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重磅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19:07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

第一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独家重磅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

4月,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近半月,走访新疆
和田地区墨玉县、和田县、于田县,
喀什地区叶城县、莎车县、疏附县、喀什市,
伊犁州伊宁县,对话数十位
基层、地厅、自治区级官员,
就新疆“去极端化”工作展开深入调查。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渗透由来已久


“共产党盖的安居房是阿热木(非清真)”、“拿政府工资给汉族打工是阿热木”、“抽烟饮酒的人死后将下地狱”、“妇女不蒙面不是真正的穆斯林”……这是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尤其南疆地区的真实存在。

新疆官方梳理出的宗教极端思想表现远不止上述:宣扬“伊斯兰教教法高于国法”;宣扬“共产党政府是异教徒政府,要推翻”;散布“政府颁发的一切证件(诸如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营业执照)都是无效的”;宣扬“圣战”、“迁徙”、“杀死异教徒可以殉教进天堂”。

“最早从一些朝觐回来的人开始,他们的着装发生变化;到后面开始变味,强迫自己的老婆蒙面、禁止吸烟喝酒、婚礼不让唱歌跳舞、葬礼不让哭,乱区分清真不清真,并以此区分所谓异教徒;再到后来,干扰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婚姻法……”和田地区一位乡镇官员向凤凰网讲述了他所观察到的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过程。


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扎,两位穿着时尚的女子走过。和田地区曾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严重地区,当地官员称过去巴扎上随处可见穿戴蒙面罩袍的女子,如今街面上已见不到。摄影:陈芳

“穿着罩袍上街,在公共场所做礼拜,指责甚至威胁世俗化的维吾尔族‘不是真正的穆斯林’,最后向暴力恐怖活动转化,发展到拿着斧头攻击武警干警、攻击党政机关……”和田地区另一位乡镇官员早些年曾满是担忧,担心会失控。

近年来新疆破获的多起暴恐案件,无不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新疆政法委书记熊选国告诉凤凰网,“宗教极端势力只是借用宗教名义,歪曲宗教教义,目的是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制造民族分裂,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他进一步指出宗教极端势力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强烈的政治性,鼓吹“除真主以外,不服从任何政府、任何人”,推翻世俗政权,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哈里发国家,歪曲宗教信仰为政治纲领;二是强烈的排他性,恶意发挥、扩大宗教教义中具有排他性的内容,煽动宗教狂热、激化民族矛盾,把信仰“安拉”以外的一切人都当作“异教徒”,对“异教徒”戏弄、嘲讽、孤立、恐吓,甚至残害;三是强烈的暴力性,即所谓的“圣战殉教进天堂”,采取暗杀、爆炸、暴乱等反人类的暴恐手段,残害各族民众,制造民族对立,推翻政府、分裂祖国。

据凤凰网掌握的资料,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的渗透由来已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抬头,并与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及中亚地区的暴力恐怖主义结合,在新疆迅速渗透和蔓延,滋生出了新疆本土的宗教极端势力。彼时,民族分裂分子曾打出“分裂新疆纲领”等旗号,宗教极端思想被掩盖在分裂思想下,渗透手段隐秘,易被忽视。

1997年,新疆曾开始对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进行严打整治,对宗教极端势力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但其影响依然深远。

新疆官员普遍向凤凰网反映,对当前影响至深的新一轮宗教极端思想的抬头始于2007~2008年,2009年的“7·5”事件更催化了极端思潮的蔓延。此外,国际上伊斯兰世界世俗化受阻、原教旨主义抬头的大趋势,都加剧了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的渗透。

“几年前,从表象上,一眼就可看出宗教极端对这个社会的侵蚀,和田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蒙面现象,跳舞、唱歌、放音乐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告诉凤凰网。其任洛浦县政法委书记时,曾探索“现代文明服务车”进村入队,教育引导女性脱去蒙面罩袍,颇有成效。

“7·5”事件发生后,时任伽师县委书记的朱雪冰也感觉到了不正常,“发现穿戴有了变化,乱区分清真不清真,年轻人不吃父母做的饭……”朱雪冰提出要警惕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渗透,“这个东西很可怕,铺天盖地过来,一旦成规模,再去治理,难度就会很大”。2012年,伽师县委领导班子带头,走访每个乡每个村,进行滴灌式宣传教育。

面对宗教极端思想的迅速蔓延,如何有效治理?早两年,在民众普遍信教的南疆地区,对各级党政官员而言,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区分宗教极端思想与正常宗教及风俗习惯。

在新疆,伊斯兰教发展传播过程中,一些宗教教义教规逐渐融入到信教民众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中,如起名、割礼、领结婚证后念“尼卡”证婚、给亡人站礼、过乃孜尔等。而宗教极端思想往往从细微处开始渗透,借用宗教名义,把宗教极端思想宣扬的理念与风俗习惯伪装混杂一起,比如鼓吹拒领政府证件,念“尼卡”就可以结婚,念三个“塔拉克”就可以离婚;穆斯林男人要留大胡须,妇女要穿蒙面罩袍等,并称此为宗教义务。具有朴素宗教情感对宗教教义教规不了解的信教民众难以区分。

“当政府治理非法行为时,他就造谣说政府干涉民族风俗习惯,新疆没有宗教信仰自由,甚至与民族问题扯在一起”,熊选国坦言,“怎样把宗教极端思想从正常宗教中剥离开来,既保护合法宗教活动,又能有效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有一定难度”。

[img]http://y2.ifengimg.com/a/2015/10 ... 265_w5184_h3456.jpg[/img]
喀什老城区内的一座清真寺。全疆目前共有清真寺2.44万座,新疆官方称充分保证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摄影:陈芳

新疆当局顶层设计推动去极端化

新疆党委一位知情人士向凤凰网透露,早在2010年上半年,新疆高层已意识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并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抵制和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新疆网信办主办的“艾德莱斯炫昆仑”活动在和田吉亚乡举行,以现代文化引领,挖掘民族传统,对冲宗教极端思想。摄影:卢婧冉
同年8月26日,新疆党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8·19”暴恐案件时,提出“一反两讲”,即“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强调“不论什么人、什么民族、出于什么动机,都必须遵纪守法,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事”。

2011年10月,新疆第八次党代会部署,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抵制和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并安排政法委牵头就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展开调研。

次年1月,张春贤在与和田地区、皮山县党政领导座谈时首提“去极端化”目标。

2013年5月,新疆党委形成一份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工作意见,即官方所述“自治区党委11号文件”,区分了民族习俗、正常宗教与宗教极端思想的界限,明确了宗教极端主义的多种表现形式。这份意见成为各地州去极端化的主要参照依据。

2014年新疆两会上,自治区进一步提出“要用好五把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于10月在吐鲁番、伊犁调研时进一步完善:即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五把钥匙”是新疆在实践中总结形成的理念和举措,多位基层官员称这在去极端化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自去年6月至今年上半年,新疆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简称“访惠聚”)表彰动员会、稳定工作会议、新春开局等会议,多次强调把去极端化作为新疆当前最突出紧迫的工作。自治区稳定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把“疏”作为紧迫任务,坚持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法治约束突出的是规范和打击,文化对冲突出的是思想引领和氛围营造,正信挤压突出的是正本清源、澄清模糊认识,用正确的教义启发信教群众内心自觉”,上述党委知情人士向凤凰网分析。

新疆党委强调,去极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先行先试。

强化法治约束一切宗教活动须依法进行


多位新疆基层官员坦言,过去开展去极端化实际工作中,另一障碍来自法律的缺失,许多政策和法律跟不上形势变化,缺少刚性,针对性不强。和田地区一位不愿具名的镇党委书记告诉凤凰网,过去眼看宗教极端现象蔓延很困惑,“基本事实都清楚,苦于缺少法律支撑,你去治理甚至有声音指责我们是在用非法的手段管理并不违法的行为。不能打不能骂,仅靠劝说教育,几乎不起作用”。

笔者在新疆各地走访中看到最多的标语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后,新疆当局在依法治疆上更是推出了不少实质性举措。四中全会召开一个月后,新疆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便审议通过了《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指出,“新疆区情复杂特殊,依法治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结合新疆实际,把依法治疆作为治疆基本方略,走符合新疆区情特点的法治建设道路”。

在各种会议上,新疆党委多次强调:“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地区,只有坚持依法治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有统一的准绳和标尺,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不管哪个民族、不管信仰何种宗教,都必须严格遵循宪法法律,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和解决”;“让各族群众知道什么行为合法、什么行为违法,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教群众首先是国家公民,一切宗教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护合法宗教活动,保障信教群众合法宗教需求,严禁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严禁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严禁利用宗教干预世俗化的生活方式,既尊重信仰宗教自由,也尊重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去年底,新疆人大全票通过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该条例首次针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增设具体条款。

喀什地区疏附县、喀什市则在基层治理上试点《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内容涵盖去极端化、综治维稳、计划生育、邻里纠纷等诸多事项。“我们老百姓虽说知法,但总觉得法律和他没关系。通过村规民约和市民公约,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让老百姓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也懂得尽义务”,喀什市委书记陈旭光告诉凤凰网,此举对基层治理者同样有效,一是增强依法管理意识,二是如何把民众凝聚起来。


喀什市在农村和城市社区试点《村民公约》、《居民公约》,内容涵盖去极端化、综治维稳、计划生育、邻里纠纷等诸多事项,以此加强民众法治意识和基层依法治理意识。摄影:陈芳

4月16日,新疆人大启动“去极端化”地方立法,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乃依木·亚森强调,该法规“不仅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推进法治新疆建设,也是维护正常宗教秩序、保障广大信教群众合法利益,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

“没有严打开路其他工作无从谈起”


经过近30年的渗透,在新疆尤其南疆地区,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群已不是小数目,也不仅仅局限于农民,还包括一些工商业主、宗教人士、学校老师,甚至个别党员干部。如此庞大的人群,哪些是盲目跟随者?哪些是幕后煽动者?哪些已经对现实构成威胁?如果不加以区分,去极端化工作难免扩大化,或者打而不准。

新疆司法厅党委书记张云告诉凤凰网,根据其多年工作经验,以一个村为例,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群中,70%是被宗教极端裹挟的,30%左右是被宗教极端势力污染的群体,另有极少数是已经构成犯罪、有现实危害、甚至准备实施暴恐活动的。张云分析,70%的群体看大环境,不需要做太多工作,大环境变了,很容易转变;30%的人群是需要集中力量做教育疏导工作的;第三种人则是要坚决打击掉的。“把70%裹挟的解脱出来,30%的转化过来,极少数打击掉,一个村子差不多就干净了”,张云说。

这一比例与和田地区于田县的情况大致一致。据于田县政法委书记肖开提·亚生介绍,该县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群中,大约5%属于顽固派,15%为支持和跟随者,80%属于盲从者。

南疆多位基层官员告诉凤凰网,普通信众大多具有朴素的宗教情感,加之受教育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对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并不清楚,很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影响和裹挟,往往是谁的“势场”大,就容易倒向那一方。

在和田地区民宗委宣传科工作人员古丽巴哈·艾合买提看来,和田这个地方,舆论氛围特别重要,穿着打扮方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周围环境,“她穿了(蒙面罩袍),你也穿了,我不穿,你们会怎么看?主要是这种压力”。“一个看一个,看周围人都不敢吭声,我也就不敢管,慢慢就不愿管”,和田县巴格其镇一位村治保主任向凤凰网坦言,过去工作没有信心。

极端思想根深蒂固且已产生现实危害的这部分极少数人群,比例虽小,但现实危害大,且往往躲在幕后,在村里已经形成宗教黑恶势力和家族势力,还有些充当起“宗教警察”的角色,时刻盯着其他人施加压力。和田地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秀成(现已任新疆政法委副书记)指出,新疆暴恐之所以冒泡,就是幕后有势力煽风点火,把别人脑子洗了,教唆煽动别人去“圣战”。凤凰网主笔在新疆某监狱接触到三位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服刑人员,无不表示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蛊惑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位第一次出狱后称遭受幕后人物威胁二次犯罪。“只有打掉这些幕后黑手,社会环境才能净化,正气才能出来,老百姓才敢站出来”,张秀成说。

数十位新疆县乡级官员告诉凤凰网,在新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迫切性。“黑盖子笼罩在村里,藏匿比较深,老百姓不敢检举,基层组织不敢发声,也没有威信。严打开路是必然的,没有严打,去极端化也好、群众工作也好,一切工作无从谈起”,现已是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兼疏附县委书记的朱雪冰向凤凰网坦言。

去年5月23日,中央统一部署下,启动了以新疆为主战场的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一年期满,共打掉100多个暴恐团伙,96%以上暴恐案件被提前打掉。通过严打,社会氛围发生根本变化,乡村干部敢于做工作,民众敢于站出声援支持反恐,宗教极端外显现象得到遏制,宗教极端势力干预教育、计划生育、婚姻等棘手问题初步得到解决。“通过严打开路,挤压了宗教极端势力的生存空间,其他工作有效开展起来”,熊选国向凤凰网强调,他更看重的是严打产生的综合效益。据了解,此轮严打将延长一年。

禁止穿戴蒙面罩袍引发的争议


在新疆各级官员看来有着迫切现实需要的严打,往往因个别事件引发外界质疑,最为突出的当属禁止穿戴蒙面罩袍和年轻人留大胡须,被攻击为侵犯个人着装自由。“在新疆往往就是一件小事被舆论无限放大,导致我们的工作出现100-1=0的情况,官员变得缩手缩脚,被动应付”,喀什地区一位基层官员对此感到无奈。

在新疆出现的穿戴蒙面罩袍、年轻人留大胡须现象,并不是外界简单理解的个人着装自由,实际是一些势力在宣扬非此即彼的两分法,以此作为区分所谓"异教徒"的标志,也是对抗政府的一种标志,试图通过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改变新疆的某种现状。

缘何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禁止年轻人留大胡须?凤凰网早前文章《乌鲁木齐立法禁止蒙面罩袍背后》中,新疆社科院研究员马品彦曾指出,不能说所有类似装扮的人都是极端分子,但这种现象一定是宗教极端主义影响下的一种行为。在新疆社科院中亚研究所原所长潘志平看来,蒙面罩袍现象的出现背后有宗教极端势力在鼓动,其目的在于构建浓厚的宗教氛围,甚至裹挟绑架信教民众。

“一些人认为穿戴是个人自由,事实上一些宗教极端势力通过这种服饰和装扮等外在表现,宣誓宗教极端思想,并以此与社会对抗。很难想象喀什、和田、乌鲁木齐满大街都是蒙面罩袍、大胡子现象,会给新疆带来怎样的后果,到那时世俗装扮的人恐怕都成了异类,是否还敢安然走在街上?内地还会不会有人敢来新疆?”上述喀什地区基层官员告诉凤凰网,在新疆出现的穿戴蒙面罩袍、年轻人留大胡须现象,并不是外界简单理解的个人着装自由,实际是一些势力在宣扬非此即彼的两分法,以此作为区分所谓“异教徒”的标志,也是对抗政府的一种标志,试图通过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改变新疆的某种现状。

事实上,近些年南北疆已出现多起世俗化维吾尔族受到宗教极端势力裹挟、威胁甚至殴打的现象。两年前,一位喀什官员的妻子去和田某地巴扎,因其染发未戴头巾,遭遇恐吓式质问“是不是穆斯林”;乌鲁木齐一位维吾尔族女孩儿曾因穿牛仔裤当街被骂“jalap”,另一位维吾尔族女孩乘坐出租车因用普通话打电话被司机警告;更有甚者,对世俗化时尚化着装人士吐痰、拿刀子划破衣服以警示。

“这种人对社会已经构成危害,他不是自己蒙面、自己留胡子,而是以宗教的名义强迫、煽动、威胁其他人,在社会上制造一种压力,必须打击处理。也只有对这些极少数人打击处理了,才能把整个社会面扭过来”,熊选国告诉凤凰网,打击的主要是强迫、煽动、组织、蛊惑他人者,以及威胁、恐吓、殴打不留大胡子、不穿戴蒙面罩袍的人,对绝大多数被裹挟的信众,则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教育疏导。

喀什地区另一位县级官员向凤凰网透露,早在2007-2008年,新疆曾治理过穿戴蒙面罩袍现象,但当时主要靠劝说辅之以罚款,办法相对简单,这期间难免存在个别基层官员劝说无效后采取强硬粗暴办法,被外界放大,且直至今天仍在用过去存在的现象攻击今天的做法,“事实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已明确严禁用罚款、当街揭面纱等简单粗暴式工作方法,对被裹挟被影响的民众要滴灌式教育疏导”。在马品彦看来,由于过去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证,新疆各级政府在治理时往往陷入两难局面,“既然是治理,就不能简单只做思想工作,相应的法律法规必须跟上”。

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参与宗教极端活动,不得利用宗教活动或者借宗教名义干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干涉婚礼、葬礼等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干涉文化、文艺、体育等活动;不得对未经依法登记的婚姻举行宗教仪式;不得利用仪容、服饰、标志、标识等,渲染宗教狂热,传递宗教极端思想;不得胁迫、强制他人穿着宗教极端服饰、佩戴宗教极端标志、标识”。一改过去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


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近些年,南疆地区普遍出现婚礼不让唱歌跳舞现象。去年,名为“塔克拉玛干的婚礼”刮遍南疆,久违的歌舞重现当地婚礼,广受农民欢迎。摄影:宋歌

今年年初,乌鲁木齐开全国之先河,立法禁止公共场所穿戴蒙面罩袍。实施4个多月,整体平稳,未有反弹。

“我们不说那样穿对不对,首先要看我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我们生活的国家,其法律法规有什么要求,你的这种穿着打扮对周围人有没有带来一种影响、一种恐惧感”,和田地区一位维吾尔族社会人士告诉凤凰网,去年5月开始严打以后,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政府、什么叫管理,就改变过来了。

凤凰主笔在和田、喀什、乌鲁木齐等多地沿街走访,未见到一例穿戴蒙面罩袍现象。和田地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凤凰网,从思想上去除极端化是根本,但首先要从大面上遏制住外显现象,“如果这种明显带有宣誓极端思想的表象都治理不住,宗教极端势力会认为你拿他没办法,无形中助长其嚣张气焰,把非法当合法,从隐蔽到公开,最后形成气候,超越一切,想管也管不了”。

教育疏导:击毙一个暴恐分子好还是减少一个好


新疆是否陷入了“越打越恐”的维稳怪圈?前两年接连发生的暴恐案件,让新疆各级官员备受压力,也陷入了反思。

“这些娃娃本身不是暴力恐怖分子,为什么让别人给洗脑了,为什么走到这个路上去呢?”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坦言,每当睡不着觉的时候,总是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击毙一个暴恐分子好?还是减少一个好?”张秀成,此前长期工作在南疆反恐一线,也曾一遍遍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在他被洗脑之前,通过教育增强其抵御能力?如果这样,极端分子不就减少了吗?暴恐案件自然不就少了吗?我们不就不用把全部力量放在维稳上了吗?”

防范几乎全民皆兵,各级维稳力量常年超负荷工作,即使这样,还是打不胜打、防不胜防,问题出在哪里?张云认为,关键要抓住源头,重点放在30%被宗教极端思想感染的人群,“这部分人教育转化好了,打击压力没那么大,打击面越小越好”。

去年大年初二,新疆召开了地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视频会议,提出“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并就此进行部署。“大年初二,张春贤书记专门召开这个会,可见部署之紧迫。通过一年的实际工作,越来越理解提两手都要硬的深刻用意,事实上光靠打是不行的”,和田地区一位政法系统的官员告诉凤凰网。

“打不是目的,最终要转化这些人的思想,使其不再危害社会”,熊选国强调。在新疆各地做好大众去极端化教育的同时,政法机关更关注三个“细水滴灌”领域的去极端化教育:一是对在押人员,包括监狱中的服刑人员,开展去极端化工作;二是针对那些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群体开展教育;三是突出加强易发生暴恐案件的重点乡村群众的去极端化教育。而正信挤压,是现阶段比较直接有效的手段。

认识“正信挤压”
宗教人士发挥核心作用,告诉什么是正确的伊斯兰教义,伊斯兰教中积极的因素,并作出符合时代的解经,驳斥“迁徙”、“圣战殉教上天堂”。

新疆司法厅选择第一监狱试点去极端化,该监狱危安(危害国家安全罪)、重刑犯人最多,东突、东伊运、伊吉拉特、伊扎布特等组织骨干头目最多。这些人被宗教极端思想洗脑很深,大多不认罪不服判,不认国家,不认法律,只认他们理解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新疆监狱系统去极端化专家组组长阿布都瓦依提·赛迪瓦卡斯告诉凤凰网,对这些人,一上来讲政策讲法律讲国家认同,基本等于对牛弹琴。

阿布都瓦依提就和他们讲宗教、辩经,期间穿插案例、辅之以人性亲情感化。起初阿布都瓦依提的身份被怀疑,认为他是共产党派来的,一位重刑犯甚至公开声称“要干掉他”。几次谈话、几轮激烈的辩经下来,大部分被转化,少数较顽固派,甚至数十回合交锋……一年下来,监狱系统转化率达63%,其中包括“东伊运”头目和“伊扎布特”头目被转化过来,自愿现身说法,而那位要干掉阿布都瓦依提的重刑犯,心服口服。“先用正确的宗教教义把他脑子里极端的东西去掉,接下来讲怎么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怎么才是一个好的穆斯林,现世怎么劳动、怎么孝敬父母、怎么为社会做贡献,后世才能进入天堂”,事实上,阿布都瓦依提做的远比说的复杂。

于田县对顽固人员的教育转化,同样采取了正信挤压的办法,肖开提·亚生称之为“破壳性改造”,破壳后,通过一对一帮扶、心理咨询、亲情会见等综合施策,消除抵触情绪,法律知识、国家意识宣传跟上。于田县教育转化最后一个环节是向宪法宣誓,“此举意在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认识到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作为公民要遵纪守法”,肖开提·亚生告诉凤凰网。

伊宁县在教育转化过程中,专门抽调了数十名“久经考验又具有法律知识”的少数民族官员,轮流排班与被转化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凤凰网主笔在伊宁县社会矫治中心,看到十几位少数民族干部与二三十位被转化人员同在一间会议室,面对面沟通辩论,没有警察,被转化人员亦无受强制措施。“刚来时,看我们的眼神都是愤愤的,通过20多天的改造,有些主动交代我们并不清楚的情况,诸如非法书籍藏在自家羊圈里、强迫自己丫头穿的吉里巴甫服藏在哪哪”,伊宁县社会矫治中心帮教干部阿里木江告诉凤凰网,让被转化人员感触最深的还是暴恐案件的警示教育,“一些人当场就哭了,原来极端思想要把我们带到这个地步”。

莎车县艾力西湖镇,“7·28”案发后,一年来通过消除恐慌情绪、正信挤压、现代文化对冲、解决就业等综合施策,作用显现,农民主动站出声讨暴力恐怖与宗教极端活动。阿依夏木古丽·依德热斯的弟弟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参与了“7·28”暴力恐怖案件,被依法判刑。案发后,阿依夏木古丽及家人曾一度消极悲伤,在当地政府及村民帮助下,她站在了宣讲台上,把弟弟受骗走上不归路的教训讲出来,以警示村民不要被极端分子煽动利用。

重点抓干部、教师、宗教人士三支队伍


今年初召开的新疆稳定工作会议强调,去极端化要发挥干部、教师和宗教人士三支队伍作用。近期,新疆先后专门召开各地州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教育教师工作会议和爱国宗教人士座谈会,对三支队伍重视前所未有。

新疆党校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向凤凰网分析,三支队伍建设既治标又治本,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方面的积极谋划和探索。他指出,全疆128万多干部、40多万教职工、2.8万多宗教人士,在新疆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影响,无论在面上还是深度上都具有特殊性,“128万多干部的党性修养如何、立场是否坚定、业务是否过关,直接影响着政策的贯彻落实,稍有不慎,极可能被三股势力借题发挥,上升为稳定问题;40多万教师,背后还有470多万在校生,占全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几乎联系着每个家庭,而新疆近些年暴恐案件的参与者多为年轻人,与教育不无关系;南疆地区几乎普遍信教,宗教对人日常生活介入之深远超基层政府,近3万名宗教人士作用发挥怎么样至关重要”。

做好新疆的一切工作,干部是关键。5月召开的各地州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新疆党委提出“四强三力”的要求,强调新疆各族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20字好干部标准”,力争做到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同时要努力提高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此次会议还特别强调,要“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敢于担当,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反对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在反对三股势力斗争中打头阵、做标兵,决不做‘两面人’、‘老好人’,决不阳奉阴违”。

过去在宗教管理中,干部普遍存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实事求是讲,看起来这些人好像是一夜洗脑,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而是因为群众长期疏于教育和引导,给这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机会”,喀什地委书记曾存坦言。和田地委印发的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材料《党员干部应将反恐维稳的责任扛起来》一文指出,“宗教极端势力有扩大之势,与宗教管理中的不敢不愿不会管分不开,一定程度上甚至是根本原因”。

据凤凰网了解,不敢管不愿管的原因大致如下:怕触及宗教敏感引火烧身,怕得罪教职人员和教民;怕自己与家人被孤立,遭打击报复;认为大环境如此,管了也没用;另有个别干部出于宗教认同和狭隘的族别意识不愿管。面对不敢管不愿管问题,除严打净化环境外,新疆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教育,并建立追责制,对立场仍有问题的党员干部则坚决查处。伊犁州去年6月曾通报10起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典型案例,喀什市今年亦公开处理了一批违反政治纪律的官员。

“不会管”究其原因,在于党和政府面临的宗教管理难题,过去要么谈教色变,要么不正视宗教。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指出,“我们不懂宗教,甚至有时把宗教看成了洪水猛兽,往往采取一种简单的做法,就是堵和压,结果是党的干部与信教群众之间产生距离”。

事实上,新疆高层已经带头在研究宗教问题。一位自治区厅级官员向凤凰网透露,就他所知,在自治区两会和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专门就如何做好宗教工作脱稿讲了一大段,不但讲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并多次引用《古兰经》、《圣训》原文,特别是最近的宗教人士座谈会更是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让不少官员深受触动。这位官员坦言,“在新疆工作这么长时间,还真没有认真研究过宗教,对诸如‘伊吉拉特’、大小‘吉哈德’、‘台比力克’、‘盖德尔夜’、四大哈里发、瓦哈比等真正含义确实不清楚。可见张书记是下足了功夫研究这些问题”。

今年斋月的最后一天,张春贤带着新疆党政主要领导与穆斯林共进斋饭,更是在促进新疆宗教问题“脱敏化”上的一次大胆突破。

新疆还就做好去极端化工作专门编写了《如何区分正常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民族风俗习惯、宗教极端思想的界限》、《认清“伊吉拉特”的本质及其危害》等五本宗教知识有关资料,下发基层官员,防止工作中出现偏差。

新疆工作复杂,上面部署能否落实,仍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基层干部有些理解不了,很容易忽左忽右,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有时理解了,办法又不多”,上述官员告诉凤凰网。这种情况下,自治区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在各地州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特别强调,“要正确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确保学习深、理解透、思想通,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

“这两年,去各地调研,明显感觉各级干部畏难情绪不见了,敢管愿管会管了,做稳定工作、去极端化工作、群众工作,办法都是一套一套的”,在上述自治区厅级官员看来,干部面貌的改变最能提振信心。多位基层官员亦告诉凤凰网,过去宗教问题视为敏感地带,尤其党政官员很难突破,常常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天花板难题,现在比过去工作更有信心。

6月3日,新疆召开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明观点、表明立场,做践行“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模范;要立德树人,教育学生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抵制“双泛”思想、做好去极端化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解发生在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和问题,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和秩序意识,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拒绝愚昧、反对迷信、远离极端。

在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看来,新疆出现的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方面。事实上,境内外“三股势力”争夺学生争夺年轻人的斗争异常激烈,突出表现是宗教极端思想和“双泛”思想的渗透已进入校园。和田地区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个别老师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非法宗教、“举止行为宗教化,思想意识宗教化”的两化问题,学生做出极端的事情亦有发生。

在新疆采访期间,于田、叶城、莎车、疏附、伊宁五位县委书记无不向凤凰网强调,去极端化要下大力气解决教育问题,抓好双语教育和国民意识教育尤为关键。新疆教育系统一位人士表示,“这次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抓立德树人这个重点,抓住了关键”。


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托克镇中心小学,该小学双语教育成效显著。多位新疆基层官员告诉凤凰网,去极端化抓好教育是关键。

5月18至20日,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对如何做好宗教工作提出重要论述,“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

6月14日,新疆根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疆宗教人士座谈会,就如何发挥爱国宗教人士作用作出专题部署,特别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人士要以开明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宗教思想、教义教规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宗教信仰是个人私事,但信仰者是国家公民,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宗教活动涉及公共利益,理应受到法律法规约束;政教分离是我国国体、政体的必然要求;法律至上是当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遵循的原则。我国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实行依法治国,法律是对全体公民的约束,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论什么民族,也不论信仰哪种宗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多位新疆官员接受采访时指出,新疆今天所面临的宗教管理上的难题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一方面出现宗教过热现象,对不信教的自由保护不够,合法与非法宗教活动界限模糊,以至于普遍存在“教法大于国法,首先是教民其次才是公民”的意识。喀什地区一位官员指出,“我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两个都要保护,现实突出的问题是不信教群众往往受到排挤”。李国平认为,过去我们对宗教管理原则认识上存在误区,“保护合法,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这个不明确,结果就是政府制止非法也成了干预宗教信仰自由”。

另一方面在宗教人士的管理和培养上又面临人才不足、人员老化、讲经水平不高等问题。这次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改进完善宗教工作。“宗教的问题要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保障信教群众合法宗教需求,按照有序、适度、可控原则,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知识的合法渠道”。

各地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此次宗教人士座谈会皆有谈到。事实上,新疆各地在宗教管理上已进行了积极探索:伊犁州伊宁县,和田地区墨玉县、洛浦县,喀什地区喀什市、叶城县、莎车县试点举办了法治和宗教礼仪学习班;喀什市、莎车县、叶城县、巴楚县、伽师县还各选一个主麻清真寺作试点,适度适当地对有需求的成年信教群众讲授基本宗教常识和礼仪;宗教氛围相对浓厚的和田地区则试点“四个允许”:允许家长给孩子讲一些宗教礼仪;允许年久失修的清真寺经过批准可重建维修;允许宗教学识水平较高的爱国宗教人士跨区讲经;针对农村一些党员信教情况允许其思想上有一个转变过程;伊宁县还通过选派宗教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现代化知识、村一级设立宗教协管员等措施探索对宗教的有效管理。

“大的部署之后,剥茧抽丝,一个面一个面来动员,怎么争取群众、对干部怎么要求、教师怎么要求、宗教人士怎么发挥作用,层层剥离。对三支队伍的一系列部署可以看出自治区党委的整体运筹和考虑”,上述新疆党校教授告诉凤凰网,新疆问题很复杂,不是外界简单理解的柔与刚,必须综合施策,打组合拳。他指出,这也是为何强调新疆干部“心力上要强”的原因所在,“新疆工作不易,有些工作外界各有各的看法,一下子也不容易被理解,心力不强,很多工作没法干”。

“三位一体”机制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薄弱


“7·28”莎车暴力恐怖案件后,被从外地调回的王勇智在总结案件时,得出一个结论:新疆稳定的核心问题是宗教极端势力和基层组织在对抗、和基层组织在争夺民众。和田地区另一位镇党委书记亦告诉凤凰网,过去几年暴恐活动频发和宗教极端思想得以迅速蔓延,暴露了基层政权薄弱。张继生则指出,最本质的问题是村级组织在基层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无法发挥被赋予的那份职能。

