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警惕人均GDP的误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02:11
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1-02/1510010.html

阎学通:警惕人均GDP的误导
2011-02-20 15:18 环球时报 我要评论  分享
字号:T|T

摘要:对人均GDP的迷信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其中借助虚拟事物应对困难是重要因素之一。“人均GDP”是一个描述虚拟事物的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它是个衍生变量,即不是真实的存在。


  作者:阎学通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近日,中日GDP易位引发了中日人均GDP之辩。“人均GDP”是在上世纪60年代根据对世界各国经济规模和人口估算基础上发明的一个概念。由于各大国际金融组织以这个概念衡量国家的经济水平,于是误导了许多人用这一概念来理解或解释国家实力、社会状况、发展水平,甚至有人用它来麻醉自己。


  别迷信人均GDP


  人均GDP的位次≠国际地位。本文分析将全部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的GDP和人均GDP数据。依据IMF数据,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经济体是卢森堡、挪威、卡塔尔、瑞士、澳大利亚、瑞典和阿联酋。然而,这些国家的国际地位不但不能与人均GDP排第九位的美国相比,也无法和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人均GDP的多少≠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上述人均GDP世界前八名的国家,其人均GDP少则4.7万美元,多则10万美元。然而,他们对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不但不能与人均GDP低于他们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相比,甚至比人均GDP2.7万美元的以色列、4484美元的伊朗、1176美元的印度要小得多。同样,人均GDP4283美元的中国比人均GDP4.2万美元的日本国际影响力大。


  人均GDP≠民众生活水平。1个百万富翁+99个乞丐,使他们的人均财富为1万元。然而客观事实是,这100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仍处于贫困水平。2004-2009年,我国人均GDP从1246美元增至4283美元,同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是我国贫困人口从2610万增加至4007万。贫困人口的收入主要用于食品,近年来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提升的贫困线标准,也许实际贫困人口多于统计数字。


  人均GDP800美元≠小康社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 2009年全球GDP约为62万亿美元,人均GDP近一万美元。然而这并不意味世界已是小康社会。这道理同样适用于每个国家。2009年,人均GDP超过800美元的国家有149个,但其中被认为是小康社会的不多。其中伊拉克(人均GDP2625美元)、苏丹(人均GDP 1642美元)、巴基斯坦(人均GDP 1049美元)的社会情况都不如人均GDP542美元的坦桑尼亚。即使是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的巴西也不被认为是小康社会。


  孔子在《礼记》中是以循礼守法、尊老爱幼的社会秩序为小康社会标准,而非财富量。以此为准,人均GDP为391美元的马达加斯加和4.3万美元的芬兰都是小康社会,而560美元的阿富汗和3.3万美元的意大利则不是。


  人均GDP1000-3000美元≠社会动乱因素。根据IMF数据,2009年人均GDP位于1000-3000美元的国家有36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动乱的普遍性并没有明显地高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其中摩尔多瓦、吉布提、喀麦隆都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国家。相反,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法国和意大利却不如上述国家安定。


  2009年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的经济体有37个。然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安定情况也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国家好。其中阿富汗、肯尼亚、乍得、利比里亚、布隆迪都是有名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家。人均GDP只有560美元的阿富汗明显比人均2111美元的蒙古社会动荡得多。

人均GDP是虚拟的


  对人均GDP的迷信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其中借助虚拟事物应对困难是重要因素之一。“人均GDP”是一个描述虚拟事物的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它是个衍生变量,即不是真实的存在。


  GDP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财富规模。无论GDP的衡量方法是否可以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但是国家财富总量是一个客观的物理存在。然而,在GDP上衍生出来的“人均GDP”所表达的事物却是一个客观物理上不存在的。自古以来,任何国家既不会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也无法做到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


  在某种程度上,人均GDP和古人制造的“神仙”和“鬼怪”这些虚拟事物具有相同的性质,即由于他们不是存在的,因此用来解释社会现象时无需科学论证。例如,正面的成功、运气、巧合、发财,反面的灾害、疾病、暴乱、战争。“因鬼上身而得病”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两种解释异曲同工。


  现代科学不但增加人类的知识,也提高人类制造虚拟事物的能力。例如,人类已经可以在网络上享受并不存在的虚拟权力、财富和爱情,在金融领域运用衍生工具创造虚拟经济,在政治领域运用人均GDP来寻求政治快感。例如,面对2010年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客观事实,日本官方说,“日本人均GDP是中国10倍多,将把这一优势传给下一代”;日本学者说“以后的目标应是提高人均GDP”,以此自娱自乐。


