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札甲:《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抢鲜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33:43



本书购买链接: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b.w4011-11295538161.84.LOob8h&id=522892504470&rn=3cb6de355ea5e96ff97fc0cbda62f733&abbucket=1

读《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连载,免费得《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 (活动详情请点击)

-----------------------------------------------------------------------------------分割线-----------------------------------------------------------------------

两汉札甲
作者:虎符 / 巨侠
——节选自《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第五章《军国重器:甲胄》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久大一统的朝代。它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又以“推恩令”消除了各诸侯王内乱隐患,使得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均取得明显进步。它又是一个武威赫赫的朝代,北击匈奴,封狼居胥,使得北方蛮族数百年不敢南顾。安定和平的环境使得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生产力也相应明显提升,发达的冶铁业使当时铁甲装备量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小高峰。

汉朝尚武,当时的贵族们有以甲胄随葬的习惯,所以在汉代墓葬中,出土铁甲数量很多,从1957到1991年,共有七个带甲汉墓被发现,使得西汉成为中国甲胄研究史上资料比较丰富的朝代。依据目前出土实物来看,西汉铁甲全部是札甲,披挂形式大体分为前开对襟式、侧开系带式和龟甲吊带式三种,领口一般为方领样式,无防护,部分带有与战国皮甲款式相同的盆领。它们特点鲜明,有三大主要识别特征,可以使人一观即知是汉甲。




齐王墓出土的汉代鱼鳞札甲复制品。

第一,式。身甲部分方领,无铠下裙。西汉铁甲与战国和秦代皮甲一样只有披膊和上下旅之分,对人体下肢防护不够重视。

第二,制。工艺考究,甲片细小。甲片越细,代表这领札甲防护能力和灵活性越好,档次越高。汉代一件只有身甲和披膊的铠甲甲片数量就可达3000片之多。如1968年,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筒袖铁甲一领,重约16.85公斤,甲片共计2895块。又如1991年,西安北郊汉墓出土铁甲一领,重16.5公斤,甲片计有2857片,共分矩形、椭圆形、鱼鳞形三种形制。需要注意的是,鱼鳞形甲片并不代表这领铠甲就是鱼鳞甲。

第三,色。当时铠甲甲叶一般饰以黑漆,以红绦连缀,所以西汉铁甲被称为“玄甲”。在《史记正义》等前汉史籍中到处都有关于这个名词的记载。

西汉札甲作为早期铁甲,在款式上依然带有浓重的先秦遗风,对人体下肢防护相对薄弱。其实在工艺水平上,当时的铁甲已经制作得非常规范细腻,只是设计理念暂时还没有冲破思维惯性罢了。

到了东汉与西晋两朝,由于三国割据战乱与晋代北方少数民族屡屡进犯,钢被运用到铠甲上,札甲样式也日臻完善。在1962年河南新野东汉墓葬的墓砖中,出现了一幅身披札甲,脚蹬蹶张弩的人像。1964年,徐州十里铺东汉石墓的前室横额上,也发现了一幅披甲战士追击敌人的画面。1971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人们修造梯田时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的巨大墓葬,墓主人可能是当时某一任乌桓校尉。这座汉墓的墓道以及墓室的四壁、顶部全部绘满壁画,在代表东门的墓室东壁上发现有青龙、白虎、建鼓与城门图案,其中城门由数量众多的披甲武士执矛守卫。

以上三幅东汉披甲武士像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所披挂的札甲上全部带有长度过膝的甲裙。另外,据考古研究发现,三国时期开始出现的甲骑具装身上也出现了以铁片编织而成的札甲裤。这些都说明在东汉,铠甲对军人下肢的防护逐步趋于完善。此后近两千年历史的中国各式甲胄中,铠下裙都是必不可少的防护组件。

关于铠下裙的穿法,战士须在着身甲之前以丝绦在腰间束好下裙,再以另一根丝绦绕过肩部打结承重,使下裙不坠,而后如穿坎肩般将前开对襟带盆领的铠甲披挂上身,最后用革带紧紧扎束停当。



汉甲士示意图。图中绘的是东汉时期铁札甲,较西汉有所发展,综合参照老深河出土的东汉鲜卑甲胄、乌桓校尉府壁画、东汉画像砖等资料绘成。此处铁胄为铁叶编缀,肩臂部采用筒袖形式,大腿部增加了防护,配长环首刀。( 绘者:杨翌)



------------------------------------------------------------------------------分割线---------------------------------------------------------------------------------

本书目录
第一章  诸器之王:枪矛
第二章  伯仲句兵:戈戟
第三章  刀光剑影:短兵
第四章  百步穿杨:弓弩
第五章  军国重器:甲胄
第六章  雷霆之力:火器

立体图(网页).jpg (333.4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14 10:57 上传


