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东海问题之中日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00:15
观东海问题之中日斗法【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四代重歼

    我们不得不惊呼——狼来了!现今,我们开发自己的春晓油气田竟然还要受到威胁。难道我们仍然处于百年耻辱之中吗?可是这就是现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再次复活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安全了。不要说是发展权和繁荣权,日本人所威胁的是我国的生存权。

    且不说别的,春晓油气田的位置是连日本方面都承认的中国海上经济专属区之内。也就是说,中国所开采的是绝对属于中国的合理利益。日本人阻止中国开发自身的资源,这无异于干涉中国的内政。不论是从民族感情和现实利益冲突的角度上考虑,中国都不会允许日本这样做的。更可以认为,在春晓问题上,中国是没有退路的。自家的房子,凭什么要把大门送给别人。那以后不是出门还要看别人的脸色不成?正如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一样,今天的春晓也是决定性的地点,事关东海之争的走向。

    这个月,中日东海之争白热化了。中国的春晓油气田开始生产了,中国的五条军舰也转了一回。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对于日本是没有任何的畏惧的了。毕竟,东海真打起来我们也不怕。而日本也给中国下了一个类似最后通牒的东西,说是中国不在九月结束之前停止油气开采日本就将采取强硬行动。似乎日本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退让。毕竟,小泉刚刚当政,他代表的是日本右翼势力,他不可能一上台就让日本右翼丢脸。当然,这些行动的背后又并不意味着战争。双方都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一步一步,双方都在冒险,又都带有保守的心态,就如两个在意外的斗气中决定了决斗的剑士。双方都希望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又怕自己的软弱会带来对手的强硬,可还担心自己的过分强硬会把这场决斗变成生死斗。而这样的较量恰恰最考验双方对于力量对比的了解程度以及心态。二战前后在这个问题上判断最出色的就是纳粹帝国元首希特勒。他对于西方的绥靖主义政策的理解远远超过了他手下的将军和政客。莱茵非军事区、奥地利、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这么大的底盘落入了希特勒手中,将军们所担心的战争始终没有发生。这或许是一种偏执,但的确很成功。而最为决定性的判断无疑是对于侵略波兰的计划的执行。在英国和法国都对德国进行了警告的情况下,希特勒仍然勇敢或者说疯狂地发动了对波兰的侵略。希特勒最后还是赢了,直到希特勒和斯大林一起吞并了波兰之后,西面的英法两国仍然在马其诺防线后面晒太阳。世界战争史上最为独特的静坐战争也由此上演。如果希特勒更“理智”的话,也许他能消化掉之前侵略的成果,以求得未来更大的成功。历史总是这样,有得必有失。可是怎么也不能否认,这种对于各个方面力量与意志的判断是战争中最高深的艺术之一。

    由于中国和日本都很长时间没有经历过战争了。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加速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大国之间的战争显然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日本则处于一个经济萎靡期,整个国家内部问题比较突出。如果换成了别的国家,日本也许就立刻把国内矛盾转移掉了。问题在于,现在的日本经济有很大程度是依靠对于中国的旺盛出口拉动的,一旦和中国发生战争,日本经济的走势则不容乐观。毕竟,现在国家都已经突破了以前那种区域封闭地域体系而加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另外一个方面,日本也不清楚中国有多少力量。毕竟,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其力量特别是可投入的相对力量很可能将决定战争的结局。所谓老虎不发威或者老虎病了,别的动物就安慰自己说那已经是一只病猫了,可是心底却仍然清楚,老虎就是老虎,发威了是不得了的。

    日本有人叫嚣说三十分钟消灭中国海军。事实上,中国海军哪怕放那儿不动他三十分钟也未必能消灭掉。真正的战争一旦开始,谁消灭谁这很难说。不说别的,中国海军那几十条潜艇就是美国海军来了我们也能拉出来。总喜欢说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落后。可是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就真有那么落后吗?更何况潜艇有天然的屏障,海洋对于潜艇隐蔽的帮助是水面舰艇所难以比拟的。这个时候,合理的搭配照样能够让中国海军那并不先进的潜艇部队发挥作用。毕竟,哪怕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中,人的因素仍然是决定性的。人是武器的驾御者,也是武器的创造者,更是人赋予武器以生命和灵魂。日本虽然也是亚洲国家,但是他也不能领悟那神秘的东方精神,也就是中国人所特有的长城精神与龙图腾的综合。以日本人看来,他们的武士道精神是无敌的,而日本人种也比中国优秀,他们征服中国是必然的。可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虽然日本至今还不承认其对中国的失败,而总固执地认为是美国人击败了他们,但是这却并不能抹杀日本人心中的痛。

