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回应:C919完全中国自主 但发动机进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02:16
作为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干线客机,11月2日总装下线的C919也引入了多家外资公司的技术力量,共有16家中外合资公司参与其中。
早在2011年,工业产品制造商美国伊顿公司(下称伊顿)与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旗下的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上飞)成立了伊顿上飞(上海)航空管路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伊顿上飞公司),成为16家合资企业中最早成立的一家。伊顿是一家涉及电气、液压、宇航和汽车四大板块业务的跨国企业,去年营收达到226亿美元,波音和空客均是两大重要客户。
11月3日,在见证了C919下线的第二天,伊顿中国区总裁周涛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此前他曾担任伊顿宇航集团亚太区总裁,见证了伊顿上飞的成立。
中国商飞采用了“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来引进多家外资公司的技术,却引发了外界对其自主研发能力的质疑。对此周涛向记者表示,商飞的主制造商定位其实与波音、空客一致,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整体的项目管理能力上。
“从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到最近两年,作为供应商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商飞的进步。”周涛表示,其实对伊顿来说,与商飞这样的新晋民机制造商合作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周涛介绍,依靠C919项目立足是伊顿的首要目标,同时伊顿也希望继续开拓中国市场。除了跟进商飞,伊顿未来会推进的其他机型,周涛表示公司也希望就公务机、货运、通航等其他类型飞机,与国内其他公司展开技术合作。
合建大飞机“血管”
伊顿上飞航空管路公司于2011年6月正式揭牌。周涛回忆,伊顿与上飞是在2010年7月签署了建立合资公司的协议,2011年3月合资公司便率先拿到工商执照,成为第一家为大飞机项目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
在伊顿上飞公司中,伊顿持股49%,上飞占有51%的股份,保有控股地位。伊顿上飞公司主要为C919设计、开发和制造燃油液压管路系统。据介绍,管路部分的零件在大型客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包括燃油、液压、环控、废水等系统都有涉及,被称为飞机的“血管”。
“管路的设计对于飞机来说非常重要。”周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因为机上不同的系统需要的导管走向、接口和材料规格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每一款新研发的客机都需要专门进行设计管路,并且也是飞机总装下线前最后一个需要装入的系统”。
仅从管路系统来看,在与商飞合作之前,伊顿在民机市场已经成为第一。波音737、787,空客320、380等民用客机上都采用了伊顿设计的管路,此外,伊顿在民航领域还提供液压、燃油、传感等其他系统的技术。
由于引入了众多外资技术方合作,对C919自主研发能力的质疑一直存在。作为供应商以及合资方的代表,周涛认为,这主要是外界对于民机产业的发展模式有误解。
“对于民机的主制造商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并不只是自己生产了飞机的多少部件,而是要看其整体的项目管理能力,包括与供应商的合作紧密度、飞机通过取证适航的能力以及飞机的商业竞争力等等。”周涛指出,“所以不止是C919,波音和空客的飞机其实很多部件、系统和设备也都是其他企业生产的。”
在他看来,从波音和空客的案例来看,依靠“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很多技术已逐渐发展起来。在C919中贡献了技术力量的16家中外合资公司中,一半以上外资公司都是来自美、法两国,这些企业正是围绕着波音和空客两大主制造商而成长起来。
寻求更多中国民机合作
与大多数民航产业链上的跨国企业相似,伊顿在民机领域的营收主要来自美国和欧盟。截至去年,亚太区对伊顿宇航业务的营收贡献不超过10%。显而易见,C919投运后将会为伊顿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用周涛的话说,从前期伊顿上飞公司最初成立到最近两年,商飞的进步非常明显。“刚成立时双方确实磨合了一段时间,因为商飞毕竟没有经验,而像波音和空客和供应商的合作已经有很成熟的流程,他们在分工中更主动,作为供应商对他们的依赖也更强。”周涛在采访中说,“但这两年经过积累之后,商飞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本身的团队建设也有明显的提升。”
大飞机下线后,伊顿还将继续参与到后续的试飞取证中,完成设计改动、论证和再测试等,为尽早实现量产努力。按照预算,C919未来的产量可能会在2000架。
对于伊顿来说,2000架飞机的售后服务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按照其年报,售后市场业务可谓伊顿宇航集团贡献21%的营收,位列营收占比第二位。周涛介绍,由于飞机交付后营运周期长,售后服务也是民机供应商的重要市场,C919的出现对于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周涛表示,和商飞的合作对于供应商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毕竟之前干线民机市场基本就只有波音和空客两家,新的客机出现对于供应商提升技术也有帮助。
除了C919,伊顿还是国产支线客机ARJ21的供应商,并将为中航工业的新舟700和提供燃油系统,上述伊顿上飞公司也是中航工业的公务机AG300供应商。
周涛表示,未来伊顿还希望继续与中国其他的飞机制造商合作,为公务机、货机、通用航空飞机提供技术。不过他同时也强调,当前伊顿仍然会以C919为立足点。
http://news.mydrivers.com/1/454/454755.htm