王勇智指出,健全基层组织建设,首先应该纠正认识,“过去讲村一级组织建设,往往认为只有党支部,事实上这只是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部分,村级组织应该涵盖党的基层组织、群团组织、民兵组织,以及各类社会自治组织,这些组织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新疆党委曾反复强调,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兴则新疆兴,基层稳则新疆稳。

回头来看,新疆去年开展的20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即官方所述“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来得正当时。“‘访惠聚’活动不单单是中共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延续,更是新疆应对当前严峻复杂形势的有力部署,亦是立足当前、强基固本、着眼长远的重要举措”,上述党校教授向凤凰网分析。

20万干部下基层,启动之初,一度面临各种非议,一年下来,随着成效的不断显现,新疆上下的认识高度统一,住村一年期满的新疆官员普遍认识到这是一项必须做的工作。对住村工作组的认可,首先来自民众。

“过去愿意到村委会的人很少,‘访惠聚’工作组下去以后,村委会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村民在这里打篮球、看电影、打台球、聊天等等;刚开始小孩子看到工作组的同志不敢接近,现在成天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跑”,新疆机关单位一位年轻住村干部告诉凤凰网,过去,部分村民对村干部有抵触情绪,但一件实实在在的小事往往就能化解这种情绪。他向凤凰网主笔讲了自己亲历的一件“小事”:刚下来时,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财务不清,对村干部产生不信任,而村干部自认为工作做好了问心无愧。工作组就指导村委会搞村务公开,每一笔账怎么花、花在哪里全部公开,“效果非常好,村民放心了,村干部也解脱了。后来我们了解到,其实村干部不是不想这么干,只是过去没人指导,不知道怎么干”。

新疆司法厅住村干部艾尼瓦尔·热合曼,下到和田县巴格其镇喀斯皮村一个多月以来,为了解决当地孩子辍学问题,每天挨家挨户敲门做工作,一个月下来,全村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回到学校,其中一个家长谎称孩子丢了,事实掌握的情况可能去了地下讲经点。“不能一上来就劝让孩子上学,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艾尼瓦尔对凤凰网说。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全村每一户村民的基本情况及反映的问题。

与此同时,新疆创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即基层党支部、“访惠聚”工作组和村警务室三位一体,堪称全国首创。在南疆基层组织很弱、发挥不了作用时,“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既是应对当前严峻复杂形势的需要,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需要,做好去极端化工作的需要”,喀什地区一位基层官员认为,该机制对南疆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上月底,中组部等部门印发意见,决定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由此来看,新疆探索出的健全基层组织建设机制,就有了更深层的含义。

凤凰网还将推出“新疆去极端化调查”系列重磅稿件:《独家专访新疆政法委书记》、《新疆五县书记谈基层去极端化》、《南疆两位乡镇干部眼中的去极端化》、《本土学者谈外界对新疆的误读》,敬请期待。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

第一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独家重磅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

4月,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近半月,走访新疆
和田地区墨玉县、和田县、于田县,
喀什地区叶城县、莎车县、疏附县、喀什市,
伊犁州伊宁县,对话数十位
基层、地厅、自治区级官员,
就新疆“去极端化”工作展开深入调查。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渗透由来已久


“共产党盖的安居房是阿热木(非清真)”、“拿政府工资给汉族打工是阿热木”、“抽烟饮酒的人死后将下地狱”、“妇女不蒙面不是真正的穆斯林”……这是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尤其南疆地区的真实存在。

新疆官方梳理出的宗教极端思想表现远不止上述:宣扬“伊斯兰教教法高于国法”;宣扬“共产党政府是异教徒政府,要推翻”;散布“政府颁发的一切证件(诸如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营业执照)都是无效的”;宣扬“圣战”、“迁徙”、“杀死异教徒可以殉教进天堂”。

“最早从一些朝觐回来的人开始,他们的着装发生变化;到后面开始变味,强迫自己的老婆蒙面、禁止吸烟喝酒、婚礼不让唱歌跳舞、葬礼不让哭,乱区分清真不清真,并以此区分所谓异教徒;再到后来,干扰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婚姻法……”和田地区一位乡镇官员向凤凰网讲述了他所观察到的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过程。


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扎,两位穿着时尚的女子走过。和田地区曾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严重地区,当地官员称过去巴扎上随处可见穿戴蒙面罩袍的女子,如今街面上已见不到。摄影:陈芳

“穿着罩袍上街,在公共场所做礼拜,指责甚至威胁世俗化的维吾尔族‘不是真正的穆斯林’,最后向暴力恐怖活动转化,发展到拿着斧头攻击武警干警、攻击党政机关……”和田地区另一位乡镇官员早些年曾满是担忧,担心会失控。

近年来新疆破获的多起暴恐案件,无不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新疆政法委书记熊选国告诉凤凰网,“宗教极端势力只是借用宗教名义,歪曲宗教教义,目的是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制造民族分裂,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他进一步指出宗教极端势力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强烈的政治性,鼓吹“除真主以外,不服从任何政府、任何人”,推翻世俗政权,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哈里发国家,歪曲宗教信仰为政治纲领;二是强烈的排他性,恶意发挥、扩大宗教教义中具有排他性的内容,煽动宗教狂热、激化民族矛盾,把信仰“安拉”以外的一切人都当作“异教徒”,对“异教徒”戏弄、嘲讽、孤立、恐吓,甚至残害;三是强烈的暴力性,即所谓的“圣战殉教进天堂”,采取暗杀、爆炸、暴乱等反人类的暴恐手段,残害各族民众,制造民族对立,推翻政府、分裂祖国。

据凤凰网掌握的资料,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的渗透由来已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抬头,并与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及中亚地区的暴力恐怖主义结合,在新疆迅速渗透和蔓延,滋生出了新疆本土的宗教极端势力。彼时,民族分裂分子曾打出“分裂新疆纲领”等旗号,宗教极端思想被掩盖在分裂思想下,渗透手段隐秘,易被忽视。

1997年,新疆曾开始对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进行严打整治,对宗教极端势力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但其影响依然深远。

新疆官员普遍向凤凰网反映,对当前影响至深的新一轮宗教极端思想的抬头始于2007~2008年,2009年的“7·5”事件更催化了极端思潮的蔓延。此外,国际上伊斯兰世界世俗化受阻、原教旨主义抬头的大趋势,都加剧了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的渗透。

“几年前,从表象上,一眼就可看出宗教极端对这个社会的侵蚀,和田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蒙面现象,跳舞、唱歌、放音乐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告诉凤凰网。其任洛浦县政法委书记时,曾探索“现代文明服务车”进村入队,教育引导女性脱去蒙面罩袍,颇有成效。

“7·5”事件发生后,时任伽师县委书记的朱雪冰也感觉到了不正常,“发现穿戴有了变化,乱区分清真不清真,年轻人不吃父母做的饭……”朱雪冰提出要警惕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渗透,“这个东西很可怕,铺天盖地过来,一旦成规模,再去治理,难度就会很大”。2012年,伽师县委领导班子带头,走访每个乡每个村,进行滴灌式宣传教育。

面对宗教极端思想的迅速蔓延,如何有效治理?早两年,在民众普遍信教的南疆地区,对各级党政官员而言,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区分宗教极端思想与正常宗教及风俗习惯。

在新疆,伊斯兰教发展传播过程中,一些宗教教义教规逐渐融入到信教民众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中,如起名、割礼、领结婚证后念“尼卡”证婚、给亡人站礼、过乃孜尔等。而宗教极端思想往往从细微处开始渗透,借用宗教名义,把宗教极端思想宣扬的理念与风俗习惯伪装混杂一起,比如鼓吹拒领政府证件,念“尼卡”就可以结婚,念三个“塔拉克”就可以离婚;穆斯林男人要留大胡须,妇女要穿蒙面罩袍等,并称此为宗教义务。具有朴素宗教情感对宗教教义教规不了解的信教民众难以区分。

“当政府治理非法行为时,他就造谣说政府干涉民族风俗习惯,新疆没有宗教信仰自由,甚至与民族问题扯在一起”,熊选国坦言,“怎样把宗教极端思想从正常宗教中剥离开来,既保护合法宗教活动,又能有效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有一定难度”。

[img]http://y2.ifengimg.com/a/2015/10 ... 265_w5184_h3456.jpg[/img]
喀什老城区内的一座清真寺。全疆目前共有清真寺2.44万座,新疆官方称充分保证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摄影:陈芳

新疆当局顶层设计推动去极端化

新疆党委一位知情人士向凤凰网透露,早在2010年上半年,新疆高层已意识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并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抵制和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新疆网信办主办的“艾德莱斯炫昆仑”活动在和田吉亚乡举行,以现代文化引领,挖掘民族传统,对冲宗教极端思想。摄影:卢婧冉
同年8月26日,新疆党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8·19”暴恐案件时,提出“一反两讲”,即“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强调“不论什么人、什么民族、出于什么动机,都必须遵纪守法,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事”。

2011年10月,新疆第八次党代会部署,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抵制和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并安排政法委牵头就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展开调研。

次年1月,张春贤在与和田地区、皮山县党政领导座谈时首提“去极端化”目标。

2013年5月,新疆党委形成一份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工作意见,即官方所述“自治区党委11号文件”,区分了民族习俗、正常宗教与宗教极端思想的界限,明确了宗教极端主义的多种表现形式。这份意见成为各地州去极端化的主要参照依据。

2014年新疆两会上,自治区进一步提出“要用好五把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于10月在吐鲁番、伊犁调研时进一步完善:即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五把钥匙”是新疆在实践中总结形成的理念和举措,多位基层官员称这在去极端化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自去年6月至今年上半年,新疆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简称“访惠聚”)表彰动员会、稳定工作会议、新春开局等会议,多次强调把去极端化作为新疆当前最突出紧迫的工作。自治区稳定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把“疏”作为紧迫任务,坚持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法治约束突出的是规范和打击,文化对冲突出的是思想引领和氛围营造,正信挤压突出的是正本清源、澄清模糊认识,用正确的教义启发信教群众内心自觉”,上述党委知情人士向凤凰网分析。

新疆党委强调,去极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先行先试。

强化法治约束一切宗教活动须依法进行


多位新疆基层官员坦言,过去开展去极端化实际工作中,另一障碍来自法律的缺失,许多政策和法律跟不上形势变化,缺少刚性,针对性不强。和田地区一位不愿具名的镇党委书记告诉凤凰网,过去眼看宗教极端现象蔓延很困惑,“基本事实都清楚,苦于缺少法律支撑,你去治理甚至有声音指责我们是在用非法的手段管理并不违法的行为。不能打不能骂,仅靠劝说教育,几乎不起作用”。

笔者在新疆各地走访中看到最多的标语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后,新疆当局在依法治疆上更是推出了不少实质性举措。四中全会召开一个月后,新疆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便审议通过了《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指出,“新疆区情复杂特殊,依法治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结合新疆实际,把依法治疆作为治疆基本方略,走符合新疆区情特点的法治建设道路”。

在各种会议上,新疆党委多次强调:“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地区,只有坚持依法治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有统一的准绳和标尺,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不管哪个民族、不管信仰何种宗教,都必须严格遵循宪法法律,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和解决”;“让各族群众知道什么行为合法、什么行为违法,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教群众首先是国家公民,一切宗教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护合法宗教活动,保障信教群众合法宗教需求,严禁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严禁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严禁利用宗教干预世俗化的生活方式,既尊重信仰宗教自由,也尊重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去年底,新疆人大全票通过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该条例首次针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增设具体条款。

喀什地区疏附县、喀什市则在基层治理上试点《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内容涵盖去极端化、综治维稳、计划生育、邻里纠纷等诸多事项。“我们老百姓虽说知法,但总觉得法律和他没关系。通过村规民约和市民公约,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让老百姓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也懂得尽义务”,喀什市委书记陈旭光告诉凤凰网,此举对基层治理者同样有效,一是增强依法管理意识,二是如何把民众凝聚起来。


喀什市在农村和城市社区试点《村民公约》、《居民公约》,内容涵盖去极端化、综治维稳、计划生育、邻里纠纷等诸多事项,以此加强民众法治意识和基层依法治理意识。摄影:陈芳

4月16日,新疆人大启动“去极端化”地方立法,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乃依木·亚森强调,该法规“不仅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推进法治新疆建设,也是维护正常宗教秩序、保障广大信教群众合法利益,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

“没有严打开路其他工作无从谈起”


经过近30年的渗透,在新疆尤其南疆地区,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群已不是小数目,也不仅仅局限于农民,还包括一些工商业主、宗教人士、学校老师,甚至个别党员干部。如此庞大的人群,哪些是盲目跟随者?哪些是幕后煽动者?哪些已经对现实构成威胁?如果不加以区分,去极端化工作难免扩大化,或者打而不准。

新疆司法厅党委书记张云告诉凤凰网,根据其多年工作经验,以一个村为例,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群中,70%是被宗教极端裹挟的,30%左右是被宗教极端势力污染的群体,另有极少数是已经构成犯罪、有现实危害、甚至准备实施暴恐活动的。张云分析,70%的群体看大环境,不需要做太多工作,大环境变了,很容易转变;30%的人群是需要集中力量做教育疏导工作的;第三种人则是要坚决打击掉的。“把70%裹挟的解脱出来,30%的转化过来,极少数打击掉,一个村子差不多就干净了”,张云说。

这一比例与和田地区于田县的情况大致一致。据于田县政法委书记肖开提·亚生介绍,该县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群中,大约5%属于顽固派,15%为支持和跟随者,80%属于盲从者。

南疆多位基层官员告诉凤凰网,普通信众大多具有朴素的宗教情感,加之受教育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对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并不清楚,很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影响和裹挟,往往是谁的“势场”大,就容易倒向那一方。

在和田地区民宗委宣传科工作人员古丽巴哈·艾合买提看来,和田这个地方,舆论氛围特别重要,穿着打扮方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周围环境,“她穿了(蒙面罩袍),你也穿了,我不穿,你们会怎么看?主要是这种压力”。“一个看一个,看周围人都不敢吭声,我也就不敢管,慢慢就不愿管”,和田县巴格其镇一位村治保主任向凤凰网坦言,过去工作没有信心。

极端思想根深蒂固且已产生现实危害的这部分极少数人群,比例虽小,但现实危害大,且往往躲在幕后,在村里已经形成宗教黑恶势力和家族势力,还有些充当起“宗教警察”的角色,时刻盯着其他人施加压力。和田地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秀成(现已任新疆政法委副书记)指出,新疆暴恐之所以冒泡,就是幕后有势力煽风点火,把别人脑子洗了,教唆煽动别人去“圣战”。凤凰网主笔在新疆某监狱接触到三位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服刑人员,无不表示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蛊惑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位第一次出狱后称遭受幕后人物威胁二次犯罪。“只有打掉这些幕后黑手,社会环境才能净化,正气才能出来,老百姓才敢站出来”,张秀成说。

数十位新疆县乡级官员告诉凤凰网,在新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迫切性。“黑盖子笼罩在村里,藏匿比较深,老百姓不敢检举,基层组织不敢发声,也没有威信。严打开路是必然的,没有严打,去极端化也好、群众工作也好,一切工作无从谈起”,现已是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兼疏附县委书记的朱雪冰向凤凰网坦言。

去年5月23日,中央统一部署下,启动了以新疆为主战场的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一年期满,共打掉100多个暴恐团伙,96%以上暴恐案件被提前打掉。通过严打,社会氛围发生根本变化,乡村干部敢于做工作,民众敢于站出声援支持反恐,宗教极端外显现象得到遏制,宗教极端势力干预教育、计划生育、婚姻等棘手问题初步得到解决。“通过严打开路,挤压了宗教极端势力的生存空间,其他工作有效开展起来”,熊选国向凤凰网强调,他更看重的是严打产生的综合效益。据了解,此轮严打将延长一年。

禁止穿戴蒙面罩袍引发的争议


在新疆各级官员看来有着迫切现实需要的严打,往往因个别事件引发外界质疑,最为突出的当属禁止穿戴蒙面罩袍和年轻人留大胡须,被攻击为侵犯个人着装自由。“在新疆往往就是一件小事被舆论无限放大,导致我们的工作出现100-1=0的情况,官员变得缩手缩脚,被动应付”,喀什地区一位基层官员对此感到无奈。

在新疆出现的穿戴蒙面罩袍、年轻人留大胡须现象,并不是外界简单理解的个人着装自由,实际是一些势力在宣扬非此即彼的两分法,以此作为区分所谓"异教徒"的标志,也是对抗政府的一种标志,试图通过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改变新疆的某种现状。

缘何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禁止年轻人留大胡须?凤凰网早前文章《乌鲁木齐立法禁止蒙面罩袍背后》中,新疆社科院研究员马品彦曾指出,不能说所有类似装扮的人都是极端分子,但这种现象一定是宗教极端主义影响下的一种行为。在新疆社科院中亚研究所原所长潘志平看来,蒙面罩袍现象的出现背后有宗教极端势力在鼓动,其目的在于构建浓厚的宗教氛围,甚至裹挟绑架信教民众。

“一些人认为穿戴是个人自由,事实上一些宗教极端势力通过这种服饰和装扮等外在表现,宣誓宗教极端思想,并以此与社会对抗。很难想象喀什、和田、乌鲁木齐满大街都是蒙面罩袍、大胡子现象,会给新疆带来怎样的后果,到那时世俗装扮的人恐怕都成了异类,是否还敢安然走在街上?内地还会不会有人敢来新疆?”上述喀什地区基层官员告诉凤凰网,在新疆出现的穿戴蒙面罩袍、年轻人留大胡须现象,并不是外界简单理解的个人着装自由,实际是一些势力在宣扬非此即彼的两分法,以此作为区分所谓“异教徒”的标志,也是对抗政府的一种标志,试图通过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改变新疆的某种现状。

事实上,近些年南北疆已出现多起世俗化维吾尔族受到宗教极端势力裹挟、威胁甚至殴打的现象。两年前,一位喀什官员的妻子去和田某地巴扎,因其染发未戴头巾,遭遇恐吓式质问“是不是穆斯林”;乌鲁木齐一位维吾尔族女孩儿曾因穿牛仔裤当街被骂“jalap”,另一位维吾尔族女孩乘坐出租车因用普通话打电话被司机警告;更有甚者,对世俗化时尚化着装人士吐痰、拿刀子划破衣服以警示。

“这种人对社会已经构成危害,他不是自己蒙面、自己留胡子,而是以宗教的名义强迫、煽动、威胁其他人,在社会上制造一种压力,必须打击处理。也只有对这些极少数人打击处理了,才能把整个社会面扭过来”,熊选国告诉凤凰网,打击的主要是强迫、煽动、组织、蛊惑他人者,以及威胁、恐吓、殴打不留大胡子、不穿戴蒙面罩袍的人,对绝大多数被裹挟的信众,则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教育疏导。

喀什地区另一位县级官员向凤凰网透露,早在2007-2008年,新疆曾治理过穿戴蒙面罩袍现象,但当时主要靠劝说辅之以罚款,办法相对简单,这期间难免存在个别基层官员劝说无效后采取强硬粗暴办法,被外界放大,且直至今天仍在用过去存在的现象攻击今天的做法,“事实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已明确严禁用罚款、当街揭面纱等简单粗暴式工作方法,对被裹挟被影响的民众要滴灌式教育疏导”。在马品彦看来,由于过去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证,新疆各级政府在治理时往往陷入两难局面,“既然是治理,就不能简单只做思想工作,相应的法律法规必须跟上”。

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参与宗教极端活动,不得利用宗教活动或者借宗教名义干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干涉婚礼、葬礼等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干涉文化、文艺、体育等活动;不得对未经依法登记的婚姻举行宗教仪式;不得利用仪容、服饰、标志、标识等,渲染宗教狂热,传递宗教极端思想;不得胁迫、强制他人穿着宗教极端服饰、佩戴宗教极端标志、标识”。一改过去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


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近些年,南疆地区普遍出现婚礼不让唱歌跳舞现象。去年,名为“塔克拉玛干的婚礼”刮遍南疆,久违的歌舞重现当地婚礼,广受农民欢迎。摄影:宋歌

今年年初,乌鲁木齐开全国之先河,立法禁止公共场所穿戴蒙面罩袍。实施4个多月,整体平稳,未有反弹。

“我们不说那样穿对不对,首先要看我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我们生活的国家,其法律法规有什么要求,你的这种穿着打扮对周围人有没有带来一种影响、一种恐惧感”,和田地区一位维吾尔族社会人士告诉凤凰网,去年5月开始严打以后,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政府、什么叫管理,就改变过来了。

凤凰主笔在和田、喀什、乌鲁木齐等多地沿街走访,未见到一例穿戴蒙面罩袍现象。和田地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凤凰网,从思想上去除极端化是根本,但首先要从大面上遏制住外显现象,“如果这种明显带有宣誓极端思想的表象都治理不住,宗教极端势力会认为你拿他没办法,无形中助长其嚣张气焰,把非法当合法,从隐蔽到公开,最后形成气候,超越一切,想管也管不了”。

教育疏导:击毙一个暴恐分子好还是减少一个好


新疆是否陷入了“越打越恐”的维稳怪圈?前两年接连发生的暴恐案件,让新疆各级官员备受压力,也陷入了反思。

“这些娃娃本身不是暴力恐怖分子,为什么让别人给洗脑了,为什么走到这个路上去呢?”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坦言,每当睡不着觉的时候,总是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击毙一个暴恐分子好?还是减少一个好?”张秀成,此前长期工作在南疆反恐一线,也曾一遍遍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在他被洗脑之前,通过教育增强其抵御能力?如果这样,极端分子不就减少了吗?暴恐案件自然不就少了吗?我们不就不用把全部力量放在维稳上了吗?”

防范几乎全民皆兵,各级维稳力量常年超负荷工作,即使这样,还是打不胜打、防不胜防,问题出在哪里?张云认为,关键要抓住源头,重点放在30%被宗教极端思想感染的人群,“这部分人教育转化好了,打击压力没那么大,打击面越小越好”。

去年大年初二,新疆召开了地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视频会议,提出“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并就此进行部署。“大年初二,张春贤书记专门召开这个会,可见部署之紧迫。通过一年的实际工作,越来越理解提两手都要硬的深刻用意,事实上光靠打是不行的”,和田地区一位政法系统的官员告诉凤凰网。

“打不是目的,最终要转化这些人的思想,使其不再危害社会”,熊选国强调。在新疆各地做好大众去极端化教育的同时,政法机关更关注三个“细水滴灌”领域的去极端化教育:一是对在押人员,包括监狱中的服刑人员,开展去极端化工作;二是针对那些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群体开展教育;三是突出加强易发生暴恐案件的重点乡村群众的去极端化教育。而正信挤压,是现阶段比较直接有效的手段。

认识“正信挤压”
宗教人士发挥核心作用,告诉什么是正确的伊斯兰教义,伊斯兰教中积极的因素,并作出符合时代的解经,驳斥“迁徙”、“圣战殉教上天堂”。

新疆司法厅选择第一监狱试点去极端化,该监狱危安(危害国家安全罪)、重刑犯人最多,东突、东伊运、伊吉拉特、伊扎布特等组织骨干头目最多。这些人被宗教极端思想洗脑很深,大多不认罪不服判,不认国家,不认法律,只认他们理解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新疆监狱系统去极端化专家组组长阿布都瓦依提·赛迪瓦卡斯告诉凤凰网,对这些人,一上来讲政策讲法律讲国家认同,基本等于对牛弹琴。

阿布都瓦依提就和他们讲宗教、辩经,期间穿插案例、辅之以人性亲情感化。起初阿布都瓦依提的身份被怀疑,认为他是共产党派来的,一位重刑犯甚至公开声称“要干掉他”。几次谈话、几轮激烈的辩经下来,大部分被转化,少数较顽固派,甚至数十回合交锋……一年下来,监狱系统转化率达63%,其中包括“东伊运”头目和“伊扎布特”头目被转化过来,自愿现身说法,而那位要干掉阿布都瓦依提的重刑犯,心服口服。“先用正确的宗教教义把他脑子里极端的东西去掉,接下来讲怎么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怎么才是一个好的穆斯林,现世怎么劳动、怎么孝敬父母、怎么为社会做贡献,后世才能进入天堂”,事实上,阿布都瓦依提做的远比说的复杂。

于田县对顽固人员的教育转化,同样采取了正信挤压的办法,肖开提·亚生称之为“破壳性改造”,破壳后,通过一对一帮扶、心理咨询、亲情会见等综合施策,消除抵触情绪,法律知识、国家意识宣传跟上。于田县教育转化最后一个环节是向宪法宣誓,“此举意在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认识到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作为公民要遵纪守法”,肖开提·亚生告诉凤凰网。

伊宁县在教育转化过程中,专门抽调了数十名“久经考验又具有法律知识”的少数民族官员,轮流排班与被转化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凤凰网主笔在伊宁县社会矫治中心,看到十几位少数民族干部与二三十位被转化人员同在一间会议室,面对面沟通辩论,没有警察,被转化人员亦无受强制措施。“刚来时,看我们的眼神都是愤愤的,通过20多天的改造,有些主动交代我们并不清楚的情况,诸如非法书籍藏在自家羊圈里、强迫自己丫头穿的吉里巴甫服藏在哪哪”,伊宁县社会矫治中心帮教干部阿里木江告诉凤凰网,让被转化人员感触最深的还是暴恐案件的警示教育,“一些人当场就哭了,原来极端思想要把我们带到这个地步”。

莎车县艾力西湖镇,“7·28”案发后,一年来通过消除恐慌情绪、正信挤压、现代文化对冲、解决就业等综合施策,作用显现,农民主动站出声讨暴力恐怖与宗教极端活动。阿依夏木古丽·依德热斯的弟弟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参与了“7·28”暴力恐怖案件,被依法判刑。案发后,阿依夏木古丽及家人曾一度消极悲伤,在当地政府及村民帮助下,她站在了宣讲台上,把弟弟受骗走上不归路的教训讲出来,以警示村民不要被极端分子煽动利用。

重点抓干部、教师、宗教人士三支队伍


今年初召开的新疆稳定工作会议强调,去极端化要发挥干部、教师和宗教人士三支队伍作用。近期,新疆先后专门召开各地州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教育教师工作会议和爱国宗教人士座谈会,对三支队伍重视前所未有。

新疆党校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向凤凰网分析,三支队伍建设既治标又治本,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方面的积极谋划和探索。他指出,全疆128万多干部、40多万教职工、2.8万多宗教人士,在新疆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影响,无论在面上还是深度上都具有特殊性,“128万多干部的党性修养如何、立场是否坚定、业务是否过关,直接影响着政策的贯彻落实,稍有不慎,极可能被三股势力借题发挥,上升为稳定问题;40多万教师,背后还有470多万在校生,占全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几乎联系着每个家庭,而新疆近些年暴恐案件的参与者多为年轻人,与教育不无关系;南疆地区几乎普遍信教,宗教对人日常生活介入之深远超基层政府,近3万名宗教人士作用发挥怎么样至关重要”。

做好新疆的一切工作,干部是关键。5月召开的各地州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新疆党委提出“四强三力”的要求,强调新疆各族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20字好干部标准”,力争做到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同时要努力提高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此次会议还特别强调,要“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敢于担当,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反对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在反对三股势力斗争中打头阵、做标兵,决不做‘两面人’、‘老好人’,决不阳奉阴违”。

过去在宗教管理中,干部普遍存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实事求是讲,看起来这些人好像是一夜洗脑,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而是因为群众长期疏于教育和引导,给这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机会”,喀什地委书记曾存坦言。和田地委印发的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材料《党员干部应将反恐维稳的责任扛起来》一文指出,“宗教极端势力有扩大之势,与宗教管理中的不敢不愿不会管分不开,一定程度上甚至是根本原因”。

据凤凰网了解,不敢管不愿管的原因大致如下:怕触及宗教敏感引火烧身,怕得罪教职人员和教民;怕自己与家人被孤立,遭打击报复;认为大环境如此,管了也没用;另有个别干部出于宗教认同和狭隘的族别意识不愿管。面对不敢管不愿管问题,除严打净化环境外,新疆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教育,并建立追责制,对立场仍有问题的党员干部则坚决查处。伊犁州去年6月曾通报10起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典型案例,喀什市今年亦公开处理了一批违反政治纪律的官员。

“不会管”究其原因,在于党和政府面临的宗教管理难题,过去要么谈教色变,要么不正视宗教。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指出,“我们不懂宗教,甚至有时把宗教看成了洪水猛兽,往往采取一种简单的做法,就是堵和压,结果是党的干部与信教群众之间产生距离”。

事实上,新疆高层已经带头在研究宗教问题。一位自治区厅级官员向凤凰网透露,就他所知,在自治区两会和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专门就如何做好宗教工作脱稿讲了一大段,不但讲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并多次引用《古兰经》、《圣训》原文,特别是最近的宗教人士座谈会更是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让不少官员深受触动。这位官员坦言,“在新疆工作这么长时间,还真没有认真研究过宗教,对诸如‘伊吉拉特’、大小‘吉哈德’、‘台比力克’、‘盖德尔夜’、四大哈里发、瓦哈比等真正含义确实不清楚。可见张书记是下足了功夫研究这些问题”。

今年斋月的最后一天,张春贤带着新疆党政主要领导与穆斯林共进斋饭,更是在促进新疆宗教问题“脱敏化”上的一次大胆突破。

新疆还就做好去极端化工作专门编写了《如何区分正常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民族风俗习惯、宗教极端思想的界限》、《认清“伊吉拉特”的本质及其危害》等五本宗教知识有关资料,下发基层官员,防止工作中出现偏差。

新疆工作复杂,上面部署能否落实,仍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基层干部有些理解不了,很容易忽左忽右,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有时理解了,办法又不多”,上述官员告诉凤凰网。这种情况下,自治区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在各地州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特别强调,“要正确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确保学习深、理解透、思想通,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

“这两年,去各地调研,明显感觉各级干部畏难情绪不见了,敢管愿管会管了,做稳定工作、去极端化工作、群众工作,办法都是一套一套的”,在上述自治区厅级官员看来,干部面貌的改变最能提振信心。多位基层官员亦告诉凤凰网,过去宗教问题视为敏感地带,尤其党政官员很难突破,常常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天花板难题,现在比过去工作更有信心。

6月3日,新疆召开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明观点、表明立场,做践行“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模范;要立德树人,教育学生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抵制“双泛”思想、做好去极端化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解发生在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和问题,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和秩序意识,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拒绝愚昧、反对迷信、远离极端。

在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看来,新疆出现的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方面。事实上,境内外“三股势力”争夺学生争夺年轻人的斗争异常激烈,突出表现是宗教极端思想和“双泛”思想的渗透已进入校园。和田地区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个别老师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非法宗教、“举止行为宗教化,思想意识宗教化”的两化问题,学生做出极端的事情亦有发生。

在新疆采访期间,于田、叶城、莎车、疏附、伊宁五位县委书记无不向凤凰网强调,去极端化要下大力气解决教育问题,抓好双语教育和国民意识教育尤为关键。新疆教育系统一位人士表示,“这次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抓立德树人这个重点,抓住了关键”。


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托克镇中心小学,该小学双语教育成效显著。多位新疆基层官员告诉凤凰网,去极端化抓好教育是关键。

5月18至20日,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对如何做好宗教工作提出重要论述,“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

