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日航天电子元器件国产率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06:09


中日航天技术比较问题,向来关系到众多网友立场问题因而备受争论,本人因为http://lt.cjdby.net/thread-2099241-1-1.html的讨论言辞激烈而被暂时禁言(其中一条理由是立论没有证据),确实讨论的时候还来不及贴资料就被禁言了,因此本ID服从管理,也不想去和任何人争论,这两天搜集了点公开的权威资料(学术论文,教材)全部放出,结论如何大家自己判断。
先说说中国航天电子元件的总体评价:
“国内制造部分只能覆盖品种的60%,数量的80%,其中中大规模的集成电路90%以上依赖进口”
进口元件.png

“关键元件只能进口,国产元件多为仿制品,受制于人的局面未有改观”
进口元件1.png
出处:李峰.宇航元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文集[C].P13.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
再看下我国航天元件的发展历程:
“关键元器件(包括CPU,储存器等)都依赖进口”(20世纪80-90年代中)
进口元件2.png

“关键元器件(包括储存器、CPU、FPGA等)都依赖进口”(20世纪90中-21世纪初)
“未摆脱关键元器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21世纪初-2012)

进口元件3.png

出处:李峰.宇航元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文集[C].P128.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

接着我们看看火箭的情况,关键零件主要是箭载计算机上的处理器:
“采用最多还是8086处理器”(截止2000年)

SC.png
出处:运载火箭控制器件[M].2000
“CPU配置为80486……已经投入使用”(截止2002年)
SC1.png
出处:李昌福.运载火箭工程[M].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本人没有找到仿制80C86(即抗辐射的工业级8086)的论文,找到了仿制外围串口芯片的文章,如果要仿制80C86并进行抗辐射检测后用于火箭,应该不会早于1995年
SC1.png

出处:周得时.BG101J 型分布光刻机实用化研究技术总结报告.电子工业专用设备[J].1995.2


截止2009年,达到实际运用水平的为8086系列
SC1.png


出处:基于TSC695F的高可靠星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D].2009





中日航天技术比较问题,向来关系到众多网友立场问题因而备受争论,本人因为http://lt.cjdby.net/thread-2099241-1-1.html的讨论言辞激烈而被暂时禁言(其中一条理由是立论没有证据),确实讨论的时候还来不及贴资料就被禁言了,因此本ID服从管理,也不想去和任何人争论,这两天搜集了点公开的权威资料(学术论文,教材)全部放出,结论如何大家自己判断。
先说说中国航天电子元件的总体评价:
“国内制造部分只能覆盖品种的60%,数量的80%,其中中大规模的集成电路90%以上依赖进口”
进口元件.png

“关键元件只能进口,国产元件多为仿制品,受制于人的局面未有改观”
进口元件1.png
出处:李峰.宇航元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文集[C].P13.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
再看下我国航天元件的发展历程:
“关键元器件(包括CPU,储存器等)都依赖进口”(20世纪80-90年代中)
进口元件2.png

“关键元器件(包括储存器、CPU、FPGA等)都依赖进口”(20世纪90中-21世纪初)
“未摆脱关键元器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21世纪初-2012)

进口元件3.png

出处:李峰.宇航元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文集[C].P128.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

接着我们看看火箭的情况,关键零件主要是箭载计算机上的处理器:
“采用最多还是8086处理器”(截止2000年)

SC.png
出处:运载火箭控制器件[M].2000
“CPU配置为80486……已经投入使用”(截止2002年)
SC1.png
出处:李昌福.运载火箭工程[M].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本人没有找到仿制80C86(即抗辐射的工业级8086)的论文,找到了仿制外围串口芯片的文章,如果要仿制80C86并进行抗辐射检测后用于火箭,应该不会早于1995年
SC1.png

出处:周得时.BG101J 型分布光刻机实用化研究技术总结报告.电子工业专用设备[J].1995.2


截止2009年,达到实际运用水平的为8086系列
SC1.png


出处:基于TSC695F的高可靠星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D].2009





关于国外禁运对重点型号的影响:
SC.png

出处:齐志新等.国产替代产品的公关与推荐.航天工业管理[J].2011.06

这个资料很重要,关于CZ-2F系列火箭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率:

CZ-2F Y1        ~Y2(1999-2000)国产化率为87.6%
CZ-2F Y3        ~Y6(2001-2006)国产化率为88.0%
CZ-2F Y7(2008)国产化率为85.6%


SC.png

出处:孙淑先等.从神七发射成功谈载人运载火箭的国产元件质量控制.质量与可靠性[J].2010.01

说完火箭,下面看看卫星:

首先是东四平台:不算元件光看单机,供电分系统23台单机有1台为引进,控制分系统有15台单机有5台为引进。

SC.png

再看看大家比较关心的星载计算机,比如YH-1使用了丹尼克斯半导体的MA31750 CPU

SC.png

出处:盖建宁等.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综合电子分系统方案.上海航天[J].2013.04