  谨防人均GDP误事


  人们对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解释可能各有不同,但都不否认虚拟经济与这场危机直接相关。以虚拟经济为主的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显得回升乏力。由于虚拟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误事,甚至给参与者造成伤害,例如次贷、传销、高息集资、网络游戏。因此,对于人均GDP这种虚拟事物,我们需要特别小心,特别是在重大事务上,更要小心人均GDP的误导。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正义与公平。人均GDP391美元的马达加斯加和4.3万美元的芬兰都实现较高程度的社会和谐,这告诉我们,人均GDP的高低与社会和谐无相关性。我们可以考查这两国在社会正义与公平方面是否有共性,在社会道德和社会制度建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盼望提高人均GDP减少社会矛盾,类似于祈求神灵保护健康。


  国际地位是由综合国力决定的。人均GDP前八的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如第137位的印度,美国和德国的人均GDP分别排世界第9和第19位,这告诉我们,人均GDP不靠前的国家仍能成为世界强国。只要我国保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要素平衡发展,人均GDP排得不靠前,照样可以建成世界一流强国。以提高人均GDP来提高国际地位的策略,难免会忽视国防、社会、制度的发展。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不扭转实体经济萎缩,特别是制造业萎缩的趋势,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将难以为继。


  国际形象好坏是由友好关系多少决定的。人均GDP为2.7万美元的以色列,其国际形象远不如542美元的坦桑尼亚。这告诉我们,提高人均GDP并不能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甚至可能引来国际社会抱怨,如未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抱怨。我国要从如何建立和增加盟友的角度考虑提高国际形象。荀子二千多年前说的“霸夺之与”至今仍未过时。


  人均GDP作为一个经济概念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滥用这一概念不益于我国发展。▲(作者是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1-02/1510010.html

阎学通:警惕人均GDP的误导
2011-02-20 15:18 环球时报 我要评论  分享
字号:T|T

摘要:对人均GDP的迷信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其中借助虚拟事物应对困难是重要因素之一。“人均GDP”是一个描述虚拟事物的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它是个衍生变量,即不是真实的存在。


  作者:阎学通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近日,中日GDP易位引发了中日人均GDP之辩。“人均GDP”是在上世纪60年代根据对世界各国经济规模和人口估算基础上发明的一个概念。由于各大国际金融组织以这个概念衡量国家的经济水平,于是误导了许多人用这一概念来理解或解释国家实力、社会状况、发展水平,甚至有人用它来麻醉自己。


  别迷信人均GDP


  人均GDP的位次≠国际地位。本文分析将全部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的GDP和人均GDP数据。依据IMF数据,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经济体是卢森堡、挪威、卡塔尔、瑞士、澳大利亚、瑞典和阿联酋。然而,这些国家的国际地位不但不能与人均GDP排第九位的美国相比,也无法和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人均GDP的多少≠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上述人均GDP世界前八名的国家,其人均GDP少则4.7万美元,多则10万美元。然而,他们对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不但不能与人均GDP低于他们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相比,甚至比人均GDP2.7万美元的以色列、4484美元的伊朗、1176美元的印度要小得多。同样,人均GDP4283美元的中国比人均GDP4.2万美元的日本国际影响力大。


  人均GDP≠民众生活水平。1个百万富翁+99个乞丐,使他们的人均财富为1万元。然而客观事实是,这100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仍处于贫困水平。2004-2009年,我国人均GDP从1246美元增至4283美元,同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是我国贫困人口从2610万增加至4007万。贫困人口的收入主要用于食品,近年来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提升的贫困线标准,也许实际贫困人口多于统计数字。


  人均GDP800美元≠小康社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 2009年全球GDP约为62万亿美元,人均GDP近一万美元。然而这并不意味世界已是小康社会。这道理同样适用于每个国家。2009年,人均GDP超过800美元的国家有149个,但其中被认为是小康社会的不多。其中伊拉克(人均GDP2625美元)、苏丹(人均GDP 1642美元)、巴基斯坦(人均GDP 1049美元)的社会情况都不如人均GDP542美元的坦桑尼亚。即使是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的巴西也不被认为是小康社会。


  孔子在《礼记》中是以循礼守法、尊老爱幼的社会秩序为小康社会标准,而非财富量。以此为准,人均GDP为391美元的马达加斯加和4.3万美元的芬兰都是小康社会,而560美元的阿富汗和3.3万美元的意大利则不是。