    当然,日本在一些方面有优势我们也无法否认。可是,这些优势更多体现在了战术层面。战术优势是相对的。正如当年芬兰在二战之前的苏芬战争中所面对的情况一样。芬兰直到战争结束也并没有在场面上输掉战争,甚至可以认为战争中芬兰在场面上占到了巨大的优势。苏联的绝对损失要远远大于芬兰。那么芬兰为什么会向苏联割让卡累阿利地峡等领土呢?这就是说,芬兰的确有本土作战和防御作战的优势,并且消灭了一定的苏联有生力量,但却无法消灭掉苏联的全部力量。苏联有足够的能力把芬兰拖垮。这就是说,苏联占有了战略高度的优势,只要苏联愿意,战争就能继续下去。面对这一个必然失败的战争,芬兰人所做的不过就是让对手付出足够的代价。只要苏联认为自身获得的利益无法超越代价,苏联人自然会选择妥协。而芬兰也正是这样得到了保全。黄蜂虽然很难蛰死人,并且蛰了后自己会死,但却可以给人造成重大的伤痛。因此,人很少惹黄蜂。毕竟,利益和代价想对来说并不容易让人接受。可是,如果是黄蜂首先刺激了人,人就很容易把黄蜂给拍死。而中国和日本之间恰似人和黄蜂的关系。

    具备战略优势的中国人自然不应该心虚。心虚是战略上退却的前奏。从某种意义上,很多战争事实上输都是输在了心理上。心理上的缺陷往往左右着指挥官的意识。意识又对于客观事物有能动的反作用。当年的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陆地战场和海洋战场的失败和意识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战场上,中国军事力量的硬实力就真的那么脆弱?绝对不是这么一回事。亚洲最强的铁甲舰为核心组成的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海军至少硬件上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是李鸿章竟然弄出个避战保舰的政策,导致黄海海战之后的北洋舰队白白丢失掉制海权,最终受到海陆两个方面的夹攻导致全军覆没。陆军更是大大笑话,叶志超的狂奔被载入史册。如果说鸦片战争时期我们完全没有海军导致陆军处处设防而又处处无防的话,那甲午战争时期我们的陆军却有明确的作战方向,罪过并不在海军身上。关键还是不战而溃。这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失败。被列强打败的中国甚至面对日本也提不起信心来。心理防线的崩溃往往导致的是硬实力的无法发挥。心态作用的体现实际上又支持着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真理。一只羊统帅的一群狮子打不过一只狮子统帅的一群羊。有狮子一样的领袖带来的是信心,而羊所带来的只能是失败主义情绪。法兰西在拿破仑时代之前的军队为什么屡屡战败?而拿破仑却让同样的军队横扫大半个欧洲!记得反法联盟在莱比锡是这样和拿破仑交战——哪儿高喊“皇帝万岁”就不进攻。因为只要拿破仑在,进攻就没有希望。压倒性的人格魅力让临时征召的部队也能以一当十。这也体现了心态作用于战争中所发挥的力量。建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面对战争的信心是很充足的。朝鲜战场上挑战美国,接着又在西南火拼印度,之后在珍宝岛迎击苏联,然后是东南亚教训越南。中国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也应该就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了。到了今天,却有人还去探讨中国和日本之间全面战争的谁胜谁负。中国是一个拥有辽阔幅员、完整工业体系、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等条件的世界性大国。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拥有完全摧毁日本的力量,而日本却没有相对应的反制力量。别说海战我们不会输,就是输掉了海战,中国照样能够把日本翻个个。日本对地攻击的能力是很弱的,要想对中国的本土防空体系形成威胁那难度极大。相反,中国有很多中程弹道导弹就是为日本准备的。另外,中国研制的多种新型巡航导弹也拥有类似的用途。日本的防空系统根本抗不了这么大的负荷,哪怕日本加入到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中去也是一样。战争到来,日本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本土遭到打击的危险了,还有更大的危机潜藏着——资源。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本土资源之匮乏使得其基础资源的特别是矿产资源的绝大一部分来自海外。中国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拦截。以日本海军的力量和状态,要和中国交战还能派出足够的军舰进行护航那就很难为日本人了。就那么几条军舰,航线却似蛛网一般。日本最重要的一条航线却是日本最难以保护的,那就是从中东过马六甲经南中国海至日本本土的海上生命线。这条海上航线很大部分都处于中国海军和空军的作战范围之内。这是天然地理因素就决定了事情,日本也无法改变。开战之后,日本不要说消灭中国海军,可能连能不能保护自己的海上航线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退一万步来说,日本人就是能够登上中国的土地,等待他的也只有失败。这就是全面战争中国所体现出的战略优势。了解了这些战略优势之后,中国人自然应该对于中日力量对比和战略态势有基本的认识。
【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日本的确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战术和技术优势。比如说,日本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防空能力在现在看来还是要超过中国的。又比如说,日本的空中作战飞机的平均性能水平也是要高于中国的。又或许日本飞行员的训练时间要比中国飞行员稍微多一点。可是,战术和技术优势是无法和战略优势相抗衡的。战略优势是从整体全面的角度上来衡量的。同时,日本的战术以及技术优势能保留多久也很难说。回想苏德战争前期,德国陆军多大的战术和技术优势。可是,德国人仍然没有能够实现征服苏联的愿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典型的技战术优势碰到了战略优势。苏联人凭借辽阔的幅员和强大的资源基础以及强大的工业基础最终把德国人的技战术优势消磨掉了,最终取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只要中国发挥自己的制造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抹掉日本也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当然,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这么做,除非日本首先以疯狂的举动挑衅中国。

