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导弹机动性和战斗机机动性的理解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1:13:51


导弹说明书上写着 某导弹拥有高达30—50G过载 的信息,但不要就此简单认定导弹的机动性高于战斗机 实际空战远非像数据那样简单直接  在实际使用中,当一个飞行器的转弯半径固定时 速度越高所需的G值值也越大  这里有一个公式:
导弹的转弯半径 约= 导弹速度的平方 除以 导弹法向方向的过载G值
所以 假设目标及以0.8马赫的速度作9G的闪避机动 则1枚以3马赫飞行的导弹必须要承受126G的过载才能跟着目标已相同的回转半径转弯 当然 现代导弹并不是跟着目标转弯,而是由引导系统制定“截取捷径”的 但是即便如此,导弹由于自身速度很大,所以仍然必须承受高于目标机速倍的G值。另外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导弹的动力。由于导弹体积限制 自身携带燃烧是远远低于其最大射程的。实际上绝大部分导弹(特别是中程导弹)在接敌之前早就把燃料烧光了 在最初把燃料用光后,接下来的飞行过程都是靠惯性飞行的 所以 导弹这时候是处于一个能量持续递减的状态,随着能量减小,其机动性必然大幅降低 比如说美国早期对AIM-7麻雀的测试中发现,导弹在飞行60km后仍然能够保持控制,但此时的导弹机动性已经低到只能对付非机动目标了 因此要规避号称拥有数十G过载的导弹,目标机本身并不需要数十G过载,只要有适当的预警信息指引 在适当位置和时间作8G以下的机动,就足以对付绝大部分空空导弹了 对于导弹的命中和目标的闪避来说,除了自身性能的高低,双方互相接战时刻的时间、位置、速度、信息获取都对其有决定性影响

导弹发射后对方的战斗机能否有机会躲开?理解误区:战斗机的过载最大为9G,而导弹通常为30-40G,双方差距悬殊,一旦被导弹锁定,干扰失效的情况下,战斗机难逃一死。如果这样,现代战机追求的高机动性还有意义吗?为什么高机动性依旧是现代战机的一项重要指标,各国依然在拼命的研究新型战机,空战的模式也没有变成先进预警机+老式战机+先进导弹的攻击模式呢?因为战斗机的高机动性在导弹攻击面前仍然有着很大的作用
首先谈一下过载,过载在战斗机方面指的就是当飞机转弯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力量会增加,转弯愈急,这个作用力愈大,我们称为过载力,也就是G力。战斗机的过载计算比较复杂,通常引用一个相近的算法,那就是用升力来换算,战斗机的升力计算如下:

升力=二分之一*升力系数*气压*速度的平方*升力面积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架设一架战机的最低飞行速度为300公里/小时,那么也就是说它在这个速度下飞机的升力和飞机的重量持平,飞机只能保持平飞状态,不能做任何机动动作,过载为1,当飞机的速度达到600公里/小时,升力由于平方关系,提升到了4倍,这是战斗机就可以做机动动作,但是机动过载不能超过4,否则升力不足就会往下坠,当达到900公里/小时后,过载可以达到9,也就是说就可以实现最大过载机动,以后速度再提高,虽然从理论上说,过载还可以再加大,但是考虑到人的承受极限和飞机的构造,机载计算机就会控制飞机的动作,避免伤亡。

而机动性则有两个方面组成,在不考虑高度因素的前提下,机动性包括了回转速率和回转半径,回转速率=重力加速度/速度,回转半径=速度的平方/重力加速度 (这两个公式给简化了,去掉了相关的三角函数和高度变化的函数当量计算,这样看起来简单一点) 通常说要求高机动性 就是要求战斗机的回转速率高,回转半径小,这样在空战中才能占据优势,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回转速率与重力加速度(G力)成正比例关系,和速度呈反比例关系,回转半径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和重力加速度(G力)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机动性除了和G力有关外还和速度有很大的关系 G力不变的情况下,速度越小越好
举例 假设一架苏-27的最低飞行速度是300,当它以900的速度平飞时发现对方射来一枚AIM-120空空弹,空空弹的最大速度为4M,最大过载40G,已经锁定(双方的距离为30),干扰无效,SU-27开始最大动作机动回避,

