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装置“科大一环”成功运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2:34:55


    太阳的光和热,来源于内部的热核聚变。仿效太阳的原理,建造可控的“人造太阳”,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新出路。我国首台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装置——“科大一环”,正朝着人类安全利用核聚变能而努力——
    日前,我国首台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装置——“科大一环”正式建成运行,成功实现“一键控制”全自动化的氢等离子体放电,并初步实现常态化运行。到目前为止,该装置每两分钟即可获得一次放电,最大等离子体电流可达180千安。“‘科大一环’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核聚变能。”工程总指挥刘万东教授表示。
    “聚变之能”点燃希望
    几十亿年来,太阳通过核聚变,不断地向外辐射着能量。说起核聚变,就不能不提起核能以及核裂变。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其主要通过裂变、聚变、衰变3种方式释放能量。原子弹和当前世界各国的核电站,利用的就是核裂变技术;而氢弹采用的则是核聚变技术,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刘万东介绍,核聚变能就是模仿太阳的原理,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巨大能量。1952年,世界首颗氢弹爆炸之后,人类制造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但如何实现安全可控的核聚变能?各国科学家一直在探索。
    当前,随着化石能源逐步枯竭,能源危机亟待解决,而受控热核聚变能,被认为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终极能源。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国盛介绍,核聚变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安全性高,不存在失控、核泄漏及核废料等安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核聚变的燃料氘在海水中大量存在,每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完全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40升汽油;地球上仅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核聚变需要的另一种燃料是锂,地球上锂的储量约有2000多亿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为探索神奇的“聚变之能”,发达国家均投入巨资建造磁约束实验装置。其中,由欧盟、美、日、俄、中、韩、印七方共同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刘万东表示,磁约束装置主要有仿星器、托卡马克、反场箍缩三类,其中仿星器约束磁场完全由外线圈决定,托卡马克约束磁场部分由等离子体本身决定,反场箍缩约束磁场主要由等离子体本身决定。合肥科学岛上的“东方超环”(EAST),就是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最新建成的“科大一环”,则填补了我国反场箍缩装置的空白。
  “科大一环”牛刀小试
    磁场可达7000高斯,等离子体电流可达1兆安培,电子温度可达600万度,放电时间可达100毫秒……“科大一环”虽然刚刚建成,却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走近“科大一环”,只见红、黄、蓝相间的大型环形装置坐落在实验室中央。“这个装置好比一个炉子,我们就是要通过电力加热的方法,让炉里温度达到核聚变临界点,并用磁体约束维持这一高温。 ”刘万东说。
    专家介绍,产生可控核聚变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太阳靠核聚变给太阳系带来光和热,其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气压达3000多亿个标准大气压,而地球上没办法获得如此巨大的压力,只能通过提高温度来弥补,不过这样一来温度要到上亿度才可以。如此高的温度没有一种固体物质能够承受,只能靠强大的磁场来约束,由此产生了磁约束核聚变装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台装置由不锈钢、铜、绝缘材料等组成,大大小小的线圈环环相扣。刘万东介绍,“科大一环”主机总体直径8米,通高6米,总重量超过70吨。与超导“托卡马克”不同的是,它是一种非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工程设计相对简单,磁体系统由24个纵场线圈、26个欧姆场线圈、12个平衡场线圈以及136个反馈控制线圈组成。“可以把‘科大一环’想像成一个大炉子,我们要让炉子烧起来,必须要有极高的温度,并且让产生的热量持续有效,最终产生核聚变,并且能量产出大于能量消耗。 ”刘万东形象地说。
  “科大一环”建成后,国际同行纷纷“点赞”。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Stewart Prager得知“科大一环”放电后,专程到中科大访问并为“科大一环”题词:“恭贺建成如此漂亮的装置,它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同行,热情期待在‘科大一环’上作出令人激动的成果。 ”
  “人造太阳”再添利器
    通过核聚变源源不断地产生巨大能量是人类的梦想,于是“人造太阳”计划诞生。当前,国际热门的核聚变实验装置“ITER”“EAST”,均属超导“托卡马克”类型,中国从参加ITER国际合作起步,已逐步建立核聚变能长期发展政策,有望成为国际核聚变研究的主导性力量。而“科大一环”的建成,让“人造太阳”计划再添利器。
   “科大一环”,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自主研制集成的国际先进反场箍缩装置,也是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支持的大型装置建设项目。 “反场箍缩最重要的特点,是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由等离子体内部电流所产生,并具有纯电力加热达到聚变点火条件、高质量功率密度等优势,是未来磁约束反应堆位形的一种可选择方案。 ”刘万东表示,该装置设计的各项指标均达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真空室双C开合可进性设计,解决了当前反场箍缩装置可进性差、真空室维护更新难、费用高的缺陷,其正式建成运行,将为国内外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大型实验平台,并对我国磁约束聚变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发展磁约束聚变能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核聚变一旦在‘科大一环’上实验成功,推广应用将会非常容易。 ”刘万东特别提及,相比于“ITER”“EAST”的“高大上”,“科大一环”采用的是常规磁体和普通加热方式,其“简单性”在工程技术上更具有可操作性,是先进磁约束变位形探索研究的重要平台。目前,“科大一环”是国际上仅次于“EAST”和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的大型磁约束聚变装置,国际上四个主要反场箍装置——美国MST装置、欧盟RFX-Mod装置、欧盟Extrap-T2R装置、日本RELAX装置的代表,均表示要在“科大一环”上加强合作,并初步达成合作交流协议。
   “我们将调动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将‘科大一环’运行好,尽快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科学实验装置。 ”视察“科大一环”后,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如是说。通过核聚变实现“人造太阳”,还需要多久?刘万东认为,这是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建造各类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还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科大一环”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
   3f1251da-0aef-4d7a-9d44-640a0ef51952_size44_w400_h224.jpg
    323f2ed916854fb688253782dbd9de25.jpg
    514ec5d3fa4c49dea0b611fb50c36f94.jpg
  http://news.ifeng.com/a/20151215/46677151_0.shtml

