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苏联T-34/57坦克:二战“坦克猎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46:26


鲜为人知的苏联T-34/57坦克:二战“坦克猎手”
2013-09-02 10:00:26  张旗 《国际展望》

在莫斯科附近被击毁的T-34/57

    众多介绍T-34的书籍里,都没有T-34/57的身影,这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就是T-34自始至终只有装76毫米和85毫米两种口径火炮的坦克。但是实际上呢?笔者翻译了西方作者的相关文章,为大家介绍了鲜为人知的装57毫米火炮的T-34型号。

    在二战苏军坦克中,T-34可以说是大名鼎鼎的“胜利战车”,不论是T-34/76还是T-34/85,早就被大家所津津乐道,其性能和特点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T-34家族中还有一个火力超群但却不太为人所知的兄弟--T-34/57“坦克猎手”。这种性能相当出色的坦克却因为生不逢时而没能象它的两位兄弟那样名声大噪。

    艰难的研制过程

    说到T-34/57,就不能不提到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身管长度达到73倍径的反坦克炮正是T-34/57所装备的ZIS-4型坦克炮的原型。1940年,针对德国可能出现的重型坦克的威胁,苏联军方认为,现有的45毫米团属反坦克炮已经不足以应付可能出现的装甲威胁(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吓唬自己,德国真正的重型坦克VI型--虎在1943年才投入实战),于是提出了多个反坦克炮的研制计划,格拉宾设计局承接了107毫米和5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F-31型57毫米超长身管反坦克炮就在其中。1940年10月,F-31型反坦克炮的原型制造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工厂和军方的测试,1941年初,F-31获准服役并改名为ZIS-2(92#工厂获得了“斯大林工厂”的荣誉称号,简写为ZIS(Zavod imeni Stalina),所以该厂研制的火炮被称为ZIS型),或称为1941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火炮可以以近1000米/秒的初速发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实际上,ZIS-2型并非当时格拉宾设计局研制的身管最长的57毫米炮,另一种1940年11月开始研制的ZIS-1KV型57毫米炮身管长达86倍径。使用BR-271时初速达1150米/秒,但是寿命过短,按格拉宾本人的说法“射击40发后,初速和精度就明显下降,50发以后,炮弹就不旋转并且开始翻跟头(膛线被打秃了!)”,尽管格拉宾的说法有些夸张,但ZIS-1KV寿命过短是个不争的事实,后来ZIS-4也受到过类似的困扰。

    正在ZIS-2反坦克炮进行研制的同时,苏联军方对于T-26和BT系列坦克所安装的45毫米坦克炮和T-34及KV-1坦克上30.5倍径L-11/F-32坦克炮火力不足的问题也感到忧心忡忡,1940年6月13日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向苏共中央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现有的T-34和KV坦克及以后可能发展的坦克面临火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替换这些坦克炮,军方提出,为T-34坦克研制一种长身管,穿甲力强,口径在55到60毫米之间的坦克炮。
   这个时候,格拉宾设计局的ZIS-2型反坦克炮的设计正在顺利进行,于是,该设计局很快又接受了在ZIS-2反坦克炮基础上研制一种可供T-34使用的坦克炮的任务。新的57毫米坦克炮的试制工作于1940年9月启动,但是,这个时候工厂的坦克炮生产能力几乎被新的F-34型坦克炮的批量生产任务所饱和,直接影响到投入新炮研制的力量,加上要将基于F-24型团属76毫米炮的ZIS-2反坦克炮(两者除了身管和弹膛外其他部分区别比如炮架、驻退机构等几乎一模一样)改造为坦克炮,设计工作量并不小,所以设计工作进展不快,1940年11月开始最初的样炮的制造工作,第二年三月和四月,分别进行了固定炮架测试和坦克实车装车测试,但是测试显示,新的坦克炮在精度和身管寿命上存在严重的问题,长达71倍径的身管在发射100到150发炮弹后便会报废。这个数据大大低于它的原型ZIS-2反坦克炮,而这样的寿命和过低的精度显然不会被军方接受,新的坦克炮被打回设计局进行改进。
    1941年7月,改进后的57毫米坦克炮重新进行了测试,这次的测试十分成功,改进后的火炮在身管寿命和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而它强大的穿甲威力则为军方所赞赏,尽管它的超长身管造成了加工困难和成本过高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ZIS-2身上也同样有,作为团属反坦克炮的ZIS-2其成本竟高达ZIS-3型76毫米师属火炮的10到12倍!),但是军方还是决定不顾其高成本将其定型为ZIS-4型57毫米坦克炮并投入量产--当时战争已经爆发,苏军在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面前正在节节败退,对各类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几乎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程度,对于大威力的ZIS-4自然青睐有加。

    ZIS-4定型的同时,安装该炮的T-34/57坦克也迅速完成了设计工作,相比ZIS-4火炮多灾多难的研制过程,T-34/57的设计工作可以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问题,由于ZIS-4是为T-34度身定做的,所以设计工作量极小,除了火炮和相应的观瞄系统系统,T-34/57与T-34/76Model 1940和T-34/76 Model 1941基本上一模一样,由于BR-271弹药筒的尺寸与76毫米炮弹相当,所以连弹架都不用做大的更改,更有甚者,T-34/57连火炮防盾都是沿用T-34/76的防盾,唯一的更改是为了在防盾上安装外径较细的ZIS-2,增加了一个固定环,环的内径等于L-11或F-34的外径,而内径则等于ZIS-4的外径。这样,从T-34/76改造为T-34/57的工作量被降到最低,两种车型除了火炮系统外所有部件都可以通用--在总装线上安装火炮之前,你甚至无法区分两种车型的区别。两种坦克完全共用一条生产线,这样一来大大简化了生产手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不过副作用是给后世的研究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当然这个是后话。
    一波三折的生产

    1941年7月,ZIS-4坦克炮定型,8月即投入了批量生产,但是9月份,由于57毫米穿甲弹供应不足,ZIS-4的量产计划被临时推迟。随后在战争中苏联人发现,对付装甲并不厚实的德国中型坦克,威力逊色不少的F-34就足以应付,而ZIS-4则显得威力过大,而猜想中的德国重型坦克并没有出现--显然它并不存在,所以当时战场上根本没有“值得”ZIS-4对付的目标,倒是高昂的成本和超长身管烦琐的生产工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于是在1941年11月苏联调整军工和装备体系时,ZIS-4生产临时性的推迟变成了永久性的取消,与此同时,同样的命运也落在了它的“同胞兄弟”ZIS-2反坦克炮身上,在整个1941年,92#工厂总共生产了133门ZIS-4坦克炮。

    尽管生产被迫终止,但已经生产出来的坦克炮并没有搁置--当时危急的战况也不允许搁置这些威力强大的火炮--这些坦克炮很快被分发到各个T-34生产厂的手中,并安装在即将出厂的T-34坦克上,但是由于T-34/57和T-34/76的生产是同时进行的,57毫米ZIS-4坦克炮又是小批量多批分发给多个工厂,各个工厂本身更是处在转移前的风雨飘摇中,比如在撤退之前,哈尔克夫机车厂获得了21门ZIS-4坦克炮用于改装生产T-34/57,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获得了20门,所以很多工厂只有接收ZIS-4数量的统计,而没有T-34/57生产数量的统计--往往是与T-34/76的生产一起进行统计的,所以有关T-34/57的生产数量并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数字,只能根据ZIS-4在1941年的生产数量估计在100辆上下。
   到了1943年,T-34/57的命运似乎有了转机,1943年初,德国新型虎式重型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当时苏军广泛使用的ZIS-3反坦克炮和F-34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虎式坦克厚度超过100毫米的前装甲,更不用说45毫米反坦克炮了,而新型的大口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尚在研制,距量产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当时能够马上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火炮中只有配用BR-271型穿甲弹的ZIS-2反坦克炮和ZIS-4坦克炮能够在500米左右有效穿透虎的前装甲,而且在弹药上尚有相当的改进余地。1943年6月,改进后的ZIS-2又被重新投入生产,改进后的ZIS-2被称为ZIS-2 Model 1943或者“1943年式57毫米反坦克炮”,很快就批量装备了精锐的近卫步兵团或坦克旅,替换了原有的各型45毫米团属反坦克炮,一直生产和使用到战后。而ZIS-4和T-34/57的改进和重新投产工作则在5月份便启动了,但是ZIS-4的改造工作却要复杂许多,新的改型被称为ZIS-4M,主要更改是换装简化了机械结构的通用炮闩(与F-34,ZIS-3,ZIS-5通用),而新的T-34/57也率先安装了MK-4型潜望镜。配备了新型穿甲弹(APCR)的ZIS-4和ZIS-2的穿甲威力又有相当大的提高,ZIS-2在使用BR-271P和BR-271N时穿甲威力在1000米距离上分别达到105毫米/90度和140毫米/90度,而在500米距离上更是分别达到145毫米/90度和155毫米/90度,而BR-271N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125毫米的穿甲威力! 而采用相同身管的ZIS-4/4M在使用同种弹药时(两者弹药皆可通用)威力与ZIS-2相当。(除了BR-271外ZIS-4/4M缺乏使用其他弹种的具体数据资料,有些资料上提到使用APCR时穿甲威力在射程500米时穿甲厚度为105毫米,而使用BR-271或者BR-271K(具体弹种不详)时威力只有90毫米,1000米时为65毫米,但是考虑到ZIS-4/4M和ZIS-2身管长度相同、弹药和火炮结构,使用同种弹药时炮口初速也相同,所以两者威力相差这么大显然很难解释,即使这两种火炮的身管有一些差别,但是也无法解释在弹头和初速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穿甲能力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异,对此的解释可能是将使用BR-271K在穿透倾角60度装甲时的厚度混淆为穿透垂直装甲的厚度。
    但是T-34/57和ZIS-4M显然没有ZIS-2那么幸运,随着安装D-5T型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的出现,ZIS-4M和T-34/57又一次被打入冷宫,尽管D-5T的威力比ZIS-4/4M还要逊色一些,但是其低廉的成本和简单的生产工艺却迅速赢得了青睐,整个1943年仅仅生产了172门ZIS-4M,而1944年只生产了19门,1944年生产的据一些推测可能是用于替换损坏的火炮,这样T-34/57 Model 1943的产量大约不会超过150辆。
    战斗中的“坦克猎手”