作为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干线客机,11月2日总装下线的C919也引入了多家外资公司的技术力量,共有16家中外合资公司参与其中。
早在2011年,工业产品制造商美国伊顿公司(下称伊顿)与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旗下的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上飞)成立了伊顿上飞(上海)航空管路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伊顿上飞公司),成为16家合资企业中最早成立的一家。伊顿是一家涉及电气、液压、宇航和汽车四大板块业务的跨国企业,去年营收达到226亿美元,波音和空客均是两大重要客户。
11月3日,在见证了C919下线的第二天,伊顿中国区总裁周涛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此前他曾担任伊顿宇航集团亚太区总裁,见证了伊顿上飞的成立。
中国商飞采用了“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来引进多家外资公司的技术,却引发了外界对其自主研发能力的质疑。对此周涛向记者表示,商飞的主制造商定位其实与波音、空客一致,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整体的项目管理能力上。
“从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到最近两年,作为供应商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商飞的进步。”周涛表示,其实对伊顿来说,与商飞这样的新晋民机制造商合作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周涛介绍,依靠C919项目立足是伊顿的首要目标,同时伊顿也希望继续开拓中国市场。除了跟进商飞,伊顿未来会推进的其他机型,周涛表示公司也希望就公务机、货运、通航等其他类型飞机,与国内其他公司展开技术合作。
合建大飞机“血管”
伊顿上飞航空管路公司于2011年6月正式揭牌。周涛回忆,伊顿与上飞是在2010年7月签署了建立合资公司的协议,2011年3月合资公司便率先拿到工商执照,成为第一家为大飞机项目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
在伊顿上飞公司中,伊顿持股49%,上飞占有51%的股份,保有控股地位。伊顿上飞公司主要为C919设计、开发和制造燃油液压管路系统。据介绍,管路部分的零件在大型客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包括燃油、液压、环控、废水等系统都有涉及,被称为飞机的“血管”。
“管路的设计对于飞机来说非常重要。”周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因为机上不同的系统需要的导管走向、接口和材料规格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每一款新研发的客机都需要专门进行设计管路,并且也是飞机总装下线前最后一个需要装入的系统”。
仅从管路系统来看,在与商飞合作之前,伊顿在民机市场已经成为第一。波音737、787,空客320、380等民用客机上都采用了伊顿设计的管路,此外,伊顿在民航领域还提供液压、燃油、传感等其他系统的技术。
由于引入了众多外资技术方合作,对C919自主研发能力的质疑一直存在。作为供应商以及合资方的代表,周涛认为,这主要是外界对于民机产业的发展模式有误解。
“对于民机的主制造商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并不只是自己生产了飞机的多少部件,而是要看其整体的项目管理能力,包括与供应商的合作紧密度、飞机通过取证适航的能力以及飞机的商业竞争力等等。”周涛指出,“所以不止是C919,波音和空客的飞机其实很多部件、系统和设备也都是其他企业生产的。”
在他看来,从波音和空客的案例来看,依靠“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很多技术已逐渐发展起来。在C919中贡献了技术力量的16家中外合资公司中,一半以上外资公司都是来自美、法两国,这些企业正是围绕着波音和空客两大主制造商而成长起来。
寻求更多中国民机合作
与大多数民航产业链上的跨国企业相似,伊顿在民机领域的营收主要来自美国和欧盟。截至去年,亚太区对伊顿宇航业务的营收贡献不超过10%。显而易见,C919投运后将会为伊顿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用周涛的话说,从前期伊顿上飞公司最初成立到最近两年,商飞的进步非常明显。“刚成立时双方确实磨合了一段时间,因为商飞毕竟没有经验,而像波音和空客和供应商的合作已经有很成熟的流程,他们在分工中更主动,作为供应商对他们的依赖也更强。”周涛在采访中说,“但这两年经过积累之后,商飞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本身的团队建设也有明显的提升。”
大飞机下线后,伊顿还将继续参与到后续的试飞取证中,完成设计改动、论证和再测试等,为尽早实现量产努力。按照预算,C919未来的产量可能会在2000架。
对于伊顿来说,2000架飞机的售后服务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按照其年报,售后市场业务可谓伊顿宇航集团贡献21%的营收,位列营收占比第二位。周涛介绍,由于飞机交付后营运周期长,售后服务也是民机供应商的重要市场,C919的出现对于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周涛表示,和商飞的合作对于供应商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毕竟之前干线民机市场基本就只有波音和空客两家,新的客机出现对于供应商提升技术也有帮助。
除了C919,伊顿还是国产支线客机ARJ21的供应商,并将为中航工业的新舟700和提供燃油系统,上述伊顿上飞公司也是中航工业的公务机AG300供应商。
周涛表示,未来伊顿还希望继续与中国其他的飞机制造商合作,为公务机、货机、通用航空飞机提供技术。不过他同时也强调,当前伊顿仍然会以C919为立足点。
http://news.mydrivers.com/1/454/454755.htm