    中国和日本对双方的优势所在都是清楚的。因此,日本人很希望把东海问题限定于一个局部问题的层面。那样,日本就能发挥自身的技战术优势。而且这个技战术优势的发挥也只能是在相对比较近的一个历史时期。随着中国包括052C驱逐舰、040型潜艇、10号战机等先进武器的入役,追赶和超越日本的某些技战术优势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在近期内以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掉东海问题是日本最倾心的。那么,按道理说,日本就应该在东海问题上显得更加激进。事实上,日本人并没有这么做,其原因就是害怕中国的战略优势。中国如果把东海问题引入到中日全面较量的战略高度,那日本的挑衅行为的结果就很严重了。虽然全面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可是影响再大也比不上东海被日本控制的影响大。且不说东海的战略位置和民族感情方面的巨大影响,仅仅是东海下面可供中国使用80年的油气资源就足够影响到未来的国家命运了。

    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海权,强大的海洋力量又需要地理上的一些因素的作用。海权不是一天造就的。地理因素实体也是固定的。地理因素的归属却并不固定。正如当年彼得大帝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得俄罗斯从此成为一个海上强国。沙俄帝国的庞大土地又成为其海权不强的决定性因素。由于面对着很大的陆地压力,不论是沙俄还是后来的苏联都无法集中全力发展自身的海军。更由于存在着四个没有直接联系的舰队,导致了俄罗斯和苏联的海军力量很难集中使用。从绝对力量来看,日本根本就不具备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罗斯帝国海军的基础。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就是俄罗斯海军力量分散造成的。苏联后来发展出了一支世界第二的海军,但是即使不计成本也没有能够成为世界第一。除了苏联的内部经济和工业结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力量的分散导致了苏联海军的发展很难在和美国的对抗中占到多少优势,失去了足够的利益引导,苏联海军也就不是一支真正的海上进攻力量。特别是在苏联的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增加之后,苏联海军已经用不着前出保卫其弹道导弹核潜艇了。于是,苏联海军的发展方向变成了防御型。防御型的海军永远是被动地,因而,苏联人的对抗方法和对抗思维都存在巨大的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又是与苏联的地理因素分不开。对于中国来说,第一岛链的两个重要突破口是台湾和东海。因为这两个地理因素从法理上来说属于中国,中国也占有不小的心理优势。二者皆破则第一岛链不攻自破。二者缺一则第一岛链的作用仍然存在。依托台湾岛实现中国海权的东海突破应该是我国坚定不移的策略。只有把这两个地理因素牢牢把握在手中,中国的海权突破才有希望。我们需要安全的水道让我国的军舰进入大洋。否则,即使我们国家有了强大的海军,那也仍然是浅水之龙。就像一战前的德国,冲不破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牢笼,最终只能彩虹般史诗消亡。公海舰队变成存在舰队,这大概是这支舰队的缔造者提尔皮兹所没有想到的事情吧。德国人的公海舰队深处一片半封闭的海域,且德国并没有能够依托陆地有效操控从波罗的海到北海的这块必争水域。而英国却能够依托本土轻松实现对于德国海军的封锁。中国现在致力于海权发展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了海权与陆权和空权的关系。只有依托陆权和空权,中国的海权才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否则,我们国家的海军就只能成为分散在三个水域的防御力量。如果在东海问题上不占优势,我们就将和前苏联一样失去海权发展的动力。海军是一个高投入的军种。投入无法在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产出的话就将导致动力的缺失。日本最害怕的无非也是中国海军的发展。于是,日本努力想在东海归属上牵制中国海军的发展。中国把自己的海军的目光盯在东海上,那海军的全球性军种的作用自然也就难以有效展现。正如当年郑和舰队由于没有没有采取掠夺方式而得不到足够的动力支持最终荒废掉了中国的海权。毕竟,不论是谁,从相对长一点的时间范围来看,其眼睛一般都是盯着利益来看的。谁愿意做那么多赔本买卖呢?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海军短期内是无法压制美国海军的,因此,海权的发展便失去了意义。这种看法对于国家海权的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负面效应。海洋力量多一分,别人对你的尊重也就多一分!如果我们失去了发展海权的雄心壮志,那失去东海就显得影响小得多。