若不做回避  且忽略战机速度的前提下导弹命中的时间约为46.3秒机动回避时Su-27的回转速率约为18.4度/秒,而导弹的回转速率为15.9度/秒 Su-27的回转半径约为25000米,导弹的回转半径约为176112米

仅从计算的结果来看,导弹由于其速度过快,虽然G力很大,但是机动性并没有超过战斗机,战斗机完全可以依靠机动性来躲避导弹,但是在实际空战中并不是如此,从前面的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G力的产生也和速度有关,战斗机在进行机动飞行时,其速度会下降,导致的后果就是G力的下降,机动性也会随之下降,当27的速度下降到600后,其可用G力仅为4,回转速率为12度/秒,而导弹由于速度极大,机动过程中G力下降较小,所以在机动对抗中将逐渐占据优势,并命中目标。因此,我们在很多视频中看到当飞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后,都会先打加力,使自己的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开始机动回避,这样一来虽然在一开始的机动性受到速度的影响,但是在随后的机动动作中,速度逐渐下降,机动性有所提高,保证在导弹命中前的短短几秒钟内使自己的机动性超过导弹,让飞机离开导弹的雷达视角,从而起到规避作用。

由此可见,虽然导弹的速度和G力很大,但是其机动性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夸张,飞机的高机动性也可以回避导弹的攻击


导弹说明书上写着 某导弹拥有高达30—50G过载 的信息,但不要就此简单认定导弹的机动性高于战斗机 实际空战远非像数据那样简单直接  在实际使用中,当一个飞行器的转弯半径固定时 速度越高所需的G值值也越大  这里有一个公式:
导弹的转弯半径 约= 导弹速度的平方 除以 导弹法向方向的过载G值
所以 假设目标及以0.8马赫的速度作9G的闪避机动 则1枚以3马赫飞行的导弹必须要承受126G的过载才能跟着目标已相同的回转半径转弯 当然 现代导弹并不是跟着目标转弯,而是由引导系统制定“截取捷径”的 但是即便如此,导弹由于自身速度很大,所以仍然必须承受高于目标机速倍的G值。另外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导弹的动力。由于导弹体积限制 自身携带燃烧是远远低于其最大射程的。实际上绝大部分导弹(特别是中程导弹)在接敌之前早就把燃料烧光了 在最初把燃料用光后,接下来的飞行过程都是靠惯性飞行的 所以 导弹这时候是处于一个能量持续递减的状态,随着能量减小,其机动性必然大幅降低 比如说美国早期对AIM-7麻雀的测试中发现,导弹在飞行60km后仍然能够保持控制,但此时的导弹机动性已经低到只能对付非机动目标了 因此要规避号称拥有数十G过载的导弹,目标机本身并不需要数十G过载,只要有适当的预警信息指引 在适当位置和时间作8G以下的机动,就足以对付绝大部分空空导弹了 对于导弹的命中和目标的闪避来说,除了自身性能的高低,双方互相接战时刻的时间、位置、速度、信息获取都对其有决定性影响

导弹发射后对方的战斗机能否有机会躲开?理解误区:战斗机的过载最大为9G,而导弹通常为30-40G,双方差距悬殊,一旦被导弹锁定,干扰失效的情况下,战斗机难逃一死。如果这样,现代战机追求的高机动性还有意义吗?为什么高机动性依旧是现代战机的一项重要指标,各国依然在拼命的研究新型战机,空战的模式也没有变成先进预警机+老式战机+先进导弹的攻击模式呢?因为战斗机的高机动性在导弹攻击面前仍然有着很大的作用
首先谈一下过载,过载在战斗机方面指的就是当飞机转弯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力量会增加,转弯愈急,这个作用力愈大,我们称为过载力,也就是G力。战斗机的过载计算比较复杂,通常引用一个相近的算法,那就是用升力来换算,战斗机的升力计算如下:

升力=二分之一*升力系数*气压*速度的平方*升力面积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架设一架战机的最低飞行速度为300公里/小时,那么也就是说它在这个速度下飞机的升力和飞机的重量持平,飞机只能保持平飞状态,不能做任何机动动作,过载为1,当飞机的速度达到600公里/小时,升力由于平方关系,提升到了4倍,这是战斗机就可以做机动动作,但是机动过载不能超过4,否则升力不足就会往下坠,当达到900公里/小时后,过载可以达到9,也就是说就可以实现最大过载机动,以后速度再提高,虽然从理论上说,过载还可以再加大,但是考虑到人的承受极限和飞机的构造,机载计算机就会控制飞机的动作,避免伤亡。

而机动性则有两个方面组成,在不考虑高度因素的前提下,机动性包括了回转速率和回转半径,回转速率=重力加速度/速度,回转半径=速度的平方/重力加速度 (这两个公式给简化了,去掉了相关的三角函数和高度变化的函数当量计算,这样看起来简单一点) 通常说要求高机动性 就是要求战斗机的回转速率高,回转半径小,这样在空战中才能占据优势,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回转速率与重力加速度(G力)成正比例关系,和速度呈反比例关系,回转半径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和重力加速度(G力)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机动性除了和G力有关外还和速度有很大的关系 G力不变的情况下,速度越小越好
举例 假设一架苏-27的最低飞行速度是300,当它以900的速度平飞时发现对方射来一枚AIM-120空空弹,空空弹的最大速度为4M,最大过载40G,已经锁定(双方的距离为30),干扰无效,SU-27开始最大动作机动回避,

若不做回避  且忽略战机速度的前提下导弹命中的时间约为46.3秒机动回避时Su-27的回转速率约为18.4度/秒,而导弹的回转速率为15.9度/秒 Su-27的回转半径约为25000米,导弹的回转半径约为176112米

仅从计算的结果来看,导弹由于其速度过快,虽然G力很大,但是机动性并没有超过战斗机,战斗机完全可以依靠机动性来躲避导弹,但是在实际空战中并不是如此,从前面的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G力的产生也和速度有关,战斗机在进行机动飞行时,其速度会下降,导致的后果就是G力的下降,机动性也会随之下降,当27的速度下降到600后,其可用G力仅为4,回转速率为12度/秒,而导弹由于速度极大,机动过程中G力下降较小,所以在机动对抗中将逐渐占据优势,并命中目标。因此,我们在很多视频中看到当飞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后,都会先打加力,使自己的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开始机动回避,这样一来虽然在一开始的机动性受到速度的影响,但是在随后的机动动作中,速度逐渐下降,机动性有所提高,保证在导弹命中前的短短几秒钟内使自己的机动性超过导弹,让飞机离开导弹的雷达视角,从而起到规避作用。

由此可见,虽然导弹的速度和G力很大,但是其机动性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夸张,飞机的高机动性也可以回避导弹的攻击
导弹命中率低是事实。
过去导弹是直瞄的,现在导弹是自带计算机可弹道规划的
要命中一架飞机为啥一定要跟一样的路径?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1-25 14:02
过去导弹是直瞄的,现在导弹是自带计算机可弹道规划的
要命中一架飞机为啥一定要跟一样的路径?
知道要说这个,提了这句话的,哈哈:
“当然 现代导弹并不是跟着目标转弯,而是由引导系统制定“截取捷径”的 但是即便如此,导弹由于自身速度很大,所以仍然必须承受高于目标机速倍的G值”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1-25 14:02
过去导弹是直瞄的,现在导弹是自带计算机可弹道规划的
要命中一架飞机为啥一定要跟一样的路径?
弹道规划并不适用于最终摆脱对抗这个阶段,因为目标的机动是不可预期的。

弹道规划的用途是在进入末追踪点之前尽可能的保持能量。

末追踪主要是引导算法(引导率)的问题。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过去导弹是直瞄的,现在导弹是自带计算机可弹道规划的
要命中一架飞机为啥一定要跟一样的路径?
没有什么区别,导弹不能预测战斗机的机动方向,而战斗力正常闪避思路是拉39线所以还是会变成尾追,之后就看能量耗尽前导弹能否命中目标了。

