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体竞争力下滑 腐败、融资渠道窄等为主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52:54
世界经济论坛即将发布《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中国总体竞争力下滑,问题在哪
  腐败、基础设施供应不足、融资渠道窄并列“最有问题因素”
世界经济论坛即将于9月28日发布《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49,较去年下降3个位次。这是由于排行榜新增了2个国家,且排名较靠前;另一个原因在于,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芬兰仍然荣居榜首,该国已经连续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美国屈居第二,瑞典、丹麦、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紧随其后。
  世界经济论坛制定排行榜的依据是各国公开发表的各种相关统计数据和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世界经济论坛在各国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机构或商业组织)也参与了这项工作。
  今年的报告覆盖了117个经济体,是历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近1.1万名商业领袖接受了问卷调查,广泛地涉及影响商业环境的诸多因素,而商业环境是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最新报告特别关注以下三个问题:宏观经济环境、对经济发展起支持性作用的公共机构质量以及技术发展及创新水平。
  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略有下滑,但这种下滑并不十分显著。虽然世界经济论坛曾表示,前后10位之内的排名变化并不一定反映竞争力状况的实质性变化,但一些指数排名的下滑仍然值得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指数去年的排名为24,得分4.78,而今年排名为第33,得分4.61,出现显著下滑。对此,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竞争力报告制作总监奥古斯都·洛佩斯·克劳克斯表示:“中国宏观经济质量之所以下降是因为政府一直抑制居民存款,中国贷款相关指数也显著下降,2004的消费需求造成通胀加速。”
  另一个明显下降的指数是商业竞争力指数。商业竞争力指数关注的是企业当前的生产率和经济体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的情况,衡量宏观商业环境以及企业的运营和战略,是对成长竞争力指数的补充。中国去年这一指数的排名为47,今年陡降10位至第57。
  另外,中国的技术指数今年排名64,比去年下降2个位次,依旧徘徊在低位;公共机构质量排名56,较去年低1个位次。
  总体而言,中国有2个重要指数出现大幅下降,还有2个指数呈现徘徊状态,所以在其他经济体排名有进有退的情况下,总体竞争力略呈下滑趋势。
  克劳克斯指出,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良好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政策的进步和开放使得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的结构转型,包括浩大的城市化进程在内,仍然是GDP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公共机构问题依旧困扰中国经济,如果不能解决将影响到中国竞争力的提高。公共机构中最需解决的问题包括:提高银行系统的效率;改善社会基本保障体系以应对日益增多的失业和老龄人口;提高保健与教育体系质量,以确保中国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改进法治。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9月26日 第七版)
符:全球竞争力排名一览:中国台湾新加坡跻身前十



资料图片:2004至2005全球竞争力排名
世界经济论坛已经连续26年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综合运用“硬”数据(统计数据)与“软”数据(问卷调查数据)的独特方法,使这份报告得以精确反映众多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该报告每年都要针对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的优势与弱点进行评审,对于改革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伯指出:“决策者们正在努力掌握灵活管理全球性风险的技巧,同时还要使各自的经济体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发挥出色。世界经济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对全球各个经济体进行详尽评估,发挥着辅助作用。《全球竞争力报告》旨在加深我们了解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对各经济体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点评,这成为决策者与商业领袖改进经济政策与体制变革可利用的工具。”
