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14:08
http://news.qq.com/a/20151014/01 ... 015&ptlang=2052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国内军情腾讯网·军事频道侯知健2015-10-14 08:59我要分享 504
原标题: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作者:候知健

根据央视媒体报道,9月19日,沈阳空军的歼10在发动机丧失动力以后,飞行员避开村庄弹射跳伞逃生。然而此后飞行员步行半小时到村庄,向村民借来电话联系部队的经历,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这反应了定位通讯等救生装备性能差、部队的组织救援能力差。事实上,无论装备性能好坏、部队救援能力高低,此次飞行员做的都是最佳选择。

一:飞行员为什么会受伤?弹射跳伞受伤的概率大吗?

此次飞行员在弹射成功以后,虽然仍能自如活动,并进行长时间的步行,但是颈椎和腰椎都受到了一定的伤害。事实上弹射救生确实是一件有相当风险的事情,根据第四军医大学《航空卫生学》中提供的数据,弹射成功的飞行员损伤率高达60~80%,而且这其中有半数是重伤。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图:注意卡住飞行员小腿的束缚机构,大腿边上有挡板,肩臂不仅有挡板还添加了阻拦网

此次歼10飞行员因为是在动力丧失后跳伞的,飞机高度和速度都很低,因此损伤不会来自气流的高速吹袭伤害。不要以为这个高速吹袭和高速公路上开窗是一个感觉,飞机的高速气流吹袭是足够致死、甚至直接撕碎整个人的身体的。

比如当时飞行员跳伞时高度仅有351米,这个高度下空气的密度还非常高,只要不到700公里的速度;不论如何强壮的人,只要没被高强度的尼龙带牢牢把四肢束缚、固定在弹射座椅上,腿会在0.1秒之内就被吹成一字马到底、直到髋关节脱位、骨折。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歼10弹射座椅各高度、速度、陆地与海上不同条件下的工作模式

最为可能的伤害,来自于飞行员弹射出舱和打开主救生伞两个阶段。歼10采用的是HTY5弹射座椅,采用穿盖弹射方式。在弹射之前,歼10舱盖玻璃(其实不是真的玻璃,而是高强度的透明光学塑料)的爆破索上会首先起爆,破坏玻璃的整体强度,减小座椅穿破舱盖时的冲击。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图:贯穿座舱盖中央的黑条就是内藏高能炸药的爆炸索。同时在舱盖边沿也布设了爆炸索。

万一不能起爆的话,也不会导致座椅无法出舱,只是冲击过载的加大,会增加飞行员受伤的几率和严重程度。比如2002年12月31日的歼10弹射座椅试验中,爆炸索就没有起爆,那次座椅出舱的冲击在6次试验(5次速度在500公里/小时,1次900~1000公里/小时之间)中也是最大的。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HTY-5弹射试验,注意座椅与座舱之间有根稳定绳,它对座椅出舱姿态进行稳定

但是在顺利穿盖的情况下,飞行员在弹射出舱时,也要在0.2-0.3秒以内承受18-20倍的重量——不仅是自身的重量,也包括身上衣物,尤其是头盔的重量。这个过程中肌肉、内脏和血液由于时间很短,受冲击过载影响不是很明显,但脊椎极容易受伤。

另一个环节在打开主救生伞的时候。救生伞能减低飞行员在下降时的速度,使他在落地时仅相当于从2米多高的地方落下;但伞在打开瞬间时,巨大的减速会猛拽一把飞行员,这个过程中飞行员会受到于出舱时相当的冲击作用,也非常使脊椎容易受伤。

二:飞行员跳伞以后,有哪些辅助他紧急求生的随身物品?

严格的说,战斗机飞行员的救生分为三个阶段。从飞机里弹射出来、平安落地,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弹射救生;此后还有在被营救之前,飞行员独自生存、并且在保护自身安全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对外联络的生存求救阶段;以及搜救部队搜索、发现飞行员降落位置,并展开营救的搜索营救阶段。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急救盒,里面有止血带、消炎药、吗啡片等药品,通用所有场合下的救生需求

在飞行员在平时的飞行中,为了应对最坏的可能性,平时就会随身携带一定数量的物品,用于生存求救。由于能携带的数量和重量、体积都非常有限,因此除了少数的急救药品、高能量食物和饮水、防风火柴之类的通用物品以外,很多特殊装备的种类和用途,随着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与气候都不一样。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歼10海上救生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飞行员的充气船