因此高过载导弹越肩发射只能作为低机动飞机的自卫手段,而无法用于进攻
ZQSMA 发表于 2015-11-25 14:15
弹道规划并不适用于最终摆脱对抗这个阶段,因为目标的机动是不可预期的。

弹道规划的用途是在进入末追 ...
当然是可以预期的,飞机的位置已知,速度已知,加速度能力已知,加速度的变化能力也已知。
再最终碰撞时候,飞机可能出现的位置只是一个相当小的范围,导弹规划弹道的时候只需要随时确保自己在最终碰撞时候可能范围把对方的可能范围完全包住即可。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1-25 14:21
当然是可以预期的,飞机的位置已知,速度已知,加速度能力已知,加速度的变化能力也已知。
再最终碰撞时 ...
角度呢?战斗机典型情况下,2秒内可朝任意方向偏转30度以上,怎么预期?比如歼七G瞬盘达到22度/秒以上,2秒至少40度,至于F16甚至超过26度/秒。要不你给个算法预先规划时能保证碰撞范围?
alucrad 发表于 2015-11-25 14:17
没有什么区别,导弹不能预测战斗机的机动方向,而战斗力正常闪避思路是拉39线所以还是会变成尾追,之后就 ...
完全不一样,这个说的是对方没有能量补充下对导弹最后一甩,甩导弹确实是可行的,因为不可逃逸区之外,导弹相比飞机在能量方面是弱者,只是在之内飞机就更多的寄希望箔条和电子干扰了。

越肩发射当然是进攻手段,可越肩不代表一定要越肩朝后射,它只是代表攻击角度无限制,意味着可以在接敌的时候尽可能的无视姿态位置关系先手攻击。这第一发即使能量损失很大不足以一击必杀,也足以让目标在规避的时候损失能量实现二击必杀。
ZQSMA 发表于 2015-11-25 14:28
角度呢?战斗机典型情况下,2秒内可朝任意方向偏转30度以上,怎么预期?比如歼七G瞬盘达到22度/秒以上,2 ...
导弹的可能路径把对方的可能路径全部包住。

说真的,如果到了导弹需要要做和战斗机几乎相当盘旋角速度才能保证继续跟随的时候,那个距离近炸引信多半已经启动了。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1-25 14:36
导弹的可能路径把对方的可能路径全部包住。

说真的,如果到了导弹需要要做和战斗机几乎相当盘旋角速度 ...


那个是中段航渡的事,末段可不是这样。。。。。。,所以说你把中段的弹道规划和末段追踪混为一谈了。

其实我在前面说得很清楚了:

1、弹道规划的用途是在进入末追踪点之前尽可能的保持能量。

2、末追踪主要是引导算法(引导控制率)的问题。

而且弹载计算机并不做全程航路规划,那是机载火控计算机的事,弹载计算机只是个执行者罢了,按照火控计算机给出的弹道数据控制导弹的飞行轨迹,而在类似TVM这类引导方式下,末追踪的控制率计算都是火控计算机完成的。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1-25 14:36
导弹的可能路径把对方的可能路径全部包住。

说真的,如果到了导弹需要要做和战斗机几乎相当盘旋角速度 ...


那个是中段航渡的事,末段可不是这样。。。。。。,所以说你把中段的弹道规划和末段追踪混为一谈了。

其实我在前面说得很清楚了:

1、弹道规划的用途是在进入末追踪点之前尽可能的保持能量。

2、末追踪主要是引导算法(引导控制率)的问题。

而且弹载计算机并不做全程航路规划,那是机载火控计算机的事,弹载计算机只是个执行者罢了,按照火控计算机给出的弹道数据控制导弹的飞行轨迹,而在类似TVM这类引导方式下,末追踪的控制率计算都是火控计算机完成的。
ZQSMA 发表于 2015-11-25 14:54
那个是中段航渡的事,末段可不是这样。。。。。。,所以说你把中段的弹道规划和末段追踪混为一谈了。