国内以前大量使用的是欧洲的TSC695F MPU,于近几年正向研发了BM3803,按照官八股宣传:

研究所于2003年与欧洲同步开展SPARC V8抗辐射加固微处理器的研制,经十年集智攻关,全正向设计研制成功抗辐射加固微处理器BM3803。其性能、功能、抗辐射能力与欧空局2012年发布的抗辐射加固微处理器AT697相当,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跻身于国际上除美国、欧洲航天的第三个能独立研制抗辐射加固32位微处理器的国家,将有利于推进我国核心器件自主可控进程。该项目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卫星,均在轨运行良好,并已被多个宇航型号选用。同时,该处理器作为IP已成功应用于航天型号的SoC研制中。




SC.png

出处:基于BM3803的星载计算机标准化设计.航天器工程[J].2012.04

从上面可以看出,BM3803的处理能力为86MIPS

当然,国内2007年还仿制过P1750A,这个16位处理的处理能力为3MIPS,属于接近淘汰的产品
SC.png

出处:国产 SOI 1750A 微处理器抗辐射效应.微计算机信息[J].2008.01

关于国外禁运对重点型号的影响:
SC.png

出处:齐志新等.国产替代产品的公关与推荐.航天工业管理[J].2011.06

这个资料很重要,关于CZ-2F系列火箭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率:

CZ-2F Y1        ~Y2(1999-2000)国产化率为87.6%
CZ-2F Y3        ~Y6(2001-2006)国产化率为88.0%
CZ-2F Y7(2008)国产化率为85.6%


SC.png

出处:孙淑先等.从神七发射成功谈载人运载火箭的国产元件质量控制.质量与可靠性[J].2010.01

说完火箭,下面看看卫星:

首先是东四平台:不算元件光看单机,供电分系统23台单机有1台为引进,控制分系统有15台单机有5台为引进。

SC.png

再看看大家比较关心的星载计算机,比如YH-1使用了丹尼克斯半导体的MA31750 CPU

SC.png

出处:盖建宁等.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综合电子分系统方案.上海航天[J].2013.04

国内以前大量使用的是欧洲的TSC695F MPU,于近几年正向研发了BM3803,按照官八股宣传:

研究所于2003年与欧洲同步开展SPARC V8抗辐射加固微处理器的研制,经十年集智攻关,全正向设计研制成功抗辐射加固微处理器BM3803。其性能、功能、抗辐射能力与欧空局2012年发布的抗辐射加固微处理器AT697相当,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跻身于国际上除美国、欧洲航天的第三个能独立研制抗辐射加固32位微处理器的国家,将有利于推进我国核心器件自主可控进程。该项目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卫星,均在轨运行良好,并已被多个宇航型号选用。同时,该处理器作为IP已成功应用于航天型号的SoC研制中。




SC.png

出处:基于BM3803的星载计算机标准化设计.航天器工程[J].2012.04

从上面可以看出,BM3803的处理能力为86MIPS

当然,国内2007年还仿制过P1750A,这个16位处理的处理能力为3MIPS,属于接近淘汰的产品
SC.png

出处:国产 SOI 1750A 微处理器抗辐射效应.微计算机信息[J].2008.01
找这些老文章不容易吧,8086是用的汇编语言,当年我上学的时候学的这个,当时就属于淘汰货了,我是最后一批学8086的,第二年这课都不开了,哪还有用8086的?


接着看看遥感卫星领域

首先看国内上天的最先进的民用遥感卫星高分2,国产化率 98%


SC.png

出处:高分二号卫星的技术特点.中国航天[J].2015.01

那么这剩下的2%是那些元件呢?


按照宽幅全色和多光谱五谱合一的TDI CCD器件关键词在2014年以前的论文进行检索,基本确定GF-2为9CCD拼接的结构:

SC.png

SC.png

出处:截图有,懒得打了

根据论文分析,GF-2 的空间相机采用了光纤传输图像系统,二维小波变换压缩(JPEG2000标准)等先进技术,仅从论文看,里面进口的关键元件有这些:

国际市场高速串化器:
SC.png

进口Xilinx公司的FPGA:

SC.png

当然之所以将压缩电路搞得这么复杂的原因是没有使用专用压缩芯片,而是用FPGA实现了,我查阅后面的论文的时候发现,有一种16CDD全单色的大型空间相机样机采用了专用的压缩芯片。

SC.png

当然这种高性能专用压缩芯片也是进口的,为美国ANALOG公司生产的 JPEG2000,ADV212在不可逆和可逆模式下数据最大输入速率分别为65Msps和40Msps


接着看看遥感卫星领域

首先看国内上天的最先进的民用遥感卫星高分2,国产化率 98%


SC.png

出处:高分二号卫星的技术特点.中国航天[J].2015.01

那么这剩下的2%是那些元件呢?


