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竟亡于一味的韬光养晦、不思进取,岂不令人唏嘘?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0:43:43


公元280年,石头城下,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忙着准备亡国之礼,面缚舆榇而降晋,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英主奠基的江东霸业自此覆灭,此时距孙策渡江建国才仅仅84年。可叹当年公瑾,赤壁弄火,天才陆逊,夷陵灭刘,都是相当辉煌的战绩!但细究东吴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竟然与其一味韬光养晦、闷头发展经济,不思进取,有一定关系!由此想到以下两点感悟,与读者分享。
一、国之博弈,当趁势而动,不容坐等!
东吴踞有长江天险,凭借父兄之志承继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孙权以赤壁之战北拒曹魏,荆州、夷陵之战巩固西线,不失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许,对于涉及东吴战略底线的坚持,是其将父兄基业发展壮大的具体体现。
至于其后亮、休、皓三届接班人,抛开内忧不说(曹魏也一样经历了内部政权斗争),经济上取得的卓有成效的业绩始终没有转化为战略红利,面对诸葛亮六出祁山形成的魏蜀争战的大好局面,东吴基本上奉行的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策略,没有对占据中原独大的曹魏政权采取有效的军事行动,听凭一次次功亏一篑的诸葛亮一次次劳师远征。连司马氏篡魏的战略机遇,东吴也保持了一贯的尊重和理解,奉行了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作风。甚至在蜀中无诸葛的六年里坐视邓艾、钟会直下成都,将倚为犄角的“盟友”彻底打残,失去了蜀汉的东吴等于将长江上游的战略制高点拱手让给了司马炎。这一系列的战略失误,东吴怎能不坐等亡国?
二、国之博弈,当凭战言和,岂容幻想!
孙策、孙权在军事组织形式上依靠江东世族,这是基于发展初期自身实力过于弱小的原因而采取的可行之法,于乱世之中创建基业本身就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但沿袭下来的这种组织形式必然导致江东的世族势力过于庞大,乃至相互争斗并直接影响了整个政权的稳定,因而,他的继任者若无力或者无意改变这种局面,在国家面临重大危机关头即无法形成凝聚力,这是孙权的后任三代最大的败笔。
东吴建立政权初期,绝大多数精英是跟随孙坚、孙策两代的百战之将,而到了孙休时期,东吴的四大家族把持了整个政权的核心,并发展成为近亲繁衍的统治阶级,指望他们抵御外辱无疑是痴人说梦,这直接导致了司马氏兵临城下时,绝大多数庙堂之上的食禄之人纷纷言降,不思抵抗。因为,在你孙家的天下我是豪强,到了司马家那里我一样还是豪强。
“能战方可言和”,这是非常明显的道理,它不会因为GDP的多寡和经济指标的繁荣而有所改变。攻下西蜀的司马炎并没有接着沿江而下直取江东,而是坐等东吴世族的内耗争斗激起了民变,才出兵伐吴,因此,晋军很轻松就获得了伐吴战争的胜利。

六代而亡的东吴政权创造了三国时代最好的经济成就,当时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航运发达,农桑丰盈,商业繁荣,可这一切并不能阻挡其灭国的命运。(文∕讲史论教)

