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的昨天,今天,明天(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19:51
本文是因为据说是社科院历史所张忠义研究报告所写的《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而写,本人自初中喜欢军事,对世界战争史小有研究,古代,现代,世界,中国,阅读无数军事书籍,实在无法忍受中国社科院所谓研究员的这篇文章,其主旨是用貌视客观的语言,歪曲历史.刻意贬低中国抗战,夸大日军,障眼法,利用广大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具体历史和战争的不了解,蓄意打击中国人信心的文章,不写篇文章讲述一下,还以为中华无人.
  本文将回顾历史上蒙古,满清占领中国的历史,小析其得手的原因.再讲2战中日战争中,日军以其军事优势,为何8年没有打垮中国,也没有歼灭中国军队主力.只占领地势平坦地区.再讲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如何击败国军的.美国如何在太平洋上击败日本,日本输掉战争的原因.中国现在和日本军事力量比较分析;将来如何击败日本.
   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史应从唐朝开始吧, 第一次中日战争,唐破百济及日本援军之白江口大战(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日本元智二年)
   忽必烈统治的元朝2次进攻日本,但都被台风摧毁,葬身鱼腹;日本的军国主义幽灵反而诞生拉;元朝及高丽入侵日本之战(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
   明朝时期,奉成秀吉2次进攻朝鲜都被中朝联军击败.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公元1592年、1597年,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五年,).日本骚扰中国沿海的行动也被戚家军等明军击败.
   这是在冷兵器时代的3次战争,中国的军队数量,骑兵,兵器,战略战术,战争经验,士兵素质等方面,大多优势.唐朝时期正是军力鼎盛时期,轻松击败日本,日本后来在安史之乱时期也不敢侵犯朝鲜,中国;元朝是中国全境第一次被外族征服。
   中国怎么被击败的呢?
   蒙古骑兵+火药+攻城炮兵横扫欧亚大陆,第一次西征就征服中亚,第二次击败欧洲,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季征服俄罗斯,第三次征服中东。而对中国的战争者旷日持久,公元1234-1279年为45年,但蒙古军的战略是正确的,中国的国土面积大,但中国的战略纵深,大后方,不是华北,东北,中原,东南,而是大西北,大西南。这里多高原,山地,盆地,地势高于中国东部,南部,看看地形就知道易守难攻(网上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指出了中国各地方的军事战略地位,小生很佩服)。古代占据西北(大都是陕西,甘肃),西南(大是四川)的西周,秦国,汉朝,隋朝,唐朝均统一了中国。要击败这一关陇蜀势力,历史上是从蒙古高原,华北,东北来的游牧民族。蒙古军灭金后已占领关陇,中原,从军事地理上看,利于占领中国是,蒙古军的战略是西路战略迂回大西南,摧毁四川,南宋的西南大后方;中路进攻湖北,中间突破,切断长江,南宋的东西联系(南宋的钱粮来源近一半来自四川),并沿江而下,攻灭南宋;东路威胁南宋都城,牵制南宋军力。宋朝,重文轻武,经受辽国,金国的进攻,与西夏的战争,丢失了华北,西北,中原,在秦岭,淮河以南,军事,经济实力大打折扣,还有严重内斗,奸臣当道,皇帝昏庸,没有雄心和宏图大志,战略眼光。军队的南方士兵身体素质在冷兵器时代面对北方士兵是不利的,但宋军将领还有些人才,钓鱼城,襄樊是抵抗蒙古入侵的象征。凭借山地,水网,士兵的英勇,坚固城防与蒙古大军战斗46年,直到崖山战败,十万汉人投海(对充满骨气的南宋汉人敬佩阿),中国败但可以理解,当时能够阻挡蒙古大军的只有地理因素和蒙古自己,南方热带气候(攻安南失败),海洋(攻日本,马来西亚失败),2,3 次西征由于大汗死而终止,撤退,使怯的不花的2万蒙古军被埃及马木留克骑兵击败。中国的抵抗是最强的而且80年后,就将蒙古势力赶出中国,并多次远征蒙古。

