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王爷求助:关于反潜舰的释放感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2:38:01
沈王爷求助:关于反潜舰的释放感知。。。。。。。

传统反潜舰的感知主要靠主动舰壳声纳+拖曳被动声纳。当然,先进点的还会分化出拖曳变深声纳和主被动联合拖曳线列阵声纳等。。。。。但这些都置于本舰上,无法感知到在更远的距离上的潜艇。。。

如果想发现50海里以外的敌潜艇,往往要靠前出的反潜直升机来使用声纳浮标或吊放式声纳,才有一定的概率能发现。。

但是,先进潜艇在50海里,甚至更远的距离,就有很大的概率先手发现对手的舰队。。。

所以,纸面上,反潜舰的感知能力,是不太够的。。


那么,什么手段来拓展反潜舰的感知能力更好呢?是更多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含舰载无人反潜直升机)前出,布撒出更严密的清扫网更靠谱?还是,准备一些装备有主动声纳的无人反潜搜索艇前出更好呢?

反潜机肯定速度快,但起降对气象要求颇高,且不能在重点威胁区域常驻,而无人反潜搜索艇可以在重点威胁区域常驻。


请大家帮忙思考一下,还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吗?


沈王爷求助:关于反潜舰的释放感知。。。。。。。

传统反潜舰的感知主要靠主动舰壳声纳+拖曳被动声纳。当然,先进点的还会分化出拖曳变深声纳和主被动联合拖曳线列阵声纳等。。。。。但这些都置于本舰上,无法感知到在更远的距离上的潜艇。。。

如果想发现50海里以外的敌潜艇,往往要靠前出的反潜直升机来使用声纳浮标或吊放式声纳,才有一定的概率能发现。。

但是,先进潜艇在50海里,甚至更远的距离,就有很大的概率先手发现对手的舰队。。。

所以,纸面上,反潜舰的感知能力,是不太够的。。


那么,什么手段来拓展反潜舰的感知能力更好呢?是更多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含舰载无人反潜直升机)前出,布撒出更严密的清扫网更靠谱?还是,准备一些装备有主动声纳的无人反潜搜索艇前出更好呢?

反潜机肯定速度快,但起降对气象要求颇高,且不能在重点威胁区域常驻,而无人反潜搜索艇可以在重点威胁区域常驻。


请大家帮忙思考一下,还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吗?


贴两款无人搜潜小艇。。。。。我在想,反潜舰是否有必要带1到两艘无人搜潜小艇,用于前出至重点区域,实施不间断的主动声纳扫描。。。。来打造防潜屏障。。。。




@笑脸男人

我记得美帝有一款3体版的,装有主动声纳的无人搜潜小艇,你有资料否?谢谢。

SOSUS战略反潜声呐网,远程火箭投放或者飞豹轰炸机投放反潜鱼雷。
类似末敏弹呗,155的主炮发射声呐浮标是个主意!
反潜机器人行吗
艇好,不解释
跟着美帝搞无人潜艇。52D54A先天搭载条件便利。
研究舰载无人潜艇释放前出远距离发现敌舰或敌潜艇是个好办法。
2015-10-17 16:03 上传



如果是守势固定海域经营反潜战略,想要有较好的环境意识,第一次接触通常还是仰赖SOSUS之类的大型固定设施,首次接触可疑目标之后,航程远、航速快的反潜机前去用MAD或声标标定。当然,如果能机动地布置更多大型的低频水声阵列更好,这就需要音响监视船,他们在雷达或ESM上的行为跟鲔鱼渔船差不多(作业航路、只有导航雷达信号等),跟电子情报蒐集船一样,很多都可以是远洋渔船伪装的,拖个大阵列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反潜作战通常要依托地形,如果敌国潜艇进入大洋或某战略位置之前一定要通过某些水道,一定会是布防打扫的重点,固定设施、反潜机、反潜舰经常出没之处,例如GIUK线,或者第一岛链各个入西太平洋孔道。

水面舰队靠自己的第一次接触仍然是拖曳阵,如果谈的是远程接触的低频水声设备就一定是拖曳阵,接触之后派舰载飞机(直升机之类)前去用声纳浮标跟吊放声纳精确标定。

当年北约的第一个接触可能是苏联潜艇进入大洋前的无线电通信,透过SIGINT/ELINT截收,然后SOSUS就根据这个先期指引密接监视著进入大西洋的位置。当然这在通信技术改进之后价值越来越低。