比如南海撞机事件中,烈士王伟驾驶的飞机需要在海洋上空飞行,因此他所在部队配发的紧急救生物品中,就会有充气船。歼10的救生装备中,在海上弹射的话,在飞行员与座椅分离4秒以后,飞行员的随身救生包会自动打开,折叠状态下的救生船被放出,随后启动小型气瓶给船充气。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军用防寒睡袋

此次歼10弹射发生在北方内陆寒区,因此没有充气船,多出的特色装备以御寒类的产品为主。比如外面是防水布、里面是金属棉的防寒睡袋,以及镀铝塑料薄膜的保温袋,能够在10个小时内产生45~55度的产热袋(避免手脚等末端冻坏),固体燃料,药膏等各种防制冻伤的药品,以及预防雪盲症的防护眼镜。

但是由于弹射发生在9月中下旬,正好是开始换季的时候,本年度的寒区救生装备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全面配发。而根据央视的采访镜头来看,当地村民已经穿的比较厚实了,夜间的户外温度,尤其是大风下的温度可能相当低。这种背景下,飞行员尽早获得可靠的御寒条件、食物来源、建立通讯联络就尤其重要。

三:在远离居民区,或者战场环境下,飞行员如何与后方联络?

在保障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后,飞行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后方取得联络,对外传递各种定位信息,以方便和搜救部队及早汇合。涉及到这方面的配备有救生电台、烟火管、海水染色剂、太阳反光镜、信号弹、闪光标位器、无线电信标等等。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飞行员救生电台

此次弹射救生过程中,很多人疑问为什么飞行员要找到村民要到电话才能联络部队,难道身上没有电台等一类的设备?事实上救生电台是一定有的,一直就是任何场合下都不会缺少的标准配备,现在装备的救生电台而且还是21世纪以后新研制的一代产品。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北斗”救生型定位用户机

而早在2006年之前,随着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投入实用,用于救援的“北斗”救生型定位用户机也已研制成功,能够实现快速的自主搜索定位,并不断发送回定位信息,方便后方的指挥系统的指挥工作。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闪光标位器

闪光标位器通过闪烁的灯光,不断对外提示自己的位置。比如闪光标位器以40-50次/分钟的频率持续工作24小时以上,搜救人员可以在5公里外看到红色和白色的闪光信号,在雨天和雾天的恶劣气候中,仍然能有800到1000米的发现距离。

四:此次飞行员跳伞以后做的选择非常正确

事实上,就算上面这些设备再好用,在这次飞行员的求生背景下(和平环境,国境内,意外事故),就近抵达村落,向居民求救都是最正确的选择。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图:美军模拟飞行员搜救。专项训练和真在战场上了,那肯定要老老实实用电台。但事故中受伤了,就必须以安全第一,什么方便、什么快就用什么

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长期以来的遇险事迹统计分析证明,即使能见度优良,空中和海上搜索发现地面和海上的生还者仍然有很大的难度。第二,无数的经验证明,营救速度是生存的关键。尤其是在东北寒区的求生过程,其实和低温海上救生有极大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体温丧失,导致的低温症状才是致死的最大原因。

事实上不只是这两条经验总结,无论是何种遇险救援里,最核心的一条准则都是:生存者只要能尽快的与营救者取得联络或者汇合,则生存过程中其它一切问题均可迎刃而解。而回顾此次歼10的弹射救生,飞行员本来就是连续绕开几个村庄后才开始跳伞,落点离附近村庄非常近;而作为飞行员来说,过硬的空间方向记忆和辨认能力是基本功,他对在短时间内到达村庄有着极大的把握。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图:实际上救援部队的反应速度并不慢,当天夜里就赶到了坠毁现场和飞行员落点。但救援部队再快,也不是让飞行员放弃更高效的生存选择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就近抵达村庄以后,御寒也好、食物也好,立刻就不是问题。而村庄必然有可以车辆通行的道路,位置也十分明确;如果飞行员仍然在落点附近的山里被动等待搜救部队从附近村庄上山救援,要花的时间多得多,遭遇各种风险的几率要高的多——何况他身上还有伤。