    初期的T-34/57 Model 1941刚刚生产出来便投入了紧张的莫斯科保卫战,由于其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它很快获得了“坦克猎手”的称号。有关它战斗使用的资料并不很多,从现有的记录来看,这些“坦克猎手”都配备给一些新组建的坦克旅,一般配备数量不多,作为坦克旅的反坦克骨干。比如1941年9、10月间在维亚济马紧急组建的第21坦克旅。该旅最初获得了10辆T-34/57“坦克猎手”,随即在10月中旬投入到莫斯科保卫战之中。10月15日,该旅在加里宁附近集结,准备投入反突击。10月17日清晨,尽管天气和地面情况都不好,但该旅仍然对对集结加里宁附近的德军的侧翼实施了坚决的进攻,T-34/57坦克群一马当先突破了德军侧翼,排级政治指导员E·格穆里亚(E.Gmurya)指挥的T-34/57在公路上与一队德国卡车遭遇,T-34/57如旋风般冲进这个长达3000米的车队中,连打带撞摧毁了整个车队!随即,这辆坦克又闯进了一座德军野战机场,摧毁了一架未及起飞的轰炸机。最后,这辆英勇的坦克被德国炮兵所击毁,但格穆里亚和另一位幸存的乘员设法回到了苏军战线一边。该旅在四天的作战中,毙伤德军近千人,击毁坦克34辆,火炮31门,各种运输车200余辆,其中大部分战果--尤其是坦克,是由T-34/57取得的,但是该旅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旅长苏联英雄卢金少校和坦克第1营营长苏联英雄阿杰巴罗夫上尉与他们的T-34/57一同战殒。战至11月底,第21坦克旅的T-34/57已经损失殆尽,但该旅的T-34/57车长格罗别兹(Gorobets)也以击毁7辆坦克的成绩晋身坦克王牌的行列。

    在这个时期,影响T-34/57使用的最大因素还是弹药问题,由于57毫米穿甲弹的产量始终不是很高,加上还要供应步兵团装备的ZIS-2反坦克炮,分散配置又给后勤保障带来了困难,所以各个配备T-34/57的部队经常感觉弹药不足。1941年10月,第8坦克旅接收了8辆T-34/57,但是不久,这个旅就抱怨由于弹药不足,使这种威力强大的坦克无法正常作战。而当时苏军缺乏无线电设备(一般车辆都没有配备电台,只有指挥车才有)也使得T-34/57的作战效能无法完全发挥。另外,部分火炮的生产质量问题也令部队头痛不已。

    1943年重新开始生产的T-34/57 Model 1943的装备情况不详,但由于生产批量小,似乎也是分散装备了一些独立的部队或分队,加强某些方向上对德军重型坦克的作战能力。T-34/57 Model 1943第一次投入战场是在1943年8月,没能赶上一个月前进行的库尔斯克大会战。装备该车的第100特别坦克连直到9月初也没有遇到与德军坦克交锋的机会,但是在作战和对缴获德国坦克的射击测试中,该连的指挥官和派驻的技术代表对这种坦克的穿甲威力和对付坚固工事的能力仍然称赞有加,但这种徒有其表的称赞并不能挽救T-34/57停产的命运。

    生不逢时的坦克猎手
    单纯从技术角度上讲,T-34/57是一种很成功的坦克,它的尺寸,速度,重量,防护方面跟T-34/76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尽管火炮口径比T-34/76小,但是由于身管倍径长、初速快,导致火力尤其是反坦克能力反而有极大的提高。然而T-34/57火力的提高却是以成本的提高和增加火炮工艺复杂程度为代价的,这就为T-34/57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苏德战争中我们注意到,苏联军队更看重武器的性价比。无论是坦克、飞机还是火炮、枪支,威力大、价格低廉、生产便利、低维护要求的武器总是受到青睐,反之则遭到否定。当苏联军队发现威力较小但是却廉价的火炮足以面对当前的威胁的时候,ZIS-4型57毫米/L73坦克炮的超长身管导致工艺的复杂化和成本的成倍提高就顺理成章地成为T-34/57停产的最重要理由--价格高昂但又无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技自然不会得到垂青。这直接导致了T-34/57和ZIS-4与ZIS-2在1941年11月兵工生产调整中的第一次停产。
    当1943年德国虎式重型坦克出现的时候,T-34/57的命运似乎产生了转机,因为当时现役的苏联坦克炮在它的厚重装甲面前显得威力不足。但是,成本过高的问题始终困绕着这位优秀的“坦克猎手”。作为ZIS-4的对手,当时有多种85毫米坦克炮正在进行研制,其威力与ZIS-4M相当但是成本却要低廉不少,而且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要超过ZIS-4/4M,这一切注定了T-34/57 Model 1943只是一种应急的过度产品。当危机一旦过去,它就成为了抛弃的对象。

    无论是T-34/57坦克还是ZIS-4/4M坦克炮,其致命的弱点都不在它们的性能上,而是在它们的成本和复杂工艺与当时苏联军队的需要和军工指导思想背道而驰,所以尽管性能十分的优异,它们也只能成为生不逢时的“屠龙技”了。

鲜为人知的苏联T-34/57坦克:二战“坦克猎手”
2013-09-02 10:00:26  张旗 《国际展望》

18026928_2013090210004655384500.jpg (23.93 KB, 下载次数: 4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19 00:17 上传


在莫斯科附近被击毁的T-34/57

    众多介绍T-34的书籍里,都没有T-34/57的身影,这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就是T-34自始至终只有装76毫米和85毫米两种口径火炮的坦克。但是实际上呢?笔者翻译了西方作者的相关文章,为大家介绍了鲜为人知的装57毫米火炮的T-34型号。

    在二战苏军坦克中,T-34可以说是大名鼎鼎的“胜利战车”,不论是T-34/76还是T-34/85,早就被大家所津津乐道,其性能和特点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T-34家族中还有一个火力超群但却不太为人所知的兄弟--T-34/57“坦克猎手”。这种性能相当出色的坦克却因为生不逢时而没能象它的两位兄弟那样名声大噪。

    艰难的研制过程

    说到T-34/57,就不能不提到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身管长度达到73倍径的反坦克炮正是T-34/57所装备的ZIS-4型坦克炮的原型。1940年,针对德国可能出现的重型坦克的威胁,苏联军方认为,现有的45毫米团属反坦克炮已经不足以应付可能出现的装甲威胁(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吓唬自己,德国真正的重型坦克VI型--虎在1943年才投入实战),于是提出了多个反坦克炮的研制计划,格拉宾设计局承接了107毫米和5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F-31型57毫米超长身管反坦克炮就在其中。1940年10月,F-31型反坦克炮的原型制造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工厂和军方的测试,1941年初,F-31获准服役并改名为ZIS-2(92#工厂获得了“斯大林工厂”的荣誉称号,简写为ZIS(Zavod imeni Stalina),所以该厂研制的火炮被称为ZIS型),或称为1941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火炮可以以近1000米/秒的初速发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实际上,ZIS-2型并非当时格拉宾设计局研制的身管最长的57毫米炮,另一种1940年11月开始研制的ZIS-1KV型57毫米炮身管长达86倍径。使用BR-271时初速达1150米/秒,但是寿命过短,按格拉宾本人的说法“射击40发后,初速和精度就明显下降,50发以后,炮弹就不旋转并且开始翻跟头(膛线被打秃了!)”,尽管格拉宾的说法有些夸张,但ZIS-1KV寿命过短是个不争的事实,后来ZIS-4也受到过类似的困扰。

    正在ZIS-2反坦克炮进行研制的同时,苏联军方对于T-26和BT系列坦克所安装的45毫米坦克炮和T-34及KV-1坦克上30.5倍径L-11/F-32坦克炮火力不足的问题也感到忧心忡忡,1940年6月13日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向苏共中央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现有的T-34和KV坦克及以后可能发展的坦克面临火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替换这些坦克炮,军方提出,为T-34坦克研制一种长身管,穿甲力强,口径在55到60毫米之间的坦克炮。
   这个时候,格拉宾设计局的ZIS-2型反坦克炮的设计正在顺利进行,于是,该设计局很快又接受了在ZIS-2反坦克炮基础上研制一种可供T-34使用的坦克炮的任务。新的57毫米坦克炮的试制工作于1940年9月启动,但是,这个时候工厂的坦克炮生产能力几乎被新的F-34型坦克炮的批量生产任务所饱和,直接影响到投入新炮研制的力量,加上要将基于F-24型团属76毫米炮的ZIS-2反坦克炮(两者除了身管和弹膛外其他部分区别比如炮架、驻退机构等几乎一模一样)改造为坦克炮,设计工作量并不小,所以设计工作进展不快,1940年11月开始最初的样炮的制造工作,第二年三月和四月,分别进行了固定炮架测试和坦克实车装车测试,但是测试显示,新的坦克炮在精度和身管寿命上存在严重的问题,长达71倍径的身管在发射100到150发炮弹后便会报废。这个数据大大低于它的原型ZIS-2反坦克炮,而这样的寿命和过低的精度显然不会被军方接受,新的坦克炮被打回设计局进行改进。
    1941年7月,改进后的57毫米坦克炮重新进行了测试,这次的测试十分成功,改进后的火炮在身管寿命和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而它强大的穿甲威力则为军方所赞赏,尽管它的超长身管造成了加工困难和成本过高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ZIS-2身上也同样有,作为团属反坦克炮的ZIS-2其成本竟高达ZIS-3型76毫米师属火炮的10到12倍!),但是军方还是决定不顾其高成本将其定型为ZIS-4型57毫米坦克炮并投入量产--当时战争已经爆发,苏军在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面前正在节节败退,对各类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几乎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程度,对于大威力的ZIS-4自然青睐有加。