6月14日,新疆根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疆宗教人士座谈会,就如何发挥爱国宗教人士作用作出专题部署,特别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人士要以开明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宗教思想、教义教规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宗教信仰是个人私事,但信仰者是国家公民,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宗教活动涉及公共利益,理应受到法律法规约束;政教分离是我国国体、政体的必然要求;法律至上是当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遵循的原则。我国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实行依法治国,法律是对全体公民的约束,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论什么民族,也不论信仰哪种宗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多位新疆官员接受采访时指出,新疆今天所面临的宗教管理上的难题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一方面出现宗教过热现象,对不信教的自由保护不够,合法与非法宗教活动界限模糊,以至于普遍存在“教法大于国法,首先是教民其次才是公民”的意识。喀什地区一位官员指出,“我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两个都要保护,现实突出的问题是不信教群众往往受到排挤”。李国平认为,过去我们对宗教管理原则认识上存在误区,“保护合法,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这个不明确,结果就是政府制止非法也成了干预宗教信仰自由”。

另一方面在宗教人士的管理和培养上又面临人才不足、人员老化、讲经水平不高等问题。这次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改进完善宗教工作。“宗教的问题要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保障信教群众合法宗教需求,按照有序、适度、可控原则,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知识的合法渠道”。

各地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此次宗教人士座谈会皆有谈到。事实上,新疆各地在宗教管理上已进行了积极探索:伊犁州伊宁县,和田地区墨玉县、洛浦县,喀什地区喀什市、叶城县、莎车县试点举办了法治和宗教礼仪学习班;喀什市、莎车县、叶城县、巴楚县、伽师县还各选一个主麻清真寺作试点,适度适当地对有需求的成年信教群众讲授基本宗教常识和礼仪;宗教氛围相对浓厚的和田地区则试点“四个允许”:允许家长给孩子讲一些宗教礼仪;允许年久失修的清真寺经过批准可重建维修;允许宗教学识水平较高的爱国宗教人士跨区讲经;针对农村一些党员信教情况允许其思想上有一个转变过程;伊宁县还通过选派宗教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现代化知识、村一级设立宗教协管员等措施探索对宗教的有效管理。

“大的部署之后,剥茧抽丝,一个面一个面来动员,怎么争取群众、对干部怎么要求、教师怎么要求、宗教人士怎么发挥作用,层层剥离。对三支队伍的一系列部署可以看出自治区党委的整体运筹和考虑”,上述新疆党校教授告诉凤凰网,新疆问题很复杂,不是外界简单理解的柔与刚,必须综合施策,打组合拳。他指出,这也是为何强调新疆干部“心力上要强”的原因所在,“新疆工作不易,有些工作外界各有各的看法,一下子也不容易被理解,心力不强,很多工作没法干”。

“三位一体”机制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薄弱


“7·28”莎车暴力恐怖案件后,被从外地调回的王勇智在总结案件时,得出一个结论:新疆稳定的核心问题是宗教极端势力和基层组织在对抗、和基层组织在争夺民众。和田地区另一位镇党委书记亦告诉凤凰网,过去几年暴恐活动频发和宗教极端思想得以迅速蔓延,暴露了基层政权薄弱。张继生则指出,最本质的问题是村级组织在基层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无法发挥被赋予的那份职能。

王勇智指出,健全基层组织建设,首先应该纠正认识,“过去讲村一级组织建设,往往认为只有党支部,事实上这只是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部分,村级组织应该涵盖党的基层组织、群团组织、民兵组织,以及各类社会自治组织,这些组织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新疆党委曾反复强调,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兴则新疆兴,基层稳则新疆稳。

回头来看,新疆去年开展的20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即官方所述“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来得正当时。“‘访惠聚’活动不单单是中共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延续,更是新疆应对当前严峻复杂形势的有力部署,亦是立足当前、强基固本、着眼长远的重要举措”,上述党校教授向凤凰网分析。

20万干部下基层,启动之初,一度面临各种非议,一年下来,随着成效的不断显现,新疆上下的认识高度统一,住村一年期满的新疆官员普遍认识到这是一项必须做的工作。对住村工作组的认可,首先来自民众。

“过去愿意到村委会的人很少,‘访惠聚’工作组下去以后,村委会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村民在这里打篮球、看电影、打台球、聊天等等;刚开始小孩子看到工作组的同志不敢接近,现在成天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跑”,新疆机关单位一位年轻住村干部告诉凤凰网,过去,部分村民对村干部有抵触情绪,但一件实实在在的小事往往就能化解这种情绪。他向凤凰网主笔讲了自己亲历的一件“小事”:刚下来时,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财务不清,对村干部产生不信任,而村干部自认为工作做好了问心无愧。工作组就指导村委会搞村务公开,每一笔账怎么花、花在哪里全部公开,“效果非常好,村民放心了,村干部也解脱了。后来我们了解到,其实村干部不是不想这么干,只是过去没人指导,不知道怎么干”。

新疆司法厅住村干部艾尼瓦尔·热合曼,下到和田县巴格其镇喀斯皮村一个多月以来,为了解决当地孩子辍学问题,每天挨家挨户敲门做工作,一个月下来,全村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回到学校,其中一个家长谎称孩子丢了,事实掌握的情况可能去了地下讲经点。“不能一上来就劝让孩子上学,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艾尼瓦尔对凤凰网说。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全村每一户村民的基本情况及反映的问题。

与此同时,新疆创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即基层党支部、“访惠聚”工作组和村警务室三位一体,堪称全国首创。在南疆基层组织很弱、发挥不了作用时,“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既是应对当前严峻复杂形势的需要,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需要,做好去极端化工作的需要”,喀什地区一位基层官员认为,该机制对南疆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上月底,中组部等部门印发意见,决定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由此来看,新疆探索出的健全基层组织建设机制,就有了更深层的含义。

凤凰网还将推出“新疆去极端化调查”系列重磅稿件:《独家专访新疆政法委书记》、《新疆五县书记谈基层去极端化》、《南疆两位乡镇干部眼中的去极端化》、《本土学者谈外界对新疆的误读》,敬请期待。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xxg.shtml

第二章

访新疆政法委书记
打掉极端势力幕后黑手才能扭转社会面
4月上旬,新疆政法委书记熊选国接受凤凰网独家专访,就外界关注的新疆去极端化及严打工作予以回应。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专访新疆政法委书记:坚决打掉极端势力幕后黑手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4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熊选国,在乌鲁木齐,就新疆“去极端化”工作及严打暴恐专项行动,接受了凤凰网独家专访。

去年5月23日,新疆启动为期一年的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一年期满,共打掉100多个暴恐团伙,96%以上暴恐案件被提前打掉;社会面防控能力大大加强,暴恐案发处置最快仅1分02秒,极大限度减少了伤亡。


2014年7月5日,为响应全国严打暴恐行动,新疆哈密巡逻队员在新疆哈密街头执勤。图片来源:东方IC


熊选国强调,他更看重严打产生的综合效益:社会氛围发生变化,乡村干部敢于做工作,民众敢于站出声援支持反恐,宗教极端外显现象得到遏制,宗教极端势力干预教育、计划生育、婚姻等棘手问题得到解决,“通过严打开路,挤压了宗教极端势力的生存空间,其他工作有效开展起来”。

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渗透由来已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抬头,只是早些年被掩盖在分裂思想下,渗透手段隐秘,易被忽视。对当前影响至深的新一轮宗教极端思想的抬头始于2007~2008年,“7·5”事件更催化了极端思潮的蔓延,并成为暴恐活动的思想根源。

熊选国指出,宗教极端势力假借宗教之名,歪曲宗教教义,目的是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制造民族分裂,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但其渗透往往从生活习俗细节方面开始,婚礼禁止唱歌跳舞、葬礼不准哭、禁止烟酒、乱区分清真不清真,鼓吹不能领政府证件、男人要留大胡须,妇女要穿蒙面罩袍等,并称此为宗教义务,民众难以区分,“当政府治理这些行为时,他就造谣说政府干涉民族风俗习惯,新疆没有宗教信仰自由”。熊选国坦言,“去极端化”一路走来,开始主要难在如何将宗教极端思想与正常宗教、生活习俗区分开,难在统一认识。

2013年5月,新疆形成一份工作意见,即官方所述“自治区党委11号文件”,区分了民族习俗、合法宗教与宗教极端思想的界限,明确了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澄清了模糊认识。进而提出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以治理宗教极端表现为切入点,提出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将宗教极端主义从正常宗教中剥离出来,予以遏制和依法打击;而对受感染的大多数民众,则通过教育引导从思想上“去极端化”,并向世俗化、现代化生活方式方向引导。

对于引发争议的禁止穿戴蒙面罩袍和禁止年轻人留大胡须问题,熊选国通过凤凰网予以回应,打击处理的仅仅是极少数以宗教名义强迫、煽动、威胁他人的宗教黑恶势力,对于被裹挟的群众,更多是耐心细致地去做疏导工作。他强调,只有把这些极少数人打击处理了,才能有效教育转化被裹挟的信教群众,才能把社会面扭过来。

熊选国强调,严打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坚持宽严相济,教育为主、管教结合,打击的重点是团伙头目、骨干和幕后黑手,对有悔改表现、敢于站出提供线索、有自首情节的,则依法从宽处理,实行教育转化,“打不是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转化这些人的思想,最大限度团结各族群众”。

以下为凤凰网主笔陈芳与新疆政法委书记熊选国对话实录:


熊选国
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渗透由来已久、危害严重


凤凰网:新疆自2012年首提“去极端化”目标后,在过去两年尤其去年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强调“去极端化”成为新疆当前最突出紧迫的工作。“去极端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宗教极端势力对新疆的渗透过程和渠道是怎样的?

熊选国: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的渗透由来已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宗教极端思想开始抬头,但那时,民族分裂分子明确打出“分裂新疆纲领”等旗号,宗教极端思想被掩盖在分裂活动中,其渗透手段十分隐秘,容易被忽视。1997年,新疆也进行了严打整治,主要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对宗教极端势力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当前这一轮宗教极端势力的抬头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去南疆,包括喀什、和田、阿克苏、巴州了解情况,对此大家基本有一个共识,这一轮宗教极端思潮大概从2007、2008年开始,“7·5”事件之后达到高潮。当然,除“7·5”事件刺激影响外,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伊斯兰世界世俗化受阻、国际恐怖活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等,都加剧了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的渗透。

最早主要是从野阿訇及朝觐回来的一些人那里开始,把外面的宗教极端思想带回来,通过探亲、经商、旅游、学术交流等形式,不断渗透到新疆。随之非法宗教活动(地下讲学经等)不断活跃,非法宗教宣传品泛滥,导致宗教极端思想加剧蔓延。再后来,互联网及手机通讯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种极端思想的渗透最早是从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开始,婚礼、葬礼感触最明显,婚礼不唱不跳、葬礼不哭、禁止烟酒,还乱区分清真不清真,从食品扩大到各种生活用品,进而出现年轻人留大胡须、女人穿戴蒙面罩袍等现象。我印象特别深,前几年到和田出差,路过市区大巴扎,放眼望去满街都是蒙面的。

我是2011年来的新疆,张春贤书记那时就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提出让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怎么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2011年我们就开始调研摸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3年5月份,自治区形成了一个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工作意见,梳理了宗教极端思想的具体表现,区分了宗教极端和正常宗教的界限,以及如何治理。

2014年年初我们还部署了两个专项行动: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综合治理婚姻领域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紧接着,新疆开始了严打专项行动,有力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

“去极端化”难在如何区分正常宗教及风俗习惯


凤凰网:我在调查中,一些基层干部也讲早在“去极端化”之前就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但不知道怎么有效管理,常常陷入舆论风波之中。过去“去极端化”难点在哪里?

熊选国:“去极端化”工作,我的体会,一路走过来,开始主要还是难在如何将宗教极端思想与正常宗教、生活习俗区分开,难在统一认识。

中国有句俗语,魔鬼出现时,往往装扮成天使。宗教极端思想是一种强力迷幻药,在其毒害下,有的人痴迷“殉教”,实施暴力恐怖犯罪时往往顽抗送命,唯恐不死,有的甚至一家子全成了亡命之徒。如,2013年发生在北京天安门前的“10·28”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暴恐团伙首犯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带着母亲和怀孕的妻子,打着黑色圣战旗帜,一起自爆身亡。

宗教极端势力只是借用宗教名义,歪曲宗教教义,目的是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制造民族分裂,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它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强烈的政治性,鼓吹“除了真主以外,不服从任何政府、任何人”,推翻世俗政权,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哈里发国家,歪曲宗教信仰为政治纲领。二是强烈的排他性,恶意发挥、扩大宗教教义中具有排他性的内容,煽动宗教狂热、激化民族矛盾,把信仰“安拉”以外的一切人都当作“异教徒”,对“异教徒”戏弄、嘲讽、孤立、恐吓,甚至残害。三是强烈的暴力性,即所谓的“圣战殉教进天堂”,采取暗杀、爆炸、暴乱等反人类的暴恐手段,残害各族群众,制造民族对立,推翻政府、分裂祖国。

在新疆,伊斯兰教发展传播过程中,一些宗教教义教规逐渐融入到信教群众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中,一些生活习俗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如起名、割礼、依法领结婚证后以念“尼卡”证婚、给亡人站礼、送葬、过乃孜尔等。宗教极端思想借用宗教名义,把这些伪装混杂一起,信教群众难以区分,朴素的宗教感情被蒙骗了。你要去治理,人家说你是干涉风俗习惯,甚至跟民族宗教问题扯在一块。比如,宗教极端主义鼓吹不能领政府证件,念“尼卡”就可以结婚,念三个“塔拉克”就可以离婚;穆斯林男人要留大胡须,妇女要穿蒙面罩袍等等。说这些都是为了民族、为了宗教,是宗教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净化宗教信仰,成为真正的穆斯林。当政府治理这些行为时,他就造谣说政府干涉民族风俗习惯,新疆没有宗教信仰自由。

对这些问题怎么看,关键是应该怎样把宗教极端思想从宗教中剥离开来,既保护合法宗教活动,又能有效打击宗教极端势力,这就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形成了一个工作意见,区分了民族习俗、合法宗教与宗教极端思想的界限,明确了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明确了打击目标,预防的重点,澄清模糊认识,逐步统一了思想。

“去极端化”用民众接受的方法做工作很重要


凤凰网:您刚才也讲了,宗教极端势力往往从生活习俗微观层面渗透,关系很微妙。这给去“极端化”其实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具体如何开展工作?

熊选国:我刚刚说了,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的渗透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抬头了,只不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者在某一个时期被另外一种更加突出的表象所掩盖,但这种渗透一直没有停止过。

经过这么多年的渗透,说老实话,在南疆一些重点村和社区,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群体是很大的。

南疆,特别是乡镇村一级百姓几乎都信教,具有朴素的宗教情感,但是老百姓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接受宗教知识主要来自阿訇。宗教极端思想很容易利用信教群众的朴素宗教感情,一旦渗透,民众就容易跟着跑。

从法律角度来讲,宗教极端思想表现,实际上包括两个范畴,一个是思想范畴,一个是行为范畴。解决上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思想范畴就是按照张春贤书记提出的“五把钥匙”,还只能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即使行为范畴的,也要区分。受感染的老百姓群体,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受欺骗蒙蔽的较多,对这部分人群,我们通过教育和引导,可以拉过来。

“五把钥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

因此,自治区党委提出,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我们以治理宗教极端表现为切入点,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将宗教极端主义从正常宗教中剥离出来,坚决予以遏制和依法打击。

凤凰网:宗教极端渗透已久,加之南疆信教民众众多,“去极端化”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信教群众的情绪波动并获得理解?

熊选国:我们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提出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正信挤压就是在信教群众中确立正信,挤压宗教极端思想的空间;文化对冲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扶正祛邪、健体强心;法治约束就是以法治权威压住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决不能让信教群众产生宗教教义是唯一行为准则的错误观念。

对老百姓来说,用他们接受的方法做工作很重要。正信挤压是现阶段比较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正确的宗教知识,用宗教正信、用维吾尔族传统挤压宗教极端,能起作用。

当前,仅靠正信挤压宗教极端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引导群众坚持和追求世俗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包括教育要跟上,只能一步一步来。“五把钥匙”,要同步进行,比如文化对冲、法治约束等。只有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才能得到信教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禁止蒙面罩袍和年轻人留大胡子禁的是什么


凤凰网:对于大多数受感染的人群更多是采取教育引导,我在南疆采访时也听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对受宗教极端思想感染的幕后力量仅靠教育是很难遏制的。

熊选国:教育劝导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但仅仅靠教育,靠劝导,很难遏制。

2013年“6·28”案件后,我到案发地和田县罕艾日克乡镇,与宗教人士座谈,谈到要不要留大胡子、要不要蒙面的问题,实际那时宗教人士自己的妻子也是蒙面的,我就问他到底什么原因,他认为“这是宗教义务”。那种情况下,要去做群众工作,根本不听你的。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参照其他各个国家的经验,我们感到,新疆的蒙面罩袍和年轻人留大胡子这种表象背后就有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宗教极端势力强迫、煽动、胁迫年轻人留大胡子、妇女穿戴蒙面罩袍,横加干涉群众日常生活习惯,一方面在于宣扬非此即彼的“两分法”,鼓吹这样做是穆斯林的义务,甚至标榜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穆斯林”,灌输对所谓“异教徒”,也就是其他民族、其他宗教信仰群众或不信教群众,那种强烈的隔膜感和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在于将其作为对抗政府的一种标志,一种软对抗的标志,营造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氛围。这种现象决不能与正常宗教、风俗习惯混淆。它的表象背后隐藏的本质是宗教极端势力灌输宗教极端思想,显示其活动力量,营造宗教极端氛围,制造民族对立,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目的。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就不能切断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蔓延渠道,就会纵容宗教极端势力横行。

为什么因此打击处理极少数人?打击的主要是强迫煽动组织蛊惑他人者;是威胁、恐吓、殴打不留大胡子、不穿戴蒙面罩袍的人。对这些人,要依法打击处理,这种人对社会已经构成危害,他不是自己蒙面、自己留胡子,而是以宗教的名义强迫、煽动、威胁其他人,在社会上制造一种压力,必须打击处理。也只有对这部分人打击处理了,才能把整个社会面扭过来,不然光教育社会上那些穿戴蒙面罩袍、留大胡须的普通民众,没有用的。

通过严打、教育双管齐下,老百姓的认识有很大转变。我今年在和静县,和一个原来留大胡子的人聊,他从2008年开始留大胡子,并要求妻子穿蒙面罩袍,就是听了宗教极端势力宣扬的这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和穆斯林的标志”,态度很顽固,做他的工作做不下来,严打期间通过教育,才转化过来。

凤凰网:关于治理蒙面罩袍和年轻人留大胡子现象,过去我看都是各地有一些政策,但一直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无法可依,也是地方工作面临的一个困境。乌鲁木齐年初立法禁止公共场所穿戴蒙面罩袍,会不会推广到全区层面?

熊选国:这一次乌鲁木齐市立法治理蒙面罩袍问题,整体很平稳,实施3个月,发现穿蒙面罩袍的只有12个人,经过批评教育都悔改了。群众怎么赞同认可?实际上经过2013、2014年的暴恐案事件,包括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爱国宗教人士,对宗教极端思想的认识也转过来了,认为长此以往,会毁掉维吾尔族。现在认识比较统一了,去年12月,自治区修订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把“不得利用仪容、服饰、标志、标识等,渲染宗教狂热,传递宗教极端思想;不得胁迫、强制他人穿着宗教极端服饰、佩戴宗教极端标志、标识”等主要内容写入,修改后的条例满票通过。

凤凰网:对那些受此思想影响的普通民众,你们怎么做解释工作?以什么理由说服不让穿戴蒙面罩袍、年轻人不留胡须?这个很容易被冠以干涉别人着装打扮自由。

熊选国:我注意到网上这些言论了,新疆的实际情况,就是我刚才上面讲的。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主要从五个方面跟老百姓解释:

第一,《古兰经》里没有说穿蒙面罩袍、留大胡子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也没有作为区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标志。我们的爱国宗教人士,用《古兰经》中的教义批驳宗教极端势力的荒唐说法,向穆斯林群众阐述伊斯兰教正信内容,增强权威性、说服力。

第二,这也不是维吾尔族的传统,甚至违反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维吾尔民族历来有能歌善舞的传统,穿那样的衣服怎么跳舞?所以我们从维吾尔族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入手,告诉老百姓,蒙面、穿罩袍根本不是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服饰,新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宗教极端势力鼓吹妇女蒙面、穿罩袍是要毁掉民族传统文化;向群众讲明白,政府尊重并鼓励各族群众穿着佩戴体现本民族特色的服饰。一般都是家里长者去世之后,才留胡子。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长者在,年轻人是不留大胡子的,否则视为一种不敬。

第三,我们讲不是所有穿戴蒙面罩袍、留大胡子的都是宗教极端分子,但从我们实际掌握的情况,这种现象背后有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我们把法治宣传常态化,向老百姓宣传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讲清楚宗教极端势力的险恶用心,用宗教极端、暴力恐怖典型案例事实教育群众认清宗教极端势力这样做的本质,引导大家知法、懂法、守法。

第四,我们向妇女们宣传,穿戴蒙面罩袍不利于女性身心健康,容易得呼吸道、皮肤等疾病,也不利于社会管理。还通过干部讲政策、群团组织讲风尚等方面开展工作。

第五,穿着蒙面罩袍是国际上许多现代国家包括伊斯兰国家所不允许的。法国和比利时2011年立法明确禁止,埃及、阿尔及利亚、约旦、黎巴嫩、土耳其、叙利亚等都不鼓励女性穿戴蒙面罩袍,有的还明令禁止;中亚国家也采取多种方式对穿戴蒙面罩袍的行为予以限制。

宗教极端思想破坏义务教育法、婚姻法、计划生育实施


凤凰网:我这次在南北疆采访时了解到,基层干部反映宗教极端势力破坏法律实施是比较突出的。在处理中,对胁迫、煽动、恐吓他人的宗教极端黑恶势力,定罪主要依据是扰乱社会秩序和寻衅滋事罪,而这两个罪名适用范围非常广,也容易引发争议。有没有专门针对此的明确法律?

熊选国:你了解的没错,对新疆来说,利用宗教极端破坏法律实施是比较突出的。比如破坏计划生育国策、破坏义务教育法、破坏婚姻法、煽动不认政府证件等。刑法300条,针对利用封建迷信和利用邪教抗拒法律实施,有一个破坏法律实施罪,但没有针对宗教极端,这次刑法修订我们建议加上这一条。

目前,宗教极端思想破坏义务教育法、婚姻法、计划生育实施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过去,尽管新疆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但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学科学文化知识,中小学生辍学的问题在南疆一直很严重,不愿意让孩子上学,比如和田地区,村干部普遍反映最头疼的就是解决学生辍学的问题,包干到家里去催。现在和田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分别达到了99.5%、97.5%、63.9%。去年在和田地区还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过去谎报死亡或失踪的三万多个小孩又“复活”了。

严打一年96%以上暴恐案件被提前打掉


凤凰网:新疆开展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的背景是什么,严打即将满一年,收效如何?

熊选国:严打之前,一些暴恐团伙、宗教极端分子“圣战”欲望十分强烈,频繁制爆试爆,顶风作案,昆明发生“3·01”严重暴恐案件,乌鲁木齐市接连发生“4·30”、“5·22”严重暴恐案件。南疆重点地区预警性、苗头性涉暴涉恐案件线索急剧增加。种种迹象表明,当时新疆的维稳形势已经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敌斗争最激烈、最严峻、最复杂的时期。

认识“4·30”、“5·22”严重暴恐案件
4月30日19时,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出站口发生爆炸,案件造成3人死亡,其中1名系无辜群众,2名犯罪嫌疑人当场被炸死。 2014年5月22日7时50分许,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发生爆炸案,案件共造成39名无辜群众遇难,94人受伤。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决定于2014年5月23日,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区、市)积极配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至今将近一年,总的来讲,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打掉了100多个暴恐团伙,并抓捕了一批涉暴涉恐的犯罪嫌疑人,这些团伙大部分是在严打之前形成的。存量减少幅度比较明显,增量得到了有效遏制。96%以上的暴恐案件被提前打掉,危险分子、首恶分子正被一窝窝端掉,暴恐活动的现实威胁逐步降低。

第二,社会面的防控能力,包括处置能力,比过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2012年开始的网格化巡控基础上,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们组建起了武警、民警加协警的专业化巡逻队伍,网格化巡控能力大大提高,尤其在一些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复杂区域。个别暴恐案发时,从案发到处置完毕,最快1分02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

凤凰网:从社会面看,综合效益有哪些,群众满意吗?

熊选国:严打更加明显的作用是,综合效益显现。通过严打,确实打出了正气,打出了声威,宗教极端和暴恐这些潜在的团伙,得到了遏制。

你这次去南疆应该能感受到,乡干部村干部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腰杆觉得硬了,敢于做工作了。如果不把这种气势打出来,过去他不敢做工作,怕人家报复。乡村干部面貌的改变有利于我们基层政权的巩固。

与此同时,群众初步发动起来了,和田、阿克苏、喀什等地,群众敢于站出来提供暴恐线索、围捕暴恐分子,全社会声援和支持反暴恐的浓厚氛围显著增强。此外,抓捕的逃犯中投案自首的比例明显增加。

包括外界关心的女性穿戴蒙面罩袍、年轻人留大胡子、婚礼不准笑、葬礼不准哭等带有宗教极端色彩的表现,得到了有效遏制。当然这种遏制,目前还是从现象来看,思想上深处解决还有个过程,需要长期着力、久久为功。

我比较看重的是严打的综合效益,通过严打开路,挤压了宗教极端势力的生存空间,其他工作有效开展起来,包括带动了基层组织工作,带动了群众工作,带动了“去极端化”工作。

凤凰网:此次采访,无论是乡里村里的干部,还是县里的干部,普遍讲,没有严打开路,“去极端化”等其他一系列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但严打毕竟不是长效机制。

熊选国:当然,我们也反复讲,对严打取得的成效,第一要充分肯定,第二也不能过于高估。毕竟暴恐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要遏制防范,也需要综合施策,不是打的一手就能完全解决问题。

打掉存量迫切,有效遏制增量也至关重要,国际大环境对新疆的刺激不可小视。暴恐问题现在是世界性难题,对新疆来讲还是历史性问题,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让它彻底销声匿迹。因此,自治区决定把严打延长至今年年底。

严打是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只有从严才能为治本赢得时间和主动。

严打中每起案件确保证据扎实、定性准确


凤凰网:严打启动之时,新疆提出确保每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熊选国:严打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等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根据法律和这个意见,结合新疆实际,自治区也下发了指导意见,对哪些行为表现按法律规定以什么罪处理都作了明确规定,确保在法律框架下精准打击。

实际上在严打启动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暴恐频发的情况下,我们总结到底哪几类对象要加大打击力度,重点打击暴力恐怖、宗教极端、制枪制爆、传播暴恐音视频、组织偷越国(边)境等犯罪案件。还在全疆政法系统进行了辅导培训,确保严打方针和政策法律在执法办案中全面正确贯彻落实。

在严打行动中,我们对暴恐犯罪的首要分子、罪行重大者坚决依法严惩;对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从宽处罚,实行教育转化。

对严打中的每起案件,我们严格起诉审判程序,确保证据扎实、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量刑适当。目前,已审理案件上诉率不到9%,明显低于其他刑事案件。严打进行到现在,比较平稳,防止了扩大化。

凤凰网:新疆强调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这二者如何平衡?有声音提出打击同时又去教育,无形中会不会降低打击的权威性?

熊选国:不矛盾。我们抓人不是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转化这些人的思想,否则抓起来,过几年放出来,还是一样会危害社会。打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不再危害社会。该判刑还是要判刑,按照法律该判多少年还是要判多少年,但同时要教育转化。

在新疆,全社会做好大众“去极端化”教育的同时,政法机关更关注三个“细水滴灌”领域的“去极端化”教育:

一是我们对在押人员,包括监狱中的服刑人员,都要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加强教育感化,最终要把这些人思想上的“疙瘩”去掉,包括一些顽固分子。我们有转化成功的,包括一名参与过“东伊运”的创建者和一名“伊扎布特”组织头目,都被转化了过来,而且自愿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从人变“鬼”、从“鬼”变人的过程,并痛苦流涕,愤怒地称受宗教极端势力的表象所骗,决心痛改前非。

二是开展针对那些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群体的教育。经过“去极端化”教育后,他们思想变化较大,我到鄯善县鲁克沁镇,那里教育转化人员编排的歌剧《父亲的嘱咐》、《忏悔》,赛尔克甫村组建新时代乐队、编排的歌曲《亲爱的父母》等,都真实反映了“去极端化”教育的效果。

三是我们通过集中整治工作,还突出加强了易发生暴恐案件的重点乡村群众的“去极端化”教育,效果也不错。例如,去年“7·28”案件发生后,我们在案发地接触到的群众异口同声地讲,所谓“圣战是第六功”,所谓“圣战殉教进天堂”都是假的,如果再有人煽动这些,他们就把煽动的人送到监狱去!

做新疆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保持定力


凤凰网:由此来看,“去极端化”治标容易,但要治本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因为某一个具体事件引发争议,新疆干部讲你们的工作常常出现100-1=0的情况。

熊选国:是啊。“去极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加之,新疆区情特殊,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反恐的前沿阵地,很多问题相互交织、复杂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微一个小问题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引发大问题。

就在最近,喀什处理穿戴蒙面罩袍和留大胡子的报道,这是一篇失实报道,结果人家就认为留大胡子就判刑,你们新疆怎么搞的。事实上我们打击处理的是社会上强迫他人者,煽动组织蛊惑他人者,还有一种是威胁、恐吓、殴打不留大胡子、不穿戴蒙面罩袍的人。这些打着宗教旗号的黑恶势力,必须打击处理,当然打击处理的是极少数人。

所以在新疆,确实感觉到社会治理难度比内地大得多。不仅仅是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大得多,还包括新疆的特殊情况,思维和内地不太一样,语言、习惯也不一样,工作难度要大得多。所以,张春贤书记提出要争当“四强”干部,其中一条就是“心力上强”。的确,做新疆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凤凰网:在南疆采访期间,与多位基层官员深谈,了解到他们要承担反恐维稳、巩固边疆、发展民生、基层组织建设等多项工作,其中又有涉民族宗教等敏感因素。他们讲工作再难再累不怕,怕的是外界误解。今年两会期间,我记得张春贤提到一组数字,2014年,新疆有26名公安民警牺牲,230多名基层干部猝死在工作岗位。近几年,新疆公安干警的牺牲率高达内地5.4倍。保持定力对新疆官员来讲确实重要。

最后一个问题,这些年,新疆在维护稳定方面还有哪些好的做法?

