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10背后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50:48
“不给运十‘平反’,中国民机工业就没有希望!”

  1999年因心肌梗塞而被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的赵国强,剩下不多的头发已经基本全白了。因为长期劳累和运十下马带来的长期悒郁,虽只有60多岁,但他看上去像70多岁的老人。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对历史未尽的责任,却时时缠绕着他。在《了望东方》再次约到这位上海“运十第一人” ,进行关于运十问题的采访时,他关于运十的筹划阶段的独家回忆,使时光倒流了30多年,而那句“半个世纪航空梦,提起民机心就痛”的沉痛开头,让闻者无不动容。

  1968年更早些时候,周总理建议南方一个飞机厂发展像IL-18这样的飞机。但没有得到当时主管飞机制造的三机部的回应。在1968年冬天“轰六”试飞成功之后,周总理再次建议有没有可能把“轰六”改造成一个民用飞机,仍然没有得到三机部的回应。

  1969年,毛主席视察上海时询问上海是否可以制造飞机。1970年7月,毛主席又一次到上海时,再次指出,上海有比较好的工业基础,应该有可能制造飞机。于是,在周总理两次建议无效,毛主席再次要求之后,上海造飞机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毛主席讲话之后,吴法宪(空军司令,当时空军是飞机工业的主管部门)马上要求三机部落实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意见。7月末,三机部开会要求轰六的总设计师马凤山领导专家组,在调研后考察拿出设计思路。此时,33岁的赵国强是专家组的飞机构型设计师。

  1970年8月国家计委?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原则批准了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同时,经过日以继夜准备,8月初考察广州之后,专家组准备了四套方案,并于9月12日在上海向空军和上海地方汇报了设计思路。当时决定,运十的业务上归口三机部,但由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主持领导。而这成为为运十研制成功后屡遭厄运的关键。

  1970年9月21日,从172厂抽调的70名飞机设计骨干、空军第一研究所抽调的20名技术人员和605所抽调的20名外型和空气动力方面的设计师全部到达上海。在毛主席的号召下,从开始落实到设计思路确定和人员调配,总共只用了两个月,中国第一支民机设计队伍形成了和运十项目以神速开始运转。

  当被问及“中国从巴基斯坦换美国波音707飞机以供运十研究,运十是波音707的翻版”是否是实情时,周济生明白的告诉《了望东方》,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巴基斯坦的飞机在新疆境内坠毁,运十研制人员得到的只是它的残骸,并不曾得到整机。“至于说是波音707翻版,更是无稽之谈,波音公司自己都否认了翻版之说。”


  经过无数的艰难困苦和困顿,1980年,运十初步成功了!作为参加运十研制的老将,周济生至今提起运十当研制成功的情形依然激动无比,也让我们回到那光辉的一刻:

  1980年9月26日,经过中间近两年因政治原因干扰的停顿,实际上用了大约八年时间,研制费用总计5.377亿元人民币(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建费1.747亿元,上海市提供流动资金0.29亿元,而如今国外研制一架干线飞机也要花7-10年时间,总研制费用达到20-50亿美元),运十在上海试飞成功!


  【转贴注:《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记载:1980年4月8日上午,会见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总裁桑福德·诺伊斯·麦克唐纳,详细询问三机部同道格拉斯公司合作事宜。指出:我们双方在航空工业方面的合作,要从战略上加以考虑,而不仅仅是做生意。会谈结束后,对陪同会见外宾的三机部副部长段子俊说:民用飞机总得在国内自己生产,不能一直向外国买。上海原来搞的大型客机受“四人帮”干扰破坏,花钱很多,把握不大,办法不对,要停下来。(上册616页) 《邓小平年谱(1975━1997)》是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从2004年8月2日起在全国发行,许多资料首次公开。】


  20年前的运十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迄今仍然独领风骚,保持着下列记录:

  ● 运10飞机是第一架国产涡扇发动机旅客机
  ● 运10飞机的客舱按高密度布置最多可达179座,是国产飞机中座级最高的飞机。
  ●运10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10吨,是最大的国产飞机
  ●运10飞机最大航程长达8300公里,是飞得最远的国产飞机
  ●运10飞机最大时速(真速)达974公里,是飞得最快的国产运输机
  ●运10飞机的实用升限高达12000米,是飞得最高的国产运输机
  ●运10是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CAM4b和后来的FAR25部)设计的国产飞机
  ● 运10飞机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运输机

  运10飞机的研制共采用了近百项新材料,一百多项新标准、新工艺。机体国产化率100%,除发动机向国外采购配套外,航电和机械系统国产化率超过96%。整个研制过程没有依赖过一个洋人,她是我国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飞机。

  运10首飞并成功地进行了各项飞行试验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当时的外电评论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后,再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当时的波音公司总裁称赞说:“你们毕业了,我们也毕业了,我们只不过比你们早毕业几年。”运10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为中国赢得荣誉和国际地位的伟大创举。

  提起这些,专业人士无比遗憾的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运十能够得到继续发展和改进,它的技术将使中国军用飞机,尤其是战略轰炸机、加油机和预警机等对中国空军至关重要、对中国军事力量增长至关重要的武器得到长足和决定性进展。果岂如此,中国在面临南使馆被炸、中美撞击、台海危机等一系列使中国人深感屈辱的事件中,将决不会如此被动!

  惨遭扼杀的“运十”

  航空工业的人士提起运十下马,没有不感到锥心的痛楚。而采访中,很多人提及这不得不被历史铭记的几件事。

  但令人没有料到的是,运十的厄运在他没有出生时就注定了。

  毫无疑问,运十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关心和倡导的重大项目,他的独创性和自力更生也是为世人所公认的,连后来波音公司副总裁斯坦因纳都说: “Y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但军队某身居要职、文革中被四人帮整过的军队领导,却在还没有试飞成功的1977年夏,强行把运十挂上了“波音708” 和“四人帮”的标签,在172厂中层干部会上声称:“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个波音708。”以后在多种场合,他都提到类似的说法,并对运十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而这成为中国民机工业迭遭厄运的开端。

  曾在172厂工作过的某科技人员向《了望东方》透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也足以让人震惊!其实对于让上海地方主管、并据以“邀功”的运十项目,三机部的态度实际上是早已确定的。1979年1月,原172厂参加运十项目的一位技术人员到北京出差,听说了麦道前来游说三机部和部里不大支持运十的消息。当在北京三机部招待所遇到当时的172厂副厂长陆其羽后,他很高兴的询问陆:“运十的静力实验结果非常好,部里这回该支持我们了吧?”陆回答:“不可能。”于是他又说:“那我们马上要试飞了,试飞成功后,部里总该支持了吧?”陆回答:“也不可能”

  在运十试飞成功飞抵北京时,某长期主管国防科工工作、也受过“四人帮”之害的领导人因为受所谓“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个波音708”的影响,拒绝出席运十首飞北京的庆祝活动,并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甚至禁止国内外对运十成功的报道和庆祝。

  1980年12月22日,5703厂写信给胡耀邦同志,提出运十03架机已完成65%的工作量,现已停产,希望能把运十飞机继续搞下去,需要中央再补充经费3000万元经费。

  1981年1月8日,民用航空总局以(81)民航工字2号文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对国产运十飞机的几点看法》的报告,提出:“运十型飞机基本上是测绘仿造波音707/720型飞机……即使运十飞机达到了波音707型机的水平,也不过相当于六十年代初期国外第一代喷气客机的水平。”,“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资料对其技术经济性能恰当的评价。”“由于能源危机引起油价上涨和85年国际民航组织将对超过噪音和烟雾标准的飞机实行限制,波音707飞机已属淘汰机种”, “我局有波音707客机十架,因利用率不高,还可用20年”。“民航去年(指1980年)年初十年规划设想中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民航在报告结尾说:“目前国内继续研制类似波音707型的飞机是否可取,请郑重考虑。”