    ZIS-4定型的同时,安装该炮的T-34/57坦克也迅速完成了设计工作,相比ZIS-4火炮多灾多难的研制过程,T-34/57的设计工作可以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问题,由于ZIS-4是为T-34度身定做的,所以设计工作量极小,除了火炮和相应的观瞄系统系统,T-34/57与T-34/76Model 1940和T-34/76 Model 1941基本上一模一样,由于BR-271弹药筒的尺寸与76毫米炮弹相当,所以连弹架都不用做大的更改,更有甚者,T-34/57连火炮防盾都是沿用T-34/76的防盾,唯一的更改是为了在防盾上安装外径较细的ZIS-2,增加了一个固定环,环的内径等于L-11或F-34的外径,而内径则等于ZIS-4的外径。这样,从T-34/76改造为T-34/57的工作量被降到最低,两种车型除了火炮系统外所有部件都可以通用--在总装线上安装火炮之前,你甚至无法区分两种车型的区别。两种坦克完全共用一条生产线,这样一来大大简化了生产手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不过副作用是给后世的研究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当然这个是后话。
    一波三折的生产

    1941年7月,ZIS-4坦克炮定型,8月即投入了批量生产,但是9月份,由于57毫米穿甲弹供应不足,ZIS-4的量产计划被临时推迟。随后在战争中苏联人发现,对付装甲并不厚实的德国中型坦克,威力逊色不少的F-34就足以应付,而ZIS-4则显得威力过大,而猜想中的德国重型坦克并没有出现--显然它并不存在,所以当时战场上根本没有“值得”ZIS-4对付的目标,倒是高昂的成本和超长身管烦琐的生产工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于是在1941年11月苏联调整军工和装备体系时,ZIS-4生产临时性的推迟变成了永久性的取消,与此同时,同样的命运也落在了它的“同胞兄弟”ZIS-2反坦克炮身上,在整个1941年,92#工厂总共生产了133门ZIS-4坦克炮。

    尽管生产被迫终止,但已经生产出来的坦克炮并没有搁置--当时危急的战况也不允许搁置这些威力强大的火炮--这些坦克炮很快被分发到各个T-34生产厂的手中,并安装在即将出厂的T-34坦克上,但是由于T-34/57和T-34/76的生产是同时进行的,57毫米ZIS-4坦克炮又是小批量多批分发给多个工厂,各个工厂本身更是处在转移前的风雨飘摇中,比如在撤退之前,哈尔克夫机车厂获得了21门ZIS-4坦克炮用于改装生产T-34/57,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获得了20门,所以很多工厂只有接收ZIS-4数量的统计,而没有T-34/57生产数量的统计--往往是与T-34/76的生产一起进行统计的,所以有关T-34/57的生产数量并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数字,只能根据ZIS-4在1941年的生产数量估计在100辆上下。
   到了1943年,T-34/57的命运似乎有了转机,1943年初,德国新型虎式重型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当时苏军广泛使用的ZIS-3反坦克炮和F-34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虎式坦克厚度超过100毫米的前装甲,更不用说45毫米反坦克炮了,而新型的大口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尚在研制,距量产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当时能够马上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火炮中只有配用BR-271型穿甲弹的ZIS-2反坦克炮和ZIS-4坦克炮能够在500米左右有效穿透虎的前装甲,而且在弹药上尚有相当的改进余地。1943年6月,改进后的ZIS-2又被重新投入生产,改进后的ZIS-2被称为ZIS-2 Model 1943或者“1943年式57毫米反坦克炮”,很快就批量装备了精锐的近卫步兵团或坦克旅,替换了原有的各型45毫米团属反坦克炮,一直生产和使用到战后。而ZIS-4和T-34/57的改进和重新投产工作则在5月份便启动了,但是ZIS-4的改造工作却要复杂许多,新的改型被称为ZIS-4M,主要更改是换装简化了机械结构的通用炮闩(与F-34,ZIS-3,ZIS-5通用),而新的T-34/57也率先安装了MK-4型潜望镜。配备了新型穿甲弹(APCR)的ZIS-4和ZIS-2的穿甲威力又有相当大的提高,ZIS-2在使用BR-271P和BR-271N时穿甲威力在1000米距离上分别达到105毫米/90度和140毫米/90度,而在500米距离上更是分别达到145毫米/90度和155毫米/90度,而BR-271N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125毫米的穿甲威力! 而采用相同身管的ZIS-4/4M在使用同种弹药时(两者弹药皆可通用)威力与ZIS-2相当。(除了BR-271外ZIS-4/4M缺乏使用其他弹种的具体数据资料,有些资料上提到使用APCR时穿甲威力在射程500米时穿甲厚度为105毫米,而使用BR-271或者BR-271K(具体弹种不详)时威力只有90毫米,1000米时为65毫米,但是考虑到ZIS-4/4M和ZIS-2身管长度相同、弹药和火炮结构,使用同种弹药时炮口初速也相同,所以两者威力相差这么大显然很难解释,即使这两种火炮的身管有一些差别,但是也无法解释在弹头和初速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穿甲能力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异,对此的解释可能是将使用BR-271K在穿透倾角60度装甲时的厚度混淆为穿透垂直装甲的厚度。
    但是T-34/57和ZIS-4M显然没有ZIS-2那么幸运,随着安装D-5T型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的出现,ZIS-4M和T-34/57又一次被打入冷宫,尽管D-5T的威力比ZIS-4/4M还要逊色一些,但是其低廉的成本和简单的生产工艺却迅速赢得了青睐,整个1943年仅仅生产了172门ZIS-4M,而1944年只生产了19门,1944年生产的据一些推测可能是用于替换损坏的火炮,这样T-34/57 Model 1943的产量大约不会超过150辆。
    战斗中的“坦克猎手”

    初期的T-34/57 Model 1941刚刚生产出来便投入了紧张的莫斯科保卫战,由于其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它很快获得了“坦克猎手”的称号。有关它战斗使用的资料并不很多,从现有的记录来看,这些“坦克猎手”都配备给一些新组建的坦克旅,一般配备数量不多,作为坦克旅的反坦克骨干。比如1941年9、10月间在维亚济马紧急组建的第21坦克旅。该旅最初获得了10辆T-34/57“坦克猎手”,随即在10月中旬投入到莫斯科保卫战之中。10月15日,该旅在加里宁附近集结,准备投入反突击。10月17日清晨,尽管天气和地面情况都不好,但该旅仍然对对集结加里宁附近的德军的侧翼实施了坚决的进攻,T-34/57坦克群一马当先突破了德军侧翼,排级政治指导员E·格穆里亚(E.Gmurya)指挥的T-34/57在公路上与一队德国卡车遭遇,T-34/57如旋风般冲进这个长达3000米的车队中,连打带撞摧毁了整个车队!随即,这辆坦克又闯进了一座德军野战机场,摧毁了一架未及起飞的轰炸机。最后,这辆英勇的坦克被德国炮兵所击毁,但格穆里亚和另一位幸存的乘员设法回到了苏军战线一边。该旅在四天的作战中,毙伤德军近千人,击毁坦克34辆,火炮31门,各种运输车200余辆,其中大部分战果--尤其是坦克,是由T-34/57取得的,但是该旅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旅长苏联英雄卢金少校和坦克第1营营长苏联英雄阿杰巴罗夫上尉与他们的T-34/57一同战殒。战至11月底,第21坦克旅的T-34/57已经损失殆尽,但该旅的T-34/57车长格罗别兹(Gorobets)也以击毁7辆坦克的成绩晋身坦克王牌的行列。

    在这个时期,影响T-34/57使用的最大因素还是弹药问题,由于57毫米穿甲弹的产量始终不是很高,加上还要供应步兵团装备的ZIS-2反坦克炮,分散配置又给后勤保障带来了困难,所以各个配备T-34/57的部队经常感觉弹药不足。1941年10月,第8坦克旅接收了8辆T-34/57,但是不久,这个旅就抱怨由于弹药不足,使这种威力强大的坦克无法正常作战。而当时苏军缺乏无线电设备(一般车辆都没有配备电台,只有指挥车才有)也使得T-34/57的作战效能无法完全发挥。另外,部分火炮的生产质量问题也令部队头痛不已。

    1943年重新开始生产的T-34/57 Model 1943的装备情况不详,但由于生产批量小,似乎也是分散装备了一些独立的部队或分队,加强某些方向上对德军重型坦克的作战能力。T-34/57 Model 1943第一次投入战场是在1943年8月,没能赶上一个月前进行的库尔斯克大会战。装备该车的第100特别坦克连直到9月初也没有遇到与德军坦克交锋的机会,但是在作战和对缴获德国坦克的射击测试中,该连的指挥官和派驻的技术代表对这种坦克的穿甲威力和对付坚固工事的能力仍然称赞有加,但这种徒有其表的称赞并不能挽救T-34/57停产的命运。

