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朱鎔基上海患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2:16:15
傳朱鎔基上海患病
23/09/2005
【 本 報 綜 合 報 道 】 前 國 務 院 總 理 朱 鎔 基 傳 出 患 病 消 息 。 一 名 內 地 前 部 級 官 員 昨 日 在 本 港 一 個 酒 會 上 透 露 , 朱 鎔 基 在 上 海 患 病 , 因 此 他 的 兒 子 朱 雲 來 未 能 出 席 他 任 總 裁 的 中 國 國 際 金 融 有 限 公 司 的 成 立 十 周 年 酒 會 。 這 名 前 部 級 官 員 被 追 問 朱 鎔 基 目 前 的 狀 況 時 , 沒 有 進 一 步 披 露 詳 情 。
兒 子 不 來 港 惹 猜 測
據 北 京 消 息 人 士 透 露 , 朱 鎔 基 退 休 之 後 曾 經 多 次 入 院 檢 查 身 體 , 但 均 證 實 身 體 健 康 , 日 前 中 秋 節 他 亦 與 家 人 一 起 歡 度 節 日 , 朱 雲 來 突 然 不 來 港 故 惹 起 猜 測 。
下 月 將 屆 七 十 七 歲 的 朱 鎔 基 , 自 二 ○ ○ 三 年 離 任 後 , 鮮 有 公 開 露 面 , 本 月 三 日 , 他 與 一 眾 中 共 領 導 人 , 在 北 京 出 席 抗 戰 勝 利 六 十 周 年 紀 念 大 會 , 當 時 他 坐 在 台 上 , 精 神 不 錯 。 近 兩 年 屢 傳 朱 鎔 基 健 康 欠 佳 的 傳 聞 , 上 月 亦 曾 傳 出 他 因 肺 癌 在 上 海 留 醫 診 治 。
朱 鎔 基 在 一 九 九 八 年 就 任 國 務 院 總 理 , 甫 上 任 即 矢 志 推 行 國 企 改 革 , 打 擊 貪 污 , 施 政 五 年 , 中 國 經 濟 增 長 強 勁 , 加 上 形 象 清 廉 , 故 民 望 甚 高 。 而 他 也 因 作 風 硬 朗 , 鐵 面 無 私 , 享 有 「 鐵 面 宰 相 」 的 美 譽 。傳朱鎔基上海患病
23/09/2005
【 本 報 綜 合 報 道 】 前 國 務 院 總 理 朱 鎔 基 傳 出 患 病 消 息 。 一 名 內 地 前 部 級 官 員 昨 日 在 本 港 一 個 酒 會 上 透 露 , 朱 鎔 基 在 上 海 患 病 , 因 此 他 的 兒 子 朱 雲 來 未 能 出 席 他 任 總 裁 的 中 國 國 際 金 融 有 限 公 司 的 成 立 十 周 年 酒 會 。 這 名 前 部 級 官 員 被 追 問 朱 鎔 基 目 前 的 狀 況 時 , 沒 有 進 一 步 披 露 詳 情 。
兒 子 不 來 港 惹 猜 測
據 北 京 消 息 人 士 透 露 , 朱 鎔 基 退 休 之 後 曾 經 多 次 入 院 檢 查 身 體 , 但 均 證 實 身 體 健 康 , 日 前 中 秋 節 他 亦 與 家 人 一 起 歡 度 節 日 , 朱 雲 來 突 然 不 來 港 故 惹 起 猜 測 。
下 月 將 屆 七 十 七 歲 的 朱 鎔 基 , 自 二 ○ ○ 三 年 離 任 後 , 鮮 有 公 開 露 面 , 本 月 三 日 , 他 與 一 眾 中 共 領 導 人 , 在 北 京 出 席 抗 戰 勝 利 六 十 周 年 紀 念 大 會 , 當 時 他 坐 在 台 上 , 精 神 不 錯 。 近 兩 年 屢 傳 朱 鎔 基 健 康 欠 佳 的 傳 聞 , 上 月 亦 曾 傳 出 他 因 肺 癌 在 上 海 留 醫 診 治 。
朱 鎔 基 在 一 九 九 八 年 就 任 國 務 院 總 理 , 甫 上 任 即 矢 志 推 行 國 企 改 革 , 打 擊 貪 污 , 施 政 五 年 , 中 國 經 濟 增 長 強 勁 , 加 上 形 象 清 廉 , 故 民 望 甚 高 。 而 他 也 因 作 風 硬 朗 , 鐵 面 無 私 , 享 有 「 鐵 面 宰 相 」 的 美 譽 。
但愿真的只是——传~~~
真的不希望这是真的!!
施 政 五 年 , 中 國 經 濟 增 長 強 勁 , 加 上 形 象 清 廉 , 故 民 望 甚 高 。 而 他 也 因 作 風 硬 朗 , 鐵 面 無 私 , 享 有 「 鐵 面 宰 相 」 的 美 譽 。
-----------------------------------------
丢,教育产业化、医疗改革有那样是民望高的,卖屋卖地供孩子上学,住一次医院倾家荡产,难道穷人就没有权利与义务上学、看病?
[B]以下是引用[I]JOJOHOHO[/I]在2005-9-23 9:49:00的发言:[/B][BR]施 政 五 年 , 中 國 經 濟 增 長 強 勁 , 加 上 形 象 清 廉 , 故 民 望 甚 高 。 而 他 也 因 作 風 硬 朗 , 鐵 面 無 私 , 享 有 「 鐵 面 宰 相 」 的 美 譽 。
-----------------------------------------
丢,教育产业化、医疗改革有那样是民望高的,卖屋卖地供孩子上学,住一次医院倾家荡产,难道穷人就没有权利与义务上学、看病?