透过UUV是个思路,可以部署更广,但必须要等UUV更成熟可靠(例如LCS现在水雷反制套件的UUV仍远远不可靠,只有最低故障间隔要求75小时的1/3左右)。

关于反潜机容易被拦截,美国P-8的思维就是用P-8当作一堆反潜UAV甚或UUV的网基中心,远端遥控,理论上单架P-8A就可以同时监控广大海域,躲在远离前沿并受己方保护的空域──前提当然是够可靠与够capable的反潜型UAV/UUV实用化。再不然,就是更积极地取得当地制空权、压制敌方空军活动来确保我方反潜机的作业,甚至要主动把敌方长程防空阵地敲掉。

如果是守势固定海域经营反潜战略,想要有较好的环境意识,第一次接触通常还是仰赖SOSUS之类的大型固定设施,首次接触可疑目标之后,航程远、航速快的反潜机前去用MAD或声标标定。当然,如果能机动地布置更多大型的低频水声阵列更好,这就需要音响监视船,他们在雷达或ESM上的行为跟鲔鱼渔船差不多(作业航路、只有导航雷达信号等),跟电子情报蒐集船一样,很多都可以是远洋渔船伪装的,拖个大阵列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反潜作战通常要依托地形,如果敌国潜艇进入大洋或某战略位置之前一定要通过某些水道,一定会是布防打扫的重点,固定设施、反潜机、反潜舰经常出没之处,例如GIUK线,或者第一岛链各个入西太平洋孔道。

水面舰队靠自己的第一次接触仍然是拖曳阵,如果谈的是远程接触的低频水声设备就一定是拖曳阵,接触之后派舰载飞机(直升机之类)前去用声纳浮标跟吊放声纳精确标定。

当年北约的第一个接触可能是苏联潜艇进入大洋前的无线电通信,透过SIGINT/ELINT截收,然后SOSUS就根据这个先期指引密接监视著进入大西洋的位置。当然这在通信技术改进之后价值越来越低。

透过UUV是个思路,可以部署更广,但必须要等UUV更成熟可靠(例如LCS现在水雷反制套件的UUV仍远远不可靠,只有最低故障间隔要求75小时的1/3左右)。

关于反潜机容易被拦截,美国P-8的思维就是用P-8当作一堆反潜UAV甚或UUV的网基中心,远端遥控,理论上单架P-8A就可以同时监控广大海域,躲在远离前沿并受己方保护的空域──前提当然是够可靠与够capable的反潜型UAV/UUV实用化。再不然,就是更积极地取得当地制空权、压制敌方空军活动来确保我方反潜机的作业,甚至要主动把敌方长程防空阵地敲掉。
纯水面船最多也就是鬼子88~其实用来猎杀潜艇是不够的~最多是护卫船团~把潜艇赶走就算完成任务~想要彻底猎杀~还得有小平底~像二战的护航航母小队~空中水面一体~才能追杀潜艇~
一直有个疑问,反潜飞机,飞那么快,又不投声纳,怎么能发现200米水下的潜艇呢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5-10-17 15:41
跟着美帝搞无人潜艇。52D54A先天搭载条件便利。
求解释,为什么说52D54A先天搭载条件便利呢?

论基础设计,貌似26型更是为释放小艇优化的多呢。


金眼 发表于 2015-10-17 17:51
一直有个疑问,反潜飞机,飞那么快,又不投声纳,怎么能发现200米水下的潜艇呢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主要靠雷达,红外,柴油机废气感应器,磁异探测仪,目视。。。。。等手段探测出通气管/水面状态的常规潜艇。。。。


对于水下200米的核潜艇/常规潜艇,靠声纳浮标也有一定的发现概率。。。

对于水下600米的潜艇。。。。。。。额。。。。。。主要靠信仰和祷告吧。。。。


多个舰组成超超低频声呐的阵元如何?
声速1k5,1Hz的时候半波长750m
唔,脑洞有点大
onepiece 发表于 2015-10-17 16:26
如果是守势固定海域经营反潜战略,想要有较好的环境意识,第一次接触通常还是仰赖SOSUS之类的大型固定设施 ...
谢谢亲,亲的理念,我是完全理解并赞同的。


但是,未来,我军舰队要前出大洋,就不仅局限于近海/浅水域的守势固定海域反潜了。。。。

这时,面临蓝星某第一潜艇战力的强国(我就不点名是谁了)的潜艇威胁,护航的反潜舰应该如何强化对更远距离敌意潜艇的克制呢?