    生不逢时的坦克猎手
    单纯从技术角度上讲,T-34/57是一种很成功的坦克,它的尺寸,速度,重量,防护方面跟T-34/76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尽管火炮口径比T-34/76小,但是由于身管倍径长、初速快,导致火力尤其是反坦克能力反而有极大的提高。然而T-34/57火力的提高却是以成本的提高和增加火炮工艺复杂程度为代价的,这就为T-34/57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苏德战争中我们注意到,苏联军队更看重武器的性价比。无论是坦克、飞机还是火炮、枪支,威力大、价格低廉、生产便利、低维护要求的武器总是受到青睐,反之则遭到否定。当苏联军队发现威力较小但是却廉价的火炮足以面对当前的威胁的时候,ZIS-4型57毫米/L73坦克炮的超长身管导致工艺的复杂化和成本的成倍提高就顺理成章地成为T-34/57停产的最重要理由--价格高昂但又无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技自然不会得到垂青。这直接导致了T-34/57和ZIS-4与ZIS-2在1941年11月兵工生产调整中的第一次停产。
    当1943年德国虎式重型坦克出现的时候,T-34/57的命运似乎产生了转机,因为当时现役的苏联坦克炮在它的厚重装甲面前显得威力不足。但是,成本过高的问题始终困绕着这位优秀的“坦克猎手”。作为ZIS-4的对手,当时有多种85毫米坦克炮正在进行研制,其威力与ZIS-4M相当但是成本却要低廉不少,而且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要超过ZIS-4/4M,这一切注定了T-34/57 Model 1943只是一种应急的过度产品。当危机一旦过去,它就成为了抛弃的对象。

    无论是T-34/57坦克还是ZIS-4/4M坦克炮,其致命的弱点都不在它们的性能上,而是在它们的成本和复杂工艺与当时苏联军队的需要和军工指导思想背道而驰,所以尽管性能十分的优异,它们也只能成为生不逢时的“屠龙技”了。


未出笼的红色追猎者——SU-57坦克歼击车


起源
严格的说,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的计划起源于1941年4月,甚至在法西斯德国入侵之前。在苏联人民委员会与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审查SMK坦克计划的时候,同时提出了批量生产T-50坦克的计划,参加会议的库利克将军向中央高层解释,按计划T-50坦克应安装的57MM高初速坦克炮,研发工作目前还没有完成,作为替代,他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以应付一年前曾经横扫西欧的德国装甲部队的潜在威胁:以T-50坦克的底盘,安装1941型高初速反坦克炮(ZIS2)迅速开发一种坦克歼击车装备部队;同时,在57MM坦克炮开发之前,除了继续安装45MM坦克炮之外,多余的底盘还可以用于装25MM和37MM的高射炮,以充实装甲部队的野战防空力量。
在30年代末期的苏联,尽管在经济领域是已经建立僵化的“斯大林模式”,但是在军工领域,从联共中央到斯大林本人,对各个科研生产单位之间的竞争却是充分鼓励的。库利克的解释,很可能是出于对T-50坦克的研制和生产单位(主要是174厂)的偏袒。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后人对库利克的评价并不高,但是他的这种观点应该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状况的。当时T-34坦克和KV坦克在分别通过自己在中央的支持者进行斗争后,已开始进行批量生产;如果再去大规模去装备一种T-50坦克,无论从生产组织还是实际使用的角度,都会带来更多的混乱,并且,14吨的T-50坦克,无论如何,也不会比T-34在日后残酷的战争中更有价值。
在库利克的观点得到认可后,1941年5月19日,在174厂的设计部门在向其汇报坦克歼击车的初步设计方案时,谈到:尽管设想中T-50底盘改装的坦克歼击车,应该包括一个旋转炮塔,但是在当前一段时间是不可能的——目前缺少重要的试验数据和一些必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这里也反映出174厂可能没有完成很多预定的工作)。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和必要的试验;而快速并且现实的解决新型坦克歼击车设计的办法是:取消旋转炮塔,将坦克歼击车的方案改为固定炮塔。这样的结构,因为可以采用大倾角装甲,将为的车组人员提供更高好的水平防护,并且不会影响装甲车辆的使用。ZIS-2 57MM高初速炮安装在前装甲上后,通过特殊处理,仍然可以提供左右各22.5度的射界,并且因保留车长的指挥塔也不会对战场观察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显然,没有旋转炮塔的坦克歼击车是一个缺陷。但是,这样的方案无疑会提高研发速度。而且,这种无炮塔的坦克歼击车无疑会以其强大的火力、更便宜的造价和更轻的重量,为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提供一种全新概念的武器。

非常不幸的是,在战前的资料中,没有留下相应的图片和更多更权威的资料和文件。战争开始后,174厂开始销毁了有关T-50坦克的一些资料,已经生产出来的69辆T-50坦克在西北方面军的编成内参加了初期的战斗并几乎损失殆尽,经历了战争初期的两次疏散和无数次空袭后,基于T-50坦克的最早的“红色追猎者”,已经无从寻找更详细的资料。
根据我们目前的资料,T-50坦克和计划中的坦克歼击车使用V3直列式柴油发动机,排量11.9升,在1750rpm的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225马力,功率大约是著名的V2发动机的一半,预计在1941年之后成为于轻型装甲车辆的通用发动机。但是,在战争开始前,75号工厂还没有完成相应的批量生产准备(又一次证明T-50坦克不能按期交付,不仅仅是火炮的原因)。也是在1940年,185号工厂也在进行类似的744型发动机的研发工作,这种发动机是作为T26坦克标准发动机的替代品安排生产的。这种四缸和四冲程水冷发动机,在1700转下输出功率为150马力,计划在1941~43年将用于换装T-26系列坦克,但是到1941年战争爆发时,这种发动机也没有定型。在战争爆发前,整个苏联甚至没有一种适用于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发动机开发成功。
出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感到了潜在敌人的装甲力量的威胁(这方面应该承认苏联官方对敌人的研究,比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德国军方有更清醒的认识);其次,在当时军工体制下为了避免来自官方的苛责,也促使苏联的工程师们提出了轻型坦克歼击车的概念。无论如何,是苏联人率先将轻型坦克歼击车理解为这样一种装甲车辆:它们可以作为坦克的一种简易替代装置装备坦克机械化部队和步兵部队,在战斗中为部队提供基本的反坦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战术机动性和防护(德国人到了1942年以后,才逐渐建立了这种认识)。
尽管在苏维埃政权决策者们的认识中,无炮塔的坦克歼击车能够以现有的资源和生产线,比坦克的生产数量更多,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开展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工作。但是除了相应的概念,轻型坦克歼击车研制和生产,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之前,苏联的工程师们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战初期新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
1942年3月3日,负责组织坦克装甲车辆生产的重工业人民委员会(NKTP)根据前线的需要,以S.GINZBURG为首的工程师们提出了研制新式的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建议。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方案讨论之后,他们建议利用T60坦克的或者轻型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为基础进行开发,以取代仓促上阵并且反映不佳的ZIS-30、SU-45等轻型车辆。但是,当时的NKTP还没有建立关于坦克歼击车的概念,并且当时他们还有更多、更现实的任务需要完成,因此NKTP特别委员会对此建议也没有再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与此同时,根据ZIS-30等轻型坦克歼击车在前线的使用经验,1942年4月苏联红军的武器和军队主管机构NKV,也下达了发展一种轻型坦克歼击车的任务。对于这种轻型的坦克歼击车,NKV提出的主要设计要求包括:
1 尽可能降低外形尺寸和轮廓以利于防御的伏击作战;
2 该坦克歼击车应基于轻型坦克或者装甲输送车的底盘进行开发,但是在新战车量产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生产成本比较高的部件和系统;
3 发动机应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卡车或装甲输送车引擎,并且尽量应该是那些已经大批量生产的型号;
4 车组成员成员应尽可能少(不超过3人);
5 坦克歼击车的应搭载一门反坦克火炮,在500米以内击穿50MM装甲;
6 坦克歼击车的前装甲应能承受37MM反坦克炮在任意位置的攻击,侧后装甲应能承受机枪、反坦克枪的攻击,并能抵御地雷,炮弹和炸弹的碎片。
这个设计任务由NKV下属的NII13、MVTU、 NATI、URALMASH和TSAKB等厂共同完成,而必要的试验则由NKTP下属的592等工厂配合完成。
1942年夏,NII13厂基于T60和T70轻型坦克车体,首先提出了一系列轻型坦克歼击车的早期方案。根据武器系统的不同,NII13的设计包括3种车型。这一系列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共同特征是车体比较低矮,车体前装甲30MM,侧后装甲15MM。车体前装甲的倾斜角非常大,因此可以为车组成员(普通型3人,指挥型4人)提供更好的保护。预计这些车型在较远处能够抵挡德制37MM反坦克炮和3号坦克早期型装备的50MM坦克炮使用42型穿甲弹的攻击(1942年时,德国军队主要装备的是后者)。它们的发动机来源于ZIS5轻型输送车,超负荷情况下输出功率为108马力。令人怀疑的是,根据NII13的设计,在如此小的车体内,如何保证其车组成员在长途行军和激烈的战斗中,不会因疲劳而影响战斗力。NII13的系列坦克歼击车顶部车体可以向侧面打开,它们向两侧打开后,可以为狭小车体里的车组成员提供侧面更高一点的防护;当然,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失去顶部防护——可以肯定,如果这样的车辆装备部队,“疯狂的伊万”们肯定是会打开顶部装甲进行战斗的(一直到战争后期,苏军飞行员还是习惯于开窗驾驶)。当然,这种设计比起完全赤裸的ZIS-30应该说已经好的多了(甚至比以后出现的SU-76也要好),因此NII13的工程师们自豪地解释,这种设计可以为车组成员在需要时提供附加的保护,避免敌人防止炮弹破片的造成的伤害。

