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精加工居然靠手工雕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9:25:50


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燃面要像艺术品一样手工雕刻修整到0.2~0.5mm的精度,而且药柱挥发的气体有剧毒,人只能停留10分钟,反复接触中毒致残。文章说这是世界性难题,航天飞机SRB和ATK的各种量产货真的这样搞?

http://m.news.cntv.cn/2015/09/30/ARTI1443581547551822.shtml

【大国工匠】雕刻火药 为国铸剑的军工匠人——徐立平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 2015年09月30日 11:31 A-A+
我要分享

  在不久前的九三大阅兵上,新一代预警机、舰载机、战略核导弹等一批国产武器装备精彩亮相、震撼人心。它们不仅是捍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利器,更是中国工业制造实力的象征。而在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军工匠人,他们胆量超人,甘于寂寞,坚守在偏僻的军工厂,只为心中的报国梦。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位在导弹和火箭上雕刻火药的人---徐立平。

  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也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boom。而徐立平就是这样天天与火药打交道的人。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的最大误差;而徐立平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还没有两张A4纸厚,堪称完美。

  微整形,是徐立平的职业。不过,他不在时尚领域,雕刻的也不是工艺品,而是难度更大的导弹发动机火药。药面精度是否贴合设计形状和尺寸,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在今年93阅兵中,不少导弹发动机火药就是徐立平亲手雕刻的。现在他又为神舟系列火药微整形忙碌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 徐立平:这个火药的表面很粗糙,颗粒感特别强,不同于光滑的东西。而且每一种的韧性都不一样。

  由于火药有很强韧性,再加上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刀切下去,药面很难保持平整。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boom。而雕刻火药最大的难点还不只这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 徐立平:瞬间的摩擦如果过大会引燃这个东西,如果在整形在切削过程中碰到了金属壳体、产生火星,肯定会引起燃烧boom。快到你根本就没法去反应,跑都跑不及。

(30克火药点火试验的效果。)

  目前,火药整形无法完全用机械来代替手工操作,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火药的威力不允许整形师出现任何纰漏,药面平不平,一刀下去切多少,都要依靠徐立平自己的判断。

  徐立平:要靠手摸,要练到一次就要把它摸出来,为什么呢 再摸,因为它比较粗,可能手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仅仅摸一次,就能雕刻出设计要求的药面,徐立平没有夸张。0.5毫米,0.3毫米,0.2毫米,他手里的刀会切下预期厚度的火药。这个绝活儿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徐立平的师傅 王安民:他是最好的一个徒弟,我是最满意的一个。他现在达到最高水平,比我都强,超过我了。

  王师傅佩服自己的徒弟徐立平,他更佩服徐立平的母亲。徐立平的母亲,是中国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整形车间最早的员工,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徐立平的母亲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在四川、内蒙古几地辗转,最终来到了秦岭大山深处。

  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技校毕业。尽管深知雕刻火药的危险,母亲还是建议他选择到自己工作过的车间。

  徐立平的母亲 温荣书:我刚上班没多久就出一次事故,同事手都烧了,整个手指都烧掉了,耳朵也烧掉了,面目全非。那个时候我们都年轻,刚上班,才19岁。这些年轻人全都是这样,都愿意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我想他们年轻人肯定也是想这样的。

  虽然心里做足了准备,但进厂第一课,还是让徐立平吃了一惊。

  徐立平:我师傅带我去看了一个点火试验,现场的轰鸣声、轰鸣的那种火苗、腾起的那种蘑菇云,当时确实把我看呆了,确实看呆了,因为我真的没有想到它会这么危险。

  这堂课给徐立平留下了一辈子的记忆,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告诉自己,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一刀一刀的勤学苦练,用坏的刀超过30多把,徐立平的手终于有了感觉。药面的平整度越来越高。

  1989年,我国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出现裂纹,为了不影响后续的研制进度,同时为不可逆的发动机装药探索补救方式,专家组决定,首次探索就地挖药。这就意味着,整形师要钻进翻个身都很难的发动机狭小的药柱里,一点一点挖开填注好的火药,寻找问题部位。工作不到三年的徐立平,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胆量,和师傅们一起加入了挖药突击队。