而至于借电话这种事情,原因只有一个——电话比电台使用方便无数倍,通话质量要好无数倍。电话的背后是基站和大型光纤通信网络,电台就只能依靠自己小得可怜的发射功率和天线。又不是在战场和敌后,飞行员这个时候不用电话而非得拿电台用,那就不是伤了颈椎,而是伤了大脑。返回腾讯网首页>>http://news.qq.com/a/20151014/01 ... 015&ptlang=2052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国内军情腾讯网·军事频道侯知健2015-10-14 08:59我要分享 504
原标题: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作者:候知健

根据央视媒体报道,9月19日,沈阳空军的歼10在发动机丧失动力以后,飞行员避开村庄弹射跳伞逃生。然而此后飞行员步行半小时到村庄,向村民借来电话联系部队的经历,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这反应了定位通讯等救生装备性能差、部队的组织救援能力差。事实上,无论装备性能好坏、部队救援能力高低,此次飞行员做的都是最佳选择。

一:飞行员为什么会受伤?弹射跳伞受伤的概率大吗?

此次飞行员在弹射成功以后,虽然仍能自如活动,并进行长时间的步行,但是颈椎和腰椎都受到了一定的伤害。事实上弹射救生确实是一件有相当风险的事情,根据第四军医大学《航空卫生学》中提供的数据,弹射成功的飞行员损伤率高达60~80%,而且这其中有半数是重伤。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图:注意卡住飞行员小腿的束缚机构,大腿边上有挡板,肩臂不仅有挡板还添加了阻拦网

此次歼10飞行员因为是在动力丧失后跳伞的,飞机高度和速度都很低,因此损伤不会来自气流的高速吹袭伤害。不要以为这个高速吹袭和高速公路上开窗是一个感觉,飞机的高速气流吹袭是足够致死、甚至直接撕碎整个人的身体的。

比如当时飞行员跳伞时高度仅有351米,这个高度下空气的密度还非常高,只要不到700公里的速度;不论如何强壮的人,只要没被高强度的尼龙带牢牢把四肢束缚、固定在弹射座椅上,腿会在0.1秒之内就被吹成一字马到底、直到髋关节脱位、骨折。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歼10弹射座椅各高度、速度、陆地与海上不同条件下的工作模式

最为可能的伤害,来自于飞行员弹射出舱和打开主救生伞两个阶段。歼10采用的是HTY5弹射座椅,采用穿盖弹射方式。在弹射之前,歼10舱盖玻璃(其实不是真的玻璃,而是高强度的透明光学塑料)的爆破索上会首先起爆,破坏玻璃的整体强度,减小座椅穿破舱盖时的冲击。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图:贯穿座舱盖中央的黑条就是内藏高能炸药的爆炸索。同时在舱盖边沿也布设了爆炸索。

万一不能起爆的话,也不会导致座椅无法出舱,只是冲击过载的加大,会增加飞行员受伤的几率和严重程度。比如2002年12月31日的歼10弹射座椅试验中,爆炸索就没有起爆,那次座椅出舱的冲击在6次试验(5次速度在500公里/小时,1次900~1000公里/小时之间)中也是最大的。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HTY-5弹射试验,注意座椅与座舱之间有根稳定绳,它对座椅出舱姿态进行稳定

但是在顺利穿盖的情况下,飞行员在弹射出舱时,也要在0.2-0.3秒以内承受18-20倍的重量——不仅是自身的重量,也包括身上衣物,尤其是头盔的重量。这个过程中肌肉、内脏和血液由于时间很短,受冲击过载影响不是很明显,但脊椎极容易受伤。

另一个环节在打开主救生伞的时候。救生伞能减低飞行员在下降时的速度,使他在落地时仅相当于从2米多高的地方落下;但伞在打开瞬间时,巨大的减速会猛拽一把飞行员,这个过程中飞行员会受到于出舱时相当的冲击作用,也非常使脊椎容易受伤。

二:飞行员跳伞以后,有哪些辅助他紧急求生的随身物品?