舰载反潜巡逻机/反潜直升机充当反潜UAV甚或UUV的网基中心,数艘反潜舰搭载若干反潜UAV甚或UUV,循环前出,配合反潜直升机的吊放式主被动联合声纳,是否可以构成足够可靠的防潜屏障?


sk113s 发表于 2015-10-17 20:02
谢谢亲,亲的理念,我是完全理解并赞同的。
所谓守势还是要看国力多大,冷战时代整个大西洋都是美国海空的防守阵地,布了好几道SOSUS,各地都有基地起飞反潜机(到GIUK应该是较北端的据点)。前面收到苏联潜艇出航的电子情报,GIUK那里就等著,各地已经部署好的水声装备就集中在某个方向监听,然后就是反潜机与舰队、SSN等各种反潜资产的调动尽可能保持接触;美国自己也知道等苏联潜艇活著推进到什么位置,他们部署的SSBN就可能被被猎杀。所以大西洋都算是有部署、规划了各种阵位的守势阵地。但如果是美国SSN跟航母杀进巴伦支海,那就是攻势杀到苏联的防守阵地里去了。

而且更现实的事情是,任何打仗的水域都需要经营过(无论有没有固定设防),熟悉当地水域在各种季节的海流水文特性以及海底地形等,才谈得上有效的潜艇与反潜作战。福克兰战争时皇家海军反潜作战不能算很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不够熟悉南大西洋水域的声学特性,没办法清楚掌握他们水声装备在那里的性能。一旦这些有用功,累积了足够的数据库等软件,载台布置那些都是比较细节的问题。

所以,还是看TG海军整体实力常态勤务可以经营到哪些范围,够熟悉的地盘才谈得上有效作战。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5-10-17 20:02
多个舰组成超超低频声呐的阵元如何?
声速1k5,1Hz的时候半波长750m
唔,脑洞有点大
大牛,1Hz的超超低频声呐恐怕行不通。。。。。。750米的半波很容易因为衍射,而不能有效的定位目标潜艇吧。。。。。。。


谢谢亲,亲的理念,我是完全理解并赞同的。



那uuv就要能潜500m了
而且数量还要多……
大牛,1Hz的超超低频声呐恐怕行不通。。。。。。750米的半波很容易因为衍射,而不能有效的定位目标潜艇吧 ...
先发现,再让飞机过去仔细搜吧,就当预警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5-10-17 20:02
多个舰组成超超低频声呐的阵元如何?
声速1k5,1Hz的时候半波长750m
唔,脑洞有点大
750米放一艘船,有这么多资源的话还不如造一大堆超级航母跟SSN直接进攻华盛顿.....

类似美国1950年代想搞SSK的思维,每艘以一个汇聚区(25海里)的间隔一字排开最好把大西洋横断,但现实是一来还是很难造足够数量,而且这些便宜的SSK(战时要能大量生产)速度慢得不可能即时就位,苏联潜艇早就通过预定设防的位置了。所以还是造出单价昂贵、相对数量较少、自持力与机动力强的大型猎杀SSN,还真正有用。
要是能被水面舰艇先感知,潜艇还混个p啊
金眼 发表于 2015-10-17 17:51
一直有个疑问,反潜飞机,飞那么快,又不投声纳,怎么能发现200米水下的潜艇呢

对美国而言,反潜机通常也是先有大型固定低频声学设备获得第一次接触之后,在那个范围丢声纳浮标进行确认。

反潜机自己的大范围搜索就靠机腹雷达(找充电的SSK)以及MAD。P-8就会跟UAV、UUV关连。

MAD其实不好用,要飞得比较低而且不太准确。

onepiece 发表于 2015-10-17 20:17
750米放一艘船,有这么多资源的话还不如造一大堆超级航母跟SSN直接进攻华盛顿.....