根据军方代表审查的结果,他们对这些车辆的设计草案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特别是这些车辆顶部装上的两片分岔结构的防破片装甲,并且提出,这些车辆上应安装可伸缩的炮队镜以提高设计精度。
NII13的设计于1942年10月接受了NKV技术委员会的审查,坦克歼击车上的,火炮预计由TSAKB厂进行生产,车体和动力部分,预计由OKB33和NATI等厂进行生产。
1942年12月,这些修改后的轻型坦克歼击车设计方案被提交更高一领导进行审查,在听取有关人员的汇报后,斯大林对其中装备76MM炮的车型非常满意,认为它:“非常吸引人”。
根据大本营1943年1月16日的指令,NKTP和NKV建议NII13计划装45MM和76MM炮战车的样车应在1943年2月15日完成准备工作以进行测试。45MM炮和76MM炮的这两个车型分别被称为SU-IT-45(包括单、双炮型)、SU-IT-76。SU-IT为俄语samokhodnaya ustanovka Istrebitel tankov(自行推进坦克歼击车)的缩写。
但是到了1943年1月,NKTP发现预计为NII13的设计方案提供动力的加强型ZIS80发动机供应非常困难,而T70坦克采用了2台发动机的GAZ203动力机组后,已经不能为原设计方案用作改造的底盘,因此,样车的发动机和传动部分又重新进行了设计。
事实上,当时**发动机厂和Yaroslavl厂的V3和744型柴油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已接近完成,它们可以为轻型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带来强劲的动力。新的发动机在1800RPM的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150~250马力,这就可以使NII13设计的坦克歼击车装甲进一步增强——前装甲为45MM,侧装甲为25MM。当然,新发动机不会马上提供,因为在1941年到1942年间,这些的工厂的迁移、德国空军的破坏和熟练员工的缺少导致批量生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同期引进美国技术准备进行特许生产的110~160马力发动机,也还没有开始量产,因而,NII13设计的新型坦克歼击车,因为一次又一次缺少合适发动机的原因,生产一直延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列宁格勒的苏军成功俘获了1辆德军的虎1型坦克,随后的试验向苏联的工程师们证明,他们的设计需要加强火力。根据TSAKB厂的简短要求,著名的格拉宾工程师修改了NII13的设计,提议为SU-IT-76型安装简化的S-1-57型 57MM炮,这种火炮与ZIS2的弹道效果相同(500米距离上使用BR271M穿甲弹可以穿透115MM的垂直装甲)。但是,重新进行计算的结果显示,由于S-1-57火炮的后坐距离很大,而NII13的设计方案中战斗室空间本来就十分狭小,因此更换火炮对新车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对这些改进后车辆的定型试验反复的延迟了,因为不断发现的缺陷和需要不断的更新研制工作时间表。到了1943年底,NII13没有重新启动研制新型坦克歼击车的计划,尽管在那年他们数次希望部队接收他们不受欢迎的东西服役。1943年底,未完成的装甲车体被送到在莫斯科的NII48分厂,在那里,在战争末期它们作为靶子接受了防护性能的测试。
二战中后期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
尽管比NII13厂晚了一步,但是NATI、 GAZ等厂的工程师也紧跟着NKV的要求,在积极进行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工作。并且由于他们的进度稍落后于NII13厂,因此他们的设计也较NII13厂的设计更为完善。
在轻型战车的设计和生产方面经验丰富的GAZ厂,1942年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大本营2429号命令围绕76MM的ZIS-3火炮研制一种轻型自行火炮(其设计目的与坦克歼击车有很大不同)。然而,他们在1942年11月提交的GAZ-71型样车却在定型试验中输给了38号工厂的SU-12样车,后者进入批量生产后,被命名为SU-76自行火炮。但38号工厂的SU-76自行火炮头350辆交付后,因为可靠性问题停止了生产,GAZ厂又重新参加了该型火炮修改设计工作。直到1943年8月,GAZ厂的SU-15M样车通过了定型试验,并从当年10月起开始以SU-76的代号批量生产装备部队。由于SU-76并不是以打击敌人坦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研制的战车,因此尽管其使用穿甲弹时具备一定的反装甲能力,但主要配属在步兵师和混合自行火炮团,遂行近距离支援任务,因此,SU-76并不能算做一种轻型的坦克歼击车。
在进行SU-15等轻型自行火炮设计的同时,GAZ设计局的工程师在N. Astrov的领导下,也开始了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工作。1943年夏天,他们向NKTP设计审查委员会他们提交了两种自行火炮的设计,在NKTP的清单上,他们设计方案的名称是“无炮塔坦克歼击车GAZ-74”。两种战车的战斗部分布局有很大差别。第一种设计GAZ74A,战斗部分高出部分车体,很象已经服役的SU76。尽管其外形尺寸和重量都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动力系统设计的改进和负重轮上载荷的重新分配,从而使这种坦克歼击车的机动性和通过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GAZ厂的第二种设计是GAZ74B,与SU-IT-76的设计比较相似。它有一个低矮的外形轮廓,和全装甲覆盖的战斗—动力室。它有大倾角的前装甲和1门S1型76MM炮,并且装备一台GMC-71柴油发动机。GAZ74B样车完工后,工厂试验的结果也获得了军方的全面肯定。并且以SU-76-I(注意,不是SU-76I)和SU-74的代号进行了官方的测试。但是无论如何,在1943年装备这种41倍口径的长身管76MM炮,已经是被认为不胜任与德国的重型坦克做斗争了。同时,它的生产成本大大超过了SU-76,而后者已经大批量生产,因此GAZ74的命运从诞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1943年夏天,92号工厂,根据格拉宾的建议,复活了其改进ZIS-2型57MM反坦克炮的计划,改进后的火炮定名为ZIS-4(在1941年末终止的计划前,这种火炮的穿甲能力就是十分突出的)。这个计划随后又刺激工程师们去开发一种新的轻型坦克歼击车。在1943年8月之前,一种很象大量生产的SU-76M的SU-57车型,以改进后的57 mm炮替代了标准的76MM炮驶离开38号工厂并进行了测试。
根据测试的结果,这种轻型坦克歼击车没有被列入部队采购清单。第一点,测试结果显示,这种炮的后坐长度超过了部队原来习惯的正常范围。另外,军方受到德国人的刺激,他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坦克歼击车,应该有一个全封闭的装甲车体和几乎不能被击穿的前装甲是不可击穿,并且使用柴油发动机。
1943年10月29日,MVTU厂的设计部门,也建议设计一种全新的坦克歼击车取代被淘汰的I-13.75-SU 以及 GAZ-74b。根据他们的建议,这种车辆的全重不超过11吨,使用特许生产的GMC-71或苏联发动机。这个建议经过充分的讨论,其武器被初步设想为使用S-1 76MM炮或者S-1-57 57 mm炮,车组3人。尽管军方对这个提案很满意,但是,这个计划后来却没有了下文。
与此同时,GAZ厂仍在顽固坚持他们的坦克歼击车设计工作,在他们努力开发一种新车型的同时,装长管57MM炮的GAZ74B车,被改进为装一门60倍口径的76MM炮车型。为了把这种产品与原来的系列有所区别,在NKTP的清单上从前的型号被命名为SU-57B,后来的型号命名为SU-57A。SU-57A也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尽管SU-57经过了需要的所有测试,但也没有被正式服役。主要原因是造价太高,并且需要生产一种新的发动机(这对战时的苏联工业来说,是不允许的),高层权威也认为战时依靠国外的技术生产的发动机,也是不可靠的。

1940年设计师V•G•GRABIN收到炮兵部门的命令,设计一种有效的反坦克炮。炮兵部门的最高领导库立克元帅及其下属
设计从1940年五月展开,成品于1941年被采纳。同年1月开始投产,但在12月炮兵元帅沃罗诺夫和戈沃罗夫将军终止了对该炮的生产。他们的解释为ZiS-2的炮弹只能轻微的穿透德军坦克的装甲,而不能在坦克内部造成更大破化。另一种可能的说法是该炮的造价过高和炮弹生产的有问题。至此,该炮总共生产了371门。
原来的生产线都转轨生产76。2毫米的ZiS-3火炮,同时苏军前线炮兵部队接受的是廉价的45毫米反坦克炮。有些部队也接受ZiS-3火炮,这些在可以有效打击任何德军的火炮直到1942年末。
当虎1坦克和黑豹坦克出现。45毫米1942型的反坦克炮只能击穿黑豹的侧面装甲,ZiS-3火炮只能击穿火炮防盾的侧面。面对虎1坦克,ZiS-3的有效距离只能在300米内,45毫米反坦克炮只能是毫无办法。苏军需要一种更有力的火炮,1943年1月15日ZiS-2从新投产,被称为1943型。直到1945年9645门该炮被生产。
ZiS-2以炮兵排为单位被派遣到步兵部队,更多的是被组成反坦克团。

ZiS-2也被安装在一些车辆上作为自行火炮。1941年有约百门ZiS-2被安装在轻型履带运输车上,被命名为ZiS-30坦克歼击车。ZiS-2还作为SU-76的至少三种原形车被设计(SU-74D,SU76D,SU-57B),但没有一种最终被投产。