房改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把你两老逼疯,医改给你提前送终

嗬嗬,顺口溜
朱总理在台上时,我以为他是一位好总理,但后来的医改、房改、教改,老百姓的压力非但没减轻,反而大大加重,国家的负担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却加重了,我个人认为朱的改革是代表国家统治阶层,不是代表广大老百姓的,没有什么值得怀恋的,只有真正给老百姓实惠的,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居住权和教育权的领导才值得尊重。
房改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把你两老逼疯,医改给你提前送终

不错,深有体会!!@!
七十三,八十四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是非功过,自有评论。
楼主
少出处了
楼上的诸位你知道房改,医改,教改以前有多少的黑幕吗?恐怕是你们不知道的吧.
请讲
是到了该走的年龄了
因 此 他 的 兒 子 朱 雲 來 未 能 出 席 他 任 總 裁 的 中 國 國 際 金 融 有 限 公 司 的 成 立 十 周 年 酒 會 。
====> 我只想知道他儿子是怎么坐上这个位置的。
[B]以下是引用[I]加盐蓝山[/I]在2005-9-23 11:38:00的发言:[/B][BR]楼上的诸位你知道房改,医改,教改以前有多少的黑幕吗?恐怕是你们不知道的吧.

以前有多少不知道.知道是对老百姓,在房,教,医这些方面现在不如以前.对普通人而言,上面有黑幕下面负担小,比上面没黑幕下面负担大要好.何况现在是下面负担重,上面的黑幕也不见少.
[B]以下是引用[I]nebraska[/I]在2005-9-23 11:31:00的发言:[/B][BR]楼主
少出处了



今天香港的《东方日报》
去年十二月份我去上海,就听说好象在新华医院住院了,是肺癌。
此公可比两个人,前一个是王安石,后一个是张居正
但愿朱老安好!
早死早好!不死不好!死了就是好.
[B]以下是引用[I]最伟大的民间科学家[/I]在2005-9-23 21:26:00的发言:[/B][BR]此公可比两个人,前一个是王安石,后一个是张居正

我看还是象王安石
[em05][em05][em05]
[B]以下是引用[I]三味书屋[/I]在2005-9-23 10:33:00的发言:[/B][BR]?