按照宽幅全色和多光谱五谱合一的TDI CCD器件关键词在2014年以前的论文进行检索,基本确定GF-2为9CCD拼接的结构:

SC.png

SC.png

出处:截图有,懒得打了

根据论文分析,GF-2 的空间相机采用了光纤传输图像系统,二维小波变换压缩(JPEG2000标准)等先进技术,仅从论文看,里面进口的关键元件有这些:

国际市场高速串化器:
SC.png

进口Xilinx公司的FPGA:

SC.png

当然之所以将压缩电路搞得这么复杂的原因是没有使用专用压缩芯片,而是用FPGA实现了,我查阅后面的论文的时候发现,有一种16CDD全单色的大型空间相机样机采用了专用的压缩芯片。

SC.png

当然这种高性能专用压缩芯片也是进口的,为美国ANALOG公司生产的 JPEG2000,ADV212在不可逆和可逆模式下数据最大输入速率分别为65Msps和40Msps


下面介绍日本航天电子元件研发情况

这篇长文写的非常之好,全盘分析了日本航天电子元件的国产化之路,全文放上自己看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总结几点:
1,日本元件国产化起步并不早,但是用了20年时间就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因为贸易逆差问题,在航天元件方面被美国打压相当严重,但是政府力排众议对航天器件的国产化率有着变态的要求。
3,2001年的H-2A为100%纯国产火箭,1994年的工程试验卫星6号为100%纯国产卫星,到2003年,日本主要航天部件均可以实现纯国产并且出口欧美。
4,日本航天电子元件标准和美国和欧洲的标准一样 ,有着严格的鉴定程序,属于世界三大标准之一,作者建议中国要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



下面挑几个关键元件说下日本目前的水平,比如大家最关心星载计算机的核心零件MPU

日本2001年研发的R4900 64位抗辐射MPU,于2006年首先运用于ALOS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实际运用的64位星载MPU


MPU64.png

MPU641.png

这个MPU的运算性能高达250MIPS,因为其超强的运算能力,采用此MPU的DS-2000平台卫星可以轻量化设计,只用一台SC就代替以往7台SC对大型卫星进行姿轨控。

MPU641.png

MPU642.png

再看看上面提到国内必须进口的专业解码芯片,日本得益于强大的数字图像工业需求(谁说单反这玩意没有用?呵呵),此类芯片的研发更不在话下:
这是2012年JAXA介绍预计2014年发射的ALOS-3有效载荷时候的资料(ALOS-3后来因为计划变化已经和防卫省的红外预警项目合并变为先进光学卫星,拖到2019年发射)
其采用专用研制的高速压缩芯片,速度高达8Gbps

ALOS-3.png



下面介绍日本航天电子元件研发情况

这篇长文写的非常之好,全盘分析了日本航天电子元件的国产化之路,全文放上自己看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总结几点:
1,日本元件国产化起步并不早,但是用了20年时间就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因为贸易逆差问题,在航天元件方面被美国打压相当严重,但是政府力排众议对航天器件的国产化率有着变态的要求。
3,2001年的H-2A为100%纯国产火箭,1994年的工程试验卫星6号为100%纯国产卫星,到2003年,日本主要航天部件均可以实现纯国产并且出口欧美。
4,日本航天电子元件标准和美国和欧洲的标准一样 ,有着严格的鉴定程序,属于世界三大标准之一,作者建议中国要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



下面挑几个关键元件说下日本目前的水平,比如大家最关心星载计算机的核心零件MPU

日本2001年研发的R4900 64位抗辐射MPU,于2006年首先运用于ALOS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实际运用的64位星载MPU


MPU64.png

MPU641.png

这个MPU的运算性能高达250MIPS,因为其超强的运算能力,采用此MPU的DS-2000平台卫星可以轻量化设计,只用一台SC就代替以往7台SC对大型卫星进行姿轨控。

MPU641.png

MPU642.png

再看看上面提到国内必须进口的专业解码芯片,日本得益于强大的数字图像工业需求(谁说单反这玩意没有用?呵呵),此类芯片的研发更不在话下:
这是2012年JAXA介绍预计2014年发射的ALOS-3有效载荷时候的资料(ALOS-3后来因为计划变化已经和防卫省的红外预警项目合并变为先进光学卫星,拖到2019年发射)
其采用专用研制的高速压缩芯片,速度高达8Gbps