ZiS-2也被用做坦克炮,命名为ZiS-4。1941年曾试验将该炮安装在T-34坦克上。只有少量的该坦克被生产,其被命名为T-34-57并作为坦克猎手。



未出笼的红色追猎者——SU-57坦克歼击车

u=812588783,1329973466&fm=21&gp=0.jpg (27.79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19 21:07 上传



起源
严格的说,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的计划起源于1941年4月,甚至在法西斯德国入侵之前。在苏联人民委员会与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审查SMK坦克计划的时候,同时提出了批量生产T-50坦克的计划,参加会议的库利克将军向中央高层解释,按计划T-50坦克应安装的57MM高初速坦克炮,研发工作目前还没有完成,作为替代,他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以应付一年前曾经横扫西欧的德国装甲部队的潜在威胁:以T-50坦克的底盘,安装1941型高初速反坦克炮(ZIS2)迅速开发一种坦克歼击车装备部队;同时,在57MM坦克炮开发之前,除了继续安装45MM坦克炮之外,多余的底盘还可以用于装25MM和37MM的高射炮,以充实装甲部队的野战防空力量。
在30年代末期的苏联,尽管在经济领域是已经建立僵化的“斯大林模式”,但是在军工领域,从联共中央到斯大林本人,对各个科研生产单位之间的竞争却是充分鼓励的。库利克的解释,很可能是出于对T-50坦克的研制和生产单位(主要是174厂)的偏袒。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后人对库利克的评价并不高,但是他的这种观点应该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状况的。当时T-34坦克和KV坦克在分别通过自己在中央的支持者进行斗争后,已开始进行批量生产;如果再去大规模去装备一种T-50坦克,无论从生产组织还是实际使用的角度,都会带来更多的混乱,并且,14吨的T-50坦克,无论如何,也不会比T-34在日后残酷的战争中更有价值。
在库利克的观点得到认可后,1941年5月19日,在174厂的设计部门在向其汇报坦克歼击车的初步设计方案时,谈到:尽管设想中T-50底盘改装的坦克歼击车,应该包括一个旋转炮塔,但是在当前一段时间是不可能的——目前缺少重要的试验数据和一些必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这里也反映出174厂可能没有完成很多预定的工作)。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和必要的试验;而快速并且现实的解决新型坦克歼击车设计的办法是:取消旋转炮塔,将坦克歼击车的方案改为固定炮塔。这样的结构,因为可以采用大倾角装甲,将为的车组人员提供更高好的水平防护,并且不会影响装甲车辆的使用。ZIS-2 57MM高初速炮安装在前装甲上后,通过特殊处理,仍然可以提供左右各22.5度的射界,并且因保留车长的指挥塔也不会对战场观察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显然,没有旋转炮塔的坦克歼击车是一个缺陷。但是,这样的方案无疑会提高研发速度。而且,这种无炮塔的坦克歼击车无疑会以其强大的火力、更便宜的造价和更轻的重量,为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提供一种全新概念的武器。

xin_2210031419398592891520.jpg (62.83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19 21:07 上传


非常不幸的是,在战前的资料中,没有留下相应的图片和更多更权威的资料和文件。战争开始后,174厂开始销毁了有关T-50坦克的一些资料,已经生产出来的69辆T-50坦克在西北方面军的编成内参加了初期的战斗并几乎损失殆尽,经历了战争初期的两次疏散和无数次空袭后,基于T-50坦克的最早的“红色追猎者”,已经无从寻找更详细的资料。
根据我们目前的资料,T-50坦克和计划中的坦克歼击车使用V3直列式柴油发动机,排量11.9升,在1750rpm的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225马力,功率大约是著名的V2发动机的一半,预计在1941年之后成为于轻型装甲车辆的通用发动机。但是,在战争开始前,75号工厂还没有完成相应的批量生产准备(又一次证明T-50坦克不能按期交付,不仅仅是火炮的原因)。也是在1940年,185号工厂也在进行类似的744型发动机的研发工作,这种发动机是作为T26坦克标准发动机的替代品安排生产的。这种四缸和四冲程水冷发动机,在1700转下输出功率为150马力,计划在1941~43年将用于换装T-26系列坦克,但是到1941年战争爆发时,这种发动机也没有定型。在战争爆发前,整个苏联甚至没有一种适用于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发动机开发成功。
出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感到了潜在敌人的装甲力量的威胁(这方面应该承认苏联官方对敌人的研究,比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德国军方有更清醒的认识);其次,在当时军工体制下为了避免来自官方的苛责,也促使苏联的工程师们提出了轻型坦克歼击车的概念。无论如何,是苏联人率先将轻型坦克歼击车理解为这样一种装甲车辆:它们可以作为坦克的一种简易替代装置装备坦克机械化部队和步兵部队,在战斗中为部队提供基本的反坦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战术机动性和防护(德国人到了1942年以后,才逐渐建立了这种认识)。
尽管在苏维埃政权决策者们的认识中,无炮塔的坦克歼击车能够以现有的资源和生产线,比坦克的生产数量更多,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开展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工作。但是除了相应的概念,轻型坦克歼击车研制和生产,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之前,苏联的工程师们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战初期新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
1942年3月3日,负责组织坦克装甲车辆生产的重工业人民委员会(NKTP)根据前线的需要,以S.GINZBURG为首的工程师们提出了研制新式的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建议。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方案讨论之后,他们建议利用T60坦克的或者轻型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为基础进行开发,以取代仓促上阵并且反映不佳的ZIS-30、SU-45等轻型车辆。但是,当时的NKTP还没有建立关于坦克歼击车的概念,并且当时他们还有更多、更现实的任务需要完成,因此NKTP特别委员会对此建议也没有再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与此同时,根据ZIS-30等轻型坦克歼击车在前线的使用经验,1942年4月苏联红军的武器和军队主管机构NKV,也下达了发展一种轻型坦克歼击车的任务。对于这种轻型的坦克歼击车,NKV提出的主要设计要求包括:
1 尽可能降低外形尺寸和轮廓以利于防御的伏击作战;
2 该坦克歼击车应基于轻型坦克或者装甲输送车的底盘进行开发,但是在新战车量产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生产成本比较高的部件和系统;
3 发动机应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卡车或装甲输送车引擎,并且尽量应该是那些已经大批量生产的型号;
4 车组成员成员应尽可能少(不超过3人);
5 坦克歼击车的应搭载一门反坦克火炮,在500米以内击穿50MM装甲;
6 坦克歼击车的前装甲应能承受37MM反坦克炮在任意位置的攻击,侧后装甲应能承受机枪、反坦克枪的攻击,并能抵御地雷,炮弹和炸弹的碎片。
这个设计任务由NKV下属的NII13、MVTU、 NATI、URALMASH和TSAKB等厂共同完成,而必要的试验则由NKTP下属的592等工厂配合完成。
1942年夏,NII13厂基于T60和T70轻型坦克车体,首先提出了一系列轻型坦克歼击车的早期方案。根据武器系统的不同,NII13的设计包括3种车型。这一系列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共同特征是车体比较低矮,车体前装甲30MM,侧后装甲15MM。车体前装甲的倾斜角非常大,因此可以为车组成员(普通型3人,指挥型4人)提供更好的保护。预计这些车型在较远处能够抵挡德制37MM反坦克炮和3号坦克早期型装备的50MM坦克炮使用42型穿甲弹的攻击(1942年时,德国军队主要装备的是后者)。它们的发动机来源于ZIS5轻型输送车,超负荷情况下输出功率为108马力。令人怀疑的是,根据NII13的设计,在如此小的车体内,如何保证其车组成员在长途行军和激烈的战斗中,不会因疲劳而影响战斗力。NII13的系列坦克歼击车顶部车体可以向侧面打开,它们向两侧打开后,可以为狭小车体里的车组成员提供侧面更高一点的防护;当然,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失去顶部防护——可以肯定,如果这样的车辆装备部队,“疯狂的伊万”们肯定是会打开顶部装甲进行战斗的(一直到战争后期,苏军飞行员还是习惯于开窗驾驶)。当然,这种设计比起完全赤裸的ZIS-30应该说已经好的多了(甚至比以后出现的SU-76也要好),因此NII13的工程师们自豪地解释,这种设计可以为车组成员在需要时提供附加的保护,避免敌人防止炮弹破片的造成的伤害。

