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47的惊人研发速度背后的故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2:00:42
今日阅读波音747技术总监,总设计师乔萨特先生的回忆录《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对当年波音在747项目上的豪赌算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背后的一些故事细节也发人感慨。

747从65年正式开发,而且一上来就比当时最大的商用飞机波音707容积大了2.5倍,同时当时巨型发动机还在纸面上,推力要从当时最大的JT3D1.6万磅提升到4万磅,还没有公司能保证按时拿出合格的发动机,厂房还没有着落,而是边研发,边建设厂房,边生产原型机,高度并行。而且预算超过了波音当时的净值,大部分通过借贷完成,同事当时人们都看好波音2707超音速客机项目,认为亚音速的747即使侥幸研发成功,也不过是通向超音速航空的过渡品,只能装货。就这种情况,这玩意居然立项开始,放在今天,公司内部或发改委还是什么其他决策机构一个都通不过,立马枪毙,技术跨度太大,经济风险太高,应用前景黯淡,妥妥的高大上的理由。但波音就敢赌这一把,不能不说这胆量已经是作死的节奏了。

开发速度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飞快,65年立项,68年底下线,69年2月首飞,70年交付了。对比一下我们的arj-21,载客量是747的六分之一,有前人的成熟产品可供借鉴,机载设备和发动机等都是货架产品,不像747要冒着发动机开发失败直接进垃圾堆的危险,就这02年立项,07年下线,08年底首飞,15年底才交付,这差距可谓天壤之别啊。

当时747的开发一个词形容——仓促。原型机下线时总师都说完全半成品,撑死了完成度还不到80%,就是为了赶时间表。下线后还有一大堆东西要安装。首飞也是赶时间,首飞2个月后地面启动时一台发动机主轴就当场断裂。叶片打穿了,跟普惠一说,人家说早知道发动机有这毛病,马上运一个新的主轴换上。把总师鼻子都气歪了。你们知道如此致命的缺陷却装聋作哑,把我们公司和乘客的人命不当回事,大家还怎么好好玩耍。而且总师也说了,当时试飞交付的发动机都存在可靠性和安全度不高的问题,以至于试飞不敢飞离实验区,为了参加69年的巴黎航展,公司上下对发动机都捏了一把汗,还好上帝保佑没出事。还且试飞中一个很操蛋的问题是飞行员一改变油门大小,发动机就很容易喘振,整台发动机就可能瞬间报废,让人提心吊胆。把普惠公司找来谈判,结果人家总裁反训起波音的人,老子能给你提供四台大推力发动机,你还抱怨什么。我们的单发战斗机发动机也存在可靠性问题,那些飞行员都没有抱怨。就这服务态度。波音一气之下让这帮烂人亲自坐上试飞飞机上天,期间两台发动机发生喘振,把普惠这帮人吓个半死,以后解决问题也谦虚务实多了。就他妈欠扁的鸟人。更搞笑的是,普惠公司在喘振问题上焦头烂额的时候,波音公司伸出援手,通过自己完美的结构分析能力教会普惠公司如何改善发动机最后解决了喘振的问题。一个造飞机的教一个造发动机的设计发动机,我也是醉了。

然后就是1年试飞之后交付泛美航空,而FAA居然放行了。对于这个跨时代的巨型飞机,前无古人,后有来者(38年后的380),那么多新技术新工艺,居然1年时间完成试飞,拿到合格证顺利交付。而我们的按arj21飞了8年,才拿到caac的证,faa的证还没着落。说faa公正,没有放水,你信吗,反正我不信。相信波音747最大的启动用户泛美航空也不信,要不然也不会交付后为了发动机的稳定性跟波音对薄公堂了,以至于让波音承认试飞中飞坏了60多台发动机,而发动机的问题交付时还没整利索。接收波音747也是泛美由盛转衰的起点,最后90年关门大吉。





今日阅读波音747技术总监,总设计师乔萨特先生的回忆录《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对当年波音在747项目上的豪赌算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背后的一些故事细节也发人感慨。