  人均GDP1000-3000美元≠社会动乱因素。根据IMF数据,2009年人均GDP位于1000-3000美元的国家有36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动乱的普遍性并没有明显地高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其中摩尔多瓦、吉布提、喀麦隆都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国家。相反,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法国和意大利却不如上述国家安定。


  2009年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的经济体有37个。然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安定情况也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国家好。其中阿富汗、肯尼亚、乍得、利比里亚、布隆迪都是有名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家。人均GDP只有560美元的阿富汗明显比人均2111美元的蒙古社会动荡得多。

人均GDP是虚拟的


  对人均GDP的迷信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其中借助虚拟事物应对困难是重要因素之一。“人均GDP”是一个描述虚拟事物的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它是个衍生变量,即不是真实的存在。


  GDP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财富规模。无论GDP的衡量方法是否可以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但是国家财富总量是一个客观的物理存在。然而,在GDP上衍生出来的“人均GDP”所表达的事物却是一个客观物理上不存在的。自古以来,任何国家既不会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也无法做到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


  在某种程度上,人均GDP和古人制造的“神仙”和“鬼怪”这些虚拟事物具有相同的性质,即由于他们不是存在的,因此用来解释社会现象时无需科学论证。例如,正面的成功、运气、巧合、发财,反面的灾害、疾病、暴乱、战争。“因鬼上身而得病”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两种解释异曲同工。


  现代科学不但增加人类的知识,也提高人类制造虚拟事物的能力。例如,人类已经可以在网络上享受并不存在的虚拟权力、财富和爱情,在金融领域运用衍生工具创造虚拟经济,在政治领域运用人均GDP来寻求政治快感。例如,面对2010年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客观事实,日本官方说,“日本人均GDP是中国10倍多,将把这一优势传给下一代”;日本学者说“以后的目标应是提高人均GDP”,以此自娱自乐。


  谨防人均GDP误事


  人们对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解释可能各有不同,但都不否认虚拟经济与这场危机直接相关。以虚拟经济为主的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显得回升乏力。由于虚拟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误事,甚至给参与者造成伤害,例如次贷、传销、高息集资、网络游戏。因此,对于人均GDP这种虚拟事物,我们需要特别小心,特别是在重大事务上,更要小心人均GDP的误导。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正义与公平。人均GDP391美元的马达加斯加和4.3万美元的芬兰都实现较高程度的社会和谐,这告诉我们,人均GDP的高低与社会和谐无相关性。我们可以考查这两国在社会正义与公平方面是否有共性,在社会道德和社会制度建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盼望提高人均GDP减少社会矛盾,类似于祈求神灵保护健康。


  国际地位是由综合国力决定的。人均GDP前八的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如第137位的印度,美国和德国的人均GDP分别排世界第9和第19位,这告诉我们,人均GDP不靠前的国家仍能成为世界强国。只要我国保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要素平衡发展,人均GDP排得不靠前,照样可以建成世界一流强国。以提高人均GDP来提高国际地位的策略,难免会忽视国防、社会、制度的发展。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不扭转实体经济萎缩,特别是制造业萎缩的趋势,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将难以为继。


  国际形象好坏是由友好关系多少决定的。人均GDP为2.7万美元的以色列,其国际形象远不如542美元的坦桑尼亚。这告诉我们,提高人均GDP并不能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甚至可能引来国际社会抱怨,如未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抱怨。我国要从如何建立和增加盟友的角度考虑提高国际形象。荀子二千多年前说的“霸夺之与”至今仍未过时。


  人均GDP作为一个经济概念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滥用这一概念不益于我国发展。▲(作者是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过分强调人均GDP,就是怀有某种阴暗的心理

前几日某些ID说他关心的是中国人均GDP什么时候超过瑞士的人均GDP,我想说说这话的人心里关心的根本不是人民的生活水准,而是天下大乱,浑水摸鱼。
人均gdp很大程度上代表生活水平。
国际形象好坏是由友好关系多少决定的。人均GDP为2.7万美元的以色列,其国际形象远不如542美元的坦桑尼亚。这告诉我们,提高人均GDP并不能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甚至可能引来国际社会抱怨,如未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抱怨。我国要从如何建立和增加盟友的角度考虑提高国际形象。荀子二千多年前说的“霸夺之与”至今仍未过时。

国际形象能当饭吃么?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正义与公平”

说得好啊,那这一点上是否做得比人均什么什么的,更出色和更有光明前景呢?我看倒不如先期待那人均GDP好些。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正义与公平”