    太阳的光和热,来源于内部的热核聚变。仿效太阳的原理,建造可控的“人造太阳”,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新出路。我国首台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装置——“科大一环”,正朝着人类安全利用核聚变能而努力——
    日前,我国首台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装置——“科大一环”正式建成运行,成功实现“一键控制”全自动化的氢等离子体放电,并初步实现常态化运行。到目前为止,该装置每两分钟即可获得一次放电,最大等离子体电流可达180千安。“‘科大一环’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核聚变能。”工程总指挥刘万东教授表示。
    “聚变之能”点燃希望
    几十亿年来,太阳通过核聚变,不断地向外辐射着能量。说起核聚变,就不能不提起核能以及核裂变。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其主要通过裂变、聚变、衰变3种方式释放能量。原子弹和当前世界各国的核电站,利用的就是核裂变技术;而氢弹采用的则是核聚变技术,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刘万东介绍,核聚变能就是模仿太阳的原理,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巨大能量。1952年,世界首颗氢弹爆炸之后,人类制造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但如何实现安全可控的核聚变能?各国科学家一直在探索。
    当前,随着化石能源逐步枯竭,能源危机亟待解决,而受控热核聚变能,被认为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终极能源。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国盛介绍,核聚变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安全性高,不存在失控、核泄漏及核废料等安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核聚变的燃料氘在海水中大量存在,每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完全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40升汽油;地球上仅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核聚变需要的另一种燃料是锂,地球上锂的储量约有2000多亿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为探索神奇的“聚变之能”,发达国家均投入巨资建造磁约束实验装置。其中,由欧盟、美、日、俄、中、韩、印七方共同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刘万东表示,磁约束装置主要有仿星器、托卡马克、反场箍缩三类,其中仿星器约束磁场完全由外线圈决定,托卡马克约束磁场部分由等离子体本身决定,反场箍缩约束磁场主要由等离子体本身决定。合肥科学岛上的“东方超环”(EAST),就是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最新建成的“科大一环”,则填补了我国反场箍缩装置的空白。
  “科大一环”牛刀小试
    磁场可达7000高斯,等离子体电流可达1兆安培,电子温度可达600万度,放电时间可达100毫秒……“科大一环”虽然刚刚建成,却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走近“科大一环”,只见红、黄、蓝相间的大型环形装置坐落在实验室中央。“这个装置好比一个炉子,我们就是要通过电力加热的方法,让炉里温度达到核聚变临界点,并用磁体约束维持这一高温。 ”刘万东说。
    专家介绍,产生可控核聚变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太阳靠核聚变给太阳系带来光和热,其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气压达3000多亿个标准大气压,而地球上没办法获得如此巨大的压力,只能通过提高温度来弥补,不过这样一来温度要到上亿度才可以。如此高的温度没有一种固体物质能够承受,只能靠强大的磁场来约束,由此产生了磁约束核聚变装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台装置由不锈钢、铜、绝缘材料等组成,大大小小的线圈环环相扣。刘万东介绍,“科大一环”主机总体直径8米,通高6米,总重量超过70吨。与超导“托卡马克”不同的是,它是一种非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工程设计相对简单,磁体系统由24个纵场线圈、26个欧姆场线圈、12个平衡场线圈以及136个反馈控制线圈组成。“可以把‘科大一环’想像成一个大炉子,我们要让炉子烧起来,必须要有极高的温度,并且让产生的热量持续有效,最终产生核聚变,并且能量产出大于能量消耗。 ”刘万东形象地说。