    日本的心态决定了他在东海问题上的行动往往是战术性质的。这时候,中国绝对不应该以战术行动去应对。我们的长处是战略行动。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向日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东海问题绝对不是中日之间的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中日“战和”的全局问题。我们必须提升东海问题所处的高度。日本人在东海有什么动作,我们就对日本的本土也来点动作。包括以前的两次著名潜艇事件以及侦察机事件,这些对日本本土都是一个威慑。日本却并没有胆量让自己的潜艇到中国的临近水域来。因为那显然会更进一步加剧中日两国的全面对抗。抓住日本的弱点,让日本领会到中国的意图,以防止日本的误判。日本的误判虽然损害日本的利益,但更多是对于中国整体利益的损害。凭借一次印尼开火事件,日本人就以为中国在局部问题上会退让。从而造成战争风险大大增加。我们必须让日本知道,在某些问题上中国是不会退让的。印尼开火事件毕竟不同于和日本的东海问题。一是重要性不在同一个档次,二是印尼开火事件未必就是政府行为。这里着重看一下第二点。印尼以前是一个军人执政的国家,现在虽然换成了民选政府,但军队的势力同样强大。近年来,民选政府有想要弱化军队势力的倾向导致军队和政府之间的政策大大不和。印尼海啸事件让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之间的关系改善加剧了军队地位的下降。为了稳住军队,印尼政府不得不在既成事实上向军方妥协。此时如果不能对印尼执行全面打击而仅仅是局部的教训,无疑是从整体上抬高了印尼军方势力,从而使得更多的中国力量使用在一个次要方向。东海则是我国力量重点针对的方向。日本现在如果仍然抱有类似印尼式结果的幻想那中国方面就应该以坚决的行动进行警告。中国在东海问题上的坚决很大程度上将造成日本方面的退缩。日本政府虽然对军队的控制力更强,可是其实质仍然是军方在执行军事冒险行动。一旦军方的军事冒险成功则政府方面就从政治上支持,一旦军方的军事冒险失败则政府方面就从政治上来消除影响。因此,中国方面要让日本政府约束其军队就得从压力上入手。让日本政府受到足够的压力,其必然将约束军队的军事冒险行动,从而也分化掉军方和政府之间的立场,让东海问题的矛盾向日本国内转移。以日本政府牵制日本军方的军事冒险,又以日本军方来牵制日本政府的政治冒险。仅仅如此当然不足以让日本方面完全退却。这个时候,动用最关键的部分——经济力量。让日本的经济界去牵制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这就完成了对于日本的战略部署。难以形成统一意见的日本必然在中国方面的军事压力之下选择退却——坚定的背后实际都是空虚和懦弱,关键看能坚定多久!

    当然,东海问题中我们不能忽视掉影子杀手。美国人是暗藏的东海问题的角力者。美国今天的态度仍然是东海问题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情。其心态无非是让日本牵制中国而中国牵制日本。在中国还没有和美国形成全面对抗之前,美国可能会一直采取这个态度。这就有利于中国对于东海问题的解决。这也给中国确定了一个思路——力量与美国形成全面对抗之前首先解决掉东海问题。否则我们的海军将成为澡堂里昂贵的玩具。

    以上说法并非支持东海必战的理论。因而东海是一片笼统的海域,其归属往往没有明显的痕迹。真正最容易硬解决的倒是钓鱼岛。明显的主权争议容易诱发全面对抗。因此,个人不主张东海问题上我们拖太久。可是钓鱼岛问题又是我国彻底解决日本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不宜过早解决。恰恰钓鱼岛又是东海问题的组成部分。我国应该以油气田开发为契机实现对于东海我方法理所属海域的实际占有而推迟划定东海分界线以便于整合在整个国家战略之中。划界之后的结果必须坚持我方现在的立场,以求得一个对于海军的良好战略态势,即轻易前出大洋深处所需要的出发基地。

    力量是平时积累的,心态也是平时养成的。相对于力量,心态的养成或许更加速成,也是制胜之道。有理、有利、有节在东海问题的角逐上不是一句空话。与日斗争中的必胜心态与平和心态都是中日东海问题乃至整个中日问题解决中中国方面所应该具备的。在国际大格局,我们并不用把日本当作一个特别的国家来对待,他也只不过是中国崛起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罢了。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论坛http://www.globbs.com/bbs/plus_adv_get.asp?get=3观东海问题之中日斗法【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四代重歼