  民航的预测究竟是否是事实呢?从1972年至今,中国民航累计购买和租赁经营了463架波音飞机,共花费了约220亿美元。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是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到去年年末,中国的各家航空公司一共购买或租赁经营了152架空客飞机,付出的美元达到了90亿。

  1981年6月18日:三机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锦江俱乐部联合召开“运十飞机论证会”。国务院国防工办、国家机械委、国家科委、民航上海管理局以及上海有关单位的领导。在会议的休息时,民航某领导在私下场合向与会的参与运十研制的专家透露:“买一架外国飞机我们你能安排出国200多人次,你们能给什么呢?”此后,运十的研究处于停顿。

  1983年10月,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财政部、民航总局代表,上海市薛德馨、三机部胡溪涛。上海市提出,将第三架散件的飞机装出来,需资金3,000多万元。会上民航明确表示不要此飞机。三机部表示,应将03架搞出来,以后要看有无用户。甘副主任在会上表示请财政部平衡国家财力而定。会后,财政部通过调查认为,这种飞机要变成商品,不是花3,000万元,还要较大的投入,而且没有用户,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筹措 3,000万元。此后,国家对运十飞机研制没有再投入资金,运十飞机研制实际上也就不得不下马了。

  1984年12月23日,谷牧副总理召开的落实运10进藏工作会议上,中国民航某主要领导竟令人匪夷所思的说:“运10一上天,真叫人头疼。”其实这样的态度,后文就能找到部分理由。

  与此相应,主管运十的三机部不知出于怎样的动机,没有把作为70年代重点项目的运十列入六五计划。

  但历史必须铭记的是,因为3000多万元不能筹措,运十已经投入的5.37亿研究经费白仍了,与此同时,我们花了约400亿美元来买外国飞机!

  然而此时的运十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另一个外部敌人也在精心设计圈套,千方百计扼杀它。据美国《财富》后来披露,1979年在运十即将成功之际,美国麦道公司在某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子、美籍华人张镇中(现GC3国际创投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任香港卫视集团(香港凤凰卫视的主要股东之一)前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和麦道公司副总裁)的建议操纵之下,通过某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已故国务院高级领导的夫人,进而游说最高决策者,同时游说主管民机工业的三机部和民航,希望与中国合作生产麦道的DC-9超80(即MD82飞机)。

  当时的中共中央委员、民航总局局长沈图,就是张镇中的重点突破对象。经过“金元外交”,沈收受了麦道MD82项目的巨额回扣,力主运十下马。约在1985?1986年间,沈图被检举事发,进而被捕,但因其他更高层领导插手,后来竟然又被释放,然后叛逃国外。1987年的中纪委13大报告中,沈图事件还被作为腐败案的典型向全国通报。可惜的是,此时的运十项目已经被撂在干沟里了。

  1985年时张镇中公开供认,“因为上海搞过运10,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10,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同时还到处吹嘘说,他们怎样受到中国领导人某某的接见,对方如何赞成他们的看法等等。

  但在当时,消息传来,创造出“运十”奇迹的上海飞机研究所219名技术人员沉重无比,他们于1984年6月4日,联名上书《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 DC-9超80,建议在运十基础上发展我国民航工业》,但为时已晚。当时虽不是最高决策者,但仍有不小作用的总理赵紫阳批示道:此事已定,不要再议了。一议又是两三年。

  于是,中国民机工业开始了“依靠洋拐棍”屡战屡败,走上了长达20多年、甚至还将更长的衰败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点水族于2005-6-7 23:31:13编辑过]
“不给运十‘平反’,中国民机工业就没有希望!”