  “科大一环”建成后,国际同行纷纷“点赞”。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Stewart Prager得知“科大一环”放电后,专程到中科大访问并为“科大一环”题词:“恭贺建成如此漂亮的装置,它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同行,热情期待在‘科大一环’上作出令人激动的成果。 ”
  “人造太阳”再添利器
    通过核聚变源源不断地产生巨大能量是人类的梦想,于是“人造太阳”计划诞生。当前,国际热门的核聚变实验装置“ITER”“EAST”,均属超导“托卡马克”类型,中国从参加ITER国际合作起步,已逐步建立核聚变能长期发展政策,有望成为国际核聚变研究的主导性力量。而“科大一环”的建成,让“人造太阳”计划再添利器。
   “科大一环”,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自主研制集成的国际先进反场箍缩装置,也是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支持的大型装置建设项目。 “反场箍缩最重要的特点,是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由等离子体内部电流所产生,并具有纯电力加热达到聚变点火条件、高质量功率密度等优势,是未来磁约束反应堆位形的一种可选择方案。 ”刘万东表示,该装置设计的各项指标均达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真空室双C开合可进性设计,解决了当前反场箍缩装置可进性差、真空室维护更新难、费用高的缺陷,其正式建成运行,将为国内外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大型实验平台,并对我国磁约束聚变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发展磁约束聚变能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核聚变一旦在‘科大一环’上实验成功,推广应用将会非常容易。 ”刘万东特别提及,相比于“ITER”“EAST”的“高大上”,“科大一环”采用的是常规磁体和普通加热方式,其“简单性”在工程技术上更具有可操作性,是先进磁约束变位形探索研究的重要平台。目前,“科大一环”是国际上仅次于“EAST”和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的大型磁约束聚变装置,国际上四个主要反场箍装置——美国MST装置、欧盟RFX-Mod装置、欧盟Extrap-T2R装置、日本RELAX装置的代表,均表示要在“科大一环”上加强合作,并初步达成合作交流协议。
   “我们将调动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将‘科大一环’运行好,尽快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科学实验装置。 ”视察“科大一环”后,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如是说。通过核聚变实现“人造太阳”,还需要多久?刘万东认为,这是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建造各类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还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科大一环”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
   3f1251da-0aef-4d7a-9d44-640a0ef51952_size44_w400_h224.jpg
    323f2ed916854fb688253782dbd9de25.jpg
    514ec5d3fa4c49dea0b611fb50c36f94.jpg
  http://news.ifeng.com/a/20151215/46677151_0.shtml
看着不错,我喜欢简单的设计
这玩意比访星器怎么样