...
导弹需要和飞机几乎相当角速度才能保持跟随的时候,飞机要躲得已经不是导弹而是连续杆的锥形杀伤范围了。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1-25 14:57
导弹需要和飞机几乎相当角速度才能保持跟随的时候,飞机要躲得已经不是导弹而是连续杆的锥形杀伤范围了。


导弹不需要和飞机保持相当的角速度,这也是个误区。。。。。。。。,导弹只要能保证与目标存在有效的航路交汇点就可以了。我记得早年的科普刊物xx知识上曾经有专文介绍这个,还介绍过几种比较简单的追踪控制率。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1-25 14:57
导弹需要和飞机几乎相当角速度才能保持跟随的时候,飞机要躲得已经不是导弹而是连续杆的锥形杀伤范围了。


导弹不需要和飞机保持相当的角速度,这也是个误区。。。。。。。。,导弹只要能保证与目标存在有效的航路交汇点就可以了。我记得早年的科普刊物xx知识上曾经有专文介绍这个,还介绍过几种比较简单的追踪控制率。
导弹不需要和飞机保持相当的角速度,这也是个误区。。。。。。。。,导弹只要能保证与目标存在有效的航 ...
一般来说,战斗机可以通过简单的39线机动就可以摆脱锁定。另外可以通过防御机动,可以在远距离上开始消耗导弹的能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掉头跑了,导弹在追尾攻击和迎头攻击的射击包线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了,如果是在视距范围内,就不要掉头跑了,瞅准机会一个高G机动,在配合干扰蛋,剩下的就看运气了。
这就是空空导弹实战命中率低主要原因,高素质的飞飞可以靠飞机本身的机动能力摆脱空空导弹攻击,而有人把对空导弹的命中率引入到反舰导弹的命中率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军舰无法靠转弯等机动摆脱导弹攻击,军舰的除了靠防空导弹的拦截外主要靠电子干扰,军舰的电子干扰能力远超飞机自身的能力。不过在实战中虽然反舰导弹攻击军舰的例子不多,但命中率比打飞机要好的多。
楼主也有很多误区哦,所谓九分之3机动也就是你说的39线机动,说简单点就是降低接近率,目的也是利用多普勒原理为使对方脱锁,其出现年代sar半主动蛋和机载雷达相对落后时代。这个机动其实就是一个水平转向加向下俯冲的机动。随着主动弹出现,机载雷达技术进步,这招根本不好使咯。格斗弹要命中目标很大程度依靠g值,因为格斗中两机相对距离近,相对位置运动也复杂,所以格斗弹都不到两马赫,靠高g值来追击战机运动矢量。而中距弹情况不同,早期中距弹都是r27,麻雀不死鸟这些sar半主动弹,过载抗干扰,最低命中高度等等都不如现在的ar主动空空导弹,雷达性能如27早期n001那种水平,那么你所说39线机动才会有效。现在中距空空导弹,在典型bvr空战中发射后,会由战机提供的目标诸元立即进行弹道优化,由于距离给导弹足够的弹道调整时间,战机哪怕进行持续9g的桶滚机动也难以规避。于中距弹的对抗主要是能量的对抗,于格斗弹的对抗才是角度和G值的对抗,不要两者高混。还有导弹发动机有末端用于维持能量的发动机,并不是动力射程结束就完全的无动力阶段
速度的影响不是必然的。导引方式,可以利用的信息等都是决定脱靶量的因素。
近期看到的最好的技术贴,通俗易懂。但是弥补了军迷的知识空白点。谢谢啦!
学习了,以前还以为飞机躲开导弹是开玩笑呢


楼主的思路有好的一面  但也有错误的一面 主要原因你把导弹当作与飞机一样的飞行器 进行相互追踪来看了 这个观点不对。

超视距空战不用多说拼的就是飞机超音速机动 和雷达性能 以及中距弹无动力飞行区间的不可逃逸区范围。

近距空战  两机相互距离在30公里之内   相互追逐 如果逃出30公里范围 那么就是超视距空战了  一般空战时间只有几分钟 十几分钟  长时间的空战现代战争没有。  