熊选国:就是。维稳工作我们围绕“三个坚决”的目标,就是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暴恐案事件,坚决遏制暴恐案件多发频发势头,坚决防止暴恐活动向内地发展蔓延。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坚持“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的能力,推进反恐维稳常态化、法治化。

几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情报信息,提高发现能力,把绝大多数暴恐活动摧毁在预谋阶段和行动之前;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危爆物品管控;全面加大“三非”整治力度,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面强化基层基础,集中整治重点乡镇村等几十项具体措施。这些举措既突出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又强调源头治理,强化基础。

同时,我们社会面防控上,全面强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筑了网、格、点交织的巡逻防控网。2012年年初,我们还大幅充实了基层维稳力量,实现“一村一警”、“一村多警”。去年初,我们强力推进20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和重点乡镇(村)集中整治,围绕解决突出问题、建强基层组织、打牢群众基层,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都有了显著提升。相信和依靠各族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了,我们才能打赢反恐维稳这场硬仗。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收起
第三章
于田县委书记:
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继续推出: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56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xxg.shtml

第二章

访新疆政法委书记
打掉极端势力幕后黑手才能扭转社会面
4月上旬,新疆政法委书记熊选国接受凤凰网独家专访,就外界关注的新疆去极端化及严打工作予以回应。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专访新疆政法委书记:坚决打掉极端势力幕后黑手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4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熊选国,在乌鲁木齐,就新疆“去极端化”工作及严打暴恐专项行动,接受了凤凰网独家专访。

去年5月23日,新疆启动为期一年的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一年期满,共打掉100多个暴恐团伙,96%以上暴恐案件被提前打掉;社会面防控能力大大加强,暴恐案发处置最快仅1分02秒,极大限度减少了伤亡。


2014年7月5日,为响应全国严打暴恐行动,新疆哈密巡逻队员在新疆哈密街头执勤。图片来源:东方IC


熊选国强调,他更看重严打产生的综合效益:社会氛围发生变化,乡村干部敢于做工作,民众敢于站出声援支持反恐,宗教极端外显现象得到遏制,宗教极端势力干预教育、计划生育、婚姻等棘手问题得到解决,“通过严打开路,挤压了宗教极端势力的生存空间,其他工作有效开展起来”。

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渗透由来已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抬头,只是早些年被掩盖在分裂思想下,渗透手段隐秘,易被忽视。对当前影响至深的新一轮宗教极端思想的抬头始于2007~2008年,“7·5”事件更催化了极端思潮的蔓延,并成为暴恐活动的思想根源。

熊选国指出,宗教极端势力假借宗教之名,歪曲宗教教义,目的是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制造民族分裂,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但其渗透往往从生活习俗细节方面开始,婚礼禁止唱歌跳舞、葬礼不准哭、禁止烟酒、乱区分清真不清真,鼓吹不能领政府证件、男人要留大胡须,妇女要穿蒙面罩袍等,并称此为宗教义务,民众难以区分,“当政府治理这些行为时,他就造谣说政府干涉民族风俗习惯,新疆没有宗教信仰自由”。熊选国坦言,“去极端化”一路走来,开始主要难在如何将宗教极端思想与正常宗教、生活习俗区分开,难在统一认识。

2013年5月,新疆形成一份工作意见,即官方所述“自治区党委11号文件”,区分了民族习俗、合法宗教与宗教极端思想的界限,明确了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澄清了模糊认识。进而提出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以治理宗教极端表现为切入点,提出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将宗教极端主义从正常宗教中剥离出来,予以遏制和依法打击;而对受感染的大多数民众,则通过教育引导从思想上“去极端化”,并向世俗化、现代化生活方式方向引导。

对于引发争议的禁止穿戴蒙面罩袍和禁止年轻人留大胡须问题,熊选国通过凤凰网予以回应,打击处理的仅仅是极少数以宗教名义强迫、煽动、威胁他人的宗教黑恶势力,对于被裹挟的群众,更多是耐心细致地去做疏导工作。他强调,只有把这些极少数人打击处理了,才能有效教育转化被裹挟的信教群众,才能把社会面扭过来。

熊选国强调,严打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坚持宽严相济,教育为主、管教结合,打击的重点是团伙头目、骨干和幕后黑手,对有悔改表现、敢于站出提供线索、有自首情节的,则依法从宽处理,实行教育转化,“打不是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转化这些人的思想,最大限度团结各族群众”。

以下为凤凰网主笔陈芳与新疆政法委书记熊选国对话实录:


熊选国
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渗透由来已久、危害严重


凤凰网:新疆自2012年首提“去极端化”目标后,在过去两年尤其去年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强调“去极端化”成为新疆当前最突出紧迫的工作。“去极端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宗教极端势力对新疆的渗透过程和渠道是怎样的?

熊选国: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的渗透由来已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宗教极端思想开始抬头,但那时,民族分裂分子明确打出“分裂新疆纲领”等旗号,宗教极端思想被掩盖在分裂活动中,其渗透手段十分隐秘,容易被忽视。1997年,新疆也进行了严打整治,主要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对宗教极端势力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当前这一轮宗教极端势力的抬头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去南疆,包括喀什、和田、阿克苏、巴州了解情况,对此大家基本有一个共识,这一轮宗教极端思潮大概从2007、2008年开始,“7·5”事件之后达到高潮。当然,除“7·5”事件刺激影响外,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伊斯兰世界世俗化受阻、国际恐怖活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等,都加剧了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的渗透。

最早主要是从野阿訇及朝觐回来的一些人那里开始,把外面的宗教极端思想带回来,通过探亲、经商、旅游、学术交流等形式,不断渗透到新疆。随之非法宗教活动(地下讲学经等)不断活跃,非法宗教宣传品泛滥,导致宗教极端思想加剧蔓延。再后来,互联网及手机通讯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种极端思想的渗透最早是从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开始,婚礼、葬礼感触最明显,婚礼不唱不跳、葬礼不哭、禁止烟酒,还乱区分清真不清真,从食品扩大到各种生活用品,进而出现年轻人留大胡须、女人穿戴蒙面罩袍等现象。我印象特别深,前几年到和田出差,路过市区大巴扎,放眼望去满街都是蒙面的。

我是2011年来的新疆,张春贤书记那时就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提出让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怎么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2011年我们就开始调研摸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3年5月份,自治区形成了一个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工作意见,梳理了宗教极端思想的具体表现,区分了宗教极端和正常宗教的界限,以及如何治理。

2014年年初我们还部署了两个专项行动: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综合治理婚姻领域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紧接着,新疆开始了严打专项行动,有力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

“去极端化”难在如何区分正常宗教及风俗习惯


凤凰网:我在调查中,一些基层干部也讲早在“去极端化”之前就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但不知道怎么有效管理,常常陷入舆论风波之中。过去“去极端化”难点在哪里?

熊选国:“去极端化”工作,我的体会,一路走过来,开始主要还是难在如何将宗教极端思想与正常宗教、生活习俗区分开,难在统一认识。

中国有句俗语,魔鬼出现时,往往装扮成天使。宗教极端思想是一种强力迷幻药,在其毒害下,有的人痴迷“殉教”,实施暴力恐怖犯罪时往往顽抗送命,唯恐不死,有的甚至一家子全成了亡命之徒。如,2013年发生在北京天安门前的“10·28”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暴恐团伙首犯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带着母亲和怀孕的妻子,打着黑色圣战旗帜,一起自爆身亡。

宗教极端势力只是借用宗教名义,歪曲宗教教义,目的是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制造民族分裂,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它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强烈的政治性,鼓吹“除了真主以外,不服从任何政府、任何人”,推翻世俗政权,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哈里发国家,歪曲宗教信仰为政治纲领。二是强烈的排他性,恶意发挥、扩大宗教教义中具有排他性的内容,煽动宗教狂热、激化民族矛盾,把信仰“安拉”以外的一切人都当作“异教徒”,对“异教徒”戏弄、嘲讽、孤立、恐吓,甚至残害。三是强烈的暴力性,即所谓的“圣战殉教进天堂”,采取暗杀、爆炸、暴乱等反人类的暴恐手段,残害各族群众,制造民族对立,推翻政府、分裂祖国。

在新疆,伊斯兰教发展传播过程中,一些宗教教义教规逐渐融入到信教群众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中,一些生活习俗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如起名、割礼、依法领结婚证后以念“尼卡”证婚、给亡人站礼、送葬、过乃孜尔等。宗教极端思想借用宗教名义,把这些伪装混杂一起,信教群众难以区分,朴素的宗教感情被蒙骗了。你要去治理,人家说你是干涉风俗习惯,甚至跟民族宗教问题扯在一块。比如,宗教极端主义鼓吹不能领政府证件,念“尼卡”就可以结婚,念三个“塔拉克”就可以离婚;穆斯林男人要留大胡须,妇女要穿蒙面罩袍等等。说这些都是为了民族、为了宗教,是宗教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净化宗教信仰,成为真正的穆斯林。当政府治理这些行为时,他就造谣说政府干涉民族风俗习惯,新疆没有宗教信仰自由。

对这些问题怎么看,关键是应该怎样把宗教极端思想从宗教中剥离开来,既保护合法宗教活动,又能有效打击宗教极端势力,这就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形成了一个工作意见,区分了民族习俗、合法宗教与宗教极端思想的界限,明确了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明确了打击目标,预防的重点,澄清模糊认识,逐步统一了思想。

“去极端化”用民众接受的方法做工作很重要


凤凰网:您刚才也讲了,宗教极端势力往往从生活习俗微观层面渗透,关系很微妙。这给去“极端化”其实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具体如何开展工作?

熊选国:我刚刚说了,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的渗透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抬头了,只不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者在某一个时期被另外一种更加突出的表象所掩盖,但这种渗透一直没有停止过。

经过这么多年的渗透,说老实话,在南疆一些重点村和社区,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群体是很大的。

南疆,特别是乡镇村一级百姓几乎都信教,具有朴素的宗教情感,但是老百姓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接受宗教知识主要来自阿訇。宗教极端思想很容易利用信教群众的朴素宗教感情,一旦渗透,民众就容易跟着跑。

从法律角度来讲,宗教极端思想表现,实际上包括两个范畴,一个是思想范畴,一个是行为范畴。解决上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思想范畴就是按照张春贤书记提出的“五把钥匙”,还只能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即使行为范畴的,也要区分。受感染的老百姓群体,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受欺骗蒙蔽的较多,对这部分人群,我们通过教育和引导,可以拉过来。

“五把钥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

因此,自治区党委提出,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我们以治理宗教极端表现为切入点,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将宗教极端主义从正常宗教中剥离出来,坚决予以遏制和依法打击。

凤凰网:宗教极端渗透已久,加之南疆信教民众众多,“去极端化”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信教群众的情绪波动并获得理解?

熊选国:我们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提出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正信挤压就是在信教群众中确立正信,挤压宗教极端思想的空间;文化对冲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扶正祛邪、健体强心;法治约束就是以法治权威压住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决不能让信教群众产生宗教教义是唯一行为准则的错误观念。

对老百姓来说,用他们接受的方法做工作很重要。正信挤压是现阶段比较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正确的宗教知识,用宗教正信、用维吾尔族传统挤压宗教极端,能起作用。

当前,仅靠正信挤压宗教极端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引导群众坚持和追求世俗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包括教育要跟上,只能一步一步来。“五把钥匙”,要同步进行,比如文化对冲、法治约束等。只有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才能得到信教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禁止蒙面罩袍和年轻人留大胡子禁的是什么


凤凰网:对于大多数受感染的人群更多是采取教育引导,我在南疆采访时也听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对受宗教极端思想感染的幕后力量仅靠教育是很难遏制的。

熊选国:教育劝导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但仅仅靠教育,靠劝导,很难遏制。

2013年“6·28”案件后,我到案发地和田县罕艾日克乡镇,与宗教人士座谈,谈到要不要留大胡子、要不要蒙面的问题,实际那时宗教人士自己的妻子也是蒙面的,我就问他到底什么原因,他认为“这是宗教义务”。那种情况下,要去做群众工作,根本不听你的。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参照其他各个国家的经验,我们感到,新疆的蒙面罩袍和年轻人留大胡子这种表象背后就有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宗教极端势力强迫、煽动、胁迫年轻人留大胡子、妇女穿戴蒙面罩袍,横加干涉群众日常生活习惯,一方面在于宣扬非此即彼的“两分法”,鼓吹这样做是穆斯林的义务,甚至标榜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穆斯林”,灌输对所谓“异教徒”,也就是其他民族、其他宗教信仰群众或不信教群众,那种强烈的隔膜感和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在于将其作为对抗政府的一种标志,一种软对抗的标志,营造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氛围。这种现象决不能与正常宗教、风俗习惯混淆。它的表象背后隐藏的本质是宗教极端势力灌输宗教极端思想,显示其活动力量,营造宗教极端氛围,制造民族对立,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目的。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就不能切断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蔓延渠道,就会纵容宗教极端势力横行。

为什么因此打击处理极少数人?打击的主要是强迫煽动组织蛊惑他人者;是威胁、恐吓、殴打不留大胡子、不穿戴蒙面罩袍的人。对这些人,要依法打击处理,这种人对社会已经构成危害,他不是自己蒙面、自己留胡子,而是以宗教的名义强迫、煽动、威胁其他人,在社会上制造一种压力,必须打击处理。也只有对这部分人打击处理了,才能把整个社会面扭过来,不然光教育社会上那些穿戴蒙面罩袍、留大胡须的普通民众,没有用的。

通过严打、教育双管齐下,老百姓的认识有很大转变。我今年在和静县,和一个原来留大胡子的人聊,他从2008年开始留大胡子,并要求妻子穿蒙面罩袍,就是听了宗教极端势力宣扬的这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和穆斯林的标志”,态度很顽固,做他的工作做不下来,严打期间通过教育,才转化过来。

凤凰网:关于治理蒙面罩袍和年轻人留大胡子现象,过去我看都是各地有一些政策,但一直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无法可依,也是地方工作面临的一个困境。乌鲁木齐年初立法禁止公共场所穿戴蒙面罩袍,会不会推广到全区层面?

熊选国:这一次乌鲁木齐市立法治理蒙面罩袍问题,整体很平稳,实施3个月,发现穿蒙面罩袍的只有12个人,经过批评教育都悔改了。群众怎么赞同认可?实际上经过2013、2014年的暴恐案事件,包括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爱国宗教人士,对宗教极端思想的认识也转过来了,认为长此以往,会毁掉维吾尔族。现在认识比较统一了,去年12月,自治区修订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把“不得利用仪容、服饰、标志、标识等,渲染宗教狂热,传递宗教极端思想;不得胁迫、强制他人穿着宗教极端服饰、佩戴宗教极端标志、标识”等主要内容写入,修改后的条例满票通过。

凤凰网:对那些受此思想影响的普通民众,你们怎么做解释工作?以什么理由说服不让穿戴蒙面罩袍、年轻人不留胡须?这个很容易被冠以干涉别人着装打扮自由。

熊选国:我注意到网上这些言论了,新疆的实际情况,就是我刚才上面讲的。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主要从五个方面跟老百姓解释:

第一,《古兰经》里没有说穿蒙面罩袍、留大胡子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也没有作为区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标志。我们的爱国宗教人士,用《古兰经》中的教义批驳宗教极端势力的荒唐说法,向穆斯林群众阐述伊斯兰教正信内容,增强权威性、说服力。

第二,这也不是维吾尔族的传统,甚至违反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维吾尔民族历来有能歌善舞的传统,穿那样的衣服怎么跳舞?所以我们从维吾尔族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入手,告诉老百姓,蒙面、穿罩袍根本不是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服饰,新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宗教极端势力鼓吹妇女蒙面、穿罩袍是要毁掉民族传统文化;向群众讲明白,政府尊重并鼓励各族群众穿着佩戴体现本民族特色的服饰。一般都是家里长者去世之后,才留胡子。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长者在,年轻人是不留大胡子的,否则视为一种不敬。

第三,我们讲不是所有穿戴蒙面罩袍、留大胡子的都是宗教极端分子,但从我们实际掌握的情况,这种现象背后有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我们把法治宣传常态化,向老百姓宣传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讲清楚宗教极端势力的险恶用心,用宗教极端、暴力恐怖典型案例事实教育群众认清宗教极端势力这样做的本质,引导大家知法、懂法、守法。

第四,我们向妇女们宣传,穿戴蒙面罩袍不利于女性身心健康,容易得呼吸道、皮肤等疾病,也不利于社会管理。还通过干部讲政策、群团组织讲风尚等方面开展工作。

第五,穿着蒙面罩袍是国际上许多现代国家包括伊斯兰国家所不允许的。法国和比利时2011年立法明确禁止,埃及、阿尔及利亚、约旦、黎巴嫩、土耳其、叙利亚等都不鼓励女性穿戴蒙面罩袍,有的还明令禁止;中亚国家也采取多种方式对穿戴蒙面罩袍的行为予以限制。

宗教极端思想破坏义务教育法、婚姻法、计划生育实施


凤凰网:我这次在南北疆采访时了解到,基层干部反映宗教极端势力破坏法律实施是比较突出的。在处理中,对胁迫、煽动、恐吓他人的宗教极端黑恶势力,定罪主要依据是扰乱社会秩序和寻衅滋事罪,而这两个罪名适用范围非常广,也容易引发争议。有没有专门针对此的明确法律?

熊选国:你了解的没错,对新疆来说,利用宗教极端破坏法律实施是比较突出的。比如破坏计划生育国策、破坏义务教育法、破坏婚姻法、煽动不认政府证件等。刑法300条,针对利用封建迷信和利用邪教抗拒法律实施,有一个破坏法律实施罪,但没有针对宗教极端,这次刑法修订我们建议加上这一条。

目前,宗教极端思想破坏义务教育法、婚姻法、计划生育实施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过去,尽管新疆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但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学科学文化知识,中小学生辍学的问题在南疆一直很严重,不愿意让孩子上学,比如和田地区,村干部普遍反映最头疼的就是解决学生辍学的问题,包干到家里去催。现在和田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分别达到了99.5%、97.5%、63.9%。去年在和田地区还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过去谎报死亡或失踪的三万多个小孩又“复活”了。

严打一年96%以上暴恐案件被提前打掉


凤凰网:新疆开展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的背景是什么,严打即将满一年,收效如何?

熊选国:严打之前,一些暴恐团伙、宗教极端分子“圣战”欲望十分强烈,频繁制爆试爆,顶风作案,昆明发生“3·01”严重暴恐案件,乌鲁木齐市接连发生“4·30”、“5·22”严重暴恐案件。南疆重点地区预警性、苗头性涉暴涉恐案件线索急剧增加。种种迹象表明,当时新疆的维稳形势已经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敌斗争最激烈、最严峻、最复杂的时期。

认识“4·30”、“5·22”严重暴恐案件
4月30日19时,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出站口发生爆炸,案件造成3人死亡,其中1名系无辜群众,2名犯罪嫌疑人当场被炸死。 2014年5月22日7时50分许,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发生爆炸案,案件共造成39名无辜群众遇难,94人受伤。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决定于2014年5月23日,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区、市)积极配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至今将近一年,总的来讲,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打掉了100多个暴恐团伙,并抓捕了一批涉暴涉恐的犯罪嫌疑人,这些团伙大部分是在严打之前形成的。存量减少幅度比较明显,增量得到了有效遏制。96%以上的暴恐案件被提前打掉,危险分子、首恶分子正被一窝窝端掉,暴恐活动的现实威胁逐步降低。

第二,社会面的防控能力,包括处置能力,比过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2012年开始的网格化巡控基础上,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们组建起了武警、民警加协警的专业化巡逻队伍,网格化巡控能力大大提高,尤其在一些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复杂区域。个别暴恐案发时,从案发到处置完毕,最快1分02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

凤凰网:从社会面看,综合效益有哪些,群众满意吗?

熊选国:严打更加明显的作用是,综合效益显现。通过严打,确实打出了正气,打出了声威,宗教极端和暴恐这些潜在的团伙,得到了遏制。

你这次去南疆应该能感受到,乡干部村干部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腰杆觉得硬了,敢于做工作了。如果不把这种气势打出来,过去他不敢做工作,怕人家报复。乡村干部面貌的改变有利于我们基层政权的巩固。

与此同时,群众初步发动起来了,和田、阿克苏、喀什等地,群众敢于站出来提供暴恐线索、围捕暴恐分子,全社会声援和支持反暴恐的浓厚氛围显著增强。此外,抓捕的逃犯中投案自首的比例明显增加。

包括外界关心的女性穿戴蒙面罩袍、年轻人留大胡子、婚礼不准笑、葬礼不准哭等带有宗教极端色彩的表现,得到了有效遏制。当然这种遏制,目前还是从现象来看,思想上深处解决还有个过程,需要长期着力、久久为功。

我比较看重的是严打的综合效益,通过严打开路,挤压了宗教极端势力的生存空间,其他工作有效开展起来,包括带动了基层组织工作,带动了群众工作,带动了“去极端化”工作。

凤凰网:此次采访,无论是乡里村里的干部,还是县里的干部,普遍讲,没有严打开路,“去极端化”等其他一系列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但严打毕竟不是长效机制。

熊选国:当然,我们也反复讲,对严打取得的成效,第一要充分肯定,第二也不能过于高估。毕竟暴恐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要遏制防范,也需要综合施策,不是打的一手就能完全解决问题。

打掉存量迫切,有效遏制增量也至关重要,国际大环境对新疆的刺激不可小视。暴恐问题现在是世界性难题,对新疆来讲还是历史性问题,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让它彻底销声匿迹。因此,自治区决定把严打延长至今年年底。

严打是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只有从严才能为治本赢得时间和主动。

严打中每起案件确保证据扎实、定性准确


凤凰网:严打启动之时,新疆提出确保每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熊选国:严打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等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根据法律和这个意见,结合新疆实际,自治区也下发了指导意见,对哪些行为表现按法律规定以什么罪处理都作了明确规定,确保在法律框架下精准打击。

实际上在严打启动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暴恐频发的情况下,我们总结到底哪几类对象要加大打击力度,重点打击暴力恐怖、宗教极端、制枪制爆、传播暴恐音视频、组织偷越国(边)境等犯罪案件。还在全疆政法系统进行了辅导培训,确保严打方针和政策法律在执法办案中全面正确贯彻落实。

在严打行动中,我们对暴恐犯罪的首要分子、罪行重大者坚决依法严惩;对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从宽处罚,实行教育转化。

对严打中的每起案件,我们严格起诉审判程序,确保证据扎实、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量刑适当。目前,已审理案件上诉率不到9%,明显低于其他刑事案件。严打进行到现在,比较平稳,防止了扩大化。

凤凰网:新疆强调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这二者如何平衡?有声音提出打击同时又去教育,无形中会不会降低打击的权威性?

熊选国:不矛盾。我们抓人不是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转化这些人的思想,否则抓起来,过几年放出来,还是一样会危害社会。打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不再危害社会。该判刑还是要判刑,按照法律该判多少年还是要判多少年,但同时要教育转化。

在新疆,全社会做好大众“去极端化”教育的同时,政法机关更关注三个“细水滴灌”领域的“去极端化”教育:

一是我们对在押人员,包括监狱中的服刑人员,都要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加强教育感化,最终要把这些人思想上的“疙瘩”去掉,包括一些顽固分子。我们有转化成功的,包括一名参与过“东伊运”的创建者和一名“伊扎布特”组织头目,都被转化了过来,而且自愿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从人变“鬼”、从“鬼”变人的过程,并痛苦流涕,愤怒地称受宗教极端势力的表象所骗,决心痛改前非。

二是开展针对那些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群体的教育。经过“去极端化”教育后,他们思想变化较大,我到鄯善县鲁克沁镇,那里教育转化人员编排的歌剧《父亲的嘱咐》、《忏悔》,赛尔克甫村组建新时代乐队、编排的歌曲《亲爱的父母》等,都真实反映了“去极端化”教育的效果。

三是我们通过集中整治工作,还突出加强了易发生暴恐案件的重点乡村群众的“去极端化”教育,效果也不错。例如,去年“7·28”案件发生后,我们在案发地接触到的群众异口同声地讲,所谓“圣战是第六功”,所谓“圣战殉教进天堂”都是假的,如果再有人煽动这些,他们就把煽动的人送到监狱去!

做新疆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保持定力


凤凰网:由此来看,“去极端化”治标容易,但要治本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因为某一个具体事件引发争议,新疆干部讲你们的工作常常出现100-1=0的情况。

熊选国:是啊。“去极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加之,新疆区情特殊,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反恐的前沿阵地,很多问题相互交织、复杂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微一个小问题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引发大问题。

就在最近,喀什处理穿戴蒙面罩袍和留大胡子的报道,这是一篇失实报道,结果人家就认为留大胡子就判刑,你们新疆怎么搞的。事实上我们打击处理的是社会上强迫他人者,煽动组织蛊惑他人者,还有一种是威胁、恐吓、殴打不留大胡子、不穿戴蒙面罩袍的人。这些打着宗教旗号的黑恶势力,必须打击处理,当然打击处理的是极少数人。

所以在新疆,确实感觉到社会治理难度比内地大得多。不仅仅是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大得多,还包括新疆的特殊情况,思维和内地不太一样,语言、习惯也不一样,工作难度要大得多。所以,张春贤书记提出要争当“四强”干部,其中一条就是“心力上强”。的确,做新疆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凤凰网:在南疆采访期间,与多位基层官员深谈,了解到他们要承担反恐维稳、巩固边疆、发展民生、基层组织建设等多项工作,其中又有涉民族宗教等敏感因素。他们讲工作再难再累不怕,怕的是外界误解。今年两会期间,我记得张春贤提到一组数字,2014年,新疆有26名公安民警牺牲,230多名基层干部猝死在工作岗位。近几年,新疆公安干警的牺牲率高达内地5.4倍。保持定力对新疆官员来讲确实重要。

最后一个问题,这些年,新疆在维护稳定方面还有哪些好的做法?

熊选国:就是。维稳工作我们围绕“三个坚决”的目标,就是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暴恐案事件,坚决遏制暴恐案件多发频发势头,坚决防止暴恐活动向内地发展蔓延。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坚持“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的能力,推进反恐维稳常态化、法治化。

几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情报信息,提高发现能力,把绝大多数暴恐活动摧毁在预谋阶段和行动之前;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危爆物品管控;全面加大“三非”整治力度,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面强化基层基础,集中整治重点乡镇村等几十项具体措施。这些举措既突出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又强调源头治理,强化基础。

同时,我们社会面防控上,全面强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筑了网、格、点交织的巡逻防控网。2012年年初,我们还大幅充实了基层维稳力量,实现“一村一警”、“一村多警”。去年初,我们强力推进20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和重点乡镇(村)集中整治,围绕解决突出问题、建强基层组织、打牢群众基层,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都有了显著提升。相信和依靠各族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了,我们才能打赢反恐维稳这场硬仗。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收起
第三章
于田县委书记:
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继续推出: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56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wxsj.shtml

第三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于田县委书记:
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继续推出:
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
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
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于田县委书记: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4月初,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半月,走访和田、喀什、伊犁、乌鲁木齐7县3市,就新疆去极端化展开深入调查,并与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就去极端化与新疆基层治理进行深入交流。

在内地看似简单的问题,到了新疆,由于涉及民族宗教因素,加之分裂势力、暴恐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煽动,往往变得敏感复杂,处理稍有不慎可能引发民族或宗教问题。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诸如推行计划生育、普及义务教育、防控常见疾病等类似日常工作,南疆基层官员坦言,可能要付出超内地数倍努力。

多位新疆基层官员告诉凤凰网,工作再多再难不怕,怕的是外界不理解、误解。这种误解随着过去两年暴恐多发而加剧,甚至有人直言,“是不是新疆干部无能”?在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看来,“如果不是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去抓稳定,和暴力恐怖势力做斗争的话,新疆恐怕不是现在这个局面”。“我们都是要脸面的人,追求完美不想有瑕疵的人。大家在这里努力了很多,一个小事情,一个舆论,都可能将所做的工作归零”,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说,新疆不只是新疆人的新疆,也是中国的新疆。

凤凰网将陆续刊登新疆五县书记访谈录,希望有助于外界全面了解新疆基层工作。今天推出新疆五县书记访谈录之一:

于田县书记马志军: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马志军,和田地区于田县委书记。1971年人,1989年参加工作,从乡党委书记,到县委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再到县委书记,先后在策勒、民丰、墨玉、洛浦、于田五县工作。
以下为4月4日凤凰网主笔陈芳与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对话实录:

凤凰网:来之前,我了解的信息是和田地区宗教氛围浓厚,特别是宗教极端现象外显,比如蒙面罩袍现象普遍。来了之后,街面上至今没有见到一例。

马志军:现在你到和田,和前几年到和田来,情况不太一样。前几年,从表象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宗教极端对这个社会的侵蚀,和田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黑袍蒙面、年轻人留大胡须现象,跳舞、唱歌、放音乐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两年,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部署,我们开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推行去极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社会面上已经看不出浓厚的宗教氛围。

根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部署,我们重点是抓“三线一面”:

第一条线是干部。学习政策和法律,同时一定让我们各级干部清楚,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如果不把这个心结打开,思想上大家还都不好接受。过去我们个别干部,(在宗教问题上)存在着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实际上对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法律法规认识上有偏差。

第二条线是宗教人士。在和田,绝大多数老百姓信仰伊斯兰教,宗教人士作用很关键。通过学习,宗教人士现在敢于站出来了,敢于批驳被别人亵渎的东西,宣扬伊斯兰教的包容与和平。应该说正信挤压起到了作用。

第三条线是学校和老师。这涉及到培养接班人和未来社会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观念和人生观,对整个社会和整个民族意义重大。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今后他们的前途会怎样?我们这个社会走向哪里?我们和田各民族走向哪里?开展学习教育后,教书育人、学习科学文化、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一个面”是在社会面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过去一些暴恐分子作案后,实际就隐藏于这个社会,但查找起来困难很大。现在发生了一个显著变化,老百姓站出来了,敢于冲在前面抓暴恐分子,有可疑人员敢于提供线索。这应该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幸运。


南疆路上。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和田地区常年近200天浮尘天气。摄影:陈芳

不能以宗教之名干扰他人信仰自由


凤凰网:关于宗教人士工作,有人认为我们是无神论的政府,和宗教人士在价值观上存在矛盾,实际工作中,是否存在这样的难题?

马志军:这个并不矛盾。信仰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宗教人士作为神职人员,传播宗教,这是其职责。但前提是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这种信仰不能威胁他人生命安全。

对合法宗教活动,我们政府不但不会限制,还要保护。但对一些批着神职人员外衣的假宗教人士,蛊惑和愚弄信众,这是我们不容许的。

特别是在我们南疆这里,不能认为不信仰伊斯兰教就是异教徒、在社会中生存空间就要受到挤压。

凤凰网:我们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明确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实际工作中,新疆在宗教管理方面往往面临干涉宗教信仰自由的指责,我在下面采访时听到这样的声音:在保护不信教自由时往往被攻击为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基层官员,想听听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马志军:在和田地区,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我们系统地学了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其它宗教的自由。你个人选择了某种信仰,只要在法律框架内,我们保护,但不能干涉别人的信仰自由,特别是在我们南疆这里,不能认为不信仰伊斯兰教就是异教徒、在社会中生存空间就要受到挤压。

让蒙面女性主动摘下罩袍


凤凰网:你在洛浦县工作时,在抓去极端化方面取得了不错成效。早几年,其他县能见到穿戴蒙面罩袍现象,洛浦县几乎看不到,是怎么做到的?