公元280年,石头城下,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忙着准备亡国之礼,面缚舆榇而降晋,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英主奠基的江东霸业自此覆灭,此时距孙策渡江建国才仅仅84年。可叹当年公瑾,赤壁弄火,天才陆逊,夷陵灭刘,都是相当辉煌的战绩!但细究东吴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竟然与其一味韬光养晦、闷头发展经济,不思进取,有一定关系!由此想到以下两点感悟,与读者分享。
一、国之博弈,当趁势而动,不容坐等!
东吴踞有长江天险,凭借父兄之志承继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孙权以赤壁之战北拒曹魏,荆州、夷陵之战巩固西线,不失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许,对于涉及东吴战略底线的坚持,是其将父兄基业发展壮大的具体体现。
至于其后亮、休、皓三届接班人,抛开内忧不说(曹魏也一样经历了内部政权斗争),经济上取得的卓有成效的业绩始终没有转化为战略红利,面对诸葛亮六出祁山形成的魏蜀争战的大好局面,东吴基本上奉行的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策略,没有对占据中原独大的曹魏政权采取有效的军事行动,听凭一次次功亏一篑的诸葛亮一次次劳师远征。连司马氏篡魏的战略机遇,东吴也保持了一贯的尊重和理解,奉行了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作风。甚至在蜀中无诸葛的六年里坐视邓艾、钟会直下成都,将倚为犄角的“盟友”彻底打残,失去了蜀汉的东吴等于将长江上游的战略制高点拱手让给了司马炎。这一系列的战略失误,东吴怎能不坐等亡国?
二、国之博弈,当凭战言和,岂容幻想!
孙策、孙权在军事组织形式上依靠江东世族,这是基于发展初期自身实力过于弱小的原因而采取的可行之法,于乱世之中创建基业本身就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但沿袭下来的这种组织形式必然导致江东的世族势力过于庞大,乃至相互争斗并直接影响了整个政权的稳定,因而,他的继任者若无力或者无意改变这种局面,在国家面临重大危机关头即无法形成凝聚力,这是孙权的后任三代最大的败笔。
东吴建立政权初期,绝大多数精英是跟随孙坚、孙策两代的百战之将,而到了孙休时期,东吴的四大家族把持了整个政权的核心,并发展成为近亲繁衍的统治阶级,指望他们抵御外辱无疑是痴人说梦,这直接导致了司马氏兵临城下时,绝大多数庙堂之上的食禄之人纷纷言降,不思抵抗。因为,在你孙家的天下我是豪强,到了司马家那里我一样还是豪强。
“能战方可言和”,这是非常明显的道理,它不会因为GDP的多寡和经济指标的繁荣而有所改变。攻下西蜀的司马炎并没有接着沿江而下直取江东,而是坐等东吴世族的内耗争斗激起了民变,才出兵伐吴,因此,晋军很轻松就获得了伐吴战争的胜利。

六代而亡的东吴政权创造了三国时代最好的经济成就,当时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航运发达,农桑丰盈,商业繁荣,可这一切并不能阻挡其灭国的命运。(文∕讲史论教)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三国志没读过,三国演义总看过吧?
孙权9攻合肥   诸葛恪20W大军北伐  孙浩当政后又主动进攻东晋多次。 打不过奈何。
牵强附会,三分归晋是实力决定的,跟策略有毛关系,曹魏人口占当时十之六七,而且正统在握,分久必合,统一是早晚的事。
就跟现在的对台一样,统一也是早晚的事,大势所趋,天道使然。
体量实在太小了
牵强附会,三分归晋是实力决定的,跟策略有毛关系,曹魏人口占当时十之六七,而且正统在握,分久必合,统一 ...
官渡之战以后,天下大势已定了。
那时候的南方地方大人口少
楼主可以去跟台湾说,趁现在TG内忧外患,台湾人均GDP两倍于大陆,一举拿下