  徐立平:完全把生命就交给了我们手里的这把整形刀上,因为这个刀一旦挖得不好,摩擦过度或者碰到哪个地方,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可以说你连逃的一丁点机会都没有。除了铲药的那个沙沙的声音,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就是这么紧张。

  带有毒性的火药发出刺鼻的气味,再加上精神高度集中,每个人在里面只能干十分钟。徐立平为了让大家多歇一会儿,每次挖药总要多干上五、六分钟才出来。历经了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发动机故障成功排除,为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争取出宝贵时间。没想到的是,长时间在密闭空间里接触火药,火药的毒性发作了。

  徐立平的母亲 温荣书:那时候挺严重的。他完全走不了路,上个厕所都要有两个男同志帮他扶着。没办法,接回家来,强迫他什么都要自己做,上厕所就自己扶着门框,一步一步地自己去上。要不然瘫了可怎么办。

  大强度的物理训练,徐立平的双腿逐渐恢复了知觉,这次经历让他对火药整形的危险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否有更便捷的刀具,来提高挖药效率。从那儿开始,徐立平针对不同类型发动机药面,研制相应刀具。

  2005年,厂里的一次意外事故,让徐立平的这个想法更为迫切。

  徐立平:一个同事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碰到壳子,一下点燃了发动机、不大的一个发动机,就去世了,留下母子两个人。这个事对我触动非常大,我当时就是下决心,假如我还在那个岗位的话,我一定要把安全事故控制住。

  如今,徐立平发明设计的发动机药面整形刀具已经有二十多种,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徐立平:这个刀刃旋转的范围是一定的,这样就不会撞击金属产生火花了,就可以完全杜绝安全隐患。

  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再加上之前的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侧倾斜,双腿也一粗一细,头发更是掉了一大半。除了担心他岗位的危险,家人更多的是心疼。

  徐立平的妻子 梁远珍:我说你这么辛苦,为了我和你儿子,也把自己放到安全点的地方去,对不对。他好像不太舍得这里的东西。他每次都是说,等我把这块的活儿干完再说吧。

  这一干,徐立平坚持了28年。与徐立平一样,妻子也是航天二代。全家11口人,除了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8口人都是航天人。在他心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巨大的能量,尽管岗位危险,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调离。而全家都是航天人,也让他自豪。

  徐立平的妻子 梁远珍:阅兵时我俩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看,他直接站起来对我说,看,这就是我干的这个。

  徐立平:再危险的岗位都要有人去干,每当看到神舟飞船上天,送了宇航员上去,嫦娥上天,每当看到我们的一些杀手锏的武器在天安门前走过的时候,我们是心里充满了,可以说无比的自豪感。

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燃面要像艺术品一样手工雕刻修整到0.2~0.5mm的精度,而且药柱挥发的气体有剧毒,人只能停留10分钟,反复接触中毒致残。文章说这是世界性难题,航天飞机SRB和ATK的各种量产货真的这样搞?

http://m.news.cntv.cn/2015/09/30/ARTI1443581547551822.shtml

【大国工匠】雕刻火药 为国铸剑的军工匠人——徐立平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 2015年09月30日 11:31 A-A+
我要分享

  在不久前的九三大阅兵上,新一代预警机、舰载机、战略核导弹等一批国产武器装备精彩亮相、震撼人心。它们不仅是捍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利器,更是中国工业制造实力的象征。而在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军工匠人,他们胆量超人,甘于寂寞,坚守在偏僻的军工厂,只为心中的报国梦。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位在导弹和火箭上雕刻火药的人---徐立平。

  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也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boom。而徐立平就是这样天天与火药打交道的人。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的最大误差;而徐立平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还没有两张A4纸厚,堪称完美。

  微整形,是徐立平的职业。不过,他不在时尚领域,雕刻的也不是工艺品,而是难度更大的导弹发动机火药。药面精度是否贴合设计形状和尺寸,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在今年93阅兵中,不少导弹发动机火药就是徐立平亲手雕刻的。现在他又为神舟系列火药微整形忙碌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 徐立平:这个火药的表面很粗糙,颗粒感特别强,不同于光滑的东西。而且每一种的韧性都不一样。