根据军方代表审查的结果,他们对这些车辆的设计草案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特别是这些车辆顶部装上的两片分岔结构的防破片装甲,并且提出,这些车辆上应安装可伸缩的炮队镜以提高设计精度。
NII13的设计于1942年10月接受了NKV技术委员会的审查,坦克歼击车上的,火炮预计由TSAKB厂进行生产,车体和动力部分,预计由OKB33和NATI等厂进行生产。
1942年12月,这些修改后的轻型坦克歼击车设计方案被提交更高一领导进行审查,在听取有关人员的汇报后,斯大林对其中装备76MM炮的车型非常满意,认为它:“非常吸引人”。
根据大本营1943年1月16日的指令,NKTP和NKV建议NII13计划装45MM和76MM炮战车的样车应在1943年2月15日完成准备工作以进行测试。45MM炮和76MM炮的这两个车型分别被称为SU-IT-45(包括单、双炮型)、SU-IT-76。SU-IT为俄语samokhodnaya ustanovka Istrebitel tankov(自行推进坦克歼击车)的缩写。
但是到了1943年1月,NKTP发现预计为NII13的设计方案提供动力的加强型ZIS80发动机供应非常困难,而T70坦克采用了2台发动机的GAZ203动力机组后,已经不能为原设计方案用作改造的底盘,因此,样车的发动机和传动部分又重新进行了设计。
事实上,当时**发动机厂和Yaroslavl厂的V3和744型柴油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已接近完成,它们可以为轻型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带来强劲的动力。新的发动机在1800RPM的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150~250马力,这就可以使NII13设计的坦克歼击车装甲进一步增强——前装甲为45MM,侧装甲为25MM。当然,新发动机不会马上提供,因为在1941年到1942年间,这些的工厂的迁移、德国空军的破坏和熟练员工的缺少导致批量生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同期引进美国技术准备进行特许生产的110~160马力发动机,也还没有开始量产,因而,NII13设计的新型坦克歼击车,因为一次又一次缺少合适发动机的原因,生产一直延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列宁格勒的苏军成功俘获了1辆德军的虎1型坦克,随后的试验向苏联的工程师们证明,他们的设计需要加强火力。根据TSAKB厂的简短要求,著名的格拉宾工程师修改了NII13的设计,提议为SU-IT-76型安装简化的S-1-57型 57MM炮,这种火炮与ZIS2的弹道效果相同(500米距离上使用BR271M穿甲弹可以穿透115MM的垂直装甲)。但是,重新进行计算的结果显示,由于S-1-57火炮的后坐距离很大,而NII13的设计方案中战斗室空间本来就十分狭小,因此更换火炮对新车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对这些改进后车辆的定型试验反复的延迟了,因为不断发现的缺陷和需要不断的更新研制工作时间表。到了1943年底,NII13没有重新启动研制新型坦克歼击车的计划,尽管在那年他们数次希望部队接收他们不受欢迎的东西服役。1943年底,未完成的装甲车体被送到在莫斯科的NII48分厂,在那里,在战争末期它们作为靶子接受了防护性能的测试。
二战中后期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
尽管比NII13厂晚了一步,但是NATI、 GAZ等厂的工程师也紧跟着NKV的要求,在积极进行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工作。并且由于他们的进度稍落后于NII13厂,因此他们的设计也较NII13厂的设计更为完善。
在轻型战车的设计和生产方面经验丰富的GAZ厂,1942年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大本营2429号命令围绕76MM的ZIS-3火炮研制一种轻型自行火炮(其设计目的与坦克歼击车有很大不同)。然而,他们在1942年11月提交的GAZ-71型样车却在定型试验中输给了38号工厂的SU-12样车,后者进入批量生产后,被命名为SU-76自行火炮。但38号工厂的SU-76自行火炮头350辆交付后,因为可靠性问题停止了生产,GAZ厂又重新参加了该型火炮修改设计工作。直到1943年8月,GAZ厂的SU-15M样车通过了定型试验,并从当年10月起开始以SU-76的代号批量生产装备部队。由于SU-76并不是以打击敌人坦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研制的战车,因此尽管其使用穿甲弹时具备一定的反装甲能力,但主要配属在步兵师和混合自行火炮团,遂行近距离支援任务,因此,SU-76并不能算做一种轻型的坦克歼击车。
在进行SU-15等轻型自行火炮设计的同时,GAZ设计局的工程师在N. Astrov的领导下,也开始了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工作。1943年夏天,他们向NKTP设计审查委员会他们提交了两种自行火炮的设计,在NKTP的清单上,他们设计方案的名称是“无炮塔坦克歼击车GAZ-74”。两种战车的战斗部分布局有很大差别。第一种设计GAZ74A,战斗部分高出部分车体,很象已经服役的SU76。尽管其外形尺寸和重量都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动力系统设计的改进和负重轮上载荷的重新分配,从而使这种坦克歼击车的机动性和通过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GAZ厂的第二种设计是GAZ74B,与SU-IT-76的设计比较相似。它有一个低矮的外形轮廓,和全装甲覆盖的战斗—动力室。它有大倾角的前装甲和1门S1型76MM炮,并且装备一台GMC-71柴油发动机。GAZ74B样车完工后,工厂试验的结果也获得了军方的全面肯定。并且以SU-76-I(注意,不是SU-76I)和SU-74的代号进行了官方的测试。但是无论如何,在1943年装备这种41倍口径的长身管76MM炮,已经是被认为不胜任与德国的重型坦克做斗争了。同时,它的生产成本大大超过了SU-76,而后者已经大批量生产,因此GAZ74的命运从诞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1943年夏天,92号工厂,根据格拉宾的建议,复活了其改进ZIS-2型57MM反坦克炮的计划,改进后的火炮定名为ZIS-4(在1941年末终止的计划前,这种火炮的穿甲能力就是十分突出的)。这个计划随后又刺激工程师们去开发一种新的轻型坦克歼击车。在1943年8月之前,一种很象大量生产的SU-76M的SU-57车型,以改进后的57 mm炮替代了标准的76MM炮驶离开38号工厂并进行了测试。
根据测试的结果,这种轻型坦克歼击车没有被列入部队采购清单。第一点,测试结果显示,这种炮的后坐长度超过了部队原来习惯的正常范围。另外,军方受到德国人的刺激,他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坦克歼击车,应该有一个全封闭的装甲车体和几乎不能被击穿的前装甲是不可击穿,并且使用柴油发动机。
1943年10月29日,MVTU厂的设计部门,也建议设计一种全新的坦克歼击车取代被淘汰的I-13.75-SU 以及 GAZ-74b。根据他们的建议,这种车辆的全重不超过11吨,使用特许生产的GMC-71或苏联发动机。这个建议经过充分的讨论,其武器被初步设想为使用S-1 76MM炮或者S-1-57 57 mm炮,车组3人。尽管军方对这个提案很满意,但是,这个计划后来却没有了下文。
与此同时,GAZ厂仍在顽固坚持他们的坦克歼击车设计工作,在他们努力开发一种新车型的同时,装长管57MM炮的GAZ74B车,被改进为装一门60倍口径的76MM炮车型。为了把这种产品与原来的系列有所区别,在NKTP的清单上从前的型号被命名为SU-57B,后来的型号命名为SU-57A。SU-57A也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尽管SU-57经过了需要的所有测试,但也没有被正式服役。主要原因是造价太高,并且需要生产一种新的发动机(这对战时的苏联工业来说,是不允许的),高层权威也认为战时依靠国外的技术生产的发动机,也是不可靠的。

1940年设计师V•G•GRABIN收到炮兵部门的命令,设计一种有效的反坦克炮。炮兵部门的最高领导库立克元帅及其下属
设计从1940年五月展开,成品于1941年被采纳。同年1月开始投产,但在12月炮兵元帅沃罗诺夫和戈沃罗夫将军终止了对该炮的生产。他们的解释为ZiS-2的炮弹只能轻微的穿透德军坦克的装甲,而不能在坦克内部造成更大破化。另一种可能的说法是该炮的造价过高和炮弹生产的有问题。至此,该炮总共生产了371门。
原来的生产线都转轨生产76。2毫米的ZiS-3火炮,同时苏军前线炮兵部队接受的是廉价的45毫米反坦克炮。有些部队也接受ZiS-3火炮,这些在可以有效打击任何德军的火炮直到1942年末。
当虎1坦克和黑豹坦克出现。45毫米1942型的反坦克炮只能击穿黑豹的侧面装甲,ZiS-3火炮只能击穿火炮防盾的侧面。面对虎1坦克,ZiS-3的有效距离只能在300米内,45毫米反坦克炮只能是毫无办法。苏军需要一种更有力的火炮,1943年1月15日ZiS-2从新投产,被称为1943型。直到1945年9645门该炮被生产。
ZiS-2以炮兵排为单位被派遣到步兵部队,更多的是被组成反坦克团。

ZiS-2也被安装在一些车辆上作为自行火炮。1941年有约百门ZiS-2被安装在轻型履带运输车上,被命名为ZiS-30坦克歼击车。ZiS-2还作为SU-76的至少三种原形车被设计(SU-74D,SU76D,SU-57B),但没有一种最终被投产。

ZiS-2也被用做坦克炮,命名为ZiS-4。1941年曾试验将该炮安装在T-34坦克上。只有少量的该坦克被生产,其被命名为T-34-57并作为坦克猎手。

57炮,这算是峨眉刺了吧?
这不是山口丁里的57神针版34吗!无限弹夹炮,谁用谁知道!
还有一点就是坦克不只是用来反坦克
还需要对付战场上其他目标
57这口径相对太专一了
放到现在,就是步战车上的大口径机关炮啊
壮哉我五七神针
57炮作为坦克炮太尴尬了,生产费工费时本来就不讨毛子喜欢。战争初期,德三的坦克就没76炮打不穿的,用57炮太浪费。等到了43年,面对虎豹,57炮的威力其实真不够看,远不如85炮
这不是山口丁里的57神针版34吗!无限弹夹炮,谁用谁知道!
当年一分钟30发的57神炮
除非解决体积后座巴拉巴拉之类的。复活57就算了。
现在看战前毛子搞长45或者扩大F22药室更稳重。
bmp-3的一种改进型就用了57炮
急速闪电 发表于 2015-12-19 08:09
还有一点就是坦克不只是用来反坦克
还需要对付战场上其他目标
57这口径相对太专一了
谁说的?老毛子57口径还用在高炮上。 老毛子的S60高炮比这个好用多了射速快穿甲能力还猛。
骑驴望马 发表于 2015-12-19 01:15
57炮,这算是峨眉刺了吧?
  外号银针,穿透强伤害小。
WOT里没走T-34那条线,用KV-1装57炮经常打不穿啊
一啪即合 发表于 2015-12-19 13:24
谁说的?老毛子57口径还用在高炮上。 老毛子的S60高炮比这个好用多了射速快穿甲能力还猛。
他的意思是57口径作为坦克炮只适合发射穿甲弹打坦克,但坦克还需要发射榴弹反步兵,小口径的炮不适合。
歼击机07 发表于 2015-12-19 14:10
他的意思是57口径作为坦克炮只适合发射穿甲弹打坦克,但坦克还需要发射榴弹反步兵,小口径的炮不适合。
高炮平射的时候可以用榴弹。
战雷里57虽然穿深高,但是装药量小后效差,而且草木等障碍物对弹道影响明显比85大,经常500米瞄炮塔打底盘。。
一啪即合 发表于 2015-12-19 13:24
谁说的?老毛子57口径还用在高炮上。 老毛子的S60高炮比这个好用多了射速快穿甲能力还猛。
我这帖子要整个看
只看后半句就会联想到高炮




t-34_zis-4.jpg (109.7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19 17:15 上传

t-34_zis-4_p_2.jpg (151.99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19 17:24 上传

t-34_zis-4_p_1.jpg (150.9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19 17:25 上传