嘻嘻嘻嘻
秦律,借古非今者宫
体量实在太小了
体量不小而是人口太少了,况且那时候江南开发地方不多,江西、浙南、福建都是土著的地盘。
没有东吴今天的广州住的可能就是猴子
楼主历史盲
joytony 发表于 2015-10-14 12:13
楼主可以去跟台湾说,趁现在TG内忧外患,台湾人均GDP两倍于大陆,一举拿下
他们正在    戒急用忍。
东吴思进取了,早灭亡了,实力不如曹操,策略比不过诸葛(当然也有点看不起)。
那么东吴按着进取的思维,那么只会跟曹操争天下抢地盘,结果可以预料,不是杯具,是悲剧!
建安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吴国胜,克一城,斩俘数千。
建安二十年前后,孙权一伐合肥被张辽威震逍遥津,吴国小败。
嘉禾二年,孙权二伐合肥{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平手,无斩获
嘉禾三年,孙权三伐合肥。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
嘉禾六年,冬十月,遣卫将军全琮袭六安,不克。
赤乌四年。夏四月,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琮与魏将王凌战于芍陂,中郎将秦晃等十馀人战死。车骑将军朱然围樊,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太傅司马宣王率众拒之,宣王以南方暑湿,不宜持久,使轻骑挑之,然不敢动。於是乃令诸军休息洗沐,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然等闻之,乃夜遁。追至三州口,大杀获。大败
赤乌六年春正月,新都言白虎见。诸葛恪征六安,破魏将谢顺营,收其民人。
赤乌九年春二月,车骑将军朱然征魏柤中,斩获千馀。
建兴二年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五凤二年二年春正月,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前将军文钦以淮南之众西入,战于乐嘉。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壬寅,兵进于橐皋,钦诣峻降,淮南馀众数万口来奔。魏诸葛诞入寿春,峻引军还。二月,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交战,珍败绩。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赞及将军孙楞、蒋修等皆遇害。三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此战吴军主力被诸葛诞拒击破,并斩吴左将军留赞。吴军败
太平元年春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八月,先遣钦及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平手,战果不详。
太平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寿春城,遣将军朱成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六月,使文钦、唐咨、全端等步骑三万救诞。朱异自虎林率众袭夏口,夏口督孙壹奔魏。秋七月,綝率众救寿春,次于镬里,朱异至自夏口,綝使异为前部督,与丁奉等将介士五万解围。八月,会稽南部反,杀都尉。鄱阳、新都民为乱,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锺离牧率军讨之。朱异以军士乏食引还,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杀异於镬里。辛未,綝自镬里还建业。甲申,大赦。十一月,全绪子祎、仪以其母奔魏。十二月,全端、怿等自寿春城诣司马文王。 大败
oldhand 发表于 2015-10-14 12:00
孙权9攻合肥   诸葛恪20W大军北伐  孙浩当政后又主动进攻东晋多次。 打不过奈何。
诸葛恪那仗损失也太大了……
东吴那是打不过啊
别人是外战打不过 内斗又太厉害
韬光养晦个屁啊....
joytony 发表于 2015-10-14 12:13
楼主可以去跟台湾说,趁现在TG内忧外患,台湾人均GDP两倍于大陆,一举拿下
就是,台湾一味对大陆韬光养晦,不思进取,是不行的!
没有东吴今天的广州住的可能就是猴子

没有东吴广州也不会是猴子的
三国中最讨厌吴国,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专卖盟友,小人一个是孙权。
楼主任务完成,赶快去领钱
jialiang1949 发表于 2015-10-14 12:34
诸葛恪那仗损失也太大了……
东吴从孙权晚年起一直内政不稳,皇室士族矛盾很深,诸葛恪也想建功摆平内部。 总的看东吴军事力量自保尚可, 打垮北方巨人图谋天下还是差的太远。
这种文章也审核通过,难道就是为了让大家捞分?
围观楼主肿胀的头脸
没有东吴广州也不会是猴子的
你要怎么证明当地土著不可能建国并延续至今?
你要怎么证明当地土著不可能建国并延续至今?
你要明白,自秦朝灵渠开凿以来,广州地区的征服一直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制约中国征服脚步的是后勤,不是大山。
这种文章只能放开捞分了
你要明白,自秦朝灵渠开凿以来,广州地区的征服一直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制约中国征服脚步的是后勤,不是大 ...
不成问题真正做到的不是秦汉反而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
剑及屦及 发表于 2015-10-14 12:21
体量不小而是人口太少了,况且那时候江南开发地方不多,江西、浙南、福建都是土著的地盘。
诸葛谨的儿子北伐时候的理由之一就是现在东吴的军户比北方没少多少 但是等北方军户子弟长大 东吴就是绝对的人力弱势 所以要趁早打 话是没错 结果东吴自己差点把血流干
诸葛谨的儿子北伐时候的理由之一就是现在东吴的军户比北方没少多少 但是等北方军户子弟长大 东吴就是绝对 ...
东吴氏族没有北进中原的雄心拖后脚了。
楼主说的是本朝很像东吴?
演义看多了吧
就你这水平还玩借古讽今。现在中国韬光隐晦国力是在大幅度上升的,东吴国力上升到和曹魏并驾齐驱了吗?
     顶楼主,一味的韬光养晦必然错失战机。战国时的齐王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位40余年,不联楚,不联赵魏,一味发展经济,秦灭5国之后,当无可挡,最后也落得个饿死在松柏林之间的下场。
     倘若朱元璋也只是一味韬光养晦,不思进取,能得天下么?
你明白韬光养晦的意思吗?还是去查查字典吧
把韬光养晦与不思进取放在一起,你是留洋的海龟吧
蜀国倒是北伐了,怎么第一个死了?
族诛。
元首表示我四处开打还是完了,气死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