  世界经济论坛还在继续增加《全球竞争力报告》覆盖的经济体数量,今年新增加的经济体有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贝宁、柬埔寨、喀麦隆、东帝汶、圭亚那、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共和国、摩尔多瓦、蒙古、卡塔尔和塔吉克斯塔,使得今年的报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
  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表现出以下特点。
  亚太:中国台湾、新加坡跻身前十
  亚洲领先的经济体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分别排在第5和第6位,居于日本(第12)之前。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渐拉大与日本在排名上的距离,这反映出日本宏观经济尤其是公共财政管理的恶况,日本政府正在推进的邮政改革显得尤为关键。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过去几十年持续了良好的经济政策,引导民众走出贫困,从而加入全球最富饶且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行列。
  中国与印度差距缩小。中国与印度分别排在第49与第50位。这两个国家在排行榜上今年比往年靠得更近些,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这是因为印度在技术领域的排名上升到较为靠前的地位。中印两国近年来均增长良好,不过印度与中国同样受制于机构问题,如不妥善处理,国家竞争力的增长将受影响。
  亚洲四小龙中,中国香港的排名极为靠后,排到第28,较去年跌落了7个位次。在非法报酬方面,香港的廉洁程度大不如前。
  澳大利亚排名第10,较去年上升4位,其机构与技术相关指数均大有改进。该国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公共机构、健全的公共财政,经济中的腐败程度极低。研究显示澳大利亚企业极具创新性,非常善于利用新的通讯技术。
  北美:美国输于宏观经济环境
  美国与去年一样排在第2,该国在技术上的整体先进性无出其右者,创新文化的力量也非常强大。然而,美国在其它领域内的表现略逊一筹,抵消了技术优势。美国的契约与法律指数排名相对较低,排在第20位。尤其令商业界担心的是,在广义的决策上,美国政府能否与私人企业保持距离。但美国最大的弱点在于宏观经济环境上,在这一方面,美国排在第47位,属于绝对的靠后。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美国宏观经济尤其是公共财政失衡的担忧。
  欧洲:芬兰名列前茅 反差明显
  在成长竞争力指数(衡量的是一国在未来5-8年的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变化情况)排行中,芬兰在5年内第4次占据首位。芬兰是一个管理非常得当的国家,在一些衡量公共机构质量的标准方面,该国得分非常高。芬兰私营企业具有运用新技术和孕育创新文化的强烈倾向。
  北欧国家在前10排行中依然占据突出的地位,其中芬兰排名第1,瑞典第3,丹麦第4,冰岛第7,挪威第9。这些国家的出色表现反映了欧洲内部的巨大反差,一些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好的得分,另一些则落在后面。北欧国家也对重税和大型危机管理机制有损于竞争力的传统思维构成挑战,这些国家以自身的表现证明,重要的是国家收入是如何使用的,而非税赋本身。
  欧洲其他国家中表现出众的有爱尔兰,其综合排名上移4位到第26位;波兰上移9位到第51位;爱沙尼亚保持势头,连续第二年排在第20位,是去年加入欧盟的国家中竞争力最强的。希腊出现了大倒退,由去年的第37名降到第46名;意大利也加入了倒退的行列,今年排第47,撇开波兰不算,这两个国家成为欧盟25个成员国中排名最靠后的。希腊排名下降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有关系,主要体现在预算赤字飙升,商界对短期经济前景越来越悲观。
  拉美:智利遥遥领先,墨西哥“失足”
  与往年一样,智利停留在第23位,遥遥领先于拉美其他国家,且与拉美第2名的差距由2004年的26个位次扩大到了今年的31个位次,这一现象可谓绝无仅有。智利的宏观经济与公共机构管理水平继续保持先进,并且在透明与效率方面已经达到了欧盟的水平。事实上25个欧盟成员国中只有8个国家的公共机构做得比智利好。
  墨西哥排名较去年下跌7位至第55名,乌拉圭一跃成为拉美地区表现最好的国家,巴西排名下降8位至第65名。墨西哥与巴西的公共机构质量指数均大幅下跌,其中包括司法独立性、决策与采购过程中的政府喜好。同时,2001年排名第62的委内瑞拉继续走下坡路,下降4个位次至第89名。广泛存在的管理不当使得各个领域的指数都出现了倒退:宏观经济环境变得极不稳定,公共机构质量恶化,许多技术指数均出现下降。
  中东、北非:阿联酋、卡塔尔捷足先登
  在中东及北非地区,海湾小国的成长竞争力指数表现出色,阿拉伯酋长国与卡塔尔分别名列18、19。这得益于进出口交换比率、机构的持续现代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进步,两国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商业界的信心继续加强。
  然而,撒哈拉以南的大多数国家竞争力逊色得多。这一地区有不少相对成功的国家,其中包括南非(排名第42),博茨瓦纳(48)和加纳(59)。加纳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该国自2004年以来排名已上升了9位。坦桑尼亚过去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排名上升了11位。另一方面,表现相对较好的纳米比亚却在去年下降了11个名次。
  马达加斯加和津巴布韦的排名则毫无意外地分别下跌了11位和10位。津巴布韦令人尤为失望,它迅速滑落到全球竞争力排行的底部表明,随着财产权的消失、执法腐败、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下降,该国制度环境在持续性恶化。津巴布韦的宏观经济指数排在全世界最末,第117名。 ■本报记者 唐靖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9月26日 第七版)世界经济论坛即将发布《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中国总体竞争力下滑,问题在哪