  1999年因心肌梗塞而被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的赵国强,剩下不多的头发已经基本全白了。因为长期劳累和运十下马带来的长期悒郁,虽只有60多岁,但他看上去像70多岁的老人。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对历史未尽的责任,却时时缠绕着他。在《了望东方》再次约到这位上海“运十第一人” ,进行关于运十问题的采访时,他关于运十的筹划阶段的独家回忆,使时光倒流了30多年,而那句“半个世纪航空梦,提起民机心就痛”的沉痛开头,让闻者无不动容。

  1968年更早些时候,周总理建议南方一个飞机厂发展像IL-18这样的飞机。但没有得到当时主管飞机制造的三机部的回应。在1968年冬天“轰六”试飞成功之后,周总理再次建议有没有可能把“轰六”改造成一个民用飞机,仍然没有得到三机部的回应。

  1969年,毛主席视察上海时询问上海是否可以制造飞机。1970年7月,毛主席又一次到上海时,再次指出,上海有比较好的工业基础,应该有可能制造飞机。于是,在周总理两次建议无效,毛主席再次要求之后,上海造飞机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毛主席讲话之后,吴法宪(空军司令,当时空军是飞机工业的主管部门)马上要求三机部落实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意见。7月末,三机部开会要求轰六的总设计师马凤山领导专家组,在调研后考察拿出设计思路。此时,33岁的赵国强是专家组的飞机构型设计师。

  1970年8月国家计委?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原则批准了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同时,经过日以继夜准备,8月初考察广州之后,专家组准备了四套方案,并于9月12日在上海向空军和上海地方汇报了设计思路。当时决定,运十的业务上归口三机部,但由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主持领导。而这成为为运十研制成功后屡遭厄运的关键。

  1970年9月21日,从172厂抽调的70名飞机设计骨干、空军第一研究所抽调的20名技术人员和605所抽调的20名外型和空气动力方面的设计师全部到达上海。在毛主席的号召下,从开始落实到设计思路确定和人员调配,总共只用了两个月,中国第一支民机设计队伍形成了和运十项目以神速开始运转。

  当被问及“中国从巴基斯坦换美国波音707飞机以供运十研究,运十是波音707的翻版”是否是实情时,周济生明白的告诉《了望东方》,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巴基斯坦的飞机在新疆境内坠毁,运十研制人员得到的只是它的残骸,并不曾得到整机。“至于说是波音707翻版,更是无稽之谈,波音公司自己都否认了翻版之说。”


  经过无数的艰难困苦和困顿,1980年,运十初步成功了!作为参加运十研制的老将,周济生至今提起运十当研制成功的情形依然激动无比,也让我们回到那光辉的一刻:

  1980年9月26日,经过中间近两年因政治原因干扰的停顿,实际上用了大约八年时间,研制费用总计5.377亿元人民币(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建费1.747亿元,上海市提供流动资金0.29亿元,而如今国外研制一架干线飞机也要花7-10年时间,总研制费用达到20-50亿美元),运十在上海试飞成功!


  【转贴注:《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记载:1980年4月8日上午,会见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总裁桑福德·诺伊斯·麦克唐纳,详细询问三机部同道格拉斯公司合作事宜。指出:我们双方在航空工业方面的合作,要从战略上加以考虑,而不仅仅是做生意。会谈结束后,对陪同会见外宾的三机部副部长段子俊说:民用飞机总得在国内自己生产,不能一直向外国买。上海原来搞的大型客机受“四人帮”干扰破坏,花钱很多,把握不大,办法不对,要停下来。(上册616页) 《邓小平年谱(1975━1997)》是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从2004年8月2日起在全国发行,许多资料首次公开。】


  20年前的运十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迄今仍然独领风骚,保持着下列记录:

  ● 运10飞机是第一架国产涡扇发动机旅客机
  ● 运10飞机的客舱按高密度布置最多可达179座,是国产飞机中座级最高的飞机。
  ●运10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10吨,是最大的国产飞机
  ●运10飞机最大航程长达8300公里,是飞得最远的国产飞机
  ●运10飞机最大时速(真速)达974公里,是飞得最快的国产运输机
  ●运10飞机的实用升限高达12000米,是飞得最高的国产运输机
  ●运10是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CAM4b和后来的FAR25部)设计的国产飞机
  ● 运10飞机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运输机