747从65年正式开发,而且一上来就比当时最大的商用飞机波音707容积大了2.5倍,同时当时巨型发动机还在纸面上,推力要从当时最大的JT3D1.6万磅提升到4万磅,还没有公司能保证按时拿出合格的发动机,厂房还没有着落,而是边研发,边建设厂房,边生产原型机,高度并行。而且预算超过了波音当时的净值,大部分通过借贷完成,同事当时人们都看好波音2707超音速客机项目,认为亚音速的747即使侥幸研发成功,也不过是通向超音速航空的过渡品,只能装货。就这种情况,这玩意居然立项开始,放在今天,公司内部或发改委还是什么其他决策机构一个都通不过,立马枪毙,技术跨度太大,经济风险太高,应用前景黯淡,妥妥的高大上的理由。但波音就敢赌这一把,不能不说这胆量已经是作死的节奏了。

开发速度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飞快,65年立项,68年底下线,69年2月首飞,70年交付了。对比一下我们的arj-21,载客量是747的六分之一,有前人的成熟产品可供借鉴,机载设备和发动机等都是货架产品,不像747要冒着发动机开发失败直接进垃圾堆的危险,就这02年立项,07年下线,08年底首飞,15年底才交付,这差距可谓天壤之别啊。

当时747的开发一个词形容——仓促。原型机下线时总师都说完全半成品,撑死了完成度还不到80%,就是为了赶时间表。下线后还有一大堆东西要安装。首飞也是赶时间,首飞2个月后地面启动时一台发动机主轴就当场断裂。叶片打穿了,跟普惠一说,人家说早知道发动机有这毛病,马上运一个新的主轴换上。把总师鼻子都气歪了。你们知道如此致命的缺陷却装聋作哑,把我们公司和乘客的人命不当回事,大家还怎么好好玩耍。而且总师也说了,当时试飞交付的发动机都存在可靠性和安全度不高的问题,以至于试飞不敢飞离实验区,为了参加69年的巴黎航展,公司上下对发动机都捏了一把汗,还好上帝保佑没出事。还且试飞中一个很操蛋的问题是飞行员一改变油门大小,发动机就很容易喘振,整台发动机就可能瞬间报废,让人提心吊胆。把普惠公司找来谈判,结果人家总裁反训起波音的人,老子能给你提供四台大推力发动机,你还抱怨什么。我们的单发战斗机发动机也存在可靠性问题,那些飞行员都没有抱怨。就这服务态度。波音一气之下让这帮烂人亲自坐上试飞飞机上天,期间两台发动机发生喘振,把普惠这帮人吓个半死,以后解决问题也谦虚务实多了。就他妈欠扁的鸟人。更搞笑的是,普惠公司在喘振问题上焦头烂额的时候,波音公司伸出援手,通过自己完美的结构分析能力教会普惠公司如何改善发动机最后解决了喘振的问题。一个造飞机的教一个造发动机的设计发动机,我也是醉了。

然后就是1年试飞之后交付泛美航空,而FAA居然放行了。对于这个跨时代的巨型飞机,前无古人,后有来者(38年后的380),那么多新技术新工艺,居然1年时间完成试飞,拿到合格证顺利交付。而我们的按arj21飞了8年,才拿到caac的证,faa的证还没着落。说faa公正,没有放水,你信吗,反正我不信。相信波音747最大的启动用户泛美航空也不信,要不然也不会交付后为了发动机的稳定性跟波音对薄公堂了,以至于让波音承认试飞中飞坏了60多台发动机,而发动机的问题交付时还没整利索。接收波音747也是泛美由盛转衰的起点,最后90年关门大吉。





看过这本书。乔萨特的回忆录吧。

里面还说,那个时候747项目每天消耗波音500万美元,波音实在扛不住了,要萨特裁人,结果萨特说,不但不能裁,我还多需要800个人……
敢拼才会赢,   
这种赌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必然和偶然的因素的完美配合,放现在的波音也不敢再这样赌一把了。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是一块孤品飞机,很难再有第二型飞机重复它的故事了。


波音747的成功有占领市场空白这个因素;
当今的民航机市场可没有空白给你占领,都是拼抢、挤出来的。

而且,商业冒险终究不是正途,冒险死掉的公司、企业不计其数;
不能因为有成功个案就无条件支持一切“冒险”或者盲目鼓吹冒险的“好处”;
波音747项目一定是经过市场调查的,所谓的“冒险”主要集中于技术完成度和进度,市场是有保障的;
否则必死无疑;
即便如此,这个系列用了40年时间才累积到1000架的量,737系列早已过万。