    我们不得不惊呼——狼来了!现今,我们开发自己的春晓油气田竟然还要受到威胁。难道我们仍然处于百年耻辱之中吗?可是这就是现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再次复活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安全了。不要说是发展权和繁荣权,日本人所威胁的是我国的生存权。

    且不说别的,春晓油气田的位置是连日本方面都承认的中国海上经济专属区之内。也就是说,中国所开采的是绝对属于中国的合理利益。日本人阻止中国开发自身的资源,这无异于干涉中国的内政。不论是从民族感情和现实利益冲突的角度上考虑,中国都不会允许日本这样做的。更可以认为,在春晓问题上,中国是没有退路的。自家的房子,凭什么要把大门送给别人。那以后不是出门还要看别人的脸色不成?正如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一样,今天的春晓也是决定性的地点,事关东海之争的走向。

    这个月,中日东海之争白热化了。中国的春晓油气田开始生产了,中国的五条军舰也转了一回。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对于日本是没有任何的畏惧的了。毕竟,东海真打起来我们也不怕。而日本也给中国下了一个类似最后通牒的东西,说是中国不在九月结束之前停止油气开采日本就将采取强硬行动。似乎日本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退让。毕竟,小泉刚刚当政,他代表的是日本右翼势力,他不可能一上台就让日本右翼丢脸。当然,这些行动的背后又并不意味着战争。双方都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一步一步,双方都在冒险,又都带有保守的心态,就如两个在意外的斗气中决定了决斗的剑士。双方都希望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又怕自己的软弱会带来对手的强硬,可还担心自己的过分强硬会把这场决斗变成生死斗。而这样的较量恰恰最考验双方对于力量对比的了解程度以及心态。二战前后在这个问题上判断最出色的就是纳粹帝国元首希特勒。他对于西方的绥靖主义政策的理解远远超过了他手下的将军和政客。莱茵非军事区、奥地利、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这么大的底盘落入了希特勒手中,将军们所担心的战争始终没有发生。这或许是一种偏执,但的确很成功。而最为决定性的判断无疑是对于侵略波兰的计划的执行。在英国和法国都对德国进行了警告的情况下,希特勒仍然勇敢或者说疯狂地发动了对波兰的侵略。希特勒最后还是赢了,直到希特勒和斯大林一起吞并了波兰之后,西面的英法两国仍然在马其诺防线后面晒太阳。世界战争史上最为独特的静坐战争也由此上演。如果希特勒更“理智”的话,也许他能消化掉之前侵略的成果,以求得未来更大的成功。历史总是这样,有得必有失。可是怎么也不能否认,这种对于各个方面力量与意志的判断是战争中最高深的艺术之一。

    由于中国和日本都很长时间没有经历过战争了。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加速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大国之间的战争显然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日本则处于一个经济萎靡期,整个国家内部问题比较突出。如果换成了别的国家,日本也许就立刻把国内矛盾转移掉了。问题在于,现在的日本经济有很大程度是依靠对于中国的旺盛出口拉动的,一旦和中国发生战争,日本经济的走势则不容乐观。毕竟,现在国家都已经突破了以前那种区域封闭地域体系而加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另外一个方面,日本也不清楚中国有多少力量。毕竟,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其力量特别是可投入的相对力量很可能将决定战争的结局。所谓老虎不发威或者老虎病了,别的动物就安慰自己说那已经是一只病猫了,可是心底却仍然清楚,老虎就是老虎,发威了是不得了的。

    日本有人叫嚣说三十分钟消灭中国海军。事实上,中国海军哪怕放那儿不动他三十分钟也未必能消灭掉。真正的战争一旦开始,谁消灭谁这很难说。不说别的,中国海军那几十条潜艇就是美国海军来了我们也能拉出来。总喜欢说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落后。可是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就真有那么落后吗?更何况潜艇有天然的屏障,海洋对于潜艇隐蔽的帮助是水面舰艇所难以比拟的。这个时候,合理的搭配照样能够让中国海军那并不先进的潜艇部队发挥作用。毕竟,哪怕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中,人的因素仍然是决定性的。人是武器的驾御者,也是武器的创造者,更是人赋予武器以生命和灵魂。日本虽然也是亚洲国家,但是他也不能领悟那神秘的东方精神,也就是中国人所特有的长城精神与龙图腾的综合。以日本人看来,他们的武士道精神是无敌的,而日本人种也比中国优秀,他们征服中国是必然的。可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虽然日本至今还不承认其对中国的失败,而总固执地认为是美国人击败了他们,但是这却并不能抹杀日本人心中的痛。