类似美国 ...


脑洞归脑洞,我还是觉得多舰声呐组网是好主意
不过如果不是为了防ssbn的话,费力气堆感知还不如去搞厉害的反鱼雷鱼雷,还有靠舰艇的消声技术来变相拉近双方的感知距离
onepiece 发表于 2015-10-17 20:17
750米放一艘船,有这么多资源的话还不如造一大堆超级航母跟SSN直接进攻华盛顿.....

类似美国 ...


脑洞归脑洞,我还是觉得多舰声呐组网是好主意
不过如果不是为了防ssbn的话,费力气堆感知还不如去搞厉害的反鱼雷鱼雷,还有靠舰艇的消声技术来变相拉近双方的感知距离
jianbing3hao 发表于 2015-10-17 20:17
要是能被水面舰艇先感知,潜艇还混个p啊

要看战术态势;在已知的关键性固定水域,知道敌方潜艇一定会来,水面舰等守势反潜兵力当然可以无顾忌地用主动声纳。例如一条航母即将通过某个狭窄水域时,一定先用主动声纳把前面可能埋伏潜艇的阵位打扫乾净。之前SOSUS就说2009年华盛顿号航母来横须贺换防的时候,海自反潜单位就在前方阵位发现了中国的SSN。

或者像是苏联SSN在SSBN进入巴伦支海的入口时就用主动声纳强力扫描,把跟在后面的美国潜艇都赶走。
jianbing3hao 发表于 2015-10-17 20:17
要是能被水面舰艇先感知,潜艇还混个p啊
也对哦,从逻辑学的 角度来考虑,你的话很有道理。。。。。。。。


也就是说,花费太大的代价去压制敌潜艇的威胁,也确实未必划算。。。。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5-10-17 20:24
脑洞归脑洞,我还是觉得多舰声呐组网是好主意
不过如果不是为了防ssbn的话,费力气堆感知还不如去搞厉害 ...


原则上当然就是船舰或任何平台的声纳范围能连贯无死角,但海洋实在太大,控制的范围一定相对渺小。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船去站岗,才会用能快速抵达现场的飞机来弥补。

所以有了P-3C、S-3这些航程远的反潜飞机之后,美国在1970年代就可以安心地让CVS反潜航母战斗群退光──虽然反潜实力绝对下降,但现实就是不可能维持这样规模的舰队。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5-10-17 20:24
脑洞归脑洞,我还是觉得多舰声呐组网是好主意
不过如果不是为了防ssbn的话,费力气堆感知还不如去搞厉害 ...


原则上当然就是船舰或任何平台的声纳范围能连贯无死角,但海洋实在太大,控制的范围一定相对渺小。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船去站岗,才会用能快速抵达现场的飞机来弥补。

所以有了P-3C、S-3这些航程远的反潜飞机之后,美国在1970年代就可以安心地让CVS反潜航母战斗群退光──虽然反潜实力绝对下降,但现实就是不可能维持这样规模的舰队。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5-10-17 20:14
那uuv就要能潜500m了
而且数量还要多……

不能即时回报信息加入整体SA的反潜型UUV是废物,总不能等它浮上水面回收再通知上头,24小时前发现潜艇吧!并不是在做海底扫描研究这类。

既然做成UUV可以只在固定范围巡逻站岗,声纳变深度就好(小载具就是用数量弥补,单一节点性能不会太好)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5-10-17 20:24
脑洞归脑洞,我还是觉得多舰声呐组网是好主意
不过如果不是为了防ssbn的话,费力气堆感知还不如去搞厉 ...
说的对啊,确实,花太大的代价堆感知,确实还不如发展反鱼雷技术(比如反鱼雷鱼雷,反鱼雷深弹,直升机载反鱼雷机炮。。。。。。之类)。。。。。。。。。


一味的堆感知,不一定划算。。。。。


多谢亲,帮我大忙了。
不能即时回报信息加入整体SA的反潜型UUV是废物,总不能等它浮上水面回收再通知上头,24小时前发现潜艇 ...