认识洛浦县
洛浦县隶属于和田地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总面积14287平方公里。2013年,洛浦县总人口24.12万人,其中有维吾尔、汉、回、满、哈萨克、蒙古、藏族、羌族、瑶族、彝族、土家族等12个民族。

马志军:关于妇女蒙面问题的解决,我们专门有一个“现代文明进万家”服务车,我们也不揭面纱,把她请上来谈,给她讲道理。其中一条就是对妇女身心健康不利,长期蒙面的妇女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我们给妇女讲知识、看案例。

我们当时有一个定位,妇女蒙面,根子在男人,问题在家庭,关键是宗教极端。针对这个,我们把男人也叫来接受培训。

我跟他们现场接触,不亲自接触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也就解决不了问题。有的男人当场对我拍桌子,“你胡说,你们县医院的护士、医生全部戴口罩,和我们蒙面有什么区别”?他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我就跟他讲,医院是细菌集聚地,医生戴口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染,而且不能超过1个小时。为此,我专门查了很多资料。要他接受,得说服他,我们就谈,谈到第三天,心结慢慢打开了,最后她自己主动摘掉面纱。

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往往是在田间和炕头完成它的传播过程,和老百姓的生活各个细节息息相关。于田县现在去极端化,采取综合办法,具体来说叫“一加十”的做法:

“一”就是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首先要告诉老百姓,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十”就是从十个方面开展去极端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风尚引领;加大就业,极端的东西是个思想问题,和吸毒很象,复吸率很高,就业一定要跟上;法制宣传常规化;发挥民营企业主示范效应;依法打击,光教育不行,还要把一些邪恶的力量压不下去,否则事倍功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加大惠民生感恩教育。

去极端化是个社会问题,是个系统问题,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促进这项工作。

过去费心费力工作不见效很彷徨很无奈


凤凰网:你刚才也讲了,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非今日才有,在前两年甚至相当严重,过去遏制宗教极端渗透工作难点在哪里?

马志军: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过去我们对宗教极端势力对各族人民的侵害,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认识上可能有一个片面性问题。过去我们认为一心一意抓发展改善民生,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了,老百姓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问题就会解决。但没想到我们做的所有这些事儿,“三股势力”全给老百姓搞反面宣传,一下就把我们发展带来的成果否定了。我们原来想的和老百姓心里想的是有差距的,大多没有效果。

就是"三股势力"犯下的滔天罪行,搅得我们各民族间不能相互包容、不能相互学习,搅得我们各级党政不能安心为老百姓谋发展,把大量精力放在维稳上。

这几年,我们突然清醒,特别是中央新疆第二次工作座谈会提出“围绕稳定抓发展”,这是个定位。不但让老百姓富,而且要让老百姓知道为什么富、怎么富的。发展也好稳定也好,最终目的都是惠及百姓,工作方法不一样,最终的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过去我们也很辛苦,我就是个基层干部,扛个铁锹给老百姓一家一户挖水管子,背上药箱子走家串户给老百姓发药,给怀孕的妇女发叶酸片,当时自我感觉很好很高兴啊,我们感觉老百姓也很高兴啊,我们真的就是想给这个社会、给这个民族、给老百姓做点事,但没想到结果不一样。

凤凰网:那时候有没有受挫感?

马志军:很彷徨、很无奈,经常反思,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我们不是标榜自己,真的就是为老百姓真心实意去做事儿,最后没见到效果。

我们希望这个社会好,希望我们各民族过上幸福的生活。能让老百姓认识到“三股势力”给我们带来的灾难,能认识到我们子孙后代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最好的结果。

三股势力搅得干部不能安心谋发展,把大量精力放在维稳上


凤凰网:你刚才反复提到“三股势力”,怎么就能够渗透到我们这里,并且形成这么大的影响?

马志军:我们经常讲境外有种子、境内有土壤、网上有市场,这确实就是新疆面临的实际情况。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们自身发展起来,是有历史的;境外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民族分裂分子,试图把新疆独立出去;加上这几年世界范围内宗教极端势力的兴起,对新疆也是有影响的。

境内,“双泛思想”在新疆一直有根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新疆本身是个多民族多宗教集聚地,民众对宗教有着深厚的宗教情感,加上我们这个社会教育水平不高,这是基础。

什么是“双泛思想”?
“双泛思想”即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内容的核心之一。新疆的“泛伊斯兰主义”宣扬伊斯兰至上,鼓吹“圣战”、建立反动“圣战”武装组织。新疆的“泛突厥主义思想”是民族分裂分子杜撰了以“东突厥斯坦独立论”为核心的民族分裂主义的思想体系。

就发展来说,纵向比,新疆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发展明显提质提速;横向比,过去我们比内地好,进入九十年代,我们一直在下滑,这几年又得重新追赶。很重要的原因是稳定问题,我们大量的精力在做稳定工作。所以我们总结出一句话,“大稳定大发展,小稳定小发展,不稳定难发展,甚至是倒退”。

新疆过去在全国人民心中是很好的地方,经济发展很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也很好。就是“三股势力”犯下的滔天罪行,搅得我们各民族间不能相互包容、不能相互学习,搅得我们各级党政不能安心为老百姓谋发展,把大量精力放在维稳上。实事求是讲,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之国际上宗教极端势力抬头,国外分裂势力也在极力拉拢我们这些人员,并向境内派遣人员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加上境内虽然不能称之为“三股势力”,但至少有一部分对这个民族和社会不负责的人,这种人和境外派遣的、出国回来的,往往捆绑在一块儿,利用民众朴素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

所以宗教极端势力这几年传播速度很快,以至于现在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凤凰网:过去的民族分裂势力也好,现在的宗教极端势力也好,常常把民族矛盾作为煽动的理由,而类似于田县这样的南疆地区,汉族的比例很少,公职人员往往占多数。因此,外界常有的一种论调就是他们是为了反抗压迫。对这种言论,作为基层主政者,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触?

马志军:新疆问题不能只看一个点,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新疆问题,我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民族共同发展,我们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行政首长必须由当地的民族同志担任,用法律把它确立下来。这样一来,在各民族共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第一行政首长必须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为了各民族平等,汉族干部更多担任了党的领导,他们往往就拿这个说事。

还有一种情况,这些年随着内地的发展,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大幅提高,与新疆“三股势力”渗透下暴恐活动频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老百姓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愿意回到内地去生活就可以回去,但是国家公职人员不行。

这样就给外界一种错觉,他们攻击的汉族好像大多是国家公职人员,实际情况是,南疆各地尤其基层干部中,汉族占全部公职人员比例并不高。持这种论调的人也没有考虑另外一个问题,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渴望一个安宁的环境,都讲究福祉。普通老百姓对我们还是认可的。攻击的都是“三股势力”,实际上是挑拨,这就是新疆的特殊和实际。

要赶紧下大工夫解决南疆双语教育问题


凤凰网:在南疆做群众工作,最大的难处是什么?最有效的办法又是什么?

马志军:我个人一直有一个观点,也经常跟我们的干部讲,在我们这做工作,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落实我的工作。

首先让他接受,他对这个事会怎么看,按照他的思维来落实我的工作。我们推动任何一项工作,一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老百姓怎么认识怎么考虑,完了再落实我们的工作。

凤凰网:这里还有个问题,当地民众大多只会讲维语,汉族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语言上有无障碍?

马志军:语言是交流的第一关,没有交流,肯定做不好工作。

凤凰网:对你们来说,掌握双语是基本的工作要求。

马志军:嗯,属于学方言吧,少数民族干部也学国语。

我们现在推行的双语教育,都是在立足于长远来解决这个问题,各民族之间交融、交流、沟通、包容,没有语言的沟通是不可能的。

凤凰网:现在双语教育上面临哪些难题?

马志军:主要还是双语老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这个要赶紧下大工夫解决,培养双语老师,特别是国语老师,一要有特殊的政策,二要有三年的时间集中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和生活细节。双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教育,还需要两个民族老师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这样的细节中彼此学习,这样效果才会不错。

对我们来说,到村里面工作,任务压到身上,一段时间就跟老百姓学会了,所以日常具体细节的融入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双语教育,还停留在简单的教国语,谈不上其它方面的交流、交融。

凤凰网:你现在招老师方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马志军:还是条件的问题,首先和田的自然条件很恶劣,其次待遇的问题,还有稳定的问题,现在人家谈疆色变,不敢来。

“三股势力”真的是对新疆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为了让孩子们就业,大力招商引资,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增加多少财政收入,很简单就是希望本地的青年能够就地就业。

南疆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做大量细致工作


凤凰网:我在南疆这几天,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南疆农村青年人很多,这和内地农村空心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南疆青年就业一直是政府重视的问题,但这些人走出去,一是面临语言的障碍,不懂国语,很难出去;其次劳动技能的问题;另外我也听到企业的苦衷,劳动者职业意识和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漠视等等,都是问题。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就地就业是不是一个方向?

马志军:就地就业,但“三股势力”马上制造谣言,说凡是汉族老板开的厂子绝对不能去,去了你就不是穆斯林,你就不清真了。

另一个难题,在于我们引进的企业,生产车间都是现代工艺,企业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我们农村的年轻人一天要做五次礼拜,每周五还有一次主麻日,车间工艺在不停流动,需要有人操作,工人到时间了去做礼拜去,生产怎么办?

这都是问题,所以我们干工作太难。为什么在南疆任何一项工作推动起来特别慢,先抛开“三股势力”不讲,全民信教这样一个特点,现代科技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真的都很难,我们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所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张春贤书记提到的“用现代文化引领”的深远用意。

凤凰网:无论是双语老师的问题,还是就业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于田县、和田地区、甚至新疆所能解决的。

马志军:但是这两年我们看到了信心,自治区一系列的部署,我们真是有信心了。刚才我讲过去很彷徨,我们真的很辛苦,我们没那么伟大,但是平心而论,我们把99%的精力都放在了为老百姓工作,可为什么这个社会成这样?

这两年来,这个社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干部的面貌也有变化。

凤凰网:我来到南疆,这一点感触很深,我们这里的基础条件不差,内地很多地方,包括中部省份的农村比不上这里。

马志军:我们也让农民出去看看,这是国家对我们的关心。看发达地方要激发自我创造的能力,看落后的地方要增强自我感恩的心理。

我家在甘肃农村,有一年我回去,70多岁的母亲跟我说“共产党真好”,我说怎么了,你怎么也讲起政治来了?她说是给我们门口修了一条渠,三百米长,政府修的,一分钱都没要。我母亲活到70岁,就是这样一条水渠,她就感恩得不得了。

我听了特别感慨,我们这儿的老百姓每年能享受到多项惠民政策和补助。当然老百姓是感恩的,但就是有一股势力,把这个社会搅乱了。

明天将推出其他四县书记访谈,敬请关注!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wxsj.shtml

第三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于田县委书记:
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继续推出:
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
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
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于田县委书记: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4月初,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半月,走访和田、喀什、伊犁、乌鲁木齐7县3市,就新疆去极端化展开深入调查,并与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就去极端化与新疆基层治理进行深入交流。

在内地看似简单的问题,到了新疆,由于涉及民族宗教因素,加之分裂势力、暴恐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煽动,往往变得敏感复杂,处理稍有不慎可能引发民族或宗教问题。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诸如推行计划生育、普及义务教育、防控常见疾病等类似日常工作,南疆基层官员坦言,可能要付出超内地数倍努力。

多位新疆基层官员告诉凤凰网,工作再多再难不怕,怕的是外界不理解、误解。这种误解随着过去两年暴恐多发而加剧,甚至有人直言,“是不是新疆干部无能”?在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看来,“如果不是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去抓稳定,和暴力恐怖势力做斗争的话,新疆恐怕不是现在这个局面”。“我们都是要脸面的人,追求完美不想有瑕疵的人。大家在这里努力了很多,一个小事情,一个舆论,都可能将所做的工作归零”,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说,新疆不只是新疆人的新疆,也是中国的新疆。

凤凰网将陆续刊登新疆五县书记访谈录,希望有助于外界全面了解新疆基层工作。今天推出新疆五县书记访谈录之一:

于田县书记马志军: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马志军,和田地区于田县委书记。1971年人,1989年参加工作,从乡党委书记,到县委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再到县委书记,先后在策勒、民丰、墨玉、洛浦、于田五县工作。
以下为4月4日凤凰网主笔陈芳与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对话实录:

凤凰网:来之前,我了解的信息是和田地区宗教氛围浓厚,特别是宗教极端现象外显,比如蒙面罩袍现象普遍。来了之后,街面上至今没有见到一例。

马志军:现在你到和田,和前几年到和田来,情况不太一样。前几年,从表象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宗教极端对这个社会的侵蚀,和田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黑袍蒙面、年轻人留大胡须现象,跳舞、唱歌、放音乐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两年,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部署,我们开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推行去极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社会面上已经看不出浓厚的宗教氛围。

根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部署,我们重点是抓“三线一面”:

第一条线是干部。学习政策和法律,同时一定让我们各级干部清楚,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如果不把这个心结打开,思想上大家还都不好接受。过去我们个别干部,(在宗教问题上)存在着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实际上对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法律法规认识上有偏差。

第二条线是宗教人士。在和田,绝大多数老百姓信仰伊斯兰教,宗教人士作用很关键。通过学习,宗教人士现在敢于站出来了,敢于批驳被别人亵渎的东西,宣扬伊斯兰教的包容与和平。应该说正信挤压起到了作用。

第三条线是学校和老师。这涉及到培养接班人和未来社会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观念和人生观,对整个社会和整个民族意义重大。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今后他们的前途会怎样?我们这个社会走向哪里?我们和田各民族走向哪里?开展学习教育后,教书育人、学习科学文化、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一个面”是在社会面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过去一些暴恐分子作案后,实际就隐藏于这个社会,但查找起来困难很大。现在发生了一个显著变化,老百姓站出来了,敢于冲在前面抓暴恐分子,有可疑人员敢于提供线索。这应该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幸运。


南疆路上。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和田地区常年近200天浮尘天气。摄影:陈芳

不能以宗教之名干扰他人信仰自由


凤凰网:关于宗教人士工作,有人认为我们是无神论的政府,和宗教人士在价值观上存在矛盾,实际工作中,是否存在这样的难题?

马志军:这个并不矛盾。信仰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宗教人士作为神职人员,传播宗教,这是其职责。但前提是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这种信仰不能威胁他人生命安全。

对合法宗教活动,我们政府不但不会限制,还要保护。但对一些批着神职人员外衣的假宗教人士,蛊惑和愚弄信众,这是我们不容许的。

特别是在我们南疆这里,不能认为不信仰伊斯兰教就是异教徒、在社会中生存空间就要受到挤压。

凤凰网:我们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明确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实际工作中,新疆在宗教管理方面往往面临干涉宗教信仰自由的指责,我在下面采访时听到这样的声音:在保护不信教自由时往往被攻击为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基层官员,想听听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马志军:在和田地区,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我们系统地学了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其它宗教的自由。你个人选择了某种信仰,只要在法律框架内,我们保护,但不能干涉别人的信仰自由,特别是在我们南疆这里,不能认为不信仰伊斯兰教就是异教徒、在社会中生存空间就要受到挤压。

让蒙面女性主动摘下罩袍


凤凰网:你在洛浦县工作时,在抓去极端化方面取得了不错成效。早几年,其他县能见到穿戴蒙面罩袍现象,洛浦县几乎看不到,是怎么做到的?

认识洛浦县
洛浦县隶属于和田地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总面积14287平方公里。2013年,洛浦县总人口24.12万人,其中有维吾尔、汉、回、满、哈萨克、蒙古、藏族、羌族、瑶族、彝族、土家族等12个民族。

马志军:关于妇女蒙面问题的解决,我们专门有一个“现代文明进万家”服务车,我们也不揭面纱,把她请上来谈,给她讲道理。其中一条就是对妇女身心健康不利,长期蒙面的妇女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我们给妇女讲知识、看案例。

我们当时有一个定位,妇女蒙面,根子在男人,问题在家庭,关键是宗教极端。针对这个,我们把男人也叫来接受培训。

我跟他们现场接触,不亲自接触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也就解决不了问题。有的男人当场对我拍桌子,“你胡说,你们县医院的护士、医生全部戴口罩,和我们蒙面有什么区别”?他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我就跟他讲,医院是细菌集聚地,医生戴口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染,而且不能超过1个小时。为此,我专门查了很多资料。要他接受,得说服他,我们就谈,谈到第三天,心结慢慢打开了,最后她自己主动摘掉面纱。

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往往是在田间和炕头完成它的传播过程,和老百姓的生活各个细节息息相关。于田县现在去极端化,采取综合办法,具体来说叫“一加十”的做法:

“一”就是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首先要告诉老百姓,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十”就是从十个方面开展去极端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风尚引领;加大就业,极端的东西是个思想问题,和吸毒很象,复吸率很高,就业一定要跟上;法制宣传常规化;发挥民营企业主示范效应;依法打击,光教育不行,还要把一些邪恶的力量压不下去,否则事倍功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加大惠民生感恩教育。

去极端化是个社会问题,是个系统问题,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促进这项工作。

过去费心费力工作不见效很彷徨很无奈


凤凰网:你刚才也讲了,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非今日才有,在前两年甚至相当严重,过去遏制宗教极端渗透工作难点在哪里?

马志军: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过去我们对宗教极端势力对各族人民的侵害,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认识上可能有一个片面性问题。过去我们认为一心一意抓发展改善民生,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了,老百姓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问题就会解决。但没想到我们做的所有这些事儿,“三股势力”全给老百姓搞反面宣传,一下就把我们发展带来的成果否定了。我们原来想的和老百姓心里想的是有差距的,大多没有效果。

就是"三股势力"犯下的滔天罪行,搅得我们各民族间不能相互包容、不能相互学习,搅得我们各级党政不能安心为老百姓谋发展,把大量精力放在维稳上。

这几年,我们突然清醒,特别是中央新疆第二次工作座谈会提出“围绕稳定抓发展”,这是个定位。不但让老百姓富,而且要让老百姓知道为什么富、怎么富的。发展也好稳定也好,最终目的都是惠及百姓,工作方法不一样,最终的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过去我们也很辛苦,我就是个基层干部,扛个铁锹给老百姓一家一户挖水管子,背上药箱子走家串户给老百姓发药,给怀孕的妇女发叶酸片,当时自我感觉很好很高兴啊,我们感觉老百姓也很高兴啊,我们真的就是想给这个社会、给这个民族、给老百姓做点事,但没想到结果不一样。

凤凰网:那时候有没有受挫感?

马志军:很彷徨、很无奈,经常反思,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我们不是标榜自己,真的就是为老百姓真心实意去做事儿,最后没见到效果。

我们希望这个社会好,希望我们各民族过上幸福的生活。能让老百姓认识到“三股势力”给我们带来的灾难,能认识到我们子孙后代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最好的结果。

三股势力搅得干部不能安心谋发展,把大量精力放在维稳上


凤凰网:你刚才反复提到“三股势力”,怎么就能够渗透到我们这里,并且形成这么大的影响?

马志军:我们经常讲境外有种子、境内有土壤、网上有市场,这确实就是新疆面临的实际情况。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们自身发展起来,是有历史的;境外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民族分裂分子,试图把新疆独立出去;加上这几年世界范围内宗教极端势力的兴起,对新疆也是有影响的。

境内,“双泛思想”在新疆一直有根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新疆本身是个多民族多宗教集聚地,民众对宗教有着深厚的宗教情感,加上我们这个社会教育水平不高,这是基础。

什么是“双泛思想”?
“双泛思想”即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内容的核心之一。新疆的“泛伊斯兰主义”宣扬伊斯兰至上,鼓吹“圣战”、建立反动“圣战”武装组织。新疆的“泛突厥主义思想”是民族分裂分子杜撰了以“东突厥斯坦独立论”为核心的民族分裂主义的思想体系。

就发展来说,纵向比,新疆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发展明显提质提速;横向比,过去我们比内地好,进入九十年代,我们一直在下滑,这几年又得重新追赶。很重要的原因是稳定问题,我们大量的精力在做稳定工作。所以我们总结出一句话,“大稳定大发展,小稳定小发展,不稳定难发展,甚至是倒退”。

新疆过去在全国人民心中是很好的地方,经济发展很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也很好。就是“三股势力”犯下的滔天罪行,搅得我们各民族间不能相互包容、不能相互学习,搅得我们各级党政不能安心为老百姓谋发展,把大量精力放在维稳上。实事求是讲,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之国际上宗教极端势力抬头,国外分裂势力也在极力拉拢我们这些人员,并向境内派遣人员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加上境内虽然不能称之为“三股势力”,但至少有一部分对这个民族和社会不负责的人,这种人和境外派遣的、出国回来的,往往捆绑在一块儿,利用民众朴素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

所以宗教极端势力这几年传播速度很快,以至于现在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凤凰网:过去的民族分裂势力也好,现在的宗教极端势力也好,常常把民族矛盾作为煽动的理由,而类似于田县这样的南疆地区,汉族的比例很少,公职人员往往占多数。因此,外界常有的一种论调就是他们是为了反抗压迫。对这种言论,作为基层主政者,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触?

马志军:新疆问题不能只看一个点,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新疆问题,我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民族共同发展,我们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行政首长必须由当地的民族同志担任,用法律把它确立下来。这样一来,在各民族共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第一行政首长必须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为了各民族平等,汉族干部更多担任了党的领导,他们往往就拿这个说事。

还有一种情况,这些年随着内地的发展,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大幅提高,与新疆“三股势力”渗透下暴恐活动频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老百姓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愿意回到内地去生活就可以回去,但是国家公职人员不行。

这样就给外界一种错觉,他们攻击的汉族好像大多是国家公职人员,实际情况是,南疆各地尤其基层干部中,汉族占全部公职人员比例并不高。持这种论调的人也没有考虑另外一个问题,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渴望一个安宁的环境,都讲究福祉。普通老百姓对我们还是认可的。攻击的都是“三股势力”,实际上是挑拨,这就是新疆的特殊和实际。

要赶紧下大工夫解决南疆双语教育问题


凤凰网:在南疆做群众工作,最大的难处是什么?最有效的办法又是什么?

马志军:我个人一直有一个观点,也经常跟我们的干部讲,在我们这做工作,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落实我的工作。

首先让他接受,他对这个事会怎么看,按照他的思维来落实我的工作。我们推动任何一项工作,一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老百姓怎么认识怎么考虑,完了再落实我们的工作。

凤凰网:这里还有个问题,当地民众大多只会讲维语,汉族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语言上有无障碍?

马志军:语言是交流的第一关,没有交流,肯定做不好工作。

凤凰网:对你们来说,掌握双语是基本的工作要求。

马志军:嗯,属于学方言吧,少数民族干部也学国语。

我们现在推行的双语教育,都是在立足于长远来解决这个问题,各民族之间交融、交流、沟通、包容,没有语言的沟通是不可能的。

凤凰网:现在双语教育上面临哪些难题?

马志军:主要还是双语老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这个要赶紧下大工夫解决,培养双语老师,特别是国语老师,一要有特殊的政策,二要有三年的时间集中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和生活细节。双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教育,还需要两个民族老师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这样的细节中彼此学习,这样效果才会不错。

对我们来说,到村里面工作,任务压到身上,一段时间就跟老百姓学会了,所以日常具体细节的融入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双语教育,还停留在简单的教国语,谈不上其它方面的交流、交融。

凤凰网:你现在招老师方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马志军:还是条件的问题,首先和田的自然条件很恶劣,其次待遇的问题,还有稳定的问题,现在人家谈疆色变,不敢来。

“三股势力”真的是对新疆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为了让孩子们就业,大力招商引资,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增加多少财政收入,很简单就是希望本地的青年能够就地就业。

南疆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做大量细致工作


凤凰网:我在南疆这几天,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南疆农村青年人很多,这和内地农村空心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南疆青年就业一直是政府重视的问题,但这些人走出去,一是面临语言的障碍,不懂国语,很难出去;其次劳动技能的问题;另外我也听到企业的苦衷,劳动者职业意识和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漠视等等,都是问题。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就地就业是不是一个方向?

马志军:就地就业,但“三股势力”马上制造谣言,说凡是汉族老板开的厂子绝对不能去,去了你就不是穆斯林,你就不清真了。

另一个难题,在于我们引进的企业,生产车间都是现代工艺,企业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我们农村的年轻人一天要做五次礼拜,每周五还有一次主麻日,车间工艺在不停流动,需要有人操作,工人到时间了去做礼拜去,生产怎么办?

这都是问题,所以我们干工作太难。为什么在南疆任何一项工作推动起来特别慢,先抛开“三股势力”不讲,全民信教这样一个特点,现代科技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真的都很难,我们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所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张春贤书记提到的“用现代文化引领”的深远用意。

凤凰网:无论是双语老师的问题,还是就业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于田县、和田地区、甚至新疆所能解决的。

马志军:但是这两年我们看到了信心,自治区一系列的部署,我们真是有信心了。刚才我讲过去很彷徨,我们真的很辛苦,我们没那么伟大,但是平心而论,我们把99%的精力都放在了为老百姓工作,可为什么这个社会成这样?

这两年来,这个社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干部的面貌也有变化。

凤凰网:我来到南疆,这一点感触很深,我们这里的基础条件不差,内地很多地方,包括中部省份的农村比不上这里。

马志军:我们也让农民出去看看,这是国家对我们的关心。看发达地方要激发自我创造的能力,看落后的地方要增强自我感恩的心理。

我家在甘肃农村,有一年我回去,70多岁的母亲跟我说“共产党真好”,我说怎么了,你怎么也讲起政治来了?她说是给我们门口修了一条渠,三百米长,政府修的,一分钱都没要。我母亲活到70岁,就是这样一条水渠,她就感恩得不得了。

我听了特别感慨,我们这儿的老百姓每年能享受到多项惠民政策和补助。当然老百姓是感恩的,但就是有一股势力,把这个社会搅乱了。

明天将推出其他四县书记访谈,敬请关注!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scx.shtml

第四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莎车县委书记:
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推出五县书记访谈:
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
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
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莎车县委书记谈去极端化: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来源:天山网

4月初,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半月,走访和田、喀什、伊犁、乌鲁木齐7县3市,就新疆去极端化展开深入调查,并与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就去极端化与新疆基层治理进行深入交流。

新疆五县书记访谈录之三:对话莎车书记王勇智

宗教极端思想泛滥根本是意识形态出了问题



王勇智,喀什地委委员、莎车县委书记。1964年人,1983年参加工作,曾在普湖县、喀什地区财政处、莎车县、伽师县、喀什行署、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莎车7.28事件后,2014年11月,曾在莎车工作五年的王勇智,再回莎车主持工作。

4月6日,莎车县,凤凰网主笔陈芳与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的对话整理而成:

7.28事件后,中央和自治区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消除对方方面面造成的不良影响。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目的是什么?就是最大限度减少对立面,最广泛地争取民心。


莎车县喀群乡街上一角。摄影:陈芳

宗教极端思想泛滥根本是意识形态出了问题


通过几方面共同努力,我们认识到过去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宗教知识,伊斯兰教正信方面,对官员和宗教人士来说都是薄弱环节。

二是老百姓知识的贫乏,也可以说是我们教育上有欠缺。我总觉得我们维吾尔族社会,要想繁荣要想发展,第一必须要学习国语;第二必须要解放思想,善于吸收先进思想、先进理念,学习科技文化,不能和其他民族搞对立。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不吸收新的思想、新的事物、不主动适应新的环境,而选择复古守旧,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

三是基础教育上一定要下工夫。7·28事件之后,我们抓学前教育,以双语教育为重点的全方位综合知识培训,目的是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

7·28事件
2014年7月28日凌晨,新疆莎车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一伙暴徒持刀斧袭击艾力西湖镇政府、派出所,部分暴徒窜至荒地镇,打砸焚烧过往车辆,砍杀无辜群众,造成无辜群众37人死亡,13人受伤,31辆车被打砸,其中6辆被烧。

说句实话,宗教极端思想这么猖獗,暴力恐怖案件频发,核心是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教育。教育实际上是两大问题,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前者是打基础,后者解决就业问题,这应该是我们的重点。对少数民族区域来讲,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


莎车县艾力西湖镇亚喀塔木村委会。7·28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发生时,该村委会被打砸抢烧。案发一个月后村委会恢复秩序。摄影:陈芳

另一个是宣传。去极端化怎么去?自治区提出五把钥匙开五把锁,还有三句话“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怎么正信挤压?这也是我们的短腿。宗教管理上必须要搭建平台,给有需求了解掌握宗教知识和宗教礼仪常识的人搭建一个平台。自治区党委和地委通过总结7·28案教训,已经开始了试点,可以在清真寺,安排宗教人士给年轻人讲基本的礼仪和基本的常识,让他们掌握真正的倡导和平、正信正道、团结友爱的伊斯兰教。

宗教极端势力在和我们的基层组织对抗


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就是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最后形成宗教极端势力,和我们的基层组织在对抗,和我们基层组织在争夺群众。我们也认识到这里有好多薄弱环节,我们这里群众普遍信教,一天做五次礼拜,相比较我们的宣传教育手段就显得非常单薄。

文化对冲,怎么对冲?必须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平台怎么搭?不是说简单跳小苹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跳舞只是个形式,有人跳着小苹果,心里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小苹果。我们一定要用老百姓能接受的办法做工作。

老百姓有文化需求、文体需求,我们投钱去搭建一些平台,提供场地,购买设备,供村民免费使用。再一个利用电信网络开通IPTV,全县推广,普及到村,内容涉及语言、技能、法律、政策,以及娱乐节目。村里建电影放映室、电子阅览室,并常态化。就是想通过这些活动,把年轻人吸引到村委会周围,而不要被极端势力拉走了。

健全基层组织建设,过去讲村一级组织建设,往往认为只有党支部,其实这只是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部分,村级组织应该涵盖党的基层组织、群团组织、民兵组织,以及各类社会自治组织,这些组织都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文化对冲,怎么对冲?必须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平台怎么搭?不是说简单跳小苹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跳舞只是个形式,有人跳着小苹果,心里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小苹果。我们一定要用老百姓能接受的办法做工作。

我们通过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搭建平台,想办法把群众吸引过来,通过不同方式宣传党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为农民做技能培训。我们提出建“五室两市”,村级警务室、党员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两个便民超市,方便农村老百姓买到物美价廉的真品,我们有专门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车,配送到村。

去年我一来我组建了保安队,现在招了6600多人,全部进村,一个村五个人,既维稳又解决了一批80后90后没事干的问题。这些人基本是本村的,统一接受培训,一个月1500元工资,享受五金。另外我们把村里的团支部建起来,把民兵建起来,妇女组织、老年人协会也各自发挥作用,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基础教育首先要过语言关


教育上,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已经在起步。基础教育首先要过语言关,首先希望通过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先把语言问题解决。

我在开教育工作会的时候就讲,我们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和我们的人民教师,一定要对本民族产生无限的责任感,要对这个民族的繁荣发展负责任。你不要认为我这样讲是大汉族主义,我如果对少数民族没有特殊的感情,没有五十多年的接触,我也不会讲这番话。

我们从幼儿园开始抓双语教育。从去年年底,我们这里三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入托,且全部免费,国家补贴不够的我拿财政给。最近我们从内地招了一百多个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村级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全部轮训一遍,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方法。

从内地招聘老师难度非常大,尤其7.28事件之后,莎车是暴恐代名词。我也非常难,我给的条件非常优惠,来县上按照事业单位工资上浮30%,下到乡里村里上浮50%(内地到莎车来的教师工资大概能达到4000块钱一个月),提供教师公寓,服务满8年送一套80平米的住房。

即使这样,在招人方面,最大的障碍仍是社会稳定。我们前后派了两个工作组到内地做宣讲,告诉他们真相,打消了一部分人的顾虑,特别是来到实地看了以后,这几年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发现我们这农村硬件上比内地好得多。

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


国家和自治区给我们南疆的政策,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农民现在生下来孩子,到了三岁就交给了国家,接着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我们这儿,高中上学也是免费。农民除了交水费什么都不交,养的牲畜打防疫都是政府掏钱,政策真得是非常好。

反过来头来说明,有这么好的政策,由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宣传不到位、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最后导致了今天这样的问题,有些人听了不高兴,但真的是实情。