  清朝之所以能占领中国,主要是明朝自己把自己毁了,明朝统治黑暗,内部残杀,杀功臣,文武百官,内斗历史之最,宦官专权,贪官压榨百姓,(刘亚洲这个人对明朝的描述是有依据), 进而农民起义,内战不断,李自成,张献忠割据;李自成在没有巩固自己势力,建立稳固的大后方,没有成为一个国家的军队,还是像流寇,每战必亲为,而不是派将领率几路大军攻打中原,东南,北京,训练骑兵,准备火器,做好和清军作战的军事和思想准备就去进攻北京,去掉这个自己和清朝之间的屏障,导致山海关一败后一溃千里,站不住脚,(对多尔衮的军事战略素养表示敬意,虽然是我们的敌人),清军3路,西路出塞外由陕北进攻西安,中路尾追进攻山西,再攻西安,东路由北京直攻郑州,再攻潼关,西安;战略相当好,李自成的一路流动大军,无法抵挡住的;在西安也不能立足,失去关陇后,在湖北失利也不足为怪。朱元璋的表现就要稳健,成熟多了,北伐元朝的战略,将领,军队,火器都做的相当好。明朝由于内战,兵力消耗很大,中原空虚,导致清军如无人之境,很快占领北中国;正确的战略,先攻西北,再攻东南。。南中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政权,军队也被内战消耗的差不多,南明内斗厉害;清军的进攻也快,百姓被明朝压榨的很厉害,为明朝战斗的热情不高,还没有认清满清的面目,抵抗不力 ,以为又只是皇帝换姓,不知道被满族统治的后果;待清军进军到江浙开始剃发易服时才清醒,奋起反抗,但是大势已去,这些无组织,没有成为起义大军的抵抗终究被各个击破,镇压。清朝后来有了康熙皇帝,缓和了民族矛盾,不然,满清100年之内就会被汉人赶走。满清占领中国实在是明朝自毁墙角,内战消耗自己,李自成的战略目光短浅。同时多尔衮雄才大略,先灭大顺,大西,使南明政权内斗,重用明朝降军,将满清骑兵,明军的步兵,炮兵结合起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炸药筒的导火索,后来反清,还算好的,但是战略失误,且所在军事地理位置不佳,失败难免;清军的八旗军有一定战斗力,但不是所向无敌,那是因为在关内他基本上没有遇到大规模战役,他没有蒙古大军强,不过也打不过历史上的秦军,汉军,唐军。满清联合蒙古,共同从北方进攻明朝的战略还是不错(日本人的老师阿),扬州是抵抗清军的相对较好的城市了拉,其影响,作用远不如襄樊,钓鱼城。

  蒙古占领中国是由于南宋军力不及蒙古,但是坚决抵抗46年,皇帝投海,10万汉人投海,虽败但不可恨。
  清朝占领中国,主要是因为明朝黑暗,内战不断,李自成的战略目光短浅,不成熟,后面各汉人政权的内斗不断,是汉人自己把自己毁了,满清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同时蒙古军,清军中有不少汉人投降后的汉奸部队,人数甚至是多于,蒙古军,清军,实在是汉人悲哀啊。
  蒙古和清朝占领中国都是利用中国分裂,内战,陷入长期战争,实力大损,且缺乏强有力的政权和军队的情况,自身有较强的骑兵军事力量。同时招安知识分子,重用投降的汉人将领,军队,以汉制汉;从北向南进攻,先西北,再东南,迂回大西南,方能得手。
  反之,在中国统一,强大的时候,外族是被汉族政权击败灭亡的,如匈奴,突厥等。
  中国的军事地理在网上<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一文中论述较清楚.