本书购买链接: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b.w4011-11295538161.84.LOob8h&id=522892504470&rn=3cb6de355ea5e96ff97fc0cbda62f733&abbucket=1

读《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连载,免费得《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 (活动详情请点击)

-----------------------------------------------------------------------------------分割线-----------------------------------------------------------------------

两汉札甲
作者:虎符 / 巨侠
——节选自《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第五章《军国重器:甲胄》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久大一统的朝代。它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又以“推恩令”消除了各诸侯王内乱隐患,使得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均取得明显进步。它又是一个武威赫赫的朝代,北击匈奴,封狼居胥,使得北方蛮族数百年不敢南顾。安定和平的环境使得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生产力也相应明显提升,发达的冶铁业使当时铁甲装备量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小高峰。

汉朝尚武,当时的贵族们有以甲胄随葬的习惯,所以在汉代墓葬中,出土铁甲数量很多,从1957到1991年,共有七个带甲汉墓被发现,使得西汉成为中国甲胄研究史上资料比较丰富的朝代。依据目前出土实物来看,西汉铁甲全部是札甲,披挂形式大体分为前开对襟式、侧开系带式和龟甲吊带式三种,领口一般为方领样式,无防护,部分带有与战国皮甲款式相同的盆领。它们特点鲜明,有三大主要识别特征,可以使人一观即知是汉甲。


QQ图片20151014100356.jpg (84.3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14 11:00 上传



齐王墓出土的汉代鱼鳞札甲复制品。

第一,式。身甲部分方领,无铠下裙。西汉铁甲与战国和秦代皮甲一样只有披膊和上下旅之分,对人体下肢防护不够重视。

第二,制。工艺考究,甲片细小。甲片越细,代表这领札甲防护能力和灵活性越好,档次越高。汉代一件只有身甲和披膊的铠甲甲片数量就可达3000片之多。如1968年,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筒袖铁甲一领,重约16.85公斤,甲片共计2895块。又如1991年,西安北郊汉墓出土铁甲一领,重16.5公斤,甲片计有2857片,共分矩形、椭圆形、鱼鳞形三种形制。需要注意的是,鱼鳞形甲片并不代表这领铠甲就是鱼鳞甲。

第三,色。当时铠甲甲叶一般饰以黑漆,以红绦连缀,所以西汉铁甲被称为“玄甲”。在《史记正义》等前汉史籍中到处都有关于这个名词的记载。

西汉札甲作为早期铁甲,在款式上依然带有浓重的先秦遗风,对人体下肢防护相对薄弱。其实在工艺水平上,当时的铁甲已经制作得非常规范细腻,只是设计理念暂时还没有冲破思维惯性罢了。

到了东汉与西晋两朝,由于三国割据战乱与晋代北方少数民族屡屡进犯,钢被运用到铠甲上,札甲样式也日臻完善。在1962年河南新野东汉墓葬的墓砖中,出现了一幅身披札甲,脚蹬蹶张弩的人像。1964年,徐州十里铺东汉石墓的前室横额上,也发现了一幅披甲战士追击敌人的画面。1971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人们修造梯田时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的巨大墓葬,墓主人可能是当时某一任乌桓校尉。这座汉墓的墓道以及墓室的四壁、顶部全部绘满壁画,在代表东门的墓室东壁上发现有青龙、白虎、建鼓与城门图案,其中城门由数量众多的披甲武士执矛守卫。

以上三幅东汉披甲武士像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所披挂的札甲上全部带有长度过膝的甲裙。另外,据考古研究发现,三国时期开始出现的甲骑具装身上也出现了以铁片编织而成的札甲裤。这些都说明在东汉,铠甲对军人下肢的防护逐步趋于完善。此后近两千年历史的中国各式甲胄中,铠下裙都是必不可少的防护组件。

关于铠下裙的穿法,战士须在着身甲之前以丝绦在腰间束好下裙,再以另一根丝绦绕过肩部打结承重,使下裙不坠,而后如穿坎肩般将前开对襟带盆领的铠甲披挂上身,最后用革带紧紧扎束停当。

QQ图片20151014100446.jpg (105.0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14 11:00 上传



汉甲士示意图。图中绘的是东汉时期铁札甲,较西汉有所发展,综合参照老深河出土的东汉鲜卑甲胄、乌桓校尉府壁画、东汉画像砖等资料绘成。此处铁胄为铁叶编缀,肩臂部采用筒袖形式,大腿部增加了防护,配长环首刀。( 绘者:杨翌)



------------------------------------------------------------------------------分割线---------------------------------------------------------------------------------

本书目录
第一章  诸器之王:枪矛
第二章  伯仲句兵:戈戟
第三章  刀光剑影:短兵
第四章  百步穿杨:弓弩
第五章  军国重器:甲胄
第六章  雷霆之力:火器
好好好。。
自己顶
日本很多研究中国军事的书都比国内的强,楼主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