    当然,日本在一些方面有优势我们也无法否认。可是,这些优势更多体现在了战术层面。战术优势是相对的。正如当年芬兰在二战之前的苏芬战争中所面对的情况一样。芬兰直到战争结束也并没有在场面上输掉战争,甚至可以认为战争中芬兰在场面上占到了巨大的优势。苏联的绝对损失要远远大于芬兰。那么芬兰为什么会向苏联割让卡累阿利地峡等领土呢?这就是说,芬兰的确有本土作战和防御作战的优势,并且消灭了一定的苏联有生力量,但却无法消灭掉苏联的全部力量。苏联有足够的能力把芬兰拖垮。这就是说,苏联占有了战略高度的优势,只要苏联愿意,战争就能继续下去。面对这一个必然失败的战争,芬兰人所做的不过就是让对手付出足够的代价。只要苏联认为自身获得的利益无法超越代价,苏联人自然会选择妥协。而芬兰也正是这样得到了保全。黄蜂虽然很难蛰死人,并且蛰了后自己会死,但却可以给人造成重大的伤痛。因此,人很少惹黄蜂。毕竟,利益和代价想对来说并不容易让人接受。可是,如果是黄蜂首先刺激了人,人就很容易把黄蜂给拍死。而中国和日本之间恰似人和黄蜂的关系。

    具备战略优势的中国人自然不应该心虚。心虚是战略上退却的前奏。从某种意义上,很多战争事实上输都是输在了心理上。心理上的缺陷往往左右着指挥官的意识。意识又对于客观事物有能动的反作用。当年的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陆地战场和海洋战场的失败和意识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战场上,中国军事力量的硬实力就真的那么脆弱?绝对不是这么一回事。亚洲最强的铁甲舰为核心组成的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海军至少硬件上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是李鸿章竟然弄出个避战保舰的政策,导致黄海海战之后的北洋舰队白白丢失掉制海权,最终受到海陆两个方面的夹攻导致全军覆没。陆军更是大大笑话,叶志超的狂奔被载入史册。如果说鸦片战争时期我们完全没有海军导致陆军处处设防而又处处无防的话,那甲午战争时期我们的陆军却有明确的作战方向,罪过并不在海军身上。关键还是不战而溃。这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失败。被列强打败的中国甚至面对日本也提不起信心来。心理防线的崩溃往往导致的是硬实力的无法发挥。心态作用的体现实际上又支持着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真理。一只羊统帅的一群狮子打不过一只狮子统帅的一群羊。有狮子一样的领袖带来的是信心,而羊所带来的只能是失败主义情绪。法兰西在拿破仑时代之前的军队为什么屡屡战败?而拿破仑却让同样的军队横扫大半个欧洲!记得反法联盟在莱比锡是这样和拿破仑交战——哪儿高喊“皇帝万岁”就不进攻。因为只要拿破仑在,进攻就没有希望。压倒性的人格魅力让临时征召的部队也能以一当十。这也体现了心态作用于战争中所发挥的力量。建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面对战争的信心是很充足的。朝鲜战场上挑战美国,接着又在西南火拼印度,之后在珍宝岛迎击苏联,然后是东南亚教训越南。中国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也应该就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了。到了今天,却有人还去探讨中国和日本之间全面战争的谁胜谁负。中国是一个拥有辽阔幅员、完整工业体系、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等条件的世界性大国。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拥有完全摧毁日本的力量,而日本却没有相对应的反制力量。别说海战我们不会输,就是输掉了海战,中国照样能够把日本翻个个。日本对地攻击的能力是很弱的,要想对中国的本土防空体系形成威胁那难度极大。相反,中国有很多中程弹道导弹就是为日本准备的。另外,中国研制的多种新型巡航导弹也拥有类似的用途。日本的防空系统根本抗不了这么大的负荷,哪怕日本加入到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中去也是一样。战争到来,日本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本土遭到打击的危险了,还有更大的危机潜藏着——资源。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本土资源之匮乏使得其基础资源的特别是矿产资源的绝大一部分来自海外。中国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拦截。以日本海军的力量和状态,要和中国交战还能派出足够的军舰进行护航那就很难为日本人了。就那么几条军舰,航线却似蛛网一般。日本最重要的一条航线却是日本最难以保护的,那就是从中东过马六甲经南中国海至日本本土的海上生命线。这条海上航线很大部分都处于中国海军和空军的作战范围之内。这是天然地理因素就决定了事情,日本也无法改变。开战之后,日本不要说消灭中国海军,可能连能不能保护自己的海上航线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退一万步来说,日本人就是能够登上中国的土地,等待他的也只有失败。这就是全面战争中国所体现出的战略优势。了解了这些战略优势之后,中国人自然应该对于中日力量对比和战略态势有基本的认识。
【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日本的确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战术和技术优势。比如说,日本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防空能力在现在看来还是要超过中国的。又比如说,日本的空中作战飞机的平均性能水平也是要高于中国的。又或许日本飞行员的训练时间要比中国飞行员稍微多一点。可是,战术和技术优势是无法和战略优势相抗衡的。战略优势是从整体全面的角度上来衡量的。同时,日本的战术以及技术优势能保留多久也很难说。回想苏德战争前期,德国陆军多大的战术和技术优势。可是,德国人仍然没有能够实现征服苏联的愿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典型的技战术优势碰到了战略优势。苏联人凭借辽阔的幅员和强大的资源基础以及强大的工业基础最终把德国人的技战术优势消磨掉了,最终取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只要中国发挥自己的制造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抹掉日本也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当然,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这么做,除非日本首先以疯狂的举动挑衅中国。