ALOS-3.png

楼主还可以找找上世纪90年代出的文章,你会发现差距更大。
15年的资料一大把,这属于考古科普吗?
不妨看看更早的论文。
电子水平更惨。
国内航天电子元器件以前主要就是CPU,FPGA,通用dsp和储存器不能量产。
这几个器件用的数量不多,但占电子器件的价格比重大。
大量的国产器件上天验证都是2010~2013年前后的事。
你要真懂,那些器件是啥,你早就看到了。也可以看到未来的一些东西。
搞笑的是你提出日本的国产率对比?我只看到说国内的,没看到日本的。
好像日本的航天器件,比如CPU,DSP,FPGA是自产的一样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1-21 11:25
国内航天电子元器件以前主要就是CPU,FPGA,通用dsp和储存器不能量产。
这几个器件用的数量不多,但占电子 ...
版主不审核放我的帖子,我有啥办法
楼主,莫要预设立场,然后找来证据,超大能人多!包括各个领域的。
楼主怎么由东亚重工变成南亚的了
zergzero 发表于 2015-11-21 00:46
找这些老文章不容易吧,8086是用的汇编语言,当年我上学的时候学的这个,当时就属于淘汰货了,我是最后一批 ...
什么课程??
我读大学的计算机原理有关课程还是8086和汇编,不学8086我觉得就像不学51单片机一样,短期不大可能啊。
惨死街头 发表于 2015-11-21 13:43
什么课程??
我读大学的计算机原理有关课程还是8086和汇编,不学8086我觉得就像不学51单片机一样,短期 ...
就是汇编语言,当时就是8086,学了一学期,然后这课没了。哪还有用8086的,太落伍了。
yuen95mod1 发表于 2015-11-21 12:24
楼主怎么由东亚重工变成南亚的了
现在去印度打工了?
贴个2009年的资料。看看日本航空电子技术到底如何,欧洲又怎样,美国呢?
实际上,日本的电子技术来源,主要是欧美。
日本航天电子器件只强调在日本国内生产,根本不提,是80年代,所谓日本卫星国产化思路下。
给予优惠政策,扶植日本企业与欧美相关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实现的“国产化”。
即便这样,日本卫星上的电子元器件,核心元器件,自产率才占总费用的10%。
无源器件才占总费用的30%
不要拿少量几颗100%“国产化”(日本这个定义和我们是有差别的)的技术试验卫星说事。
按那个标准来比,国内试验卫星国产化率也能做得很高...
关键是日本真正制造发射的各个卫星,都多少是真正国产化的。
举个例子,日本光学侦查卫星的传感器,真的都用日本自己的吗?
pic_20151121_120433_2.gif
pic_20151121_152545_3.gif
pic_20151121_152650_4.gif
pic_20151121_152926_5.gif
pic_20151121_153023_6.gif
pic_20151121_153058_7.gif


楼主 贴的关于日本的资料 我收藏了 但关于中国的资料 太老了   2012年以后 近三年的资料 基本空白。不过你的资料有历史追溯的用途 中国航天级电子元器件国产化大规模提升的阶段也是从2010年后 快速发展的   2010年前发展的速度是不如2010年后快的      不过资料我都收了 便于日后辩论用

楼主还要加油       据我收藏的国内资料  2012年以后 在航天级电子元器件领域 中国做到100%国产化的也不少  比如批量生产的神舟飞船 当然不是前面的订制版的 比如嫦娥2号探测器 比如遥感卫星用的4086X4096ccd芯片  比如遥感卫星红外凝视面阵芯片等  而长征火箭国产化程度现在也是做到100%


按照日本的计划 日本下一个10年航天规划里 红外凝视传感器才提到国产计划里 楼主贴的日本航天元器件文章有几个错误 就是忽略了美国在日本遥感卫星里 TRW 徳仪的光电耦合芯片和传感器元器件。

下一代长征5 长征7系列的火箭采用的航天科技集团自己研制的SIP芯片 至于FPGA  现在航天航空级FPGA芯片供货大户是771 772两所 这俩家都有FPGA事业部和流片的生产线。

其实楼主贴的这篇日本航天电子元器件文章 对于日本航天器件的指标说达到100%  也是不够严谨的  至少日本官方文章里像日本的气象卫星 侦察卫星 遥感卫星里美国器件是不少的。

楼主 贴的关于日本的资料 我收藏了 但关于中国的资料 太老了   2012年以后 近三年的资料 基本空白。不过你的资料有历史追溯的用途 中国航天级电子元器件国产化大规模提升的阶段也是从2010年后 快速发展的   2010年前发展的速度是不如2010年后快的      不过资料我都收了 便于日后辩论用

楼主还要加油       据我收藏的国内资料  2012年以后 在航天级电子元器件领域 中国做到100%国产化的也不少  比如批量生产的神舟飞船 当然不是前面的订制版的 比如嫦娥2号探测器 比如遥感卫星用的4086X4096ccd芯片  比如遥感卫星红外凝视面阵芯片等  而长征火箭国产化程度现在也是做到100%