  腐败、基础设施供应不足、融资渠道窄并列“最有问题因素”
世界经济论坛即将于9月28日发布《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49,较去年下降3个位次。这是由于排行榜新增了2个国家,且排名较靠前;另一个原因在于,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芬兰仍然荣居榜首,该国已经连续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美国屈居第二,瑞典、丹麦、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紧随其后。
  世界经济论坛制定排行榜的依据是各国公开发表的各种相关统计数据和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世界经济论坛在各国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机构或商业组织)也参与了这项工作。
  今年的报告覆盖了117个经济体,是历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近1.1万名商业领袖接受了问卷调查,广泛地涉及影响商业环境的诸多因素,而商业环境是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最新报告特别关注以下三个问题:宏观经济环境、对经济发展起支持性作用的公共机构质量以及技术发展及创新水平。
  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略有下滑,但这种下滑并不十分显著。虽然世界经济论坛曾表示,前后10位之内的排名变化并不一定反映竞争力状况的实质性变化,但一些指数排名的下滑仍然值得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指数去年的排名为24,得分4.78,而今年排名为第33,得分4.61,出现显著下滑。对此,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竞争力报告制作总监奥古斯都·洛佩斯·克劳克斯表示:“中国宏观经济质量之所以下降是因为政府一直抑制居民存款,中国贷款相关指数也显著下降,2004的消费需求造成通胀加速。”
  另一个明显下降的指数是商业竞争力指数。商业竞争力指数关注的是企业当前的生产率和经济体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的情况,衡量宏观商业环境以及企业的运营和战略,是对成长竞争力指数的补充。中国去年这一指数的排名为47,今年陡降10位至第57。
  另外,中国的技术指数今年排名64,比去年下降2个位次,依旧徘徊在低位;公共机构质量排名56,较去年低1个位次。
  总体而言,中国有2个重要指数出现大幅下降,还有2个指数呈现徘徊状态,所以在其他经济体排名有进有退的情况下,总体竞争力略呈下滑趋势。
  克劳克斯指出,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良好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政策的进步和开放使得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的结构转型,包括浩大的城市化进程在内,仍然是GDP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公共机构问题依旧困扰中国经济,如果不能解决将影响到中国竞争力的提高。公共机构中最需解决的问题包括:提高银行系统的效率;改善社会基本保障体系以应对日益增多的失业和老龄人口;提高保健与教育体系质量,以确保中国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改进法治。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9月26日 第七版)
符:全球竞争力排名一览:中国台湾新加坡跻身前十



资料图片:2004至2005全球竞争力排名
世界经济论坛已经连续26年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综合运用“硬”数据(统计数据)与“软”数据(问卷调查数据)的独特方法,使这份报告得以精确反映众多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该报告每年都要针对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的优势与弱点进行评审,对于改革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伯指出:“决策者们正在努力掌握灵活管理全球性风险的技巧,同时还要使各自的经济体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发挥出色。世界经济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对全球各个经济体进行详尽评估,发挥着辅助作用。《全球竞争力报告》旨在加深我们了解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对各经济体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点评,这成为决策者与商业领袖改进经济政策与体制变革可利用的工具。”
  世界经济论坛还在继续增加《全球竞争力报告》覆盖的经济体数量,今年新增加的经济体有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贝宁、柬埔寨、喀麦隆、东帝汶、圭亚那、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共和国、摩尔多瓦、蒙古、卡塔尔和塔吉克斯塔,使得今年的报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