房改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把你两老逼疯,医改给你提前送终

嗬嗬,顺口溜
[B]以下是引用[I]zjouchenxm2[/I]在2005-9-23 23:16:00的发言:[/B][BR]早死早好!不死不好!死了就是好.
[em17][em17][em17]
====> 我只想知道他儿子是怎么坐上这个位置的。
===============
偶也奇怪。10周年,那就是说1995年坐上那个位置的
但是偶好象记得党内高级干部配偶子女不准经商的文件是93年发的啊,而且是J表把从政治局清除北京帮的做法啊,难道把CXT搞下去后这个文件就作废拉????
太/子/党/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B]以下是引用[I]最伟大的民间科学家[/I]在2005-9-23 21:26:00的发言:[/B][BR]此公可比两个人,前一个是王安石,后一个是张居正


和王安石比? 太抬举他了吧?  宰相里,能和王安石比的,放大镜也找不出几个。朱还差的远!

和张居正比,也差的远,没那么大的河,就别发那么大的水。

我赞同以前听一位网友说的,朱和王莽倒是非常相像!

/
[B]以下是引用[I]三味书屋[/I]在2005-9-24 9:34:00的发言:[/B][BR]正

和王安石比? 太抬举他了吧?  宰相里,能和王安石比的,放大镜也找不出几个。朱还差的远!

和张居正比,也差的远,没那么大的河,就别发那么大的水。

我赞同以前听一位网友说的,朱和王莽倒是非常相像!

/


此言颇有见地。
大概是天谴
患病?好呀!请这位始作俑者看病别用公款!
[B]以下是引用[I]三味书屋[/I]在2005-9-24 9:34:00的发言:[/B][BR]正

和王安石比? 太抬举他了吧?  宰相里,能和王安石比的,放大镜也找不出几个。朱还差的远!

和张居正比,也差的远,没那么大的河,就别发那么大的水。

我赞同以前听一位网友说的,朱和王莽倒是非常相像!

/

去读一读历史,我就不说什么了,能说出“ 宰相里,能和王安石比的,放大镜也找不出几个”是不会明白我在说什么的。关于张居正,请参考《万历十五年》[em07]
这两位都是身前威名赫赫,身后被人清算的。
“张居正的10年新政,其重点在改变文官机构的作风。这一文官制度受各种环境之累,做事缺乏条理。张居正力图振作,要求过于严厉,以至抗拒横生。在他有生之日,他犹可利用权势压制他的批评者,可是一旦身放,他的心血事业也随之付诸流水。
  加强行政效率乃是一种手段,张居正的目的,在于国富兵强。理财本来也是他的专长,但就是在此专长之中,伏下了失败的种子。这其中有很多复杂情况,是为外人所未能深悉的。”
----《万历十五年》
[B]以下是引用[I]最伟大的民间科学家[/I]在2005-9-24 10:06:00的发言:[/B][BR]/
去读一读历史,我就不说什么了,能说出“ 宰相里,能和王安石比的,放大镜也找不出几个”是不会明白我在说什么的。关于张居正,请参考《万历十五年》[em07]
这两位都是身前威名赫赫,身后被人清算的。


明白你的意思,只是反对你拿王安石张居正作比,我要说明的是,他根本不配和王张比。朱根本不具备这两者的“都是身前威名赫赫”,简直是天壤之别,不具可比性。
你懂我的意思吗?

说他能和搞改革的王莽比,已经是抬举他了。


/
[B]以下是引用[I]三味书屋[/I]在2005-9-24 10:21:00的发言:[/B][BR]。

明白你的意思,只是反对你拿王安石张居正作比,我要说明的是,他根本不配和王张比。朱根本不具备这两者的“都是身前威名赫赫”,简直是天壤之别,不具可比性。
你懂我的意思吗?

说他能和搞改革的王莽比,已经是抬举他了。


/

还是可以一比的,毕竟他没有篡权的野心,哈哈,打住,打住。
王安石不是个好宰相,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好的名声,只是XXX的教科书没来由地吹捧。
尽为新法误苍生