按照日本的计划 日本下一个10年航天规划里 红外凝视传感器才提到国产计划里 楼主贴的日本航天元器件文章有几个错误 就是忽略了美国在日本遥感卫星里 TRW 徳仪的光电耦合芯片和传感器元器件。

下一代长征5 长征7系列的火箭采用的航天科技集团自己研制的SIP芯片 至于FPGA  现在航天航空级FPGA芯片供货大户是771 772两所 这俩家都有FPGA事业部和流片的生产线。

其实楼主贴的这篇日本航天电子元器件文章 对于日本航天器件的指标说达到100%  也是不够严谨的  至少日本官方文章里像日本的气象卫星 侦察卫星 遥感卫星里美国器件是不少的。
资料太老,发回重写
南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21 00:47
下面介绍日本航天电子元件研发情况

这篇长文写的非常之好,全盘分析了日本航天电子元件的国产化之路,全 ...
pic_20151121_154205_8.gif
pic_20151121_154446_9.gif
强个头,自产核心器件,只占总用量的10%
自产无源器件才占30%

其他都是美国,欧洲的器件。
比起国内,也没好到哪里去(其实国内的卫星元器件自产率才真的相对比较高,只是整体水平较为落后)
日本的所谓100%国产率的卫星,是有问题的
1 日本引进欧美的技术,在本土生产的元器件,也算是国产元器件
2 日本的100%国产化的卫星,就那么几颗试验卫星(实际上计划都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
到本世纪,日本都不提100%国产化率了),其他卫星照样用进口芯片和元器件

按你的标准,中国有几颗试验卫星100%国产化的话,也可以自称100%国产了....

你这个25Mhz的64bitMPU(mips)。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啥玩意。你以为这有多好。

中国电子产业本就落后于国外(被人各种限制),只是最近几年才赶上来。
基本都是08年以后的事
国内消费电子集成电路,进入消费电子领域,被民众所知。
高性能元器件,也是最近10年才有系统的发展。
上星都是07年以后,才逐渐在卫星上采用国产零件(主要是各种高端器件)
从现在到2020年,国内的元器件替代国外会更加比重加大。

因为子2010年前后,国外,特别是从欧洲,日本,美国进口元器件越来越难。
加上国内本土的制造业已经发展起来。中美在航天领域双强的前景已经不可逆转。

现在就是,美第一,欧日盟算排老二,中国老三,老毛子掉车尾...
等到2020年,估计美国第一,中国老二,欧日盟排第三。

为啥?
1 中国卫星应用数量,单一国家能排名世界第二,比较利于军工器件批量发展
2 中国航天不仅仅是卫星,还有其他军工产品需要,也刺激本土军工航天器件继续发展
(实际上欧日上世纪80~90年代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在新一轮中因为惰性,无法规
模化而反而在新器件上落后了)
3 中国对集成电路,高水平的电子产品核心技术的持续国家投入,力度很大。明眼人都
看得出来,日本欧洲的投入相比之下就是毛毛雨...也就是欧日失去未来的竞争能力是必
然。
4 中国进入市场晚,技术起点比较高,对很多问题储备多(你知道应用中会出现这个问
题,才会在研发阶段就部署针对性技术方案进行处理),都是非常利于技术快速发展的。
所以到2020年前后,中国航天器件的差距就会被填平。

银灰 发表于 2015-11-21 16:03
楼主 贴的关于日本的资料 我收藏了 但关于中国的资料 太老了   2012年以后 近三年的资料 基本空白。不过资 ...


前几年日本光学成像卫星某些成像元件需要进口(比如2006发射的ALOS的CCD),这是事实,无需否认。因为成像卫星日本研究的很晚很晚,情报收集卫星直到1998年才开始立项,大型CCD工程实践太短了(可以自产科研用的),目前日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已经能国产化所有元件,比如我贴的ALOS-3(现改名为先进光学卫星),从传感器到光学系统到压缩芯片全自产。
我贴的资料主要是卫星平台,转发器,星敏感器,MPU,DSP,这些日本可以全部自产而且自成体系,而且日本牛的地方在于其正向开发能力,这些系统都是日本自己开发的,可以进行深度定制,早已过了仿制或者授权生产的时代。比如日本三菱电机的DS-2000卫星平台完全不受美国多边出口控制与卫星出口许可限制,说明其一个螺丝钉都没有使用美国的。
银灰 发表于 2015-11-21 16:03
楼主 贴的关于日本的资料 我收藏了 但关于中国的资料 太老了   2012年以后 近三年的资料 基本空白。不过资 ...