说得好啊,那这一点上是否做得比人均什么什么的,更出色和更有光明前景呢?我看倒不如先期待那人均GDP好些。
人均gdp和平均生活水平应该成正比
这个阎学通大大的可疑,这两年CCAV已经不请他做嘉宾了。
我记得阎学通是最早质疑GDP的人了,也是揭露中美家朋友关系最早的一个人。
国家力量 从来就不是 人均决定的。
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也不是只有国家力量这一部分。社会问题相对于国家力量,可以说是更基础的东西。
zh020 发表于 2011-2-20 20:59


    综合国力也不能用GDP来衡量。
无论总量还是人均,GDP高未必说明你行,但是低肯定是不行。
未来戦士 发表于 2011-2-20 21:06


    所以 叫“综合”,
朋友a 发表于 2011-2-20 21:02


    这是最典型的假命题。
纠缠于 国家力量 社会问题 孰轻孰重,谁先谁后。
却忘记了根本问题在于,没有一定的国家力量 来保障,社会问题靠什么解决。??

这是最典型的假命题。
纠缠于 国家力量 社会问题 孰轻孰重,谁先谁后。
却忘记了根本问题在于, ...
zh020 发表于 2011-2-20 21:23


为什么讲起社会问题,就一定要假设“没有一定的国家力量”这种前提?现实是,社会问题在积累,国家力量在增长。其次国家力量弱了社会问题肯定搞不好,但不是说国家力量强了,社会问题就肯定能搞好。再次,国家力量是现实取得的成就,也有专业人士去负责,我等一般人最多也就摇旗呐喊一下,少赞两句成就不会消失;而社会问题是尚未解决的,需要尽可能多的人去重视(当然并不是要你去行游表威,而是多点合法适当的监督批评)。
讲例子,中国古代出现不止一次了。汉唐明的国力、国际地位算第几根本不用讨论,可他们真正的盛世多不过百余年,少仅数十年,不就是坏在社会问题上。这就是我眼中的“轻重之分”。如果不认同,也没有什么。只是我个人相信,如果本朝人个个都只关注本朝又取得了什么世界第一啊,国际影响力如何增长啊,那两种人会最高兴。本朝官员和外国官员。
这是最典型的假命题。
纠缠于 国家力量 社会问题 孰轻孰重,谁先谁后。
却忘记了根本问题在于, ...
zh020 发表于 2011-2-20 21:23


为什么讲起社会问题,就一定要假设“没有一定的国家力量”这种前提?现实是,社会问题在积累,国家力量在增长。其次国家力量弱了社会问题肯定搞不好,但不是说国家力量强了,社会问题就肯定能搞好。再次,国家力量是现实取得的成就,也有专业人士去负责,我等一般人最多也就摇旗呐喊一下,少赞两句成就不会消失;而社会问题是尚未解决的,需要尽可能多的人去重视(当然并不是要你去行游表威,而是多点合法适当的监督批评)。
讲例子,中国古代出现不止一次了。汉唐明的国力、国际地位算第几根本不用讨论,可他们真正的盛世多不过百余年,少仅数十年,不就是坏在社会问题上。这就是我眼中的“轻重之分”。如果不认同,也没有什么。只是我个人相信,如果本朝人个个都只关注本朝又取得了什么世界第一啊,国际影响力如何增长啊,那两种人会最高兴。本朝官员和外国官员。
还有,用不着讲XX国也一样如此,正如我们看病时候,听完医生诊断,并不会再特意强调别人也有同类症状。
GDP高不一定行,但是GDP低那就一定不行!
PS:难道这个星球上哪个国家能够只增加人均GDP,同时总GDP却不增长甚至下降?!
朋友a 发表于 2011-2-20 21:36


    社会问题不会自己产生,也不会自己解决,
这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谈起来很HI, 就是没有 解决的手段,有什么用??
整天 把自己说成什么样,是没有用的。

关键是 别人怎么看你,以及别人 基于这种认识 怎样对待你。
国家 也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老共 天天说自己是 发展中国家 有什么用??
还不是一样 被剪羊毛。
zh020 发表于 2011-2-20 21:42