我开下脑洞,前出的uuv发现疑似目标后就上浮回报,如果发现的概率远大于虚警概率就直接打一枚信标浮出水面
说的对啊,确实,花太大的代价堆感知,确实还不如发展反鱼雷技术(比如反鱼雷鱼雷,反鱼雷深弹,直升机载 ...
不客气,天下军迷是一家嘛
sk113s 发表于 2015-10-17 20:34
说的对啊,确实,花太大的代价堆感知,确实还不如发展反鱼雷技术(比如反鱼雷鱼雷,反鱼雷深弹,直升机载 ...
不对啊,反鱼雷技术那个难度才更大,耗用资源更多,美国到现在都没搞出实用化的硬杀技术。基本上后面不拖一个拖曳阵,就不用想精确地预警水雷,但这也表示你的战术动作大受限制,甚至无时无刻都用拖曳阵或许是不现实的。

而且不应该把战役层级的东西跟装备技术层面混为一谈,两者毫不相干啊。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5-10-17 20:37
我开下脑洞,前出的uuv发现疑似目标后就上浮回报,如果发现的概率远大于虚警概率就直接打一枚信标浮出 ...
或许这都是技术上的问题,或者也可以叫水下的UUV放一根天线出去。

不过真正问题应该还是战略/战役层次而不是技术细节。

sk113s 发表于 2015-10-17 20:34
说的对啊,确实,花太大的代价堆感知,确实还不如发展反鱼雷技术(比如反鱼雷鱼雷,反鱼雷深弹,直升机载 ...


我觉得你想表达的应该是冷战时期反潜策略与技术演进的不同策略:到底是主动去找出敌方潜艇,还是守在敌方潜艇必来攻打的目标前等著求战。

二战时候各项反潜探测技术才是初期发展,但潜艇很多时间还是待在水上,所以靠截收通信、海洋飞机就能主动追击潜艇。而针对船团的「直接护航」策略则是我不知道对方潜艇在哪里,但既然船团是对方目标,我只要一路伴护就一定可以找到前来的敌方潜艇交战。

冷战结束后德国Type XXI潜艇的能耐公诸于世,水下航行时间更长、充电时间更短,加上猝发无线电通信技术会让传统的截收大打折扣,变得更难主动去搜索敌方潜艇讨战。声纳技术不够好只有距离短的直接通道,必须用极大数量的资源来防守辽阔的海洋,而这是不可能负担的(考量到1950年代美国脑补苏联可以在1960年整出300艘Type XXI同级的新式潜艇,盘点自己手中需要多少反潜资源)。

后来汇聚效應啦SOSUS啦拖曳阵啦这些能大范围广区域掌握水下情况的技术领域逐渐成熟,美国很高兴地发现既然这些技术可以直接探测大西洋彼端离开巴伦支海的苏联潜艇,或全程监听一艘在大西洋上的无静音的SSBN(华胜吨级那种)的全程部署活动,就不必造大量护航舰艇或SSK滴水不漏地把大西洋包围起来。只要远程感测到有动静,再派能高速机动就位的兵力如反潜机、高速SSN、航母与舰队前去精确标定然后猎杀。只要有条件遂行机动战思维,永远是效益最高的,因为你不需要处处设防而在方方面面浪费大量资源。

但很不幸地,等到1980年代苏联把SOSUS用来远程探测的低频噪音削减下来,导致远距离反潜探测手段大减,前面的体系就整个崩盘,再度回到只剩短距离直接声学通道才能接触潜艇的黑暗中世纪。此时只有两种路,第一是精进声学技术去寻找潜艇不容易消除的超低频段,恢复失去的探测距离,第二还是回到永远不会错的「直接护航」策略,就守著敌方潜艇一定会来攻击的目标,敌方潜艇一定会来。直接护航是永远不会错的,唯一的问题还是你有多少资源为每一个高价值目标/船团来护航。

而UUV这些技术主要还是让载台成本变得相对低廉,能机动部署更大的密度来增加反潜态势感知,但那一堆无人小载台本身技术成熟度就是一大课题了。如果觉得反潜机会受天候影响,UAV更是。
sk113s 发表于 2015-10-17 20:34
说的对啊,确实,花太大的代价堆感知,确实还不如发展反鱼雷技术(比如反鱼雷鱼雷,反鱼雷深弹,直升机载 ...