供应商很懂事。。。
怎么找了个外国供应商洗地

饱食而乱喷 发表于 2015-11-4 18:05
怎么找了个外国供应商洗地


我认为,从宣传的角度看,应该找个外国供应商的正宗洋人领导来说,最好是正宗的白人,效果会更好一些。。。说实话,有些人,包括我,看到外国公司的中国名字的人,总是有点假洋鬼子的感觉,宣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饱食而乱喷 发表于 2015-11-4 18:05
怎么找了个外国供应商洗地


我认为,从宣传的角度看,应该找个外国供应商的正宗洋人领导来说,最好是正宗的白人,效果会更好一些。。。说实话,有些人,包括我,看到外国公司的中国名字的人,总是有点假洋鬼子的感觉,宣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问题是人家能拿全球供货的737、A330随便改军用,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商用版(而不是内部全换一遍、毫无通用性的军用版)C919、C929随便改军用?
问题是人家能拿全球供货的737、A330随便改军用,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商用版(而不是内部全换一遍、毫无通用性 ...
军机用民标不
不要再费劲去解释这些了,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就算你每一颗螺丝,每一颗铆钉都是自主制造了,喷子照样会找上来,说你山寨说你没有创新,他们总有说的,何必为了一群脑残大费口舌
能囫囵个弄出飞机来,就牛逼。以后再一点点消化。
这地本来就不需要洗,你要做这事,而你国内没有配套体系,因为这个体系基本没存在过,你不买,还能怎么办?
丢人吗?不丢人,作为主机厂就应该这样,主机厂能配套是好,不能也绝对不丢人。
我觉得我国像伊顿霍尼韦尔罗克韦尔等等这样的工业跨国集团还是偏少了一些
饱食而乱喷 发表于 2015-11-4 18:05
怎么找了个外国供应商洗地
名如其人啊,紫薯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11-4 19:22
问题是人家能拿全球供货的737、A330随便改军用,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商用版(而不是内部全换一遍、毫无通用性 ...
刚生下来就会上网就会喷-----这不是凡人是大神
haireh 发表于 2015-11-4 17:58
供应商很懂事。。。
供应商学聪明
中线小兵 发表于 2015-11-4 20:54
我觉得我国像伊顿霍尼韦尔罗克韦尔等等这样的工业跨国集团还是偏少了一些
这是大实话啊,要是什么时候我们的正泰、德力西之类的变成和霍尼韦尔一样牛逼,那才是中国真正崛起了······
C919 核心技术究竟是啥? 媒体始终没说清楚,实际上引擎、飞控、液压用的都是国际成熟产品,单纯强调整机设计是没多大说服力的。毕竟A350 的全碳主翼,B787的碳纤维机身 这样的激进设计和创新都没有。

商飞的思路其实是对的,不强调国产化率,先把C系卖出去,搞起来再说。反复洗地,只会越描越黑,跟高铁一样满天飞了,也没人追究当初怎么来的了...
不要再费劲去解释这些了,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就算你每一颗螺丝,每一颗铆钉都是自主制造了,喷子照样会找上 ...
你解释一下5楼的问题。
金雕0304 发表于 2015-11-4 22:53
你解释一下5楼的问题。
这还用解释?等我们哪天加入北约就行了,人家是什么政治环境我们是什么政治环境,要求这个不觉得幼稚吗
很多东西不能自己生产就不要吹什么自主创新,总给自己招黑又能怪谁呢?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11-4 19:22
问题是人家能拿全球供货的737、A330随便改军用,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商用版(而不是内部全换一遍、毫无通用性 ...
五年后十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