有位外国的史学家说,历史常常被人们歪曲以迎合现实。人们研究历史,在很多的情况下,似乎就是为了要证明现在人们作的事情,在历史上已经有人作了,或者还不曾有人作过。这句话想想挺有道理。受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思想界学术界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对历史上的造反者特别推崇,如太平天国运动一直被抬到极高的位置,被数不清的中小学生当成考试重点来背诵,全然不顾马克思1862年6月所写的《中国记事》中的一针见血的评论:“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起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史料记载的洪秀全荒淫无耻的程度超出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暴君。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也说“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后,激进的制度变革观念逐渐不受重视,人们转而向历史中去搜索改革家,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顾改革效果而简单的肯定改革家的倾向。例如,王安石变法,一直被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而受到肯定,自学考试的教材上也引用列宁的话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最近读了中国社科院王松奇《北宋为什么变成了南宋》(《经济学家茶座》2003,3)一文,深有感触。王文中提到,正是王安石新政极大的破坏了生产力,动摇了北宋的经济基础,并引发了几十年的惨烈党争,才为外族入侵提供了机会,使北宋被终被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赶到南方变成了南宋。这不是什么新观点,关于王安石变法,历代,至少是明代以前的史学家都是批评大于表扬的。真正令人感慨的是,对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竟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

最早知道王安石变法,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里面提到青苗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积极的、进步的,只是因为在新政执行中用人不力,同时由于新政触及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遭到反对才最终失败的。到高中语文课上又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文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对其本人及新政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的指责,一一进行了反驳,才思敏捷行文流畅,令人读后顿生好感,课本上也给予了“坚持己见,维护变法”的正面评论。再后来,读三言两拍,对王安石变法却有了不同的理解。

《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办山堂》生动了描述了王安石晚年亲眼目睹变法给民间造成的危害而心灵倍受折磨的情景。拗相公是民间给王安石取得绰号,指其生性偏执,刚愎自用。宋代即有通俗小说《拗相公》问世。王安石的固执是出名的,因反对新法而遭贬谪的苏轼对此有三不足之评: “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这三不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也能看出来。

小说中写新政被废后,王安石归隐江宁。这一年在史书上应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67年),新政已执行八年。王安石心灰意冷,带了几名随从,微服而行,一路看见的都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情景。想雇轿子马匹,也找不到,因为百姓为新法所害,大多逃散。留下的几户穷民,奔走官差,无法脱身,民穷财尽,牲畜匮乏,原来百多户人家的村子不过剩下八九户,一个十几口人家的家庭连死加逃,仅存四口。百姓对新法恨之入骨,喂猪养鸡,都唤作“拗相公” 或“王安石。”。

小说之言,本不足为凭。巧合的是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引用大量的史料,对王安石及其新政的描绘和分析,几乎与三言两拍如出一辙。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新政中的各项措施,归纳起来大体分为三组。有三种国营企业、三种新税、三项管制人民的登记制度。三种国营企业是均输法(国营贸易局),市易法(国营零售店管理局),以及利息二分实收三分(加上申请和登记费)的青苗法。三项新税收是免役税、国产消费税、所得税。登记制度是把国民组织起来,编成十家为一组的征兵单位,亦即保甲;重新登记土地和马匹(方田均税法与保马法)。大体说来,这些方案近乎现代的集体经济政策。新政中的“均输法”和“市易法”就是由国家直接控制和垄断商业贸易,用官办机构控制商人,用官定价格管理市场,甚至连小商人也被纳入管制之中,国家成了与小商贩争利的生意人。变法中最为人们熟悉的青苗法,本身是一项不错的措施,有些近似现代的农民银行,后来却弄得农民家败人亡,原因是这种贷款在执行中变成了强迫。新政执行后,放贷、收息的多少成为官员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结果刺激各级官员向农民强行放贷,每期三个月,利率高达30%,最终使青苗法变成了赤裸裸的国家掠夺。另外,保甲法和免疫法同时实行,使农民在缴纳免疫税的同时仍然免不了差役之苦,其情景直如三言两拍之描述。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到:“事实是,王安石使国家的垄断,取私人的垄断而代之,弄得小生意人失业;农人在无力付强迫的青苗贷款和利息之下,卖妻儿而逃亡,为他担保的邻居,或与之共同逃亡,或把财产典卖。县镇监狱有人满之患,每一县政府都有查封的抵押品和没收的财产,法厅也讼案充斥。朝廷这样失政之下,即使没有外族侵入,任何朝代也会灭亡的。”

这些话用今天盛行的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应该是这样:王安石新政是国家为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短期目标,而对私人产权的任意剥夺。政府从私人手中抢夺走自由交易权,这种与民争利的短期行为,最终破坏了经济增长,使整个国家走向衰退。

