但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对上述DNA化石进行研究分析后却发现,现代人类开始在澳大利亚生活的时间较之根据“走出非洲”理论推断出的现代人移居澳大利亚的时间要早得多。   几位科学家指出,上述DNA化石是从一具大约有6万年历史、从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地区发现的人体遗骸中发现的,对DNA的研究显示这具遗骸的生理特征与现代人类毫无二致。美国的人类学家阿兰-曼恩表示,上述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令人震惊。他说:“这一发现具有非凡的意义,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与此同时,这一发现还表明,随着人们对人类起源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将发现有关人类起源的真正时间和背景正在变得愈发复杂。”(2001/01/10 新浪科技)
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猿亚目狭鼻猴次亚目人猿超科人科人亚科人属智人种,是1万年前由新人即晚期智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子人类学家通过比对当今世界不同地区人群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同异性,从而发现现代人类有共同的父系和母系起源,分子钟测算大致将起源时间锁定在20至5万年前,以15万年前和7万年前的可能性最大,人数约为两千人。 非洲单源论即出非洲说便是基于以上理论建构的人类起源假说,证据便是祖型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仅存在于东非、南非的科伊桑人,并以那里出土有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距今约19.5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化石为其佐证。出非洲说虽然得到包括中国年轻学者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热捧,但中国老一代的化石人类学家依然对此不屑一顾,坚持人类多元起源的多地区连续起源说,认为现代各地区不同人种是由当地直立人经智人一步步进化而来的,佐证便是在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不但在形态上,还是在时空分布上都显示出进化上的连续性,并且中国的旧石器文化也显示出传统的延续,缺乏人口替代经常伴随发生的外来进步文化的取代。这便是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中国已发现了不少10至7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化石,比如14万至7万年前的河套人(鄂尔多斯人),11万年前的云南宜良张口洞人,10万年前的广西通天岩白莲洞人,10万至8万年前的许昌人,9.4万年前的柳江土博咁前洞人和郧西黄龙洞人。这些与早期智人(古人)同期的晚期智人(新人)化石足以填补西方学者所谓的考古断层,体质和文化的连续性也进一步支持了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
现代人类共同的祖先生活在何时,通过对Y染色体基因突变时间点的测定并没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时间下限。一些科学家独辟蹊径,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德国科学家马克·斯多克在去年发现,可以对两种虱子的DNA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体虱何时从头虱进化而来——因为DNA的进化速度是有规则的。最后,他跟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考古研究所的同事得出结论:这个虱子进化的分岔点最早发生在7.2万年前,前后误差约4万年。由于新种类虱子的进化是因为有新宿主的出现,因此可以推断,人类祖先就是在那个时候褪掉了体毛、穿上了衣服以蔽体保暖。也就是说,现代人类起源时间的上下限在11.2到3.2万年前,这对出非洲说反而不利。因为起源于20万年前的非洲晚期智人很可能在后来灭绝,而起源于10万年前的中国晚期智人才是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如是说现代人类的祖先人群起源于10万年前的中国,而他们中的两千人在7万年前形成原始科伊桑人。现代科伊桑人实际上混有尼格罗人种的血液,而原始科伊桑人或与东亚黄种人相近。科伊桑人体貌特征与一般非洲人明显有别,他们肤色较浅,呈黄褐色,面部扁平多皱,颧骨突出,眼睛细小,多内眦褶,带有蒙古人种的很多特征,尤其是其具有东亚人一以贯之的标志性特征——铲形门齿。