前几年日本光学成像卫星某些成像元件需要进口(比如2006发射的ALOS的CCD),这是事实,无需否认。因为成像卫星日本研究的很晚很晚,情报收集卫星直到1998年才开始立项,大型CCD工程实践太短了(可以自产科研用的),目前日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已经能国产化所有元件,比如我贴的ALOS-3(现改名为先进光学卫星),从传感器到光学系统到压缩芯片全自产。
我贴的资料主要是卫星平台,转发器,星敏感器,MPU,DSP,这些日本可以全部自产而且自成体系,而且日本牛的地方在于其正向开发能力,这些系统都是日本自己开发的,可以进行深度定制,早已过了仿制或者授权生产的时代。比如日本三菱电机的DS-2000卫星平台完全不受美国多边出口控制与卫星出口许可限制,说明其一个螺丝钉都没有使用美国的。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1-21 16:16
强个头,自产核心器件,只占总用量的10%
自产无源器件才占30%

你这又是哪一年的资料?敢给个时间吗?所谓核心件依靠美国敢说是什么核心件吗?
说白了,我贴的文章你根本没有仔细看,里面说的很清楚日本公司不愿意用国产元件的例子,特别是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长期不愿意用国产件,日本政府逼着用,因为不是日本产不了,而是进口的便宜。但是这个局面在十年前已经被大大缓解了,因为过了国产件的阵痛期过后,日本产元件的先进性能在逐渐显露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三菱2006年研发的DS-2000通信卫星平台,全自产,可以不受美国多边出口控制与卫星出口许可限制,难道说美国是瞎子?
DS2000.png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1-21 16:16
强个头,自产核心器件,只占总用量的10%
自产无源器件才占30%

你这又是哪一年的资料?敢给个时间吗?所谓核心件依靠美国敢说是什么核心件吗?
说白了,我贴的文章你根本没有仔细看,里面说的很清楚日本公司不愿意用国产元件的例子,特别是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长期不愿意用国产件,日本政府逼着用,因为不是日本产不了,而是进口的便宜。但是这个局面在十年前已经被大大缓解了,因为过了国产件的阵痛期过后,日本产元件的先进性能在逐渐显露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三菱2006年研发的DS-2000通信卫星平台,全自产,可以不受美国多边出口控制与卫星出口许可限制,难道说美国是瞎子?
DS2000.png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1-21 16:16
强个头,自产核心器件,只占总用量的10%
自产无源器件才占30%


J8兄的资料 我收藏了 很有价值


另外按照航天科技内部刊物航天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应该是叫这个名字 我有收藏 但不好找了 能找到就贴过来 里面就提到了 欧洲 美国的航天级芯片抗辐照能力达到9到10级 卫星寿命相应的超过15年了   我国截止到2010年前国产芯片抗辐照能力最好是6到7级的  所以直接影响卫星寿命 2010年后中国的通信卫星 遥感卫星寿命普遍延长 我认为应该是通过进5年大发展 中国现在的芯片抗辐照能力可以达到8到9级了。


比如北斗3代的设计寿命现在是12年不是以前的8年   基本与美国的GPS三代同一级别了  这点上就说明航天级元器件的水平提高很快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1-21 16:16
强个头,自产核心器件,只占总用量的10%
自产无源器件才占30%


J8兄的资料 我收藏了 很有价值


另外按照航天科技内部刊物航天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应该是叫这个名字 我有收藏 但不好找了 能找到就贴过来 里面就提到了 欧洲 美国的航天级芯片抗辐照能力达到9到10级 卫星寿命相应的超过15年了   我国截止到2010年前国产芯片抗辐照能力最好是6到7级的  所以直接影响卫星寿命 2010年后中国的通信卫星 遥感卫星寿命普遍延长 我认为应该是通过进5年大发展 中国现在的芯片抗辐照能力可以达到8到9级了。


比如北斗3代的设计寿命现在是12年不是以前的8年   基本与美国的GPS三代同一级别了  这点上就说明航天级元器件的水平提高很快
南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21 16:31
你这又是哪一年的资料?敢给个时间吗?所谓核心件依靠美国敢说是什么核心件吗?
说白了,我贴的文章你根 ...

不是便宜的问题  是日本航天级元器件厂商做失效实验的能力不足的问题  


比如除了科学级的CCD光电芯片应用于隼鸟 基本侦察级的卫星都是美国的芯片。
欧日的卫星航天器件的国产化率高个鬼。
50~60%的比例从美国进口。日本搞了几个卫星用自己的器件比较多
(在日本生产的欧美器件也算日本国产芯片)
中国卫星国产化率一直是在80~85%徘徊(从100%降下来的)
少数卫星达到98%
pic_20151121_163713_21.gif
pic_20151121_164006_23.gif
这是2020年前后的目标。
2020年前是基本几十种急需的航天高端器件国产化完成
同时部署为2020年之后的新一代航天器件。
中国的航天器件标准化工作是在
2020~2030年这个周期内完成。
2030年之后,中国已经成为另外一极了。
pic_20151121_164116_25.gif
在欧洲航天眼里,元器件这方面,中日都是其对抗美国的盟友
南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21 16:31
你这又是哪一年的资料?敢给个时间吗?所谓核心件依靠美国敢说是什么核心件吗?
说白了,我贴的文章你根 ...
这里面表述有问题。
日本是不是全部国产化。
去找日本Jaxa每年发的报告就好。