号角 发表于 2015-12-19 17:15
谢谢哥们帮助补图。这图非常珍贵了。
号角 发表于 2015-12-19 17:15
谢谢哥们帮助补图。这图非常珍贵了。


苏军对SU-76反坦克能力(SU-76:我本来就是SPG啊)的不满和力图提高反坦克能力的结果就是1943年夏天实验坦克SU-57的出现。该项目的发起者是高尔基火炮厂№92的首席工程师D.Ustinova,他提交恢复生产的57毫米反坦克炮ZIS-2,和他们的坦克炮变种ZIS-4的报告,终止于1941年年底。这些炮的穿深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能成功地击毁Pz.III Pz.IV的最新改型。
38号工厂的试验车SU-57,是基于苏-76M配备一门57毫米火炮,被命名为SU-15-57。对SU-76装甲的不满导致了一个现代化的具有60毫米装甲保护的小乘员舱和机舱的出现。在1943年夏天进行的测试中,很明显SU-57是并不能完全满足苏军要求的。首先,量产一个完全封闭的车体和ZIS-4坦克炮,这是38号工厂很难做到的。
同时,GAZ提出了自己的坦克歼击车,配备有57毫米火炮S-1-57版本,并配备进口柴油机。SU-57B几乎同时与SU-57去试验,尽管有积极的评价,但军事专家指出,成本高,如果它依赖于从国外供应发动机,苏军是不会接受它的。
SU-57数据
全重:12吨
主炮:ZIS-4 57毫米炮
发动机:进口的203马力发动机
装甲:60毫米
速度:40KM/H
成员:4

苏军对SU-76反坦克能力(SU-76:我本来就是SPG啊)的不满和力图提高反坦克能力的结果就是1943年夏天实验坦克SU-57的出现。该项目的发起者是高尔基火炮厂№92的首席工程师D.Ustinova,他提交恢复生产的57毫米反坦克炮ZIS-2,和他们的坦克炮变种ZIS-4的报告,终止于1941年年底。这些炮的穿深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能成功地击毁Pz.III Pz.IV的最新改型。
38号工厂的试验车SU-57,是基于苏-76M配备一门57毫米火炮,被命名为SU-15-57。对SU-76装甲的不满导致了一个现代化的具有60毫米装甲保护的小乘员舱和机舱的出现。在1943年夏天进行的测试中,很明显SU-57是并不能完全满足苏军要求的。首先,量产一个完全封闭的车体和ZIS-4坦克炮,这是38号工厂很难做到的。
同时,GAZ提出了自己的坦克歼击车,配备有57毫米火炮S-1-57版本,并配备进口柴油机。SU-57B几乎同时与SU-57去试验,尽管有积极的评价,但军事专家指出,成本高,如果它依赖于从国外供应发动机,苏军是不会接受它的。
SU-57数据
全重:12吨
主炮:ZIS-4 57毫米炮
发动机:进口的203马力发动机
装甲:60毫米
速度:40KM/H
成员:4
苏联ZIS-2 57MM反坦克炮
ZIS-2式57mm中型反坦克炮
“坦克杀手”  
  ——57mm ZIS-2 1941年型反坦克炮  

    在二战前很早的时候,苏联就开始研发重型坦克。而且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德国也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重型坦克,这些坦克将是苏联现有反坦克炮无法对付的。因此,苏联军方在1940年要求设计师尽快开发一种能够击穿厚重装甲的火炮。这项任务像以往一样,分配给了著名的格拉宾设计局。  
    为此,格拉宾设计局的设计师们暂缓了95mm师属火炮和新型坦克炮的设计工作,以及已经开始的107mm火炮改进计划。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新的设计方案终于诞生了。格拉宾设计局开发出一种全新的57mm大威力反坦克炮,定型为F-31。它采取了先前F-24型76mm1942年型师属火炮的成功经验,与其主要区别在于火炮身管。  
  “好马配好鞍”,为了让F-31反坦克炮拥有超强的反坦克作战能力,设计师们专门开发了一种3.14公斤的穿甲弹。按照设计指标,它的初速达到1000 m/s,使用76mm师属火炮的发射药筒。  
    92号工厂在1940年制丨造了一门F-31的样炮,并接收了军方的测试。各项指标都令人满意,92号工厂将其投入批量生产。大约在1941年初,作为表彰,92号工厂被更名为"Zavod imeni Stalina",俄语意思是“斯大林工厂”。其所生产的F-31反坦克炮也改用厂名的子母缩写,重新命名为ZIS-2 ,并定型为1941年型57mm反坦克炮。  
    在ZIS-2的研制过程中,发生过一段有趣的插曲,格拉宾设计局在1940年12月设计过一种ZIS-1KV型强力57mm反坦克炮。它可以发射新研制的3.14公斤穿甲弹,初速1150 m/s,炮管长达86倍径,炮架和防盾取自F-22USV型火炮。该炮全重1650公斤,远远超出了同类火炮的标准。      1941年1月生产了第一门ZIS-1KV的样炮 ,在随后的2月到4月间,对其进行了各种测试。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最显著的是火炮身管的寿命太短。根据格拉宾本人的回忆,“在打了40发炮弹后,初速和准确度下降得都很厉害;50发后,射出的炮弹发生偏转,弹道极不稳定。”  ZIS-1KV反坦克炮最终没有被采用,在它身上似乎能看出57mm口径火炮的局限性。  
    实际上,ZIS-1KV 的炮管并不像格拉宾说得那么无药可救,其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改进而解决。但是1941年6月1日起,ZIS-2反坦克炮开始量产,ZIS-1KV的改进工作就此搁置。不过,ZIS-2的命运也很曲折。同年12月1日,军方命令暂停其量产。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1941年时德军装备的坦克装甲防护不强,用45mm反坦克炮就足以将其击穿,没必要装备57mm高速反坦克炮。其二,ZIS-2反坦克炮的生产成本太高。作为一种团属火炮,它要比ZIS-3师属火炮贵10到12倍。这主要是其长达4米的身管造成的。在1941年的技术条件下,想要制丨造这样的炮管工艺复杂、造价不菲。此外,57mm弹丨药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问题。  

    在ZIS-2反坦克炮停产后,格拉宾曾经推出了一种 57mm的IS-1反坦克炮。实际上就是缩短了炮管长度的ZIS-2,倍径比为63.5,身管的重量降到317.5公斤。其原型炮在1942年6月6日完成并送交测试,由于不为人知的原因,这种火炮并未被采用。  
    时隔一年,东线战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德军虎式和豹式坦克,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原有的反坦克炮无法有效地对付它们。1943年6月15日,苏联军方正式命令恢复ZIS-2反坦克炮的量产,型号改为1943年型57mm反坦克炮。 短短几周后,红军就接收到第一批 ZIS-2反坦克炮。
    战后,在1948年,235号工厂着手对ZIS-2反坦克炮进行改进,改进型编号为V-22。样炮试射了315发炮弹,公路行驶超过1000公里,通过了厂方的测试。1949年夏,军方开始了对样炮的测试,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样炮送回厂方改进。然而,此后因为对V-22存在很大分歧和争论,这种改进型方案被中止了。但是235号工厂没有就此罢手,直到1957年,该厂又推出了一项ZIS-2的夜战改进型,在原有反坦克炮的基础上加装了夜视观瞄设备,改进编号为APN-57 及APNZ-55,最终定型为ZIS-2N。有部分ZIS-2进行了这种改装。  
    ZIS-2拥有半自动垂直闭锁和液压驻退机,升降机构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部分炮身部件取自76mm1942年型师级火炮,标准备弹量24发。火炮全重1800公斤。它使用过PP1-2 ,OP2-5,OP4-55和OP4M-55型光学瞄准仪。  
    1958年3月,曾经为ZIS-2,Ch-26和 Ch-51炮开发过一种57mm尾翼稳定高爆穿甲弹。  
【参数】  
全重      1150公斤  
炮组成员  4人  
火炮仰角  55度  
炮管倍径  72.9  
最大射程  8400米  
最大射速  13-15发/分钟  
在莫斯科战役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坦克世界早期版本的57炮是神器啊,乘员技能满+输弹 记得好像可以打到2秒一发,而且穿深也很销魂。
57神针版的T-34实际装备数量很有限吧?

好像寿命只有100发,老毛子用不起
......
现实中后效并不像血条那样线性
记得这57炮是个锥膛炮吧?
Wt图乱入。这个穿深在当时很厉害了。
坦克大部分时间其实是用来打步兵打碉堡的,德国人就是这点没想清楚
记得这57炮是个锥膛炮吧?
不会吧?我记得只有“小约翰”才是锥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