10万至7万年前属于庐山-大理间冰期,中国大部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极适合生命的的繁衍生息。也就是在这个时侯,东亚早期智人适应性的褪去了身上的浓毛密发,进化为体表光滑的晚期智人。7.5万年前,苏门答腊超级火山大爆发,浓烟密布,遮天蔽日,火山灰还造成酸雨,使北半球四分之三的植物死亡,人类被推向灭绝的边缘。大理早冰期因之接踵而至,全球气温平均下降11℃,大干旱蔓延全球。这一时期,喜马拉雅山-岷山-秦岭-太行山-燕山-大兴安岭一线以北地区大部为冰雪覆盖,人类在江淮以北难以生存。非洲草原水源枯竭,植被凋零,沦为半荒漠,加之地域辽阔且地形封闭,导致非洲晚期智人没能走出非洲,最终灭绝。 6至3万年前的末次间冰期,天气转暖,降水明显增多,人类不仅恢复了人口,而且开始了大规模扩散。分子钟技术测定显示,Y染色体单倍群编号为A至K的各类型都已产生。他们可能大致集中在四个人群中: A、B存在于甲族,生活在恒河流域;C、D、E存在于乙族,生活在江淮地区;F、J、H、I、J存在于丙族,生活在云贵高原一带,K存在于丁族,生活在岭南地区。生活在江淮的乙族可能是人类大迁徙的始发者。间冰期受惠最大的是乙族,他们挺进华北,创造了细石叶形细石器。乙族还向华南扩张,导致丁族西迁,压迫丙族的生存空间,丙族又西迁排挤甲族。最终形成C、D独霸东亚,丁族K屈居云贵高原一隅,丙族占据西亚(其中F占据伊朗高原,G进入小亚细亚,H进入南亚,I迁往北欧,J进入阿拉伯半岛),A、B、E先后进入非洲(分别形成科伊桑人、俾格米人和尼格罗人)。 3至1万年前的末次主冰期是丁族K驰骋天下的时代。丁族分为K-M9、L-M20(M11)、K-M214和P-M45三支。K-M214北支N-M122北迁,与乙族北支融合为北极蒙古人种。一部分乙族不愿臣服,便跨越白领地峡,进入美洲。K-M214的南支O-M175先分化出O2-P31,将K-M9排挤到了东南亚和澳洲,分化出M-M5,将 L-M20(M11)排挤到了南亚。K、L在被驱逐的过程中也将乙族南支赶到了南亚、东南亚和澳洲。 2万年前O1-M119百越从O-M175分化出来,南迁占据长江流域,O2-P31被分为两支逃离:O2a百濮西逃到云贵高原,O2b扶余(原始日韩民族)逃往黄渤海平原。留在黄淮平原的百越基因突变为O3-M122,是为东亚人。K-M214西边的P-P27(M45)在北极蒙古人种形成之后也开始北迁,首先分化出R-M207。R-M207又分为R1克列马农人(分为R1a伊比利亚人和R1b高加索人)和R2印欧人。 2万年前P-P27(M45)转而东迁,一部在贝加尔湖地区征服那里残存的乙族北支,并与之融合为北亚人种阿尔泰人。P-P27(M45)的主体人群继续东迁,跨越白领地峡后基因突变为Q-M3,为美洲蒙古人种(Gmafb1b3)印第安人。 以上假说笔者称为中国单源论,也叫出中国说,它与西方学者普遍接受的非洲单源论主要有三点不同: ①人类起源地不同。非洲单源论以东非为根,中国单源论以北中国为源。在现代各种族中,非洲人之间的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差异最大,这表明非洲人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中所积累的突变最多。据此,西方学者认为非洲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族,从而也证明非洲人是最早出现的现代人类。诚然,现代非洲黑色人种各群落(按照西方传统的分类方法,黑色人种包括尼格罗人、科伊桑人和俾格米人)是血统起源最早的一批晚期智人的后代,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形成最早的人群起源于非洲,他们的后代——现代非洲黑色人种各群落虽然生活在非洲,但他们的祖先可能并不居住在非洲,他们可能来自遥远的东方。由于他们形成得最早,所以也走得最远。 ②种群扩散模式不同。非洲单源论可称为树形分化(逐级裂变)模式,中国单源论则是中心进化(辐射取代)模式。树形分化(逐级裂变)模式模拟起来比较简单(简单往往意味着不是完全事实),可以很好的通过平面图解出来,因为各支系缺乏联系,一旦产生就在各自领地独立发展,互不侵扰。而中心进化(辐射取代)模式是立体的,则很难图解,各支系频繁接触,角逐地盘,优胜劣汰,造成一块土地经常易主。近万年的历史证明,人类的进化模式倾向于后者,尤其是在中国。也许正因为中国是辐射源,所以其遗传基因最年轻,人群智商最高,文明也最发达。 非洲单源论以黑色人种为祖先人种,棕、白、黄诸人种是后天适应当地环境变异而形成的。而中国单源论以类黄色人种(即原始蒙古人种)科伊桑人为祖先人种,俾格米、尼格罗、高加索、蒙古诸人种是因与Gm血型变异相同的原因变异而形成的,与地理环境无必然联系。蒙古人种地跨5个纬度带,生活的各地域自然环境区别很大,但却并没有因之变种,就在于其Gm血型未变之同样原因的存在。至于这个原因是什么,还有待继续研究。 ③种群互动关系不同。在非洲单源论的扩散模式中,各种群基本上独立发展;而在中国单源论的扩散模式中,各种群则是互相竞争,优胜劣汰。非洲单源论的扩散模式下,各种群基本在自己的地域内繁衍生息;中国单源论的扩散模式下,越是古老的人种有越有被边缘化的趋向。在非洲单源论的扩散模式下,最古老的黑色人种生活在人类起源地——非洲,黄白人种也基本生活在各自的起源地——亚欧。在中国单源论的扩散模式下,由于进化造成古老人种相对智力低下而缺乏竞争力,因而造成了最古老的类黄种科伊桑人被排挤到了离中国人类起源地最遥远的西南非,次古老的棕种和黑种则被排挤到次遥远的中非的澳洲,较古老的原始高加索人种生活在中国的西面,次新的黄色人种基本以中国为中心分布,而最新产生的东亚人种则生活在人类起源地——中国。
俺一直都认为非洲起源论难以解释很多人类起源的疑点
什么东西一牵涉到人就复杂了,这不光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伦理问题,还有种族歧视等等人种有差异傻子都知道但至少没有出现生殖隔离。这问题论的清不如糊涂账
连个化石都没有,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