严格的说,战斗机飞行员的救生分为三个阶段。从飞机里弹射出来、平安落地,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弹射救生;此后还有在被营救之前,飞行员独自生存、并且在保护自身安全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对外联络的生存求救阶段;以及搜救部队搜索、发现飞行员降落位置,并展开营救的搜索营救阶段。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急救盒,里面有止血带、消炎药、吗啡片等药品,通用所有场合下的救生需求

在飞行员在平时的飞行中,为了应对最坏的可能性,平时就会随身携带一定数量的物品,用于生存求救。由于能携带的数量和重量、体积都非常有限,因此除了少数的急救药品、高能量食物和饮水、防风火柴之类的通用物品以外,很多特殊装备的种类和用途,随着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与气候都不一样。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歼10海上救生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飞行员的充气船

比如南海撞机事件中,烈士王伟驾驶的飞机需要在海洋上空飞行,因此他所在部队配发的紧急救生物品中,就会有充气船。歼10的救生装备中,在海上弹射的话,在飞行员与座椅分离4秒以后,飞行员的随身救生包会自动打开,折叠状态下的救生船被放出,随后启动小型气瓶给船充气。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军用防寒睡袋

此次歼10弹射发生在北方内陆寒区,因此没有充气船,多出的特色装备以御寒类的产品为主。比如外面是防水布、里面是金属棉的防寒睡袋,以及镀铝塑料薄膜的保温袋,能够在10个小时内产生45~55度的产热袋(避免手脚等末端冻坏),固体燃料,药膏等各种防制冻伤的药品,以及预防雪盲症的防护眼镜。

但是由于弹射发生在9月中下旬,正好是开始换季的时候,本年度的寒区救生装备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全面配发。而根据央视的采访镜头来看,当地村民已经穿的比较厚实了,夜间的户外温度,尤其是大风下的温度可能相当低。这种背景下,飞行员尽早获得可靠的御寒条件、食物来源、建立通讯联络就尤其重要。

三:在远离居民区,或者战场环境下,飞行员如何与后方联络?

在保障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后,飞行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后方取得联络,对外传递各种定位信息,以方便和搜救部队及早汇合。涉及到这方面的配备有救生电台、烟火管、海水染色剂、太阳反光镜、信号弹、闪光标位器、无线电信标等等。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飞行员救生电台

此次弹射救生过程中,很多人疑问为什么飞行员要找到村民要到电话才能联络部队,难道身上没有电台等一类的设备?事实上救生电台是一定有的,一直就是任何场合下都不会缺少的标准配备,现在装备的救生电台而且还是21世纪以后新研制的一代产品。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北斗”救生型定位用户机

而早在2006年之前,随着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投入实用,用于救援的“北斗”救生型定位用户机也已研制成功,能够实现快速的自主搜索定位,并不断发送回定位信息,方便后方的指挥系统的指挥工作。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闪光标位器

闪光标位器通过闪烁的灯光,不断对外提示自己的位置。比如闪光标位器以40-50次/分钟的频率持续工作24小时以上,搜救人员可以在5公里外看到红色和白色的闪光信号,在雨天和雾天的恶劣气候中,仍然能有800到1000米的发现距离。

四:此次飞行员跳伞以后做的选择非常正确

事实上,就算上面这些设备再好用,在这次飞行员的求生背景下(和平环境,国境内,意外事故),就近抵达村落,向居民求救都是最正确的选择。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图:美军模拟飞行员搜救。专项训练和真在战场上了,那肯定要老老实实用电台。但事故中受伤了,就必须以安全第一,什么方便、什么快就用什么

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长期以来的遇险事迹统计分析证明,即使能见度优良,空中和海上搜索发现地面和海上的生还者仍然有很大的难度。第二,无数的经验证明,营救速度是生存的关键。尤其是在东北寒区的求生过程,其实和低温海上救生有极大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体温丧失,导致的低温症状才是致死的最大原因。

事实上不只是这两条经验总结,无论是何种遇险救援里,最核心的一条准则都是:生存者只要能尽快的与营救者取得联络或者汇合,则生存过程中其它一切问题均可迎刃而解。而回顾此次歼10的弹射救生,飞行员本来就是连续绕开几个村庄后才开始跳伞,落点离附近村庄非常近;而作为飞行员来说,过硬的空间方向记忆和辨认能力是基本功,他对在短时间内到达村庄有着极大的把握。

歼10飞行员跳伞后向村民求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图:实际上救援部队的反应速度并不慢,当天夜里就赶到了坠毁现场和飞行员落点。但救援部队再快,也不是让飞行员放弃更高效的生存选择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就近抵达村庄以后,御寒也好、食物也好,立刻就不是问题。而村庄必然有可以车辆通行的道路,位置也十分明确;如果飞行员仍然在落点附近的山里被动等待搜救部队从附近村庄上山救援,要花的时间多得多,遭遇各种风险的几率要高的多——何况他身上还有伤。