所以在近距空战中30公里范围内 导弹只需要用速度和制导系统 瞄住相对于慢速机动的飞机 在其制导系统和舵面的控制下 只要飞机在不可逃逸区  那么必然被击中  如果飞机加速逃出不可逃逸区  那么才会有你说的情况  同样的道理 近距空战飞机一样也可以用你说的情况 摆脱敌机雷达的锁定。

但也同样面临逃不出锁定的问题 关键是导弹制导系统和速度 大过载覆盖不可逃逸区。 在这个区间内飞机如何推力矢量机动都是逃不出的。


另外你说的计算公式 只说的是平面简单计算 按照这个计算 所有导弹均击落不了战斗机  呵呵。 而且是百分百的肯定。

导弹在攻击战斗机时 只要不脱离其锁定扇区 弹载计算机系统会根据相互距离 高度 攻角 速度 目标飞行轨迹变化确定最优飞行路线 将目标击毁。但目标能逃出导弹的锁定扇区 一半都能逃离 但面对四代超大攻角导弹 具备90度角转弯能力 如果你的速度不能保证在导弹耗尽燃料前 改出推力矢量状态 那么只有死


楼主的思路有好的一面  但也有错误的一面 主要原因你把导弹当作与飞机一样的飞行器 进行相互追踪来看了 这个观点不对。

超视距空战不用多说拼的就是飞机超音速机动 和雷达性能 以及中距弹无动力飞行区间的不可逃逸区范围。

近距空战  两机相互距离在30公里之内   相互追逐 如果逃出30公里范围 那么就是超视距空战了  一般空战时间只有几分钟 十几分钟  长时间的空战现代战争没有。  

所以在近距空战中30公里范围内 导弹只需要用速度和制导系统 瞄住相对于慢速机动的飞机 在其制导系统和舵面的控制下 只要飞机在不可逃逸区  那么必然被击中  如果飞机加速逃出不可逃逸区  那么才会有你说的情况  同样的道理 近距空战飞机一样也可以用你说的情况 摆脱敌机雷达的锁定。

但也同样面临逃不出锁定的问题 关键是导弹制导系统和速度 大过载覆盖不可逃逸区。 在这个区间内飞机如何推力矢量机动都是逃不出的。


另外你说的计算公式 只说的是平面简单计算 按照这个计算 所有导弹均击落不了战斗机  呵呵。 而且是百分百的肯定。

导弹在攻击战斗机时 只要不脱离其锁定扇区 弹载计算机系统会根据相互距离 高度 攻角 速度 目标飞行轨迹变化确定最优飞行路线 将目标击毁。但目标能逃出导弹的锁定扇区 一半都能逃离 但面对四代超大攻角导弹 具备90度角转弯能力 如果你的速度不能保证在导弹耗尽燃料前 改出推力矢量状态 那么只有死
楼主的思路有好的一面  但也有错误的一面 主要原因你把导弹当作与飞机一样的飞行器 进行相互追踪来看了 这 ...
可以选择不进入不可逃逸区,就在外围兜圈子,等对方没油了再尾追攻击。
美国《航空周刊》报道的日本防卫省的科技研究与发展研究所(TRDI)进行的“低RCS信号处理导弹制导控制技术研究"(图1为美国报道的配图),因为低RCS目标会削弱导弹雷达导引头的探测距离,日本人打算通过雷达组网,对敌机运动轨迹的预测,使导弹实现比比例引导法更优化的拦截弹道





楼主也有很多误区哦,所谓九分之3机动也就是你说的39线机动,说简单点就是降低接近率,目的也是利用多普勒 ...
请教,战斗机怎么做9G滚桶?
再请教,战斗机为什么要做9G滚桶?
请教,战斗机怎么做9G滚桶?
再请教,战斗机为什么要做9G滚桶?
桶滚,不是滚筒。目的就是消耗导弹的能量。中距离对抗的一种防御机动动。一般达不到持续9g的,正常也就是3--4G
刚才回顾了几个AIM9X打靶的视频  看完后发现楼主的分析 基本错误   也就是说在四代蛋面前一切矢量机动都是渣。