我大裤子大威武!有ustc校友么来冒个泡。。。这么大的新闻竟然连我科的全称都没出现,凤凰网跟我科有仇?

http://kdky.ustc.edu.cn/news/detail_306.htm

  8月1日下午,KTX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建设工程的竣工典礼在中国科大西校区“科大一环”装置实验大厅举行。中国科大副校长朱长飞教授、周先意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多慧院士,副主任万元熙院士、赵政国院士,委员俞昌旋院士出席典礼。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建刚教授、王晓钢教授,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段旭如研究员、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宋云涛研究员等到会祝贺。党政办、科研部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物理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合肥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以及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肥科烨电物理设备制造公司、中国科大等单位的工程建设者共160余人参加了工程竣工仪式。

  “科大一环”建设工程总指挥刘万东教授主持竣工典礼。他首先简要介绍了“科大一环”工程的不平凡的建设历程,将此次仪式定位为“科大一环”工程谋划者、设计者、制造者、监督者、支持者、关注者参与的一次嘉年华式聚会。他通过逐一点名的方式介绍了所有与会者,籍此对大家在“科大一环”工程建设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贡献表达由衷的敬意与真诚的感谢。

 典礼安排了别具一格的装置揭幕仪式——由行车悬起的巨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旗构成了“科大一环”的头盖面纱。朱长飞、周先意、何多慧、万元熙、赵政国、俞昌旋、李建刚、王晓钢、段旭如、宋云涛、吴信莲、刘万东等12名揭幕嘉宾合力托起校旗的裙边,共同为科大一环揭幕。当“科大一环”装置主机靓丽身形现出时,在场参与建设的人们一片欢呼与惊叹,自豪感油然而生。等到巨幅校旗缓缓穿越装置上空,在后方重新升起展开,现场再次爆发热烈的掌声,这标志着“科大一环”工程胜利竣工,同时也意味着“科大一环”作为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近十年来最新的大型装置正式面世。

 竣工仪式上,朱长飞、周先意副校长,他们祝贺“科大一环”工程胜利竣工,代表学校向工程建设者致谢,对“科大一环”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充满了信心。何多慧、万元熙、赵政国、俞昌旋等院士先后发言,对“科大一环”工程的建设成就,及其对我校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发展的重要性给出了高度评价。李建刚、王晓钢、段旭如、宋云涛等教授代表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及国内两大磁约束聚变专业研究所,对我校建设KTX反场箍缩装置在磁约束聚变领域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科大一环”的建成是国内磁约束聚变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新起点,是国际磁约束聚变界的一件大事,其工程建设速度、质量以及性价比再一次展现了中国式的奇迹。合肥科烨电物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信莲在发言中表达了作为“科大一环”装置亲手制造者的喜悦,她说:“在创造奇迹的科学家的感染下,科烨也同样能创造奇迹。”杨庆喜、李朝飞、徐永兴、司武江等“科大一环”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的一线工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充满感情地向大家分享他们在建设过程中的痛苦与快乐,一致表示“在科大一环装置前,一切辛苦皆随风去,留下的只有荣誉与自豪”。 

  “科大一环”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自主研制集成的国际先进反场箍缩装置。它的建成,为国内外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大型实验平台,对我国磁约束聚变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发展磁约束聚变能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据悉,KTX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科大一环”建设工程竣工后,放电运行调试以及物理实验将随之展开。


补几张图片:









我大裤子大威武!有ustc校友么来冒个泡。。。这么大的新闻竟然连我科的全称都没出现,凤凰网跟我科有仇?

http://kdky.ustc.edu.cn/news/detail_306.htm

  8月1日下午,KTX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建设工程的竣工典礼在中国科大西校区“科大一环”装置实验大厅举行。中国科大副校长朱长飞教授、周先意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多慧院士,副主任万元熙院士、赵政国院士,委员俞昌旋院士出席典礼。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建刚教授、王晓钢教授,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段旭如研究员、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宋云涛研究员等到会祝贺。党政办、科研部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物理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合肥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以及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肥科烨电物理设备制造公司、中国科大等单位的工程建设者共160余人参加了工程竣工仪式。

  “科大一环”建设工程总指挥刘万东教授主持竣工典礼。他首先简要介绍了“科大一环”工程的不平凡的建设历程,将此次仪式定位为“科大一环”工程谋划者、设计者、制造者、监督者、支持者、关注者参与的一次嘉年华式聚会。他通过逐一点名的方式介绍了所有与会者,籍此对大家在“科大一环”工程建设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贡献表达由衷的敬意与真诚的感谢。

 典礼安排了别具一格的装置揭幕仪式——由行车悬起的巨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旗构成了“科大一环”的头盖面纱。朱长飞、周先意、何多慧、万元熙、赵政国、俞昌旋、李建刚、王晓钢、段旭如、宋云涛、吴信莲、刘万东等12名揭幕嘉宾合力托起校旗的裙边,共同为科大一环揭幕。当“科大一环”装置主机靓丽身形现出时,在场参与建设的人们一片欢呼与惊叹,自豪感油然而生。等到巨幅校旗缓缓穿越装置上空,在后方重新升起展开,现场再次爆发热烈的掌声,这标志着“科大一环”工程胜利竣工,同时也意味着“科大一环”作为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近十年来最新的大型装置正式面世。