我觉得你想表达的应该是冷战时期反潜策略与技术演进的不同策略:到底是主动去找出敌方潜艇,还是守在敌方潜艇必来攻打的目标前等著求战。

二战时候各项反潜探测技术才是初期发展,但潜艇很多时间还是待在水上,所以靠截收通信、海洋飞机就能主动追击潜艇。而针对船团的「直接护航」策略则是我不知道对方潜艇在哪里,但既然船团是对方目标,我只要一路伴护就一定可以找到前来的敌方潜艇交战。

冷战结束后德国Type XXI潜艇的能耐公诸于世,水下航行时间更长、充电时间更短,加上猝发无线电通信技术会让传统的截收大打折扣,变得更难主动去搜索敌方潜艇讨战。声纳技术不够好只有距离短的直接通道,必须用极大数量的资源来防守辽阔的海洋,而这是不可能负担的(考量到1950年代美国脑补苏联可以在1960年整出300艘Type XXI同级的新式潜艇,盘点自己手中需要多少反潜资源)。

后来汇聚效應啦SOSUS啦拖曳阵啦这些能大范围广区域掌握水下情况的技术领域逐渐成熟,美国很高兴地发现既然这些技术可以直接探测大西洋彼端离开巴伦支海的苏联潜艇,或全程监听一艘在大西洋上的无静音的SSBN(华胜吨级那种)的全程部署活动,就不必造大量护航舰艇或SSK滴水不漏地把大西洋包围起来。只要远程感测到有动静,再派能高速机动就位的兵力如反潜机、高速SSN、航母与舰队前去精确标定然后猎杀。只要有条件遂行机动战思维,永远是效益最高的,因为你不需要处处设防而在方方面面浪费大量资源。

但很不幸地,等到1980年代苏联把SOSUS用来远程探测的低频噪音削减下来,导致远距离反潜探测手段大减,前面的体系就整个崩盘,再度回到只剩短距离直接声学通道才能接触潜艇的黑暗中世纪。此时只有两种路,第一是精进声学技术去寻找潜艇不容易消除的超低频段,恢复失去的探测距离,第二还是回到永远不会错的「直接护航」策略,就守著敌方潜艇一定会来攻击的目标,敌方潜艇一定会来。直接护航是永远不会错的,唯一的问题还是你有多少资源为每一个高价值目标/船团来护航。

而UUV这些技术主要还是让载台成本变得相对低廉,能机动部署更大的密度来增加反潜态势感知,但那一堆无人小载台本身技术成熟度就是一大课题了。如果觉得反潜机会受天候影响,UAV更是。
或许这都是技术上的问题,或者也可以叫水下的UUV放一根天线出去。

不过真正问题应该还是战略/战役层次 ...
对的,不论潜艇如何发现这种活动的反潜单位或者前出的反潜单位如何发现潜艇都是战术问题
战略/战役层次来看有效感知能力能/该延伸去哪儿才是重点
10年内我国还得固守第一岛链内进攻第二岛链,而不通过战争很难拔除第一岛链上的美军盟友与基地,上面动不了就动下面。所以把南海打造成我军的潜艇堡垒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要前进到第二岛链不把台湾拿了就始终有个锲子钉在我们腹部,拿下台湾就相当于我们大雕顶在小日本菊花上,到时候我们也需要在台湾东面布置反潜力量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5-10-17 21:04
对的,不论潜艇如何发现这种活动的反潜单位或者前出的反潜单位如何发现潜艇都是战术问题
战略/战役层次 ...


是有人觉得TG的SSBN能从台湾东部花莲港直接出发的话会少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也不见得就无敌了,第一岛链美国日本其他据点也还是不远啊!后面还有第二岛链。当然花莲一出去就是五千公尺深海,那当然是比在黄海搜索麻烦多了,而且没有可以固守依托的战略孔道(例如宫古、冲绳之间,两边都是美日自己的据点)。

而且花莲本身受到的最大威胁,第一台风第二地震.....每次台湾有地震,十支八九是花莲那里外海的....