  运10飞机的研制共采用了近百项新材料,一百多项新标准、新工艺。机体国产化率100%,除发动机向国外采购配套外,航电和机械系统国产化率超过96%。整个研制过程没有依赖过一个洋人,她是我国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飞机。

  运10首飞并成功地进行了各项飞行试验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当时的外电评论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后,再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当时的波音公司总裁称赞说:“你们毕业了,我们也毕业了,我们只不过比你们早毕业几年。”运10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为中国赢得荣誉和国际地位的伟大创举。

  提起这些,专业人士无比遗憾的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运十能够得到继续发展和改进,它的技术将使中国军用飞机,尤其是战略轰炸机、加油机和预警机等对中国空军至关重要、对中国军事力量增长至关重要的武器得到长足和决定性进展。果岂如此,中国在面临南使馆被炸、中美撞击、台海危机等一系列使中国人深感屈辱的事件中,将决不会如此被动!

  惨遭扼杀的“运十”

  航空工业的人士提起运十下马,没有不感到锥心的痛楚。而采访中,很多人提及这不得不被历史铭记的几件事。

  但令人没有料到的是,运十的厄运在他没有出生时就注定了。

  毫无疑问,运十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关心和倡导的重大项目,他的独创性和自力更生也是为世人所公认的,连后来波音公司副总裁斯坦因纳都说: “Y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但军队某身居要职、文革中被四人帮整过的军队领导,却在还没有试飞成功的1977年夏,强行把运十挂上了“波音708” 和“四人帮”的标签,在172厂中层干部会上声称:“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个波音708。”以后在多种场合,他都提到类似的说法,并对运十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而这成为中国民机工业迭遭厄运的开端。

  曾在172厂工作过的某科技人员向《了望东方》透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也足以让人震惊!其实对于让上海地方主管、并据以“邀功”的运十项目,三机部的态度实际上是早已确定的。1979年1月,原172厂参加运十项目的一位技术人员到北京出差,听说了麦道前来游说三机部和部里不大支持运十的消息。当在北京三机部招待所遇到当时的172厂副厂长陆其羽后,他很高兴的询问陆:“运十的静力实验结果非常好,部里这回该支持我们了吧?”陆回答:“不可能。”于是他又说:“那我们马上要试飞了,试飞成功后,部里总该支持了吧?”陆回答:“也不可能”

  在运十试飞成功飞抵北京时,某长期主管国防科工工作、也受过“四人帮”之害的领导人因为受所谓“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个波音708”的影响,拒绝出席运十首飞北京的庆祝活动,并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甚至禁止国内外对运十成功的报道和庆祝。

  1980年12月22日,5703厂写信给胡耀邦同志,提出运十03架机已完成65%的工作量,现已停产,希望能把运十飞机继续搞下去,需要中央再补充经费3000万元经费。

  1981年1月8日,民用航空总局以(81)民航工字2号文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对国产运十飞机的几点看法》的报告,提出:“运十型飞机基本上是测绘仿造波音707/720型飞机……即使运十飞机达到了波音707型机的水平,也不过相当于六十年代初期国外第一代喷气客机的水平。”,“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资料对其技术经济性能恰当的评价。”“由于能源危机引起油价上涨和85年国际民航组织将对超过噪音和烟雾标准的飞机实行限制,波音707飞机已属淘汰机种”, “我局有波音707客机十架,因利用率不高,还可用20年”。“民航去年(指1980年)年初十年规划设想中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民航在报告结尾说:“目前国内继续研制类似波音707型的飞机是否可取,请郑重考虑。”