所以,中国航空的问题不是冒险与否,而是项目问题缺乏高效的良性反馈渠道和解决流程;
哪怕你在论坛上批评商飞的进度,还有一堆人出来喷;
光天化日之下明摆着的问题,许多人各种理由不承认或者义务辩护(什么“巨头也延期”之类;巨头当年拼搏时的闯劲、干劲、效率这些人就不提)。

ARJ前半段是中航的,关系没有理顺、扯皮事很多,就不去说了;

C919可完全是商飞主导的项目了;
开发周期(从立项到首飞的时间,2007-201?)已经超过了ARJ(2002-2008),这回看还有没有人再说什么“第一次、交学费”。

波音747的成功有占领市场空白这个因素;
当今的民航机市场可没有空白给你占领,都是拼抢、挤出来的。

而且,商业冒险终究不是正途,冒险死掉的公司、企业不计其数;
不能因为有成功个案就无条件支持一切“冒险”或者盲目鼓吹冒险的“好处”;
波音747项目一定是经过市场调查的,所谓的“冒险”主要集中于技术完成度和进度,市场是有保障的;
否则必死无疑;
即便如此,这个系列用了40年时间才累积到1000架的量,737系列早已过万。

所以,中国航空的问题不是冒险与否,而是项目问题缺乏高效的良性反馈渠道和解决流程;
哪怕你在论坛上批评商飞的进度,还有一堆人出来喷;
光天化日之下明摆着的问题,许多人各种理由不承认或者义务辩护(什么“巨头也延期”之类;巨头当年拼搏时的闯劲、干劲、效率这些人就不提)。

ARJ前半段是中航的,关系没有理顺、扯皮事很多,就不去说了;