而且TG的潜艇在台湾与大陆之间往返部署的期间照样还是暴露在威胁之下。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5-10-17 21:04
对的,不论潜艇如何发现这种活动的反潜单位或者前出的反潜单位如何发现潜艇都是战术问题
战略/战役层次 ...


是有人觉得TG的SSBN能从台湾东部花莲港直接出发的话会少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也不见得就无敌了,第一岛链美国日本其他据点也还是不远啊!后面还有第二岛链。当然花莲一出去就是五千公尺深海,那当然是比在黄海搜索麻烦多了,而且没有可以固守依托的战略孔道(例如宫古、冲绳之间,两边都是美日自己的据点)。

而且花莲本身受到的最大威胁,第一台风第二地震.....每次台湾有地震,十支八九是花莲那里外海的....

而且TG的潜艇在台湾与大陆之间往返部署的期间照样还是暴露在威胁之下。


sk113s 发表于 2015-10-17 19:56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主要靠雷达,红外,柴油机废气感应器,磁异探测仪,目视。。。。。等手段探测出通气管/ ...


声学通道不是光看距离而是看声学传播方式,那些在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海里探测到的,肯定是低频而且有特殊的声学条件才能满足。有些就是因为感谢海底够深,适当的水深、压力、水层与海底地质造就了可以让低频信号传上千里的特殊声学通道;反而是浅海时通常就甭想汇聚效应了,还有海底或沿岸的大量漫射干扰。
sk113s 发表于 2015-10-17 19:56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主要靠雷达,红外,柴油机废气感应器,磁异探测仪,目视。。。。。等手段探测出通气管/ ...


声学通道不是光看距离而是看声学传播方式,那些在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海里探测到的,肯定是低频而且有特殊的声学条件才能满足。有些就是因为感谢海底够深,适当的水深、压力、水层与海底地质造就了可以让低频信号传上千里的特殊声学通道;反而是浅海时通常就甭想汇聚效应了,还有海底或沿岸的大量漫射干扰。
说的对啊,确实,花太大的代价堆感知,确实还不如发展反鱼雷技术(比如反鱼雷鱼雷,反鱼雷深弹,直升机载 ...
我认为反鱼雷技术固然重要,加强感知更重要。

以冷战时的航母防空类比。
发展反鱼雷技术就像是开发宙斯盾,反饱和攻击。
但是有了宙斯盾,反载机也没落下,防空主角还是天上巡逻的E-2和F-14,靠预警机探测到苏联轰炸机,然后雄猫冲上去发射AIM-54。

我觉得如果把核潜艇比作轰炸机的话,航空反潜力量没有很好探测潜行的核潜艇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是载舰发现潜艇后,派直升机去确认和攻击。
这样看他们像是截击机。
而装备拖曳线列阵声纳的载舰,像是有宙斯盾系统,装备大型相控阵的防空舰。
虽拥有远程探测能力,但是作为固定阵位,受到很多限制。

现在可以看出,我们反潜力量缺乏的是类似于防空作战中预警机地位的设备,而预警机正是防空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预警机的特征是,可以长时间巡逻,实时探测,拓展舰队防空圈。这点反潜机做不到,没有很好的探测力量。
所以我们需要的还是长航时的无人艇,游曳在舰队反潜探测范围的边缘,携带拖曳线列阵声纳等反潜探测力量,可引导反潜机攻击。
我设想的是采用半潜艇模式的无人艇,可以与舰队实时通信,有一定自持力,携带较强探测设备,不具备攻击能力。
sk113s 发表于 2015-10-17 20:02
谢谢亲,亲的理念,我是完全理解并赞同的。
个人认为,要在潜射反舰弹的射程外驱逐敌方潜艇,在强强对抗的背景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舰队反潜网作战目标以屏蔽敌方潜艇鱼类攻击和声学定位跟踪为目的,做用距离在50-100海里即可,采用无人艇(不需要是潜艇、隐身半潜已经可以获得足够的生存能力)构建外层对海探测屏障是很有效的办法,另外还需要在内层30-50海里建立绝对打击圈,识别清除所有有威胁的水下目标(智能水雷、鱼雷、敌方水下无人艇等)

反潜直升机受海况昼夜限制大,监视密度也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我不看好其前景
无人艇可不间断监控,感觉才是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