  由于火药有很强韧性,再加上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刀切下去,药面很难保持平整。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boom。而雕刻火药最大的难点还不只这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 徐立平:瞬间的摩擦如果过大会引燃这个东西,如果在整形在切削过程中碰到了金属壳体、产生火星,肯定会引起燃烧boom。快到你根本就没法去反应,跑都跑不及。

(30克火药点火试验的效果。)

  目前,火药整形无法完全用机械来代替手工操作,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火药的威力不允许整形师出现任何纰漏,药面平不平,一刀下去切多少,都要依靠徐立平自己的判断。

  徐立平:要靠手摸,要练到一次就要把它摸出来,为什么呢 再摸,因为它比较粗,可能手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仅仅摸一次,就能雕刻出设计要求的药面,徐立平没有夸张。0.5毫米,0.3毫米,0.2毫米,他手里的刀会切下预期厚度的火药。这个绝活儿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徐立平的师傅 王安民:他是最好的一个徒弟,我是最满意的一个。他现在达到最高水平,比我都强,超过我了。

  王师傅佩服自己的徒弟徐立平,他更佩服徐立平的母亲。徐立平的母亲,是中国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整形车间最早的员工,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徐立平的母亲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在四川、内蒙古几地辗转,最终来到了秦岭大山深处。

  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技校毕业。尽管深知雕刻火药的危险,母亲还是建议他选择到自己工作过的车间。

  徐立平的母亲 温荣书:我刚上班没多久就出一次事故,同事手都烧了,整个手指都烧掉了,耳朵也烧掉了,面目全非。那个时候我们都年轻,刚上班,才19岁。这些年轻人全都是这样,都愿意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我想他们年轻人肯定也是想这样的。

  虽然心里做足了准备,但进厂第一课,还是让徐立平吃了一惊。

  徐立平:我师傅带我去看了一个点火试验,现场的轰鸣声、轰鸣的那种火苗、腾起的那种蘑菇云,当时确实把我看呆了,确实看呆了,因为我真的没有想到它会这么危险。

  这堂课给徐立平留下了一辈子的记忆,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告诉自己,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一刀一刀的勤学苦练,用坏的刀超过30多把,徐立平的手终于有了感觉。药面的平整度越来越高。

  1989年,我国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出现裂纹,为了不影响后续的研制进度,同时为不可逆的发动机装药探索补救方式,专家组决定,首次探索就地挖药。这就意味着,整形师要钻进翻个身都很难的发动机狭小的药柱里,一点一点挖开填注好的火药,寻找问题部位。工作不到三年的徐立平,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胆量,和师傅们一起加入了挖药突击队。

  徐立平:完全把生命就交给了我们手里的这把整形刀上,因为这个刀一旦挖得不好,摩擦过度或者碰到哪个地方,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可以说你连逃的一丁点机会都没有。除了铲药的那个沙沙的声音,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就是这么紧张。

  带有毒性的火药发出刺鼻的气味,再加上精神高度集中,每个人在里面只能干十分钟。徐立平为了让大家多歇一会儿,每次挖药总要多干上五、六分钟才出来。历经了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发动机故障成功排除,为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争取出宝贵时间。没想到的是,长时间在密闭空间里接触火药,火药的毒性发作了。

  徐立平的母亲 温荣书:那时候挺严重的。他完全走不了路,上个厕所都要有两个男同志帮他扶着。没办法,接回家来,强迫他什么都要自己做,上厕所就自己扶着门框,一步一步地自己去上。要不然瘫了可怎么办。

  大强度的物理训练,徐立平的双腿逐渐恢复了知觉,这次经历让他对火药整形的危险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否有更便捷的刀具,来提高挖药效率。从那儿开始,徐立平针对不同类型发动机药面,研制相应刀具。

  2005年,厂里的一次意外事故,让徐立平的这个想法更为迫切。

  徐立平:一个同事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碰到壳子,一下点燃了发动机、不大的一个发动机,就去世了,留下母子两个人。这个事对我触动非常大,我当时就是下决心,假如我还在那个岗位的话,我一定要把安全事故控制住。

  如今,徐立平发明设计的发动机药面整形刀具已经有二十多种,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徐立平:这个刀刃旋转的范围是一定的,这样就不会撞击金属产生火花了,就可以完全杜绝安全隐患。