C919可完全是商飞主导的项目了;
开发周期(从立项到首飞的时间,2007-201?)已经超过了ARJ(2002-2008),这回看还有没有人再说什么“第一次、交学费”。
当初开发和前期交付的时候747的上座率可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要不是拜73年的石油危机和更多的越洋航线的经营,747差点就把波音给拖垮了。至于大卖盈利,那都是后话了。现在我们说它成功占领市场空白,可当时成功拿下C5的洛克希德为什么不去占领这个市场,当时洛克希德在民航领域也是和波音正面较量的主儿。事后评价很容易,当时可没人敢说这种话,这就是一场豪赌。结果是波音赌赢了。
看隔壁一个帖子说中国什么时候能研发一款类似C5、an-124的巨型运输机。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发动机(虽然确实挑战巨大),而是类似于开发波音747时候的那种豪赌冒险的决心,因为一旦失败,一大堆人乌纱不保,名誉扫地。这就跟当时大飞机立项调研时反对上马商用大飞机最积极的就是中航那帮高层,相比于军用运输机项目,大型民用客机项目成功的风险太高,难度太大,周期太长,自己的前途和官运变数太多,不值得冒这个险。
本身就是军机竞争的落选者,废物利用,才有了后来的747..
当时波音完全把赌注压在超音速项目上了
最好的工程师、最优先的资源配给全被超音速项目占着
就这种环境下波音高层还允许立项另一个大型亚音速客机,现在来看真是脑子进水了
不过后来超音速项目下马,747项目就成了波音最后的救命稻草,不成功便成仁
本身就是军机竞争的落选者,废物利用,才有了后来的747..
总师在回忆录中专门否定了这种说法。这其实只是众多航空段子之一。当时洛克希德和波音的C5之争就是比谁的图画的好,谁的方案宣传的更吸引人。最关键的是谁在国会山的后台硬。用今天的话就是拼爹忽悠,先把项目拿下再说。结果波音输了,很大程度上是波音所在的华盛顿州在国会山的政治角力中输给了洛克希德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至于技术储备,可以说双方都是画大饼成分多。要不然看看两型飞机的具体开发流程,都是磕磕绊绊,险象环生。发动机也是一样。说实在的,这两型巨型机就是航空史中的阿波罗工程。就是跨时代的奇迹。前苏联和欧洲在十几年和三十几年后才取得同样的突破,可见美帝当时的技术功底是多么的逆天和疯狂。
当时波音完全把赌注压在超音速项目上了
最好的工程师、最优先的资源配给全被超音速项目占着
就这种环境下 ...
典型的置于死地而后生。
当时波音完全把赌注压在超音速项目上了
最好的工程师、最优先的资源配给全被超音速项目占着
就这种环境下 ...
是啊。这就是所谓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所以成就了一段传奇。也说明在重大历史关头,真理确实多在少数人手里。反之,没有大量的卢瑟当垫脚石,那能让成功者顺利登顶,闪耀主角光环。
读这段航空史后,深深体会到先行者的不易于无奈以及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咱们作为后来者,国家政策,技术人员的努力和智商,组织大工业的经验,广阔的国内市场,等等,比之当时的波音都好许多,至少不遑多让。我们有什么理由自惭形秽,自怨自艾。我们有什么理由在大飞机的研发生产使用中一有点风吹草动,就疑神疑鬼,迷失方向。只要我们百折不饶,信心坚定地沿着自主研发大飞机的道路走下去,将来世界的天空都会翱翔着各种各样中国产的大型飞机,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空客当年也是一样,先研制的是大飞机A300,后面才搞A320,亏损了很多年才盈利。
LZ吐草FAA忽略了一个事实: 45年前FAA的适航标准和今天差异巨大。  适航标准本身也是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而升经的。波音747能拿下适航证,恐怕是因为当时的FAA也没有对应这种大客机的审查条款,  如果拿现在的FAA适航条款来审查老波音747,它当然也拿不了证。
你说人家放水也没用。事儿在那里摆着。谁都不愿把自己的蛋糕分人。现在不折腾你还什么时候折腾你?如果我们今天C919,C929,C939都齐全了,然后发动机和机载设备航电飞控系统等,跟波音空客一样,既有国外的产品,国产的同等产品品质也不差。那去他那里申请适航证,他也能给你特事特办,不然你以后也不给他发了。现在是我们刚起步,你现在跟他顶,他一点也不怕。真较真儿最后损失最大的可能是咱们。所以还是先踏踏实实弄好自己的飞机才是正途。
看过关于波音的一本书,公司的发展历程有不少波折,竞争很激烈。

cmgy 发表于 2015-12-20 14:36
看隔壁一个帖子说中国什么时候能研发一款类似C5、an-124的巨型运输机。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发动机(虽然确实 ...


可劲瞎说吧。
你给我举一个例子,国家投资项目失败后责任人丟官被问责的来看看!!
中国根本没有建立起该有的问责机制!
大量烂尾或者无效益项目,哪一个问责了?

另外要注意,国家用公用资源投资商业项目,和私营公司的道义责任根本不同,后者自负盈亏,前者更加慎重是应该的——可惜现实中国企远没有那么严谨。
cmgy 发表于 2015-12-20 14:36
看隔壁一个帖子说中国什么时候能研发一款类似C5、an-124的巨型运输机。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发动机(虽然确实 ...


可劲瞎说吧。
你给我举一个例子,国家投资项目失败后责任人丟官被问责的来看看!!
中国根本没有建立起该有的问责机制!
大量烂尾或者无效益项目,哪一个问责了?