对于王安石变法,明代之前的正史皆持否定态度。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提到:“提倡新法的王安石,明朝以前的人都把他认为极恶大罪,几欲放在奸臣传内,与蔡京、童贯同列。《宋史》本传虽没有编入奸臣一类,但是天下之恶皆归,把金人破宋的罪名放在安石头上。”但作为国学大师的梁启超本人对王安石变法却是褒奖有嘉的,认为前代的观点有失偏颇,应改作宋史,“荆公种种举动,都有深意。他的青苗保甲保马市易诸法在当时却是一种富国强兵之术”。梁启超的时代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清政府的内忧外患促使人们普遍的寻求一种变革之道。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肯定,与其说是为历史正名,不如说是在表达他自己变革的理想和愿望。这使我们想到一位史学家的话,历史是一块漂亮的花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剪裁。

自诺斯教授1992因对经济史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经济学家特别热衷于到经济史中去寻求案例和事实,并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对历史事实予以重新的解释。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析,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似乎可以提供一种顺手的分析工具。对变法的不同观点,说穿了是对改革成效的判断问题。在判断一项改革的成效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用的是生产力标准,即看这项改革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新制度经济学则用了交易成本标准,通过改革是否有效的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来判断这项改革是否成功。从这两个标准中任选其一,王安石变法都很难找出积极的意义。史书中即使最委婉的评论,也会有“民曰不便”之说。“民曰不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高了交易成本,增加了制度运行的成本,这正是一个国家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一生勤俭,为官清廉,不重钱财,对物质生活要求极低,苏洵在《辩奸论》称其:“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腐败”与他无关。他变法完全是出于一种政治上的理想与报负。但其狂想式的改革设想在付诸现实之后,对社会和经济的打击却是致命的,三言两拍中 “尽为新法误苍生”的诗句道出了这场变革的悲惨结局。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上的大灾大祸,往往不是贪图荣华富贵的小人或昏庸无能的蠢人所为,而是那些一心想成为伟人或者不知不觉将自己当伟人来看待的人制造出来的。

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政,对反对变法的政治对手进行了大肆的排挤和迫害,几乎相当于发动了一场宋代版的“文化大革命”。司马光、苏轼等名臣皆遭放逐。关于苏轼被贬,三言两拍中另有一个很戏虐的故事《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苏轼看到王安石写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忍不住笑话王安石没见识,不知道菊花并不落瓣,结果不久就被贬到了黄州。原来,黄州的菊花落瓣,王安石是让他去亲眼看看什么叫吹落黄花遍地金。本来很悲惨的事,到了话本小说里也变得妙趣横生了。
[B]以下是引用[I]最伟大的民间科学家[/I]在2005-9-24 10:23:00的发言:[/B][BR]/
还是可以一比的,毕竟他没有篡权的野心,哈哈,打住,打住。


我说的不是篡权的王莽,是改革的王莽。
[B]以下是引用[I]最伟大的民间科学家[/I]在2005-9-24 10:25:00的发言:[/B][BR]王安石不是个好宰相,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好的名声,只是XXX的教科书没来由地吹捧。


说一个人好坏太简单了,孩子都会。尤其是政治人物、历史人物,本来就不能用好坏来区分,XXX的教科书为了说明改革开放是英明的,竟然就搬出王安石来证明应该改革,呵呵,估计王老爷子知道了非得从棺材里爬出来不可!
你看到的资料可能是反对者留下的。
在我们眼里,王安石是一个了不起的宰相,伟大的宰相,从各个方面讲,都算得上“震古烁今”“名垂青史”。
/
你的资料前边的不去说他了,反正也说不完,也说不清。
后来看到苏轼,忍不住出来佩服一下,这个人,在王安石当政时,说新法的弊端,在司马光当政时,申新法的好处。所以在政治上,就都不讨好。王安石贬,司马光也贬。呵呵,就是这个苏大学士,愣是能坦而然之,不改初衷,真了不起![em17][em17][em17]

我一直很敬佩苏东坡,觉得它是个真正的文人,不但才华,还有风骨,更难得的是心态。

/
看来朱是能成历史人物了。其实已经混的不错了。呵呵!!评判要公正。。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很欣赏朱总的。
心情复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