  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表现出以下特点。
  亚太:中国台湾、新加坡跻身前十
  亚洲领先的经济体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分别排在第5和第6位,居于日本(第12)之前。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渐拉大与日本在排名上的距离,这反映出日本宏观经济尤其是公共财政管理的恶况,日本政府正在推进的邮政改革显得尤为关键。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过去几十年持续了良好的经济政策,引导民众走出贫困,从而加入全球最富饶且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行列。
  中国与印度差距缩小。中国与印度分别排在第49与第50位。这两个国家在排行榜上今年比往年靠得更近些,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这是因为印度在技术领域的排名上升到较为靠前的地位。中印两国近年来均增长良好,不过印度与中国同样受制于机构问题,如不妥善处理,国家竞争力的增长将受影响。
  亚洲四小龙中,中国香港的排名极为靠后,排到第28,较去年跌落了7个位次。在非法报酬方面,香港的廉洁程度大不如前。
  澳大利亚排名第10,较去年上升4位,其机构与技术相关指数均大有改进。该国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公共机构、健全的公共财政,经济中的腐败程度极低。研究显示澳大利亚企业极具创新性,非常善于利用新的通讯技术。
  北美:美国输于宏观经济环境
  美国与去年一样排在第2,该国在技术上的整体先进性无出其右者,创新文化的力量也非常强大。然而,美国在其它领域内的表现略逊一筹,抵消了技术优势。美国的契约与法律指数排名相对较低,排在第20位。尤其令商业界担心的是,在广义的决策上,美国政府能否与私人企业保持距离。但美国最大的弱点在于宏观经济环境上,在这一方面,美国排在第47位,属于绝对的靠后。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美国宏观经济尤其是公共财政失衡的担忧。
  欧洲:芬兰名列前茅 反差明显
  在成长竞争力指数(衡量的是一国在未来5-8年的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变化情况)排行中,芬兰在5年内第4次占据首位。芬兰是一个管理非常得当的国家,在一些衡量公共机构质量的标准方面,该国得分非常高。芬兰私营企业具有运用新技术和孕育创新文化的强烈倾向。
  北欧国家在前10排行中依然占据突出的地位,其中芬兰排名第1,瑞典第3,丹麦第4,冰岛第7,挪威第9。这些国家的出色表现反映了欧洲内部的巨大反差,一些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好的得分,另一些则落在后面。北欧国家也对重税和大型危机管理机制有损于竞争力的传统思维构成挑战,这些国家以自身的表现证明,重要的是国家收入是如何使用的,而非税赋本身。
  欧洲其他国家中表现出众的有爱尔兰,其综合排名上移4位到第26位;波兰上移9位到第51位;爱沙尼亚保持势头,连续第二年排在第20位,是去年加入欧盟的国家中竞争力最强的。希腊出现了大倒退,由去年的第37名降到第46名;意大利也加入了倒退的行列,今年排第47,撇开波兰不算,这两个国家成为欧盟25个成员国中排名最靠后的。希腊排名下降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有关系,主要体现在预算赤字飙升,商界对短期经济前景越来越悲观。
  拉美:智利遥遥领先,墨西哥“失足”
  与往年一样,智利停留在第23位,遥遥领先于拉美其他国家,且与拉美第2名的差距由2004年的26个位次扩大到了今年的31个位次,这一现象可谓绝无仅有。智利的宏观经济与公共机构管理水平继续保持先进,并且在透明与效率方面已经达到了欧盟的水平。事实上25个欧盟成员国中只有8个国家的公共机构做得比智利好。
  墨西哥排名较去年下跌7位至第55名,乌拉圭一跃成为拉美地区表现最好的国家,巴西排名下降8位至第65名。墨西哥与巴西的公共机构质量指数均大幅下跌,其中包括司法独立性、决策与采购过程中的政府喜好。同时,2001年排名第62的委内瑞拉继续走下坡路,下降4个位次至第89名。广泛存在的管理不当使得各个领域的指数都出现了倒退:宏观经济环境变得极不稳定,公共机构质量恶化,许多技术指数均出现下降。
  中东、北非:阿联酋、卡塔尔捷足先登
  在中东及北非地区,海湾小国的成长竞争力指数表现出色,阿拉伯酋长国与卡塔尔分别名列18、19。这得益于进出口交换比率、机构的持续现代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进步,两国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商业界的信心继续加强。
  然而,撒哈拉以南的大多数国家竞争力逊色得多。这一地区有不少相对成功的国家,其中包括南非(排名第42),博茨瓦纳(48)和加纳(59)。加纳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该国自2004年以来排名已上升了9位。坦桑尼亚过去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排名上升了11位。另一方面,表现相对较好的纳米比亚却在去年下降了11个名次。
  马达加斯加和津巴布韦的排名则毫无意外地分别下跌了11位和10位。津巴布韦令人尤为失望,它迅速滑落到全球竞争力排行的底部表明,随着财产权的消失、执法腐败、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下降,该国制度环境在持续性恶化。津巴布韦的宏观经济指数排在全世界最末,第117名。 ■本报记者 唐靖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9月26日 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