  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再加上之前的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侧倾斜,双腿也一粗一细,头发更是掉了一大半。除了担心他岗位的危险,家人更多的是心疼。

  徐立平的妻子 梁远珍:我说你这么辛苦,为了我和你儿子,也把自己放到安全点的地方去,对不对。他好像不太舍得这里的东西。他每次都是说,等我把这块的活儿干完再说吧。

  这一干,徐立平坚持了28年。与徐立平一样,妻子也是航天二代。全家11口人,除了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8口人都是航天人。在他心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巨大的能量,尽管岗位危险,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调离。而全家都是航天人,也让他自豪。

  徐立平的妻子 梁远珍:阅兵时我俩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看,他直接站起来对我说,看,这就是我干的这个。

  徐立平:再危险的岗位都要有人去干,每当看到神舟飞船上天,送了宇航员上去,嫦娥上天,每当看到我们的一些杀手锏的武器在天安门前走过的时候,我们是心里充满了,可以说无比的自豪感。
药筒形状都不一样,不好机械加工吧
MD有爱德华N霍尔这种工程师,结果就是造香肠一样造民兵
MD有爱德华N霍尔这种工程师,结果就是造香肠一样造民兵
详解具体事迹?
MD有爱德华N霍尔这种工程师,结果就是造香肠一样造民兵
美国情报局官员、美国洲际导弹计划总工程师?
有没有具体涉及推进剂工艺部分?
acoustics 发表于 2015-10-2 03:04
美国情报局官员、美国洲际导弹计划总工程师?
有没有具体涉及推进剂工艺部分?
民兵之父,固体远程弹的坚定支持者,他选择投资了波音和后来的ATK对APCP的研究和改进,奠定了美国固体弹的基础
更逗的是他兄弟是西奥多霍尔,把胖子和钚生产的详细资料给了苏联,而且还逃脱了fbi的指控。他家对毁灭人类的技术努力真是贡献良多啊
靠这种手工雕刻,肯定不靠谱。难道不能造出工业机器人来雕刻?中间弄一个粗立柱,上面刻上罗纹,然后一个工业机器人(类似加工中心那样的东西)套在力柱上上下移动雕刻。我就不相信这样的东西造不出来,要靠手工,还致残。
靠这种手工雕刻,肯定不靠谱。难道不能造出工业机器人来雕刻?中间弄一个粗立柱,上面刻上罗纹,然后一个工 ...
技术得一步一步来。机器人是最近几年才推广的下一步技术。而且没有人工雕刻,哪来的机器人雕刻?
另外,记住现在曝光的都是恨不得一二十年前的事情。
宣传需要肯定要强调困难。核心的高技术不会报道的
这个要一点点来
发达国家不靠人工雕刻吧?靠工艺和模具保证
宣传需要肯定要强调困难。核心的高技术不会报道的
本来就土鳖,有啥高技术,这种八股宣传落后2个时代了,看看美帝怎么宣传的吧
纯手工制造,想想就醉人,劳斯莱斯一样的感觉。美帝那些生产线的东西,啥三叉戟什么的,就是个渣哦
做工艺品的啊。
这个要自动化改进,不然就这个人工产量,拿什么炸倭岛?
zmic777 发表于 2015-10-2 08:37
发达国家不靠人工雕刻吧?靠工艺和模具保证
真正超高精度加工都是人工搞出来的
说手工雕刻,也就是手控车床而已,
那个要生产10万件的人,见到这贴想死的心都有了。
真正超高精度加工都是人工搞出来的
嗯,比如现在cpu的14纳米工艺,都是人拿锉刀锉出来的→_→
那个要生产10万件的人,见到这贴想死的心都有了。
培养一百万个技工即可

我喜欢打枪 发表于 2015-10-2 12:40
培养一百万个技工即可
致残50万,看谁养得起
嗯,比如现在cpu的14纳米工艺,都是人拿锉刀锉出来的→_→
哈哈太有趣了。精密到眼睛都无法辨认的尺度,手工根本无能为力。
发达国家不靠人工雕刻吧?靠工艺和模具保证
药柱为什么要手工雕刻呢,难道是机器切削修剪会出现意外?
致残50万,看谁养得起
减少点劳动保护

致死五十万即可

成本更低

21271173 发表于 2015-10-2 07:25
技术得一步一步来。机器人是最近几年才推广的下一步技术。而且没有人工雕刻,哪来的机器人雕刻?
另外, ...