  民航的预测究竟是否是事实呢?从1972年至今,中国民航累计购买和租赁经营了463架波音飞机,共花费了约220亿美元。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是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到去年年末,中国的各家航空公司一共购买或租赁经营了152架空客飞机,付出的美元达到了90亿。

  1981年6月18日:三机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锦江俱乐部联合召开“运十飞机论证会”。国务院国防工办、国家机械委、国家科委、民航上海管理局以及上海有关单位的领导。在会议的休息时,民航某领导在私下场合向与会的参与运十研制的专家透露:“买一架外国飞机我们你能安排出国200多人次,你们能给什么呢?”此后,运十的研究处于停顿。

  1983年10月,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财政部、民航总局代表,上海市薛德馨、三机部胡溪涛。上海市提出,将第三架散件的飞机装出来,需资金3,000多万元。会上民航明确表示不要此飞机。三机部表示,应将03架搞出来,以后要看有无用户。甘副主任在会上表示请财政部平衡国家财力而定。会后,财政部通过调查认为,这种飞机要变成商品,不是花3,000万元,还要较大的投入,而且没有用户,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筹措 3,000万元。此后,国家对运十飞机研制没有再投入资金,运十飞机研制实际上也就不得不下马了。

  1984年12月23日,谷牧副总理召开的落实运10进藏工作会议上,中国民航某主要领导竟令人匪夷所思的说:“运10一上天,真叫人头疼。”其实这样的态度,后文就能找到部分理由。

  与此相应,主管运十的三机部不知出于怎样的动机,没有把作为70年代重点项目的运十列入六五计划。

  但历史必须铭记的是,因为3000多万元不能筹措,运十已经投入的5.37亿研究经费白仍了,与此同时,我们花了约400亿美元来买外国飞机!

  然而此时的运十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另一个外部敌人也在精心设计圈套,千方百计扼杀它。据美国《财富》后来披露,1979年在运十即将成功之际,美国麦道公司在某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子、美籍华人张镇中(现GC3国际创投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任香港卫视集团(香港凤凰卫视的主要股东之一)前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和麦道公司副总裁)的建议操纵之下,通过某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已故国务院高级领导的夫人,进而游说最高决策者,同时游说主管民机工业的三机部和民航,希望与中国合作生产麦道的DC-9超80(即MD82飞机)。

  当时的中共中央委员、民航总局局长沈图,就是张镇中的重点突破对象。经过“金元外交”,沈收受了麦道MD82项目的巨额回扣,力主运十下马。约在1985?1986年间,沈图被检举事发,进而被捕,但因其他更高层领导插手,后来竟然又被释放,然后叛逃国外。1987年的中纪委13大报告中,沈图事件还被作为腐败案的典型向全国通报。可惜的是,此时的运十项目已经被撂在干沟里了。

  1985年时张镇中公开供认,“因为上海搞过运10,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10,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同时还到处吹嘘说,他们怎样受到中国领导人某某的接见,对方如何赞成他们的看法等等。

  但在当时,消息传来,创造出“运十”奇迹的上海飞机研究所219名技术人员沉重无比,他们于1984年6月4日,联名上书《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 DC-9超80,建议在运十基础上发展我国民航工业》,但为时已晚。当时虽不是最高决策者,但仍有不小作用的总理赵紫阳批示道:此事已定,不要再议了。一议又是两三年。

  于是,中国民机工业开始了“依靠洋拐棍”屡战屡败,走上了长达20多年、甚至还将更长的衰败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点水族于2005-6-7 23:31:13编辑过]
可怜的运十啊。
瓦连京同志:
  非常可惜运十的遭遇!运十当时还很不完善,但是我们当时如果痛下决心,排除万难,就一定可以成功!
  其实六七十年代,我们就连歼六歼七都很不完善,我们还不是敲敲打打过来了!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关系国家战略问题的,一定要下大决心。毛主席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我们第一代核潜艇一度也很不完善,可是有了那个基础,现在新型核潜艇不是有很大的进步了?
希望航空界能从运十里悟出什么东西来
中国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