    中国和日本对双方的优势所在都是清楚的。因此,日本人很希望把东海问题限定于一个局部问题的层面。那样,日本就能发挥自身的技战术优势。而且这个技战术优势的发挥也只能是在相对比较近的一个历史时期。随着中国包括052C驱逐舰、040型潜艇、10号战机等先进武器的入役,追赶和超越日本的某些技战术优势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在近期内以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掉东海问题是日本最倾心的。那么,按道理说,日本就应该在东海问题上显得更加激进。事实上,日本人并没有这么做,其原因就是害怕中国的战略优势。中国如果把东海问题引入到中日全面较量的战略高度,那日本的挑衅行为的结果就很严重了。虽然全面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可是影响再大也比不上东海被日本控制的影响大。且不说东海的战略位置和民族感情方面的巨大影响,仅仅是东海下面可供中国使用80年的油气资源就足够影响到未来的国家命运了。

    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海权,强大的海洋力量又需要地理上的一些因素的作用。海权不是一天造就的。地理因素实体也是固定的。地理因素的归属却并不固定。正如当年彼得大帝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得俄罗斯从此成为一个海上强国。沙俄帝国的庞大土地又成为其海权不强的决定性因素。由于面对着很大的陆地压力,不论是沙俄还是后来的苏联都无法集中全力发展自身的海军。更由于存在着四个没有直接联系的舰队,导致了俄罗斯和苏联的海军力量很难集中使用。从绝对力量来看,日本根本就不具备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罗斯帝国海军的基础。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就是俄罗斯海军力量分散造成的。苏联后来发展出了一支世界第二的海军,但是即使不计成本也没有能够成为世界第一。除了苏联的内部经济和工业结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力量的分散导致了苏联海军的发展很难在和美国的对抗中占到多少优势,失去了足够的利益引导,苏联海军也就不是一支真正的海上进攻力量。特别是在苏联的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增加之后,苏联海军已经用不着前出保卫其弹道导弹核潜艇了。于是,苏联海军的发展方向变成了防御型。防御型的海军永远是被动地,因而,苏联人的对抗方法和对抗思维都存在巨大的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又是与苏联的地理因素分不开。对于中国来说,第一岛链的两个重要突破口是台湾和东海。因为这两个地理因素从法理上来说属于中国,中国也占有不小的心理优势。二者皆破则第一岛链不攻自破。二者缺一则第一岛链的作用仍然存在。依托台湾岛实现中国海权的东海突破应该是我国坚定不移的策略。只有把这两个地理因素牢牢把握在手中,中国的海权突破才有希望。我们需要安全的水道让我国的军舰进入大洋。否则,即使我们国家有了强大的海军,那也仍然是浅水之龙。就像一战前的德国,冲不破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牢笼,最终只能彩虹般史诗消亡。公海舰队变成存在舰队,这大概是这支舰队的缔造者提尔皮兹所没有想到的事情吧。德国人的公海舰队深处一片半封闭的海域,且德国并没有能够依托陆地有效操控从波罗的海到北海的这块必争水域。而英国却能够依托本土轻松实现对于德国海军的封锁。中国现在致力于海权发展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了海权与陆权和空权的关系。只有依托陆权和空权,中国的海权才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否则,我们国家的海军就只能成为分散在三个水域的防御力量。如果在东海问题上不占优势,我们就将和前苏联一样失去海权发展的动力。海军是一个高投入的军种。投入无法在一定时间内有足够的产出的话就将导致动力的缺失。日本最害怕的无非也是中国海军的发展。于是,日本努力想在东海归属上牵制中国海军的发展。中国把自己的海军的目光盯在东海上,那海军的全球性军种的作用自然也就难以有效展现。正如当年郑和舰队由于没有没有采取掠夺方式而得不到足够的动力支持最终荒废掉了中国的海权。毕竟,不论是谁,从相对长一点的时间范围来看,其眼睛一般都是盯着利益来看的。谁愿意做那么多赔本买卖呢?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海军短期内是无法压制美国海军的,因此,海权的发展便失去了意义。这种看法对于国家海权的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负面效应。海洋力量多一分,别人对你的尊重也就多一分!如果我们失去了发展海权的雄心壮志,那失去东海就显得影响小得多。