而至于借电话这种事情,原因只有一个——电话比电台使用方便无数倍,通话质量要好无数倍。电话的背后是基站和大型光纤通信网络,电台就只能依靠自己小得可怜的发射功率和天线。又不是在战场和敌后,飞行员这个时候不用电话而非得拿电台用,那就不是伤了颈椎,而是伤了大脑。返回腾讯网首页>>
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多的是
讲了半天没看明白到底为啥非要步行去找村民,也没明白为啥不用电台
文不对题,牵强附会,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微风起浪 发表于 2015-10-14 12:15
讲了半天没看明白到底为啥非要步行去找村民,也没明白为啥不用电台


对头,搞半天我也不明白楼主长篇与他标题之间的联系,

逻辑堪忧
讲了半天没看明白到底为啥非要步行去找村民,也没明白为啥不用电台
电台功率小,通话距离有限,很难联系上,打开信标等待救援。一个被动等救援,一个主动自救这么难理解?
牵强附会   
被吹成一字马,身体柔软的还好,要我这种身体僵硬的,真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
这个文章从哪复制来的?中间怎么那么多重复语句
没看明白为什么是最正确选择?

掉野地里、敌国境内怎么办?训练不贴近实战还有脸狡辩。
这个文章从哪复制来的?中间怎么那么多重复语句
有链接,看原文。
只是说明一个问题,自带的救生设备不是很完善,在战时就更不靠谱了。找村民没有错,但是也看出了问题。
没看明白为什么是最正确选择?

掉野地里、敌国境内怎么办?训练不贴近实战还有脸狡辩。
你前面这两个可能都不是,最后一句是事故不是训练。
我只想知道,飞行员跳伞后,救援队何时出发?何时收到飞行员主动或救生设备自动发出的求救信号?当然不包括飞行员打电话!
说好的北斗定位呢?
很多喷的人,纯粹就是为了喷而喷。
现在有了专业的解释,多学习学习,长点知识,长点本事
低空弹射姿态很重要,弹出去时姿态不好很容易影响到伞包的打开姿态,就算不是从高速下坠中的飞机弹出来,哪怕是普通的跳伞,落地前十多米时也是常有意外发生的
说到电台这段就开始东拉西扯,思维跳跃了,就像洗地还没洗干净,既然救援都要分打仗不打仗2种模式呼救,和平时期训练可以借电话,打仗才用电台,那和平时期的飞机训练也应该和打仗时期的训练不一样吧,和平时期飞民航那种模式就可以了,飞这么多机动,想早点玩死飞机结构呢?到打仗时候再飞剧烈点就行了
说明那些喷的人请直接跳到最后一段,标题应该是被篡改了,然而没耐心也不是瞎喷的理由。
电台功率小,通话距离有限,很难联系上,打开信标等待救援。一个被动等救援,一个主动自救这么难理解?
和平时期电台都没法用那战时呢,我觉得这次暴露出来的是这个问题。电台功率小可真不是借口啊
很多喷的人,纯粹就是为了喷而喷。
现在有了专业的解释,多学习学习,长点知识,长点本事
哪里专业了?说电话比电台方便就是专业?那怎么不给飞行员配部电话呢?跳下来要是受伤了,走不了时怎么办?
越描越黑了。
要是边上就有村民电话借,那没问题,就像上次歼十b试飞坠机,飞行员跳到田野上,村民就围过来,借了电话打。
而这次是荒郊野岭,连方向都是预估的,走了半小时,这路上碰到野兽怎么办?加重伤情怎么办?
文章纯粹为洗地而洗地


救生电台拿来做什么的,当然是跳伞逃生后联系求救,语音通话该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向村民求救用地方电话,原因不外乎三个!

一、未配发救生电台-----这个基本不可能

二、电台不可靠,丢失或者损坏-----这个???

三、本人不会使用----这个???

怕是改在第2 第3个原因找问题吧!

救援部队再快,也不是让飞行员放弃更高效的生存选择的理由?

向村民求救用地方电话还成了最高效的求救方式了。还好落在国内,人还能走路走路半小时能够找到人,要是落在海里,沙漠,高原无人区,咋办,更别提出境作战被击落救援

救生电台拿来做什么的,当然是跳伞逃生后联系求救,语音通话该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向村民求救用地方电话,原因不外乎三个!