谁也不是超人,一关注某问题就能很快解决,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或者谈不上努力这种如此用劲的词汇,只要对于该批评、该揭露的,愿意的话多参一脚,形成压力,自然就有机会推动那些有解决手段的人,来做些事情。因为社会问题虽然比经济技术问题难解决很多,但还是有人掌握解决手段的。只是这些人不那么愿意去做而已。
好比在下曾经做了一些事,借助舆论压力使一次可能发生的小范围群众体育事件,比较公正地不再成为问题。这不就给河蟹社会加了一小块砖。当然很多人并无类似喊第一声的机会,但助威的机会应该还是不缺的。这不用费很多精力,虽然效果可能很不明显,但做总比不做好。
不是过分强调 土鳖一直就是用着作为一张皮 对外交上 不过这个也侧面反应了人均收入的一个参考性指标。
阎学通在两岸关系方面说了大实话

所以av台只好不再请他当嘉宾了
闪闪 发表于 2011-2-20 19:19


    人均超瑞士??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估计中国人均GDP的天花板也就是按去年购买力表示的12000美元差不多,再往上超除非地球发生世界大战,格局重新洗牌,人均超以现在购买力计算的5万刀,以目前科技水平看,想都不要想。
要理性看待社会公正问题{:cha:}
给贫困人口发放食品券,提供基本医疗和教育,有钱人爱咋整咋整,互不干涉。
人均GDP391美元的马达加斯加和4.3万美元的芬兰都实现较高程度的社会和谐,这告诉我们,人均GDP的高低与社会和谐无相关性。我们可以考查这两国在社会正义与公平方面是否有共性,在社会道德和社会制度建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盼望提高人均GDP减少社会矛盾,类似于祈求神灵保护健康。

马达加斯加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是让人民祈求神灵保护健康吧?
shijian2008 发表于 2011-2-20 21:41
有 人口大量减少的国度
GNP在联合国1993年SNA中改称GNI了。GNI在每年的统计年鉴中都有公布。


2010年中国GNI(GNP)比GDP高约270多亿美元。也就是GDP减去外国在华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外资企业在华获取的利润(包括已汇出和已分配未汇出及应分配未分配利润)及外资在华证券金融投资获的收益,加上中国公民在国外获的劳动报酬,中资公司在国外承包工程获取的利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配的利润,中国对外证券金融投资获得的收益,结果比GDP要高近300亿美元。

2010年中国GNI(GNP)比GDP高约270多亿美元。也就是GDP减去外国在华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外资企业在华获取的利润(包括已汇出和已分配未汇出及应分配未分配利润)及外资在华证券金融投资获的收益,加上中国公民在国外获的劳动报酬,中资公司在国外承包工程获取的利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配的利润,中国对外证券金融投资获得的收益,结果比GDP要高近300亿美元。
人均向日本看。
xryy 发表于 2011-2-20 22:27


    我们上不去,可以让别人降下来,至少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是没理由人均GDP长期超越中国的。
shijian2008 发表于 2011-2-20 21:41


    可以啊,大屠杀就是了。
好文,好文,好文。
GDP,无非是一些人说事的工具而已。
一则,是政绩数字化衡量需要;
二则,也有所谓的“与国际接轨”需要;
三则,是海外对中国评论的一个依据;
当GDP总量不够时,先强调总量低。。
当总量超过某些目标物时,强调人均。
一旦今后人均超过了,势必还将强调某G。
看淡了,生活感觉比以前好了,就成
人均GDP明显跟社会发展水平,富裕程度和人类发展指数成正相关关系。
要说人均累积GDP
朋友a 发表于 2011-2-20 21:38
还有,用不着讲XX国也一样如此,正如我们看病时候,听完医生诊断,并不会再特意强调别人也有同类症状。
但是医生会根据别人得病的经验来判断你能不能治好,
如果得这种病的人,医生经手的都死了,他估计你也活不过去了
但是得某种病的,经手的,都治好的,医生也会认为你也能治好,
只不过这个过程交给了医生罢了。

zh020 发表于 2011-2-20 20:59
国家力量 从来就不是 人均决定的。


普通人首要关心的是,自己和家人的一生有怎样的生活质量。
对此一定程度的国家力量(至少能保证社会稳定秩序正常)是必要条件,但远不是充分条件。
zh020 发表于 2011-2-20 20:59
国家力量 从来就不是 人均决定的。


普通人首要关心的是,自己和家人的一生有怎样的生活质量。
对此一定程度的国家力量(至少能保证社会稳定秩序正常)是必要条件,但远不是充分条件。
小富国的老百姓活得更滋润
闪闪 发表于 2011-2-20 19:19
过分强调人均GDP,就是怀有某种阴暗的心理

前几日某些ID说他关心的是中国人均GDP什么时候超过瑞士的人均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何况人类欲望一直是社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