另外要注意,国家用公用资源投资商业项目,和私营公司的道义责任根本不同,后者自负盈亏,前者更加慎重是应该的——可惜现实中国企远没有那么严谨。
跟中航工业也算打交道比较多的,不得不说,让他们造商用大飞机,真是勉为其难了。体制原因,观念原因,使这种军品为主的企业真心不适应复杂的民品市场,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是在成本控制,质量可靠性管控,客户关系处理诸方面真的不适用,交给商飞是明智的选择
胆略,眼光,行动,缺一不可
似乎也没有那么神奇。747是和C5竞争失败之后军用转民用的型号,应该不是从头开始的。
TlJdMxFc 发表于 2015-12-20 20:26
可劲瞎说吧。
你给我举一个例子,国家投资项目失败后责任人丟官被问责的来看看!!
中国根本没有建立 ...
我觉得是你在胡扯
工信部系统这些央企、大型企业,别说重大项目烂尾,仅仅因为行政经费使用不合理,过去10年就落马了双位数的领导,正因为这种保守到极点的作风与管制,军品重大项目中求稳到僵化是常态。
至于别的重大项目,你举个30年内重大项目失败没有被问责的例子出来?
可劲瞎说吧。
你给我举一个例子,国家投资项目失败后责任人丟官被问责的来看看!!
中国根本没有建立 ...
国内问责建设究竟如何姑且不论,难道非要丢官归田才叫问责。对于那些国企官员们,因为业绩不好而政治前途终结比撤职还闹心耻辱。要不然那些老总那么拼图啥?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5-12-20 14:22
波音747的成功有占领市场空白这个因素;
当今的民航机市场可没有空白给你占领,都是拼抢、挤出来的。
你太小看天艹的官员了

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他们会创造理由,也会创造困难
LZ吐草FAA忽略了一个事实: 45年前FAA的适航标准和今天差异巨大。  适航标准本身也是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而 ...
没错,标准今时不同往日。但我想FAA审查的基本目标不会变。让每一架通过审查的飞机在其寿命周期内安全运行。但因为发动机的问题而使波音泛美对簿公堂,这基本的安全性问题能让这对铁哥们上法庭。你让我相信FAA在747适航审查中严格执法,我实在拗不过这个弯。

cmgy 发表于 2015-12-20 21:10
没错,标准今时不同往日。但我想FAA审查的基本目标不会变。让每一架通过审查的飞机在其寿命周期内安全运 ...


从来就不要奢望FAA会对中国搞什么公平公正。 美国和欧洲在适航互认的撕逼肯定会在中美之上演。
       但C919一日不量产,说这些就毫无意义。离了737 和320中国的国内航线仍然有国产支线机在飞,FAA才会把你当对等的选手过招,ARJ21的份量还不够。
      C919拿到CAAC的那一天,中国民航马上宣布所有飞国内航线的 新购客机必须取得CAAC适航证。 然后波音和空客会四处造谣公关,然后三方政府间互喷一年口水,最后FAA会像刚出道的婊子一样搞一个适航互认对接,最后才是某一范围的互认。
cmgy 发表于 2015-12-20 21:10
没错,标准今时不同往日。但我想FAA审查的基本目标不会变。让每一架通过审查的飞机在其寿命周期内安全运 ...