一、未配发救生电台-----这个基本不可能

二、电台不可靠,丢失或者损坏-----这个???

三、本人不会使用----这个???

怕是改在第2 第3个原因找问题吧!

救援部队再快,也不是让飞行员放弃更高效的生存选择的理由?

向村民求救用地方电话还成了最高效的求救方式了。还好落在国内,人还能走路走路半小时能够找到人,要是落在海里,沙漠,高原无人区,咋办,更别提出境作战被击落救援
如果飞行员受伤了,难道他要爬得去么?
或伤得不能爬,借不了电话打,是不是该等死

真是脑残评论员,洗地该先洗洗脑
微风起浪 发表于 2015-10-14 12:53
和平时期电台都没法用那战时呢,我觉得这次暴露出来的是这个问题。电台功率小可真不是借口啊
“在保障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后,飞行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后方取得联络,对外传递各种定位信息,以方便和搜救部队及早汇合”
”专项训练和真在战场上了,那肯定要老老实实用电台。但事故中受伤了,就必须以安全第一,什么方便、什么快就用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原文,并不是携带的设备不能用,而是为了保证飞行员安全、快速取得联系,因为这是事故,不知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古墓派 发表于 2015-10-14 13:19
“在保障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后,飞行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后方取得联络,对外传递各种定位信息,以方便和搜 ...
落地后马上用电台进行语音通话联系求救速度快?还是走半小时找人借电话来得快
ahtan_china 发表于 2015-10-14 12:37
说好的北斗定位呢?
那只是让飞行员知道自己在哪。
卫星定位又不是主动搜索。
落地后马上用电台进行语音通话联系求救速度快?还是走半小时找人借电话来得快
半个小时救援队伍能找到飞行员?你以为是孙悟空?
有些人文章都不认真看完就喷。这篇文章的问题不是没讲清楚原因,而是逻辑顺序搞得太混乱。
真的没说清楚,如果按照文中所说,那唯一的可能就是电台不管用,否则再怎么说也没道理不第一时间联系而是步行自救。
biller 发表于 2015-10-14 13:25
那只是让飞行员知道自己在哪。
卫星定位又不是主动搜索。
gps才是被动 北斗可是主动,北斗”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
作者说得跟明确了,什么方便快捷怎么来,真以为在荒郊野外找个人是变戏法?
睡哈子 发表于 2015-10-14 13:26
半个小时救援队伍能找到飞行员?你以为是孙悟空?
电台直接语音联系上了 怕是要比自己走半小时路找人借电话求救 救援队伍来的更快吧 理论上至少快半小时吧!

要么电台不会用 要么不好使或者弄丢了损坏了!
飞行员落地后步行半小时找村民借手机求救。还不准人说落后。。。。。。。。

睡哈子 发表于 2015-10-14 13:27
作者说得跟明确了,什么方便快捷怎么来,真以为在荒郊野外找个人是变戏法?


只要有了着陆点位置信息,你觉得荒郊野外找个人是变戏法?

好歹有东西叫北斗 叫gps 叫格洛纳斯
睡哈子 发表于 2015-10-14 13:27
作者说得跟明确了,什么方便快捷怎么来,真以为在荒郊野外找个人是变戏法?


只要有了着陆点位置信息,你觉得荒郊野外找个人是变戏法?

好歹有东西叫北斗 叫gps 叫格洛纳斯
配个信号好的国产山寨机吧   我这个外行觉得比借村民手机方便一点
脊椎受伤不应该摞动。
很多喷的人,纯粹就是为了喷而喷。
现在有了专业的解释,多学习学习,长点知识,长点本事
现在是掉自己国土上了,以后要是掉别人国土上呢?当地人会和你军民一家亲?这次要是飞行员伤重无法移动了呢?让土地老儿借电话吗?出事后部队派的车多久才到?以后打仗你还能派车去接人?自己不建立和完善空军的救援机制,事后再来洗地有意思?
依然,饭特稀 发表于 2015-10-14 13:21
落地后马上用电台进行语音通话联系求救速度快?还是走半小时找人借电话来得快
你知道救生电台和移动通讯的区别吗?你以为这么小个电台被扔山区里随便就能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