有些时候,日本说自己能全部实现国产化,但实际上,只是能而已。
实际使用时,不会走完全国产化的路线。

另外DS-2000是平台。
平台国产化有啥奇怪的。
平台主要就是稳定系统,推进系统,推进系统的状态监控控制什么的,可能包括基本的独立通讯天线和太阳能天线。这些用的技术,大多不是高精尖的技术(亮点主要是稳定系统的类型和电推南北维持吧)

关键是载荷是不是全部国产化了。比如星载SAR的T/R芯片,雷达信号处理,控制系统是不是日本国产的。
如果是光学星的话,就是光学系统,传感器,编码储存系统是不是日本国产的。
星地数传什么的都算载荷...

你说DS2000平台全部国产化,我听听也就好(因为日本的国产化定义和中国的国产化定义是两码事)。
但你要是说DS2000卫星(各种载荷)也全部国产化,我就只好嘿嘿了。因为傻子都知道,日本根本
不可能做到载荷全面国产化(日本本就偏科很严重),别说日本了,美、欧都做不到。

中国卫星的国产化可不是指平台,一般是按整星说的...
楼主你的做法和奸汉差不多,拿一些古老资料来证明什么,问题是兔子的军民电子技术在近几年发展飞快,每过二三年都有很大不同,所以你说东西仅只能作为一点参考用的。
银灰 发表于 2015-11-21 16:36
J8兄的资料 我收藏了 很有价值
国内计算机水平上去了,很多东西就真上去了。
欧日在80~90年代能跑到中苏前面。

和其跟随美国,普及了计算机在工业体系中应用有很大的关系。

苏联/老毛子,就不说了。

我们也是吃亏在这方面。国内计算机应用各种基础(人才体系建设,技术水平)
都是在2010年前才完善出来。

用e教主的话来说,不就是养一些人专门做封装么?用的都是金属壳傻大粗,比手机芯片封装落后几十年
国内计算机水平上去了,很多东西就真上去了。
欧日在80~90年代能跑到中苏前面。


在e教主眼里抗辐照芯片在校生都能做
只要他不做的都是简单的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1-21 17:31
这里面表述有问题。
日本是不是全部国产化。
去找日本Jaxa每年发的报告就好。


DS-2000就是包括载荷的通信卫星平台,转发器随便搭配,日本又不是没有国产转发器
星载计算机就是我上面发的核心为64bit MPU 的计算机,储存器和星敏感器都是国产。日本研发的时候就注意一个零件都不能被美国限制,这个卫星完全不受美国出口转移限制就是事实。
至于星载SAR雷达这类载荷就不要和日本比了,日本号称环境观测雷达世界第一,星载相控阵世界第一,欧洲美国都得买日本的先进传感器。

进口元件3.png

欧洲EarthCARE卫星用的日本造微波雷达,比其他同类型雷达精度高十倍,世界第一种多普勒星载微波环境雷达。




ALOS-2的雷达有十米长,1000个GaN素子,世界第一种大型GaN星载相控阵雷达。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1-21 17:31
这里面表述有问题。
日本是不是全部国产化。
去找日本Jaxa每年发的报告就好。


DS-2000就是包括载荷的通信卫星平台,转发器随便搭配,日本又不是没有国产转发器
星载计算机就是我上面发的核心为64bit MPU 的计算机,储存器和星敏感器都是国产。日本研发的时候就注意一个零件都不能被美国限制,这个卫星完全不受美国出口转移限制就是事实。
至于星载SAR雷达这类载荷就不要和日本比了,日本号称环境观测雷达世界第一,星载相控阵世界第一,欧洲美国都得买日本的先进传感器。