  日本在蒙古,满清占领中国的历史中学到了什么呢?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开始了
  甲午中日战争:
政治: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满清慈禧太后当权,挪用海军军费办60大寿,      到处赔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官场腐败,
      日本已经统一在天皇之下,专心准备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经济:工业满清,日本都是刚刚起步,清朝要好一些。
军事:清军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80余万人,体制不顺,编制落后,管理混乱   ,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
日本陆军6个师和1个近卫师,兵力12.3万人,动员24万人,其中17万人参战。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6.2万余吨。派遣大批特务,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
战略:清朝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实行海守陆攻的作战方针。增调陆军赴朝,先在平壤集中,然后南下驱逐在朝日军;以海军各舰队分守各自防区海口,北洋舰队集结于黄海北部,扼守渤海海峡,确保京畿门户安全,并策应在朝清军。
日本的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政府屈服。首先派陆军一部进入朝鲜,以牵制清军;海军则寻机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迅速夺取黄海制海权,陆军便由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
经过:平壤各部清军,因其战守无策,各部心志不齐,平壤战败,黄海海战战败。清朝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以及过分眷顾祖宗陵寝,集重兵于鸭绿江一线和奉天、辽阳之间。为保卫北京,又抽调兵力,驻守山海关,秦皇岛,天津、大沽、等地。致使辽东半岛兵力不足,加之黄海制海权已被日军所得,失去海军掩护,防御极其空虚。旅顺口地区清军7名统领互不统属,1.4万余名官兵军心涣散,旅顺失败。清廷以为日军将并力攻取奉天,打通锦州走廊,与渤海湾登陆部队会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驻守奉天、辽阳,天津一线,兵力10万,山东半岛仅部署3万人,荣成的仅1400余人。北洋舰队,根据李鸿章"水陆相依"防御方针,龟缩于威海卫港。威海卫战败。
清政府的腐败,长期的战争,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以及清军落后的军事思想、笨拙的组织指挥、不良的武器装备等,均是造成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
中国抗日战争:
政治:中国长期军阀混战(1911-1927),国共内战(1927-1937),国内分裂,战乱不断,政治黑暗,腐败。
      日本全国统一在日本皇帝的军国主义战车下,全国为战争准备。
工业实力:
大家知道二战是机械化战争,拼的就是工业实力,后勤,战争潜力。
     中国钢铁产量很小,不能生产汽车,装甲车,坦克,战舰,飞机,重炮等二战中起巨大作用的重武器,只能生产小口径火炮,迫击炮,机枪,步枪,手榴弹。中国在20世纪的建设年代只有1927-1937的所谓的黄金十年,还同时有国共内战,日本侵略,更本还没有建立现代的煤,钢,冶金,材料,机械,汽车,石油,飞机,舰船等大型工业,企业。中国的工业分布,主要在东南沿海城市,在后方的大西北,大西南无重工业基地,只能搬迁。缺乏军火,能源工业,造成战争潜力不大,军备生产能力更差。
     日本已经建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制造汽车,装甲车,坦克,战舰,飞机,重炮,且制造航母,战列舰,飞机相当不错,汽车,装甲车,坦克比欧美国家的差些,但几乎所有武器都能自己设计制造,工业,科技实力远强于中国。
军备:  
  中国当时陆,海军兵力约170万人,步兵为主,主要为轻武器,后勤支援系统不健全,部队不易得到武器,弹药,人员补充。装备、训练、火力、机动力均远远落后于日军,空军仅有各种旧式飞机300多架,海军舰艇总吨位不足8万吨,且战斗力极弱。

日本海军十分强大,西太平洋无敌。日本陆军战斗力很强,步炮齐全,部分机械化部队,机动性高;基层部队火力强大,日本陆军师团的独立作战能力不错(当时中国军队火力差),运动战素养强。日本空军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飞机种类齐全,性能也不错。

后面给中日1937军事实力对比资料.
交通运输:
  中国许多地方无铁路,公路,运输不利,缺少汽车,石油,许多运输靠人力,马车等,行军许多都是步行,造成部队战略,战役运动的机动性不强。
  日军运输车辆多,马匹,铁路,长江上的舰船,还有飞机空运,空投,日军的运输能力不及欧美,但较中国军队强些,但日军部队在山地不如中国军队灵活,机动。
  在华北平原,中原的作战利于日军,不利于国军,在东南,西南,西北山地则日军的机动性优势大大削弱.
后勤:国军,共产党军队的大问题,基础工业不发达,没有健全的后勤支援系统;缺乏交通工具,被征召的新兵要步行数百里,才能到达部队,因徒步远行、饥饿、疾病而死于路途者十之八九.补给工作不良,增加士兵不少杂务,军火,食品对基层战斗部队供应不良,军队进而扰民,战区军民关系不好(国军的本身素质也有问题).