其中一个AIM9X打靶 就是在发动机燃料耗尽后 依靠自己飘忽不定的飞行弹道  将正在高速稳盘的A4打了一个穿膛 直接从机腹处飞走了。

另外一个 一个QF4靶机在做带坡度小小半径瞬盘时 被AIM9X预判下一个飞行位置点 打中凌空爆炸。

F18E/F发射的AIM9X刚发射出去 就一个半径1米左右的180度急转弯 飞向后面去了 速度之快  连地面跟踪高速摄像系统都没抓到。

而另外一个AIM9X更吊  空中无动力飞行 燃料耗尽的情况下 依靠舵面机动 上下翻飞 小半径急转弯(半径也就几米) 命中QF4靶机。


这事,张明德的文章里详细论述过,坛子里有人贴过全文或者百度文库链接。
楼主的思路有好的一面  但也有错误的一面 主要原因你把导弹当作与飞机一样的飞行器 进行相互追踪来看了 这 ...
说的很对 没提不可逃逸区 只是为了便于 好说明不要走极端的思考方式 象你这么清楚的人并不是特别多.
科普下,
桶滚,不是滚筒。目的就是消耗导弹的能量。中距离对抗的一种防御机动动。一般达不到持续9g的,正常也就是 ...
f15 f16是可以的
请教,战斗机怎么做9G滚桶?
再请教,战斗机为什么要做9G滚桶?
是桶滚,在一些航展上也有表演,三代机能否保持高g桶滚,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单位剩余功率,和进入时的能量,向f15这样的战机只要节流伐和杆量控制到位,战斗重量不大,以800公里以上速度进入,9g持续是没问题的。高g桶滚对庞大的半主动地空导弹和老式半主动空空导弹是很有效的。对付现代先进空空导弹,使用这个机动最大作用就是维持进攻态势的同时尽量消耗导弹能量。
桶滚,不是滚筒。目的就是消耗导弹的能量。中距离对抗的一种防御机动动。一般达不到持续9g的,正常也就是 ...
补充,桶滚分水平和垂直,作用不太一样。
补充,桶滚分水平和垂直,作用不太一样。
垂直是用于狗斗的
垂直是用于狗斗的
是的,握爪  
除了通过速度产生的升力来保持所说的G力,还可以通过损失速度和高度的方式获得机动的G力,因此飞机在速度为600m/s时也可以达到9G甚至更高,不过要损失一些速度和高度,当然,似乎高速时的高G机动损失的能量更小。但是由于阻力更大,需要有足够的推力来维持高速,否则一样飞快掉速度。而导弹的速度减慢随机动掉的更加厉害,因此飞机可以在规避过程中不断诱使导弹机动来消耗能量,最终使导弹因为失去速度而失去高G能力。
xkaiser 发表于 2015-11-25 14:06
知道要说这个,提了这句话的,哈哈:
“当然 现代导弹并不是跟着目标转弯,而是由引导系统制定“截取捷 ...
导弹初级必须尽可能减少机动以维持末端能量,因此就需要尽量优化弹道,既不会因为目标机动而丢失目标,也不会因为机动过多而失去能量。
银灰 发表于 2015-11-25 21:19
刚才回顾了几个AIM9X打靶的视频  看完后发现楼主的分析 基本错误   也就是说在四代蛋面前一切矢量机动都是 ...
9X再牛也是用的比例导引,神马飘忽不定的飞行弹道是根本不存在的
刚才回顾了几个AIM9X打靶的视频  看完后发现楼主的分析 基本错误   也就是说在四代蛋面前一切矢量机动都是 ...
视频分享一下?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飞机有没有什么主动对抗手段?
发射激光烤肉?抛出一个伞里面夹个爆破筒包裹导弹?
发射mini导弹后飞击毁来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