 竣工仪式上,朱长飞、周先意副校长,他们祝贺“科大一环”工程胜利竣工,代表学校向工程建设者致谢,对“科大一环”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充满了信心。何多慧、万元熙、赵政国、俞昌旋等院士先后发言,对“科大一环”工程的建设成就,及其对我校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发展的重要性给出了高度评价。李建刚、王晓钢、段旭如、宋云涛等教授代表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及国内两大磁约束聚变专业研究所,对我校建设KTX反场箍缩装置在磁约束聚变领域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科大一环”的建成是国内磁约束聚变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新起点,是国际磁约束聚变界的一件大事,其工程建设速度、质量以及性价比再一次展现了中国式的奇迹。合肥科烨电物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信莲在发言中表达了作为“科大一环”装置亲手制造者的喜悦,她说:“在创造奇迹的科学家的感染下,科烨也同样能创造奇迹。”杨庆喜、李朝飞、徐永兴、司武江等“科大一环”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的一线工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充满感情地向大家分享他们在建设过程中的痛苦与快乐,一致表示“在科大一环装置前,一切辛苦皆随风去,留下的只有荣誉与自豪”。 

  “科大一环”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自主研制集成的国际先进反场箍缩装置。它的建成,为国内外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大型实验平台,对我国磁约束聚变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发展磁约束聚变能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据悉,KTX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科大一环”建设工程竣工后,放电运行调试以及物理实验将随之展开。


补几张图片:







这玩意比访星器怎么样
温度差很多,比较非主流……
不过这玩意也难说,美国洛马的磁镜也非主流,号称10年就可以实用化
我大裤子大威武!有ustc校友么来冒个泡。。。这么大的新闻竟然连我科的全称都没出现,凤凰网跟我科有仇?
...
USTC4系校友路过
rookit 发表于 2015-12-18 09:24
USTC4系校友路过
8系路过。。。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15-12-17 23:42
这玩意比访星器怎么样
中国如果再搞个仿星器就基本上把可控核聚变每一种可能的技术路径凑齐了。
zhutou6 发表于 2015-12-18 09:27
8系路过。。。
13系的路过,作为科大本,科岛等体硕的心中实在感慨,选错路啊,报道里面一个名字,当年经常一起打球,说是我的小弟也不算错,尼玛现在已经副研了,而哥我还在搬砖.....
zhutou6 发表于 2015-12-18 08:22
我大裤子大威武!有ustc校友么来冒个泡。。。这么大的新闻竟然连我科的全称都没出现,凤凰网跟我科有仇?
...
9系校友路过。其实不是校友,我博士还没毕业。。。这玩意就在火灾实验室旁边
不管怎么折腾,有生之年能看到商用就阿弥陀佛了。
漆室葵忧 发表于 2015-12-18 10:49
中国如果再搞个仿星器就基本上把可控核聚变每一种可能的技术路径凑齐了。
tg是铁心要搞这个了
8系路过。。。
14系在此。。。
热血神猪 发表于 2015-12-18 13:58
9系校友路过。其实不是校友,我博士还没毕业。。。这玩意就在火灾实验室旁边
蛤,那么小一片地方……
蛤,那么小一片地方……
从火灾去操场那条路的路口~新盖的楼,是不太大
acoustics 发表于 2015-12-20 01:41
蛤,那么小一片地方……
要那么大干嘛?
这么多科大的?谁说说EAST是不是位型出根本问题了,现在科大忙着做箍缩,德国忙着做仿星器,美国一堆新位型。。。感觉不妙
franklin2005 发表于 2015-12-21 10:24
这么多科大的?谁说说EAST是不是位型出根本问题了,现在科大忙着做箍缩,德国忙着做仿星器,美国一堆新位型 ...

主要是看到别人搞了一条技术路径,自己也要搞一个试试,万一这条路成了呢?
没想到超大科大校友还不少
这帖子成了校友会了。
祝贺一下。
恭喜。
5系吐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