    日本的心态决定了他在东海问题上的行动往往是战术性质的。这时候,中国绝对不应该以战术行动去应对。我们的长处是战略行动。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向日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东海问题绝对不是中日之间的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中日“战和”的全局问题。我们必须提升东海问题所处的高度。日本人在东海有什么动作,我们就对日本的本土也来点动作。包括以前的两次著名潜艇事件以及侦察机事件,这些对日本本土都是一个威慑。日本却并没有胆量让自己的潜艇到中国的临近水域来。因为那显然会更进一步加剧中日两国的全面对抗。抓住日本的弱点,让日本领会到中国的意图,以防止日本的误判。日本的误判虽然损害日本的利益,但更多是对于中国整体利益的损害。凭借一次印尼开火事件,日本人就以为中国在局部问题上会退让。从而造成战争风险大大增加。我们必须让日本知道,在某些问题上中国是不会退让的。印尼开火事件毕竟不同于和日本的东海问题。一是重要性不在同一个档次,二是印尼开火事件未必就是政府行为。这里着重看一下第二点。印尼以前是一个军人执政的国家,现在虽然换成了民选政府,但军队的势力同样强大。近年来,民选政府有想要弱化军队势力的倾向导致军队和政府之间的政策大大不和。印尼海啸事件让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之间的关系改善加剧了军队地位的下降。为了稳住军队,印尼政府不得不在既成事实上向军方妥协。此时如果不能对印尼执行全面打击而仅仅是局部的教训,无疑是从整体上抬高了印尼军方势力,从而使得更多的中国力量使用在一个次要方向。东海则是我国力量重点针对的方向。日本现在如果仍然抱有类似印尼式结果的幻想那中国方面就应该以坚决的行动进行警告。中国在东海问题上的坚决很大程度上将造成日本方面的退缩。日本政府虽然对军队的控制力更强,可是其实质仍然是军方在执行军事冒险行动。一旦军方的军事冒险成功则政府方面就从政治上支持,一旦军方的军事冒险失败则政府方面就从政治上来消除影响。因此,中国方面要让日本政府约束其军队就得从压力上入手。让日本政府受到足够的压力,其必然将约束军队的军事冒险行动,从而也分化掉军方和政府之间的立场,让东海问题的矛盾向日本国内转移。以日本政府牵制日本军方的军事冒险,又以日本军方来牵制日本政府的政治冒险。仅仅如此当然不足以让日本方面完全退却。这个时候,动用最关键的部分——经济力量。让日本的经济界去牵制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这就完成了对于日本的战略部署。难以形成统一意见的日本必然在中国方面的军事压力之下选择退却——坚定的背后实际都是空虚和懦弱,关键看能坚定多久!

    当然,东海问题中我们不能忽视掉影子杀手。美国人是暗藏的东海问题的角力者。美国今天的态度仍然是东海问题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情。其心态无非是让日本牵制中国而中国牵制日本。在中国还没有和美国形成全面对抗之前,美国可能会一直采取这个态度。这就有利于中国对于东海问题的解决。这也给中国确定了一个思路——力量与美国形成全面对抗之前首先解决掉东海问题。否则我们的海军将成为澡堂里昂贵的玩具。

    以上说法并非支持东海必战的理论。因而东海是一片笼统的海域,其归属往往没有明显的痕迹。真正最容易硬解决的倒是钓鱼岛。明显的主权争议容易诱发全面对抗。因此,个人不主张东海问题上我们拖太久。可是钓鱼岛问题又是我国彻底解决日本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不宜过早解决。恰恰钓鱼岛又是东海问题的组成部分。我国应该以油气田开发为契机实现对于东海我方法理所属海域的实际占有而推迟划定东海分界线以便于整合在整个国家战略之中。划界之后的结果必须坚持我方现在的立场,以求得一个对于海军的良好战略态势,即轻易前出大洋深处所需要的出发基地。

    力量是平时积累的,心态也是平时养成的。相对于力量,心态的养成或许更加速成,也是制胜之道。有理、有利、有节在东海问题的角逐上不是一句空话。与日斗争中的必胜心态与平和心态都是中日东海问题乃至整个中日问题解决中中国方面所应该具备的。在国际大格局,我们并不用把日本当作一个特别的国家来对待,他也只不过是中国崛起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罢了。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论坛http://www.globbs.com/bbs/plus_adv_get.asp?get=3
[此贴子已经被点水族于2005-9-29 10:10:16编辑过]
分析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