过去没有先进设备,但毛泽东早晨八点钟在中南海发表了讲话,晚上12点钟敲锣打鼓所有人都知道了。现在中央、自治区、地委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么先进的设备,反而很多人还不知道。

真正老百姓99.9%都是好的,但由于接受事物局限性太大,信息来源非常少,加上我们一些基础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没有跟上去,我个人认为没有做实,没有真正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地区要求的做到“到人、管用、有效”,没有做到入脑、入心、入耳、入肺。

中央强调要增强四个认同(编者注:该访谈为4月6日),不能是空对空的。四个认同中有一个中华文化上要认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我们尊重,反过来每个民族也要尊重主流传统文化。首先要清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完了由于信伊斯兰教才是穆斯林,不能说是穆斯林就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这里,教民身份大于公民身份、教法大于宪法,这种意识非常强,就是我们教育没跟上。

什么是“四个认同”?
5月18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统战会议,在原有“四个认同”基础上,增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成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不能一出事就简单惠民政策


7·28案件之后,我们下基层也在了解,有些事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不能出一点问题就简单的通过一些惠民政策,因为没把思想引到一条正道上去。我们现在经常强调,要想发展,先净化环境;要想稳定,必须铲除宗教极端,打击暴力分子,这是我们的重点;要想搞惠民生工程,不把村里的家族势力黑恶势力彻底铲除掉,惠民政策下去也就变味了。

为什么这么多好政策他们不理解?今天给你发了东西,明天宗教极端势力一煽动,说这个政府不行,我们起来搞几个事件,轰一下就又起来。7·28案件主犯很多都是小学毕业、还有一批在村里无所事事的人,一煽动就跟着走了。

为啥说实施惠民政策要先把家族势力黑恶势力打掉,因为很多惠民政策条条框框非常好,但不能百分之百全部落实到村子,这就与个人有关系了。去年我们在艾力西湖镇先行先试,十二项专项治理,包括土地的清理、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低保的清理、村干部家族势力冒领等问题,老百姓还是比较认可,真正让一批该享受低保的人享受上了。以前是给村干部给有势力的人,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反而没救助到。

我们不能再一味简单地惠民。基础设施该不该投?该投,确实欠帐太多,但并不是说由于出了事就要投,或者想通过加大各方面投入、给予很多优惠政策解决问题,那只是治标不治本。治本的措施还是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

我们全县近100万人,新疆第一人口大县,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这么大点地方这么多人,招商引资企业又不敢来,更何况年轻人不愿意种地。我们这里的人现在外出打工受到排挤,不能把所有人都当作暴恐分子啊,不能一出事就把人撵回来。当然我们也从自身找原因。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第五章
新疆五县书记谈基层去极端化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继续推出: 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56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scx.shtml

第四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莎车县委书记:
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推出五县书记访谈:
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
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
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莎车县委书记谈去极端化: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来源:天山网

4月初,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半月,走访和田、喀什、伊犁、乌鲁木齐7县3市,就新疆去极端化展开深入调查,并与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就去极端化与新疆基层治理进行深入交流。

新疆五县书记访谈录之三:对话莎车书记王勇智

宗教极端思想泛滥根本是意识形态出了问题



王勇智,喀什地委委员、莎车县委书记。1964年人,1983年参加工作,曾在普湖县、喀什地区财政处、莎车县、伽师县、喀什行署、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莎车7.28事件后,2014年11月,曾在莎车工作五年的王勇智,再回莎车主持工作。

4月6日,莎车县,凤凰网主笔陈芳与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的对话整理而成:

7.28事件后,中央和自治区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消除对方方面面造成的不良影响。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目的是什么?就是最大限度减少对立面,最广泛地争取民心。


莎车县喀群乡街上一角。摄影:陈芳

宗教极端思想泛滥根本是意识形态出了问题


通过几方面共同努力,我们认识到过去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宗教知识,伊斯兰教正信方面,对官员和宗教人士来说都是薄弱环节。

二是老百姓知识的贫乏,也可以说是我们教育上有欠缺。我总觉得我们维吾尔族社会,要想繁荣要想发展,第一必须要学习国语;第二必须要解放思想,善于吸收先进思想、先进理念,学习科技文化,不能和其他民族搞对立。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不吸收新的思想、新的事物、不主动适应新的环境,而选择复古守旧,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

三是基础教育上一定要下工夫。7·28事件之后,我们抓学前教育,以双语教育为重点的全方位综合知识培训,目的是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

7·28事件
2014年7月28日凌晨,新疆莎车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一伙暴徒持刀斧袭击艾力西湖镇政府、派出所,部分暴徒窜至荒地镇,打砸焚烧过往车辆,砍杀无辜群众,造成无辜群众37人死亡,13人受伤,31辆车被打砸,其中6辆被烧。

说句实话,宗教极端思想这么猖獗,暴力恐怖案件频发,核心是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教育。教育实际上是两大问题,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前者是打基础,后者解决就业问题,这应该是我们的重点。对少数民族区域来讲,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


莎车县艾力西湖镇亚喀塔木村委会。7·28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发生时,该村委会被打砸抢烧。案发一个月后村委会恢复秩序。摄影:陈芳

另一个是宣传。去极端化怎么去?自治区提出五把钥匙开五把锁,还有三句话“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怎么正信挤压?这也是我们的短腿。宗教管理上必须要搭建平台,给有需求了解掌握宗教知识和宗教礼仪常识的人搭建一个平台。自治区党委和地委通过总结7·28案教训,已经开始了试点,可以在清真寺,安排宗教人士给年轻人讲基本的礼仪和基本的常识,让他们掌握真正的倡导和平、正信正道、团结友爱的伊斯兰教。

宗教极端势力在和我们的基层组织对抗


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就是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最后形成宗教极端势力,和我们的基层组织在对抗,和我们基层组织在争夺群众。我们也认识到这里有好多薄弱环节,我们这里群众普遍信教,一天做五次礼拜,相比较我们的宣传教育手段就显得非常单薄。

文化对冲,怎么对冲?必须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平台怎么搭?不是说简单跳小苹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跳舞只是个形式,有人跳着小苹果,心里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小苹果。我们一定要用老百姓能接受的办法做工作。

老百姓有文化需求、文体需求,我们投钱去搭建一些平台,提供场地,购买设备,供村民免费使用。再一个利用电信网络开通IPTV,全县推广,普及到村,内容涉及语言、技能、法律、政策,以及娱乐节目。村里建电影放映室、电子阅览室,并常态化。就是想通过这些活动,把年轻人吸引到村委会周围,而不要被极端势力拉走了。

健全基层组织建设,过去讲村一级组织建设,往往认为只有党支部,其实这只是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部分,村级组织应该涵盖党的基层组织、群团组织、民兵组织,以及各类社会自治组织,这些组织都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文化对冲,怎么对冲?必须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平台怎么搭?不是说简单跳小苹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跳舞只是个形式,有人跳着小苹果,心里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小苹果。我们一定要用老百姓能接受的办法做工作。

我们通过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搭建平台,想办法把群众吸引过来,通过不同方式宣传党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为农民做技能培训。我们提出建“五室两市”,村级警务室、党员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两个便民超市,方便农村老百姓买到物美价廉的真品,我们有专门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车,配送到村。

去年我一来我组建了保安队,现在招了6600多人,全部进村,一个村五个人,既维稳又解决了一批80后90后没事干的问题。这些人基本是本村的,统一接受培训,一个月1500元工资,享受五金。另外我们把村里的团支部建起来,把民兵建起来,妇女组织、老年人协会也各自发挥作用,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基础教育首先要过语言关


教育上,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已经在起步。基础教育首先要过语言关,首先希望通过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先把语言问题解决。

我在开教育工作会的时候就讲,我们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和我们的人民教师,一定要对本民族产生无限的责任感,要对这个民族的繁荣发展负责任。你不要认为我这样讲是大汉族主义,我如果对少数民族没有特殊的感情,没有五十多年的接触,我也不会讲这番话。

我们从幼儿园开始抓双语教育。从去年年底,我们这里三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入托,且全部免费,国家补贴不够的我拿财政给。最近我们从内地招了一百多个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村级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全部轮训一遍,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方法。

从内地招聘老师难度非常大,尤其7.28事件之后,莎车是暴恐代名词。我也非常难,我给的条件非常优惠,来县上按照事业单位工资上浮30%,下到乡里村里上浮50%(内地到莎车来的教师工资大概能达到4000块钱一个月),提供教师公寓,服务满8年送一套80平米的住房。

即使这样,在招人方面,最大的障碍仍是社会稳定。我们前后派了两个工作组到内地做宣讲,告诉他们真相,打消了一部分人的顾虑,特别是来到实地看了以后,这几年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发现我们这农村硬件上比内地好得多。

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


国家和自治区给我们南疆的政策,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农民现在生下来孩子,到了三岁就交给了国家,接着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我们这儿,高中上学也是免费。农民除了交水费什么都不交,养的牲畜打防疫都是政府掏钱,政策真得是非常好。

反过来头来说明,有这么好的政策,由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宣传不到位、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最后导致了今天这样的问题,有些人听了不高兴,但真的是实情。

过去没有先进设备,但毛泽东早晨八点钟在中南海发表了讲话,晚上12点钟敲锣打鼓所有人都知道了。现在中央、自治区、地委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么先进的设备,反而很多人还不知道。

真正老百姓99.9%都是好的,但由于接受事物局限性太大,信息来源非常少,加上我们一些基础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没有跟上去,我个人认为没有做实,没有真正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地区要求的做到“到人、管用、有效”,没有做到入脑、入心、入耳、入肺。

中央强调要增强四个认同(编者注:该访谈为4月6日),不能是空对空的。四个认同中有一个中华文化上要认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我们尊重,反过来每个民族也要尊重主流传统文化。首先要清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完了由于信伊斯兰教才是穆斯林,不能说是穆斯林就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这里,教民身份大于公民身份、教法大于宪法,这种意识非常强,就是我们教育没跟上。

什么是“四个认同”?
5月18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统战会议,在原有“四个认同”基础上,增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成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不能一出事就简单惠民政策


7·28案件之后,我们下基层也在了解,有些事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不能出一点问题就简单的通过一些惠民政策,因为没把思想引到一条正道上去。我们现在经常强调,要想发展,先净化环境;要想稳定,必须铲除宗教极端,打击暴力分子,这是我们的重点;要想搞惠民生工程,不把村里的家族势力黑恶势力彻底铲除掉,惠民政策下去也就变味了。

为什么这么多好政策他们不理解?今天给你发了东西,明天宗教极端势力一煽动,说这个政府不行,我们起来搞几个事件,轰一下就又起来。7·28案件主犯很多都是小学毕业、还有一批在村里无所事事的人,一煽动就跟着走了。

为啥说实施惠民政策要先把家族势力黑恶势力打掉,因为很多惠民政策条条框框非常好,但不能百分之百全部落实到村子,这就与个人有关系了。去年我们在艾力西湖镇先行先试,十二项专项治理,包括土地的清理、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低保的清理、村干部家族势力冒领等问题,老百姓还是比较认可,真正让一批该享受低保的人享受上了。以前是给村干部给有势力的人,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反而没救助到。

我们不能再一味简单地惠民。基础设施该不该投?该投,确实欠帐太多,但并不是说由于出了事就要投,或者想通过加大各方面投入、给予很多优惠政策解决问题,那只是治标不治本。治本的措施还是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

我们全县近100万人,新疆第一人口大县,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这么大点地方这么多人,招商引资企业又不敢来,更何况年轻人不愿意种地。我们这里的人现在外出打工受到排挤,不能把所有人都当作暴恐分子啊,不能一出事就把人撵回来。当然我们也从自身找原因。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第五章
新疆五县书记谈基层去极端化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继续推出: 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56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ycxw.shtml

第五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新疆五县书记谈基层去极端化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推出五县书记访谈:
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
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
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叶城县委书记:任何宗教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4月初,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半月,走访和田、喀什、伊犁、乌鲁木齐7县3市,就新疆去极端化展开深入调查,并与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就去极端化与新疆基层治理进行深入交流。

访谈之一:于田县委书记: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访谈之三:莎车县委书记谈去极端化: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

新疆五县书记访谈录之二


李国平,叶城县委书记,曾任喀什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4月5日,叶城县,凤凰网主笔陈芳与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的交谈整理而成:

一个地区、一个阶段主要任务的提出,一定是结合着现实以及当前的社会背景提出的。为什么当前去极端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叶城县人民公园。孩子们在开心玩耍。摄影:陈芳

宗教极端势力鼓吹教大于法


就是因为宗教极端思想已经对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人死不能哭,结婚不能唱歌跳舞,整个要把人拉入到中世纪时期。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仅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正常的宗教活动也会受到冲击,最终影响的可能是我们的社会稳定。放任宗教极端思想不管,对我们这些干部来讲就是失职,对老百姓来讲是一种灾难。

老百姓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个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有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以后不信教的自由。现在我们这里的情况是一部分人要把他的意识强加给另一部分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臆动,就会产生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我们政府要做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这个社会去适应宗教。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宗教,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信仰宗教是教民,但前提首先是一个公民,要履行公民义务,必须要守法,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再履行教民职责。而宗教极端思想往往鼓吹什么呢?教大于法。这在哪个国家都不允许,宗教不能超越国家法律。

因此,去极端化对我们全区来说,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让民众主动参与到去极端化中


怎么去极端化?

总的指导方针就是张春贤书记提出的“五把钥匙”: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法去解决。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围绕这五把钥匙,开展工作。

去极端化要对症下药,首先要营造氛围:

宗教极端对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对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影响,要给老百姓讲清楚,用大量的事实包括七五事件、北京10.28案件、昆明3.01暴恐这些案件来说话。

我们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要发声亮剑,汉族领导干部要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上做工作。还要把群众发动起来,打一场全民战争,让老百姓能够主动参与到去极端化当中。

具体措施上,首先就是严打,要把危害社会稳定的重点人员、一些幕后推手依法打击处理掉,同时对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一般群众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疏附县书记朱雪冰:去极端化要抓早抓小

朱雪冰,1970年人,新疆喀什麦盖提县人,198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叶城县、喀什地区团委、岳普湖县、伽师县工作,2013年7月任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2014年兼任疏附县委书记。
4月7日,疏附县参观途中,凤凰网主笔陈芳与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的交谈整理而成:

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是今天才有,七五事件之后,那时我在伽师县任县委书记,就感觉到不正常,穿戴有了变化、乱区分清真不清真、年轻人不吃父母做的饭……

2012年,我们县委领导班子带头,每个乡每个村走,对我们的群众做面对面宣讲,进行滴灌式宣传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这个东西很可怕,铺天盖地过来,一旦成规模了,再去治理,就会难度倍增,因此要抓早抓小。这种工作要做实,宣传教育全覆盖不能飘在上面。

探索宗教人士星级管理制


怎么去极端化?

我想重点谈谈对宗教的管理。在南疆,在叶城这样的地方,宗教工作是稳定工作的晴雨表,抓好宗教工作稳定就抓好一半。把宗教人士管住了,把宗教活动管住了,宗教场所自然而然就管住了。我们曾有过教训,上世纪80年代,宗教极端势力头目阿不力克木·买合苏木,就出在叶城,他培养的800学经弟子后来成为暴恐活动骨干。

宗教人士的素质高低与否、政治是否坚定、学识是否有造诣、关键时刻能不能发挥好作用,其品行与道德非常关键。

对此,我们非常重视宗教人士的选拔与管理。对宗教人士采取星级管理制,叶城县全县有1060个宗教人士,大概约有十个人左右可以评到五星级,我们允许其带“塔里甫”(学生),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培养宗教人士。当宗教人士有这样一种资格的时候,对他来讲也是一种社会地位,他对学生的要求就会变成自觉行动,培养出的学生再去清真寺讲经,我们就放心。

过去,为什么抓不好?与我们对宗教的认识有关。比如对宗教人士的培养,我们地区的经文学校早些年关掉了,到本世纪初,这个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宗教人士青黄不接,怎样让宗教权牢牢掌握在爱国宗教人士手中,不光是一个老百姓生活的社会问题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你不能回避。有些老了或者去世,主持不了宗教活动,清真寺这个阵地让给谁?别有用心的一些野阿訇或者具有一些宗教知识但没有宗教职务的人跳出来,他在讲经解经过程中,就会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甚至掺杂一些极端的思想。

外界炒作的禁止年轻人留大胡子、禁止穿戴蒙面罩袍,实际理解都是很片面的,为什么要禁止?我们是一个世俗国家、世俗化的社会,我们要把真正的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而不是让一部分人把他的意识强加给另一部分人,甚至想改变一种历史现状,这是不允许的。

过去打击宗教极端缺少法律依据


过去我们意识到这样下去的危害,也一直在抓,但是我们有一个困惑,就是可以打准的打不狠。过去我们也能把人抓出来,能抓准,但在打狠的时候缺少法律依据。去年5月启动以新疆为主战场的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提出“要打准、打狠、打出声威”,高法高检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对宗教极端表现定位非常准确,我们去极端化才有了依据。

去年我们开展了严厉打击暴恐音视频专项行动和严厉打击婚姻领域的非法婚姻行动,在严打的过程当中又完善了社会面的防控、揭盖子挖幕后、收押人员教育转化、流动人口的管理、非法越境人员的管控五个具体问题,都是要从治本的角度来彻底解决。

我在喀什是当政法委书记的第二年,就提出“两个轮子一根轴”,其中一个轮子就是流动人口,另外一个轮子是宗教管理,一根轴就是基层政权建设。现在回归头来看,更加清晰,一定要抓住这两个,到叶城以后成立了流动人员管理办公室。

严打也好,去极端化也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也好,这确确实实是新疆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疆民生改善的迫切需要,更是新疆发展的迫切需要。

宗教极端思想一日不除,社会安宁就没有保障,去极端化又是我们抓稳定抓社会管理创新的源头性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把藏在群众当中的一些幕后黑手挖出打掉,既扬汤止沸,又做到釜底抽薪。

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把全部精力凝聚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当前开展的一系列“去极端化”工作都是为治本在争取时间,现在还是治标,面上的宗教极端表现没有了,但思想里面还有没有?肯定有,甚至一些人在给你做反面工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宗教的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

五把钥匙,我们觉得特别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包括思想的问题,我刚才讲了,历史的原因,双泛思想(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一直存在,现在也不排除民族分裂思想存在,这些人平时不说出来,但关键的时候左右摇摆,这都是非常要命的。所以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来解决,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讲,澄清大家的模糊认识,让大家知道宗教极端的危害性,戳穿“圣战进天堂”的谎言,老百姓慢慢就转变过来了。

新疆干部就怕外界不理解


你来了以后,多看一看,看一看我们老百姓脸上洋溢的这种笑容,看一看老百姓住房生活条件的改善,尤其看一看他的精神和气质,让人看了以后确实感觉信心很足。有的时候越看越觉得责任重大,这么好的群众,这么好的一个社会,绝不允许个别人来破坏它,如果真是让个别的人得逞,确实愧对老百姓。

我们就怕什么呢?就怕外界不理解,误解,曲解。我也有很多北京的朋友,经常开玩笑,说怎么回事,该给的都给了,怎么老出事?我就一句话,“你来我去,你到新疆来,我们到内地去”,一说大家笑一笑。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些问题,这么多年来,严打、基层组织建设、集中整治、党建我都参与过,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有一些村常年作为重点整顿,常年还是重点,实际上就是我刚刚讲的,往往可能没把周边的关系搞明白。所以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一些盖子揭开到底是啥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按照什么方法来对待,一搞很快。

还有很多人都觉得新疆这几年出了不少的事,好像新疆的干部、新疆的这些各级组织是不是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是最大的一个误解。我给很多北京来的调研组就讲,如果不是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去抓稳定,和暴力恐怖做斗争的话,新疆不是现在这个局面。实际上干部很能干的,群众也是非常朴素的,可恶的就是极个别的暴力恐怖分子,代表不了哪个民族,也代表不了我们新疆,但往往内地很多人就贴上了标签。

现在社会上出一点事,新疆人走到哪,在内地是很难的,对成年人可能还没啥,对我们下一代这些青少年的心灵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以后,再想去消除,恐怕要用现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都不一定能达到那个效果。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些娃娃走到这一步,和我们有没有责任呢?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复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也是有沉甸甸的责任在里头的,这些娃娃本身不是暴力恐怖分子,为什么让别人给洗脑了,为什么走到这个路上去呢?

暴恐分子非常可恶,我们工作也有失误的地方。

用曾书记(喀什地委书记曾存)的话讲,实事求是讲,看起来这些人好像是一夜洗脑,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而是因为群众长期疏于教育和引导,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机会,实际上是有基础的,就是我们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位。

想到这些,我们就感觉到责任太大,担子也很重,确确实实是等不得,也急不得的一项工作。既要注重方式方法,还要快马加鞭,因为这个确确实实是我们稳定的需要,民生的需要,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现在,我们对做好去极端化工作,对维护做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信心比以前更足。



疏附县书记朱雪冰:去极端化要抓早抓小

朱雪冰,1970年人,新疆喀什麦盖提县人,198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叶城县、喀什地区团委、岳普湖县、伽师县工作,2013年7月任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2014年兼任疏附县委书记。
4月7日,疏附县参观途中,凤凰网主笔陈芳与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的交谈整理而成:

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是今天才有,七五事件之后,那时我在伽师县任县委书记,就感觉到不正常,穿戴有了变化、乱区分清真不清真、年轻人不吃父母做的饭……

2012年,我们县委领导班子带头,每个乡每个村走,对我们的群众做面对面宣讲,进行滴灌式宣传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这个东西很可怕,铺天盖地过来,一旦成规模了,再去治理,就会难度倍增,因此要抓早抓小。这种工作要做实,宣传教育全覆盖不能飘在上面。


疏附县乌帕尔镇一户村民家里,子女在外打工,两位老人在家种地。 摄影:陈芳

心里的面纱要揭掉需要久久为功


去年我到疏附县任职,抓了一年去极端化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和教育转化,面纱揭了,但心里的面纱不好揭。心里的面纱要揭掉,需要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

打击的一手要硬。宗教极端势力渗透背后,有宗教黑恶势力和家族势力,黑盖子笼罩在村里,藏匿比较深,老百姓不敢检举,基层组织在那不敢发声,也没有威信。如果不除去这些,去极端化没有用。去年启动严打,收押一批,打掉一批,再出头继续打。严打开路是必然的,没有严打,去极端化也好、群众工作也好,一切工作无从谈起。今年明显感觉大的氛围好多了,存量减少了。

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防止打击扩大化,经过半年的教育转化,大多数能转变过来。同时为防止被再次洗脑,要给他们的亲属和周围的人做工作,讲清楚,已经触犯了刑法。对被判刑人员家属,我们要帮助。你不去帮助,就有“别人”帮助,不能把他推到对立面。

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不去引领宗教极端势力就会去干

针对妇女穿蒙面罩袍、年轻人留大胡须等现象,我们用的是五步工作法:摸底了解情况、梳理原因、营造氛围、教育转化、巩固提高,倡导世俗化生活。制定属地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做到谁发现谁制止、哪里发现哪里制止,形成了敢管、愿管的局面。

对宗教极端势力干扰下的婚礼不弹唱、葬礼不哭等现象,加大宣传,倡导维吾尔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仪式,教育引导群众远离宗教极端思想,放下思想包袱,统一安排宗教人士念“尼卡”(维吾尔族举行婚礼庆典的早晨在女方家所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乃孜尔”(追悼会,并邀请宗教人士念经)。我们在乡镇成立婚丧嫁娶服务队和婚丧事务服务中心。另外在四老人员、村干部和党员去世后,由村委会和寺管会出面组织“乃孜尔”,组织人员给亡人站礼,并为其发放丧葬补贴。

乡镇村文体活动空白,就会使宗教极端思想趁虚而入,腐蚀群众思想,牵引群众走向极端。为此,疏附县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为村民提供办婚礼葬礼的场所,把村民凝聚到村委会周围。在村社区开展文体活动和民族团结活动,并组织开展靓丽工程时装秀、农民画和农民小品大赛等文体活动,以现代化文化为引领,对冲宗教极端思想。

宗教极端干预世俗生活,把老百姓正常的生活引导到极端上去,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不去引领,极端势力就去干这个事情。

就地解决就业提升女性地位


去极端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我们疏附县人均不到两亩地,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受语言、就业本领、思想观念等制约,外出打工就业机会少。走出去又有自身限制,或被歧视,有的就容易被宗教极端思想洗脑,不少人出去一两年就不愿出去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提高劳动者“双语”水平和就业技能,一方面就地解决就业,在乡镇和村里开设微型工厂,比如服装厂、地毯厂等,让我们的农民在家门口打工,这是最好的就业模式;另外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比如保安、环卫、城管等,也能吸收一部分劳动力。萨依巴格乡为例,我们建设就业服务中心,一个新大毕业的学生回乡办了微型企业,厂子里就解决50多个当地妇女的就业,另外在家里还解决了200个妇女就业,这样既能让女性带孩子又能顾家,还能提升女性在家的地位。

女性在家庭里很关键,现状是没工作,知识水平不高,家中地位不高,容易被宗教极端思想感染。抓住妇女,就抓住了孩子,母亲是直接影响孩子的。让她们走出家门,互相引领互相影响。现在的政策很好,国家、自治区以及各级政府补助,一家一年差不多有2500-3000元,能想到的都给了,怎么让我们的老百姓自己勤劳致富很关键。

查看全文


伊宁县书记张继生:党员不信教不等于不研究宗教


张继生,伊宁县委书记。1963年人,1982年参工作,在新疆伊犁财贸学校任教,1992年步入仕途,先后在伊犁州人大、伊犁州政府办公厅工作,后任伊宁市副市长、副书记,2010年任伊宁县委书记至今。

4月9日,伊宁县,凤凰网主笔陈芳与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的对话整理而成:

双泛思想流毒一直存在


伊宁县受宗教极端思想较为严重,从90年代宗教极端思想就开始慢慢渗透,一直到今天就没有断过。具体原因:一是来自南疆的影响,伊宁县的维吾尔族祖籍都在南疆,在南疆都有亲戚,往来交往中,南疆那种浓厚的宗教氛围自然而然带过来了,比如南疆那边就说你们那样不是真正的穆斯林。

二是国外对伊犁的影响,1962年伊犁曾发生边民外逃事件,大量边民迁移到哈萨克斯坦,这又是一个亲戚关系,现在的宗教极端思想在哈萨克斯坦发展也是很快的。

三是伊犁的历史因素。全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喀什,另一个就是伊犁,这两个地方,是扛过旗的地方。1933年11月12日,新疆喀什成立过分裂政权“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时隔11年后的同一天,1944年11月12日,在伊犁又打出这一旗帜,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这个对现在的影响是一贯的。新疆双泛思想(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流毒基因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形成的,在合适的气侯下随时都有可能发酵。


伊宁县盖买村村支书李元敏和接孩子放学的村民。摄影:陈芳

现在又有了网络这一渠道,网络对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是非常厉害的,很多年轻人就通过上网、通过手机接触到了大量的宗教极端思想。

还有一个渠道就是专门有人在传播,伊犁这个地方,专门有人在干这个事,方法就是刻录光盘、编辑非法出版物。像内地人看韩剧,几集电视剧看完就爱到里面去了,人家也抓住这个心理,拍了很多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那种电视剧,里面充斥着极端的宗教思想,看完以后自然受到了影响,包括里面的服饰、餐饮、生活方式等等。他们就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微观层面渗透。

去极端化,实际上我们把它看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仅靠一项、二项或者几项工作就能去极端化,那是不可能的。怎么来通过系统工程去极端化?我们县这几年一直在坚持做,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我觉得都是去极端化必须要做的事情:

国家官方语言不会讲是很大制约


第一,办好教育。从长远来讲,这是去极端化的基础性工作,我们现在恰恰是教育上的问题比较多,教育落后,教育质量不高。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孩子的9年义务教育完了以后,国语还过不了关,很多初中生实际学识水平还是小学。

我2010年到伊宁县来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问题比较多,我们新疆基础教育问题非常大。事实证明,毕业了这么多学生,到了今天这个年代,不是刚解放时期,语言过不了关,影响的东西太多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就业的问题、接受信息的问题等等,都是问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不会讲说不过去,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去极端化,教育一定要重视,这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新疆应该要好好研究,如何把教育抓好,这个工作抓好了,从基础上,从长远上能够更好地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这起决定性作用。教育如果出问题,去极端化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在成长,能做完吗?

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宗教极端渗透


第二,挖掘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极端思想进来以后,把民族原来的传统完全洗掉了,我们弘扬文化,就是一个对冲。

为什么人家的光盘能吸引人,证明我们的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我们是不是创作了一些吸引力很强、寓教于乐的的优秀电视剧。这里的维吾尔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不高,更多认同西边的,比如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的产品,在少数民族当中认同度是非常高的。伊犁这边和土耳其的交往是长期的,原来伊犁的一些大知识分子大企业家都在土耳其留学。伊犁跟南疆有点区别,就是文化上特别厉害,跟对外的联系交流多,文化水平比较高。

难的就是做人的工作,因为有文化的东西,要更多从文化的角度去做,否则很难说服他。比如弘扬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伊宁县是很多民族组成的县,维吾尔族、哈萨克、回族、汉族、乌兹别克,每个民族都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弘扬好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现在宗教极端思想颠覆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再不去弘扬,可能就没有了。

伊犁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快乐的。我在伊犁长大,非常了解少数民族,这里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多,特别喜欢玩、喜欢唱、喜欢跳。过去维吾尔族年轻人结婚,是非常热闹的。现在慢慢的就不让唱歌、不让跳舞。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搞大型的文艺演出活动,虽然花费资金多一点,但我觉得很有必要,去年我们准备了几个月,重新把传统文化提倡起来,在县上搞,在乡里搞,在农村搞。

党不信教不等于不研究宗教


第三,要管好宗教。宗教极端思想常常是批着宗教的外衣,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老百姓分不清楚正常的宗教和极端的宗教,不要说老百姓分不清,宗教人士有的也是稀里糊涂。这个问题上,确实任重道远,怎么样管好宗教,大家都在探索。

我们现在可能是不懂宗教,我们党长期受无神论教育,我们对宗教研究不够,我们不懂宗教,甚至有时把宗教看成了洪水猛兽,采取了一种简单的做法,就是堵和压,党员干部跟群众之间有距离,因为群众是信教的。

自治区这几年倡导干部要了解宗教、研究宗教,我举双手赞成。党员干部是无神论者,我们不能信教这是对的,但不应该不研究宗教。拿我来说,我对宗教的研究就不够。伊宁县来说,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这么大,伊斯兰教信教群众这么多,作为我们来说,更多的去研究伊斯兰教,了解它的一些基本教义,了解它的一些基本规律,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管理宗教。

宗教管理上,宗教人士其实说白了就是老师,把它神秘化也不合适,现在宗教人士的素质不高也是一个问题,现在在农村,经过政府认定的阿訇能力水平不高,说不过野阿訇,你说老百姓跟谁走,听谁的?宗教要管好,要不断加强对宗教人士的培训,而我们过去一培训就是讲政策。不要光讲政策,还要加入宗教知识。伊宁县这几年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邀请伊斯兰经学院的专家教授过来给我们的宗教人士上课。

政府和宗教之间应该有一道桥梁,伊斯兰协会是最好的桥梁,最好不要政府和宗教之间直接动不动就发生各种关系,应该通过伊斯兰协会来管理好宗教,柔性管理。不要把矛盾直接引向政府,政府不要直接跳出来和宗教之间发生矛盾,我觉得在新疆是比较好的模式。

我们伊斯兰协会,选聘了一些宗教界学识比较高、有威望的人任主要领导,轮流在县统战部、民宗局坐班。

我们还选派一些宗教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参观内地的工业、农业、教育、金融等现代化的东西。他肯定会在宗教场所讲他的见闻,如果你不组织这些活动,有些人连果子沟都没有出去过,他认为世界是什么样的是他想象的。参观回来给信众讲那边农村人家怎么过的,人家的生活方式是什么,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一些人去沙特朝觐,带回那边的东西一样。组织宗教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我认为非常有必要的,伊宁县这几年一直坚持在做,每年春天一批,秋天一批,一批二三十个人,逐步的把宗教人士轮一遍。

给宗教人士提供生活费补助,经过调研以后,感觉原来的补助标准是很多年前定的,太低了。宗教人士是做基层工作、做群众工作非常好的桥梁,我们既然尊重他们,就该给予应有的尊重。在自治区部署下,伊宁县去年提高了宗教人士生活补助,没提高之前是每月300元左右,现在达到650元,翻了一翻。

我给他生活费补助,是政府认为你很重要,很尊重你。几百块钱对有些宗教人士来说,根本看不上,但至少是政府对他的一种信任。我们经过仔细研究,财政拿钱提高补助,宗教人士的心也是肉长的,政府提高了生活补助,政府对我们还是很看重的,我们做事情也讲讲良心,当然不能管住所有人,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心里是体谅到这一点的。

另外,2012年开始,我们伊宁县每个村的村干部当中专门设了一个宗教协管员的岗位,就是负责日常和宗教人士的联系,他在村里和宗教人士最近,和教民最近。县民宗委的毛细血管伸到了村子里,原来没有。既然新疆的宗教管理任务这么重,为什么村干部当中不能放一个专门协助管理宗教的干部?