进口元件3.png

欧洲EarthCARE卫星用的日本造微波雷达,比其他同类型雷达精度高十倍,世界第一种多普勒星载微波环境雷达。




ALOS-2的雷达有十米长,1000个GaN素子,世界第一种大型GaN星载相控阵雷达。

火前留名。
南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21 19:18
DS-2000就是包括载荷的通信卫星平台,转发器随便搭配,日本又不是没有国产转发器
星载计算机就是我上 ...
吹啥牛...日本为了DS2000平台更好对外销售
要在2020年前专门研发一种更轻更小更廉价。
三菱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
方便给第三世界国家使用
用脚丫子想,就明白
原来的DS2000肯定有用美国/国外的器件,
造成DS2000成本和市场受到美国/外部力量限制
pic_20151121_195029_2.gif
现在要求研制任何高级别自用的军工产品(航天领域包括民品),配套关键部件必须是自主可控。
当然没说要完全国产,但不能给别人卡脖子!有选择余地。
教主吹牛了   我刚才在单位没好好看资料  回来后仔细看了 下 资料 先不说教主挖坟 搞的老旧国内论文资料有多老  就是教主唯一挖的一篇2012年的长光机的航天相机资料采用AD212芯片还是长光机的课题论文 说白了就是实验室做课题研究用的 没有实际价值 而重点吹的高速解算芯片也就是图形解压缩芯片 771所5年前生产的高速解算MAC芯片就大量装星了 教主的单反理论 似乎不能太自我感觉良好。

另外日本给DS2000配的MPU的运算能力可能在教主眼里过于强大了  可是在中国这边300MIPS的CPU都已经上星好久了 。  还有中国的某颗64位星载CPU主频是500MHZ的 还是异构并行计算 其计算能力和1.6GHZ的安腾相当呵呵。 而且中国现在实现  片上系统的小型化 批量化了 而日本还在搞DS2000的单CPU架构有点落后啦。

另外教主贴的161万门的可编程门阵列 在5年前确实比中国强  可 现在中国千万门阵列的可编程CPU都大量采用了。

最后说下 日本国产电子元器件并不是国内研制价格高这个因素 关键因素还是可靠性 寿命不高  比如日本唯一的两颗100%国产化的卫星 都是刚发射就失败了 唯一的100%国产元器件的卫星MDS1呢寿命只有一年  星载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实验研究 和可靠性 长寿命设计不如中国。





日本的MTSAT-1R,卫星平台是劳拉的,成像仪是雷锡恩的   我不知道日本着算什么

而侦察卫星 TRW 德州仪器的传感器比例都超过一半了  


我还想提个疑问 大家猜日本侦察卫星的相机主镜是国产的吗?

日本的MTSAT-1R,卫星平台是劳拉的,成像仪是雷锡恩的   我不知道日本着算什么

而侦察卫星 TRW 德州仪器的传感器比例都超过一半了  


我还想提个疑问 大家猜日本侦察卫星的相机主镜是国产的吗?
南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21 19:18
DS-2000就是包括载荷的通信卫星平台,转发器随便搭配,日本又不是没有国产转发器
星载计算机就是我上 ...
看你的用词

就知道你搞不清楚
1)日本设计的卫星(各种科学卫星),并不带便其上搭载的传感器,科学仪器都是日本自主研发的
2)日本自主研发的空间科研仪器。并不代表,其中所有技术就全是日本的,指标先进,并不代表是日本的技术先进,特别是日本这种特别爱面子,喜欢追求某一特定指标数值的国家(整体指标很一般,有一两项指标专门供吹嘘)
3)日本自主研发装备的科研仪器,并不等于其中就100%用日本的元器件.


最后日本星载雷达啥的,吹的是天下第一...
明白人看了笑而不语...你看地面雷达飞机雷达,就知道
日本所谓的第一,无非就是某类先进元器件日本第一个用...搏个头彩叫第一
当年F2的雷达,不就是那么宣传的..
实际上呢?

日本在雷达技术领域的水平,根本就不是可以和TG比的。更别说和美国比了。
凭啥光凭一个雷达收发器件的类型(器件类型是一回事,器件指标是另外一回事,整机性能和功能更是不知道哪里的事),就敢吹日本星载雷达天下第一...

明白人都知道什么道理,装昏的,肯定不明白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1-21 19:56
吹啥牛...日本为了DS2000平台更好对外销售
要在2020年前专门研发一种更轻更小更廉价。
三菱具备完全自 ...

你这纯粹是抬杠了,DS-2000用了什么美国元件,你说的出来吗?你给的原文说研发小卫星是为了便宜好卖发展中国家,什么时候说为了规避美国出口限制了?
我上面正规学术论文就说的是纯国产,三菱DS2000的外国客户至少有卡塔尔,土耳其,台湾,新加坡四个国家地区,什么时候说需要规避美国出口限制令了?
银灰 发表于 2015-11-21 20:17
教主吹牛了   我刚才在单位没好好看资料  回来后仔细看了 下 资料 先不说教主挖坟 搞的老旧国内论文资料有 ...
银灰兄,怎么周末还加班呀...
贴个2009年的资料。看看日本航空电子技术到底如何,欧洲又怎样,美国呢?
实际上,日本的电子技术来源,主 ...
脚盆鸡卫星上不是用的阴帝E2V的CCD吗?

小鬼子在光学这块只能搞搞民用玩具,尖端技术根本没有倭狗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