从来就不要奢望FAA会对中国搞什么公平公正。 美国和欧洲在适航互认的撕逼肯定会在中美之上演。
       但C919一日不量产,说这些就毫无意义。离了737 和320中国的国内航线仍然有国产支线机在飞,FAA才会把你当对等的选手过招,ARJ21的份量还不够。
      C919拿到CAAC的那一天,中国民航马上宣布所有飞国内航线的 新购客机必须取得CAAC适航证。 然后波音和空客会四处造谣公关,然后三方政府间互喷一年口水,最后FAA会像刚出道的婊子一样搞一个适航互认对接,最后才是某一范围的互认。
跟中航工业也算打交道比较多的,不得不说,让他们造商用大飞机,真是勉为其难了。体制原因,观念原因,使这 ...
明智不明智,等项目有点真正的结果再说吧;
中航启动的ARJ已经创造了民航机发展时间的世界纪录;
岂料商飞主导的C919目前似有更上层楼的势头!
白水潭马歪 发表于 2015-12-20 20:33
似乎也没有那么神奇。747是和C5竞争失败之后军用转民用的型号,应该不是从头开始的。
骡马一向喜欢使用下三滥的手段来竞标,C-5在其后半个世纪的可靠性表现更加说明当时的竞标存在猫腻。
你说人家放水也没用。事儿在那里摆着。谁都不愿把自己的蛋糕分人。现在不折腾你还什么时候折腾你?如果我们 ...
不错。但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为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开脱,而是让历史的经验教训照亮未来的道路。现在我们很多人盲目崇洋,民族产业和国外产业根本就不在一个公平环境中竞争,君不见许多部门招标明确不要国货。多少人把FAA捧上神坛,却忘了FAA总归是美国政府的机构,不可避免受政治影响。将来arj21和C919还是要力争FAA认证。但一时拿不到也没啥大不了。自己踏踏实实积累运营小时,总结经验教训,总有别人承认的时候。
axman001 发表于 2015-12-20 20:27
跟中航工业也算打交道比较多的,不得不说,让他们造商用大飞机,真是勉为其难了。体制原因,观念原因,使这 ...
第三个客户关系处理赞同
其他的,呵呵呵呵呵
从来就不要奢望FAA会对中国搞什么公平公正。 美国和欧洲在适航互认的撕逼肯定会在中美之上演。
       ...
同意你的假设。现在虽然是文明社会,但使用的法则与丛林时代并无二致。只不过包装的更高雅罢了。最后的结局还是硬碰硬的实力较量。打铁还需自身硬。在FAA认证中幻想技术公正,和菲律宾搞南海仲裁的熊样有什么两样。
747好像不是从零开始的,是波音与C5竞争失败的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客运版本,进度当然快
cmgy 发表于 2015-12-20 14:21
这种赌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必然和偶然的因素的完美配合,放现在的波音也不敢再这样赌一把了。从这个意义 ...
波音对747项目早心有余悸,所以空客上A380的时候,波音根本就不再敢跟着出直拳对抗,而是从侧面挥勾拳,搞787,宁可老太婆搓粉低风险改747-8,也不愿再上双层巨型机。
747好像不是从零开始的,是波音与C5竞争失败的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客运版本,进度当然快
请看10楼我的回复。段子博得一笑,当真就过火了。
波音对747项目早心有余悸,所以空客上A380的时候,波音根本就不再敢跟着出直拳对抗,而是从侧面挥勾拳, ...
A380比747大不到30%。属于同一级别。况且市场对巨型客机的需求也基本平稳,没有爆发性增长。波音当然不会跟新牌了。事实也证明380远没有空客当初预计卖得好。
cmgy 发表于 2015-12-20 22:08
A380比747大不到30%。属于同一级别。况且市场对巨型客机的需求也基本平稳,没有爆发性增长。波音当然不会 ...
主要是经济环境变化了,如果如空客预计的那样卖的好的话,波音再跟可能就跟不上了,时间上来不及,毕竟巨型机的研发不是那么简单。事实上748也卖的不太好,本来预计想卖客机,实际上还是货机卖的多,更戏剧的是,748很大一部分订单居然来自因对A380一再推迟交付而被惹恼的汉莎航空,这可是空客家门口的坚定支持者。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5-12-20 14:22
波音747的成功有占领市场空白这个因素;
当今的民航机市场可没有空白给你占领,都是拼抢、挤出来的。
这人什么时候说话都是一副公知的嘴脸。

好像国内的两个飞机项目,市场就没有保障了似得,真是呵呵。

楼主说的747研制时间固然短,但是问题也是一大堆,放到现在,你是总师,你敢不敢这么干?ARJ要这样,早就被喷死了。到时候你们还不是一大堆喷词?

第一次,交学费又有什么喷点了,搞不懂。就算是真的有扯皮,那又怎样了。这也能成为槽点?
主要是经济环境变化了,如果如空客预计的那样卖的好的话,波音再跟可能就跟不上了,时间上来不及,毕竟巨 ...
几十年前后如此相似。当年研发747的时候就判定747主要用于货运,所以才用了鹅头设计,成就了一个标志性的技术文化符号。其实就是为了机头进货方便。而380货运方面的设计比747差远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波音指导普惠解决了发动机喘振的设计问题。你能想象联想指导因特尔设计CPU吗?什么是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这就是。别把攒飞机不当高科技。系统集成是当今产业领域最强的高科技。
747是竞争军用货机失败的方案改版可不是什么段子,确有其事,但败于报价而非方案,其设计方案是优于C5的,驾驶舱鹅头设计就是为了货机机头上翻,当然货机改民机还是要有很大改变的,辟如由上单翼改下单翼等,还有有始以来从没造过这么大的宽体客机,技术风险和挑战仍空前巨大,当年有篇文章《孤注一掷的赌博》就是介绍这个内容的,建议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