这些都是我们伊宁县在宗教管理工作当中作的一些尝试、努力。

完全靠讲道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第四,是要有打击的意识,严打我认为还是非常正确的。严打以后,在社会管理当中我们感觉到,社会风气明显比过去好多了,所以,严打在新疆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好的,不应该松手。

我觉得会一直坚持,常态化,不应该是一阵风一阵风的,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在新疆还是要坚持的。没有这样一个手段,完全靠讲道理能解决问题那就太容易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总有一部分人是不服从管理的,那就采取专项的打击。

就业培训解决技能语言和组织纪律观念


第五,还要解决好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这也是去极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现在老百姓在民生方面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就业、看病、住房。

一是就业问题,年轻人长大了要找工作,要挣钱,要有收入,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面对这个问题。在就业问题上,我是下工夫最狠的。

我们有个冬季大培训,源于七五事件。2009年,我在伊宁市担任副书记,联系点是伊宁市汉人街,七五事件爆发的那天开始,再去那里,开始感觉不太对劲,没有以前那种善意了,总担心莫名奇妙出来几个陌生人就把你干掉了。

晚上2、3点钟去查夜,到每个居委会,都看到十几个年轻人在值班,清一色的维吾尔族,跟他们交流,发现几个特点:一,他们这个群体绝大多数没有固定职业,属于今天有活干明天没活干、今天有钱挣明天没钱挣的状态;二,绝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三,这个群体收入比较少,贫穷,20多岁的小伙子了,都要面临成家,手上没有钱,找对象都困难,他肯定遇到人生的苦恼;四,语言交流很困难,汉语能力普遍不行;五,找工作没有一技之长。

这五个问题很突出,他们不出事才怪。我就在想,这些人的问题怎么解决?政府有能力全部安排就业吗?做不到。政府应该发挥什么角色?在就业问题上应该把着力点用在什么地方?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放在培训上,让我们的年轻人具备就业的能力。

找到这个切入点以后,又思考下一个问题,政府培训,他们来吗?过去培训的东西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他对你不太信任,再加上他的就业观念,我就思考怎么让他来。

按国家政策,培训费用全免,但在伊宁市这一点对他的吸引力恐怕不够。我能不能来一个创新,不仅培训费用全免,只要你过来参加就业培训,每天还给你发钱。所以我那时设计了一个制度,每天给他们10元生活费补助,经过3个月学习拿到资格证书,每天再奖励5元。这样3个月下来,不仅不花钱还能挣1500。培训时间我放在冬天农闲时间。培训专业,贴近社会需要、容易学,当时确定了瓦工、烹调、服装缝纫、面点等几个主导专业。

2009年那一年的冬天,我就在伊宁市搞了3000人的冬季大培训。2010年,我调到伊宁县,又搞了5000人的培训,一直坚持到现在,5个冬天,培训了26000人。

就业实际上有三大障碍,第一个障碍是缺少一技之长;第二,双语能力比较弱,这3个月至少让他学上50到100句常用语言;第三,我们农村青年少数民族纪律观念有问题,他是个农民,散漫,没有产业工人的职业意识,要解决这个障碍,要对他们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培训。

我这个冬季大培训,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来设计的,所有的学员11月底全部集中,一个整月的军事训练;半个月专门讲公共政策,讲最基本的法律政策,比如《婚姻法》、计划生育政策、艾滋病防治;之后进入到技能培训。

这项工作,费的劲很大,每年花费资金上千万,培训费用主要是国家项目资金,每天的补助我县财政自己出。我也顶了很大压力,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培训了有没有就业?也有人说大培训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我自己咬牙一直坚持,我在伊宁县当一天县委书记,就这么干下去。现在培训的人就业率应该在60%以上。

我认为冬季大培训是抵御宗教极端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冬天本来就无事可做,谁在对他们影响呢?我把他集中在这里,受到更好的教育,学一技之长,灌输国家的政策法律,是更好的引导他们走正路。

二是看病的问题,既有看不起病的问题,也有看不好病的问题。在新疆,在伊宁县,这个问题目前依然比较突出,我们目前的医疗政策和体制还有改革的空间,并不是说有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们农民看病就没有问题了。这些民生问题,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但是在新疆,解决不好,就会往那个方面走。

宗教上有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就是在关怀人的痛苦方面比我们做得要细腻,老百姓看不起病的时候,常常是宗教团体伸出了援手,你说他怎么不会对宗教有情感?而我们基层组织就需要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探索解决农村宅基地不足问题


还有住房问题,年轻人长大要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这也是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性的问题。而我们农村宅基地,地就那么多,年年划,总有一天把耕地划完,我们伊宁县在这方面开始改革。

我们的做法是农村依然可以划宅基地,但是提高门槛,不再像过去无偿拿地。2012年5月,我们伊宁县发生过一次因为宅基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大概100多个年轻人,连夜在耕地上打围墙,抢占宅基地,最后处理了,但矛盾在农村已经很激烈了。我们调研后,就出台了一个伊宁县宅基地指导意见:以后再划宅基地一户不能超过5分地,做硬性规定。第二拿宅基地要掏钱,再不是无偿的,掏什么钱呢?这个宅基地本来是别人的耕地,肯定要给别人补偿,补偿的钱你要掏;还有一部分费用,因为新划宅基地,等于是新建了一片居民区,牵扯水电路的问题,费用大家分摊。

我们这个政策当中还有一个意见在里面,对符合宅基地条件的年轻人,放弃宅基地购买楼房的,一户奖励4.5万。这两年,我们的安居富民楼发展比较快,已经有1500多户农村青年购买了楼房。楼房,一个平方的价格在1800左右,假如70平方的房子,也就是13万,政府补助4.5万元,剩下8万,只需要缴纳3万元首付款,剩下的5万元政府来帮你贷款,3年贴息。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住房过旺的需求,出台这一政策有现实原因,至少给我们的干部一个做群众工作的说法,否则的话,就没说法。

滴灌式教育转化重点人员


自治区提出,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我们今年按照张书记的要求,针对重点人员,探索了滴灌式的教育。

过去我们是打的一手比较硬,干净利索,也比较见效果;但教育疏导慢、费劲、投入大,很多人感觉不知道怎么下手,做了半天不见效。我们在去年入冬以后,在教育疏导上下了功夫。

去年开展严打以来,伊宁县拘留了一些有违法犯罪情节的人员,如果简单办事情,非常简单,走程序,判刑,送到监狱去,图轻松的话,这就是最佳选择。但这些人从监狱出来,还可能是重点人物,甚至思想比今天还顽固。因此,我们探索对其中犯罪情节不太重的做教育转化。

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办教育转化班,根据严重程度,分成ABCD四个班,教育转化时间在20-4天不等。截止目前,教育转化后态度比较积极的大概达70%。

这次办班给我们有很多启示:第一,这些人不是说顽固不化,只要我们用心用力用到位用到点子上,是可以教育转化的;第二,对他们的教育转化,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心结,不能简单说教,给他们讲法律不能简单读条文,用案例是有效的;第三,要给他们讲宗教,他们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深,要用正信挤压;第四,要给他们讲心理疏导,他们也是人,心理上有一些心理障碍;第五讲文化,真正的维吾尔族文化是什么。另外,我们还专门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观摩参观,看看伊宁县你的家乡发生的变化。

原来他们不认罪,教育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交代问题,提供线索,出去以后想好好劳动、教育好子女。教育转化确实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这个过程把干部也教育了,我们干部一帮一,和他们结成对子,同吃同住同学习。我们的干部过去也有很多错误,有一些模糊认识,经过这样的培训以后,现在好多维吾尔族干部给我们讲,以后遇到这些我们敢说了,知道怎么说了。

去极端化要多管齐下,综合发力,一步一步的赚积分。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ycxw.shtml

第五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新疆五县书记谈基层去极端化


新疆去极端化调查推出五县书记访谈:
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
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
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访谈录。

叶城县委书记:任何宗教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4月初,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半月,走访和田、喀什、伊犁、乌鲁木齐7县3市,就新疆去极端化展开深入调查,并与于田县委书记马志军、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莎车县委书记王勇智、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五县书记,就去极端化与新疆基层治理进行深入交流。

访谈之一:于田县委书记:不能认为不信教就是异教徒

访谈之三:莎车县委书记谈去极端化: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

新疆五县书记访谈录之二


李国平,叶城县委书记,曾任喀什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4月5日,叶城县,凤凰网主笔陈芳与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的交谈整理而成:

一个地区、一个阶段主要任务的提出,一定是结合着现实以及当前的社会背景提出的。为什么当前去极端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叶城县人民公园。孩子们在开心玩耍。摄影:陈芳

宗教极端势力鼓吹教大于法


就是因为宗教极端思想已经对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人死不能哭,结婚不能唱歌跳舞,整个要把人拉入到中世纪时期。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仅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正常的宗教活动也会受到冲击,最终影响的可能是我们的社会稳定。放任宗教极端思想不管,对我们这些干部来讲就是失职,对老百姓来讲是一种灾难。

老百姓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个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有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以后不信教的自由。现在我们这里的情况是一部分人要把他的意识强加给另一部分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臆动,就会产生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我们政府要做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这个社会去适应宗教。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宗教,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信仰宗教是教民,但前提首先是一个公民,要履行公民义务,必须要守法,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再履行教民职责。而宗教极端思想往往鼓吹什么呢?教大于法。这在哪个国家都不允许,宗教不能超越国家法律。

因此,去极端化对我们全区来说,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让民众主动参与到去极端化中


怎么去极端化?

总的指导方针就是张春贤书记提出的“五把钥匙”: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法去解决。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围绕这五把钥匙,开展工作。

去极端化要对症下药,首先要营造氛围:

宗教极端对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对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影响,要给老百姓讲清楚,用大量的事实包括七五事件、北京10.28案件、昆明3.01暴恐这些案件来说话。

我们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要发声亮剑,汉族领导干部要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上做工作。还要把群众发动起来,打一场全民战争,让老百姓能够主动参与到去极端化当中。

具体措施上,首先就是严打,要把危害社会稳定的重点人员、一些幕后推手依法打击处理掉,同时对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一般群众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疏附县书记朱雪冰:去极端化要抓早抓小

朱雪冰,1970年人,新疆喀什麦盖提县人,198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叶城县、喀什地区团委、岳普湖县、伽师县工作,2013年7月任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2014年兼任疏附县委书记。
4月7日,疏附县参观途中,凤凰网主笔陈芳与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的交谈整理而成:

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是今天才有,七五事件之后,那时我在伽师县任县委书记,就感觉到不正常,穿戴有了变化、乱区分清真不清真、年轻人不吃父母做的饭……

2012年,我们县委领导班子带头,每个乡每个村走,对我们的群众做面对面宣讲,进行滴灌式宣传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这个东西很可怕,铺天盖地过来,一旦成规模了,再去治理,就会难度倍增,因此要抓早抓小。这种工作要做实,宣传教育全覆盖不能飘在上面。

探索宗教人士星级管理制


怎么去极端化?

我想重点谈谈对宗教的管理。在南疆,在叶城这样的地方,宗教工作是稳定工作的晴雨表,抓好宗教工作稳定就抓好一半。把宗教人士管住了,把宗教活动管住了,宗教场所自然而然就管住了。我们曾有过教训,上世纪80年代,宗教极端势力头目阿不力克木·买合苏木,就出在叶城,他培养的800学经弟子后来成为暴恐活动骨干。

宗教人士的素质高低与否、政治是否坚定、学识是否有造诣、关键时刻能不能发挥好作用,其品行与道德非常关键。

对此,我们非常重视宗教人士的选拔与管理。对宗教人士采取星级管理制,叶城县全县有1060个宗教人士,大概约有十个人左右可以评到五星级,我们允许其带“塔里甫”(学生),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培养宗教人士。当宗教人士有这样一种资格的时候,对他来讲也是一种社会地位,他对学生的要求就会变成自觉行动,培养出的学生再去清真寺讲经,我们就放心。

过去,为什么抓不好?与我们对宗教的认识有关。比如对宗教人士的培养,我们地区的经文学校早些年关掉了,到本世纪初,这个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宗教人士青黄不接,怎样让宗教权牢牢掌握在爱国宗教人士手中,不光是一个老百姓生活的社会问题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你不能回避。有些老了或者去世,主持不了宗教活动,清真寺这个阵地让给谁?别有用心的一些野阿訇或者具有一些宗教知识但没有宗教职务的人跳出来,他在讲经解经过程中,就会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甚至掺杂一些极端的思想。

外界炒作的禁止年轻人留大胡子、禁止穿戴蒙面罩袍,实际理解都是很片面的,为什么要禁止?我们是一个世俗国家、世俗化的社会,我们要把真正的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而不是让一部分人把他的意识强加给另一部分人,甚至想改变一种历史现状,这是不允许的。

过去打击宗教极端缺少法律依据


过去我们意识到这样下去的危害,也一直在抓,但是我们有一个困惑,就是可以打准的打不狠。过去我们也能把人抓出来,能抓准,但在打狠的时候缺少法律依据。去年5月启动以新疆为主战场的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提出“要打准、打狠、打出声威”,高法高检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对宗教极端表现定位非常准确,我们去极端化才有了依据。

去年我们开展了严厉打击暴恐音视频专项行动和严厉打击婚姻领域的非法婚姻行动,在严打的过程当中又完善了社会面的防控、揭盖子挖幕后、收押人员教育转化、流动人口的管理、非法越境人员的管控五个具体问题,都是要从治本的角度来彻底解决。

我在喀什是当政法委书记的第二年,就提出“两个轮子一根轴”,其中一个轮子就是流动人口,另外一个轮子是宗教管理,一根轴就是基层政权建设。现在回归头来看,更加清晰,一定要抓住这两个,到叶城以后成立了流动人员管理办公室。

严打也好,去极端化也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也好,这确确实实是新疆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疆民生改善的迫切需要,更是新疆发展的迫切需要。

宗教极端思想一日不除,社会安宁就没有保障,去极端化又是我们抓稳定抓社会管理创新的源头性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把藏在群众当中的一些幕后黑手挖出打掉,既扬汤止沸,又做到釜底抽薪。

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把全部精力凝聚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当前开展的一系列“去极端化”工作都是为治本在争取时间,现在还是治标,面上的宗教极端表现没有了,但思想里面还有没有?肯定有,甚至一些人在给你做反面工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宗教的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

五把钥匙,我们觉得特别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包括思想的问题,我刚才讲了,历史的原因,双泛思想(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一直存在,现在也不排除民族分裂思想存在,这些人平时不说出来,但关键的时候左右摇摆,这都是非常要命的。所以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来解决,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讲,澄清大家的模糊认识,让大家知道宗教极端的危害性,戳穿“圣战进天堂”的谎言,老百姓慢慢就转变过来了。

新疆干部就怕外界不理解


你来了以后,多看一看,看一看我们老百姓脸上洋溢的这种笑容,看一看老百姓住房生活条件的改善,尤其看一看他的精神和气质,让人看了以后确实感觉信心很足。有的时候越看越觉得责任重大,这么好的群众,这么好的一个社会,绝不允许个别人来破坏它,如果真是让个别的人得逞,确实愧对老百姓。

我们就怕什么呢?就怕外界不理解,误解,曲解。我也有很多北京的朋友,经常开玩笑,说怎么回事,该给的都给了,怎么老出事?我就一句话,“你来我去,你到新疆来,我们到内地去”,一说大家笑一笑。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些问题,这么多年来,严打、基层组织建设、集中整治、党建我都参与过,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有一些村常年作为重点整顿,常年还是重点,实际上就是我刚刚讲的,往往可能没把周边的关系搞明白。所以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一些盖子揭开到底是啥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按照什么方法来对待,一搞很快。

还有很多人都觉得新疆这几年出了不少的事,好像新疆的干部、新疆的这些各级组织是不是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是最大的一个误解。我给很多北京来的调研组就讲,如果不是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去抓稳定,和暴力恐怖做斗争的话,新疆不是现在这个局面。实际上干部很能干的,群众也是非常朴素的,可恶的就是极个别的暴力恐怖分子,代表不了哪个民族,也代表不了我们新疆,但往往内地很多人就贴上了标签。

现在社会上出一点事,新疆人走到哪,在内地是很难的,对成年人可能还没啥,对我们下一代这些青少年的心灵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以后,再想去消除,恐怕要用现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都不一定能达到那个效果。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些娃娃走到这一步,和我们有没有责任呢?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复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也是有沉甸甸的责任在里头的,这些娃娃本身不是暴力恐怖分子,为什么让别人给洗脑了,为什么走到这个路上去呢?

暴恐分子非常可恶,我们工作也有失误的地方。

用曾书记(喀什地委书记曾存)的话讲,实事求是讲,看起来这些人好像是一夜洗脑,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而是因为群众长期疏于教育和引导,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机会,实际上是有基础的,就是我们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位。

想到这些,我们就感觉到责任太大,担子也很重,确确实实是等不得,也急不得的一项工作。既要注重方式方法,还要快马加鞭,因为这个确确实实是我们稳定的需要,民生的需要,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现在,我们对做好去极端化工作,对维护做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信心比以前更足。



疏附县书记朱雪冰:去极端化要抓早抓小

朱雪冰,1970年人,新疆喀什麦盖提县人,198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叶城县、喀什地区团委、岳普湖县、伽师县工作,2013年7月任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2014年兼任疏附县委书记。
4月7日,疏附县参观途中,凤凰网主笔陈芳与疏附县委书记朱雪冰的交谈整理而成:

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是今天才有,七五事件之后,那时我在伽师县任县委书记,就感觉到不正常,穿戴有了变化、乱区分清真不清真、年轻人不吃父母做的饭……

2012年,我们县委领导班子带头,每个乡每个村走,对我们的群众做面对面宣讲,进行滴灌式宣传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这个东西很可怕,铺天盖地过来,一旦成规模了,再去治理,就会难度倍增,因此要抓早抓小。这种工作要做实,宣传教育全覆盖不能飘在上面。


疏附县乌帕尔镇一户村民家里,子女在外打工,两位老人在家种地。 摄影:陈芳

心里的面纱要揭掉需要久久为功


去年我到疏附县任职,抓了一年去极端化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和教育转化,面纱揭了,但心里的面纱不好揭。心里的面纱要揭掉,需要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

打击的一手要硬。宗教极端势力渗透背后,有宗教黑恶势力和家族势力,黑盖子笼罩在村里,藏匿比较深,老百姓不敢检举,基层组织在那不敢发声,也没有威信。如果不除去这些,去极端化没有用。去年启动严打,收押一批,打掉一批,再出头继续打。严打开路是必然的,没有严打,去极端化也好、群众工作也好,一切工作无从谈起。今年明显感觉大的氛围好多了,存量减少了。

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防止打击扩大化,经过半年的教育转化,大多数能转变过来。同时为防止被再次洗脑,要给他们的亲属和周围的人做工作,讲清楚,已经触犯了刑法。对被判刑人员家属,我们要帮助。你不去帮助,就有“别人”帮助,不能把他推到对立面。

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不去引领宗教极端势力就会去干

针对妇女穿蒙面罩袍、年轻人留大胡须等现象,我们用的是五步工作法:摸底了解情况、梳理原因、营造氛围、教育转化、巩固提高,倡导世俗化生活。制定属地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做到谁发现谁制止、哪里发现哪里制止,形成了敢管、愿管的局面。

对宗教极端势力干扰下的婚礼不弹唱、葬礼不哭等现象,加大宣传,倡导维吾尔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仪式,教育引导群众远离宗教极端思想,放下思想包袱,统一安排宗教人士念“尼卡”(维吾尔族举行婚礼庆典的早晨在女方家所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乃孜尔”(追悼会,并邀请宗教人士念经)。我们在乡镇成立婚丧嫁娶服务队和婚丧事务服务中心。另外在四老人员、村干部和党员去世后,由村委会和寺管会出面组织“乃孜尔”,组织人员给亡人站礼,并为其发放丧葬补贴。

乡镇村文体活动空白,就会使宗教极端思想趁虚而入,腐蚀群众思想,牵引群众走向极端。为此,疏附县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为村民提供办婚礼葬礼的场所,把村民凝聚到村委会周围。在村社区开展文体活动和民族团结活动,并组织开展靓丽工程时装秀、农民画和农民小品大赛等文体活动,以现代化文化为引领,对冲宗教极端思想。

宗教极端干预世俗生活,把老百姓正常的生活引导到极端上去,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不去引领,极端势力就去干这个事情。

就地解决就业提升女性地位


去极端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我们疏附县人均不到两亩地,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受语言、就业本领、思想观念等制约,外出打工就业机会少。走出去又有自身限制,或被歧视,有的就容易被宗教极端思想洗脑,不少人出去一两年就不愿出去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提高劳动者“双语”水平和就业技能,一方面就地解决就业,在乡镇和村里开设微型工厂,比如服装厂、地毯厂等,让我们的农民在家门口打工,这是最好的就业模式;另外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比如保安、环卫、城管等,也能吸收一部分劳动力。萨依巴格乡为例,我们建设就业服务中心,一个新大毕业的学生回乡办了微型企业,厂子里就解决50多个当地妇女的就业,另外在家里还解决了200个妇女就业,这样既能让女性带孩子又能顾家,还能提升女性在家的地位。

女性在家庭里很关键,现状是没工作,知识水平不高,家中地位不高,容易被宗教极端思想感染。抓住妇女,就抓住了孩子,母亲是直接影响孩子的。让她们走出家门,互相引领互相影响。现在的政策很好,国家、自治区以及各级政府补助,一家一年差不多有2500-3000元,能想到的都给了,怎么让我们的老百姓自己勤劳致富很关键。

查看全文


伊宁县书记张继生:党员不信教不等于不研究宗教


张继生,伊宁县委书记。1963年人,1982年参工作,在新疆伊犁财贸学校任教,1992年步入仕途,先后在伊犁州人大、伊犁州政府办公厅工作,后任伊宁市副市长、副书记,2010年任伊宁县委书记至今。

4月9日,伊宁县,凤凰网主笔陈芳与伊宁县委书记张继生的对话整理而成:

双泛思想流毒一直存在


伊宁县受宗教极端思想较为严重,从90年代宗教极端思想就开始慢慢渗透,一直到今天就没有断过。具体原因:一是来自南疆的影响,伊宁县的维吾尔族祖籍都在南疆,在南疆都有亲戚,往来交往中,南疆那种浓厚的宗教氛围自然而然带过来了,比如南疆那边就说你们那样不是真正的穆斯林。

二是国外对伊犁的影响,1962年伊犁曾发生边民外逃事件,大量边民迁移到哈萨克斯坦,这又是一个亲戚关系,现在的宗教极端思想在哈萨克斯坦发展也是很快的。

三是伊犁的历史因素。全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喀什,另一个就是伊犁,这两个地方,是扛过旗的地方。1933年11月12日,新疆喀什成立过分裂政权“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时隔11年后的同一天,1944年11月12日,在伊犁又打出这一旗帜,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这个对现在的影响是一贯的。新疆双泛思想(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流毒基因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形成的,在合适的气侯下随时都有可能发酵。


伊宁县盖买村村支书李元敏和接孩子放学的村民。摄影:陈芳

现在又有了网络这一渠道,网络对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是非常厉害的,很多年轻人就通过上网、通过手机接触到了大量的宗教极端思想。

还有一个渠道就是专门有人在传播,伊犁这个地方,专门有人在干这个事,方法就是刻录光盘、编辑非法出版物。像内地人看韩剧,几集电视剧看完就爱到里面去了,人家也抓住这个心理,拍了很多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那种电视剧,里面充斥着极端的宗教思想,看完以后自然受到了影响,包括里面的服饰、餐饮、生活方式等等。他们就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微观层面渗透。

去极端化,实际上我们把它看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仅靠一项、二项或者几项工作就能去极端化,那是不可能的。怎么来通过系统工程去极端化?我们县这几年一直在坚持做,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我觉得都是去极端化必须要做的事情:

国家官方语言不会讲是很大制约


第一,办好教育。从长远来讲,这是去极端化的基础性工作,我们现在恰恰是教育上的问题比较多,教育落后,教育质量不高。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孩子的9年义务教育完了以后,国语还过不了关,很多初中生实际学识水平还是小学。

我2010年到伊宁县来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问题比较多,我们新疆基础教育问题非常大。事实证明,毕业了这么多学生,到了今天这个年代,不是刚解放时期,语言过不了关,影响的东西太多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就业的问题、接受信息的问题等等,都是问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不会讲说不过去,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去极端化,教育一定要重视,这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新疆应该要好好研究,如何把教育抓好,这个工作抓好了,从基础上,从长远上能够更好地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这起决定性作用。教育如果出问题,去极端化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在成长,能做完吗?

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宗教极端渗透


第二,挖掘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极端思想进来以后,把民族原来的传统完全洗掉了,我们弘扬文化,就是一个对冲。

为什么人家的光盘能吸引人,证明我们的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我们是不是创作了一些吸引力很强、寓教于乐的的优秀电视剧。这里的维吾尔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不高,更多认同西边的,比如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的产品,在少数民族当中认同度是非常高的。伊犁这边和土耳其的交往是长期的,原来伊犁的一些大知识分子大企业家都在土耳其留学。伊犁跟南疆有点区别,就是文化上特别厉害,跟对外的联系交流多,文化水平比较高。

难的就是做人的工作,因为有文化的东西,要更多从文化的角度去做,否则很难说服他。比如弘扬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伊宁县是很多民族组成的县,维吾尔族、哈萨克、回族、汉族、乌兹别克,每个民族都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弘扬好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现在宗教极端思想颠覆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再不去弘扬,可能就没有了。

伊犁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快乐的。我在伊犁长大,非常了解少数民族,这里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多,特别喜欢玩、喜欢唱、喜欢跳。过去维吾尔族年轻人结婚,是非常热闹的。现在慢慢的就不让唱歌、不让跳舞。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搞大型的文艺演出活动,虽然花费资金多一点,但我觉得很有必要,去年我们准备了几个月,重新把传统文化提倡起来,在县上搞,在乡里搞,在农村搞。

党不信教不等于不研究宗教


第三,要管好宗教。宗教极端思想常常是批着宗教的外衣,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老百姓分不清楚正常的宗教和极端的宗教,不要说老百姓分不清,宗教人士有的也是稀里糊涂。这个问题上,确实任重道远,怎么样管好宗教,大家都在探索。

我们现在可能是不懂宗教,我们党长期受无神论教育,我们对宗教研究不够,我们不懂宗教,甚至有时把宗教看成了洪水猛兽,采取了一种简单的做法,就是堵和压,党员干部跟群众之间有距离,因为群众是信教的。

自治区这几年倡导干部要了解宗教、研究宗教,我举双手赞成。党员干部是无神论者,我们不能信教这是对的,但不应该不研究宗教。拿我来说,我对宗教的研究就不够。伊宁县来说,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这么大,伊斯兰教信教群众这么多,作为我们来说,更多的去研究伊斯兰教,了解它的一些基本教义,了解它的一些基本规律,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管理宗教。

宗教管理上,宗教人士其实说白了就是老师,把它神秘化也不合适,现在宗教人士的素质不高也是一个问题,现在在农村,经过政府认定的阿訇能力水平不高,说不过野阿訇,你说老百姓跟谁走,听谁的?宗教要管好,要不断加强对宗教人士的培训,而我们过去一培训就是讲政策。不要光讲政策,还要加入宗教知识。伊宁县这几年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邀请伊斯兰经学院的专家教授过来给我们的宗教人士上课。

政府和宗教之间应该有一道桥梁,伊斯兰协会是最好的桥梁,最好不要政府和宗教之间直接动不动就发生各种关系,应该通过伊斯兰协会来管理好宗教,柔性管理。不要把矛盾直接引向政府,政府不要直接跳出来和宗教之间发生矛盾,我觉得在新疆是比较好的模式。

我们伊斯兰协会,选聘了一些宗教界学识比较高、有威望的人任主要领导,轮流在县统战部、民宗局坐班。

我们还选派一些宗教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参观内地的工业、农业、教育、金融等现代化的东西。他肯定会在宗教场所讲他的见闻,如果你不组织这些活动,有些人连果子沟都没有出去过,他认为世界是什么样的是他想象的。参观回来给信众讲那边农村人家怎么过的,人家的生活方式是什么,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一些人去沙特朝觐,带回那边的东西一样。组织宗教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我认为非常有必要的,伊宁县这几年一直坚持在做,每年春天一批,秋天一批,一批二三十个人,逐步的把宗教人士轮一遍。

给宗教人士提供生活费补助,经过调研以后,感觉原来的补助标准是很多年前定的,太低了。宗教人士是做基层工作、做群众工作非常好的桥梁,我们既然尊重他们,就该给予应有的尊重。在自治区部署下,伊宁县去年提高了宗教人士生活补助,没提高之前是每月300元左右,现在达到650元,翻了一翻。

我给他生活费补助,是政府认为你很重要,很尊重你。几百块钱对有些宗教人士来说,根本看不上,但至少是政府对他的一种信任。我们经过仔细研究,财政拿钱提高补助,宗教人士的心也是肉长的,政府提高了生活补助,政府对我们还是很看重的,我们做事情也讲讲良心,当然不能管住所有人,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心里是体谅到这一点的。

另外,2012年开始,我们伊宁县每个村的村干部当中专门设了一个宗教协管员的岗位,就是负责日常和宗教人士的联系,他在村里和宗教人士最近,和教民最近。县民宗委的毛细血管伸到了村子里,原来没有。既然新疆的宗教管理任务这么重,为什么村干部当中不能放一个专门协助管理宗教的干部?