注意原文里说了主角现在还要雕刻神舟(逃逸塔?)的发动机



微整形,是徐立平的职业。不过,他不在时尚领域,雕刻的也不是工艺品,而是难度更大的导弹发动机火药。药面精度是否贴合设计形状和尺寸,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在今年93阅兵中,不少导弹发动机火药就是徐立平亲手雕刻的。现在他又为神舟系列火药微整形忙碌着。
查看大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 徐立平:这个火药的表面很粗糙,颗粒感特别强,不同于光滑的东西。而且每一种的韧性都不一样。
由于火药有很强韧性,再加上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刀切下去,药面很难保持平整。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  。而雕刻火药最大的难点还不只这些。
查看大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 徐立平:瞬间的摩擦如果过大会引燃这个东西,如果在整形在切削过程中碰到了金属壳体、产生火星,肯定会引起燃烧  。快到你根本就没法去反应,跑都跑不及。
查看大图
(30克火药点火试验的效果。)
目前,火药整形无法完全用机械来代替手工操作,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火药的威力不允许整形师出现任何纰漏,药面平不平,一刀下去切多少,都要依靠徐立平自己的判断。
徐立平:要靠手摸,要练到一次就要把它摸出来,为什么呢 再摸,因为它比较粗,可能手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仅仅摸一次,就能雕刻出设计要求的药面,徐立平没有夸张。0.5毫米,0.3毫米,0.2毫米,他手里的刀会切下预期厚度的火药。这个绝活儿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徐立平的师傅 王安民:他是最好的一个徒弟,我是最满意的一个。他现在达到最高水平,比我都强,超过我了。

21271173 发表于 2015-10-2 07:25
技术得一步一步来。机器人是最近几年才推广的下一步技术。而且没有人工雕刻,哪来的机器人雕刻?
另外, ...


注意原文里说了主角现在还要雕刻神舟(逃逸塔?)的发动机



微整形,是徐立平的职业。不过,他不在时尚领域,雕刻的也不是工艺品,而是难度更大的导弹发动机火药。药面精度是否贴合设计形状和尺寸,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在今年93阅兵中,不少导弹发动机火药就是徐立平亲手雕刻的。现在他又为神舟系列火药微整形忙碌着。
查看大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 徐立平:这个火药的表面很粗糙,颗粒感特别强,不同于光滑的东西。而且每一种的韧性都不一样。
由于火药有很强韧性,再加上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刀切下去,药面很难保持平整。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  。而雕刻火药最大的难点还不只这些。
查看大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 徐立平:瞬间的摩擦如果过大会引燃这个东西,如果在整形在切削过程中碰到了金属壳体、产生火星,肯定会引起燃烧  。快到你根本就没法去反应,跑都跑不及。
查看大图
(30克火药点火试验的效果。)
目前,火药整形无法完全用机械来代替手工操作,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火药的威力不允许整形师出现任何纰漏,药面平不平,一刀下去切多少,都要依靠徐立平自己的判断。
徐立平:要靠手摸,要练到一次就要把它摸出来,为什么呢 再摸,因为它比较粗,可能手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仅仅摸一次,就能雕刻出设计要求的药面,徐立平没有夸张。0.5毫米,0.3毫米,0.2毫米,他手里的刀会切下预期厚度的火药。这个绝活儿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徐立平的师傅 王安民:他是最好的一个徒弟,我是最满意的一个。他现在达到最高水平,比我都强,超过我了。
减少点劳动保护

致死五十万即可

这样能招到人?

王师傅佩服自己的徒弟徐立平,他更佩服徐立平的母亲。徐立平的母亲,是中国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整形车间最早的员工,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徐立平的母亲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在四川、内蒙古几地辗转,最终来到了秦岭大山深处。
查看大图
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技校毕业。尽管深知雕刻火药的危险,母亲还是建议他选择到自己工作过的车间。
徐立平的母亲 温荣书:我刚上班没多久就出一次事故,同事手都烧了,整个手指都烧掉了,耳朵也烧掉了,面目全非。那个时候我们都年轻,刚上班,才19岁。这些年轻人全都是这样,都愿意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我想他们年轻人肯定也是想这样的。


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再加上之前的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侧倾斜,双腿也一粗一细,头发更是掉了一大半。除了担心他岗位的危险,家人更多的是心疼。
徐立平的妻子 梁远珍:我说你这么辛苦,为了我和你儿子,也把自己放到安全点的地方去,对不对。他好像不太舍得这里的东西。他每次都是说,等我把这块的活儿干完再说吧。
这一干,徐立平坚持了28年。与徐立平一样,妻子也是航天二代。全家11口人,除了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8口人都是航天人。在他心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巨大的能量,尽管岗位危险,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调离。而全家都是航天人,也让他自豪。
徐立平的妻子 梁远珍:阅兵时我俩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看,他直接站起来对我说,看,这就是我干的这个。
说手工雕刻,也就是手控车床而已,
http://tc2.baidu-1img.cn/timg?pa&quality=100&size=b320_400&sec=1443763790&di=b3be0d404c7f3311538609f4d1caaa24&ref=http%3A%2F%2Fm%2Enews%2Ecntv%2Ecn%2F2015%2F09%2F30%2FARTI1443581547551822%2Eshtml&src=http%3A%2F%2Fp1%2Eimg%2Ecctvpic%2Ecom%2Fphotoworkspace%2Fcontentimg%2F2015%2F09%2F30%2F2015093011280730485%2Ejpg

类似美工刀的东西
生产线上有讲造SRB的
就跟搅水泥差不多
没有讲有修整的部分
主要是防火防气泡
药剂是浇筑到发动机里的,就像铸铁件一样表面有毛刺。如果浇筑工艺不高就需要人工修整。不知道美帝怎么弄。
acoustics 发表于 2015-10-2 13:23
注意原文里说了主角现在还要雕刻神舟(逃逸塔?)的发动机
你别说 神舟还真有可能是人工雕刻的。。前几艘没逃逸塔 后面一共才几个逃逸塔。。
这要搞个机器也不一定那么容易。。
如果说导弹的药柱也要人工雕 才需要担心。。。
生产线上有讲造SRB的
就跟搅水泥差不多
没有讲有修整的部分

最关键的部分没讲。那视频我看过。
发达国家不靠人工雕刻吧?靠工艺和模具保证
这方面肯定一样的
pershine 发表于 2015-10-2 12:37
嗯,比如现在cpu的14纳米工艺,都是人拿锉刀锉出来的→_→
这里在说机械加工,抬这个杠真没意思

目前,火药整形无法完全用机械来代替手工操作,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


难道就没有人看过主新闻?
首次探索就地挖药。这就意味着,整形师要钻进翻个身都很难的发动机狭小的药柱里,一点一点挖开填注好的火药,寻找问题部位。工作不到三年的徐立平,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胆量,和师傅们一起加入了挖药突击队。

徐立平:完全把生命就交给了我们手里的这把整形刀上,因为这个刀一旦挖得不好,摩擦过度或者碰到哪个地方,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可以说你连逃的一丁点机会都没有。除了铲药的那个沙沙的声音,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就是这么紧张。
带有毒性的火药发出刺鼻的气味,再加上精神高度集中,每个人在里面只能干十分钟。徐立平为了让大家多歇一会儿,每次挖药总要多干上五、六分钟才出来。历经了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发动机故障成功排除,为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争取出宝贵时间。没想到的是,长时间在密闭空间里接触火药,火药的毒性发作了。

=====================
仔细看上面的原文,一般工作时貌似不用钻到整个药柱中空的里面。
除了研制机械外,固体火箭装药能不能发展类似“无余量精密铸造”的装药技术?
看了这个新闻,真心为徐师傅心痛!也很担心他的事业很难找到继承人
中国的军事科普节目,根本没多少干货,全是弘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这样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具体到技术细节,就是几十年前的也不会真正公开。
我就不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时候会一点调整的余量都不留
无敌金王 发表于 2015-10-2 12:51
药柱为什么要手工雕刻呢,难道是机器切削修剪会出现意外?
机器切削刀具碰到金属面会引起火花,火花就直接引燃发动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