这些都是我们伊宁县在宗教管理工作当中作的一些尝试、努力。

完全靠讲道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第四,是要有打击的意识,严打我认为还是非常正确的。严打以后,在社会管理当中我们感觉到,社会风气明显比过去好多了,所以,严打在新疆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好的,不应该松手。

我觉得会一直坚持,常态化,不应该是一阵风一阵风的,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在新疆还是要坚持的。没有这样一个手段,完全靠讲道理能解决问题那就太容易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总有一部分人是不服从管理的,那就采取专项的打击。

就业培训解决技能语言和组织纪律观念


第五,还要解决好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这也是去极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现在老百姓在民生方面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就业、看病、住房。

一是就业问题,年轻人长大了要找工作,要挣钱,要有收入,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面对这个问题。在就业问题上,我是下工夫最狠的。

我们有个冬季大培训,源于七五事件。2009年,我在伊宁市担任副书记,联系点是伊宁市汉人街,七五事件爆发的那天开始,再去那里,开始感觉不太对劲,没有以前那种善意了,总担心莫名奇妙出来几个陌生人就把你干掉了。

晚上2、3点钟去查夜,到每个居委会,都看到十几个年轻人在值班,清一色的维吾尔族,跟他们交流,发现几个特点:一,他们这个群体绝大多数没有固定职业,属于今天有活干明天没活干、今天有钱挣明天没钱挣的状态;二,绝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三,这个群体收入比较少,贫穷,20多岁的小伙子了,都要面临成家,手上没有钱,找对象都困难,他肯定遇到人生的苦恼;四,语言交流很困难,汉语能力普遍不行;五,找工作没有一技之长。

这五个问题很突出,他们不出事才怪。我就在想,这些人的问题怎么解决?政府有能力全部安排就业吗?做不到。政府应该发挥什么角色?在就业问题上应该把着力点用在什么地方?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放在培训上,让我们的年轻人具备就业的能力。

找到这个切入点以后,又思考下一个问题,政府培训,他们来吗?过去培训的东西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他对你不太信任,再加上他的就业观念,我就思考怎么让他来。

按国家政策,培训费用全免,但在伊宁市这一点对他的吸引力恐怕不够。我能不能来一个创新,不仅培训费用全免,只要你过来参加就业培训,每天还给你发钱。所以我那时设计了一个制度,每天给他们10元生活费补助,经过3个月学习拿到资格证书,每天再奖励5元。这样3个月下来,不仅不花钱还能挣1500。培训时间我放在冬天农闲时间。培训专业,贴近社会需要、容易学,当时确定了瓦工、烹调、服装缝纫、面点等几个主导专业。

2009年那一年的冬天,我就在伊宁市搞了3000人的冬季大培训。2010年,我调到伊宁县,又搞了5000人的培训,一直坚持到现在,5个冬天,培训了26000人。

就业实际上有三大障碍,第一个障碍是缺少一技之长;第二,双语能力比较弱,这3个月至少让他学上50到100句常用语言;第三,我们农村青年少数民族纪律观念有问题,他是个农民,散漫,没有产业工人的职业意识,要解决这个障碍,要对他们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培训。

我这个冬季大培训,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来设计的,所有的学员11月底全部集中,一个整月的军事训练;半个月专门讲公共政策,讲最基本的法律政策,比如《婚姻法》、计划生育政策、艾滋病防治;之后进入到技能培训。

这项工作,费的劲很大,每年花费资金上千万,培训费用主要是国家项目资金,每天的补助我县财政自己出。我也顶了很大压力,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培训了有没有就业?也有人说大培训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我自己咬牙一直坚持,我在伊宁县当一天县委书记,就这么干下去。现在培训的人就业率应该在60%以上。

我认为冬季大培训是抵御宗教极端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冬天本来就无事可做,谁在对他们影响呢?我把他集中在这里,受到更好的教育,学一技之长,灌输国家的政策法律,是更好的引导他们走正路。

二是看病的问题,既有看不起病的问题,也有看不好病的问题。在新疆,在伊宁县,这个问题目前依然比较突出,我们目前的医疗政策和体制还有改革的空间,并不是说有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们农民看病就没有问题了。这些民生问题,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但是在新疆,解决不好,就会往那个方面走。

宗教上有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就是在关怀人的痛苦方面比我们做得要细腻,老百姓看不起病的时候,常常是宗教团体伸出了援手,你说他怎么不会对宗教有情感?而我们基层组织就需要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探索解决农村宅基地不足问题


还有住房问题,年轻人长大要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这也是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性的问题。而我们农村宅基地,地就那么多,年年划,总有一天把耕地划完,我们伊宁县在这方面开始改革。

我们的做法是农村依然可以划宅基地,但是提高门槛,不再像过去无偿拿地。2012年5月,我们伊宁县发生过一次因为宅基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大概100多个年轻人,连夜在耕地上打围墙,抢占宅基地,最后处理了,但矛盾在农村已经很激烈了。我们调研后,就出台了一个伊宁县宅基地指导意见:以后再划宅基地一户不能超过5分地,做硬性规定。第二拿宅基地要掏钱,再不是无偿的,掏什么钱呢?这个宅基地本来是别人的耕地,肯定要给别人补偿,补偿的钱你要掏;还有一部分费用,因为新划宅基地,等于是新建了一片居民区,牵扯水电路的问题,费用大家分摊。

我们这个政策当中还有一个意见在里面,对符合宅基地条件的年轻人,放弃宅基地购买楼房的,一户奖励4.5万。这两年,我们的安居富民楼发展比较快,已经有1500多户农村青年购买了楼房。楼房,一个平方的价格在1800左右,假如70平方的房子,也就是13万,政府补助4.5万元,剩下8万,只需要缴纳3万元首付款,剩下的5万元政府来帮你贷款,3年贴息。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住房过旺的需求,出台这一政策有现实原因,至少给我们的干部一个做群众工作的说法,否则的话,就没说法。

滴灌式教育转化重点人员


自治区提出,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我们今年按照张书记的要求,针对重点人员,探索了滴灌式的教育。

过去我们是打的一手比较硬,干净利索,也比较见效果;但教育疏导慢、费劲、投入大,很多人感觉不知道怎么下手,做了半天不见效。我们在去年入冬以后,在教育疏导上下了功夫。

去年开展严打以来,伊宁县拘留了一些有违法犯罪情节的人员,如果简单办事情,非常简单,走程序,判刑,送到监狱去,图轻松的话,这就是最佳选择。但这些人从监狱出来,还可能是重点人物,甚至思想比今天还顽固。因此,我们探索对其中犯罪情节不太重的做教育转化。

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办教育转化班,根据严重程度,分成ABCD四个班,教育转化时间在20-4天不等。截止目前,教育转化后态度比较积极的大概达70%。

这次办班给我们有很多启示:第一,这些人不是说顽固不化,只要我们用心用力用到位用到点子上,是可以教育转化的;第二,对他们的教育转化,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心结,不能简单说教,给他们讲法律不能简单读条文,用案例是有效的;第三,要给他们讲宗教,他们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深,要用正信挤压;第四,要给他们讲心理疏导,他们也是人,心理上有一些心理障碍;第五讲文化,真正的维吾尔族文化是什么。另外,我们还专门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观摩参观,看看伊宁县你的家乡发生的变化。

原来他们不认罪,教育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交代问题,提供线索,出去以后想好好劳动、教育好子女。教育转化确实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这个过程把干部也教育了,我们干部一帮一,和他们结成对子,同吃同住同学习。我们的干部过去也有很多错误,有一些模糊认识,经过这样的培训以后,现在好多维吾尔族干部给我们讲,以后遇到这些我们敢说了,知道怎么说了。

去极端化要多管齐下,综合发力,一步一步的赚积分。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xzgb.shtml

第六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南疆两乡镇干部
谈去极端化:
两三代才能根本解决

4月,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近半月,走访新疆
和田地区墨玉县、和田县、于田县,
喀什地区叶城县、莎车县、疏附县、喀什市,
伊犁州伊宁县,对话数十位
基层、地厅、自治区级官员,
就新疆“去极端化”工作展开深入调查。

南疆两乡镇干部谈去极端化:或需两三代人才能根本解决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见到这两位乡镇党委书记时,一个是午饭时间,一个是晚饭时间,他们都是从乡下回来,匆匆忙忙。自去年新疆启动20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后,每个乡干部要包村,一周至少两次下村。反恐维稳、去极端化、普及义务教育、促进青年就业、抓计划生育、促春耕生产……这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两位乡镇官员都出生在南疆长在南疆。近几年,南疆暴恐频发,镇政府和村委会往往成为重点袭击对象。问其中一位,在这样的环境工作,是否有过恐惧感?他说恐惧倒没有,但有忧虑,“前几年,眼看着宗教极端思想对这个社会的侵蚀越来越严重,担忧这里会失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是今天才有,一位乡镇官员告诉凤凰网,根据他的观察,至少有15年。过去,他们意识到了问题,但苦于没有硬政策和法律支持,加之对宗教问题认识的不足,基层政权的薄弱,仅靠教育说服,收效甚微。

出于对其人身安全的保护,本文隐去他们的个人信息,以乡镇干部A和B代替。以下文字由凤凰网主笔陈芳和他们的对话整理而成。

乡镇干部A: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受到宗教极端侵蚀


南疆暴恐频发和宗教极端化有一个周期性,1997年采取过一轮严打,好了十年。我的感觉是在七五事件之后,新一轮宗教极端化事态变得严重。

南疆有一个特殊情况,尤其在村镇一级,我们这里的民众几乎全民信教,具有非常朴素的宗教情感,一天做五次礼拜,这些都是正常的宗教情感,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老百姓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宗教极端思想很容易利用这种朴素的宗教情感,一渗透进来,民众就容易跟着跑。

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已经有了很长时间,就我的感觉至少有15年。宗教极端思想的外显,比如蒙面现象,10年之前在我们这里就有。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去国外朝觐的一些人先开始这么穿,在老百姓眼中,这些出去朝觐的人是有宗教知识和有一定地位的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但是到后面,蒙面就变味了,比如强迫自己的老婆蒙面,禁止吸烟喝酒,婚礼不让唱歌跳舞,葬礼不让哭,乱区分清真不清真,从最初的食品随意扩大到道路、用的东西、服饰等,并以此为标准区分所谓“异教徒”……宗教极端思想潜移默化中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包括家中用的防盗门都能打上“星月”标志。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被宗教极端势力一点点侵蚀。

再到后来,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转向干扰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我们国家有规定,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不允许信教的,但我们这里的娃娃,从一出生就是在宗教氛围下,而家长的宗教感情也很虔诚,希望娃娃从小学经。地下讲经班由此有了市场,而这也成为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一个重要场所。

我们这里的小孩六七岁送到学校,一天也就是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回到家里进入社会,周围全是宗教(氛围),学生免不了受影响,我们天天喊没用,必须通过两到三代人,新疆面临的这些问题才可以解决。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头疼问题,按照国家政策,农村少数民族可以生三胎,但依然存在超生现象,“多子多福”、“生了以后自然有上天会照顾”这种观念很强,而宗教极端势力往往也在此问题上做文章。现在又讲究人权,不能强行结扎。

此外,农民有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包括个别干部也是这样,认为党和政府钱多就多给一点嘛。这么多年的帮扶政策产生了这种思想,这就不行了。

过去几年,其实大家都意识到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严重性,尤其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到干部、宗教人士、教师队伍中。

我们党章规定,党员不能信教,但是在我们这里的农村,维吾尔族社会很注重来世,村里的党员也是农民,天天和村民在一块儿,也不希望被孤立,持双重信仰的人并不少见。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村党员干部发现问题不敢讲、不愿讲,第一他内心有宗教认同和民族感情,第二怕遭到报复。

新疆的工作要靠中央的政策。以前(严打之前)我们工作的难点,在于没有这种强硬的政策,基层干部很辛苦,就是白天晚上不睡觉还是防不住。基本事实都清楚,但苦于没有政策,看不住管不住。过去我们都知道,幕后是哪些人在煽动,但这些幕后人物往往表面上做得又很好,我们苦于没有法律依据,不好定罪。

去极端化是个很复杂的工作,现在我们主要从3方面入手:

首先,树立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我们这儿的老百姓做事首先想的他是教民、符不符合《古兰经》的规定,但没想符不符合法律规定,缺少法律意识。

其次,告诉老百姓哪些是正常的宗教信仰,哪些是极端的宗教表现。

第三,重视文化安全,近几年我们的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受到侵蚀和冲击。

我们的老百姓大多是非常朴实的,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什么是好的,他们是能接受的。

乡镇干部B: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是关键


宗教极端思想在南疆农村是如何渗透的?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渠道是发展女性骨干,进而影响儿童,小小的娃娃就让他们学经,学经的同时给他们传播极端思想、民族仇恨思想、暴力恐怖思想。

我们这里的农民知识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尤其年轻人,很容易受到“圣战”思想、“殉教”思想的蛊惑,进而采取行动。我们的农民往往是被蛊惑充当马前卒的人。

作为基层干部,早些年,看到宗教极端思想在农村的渗透,意识到问题非常严重,这样下去,稳定肯定要出事。早在2006年,宗教极端现象就已经很严重,2009年后更加浓厚。一些人穿着罩袍上街影响别人,对世俗化的维吾尔族同胞施加影响、指责,甚至是谩骂、侮辱、排挤,声称“不按照他们这种要求来做,就不是真正的穆斯林、就不是真正的维吾尔族”。

宗教极端思想慢慢发展,从极端开始向暴力恐怖活动转化,而他们的攻击目标和方式,发展到公然拿着斧头直接攻击持枪武警,攻击我们干警,攻击我们党政机关,手段也越来越残忍。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他们通过收看暴恐音视频,开始寻求更有破坏力的活动,并以此扩大影响。

意识到这些问题,我们乡里头当时是制止的,但到了城里我们就没办法了。那个时候,确实在政策方面,包括法律方面,过去一直没有很明确的依据,只是让我们教育。在宗教事务管理方面,很软,没有硬性的东西,针对性也不强,这个不行那个行,可是怎么办没有说。自治区党委11号文件下发后,连同一些政策出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一个,干部认识不到位,当时其实我们也有认识上的偏差。宗教的问题嘛,我们总觉得不了解不懂。有些村干部又有朴素的民族情感在里头,所以一些问题真是意识不到。后面意识到问题了,又没有有效的措施。去年自治区启动严打之后,我们的工作才得以开展得这么顺利。

之前我们的工作很被动,不能罚款、不能拘押、不能打、不能骂,只能靠教育。教育以后,保证书他也写,但没效果,回去还那样。

我们基层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也放在这上面,说实话就是因为不懂,上面说是宗教极端,但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宗教极端很多,哪一个派别都有宗教极端,但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以前我真是不知道。

去年,自治区机关干部下乡来到我们这里,自治区还下发了专门的材料,系统地作了讲解:这种思想什么时候进到我们新疆、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表现等,我们自己一对照,就是这个。

现在去极端化,群众这一块,大面上已经有很大转变。但维稳形势还是严峻,就是在严打这种强势下可能表面折服,心里面的问题是经过了二三十年形成的,用一两年时间把它转变,还是比较困难。

还有一个担忧,如果严打过去以后,会不会再反弹。我们的农民非常朴素,毕竟辨别能力还是低,谁的势力大、谁强势就倒向哪方。严打结束,如果极端势力团伙又反弹,局部地方得势,那农民可能又会倒向他们。

我们的基层组织这块非常薄弱,村领导班子里的干部其实都是农民,认识和能力都还是有差距的。这几年,自治区抓基层的力度非常大,决心非常大,确实要这么抓才行,基础的问题还是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的能力,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能力,发挥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战斗队的作用。

关于基层治理,我认为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工作:第一是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问题,第二是法治的问题,第三是教育的问题,第四是就业的问题。

在这里生活工作这么多年,对老百姓来说,谁都想过好日子。做群众工作最根本的还是交心,人都是相互的,你对人家交心了,人家就会对你交心。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qjdh/xzgb.shtml

第六章

去极端化调查政法委书记5县书记乡镇干部新疆常识
南疆两乡镇干部
谈去极端化:
两三代才能根本解决

4月,凤凰网主笔陈芳历时近半月,走访新疆
和田地区墨玉县、和田县、于田县,
喀什地区叶城县、莎车县、疏附县、喀什市,
伊犁州伊宁县,对话数十位
基层、地厅、自治区级官员,
就新疆“去极端化”工作展开深入调查。

南疆两乡镇干部谈去极端化:或需两三代人才能根本解决

作者:陈芳
凤凰网主笔,长期专注于中国时政、高端访谈、新疆话题报道。


见到这两位乡镇党委书记时,一个是午饭时间,一个是晚饭时间,他们都是从乡下回来,匆匆忙忙。自去年新疆启动20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后,每个乡干部要包村,一周至少两次下村。反恐维稳、去极端化、普及义务教育、促进青年就业、抓计划生育、促春耕生产……这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两位乡镇官员都出生在南疆长在南疆。近几年,南疆暴恐频发,镇政府和村委会往往成为重点袭击对象。问其中一位,在这样的环境工作,是否有过恐惧感?他说恐惧倒没有,但有忧虑,“前几年,眼看着宗教极端思想对这个社会的侵蚀越来越严重,担忧这里会失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是今天才有,一位乡镇官员告诉凤凰网,根据他的观察,至少有15年。过去,他们意识到了问题,但苦于没有硬政策和法律支持,加之对宗教问题认识的不足,基层政权的薄弱,仅靠教育说服,收效甚微。

出于对其人身安全的保护,本文隐去他们的个人信息,以乡镇干部A和B代替。以下文字由凤凰网主笔陈芳和他们的对话整理而成。

乡镇干部A: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受到宗教极端侵蚀


南疆暴恐频发和宗教极端化有一个周期性,1997年采取过一轮严打,好了十年。我的感觉是在七五事件之后,新一轮宗教极端化事态变得严重。

南疆有一个特殊情况,尤其在村镇一级,我们这里的民众几乎全民信教,具有非常朴素的宗教情感,一天做五次礼拜,这些都是正常的宗教情感,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老百姓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宗教极端思想很容易利用这种朴素的宗教情感,一渗透进来,民众就容易跟着跑。

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已经有了很长时间,就我的感觉至少有15年。宗教极端思想的外显,比如蒙面现象,10年之前在我们这里就有。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去国外朝觐的一些人先开始这么穿,在老百姓眼中,这些出去朝觐的人是有宗教知识和有一定地位的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但是到后面,蒙面就变味了,比如强迫自己的老婆蒙面,禁止吸烟喝酒,婚礼不让唱歌跳舞,葬礼不让哭,乱区分清真不清真,从最初的食品随意扩大到道路、用的东西、服饰等,并以此为标准区分所谓“异教徒”……宗教极端思想潜移默化中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包括家中用的防盗门都能打上“星月”标志。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被宗教极端势力一点点侵蚀。

再到后来,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转向干扰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我们国家有规定,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不允许信教的,但我们这里的娃娃,从一出生就是在宗教氛围下,而家长的宗教感情也很虔诚,希望娃娃从小学经。地下讲经班由此有了市场,而这也成为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一个重要场所。

我们这里的小孩六七岁送到学校,一天也就是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回到家里进入社会,周围全是宗教(氛围),学生免不了受影响,我们天天喊没用,必须通过两到三代人,新疆面临的这些问题才可以解决。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头疼问题,按照国家政策,农村少数民族可以生三胎,但依然存在超生现象,“多子多福”、“生了以后自然有上天会照顾”这种观念很强,而宗教极端势力往往也在此问题上做文章。现在又讲究人权,不能强行结扎。

此外,农民有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包括个别干部也是这样,认为党和政府钱多就多给一点嘛。这么多年的帮扶政策产生了这种思想,这就不行了。

过去几年,其实大家都意识到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严重性,尤其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到干部、宗教人士、教师队伍中。

我们党章规定,党员不能信教,但是在我们这里的农村,维吾尔族社会很注重来世,村里的党员也是农民,天天和村民在一块儿,也不希望被孤立,持双重信仰的人并不少见。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村党员干部发现问题不敢讲、不愿讲,第一他内心有宗教认同和民族感情,第二怕遭到报复。

新疆的工作要靠中央的政策。以前(严打之前)我们工作的难点,在于没有这种强硬的政策,基层干部很辛苦,就是白天晚上不睡觉还是防不住。基本事实都清楚,但苦于没有政策,看不住管不住。过去我们都知道,幕后是哪些人在煽动,但这些幕后人物往往表面上做得又很好,我们苦于没有法律依据,不好定罪。

去极端化是个很复杂的工作,现在我们主要从3方面入手:

首先,树立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我们这儿的老百姓做事首先想的他是教民、符不符合《古兰经》的规定,但没想符不符合法律规定,缺少法律意识。

其次,告诉老百姓哪些是正常的宗教信仰,哪些是极端的宗教表现。

第三,重视文化安全,近几年我们的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受到侵蚀和冲击。

我们的老百姓大多是非常朴实的,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什么是好的,他们是能接受的。

乡镇干部B: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是关键


宗教极端思想在南疆农村是如何渗透的?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渠道是发展女性骨干,进而影响儿童,小小的娃娃就让他们学经,学经的同时给他们传播极端思想、民族仇恨思想、暴力恐怖思想。

我们这里的农民知识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尤其年轻人,很容易受到“圣战”思想、“殉教”思想的蛊惑,进而采取行动。我们的农民往往是被蛊惑充当马前卒的人。

作为基层干部,早些年,看到宗教极端思想在农村的渗透,意识到问题非常严重,这样下去,稳定肯定要出事。早在2006年,宗教极端现象就已经很严重,2009年后更加浓厚。一些人穿着罩袍上街影响别人,对世俗化的维吾尔族同胞施加影响、指责,甚至是谩骂、侮辱、排挤,声称“不按照他们这种要求来做,就不是真正的穆斯林、就不是真正的维吾尔族”。

宗教极端思想慢慢发展,从极端开始向暴力恐怖活动转化,而他们的攻击目标和方式,发展到公然拿着斧头直接攻击持枪武警,攻击我们干警,攻击我们党政机关,手段也越来越残忍。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他们通过收看暴恐音视频,开始寻求更有破坏力的活动,并以此扩大影响。

意识到这些问题,我们乡里头当时是制止的,但到了城里我们就没办法了。那个时候,确实在政策方面,包括法律方面,过去一直没有很明确的依据,只是让我们教育。在宗教事务管理方面,很软,没有硬性的东西,针对性也不强,这个不行那个行,可是怎么办没有说。自治区党委11号文件下发后,连同一些政策出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一个,干部认识不到位,当时其实我们也有认识上的偏差。宗教的问题嘛,我们总觉得不了解不懂。有些村干部又有朴素的民族情感在里头,所以一些问题真是意识不到。后面意识到问题了,又没有有效的措施。去年自治区启动严打之后,我们的工作才得以开展得这么顺利。

之前我们的工作很被动,不能罚款、不能拘押、不能打、不能骂,只能靠教育。教育以后,保证书他也写,但没效果,回去还那样。

我们基层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也放在这上面,说实话就是因为不懂,上面说是宗教极端,但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宗教极端很多,哪一个派别都有宗教极端,但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以前我真是不知道。

去年,自治区机关干部下乡来到我们这里,自治区还下发了专门的材料,系统地作了讲解:这种思想什么时候进到我们新疆、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表现等,我们自己一对照,就是这个。

现在去极端化,群众这一块,大面上已经有很大转变。但维稳形势还是严峻,就是在严打这种强势下可能表面折服,心里面的问题是经过了二三十年形成的,用一两年时间把它转变,还是比较困难。

还有一个担忧,如果严打过去以后,会不会再反弹。我们的农民非常朴素,毕竟辨别能力还是低,谁的势力大、谁强势就倒向哪方。严打结束,如果极端势力团伙又反弹,局部地方得势,那农民可能又会倒向他们。

我们的基层组织这块非常薄弱,村领导班子里的干部其实都是农民,认识和能力都还是有差距的。这几年,自治区抓基层的力度非常大,决心非常大,确实要这么抓才行,基础的问题还是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的能力,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能力,发挥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战斗队的作用。

关于基层治理,我认为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工作:第一是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问题,第二是法治的问题,第三是教育的问题,第四是就业的问题。

在这里生活工作这么多年,对老百姓来说,谁都想过好日子。做群众工作最根本的还是交心,人都是相互的,你对人家交心了,人家就会对你交心。

(凤凰网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违者必究!)
中国古代对宗教有很好的治理办法:就是出钱来入教。僧侣,尼姑们想出家,没事,出家费。

古书记载:苏轼当年修衙门没钱,问朝廷要出家的人员度牒200张,而修衙门的费用相当于现在的RMB1000万,就是说每人想出家要50万元。

有钱好办事,想入伊教每个人头收50万。
人跟天斗 发表于 2015-10-20 14:55
中国古代对宗教有很好的治理办法:就是出钱来入教。僧侣,尼姑们想出家,没事,出家费。

古书记载:苏轼 ...
喀什老城区内的一座清真寺。全疆目前共有清真寺2.44万座,新疆官方称充分保证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


晚了。
党委入村,深入群众,让已经思想解放的妇女担任村干部,首先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就不信,当初能把各家的祠堂都砸了,现在在这片土地上就无所作为?
两少一多功劳很大,现在要久久为功。
对新疆的未来感到极度悲观,即便将来变成中国的车臣也丝毫不感到奇怪。过正才能矫往。
人人都是维稳哨兵
多谢了叛逃台湾的杂碎老畜生给老昏君提供的治国明策,现在坑的后人背这个锅。
对新疆的未来感到极度悲观,即便将来变成中国的车臣也丝毫不感到奇怪。过正才能矫往。
车臣对俄罗斯来说或许重要,但是车臣毕竟相当于俄毛是比较小的,也不指望那里当加油站,可是新疆对于中国来说可是--自秦汉以来,得西域者得天下!
内地不是基建发达?去新疆,把南疆,北疆全套高铁,高速,居民全部迁到干支线附近,扶持高山塔吉克进新疆高层,国家民宗局宣布瓦哈比在国内为禁止传播的伊斯兰教的邪教分支……
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是关键。
党委入村,深入群众,让已经思想解放的妇女担任村干部,首先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 ...
→_→首先,当年那批人呢?
如果这篇文章说的是真的话。
感觉TG在做无用功,抱薪救火,火越大
ameng 发表于 2015-10-20 15:15
党委入村,深入群众,让已经思想解放的妇女担任村干部,首先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 ...
又一个没下过基层的,臆想出来的方案。

就你这种做法,连汉人村都推不动。更何况少民
把沙特灭了,保证去极端化
又一个没下过基层的,臆想出来的方案。

就你这种做法,连汉人村都推不动。更何况少民
可是以前为什么能推的动?还不是脱离群众太久了?
没有已死烂教,就没有已死烂的极端化


ameng 发表于 2015-10-20 19:50
可是以前为什么能推的动?还不是脱离群众太久了?
以前起家的时候人员来源是什么构成?
以前城市工作你能想干就干,除了地下工作者?
革命胜利后,不都进京进城去了,有几个留在老区的?
以前起家的时候人员来源是什么构成?
以前城市工作你能想干就干,除了地下工作者?
革命胜利后,不都进 ...
以前搞地下工作是因为天不是我们的,抓住要杀头,就这样还是前赴后继的有人去干,现在天早已经是我们的了,农村工作反而没人去干了,所以不是能不能干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干,想不想干好的问题,从当地少数民族退伍兵开始,经过部队多年培养的,思想进步的,已经入党的,直接回去,当做一个事业来搞,当然回去前再进行专业的培训,由他们领导当地村委,首先开展义务教育工作,送所有孩子去上学,解决愚昧的根本问题,其次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要想干,总有办法,不想干,总有借口。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没有领导世界 教化四方的责任,就连伊斯兰都不如了

人家穆罕默德还知道扫除麦加的偶像 后来的中国人连学都不会
把沙特灭了,保证去极端化
同治回乱和沙特有什么关系
新疆问题看人口比例。豆奶人口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你跟谁谈去极端呢?
新疆问题看人口比例。豆奶人口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你跟谁谈去极端呢?
国人的习性?历史上流了多少汉人的血,还不吸取教训,非要再来一次大流血?然后过一阵子又忘了,再来,反复循环
唯一的办法是往三大圣城扔原子弹,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以前搞地下工作是因为天不是我们的,抓住要杀头,就这样还是前赴后继的有人去干,现在天早已经是我们的了 ...
土工现在是执政党,不是革命党
你的言论说明你不但不了解西域,也不了解我朝的官僚体制
雪落龙泉 发表于 2015-10-21 11:01
土工现在是执政党,不是革命党
你的言论说明你不但不了解西域,也不了解我朝的官僚体制
所以说还是官僚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真解决不了对么?
人跟天斗 发表于 2015-10-20 14:55
中国古代对宗教有很好的治理办法:就是出钱来入教。僧侣,尼姑们想出家,没事,出家费。

古书记载:苏轼 ...
自己无知别出来瞎掰好不好。

信教和拿宗教经营执照完全是两回事。绿教阿訇、鸡教神父、佛教和尚人家是进行宗教经营的,与信徒完全两码事,收费也只能向这些人收。
所以说还是官僚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真解决不了对么?
解决不了。
打个比方,同样是驻村,如果你是省里下来的,当地县市下级机构对你嘘寒问暖,各种超标准供应。晚上住村里不安全,他们会把你接到县市里安排住处。如果我是基层公务员,我下去驻村,可能三个人两张床一个还得打地铺。而理论上,我们俩都是驻村。
而驻村的标准,绩效,谁来考核呢,就是能享受种种特殊的你啊。你会跟自己过不去么,或者,你要跟自己过不去,跟你一起的同事会允许你折腾么
所以解决的希望接近0
3fab9675jw1f45kuzvoiyj20c81q2gt8.jpg
等时机,适当时候来次灭YSL教。
以前灭佛灭道现在都老实了。
新疆局势改善很多,已经一两年没出暴恐了,说明张书记工作卓有成效
人跟天斗 发表于 2015-10-20 14:55
中国古代对宗教有很好的治理办法:就是出钱来入教。僧侣,尼姑们想出家,没事,出家费。

古书记载:苏轼 ...
  什么古代,60,70年代谁敢造反?这就是一个土地政策造成的局面。土地公有收入要集体分配,不好好干活的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当年稳定的根本。改善当地的水源条件,土地收归集体,分配10倍的汉人进去,商业资源和重要资源不向群体势力集中的人群分配,当年的这些招都是针锋相对的措施,只有猪瘟时期到处自治才弄成如今的局面。
ameng 发表于 2015-10-20 15:15
党委入村,深入群众,让已经思想解放的妇女担任村干部,首先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 ...
  党委当然要了,但是地方组织领导的收入和权利需要有地方优势和来源。当年有集体,有资源和粮食分配权利,无论你务工务商务农都必须经过基层干部,权利和收入都在地方群体之上,当官的都干的尽心尽力威风八面,如今村一级的地方官员很多连基本工资都没有,凭什么去卖力?这种局面是现在的发展方向必然的结果,敢趟这条河,就得承担这个后果。这种发展方向下管理集体成为不折不扣的民众的对立面,现在只是统治力度不够的地区有这个现象,以后其他区域,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志康 发表于 2015-10-20 17:14
内地不是基建发达?去新疆,把南疆,北疆全套高铁,高速,居民全部迁到干支线附近,扶持高山塔吉克进新疆高 ...
  不大搞工业化,但改善水源条件,10倍比例分配内地人群过去。逐步建立管理层支撑起来的大型企业,不能搞大量的三五年就垮的小微企业群。
内地不是基建发达?去新疆,把南疆,北疆全套高铁,高速,居民全部迁到干支线附近,扶持高山塔吉克进新疆高 ...
经济好了可以买车去搞爆恐。
大学毕业一样搞爆恐。
民族大学也是重灾区,培养出一批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