基层军官,士兵素质:
  中国八路军,新四军的士兵素质无疑最强,勇敢,顽强,坚韧,战斗意志强,战术素养高,如果有和日军同等的装备,飞机,坦克,重炮,后勤,日军将被中共军队击败,1948-1949年的解放军如果出现在1938-1939则日军在华北,沪宁杭地区就会被击败。国民政府的中央军的素质次之,有黄埔军校培养,中央军是国军主力,在印度换装训练后的远征军已可歼灭日军,一般士兵温顺、有纪律、能吃苦耐劳、服从领导,战斗情绪的热烈高涨,以及勇于牺牲,战斗技术教育不足,以致不能达成战略、战术的目标;低级军官对于命令,每能迅速执行;营、团长个别差异极大,不过也不乏优秀之士。一些部队和军阀部队的士兵各自为战,军纪差,缺乏为国家而战的精神,一些贪生怕死,一些投敌卖国.训练太差,风气太坏.战时国军士兵因营养不良,体格严重恶化,缺乏食品是导致战时国军战斗力下降的首要原因.
  日军士兵的武士道精神强,军国主义狂热,死战不降,一般很难投敌,基层部队的战斗,战术素养高,许多经过军校培训,是相当好的步兵部队。
  如果中国的士兵能被适当的领导、喂饱、训练、装备,他们的战斗力将和世界上强大陆军士兵一样,中国驻印军就把日军打的落花流水.朝鲜战场也是证明.经过中共思想教育,指挥,中国部队可以在运动战中击败美军,在阵地战中抗住美军;但许多国军营养不良,体格严重恶化,缺乏食品,处于半饥饿状态,军服不能按季节发下,前方缺乏药品,伤兵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因伤不及救治而致死者占死亡率之大部,这是国家实力造成的,所以国军的牺牲才很大。

高级军官素质:
  中共军队的高级将领最善于运动战,游击战,国军的战区,方面军级的将领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薛岳,卫立煌等,但师长和军长阶层,则是个大问题,许多将领的战役,战术素质实在太差,图上作业与沙盘教育可以说完全没有,指挥所与参谋业务的演习,更是完全忽略,临阵脱逃,贪生怕死,战术呆板,怕迂回。许多战役都是毁在这些人手里;一些将领则死战到底(敬佩),也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军师级领,长沙的王耀武,张灵甫,衡阳的方先觉第10军等等;国军有不少次包围过日军一个师团,但由于火力差,或一些老鼠屎将领(如桂永清),或日军增援部队迂回反包围,。
  日军的军,师,旅将领导有不少战役,战术水平不错的,运动战的水平很高,日军的许多进攻战役组织的相当好,但是很少能歼灭中国军队,日军的将领的眼光更多的注意在占领城市上,抗战8年日军更本没有歼灭国共2党的主力部队,中国军队没有被成建制的5-10万人的歼灭过,许多都是被击溃,击退而损失,武汉会战是最大规模会战(豫湘桂由3大会战组成),100个中国师没有一个被歼灭,后面的衡阳第10军只有1万多人。
战略
  中国的战略相当正确,而且成功了,战略防御,抱存主力,持久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顶住日军,拖住日军,拼消耗,等日军与英美打起来,再最后击败日军.具体行动中,在华北,集重兵于山西高原,而不是在华北平原与日军激战.主动进攻上海日军,将日军的进攻方向由严华北平原,中原,进攻武汉,中间突破(沿当年蒙古大军,满清军队的进攻道路)的最危险的进攻路线.用70万中国军队将日军30万吸引沿上海,南京,武汉的长江沿岸,水网,山地向上仰攻.极大限制了日军机动性,且利于中国军队防御.上海会战已经奠定了日军最终占领不了中国.历史正是如此,日军西攻占领武汉后,在其周围是近100万的国军,需要不断向北,向西,向南3面出击,四处碰壁,只能打打停停,日军醒悟过来已经是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了,如果日军在1939年以40万日军沿此轴线进攻,抗战将艰难多拉(不过当时是日军被黄泛区阻挡) ,现在只能说黄河缺口利于阻挡日军,苦了中原人民,但国家利益最重,他们为国家经受了苦难,敬佩他们,当时中国工业,军事实力不强啊,不能全怪蒋介石,故中国必须建立,保持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
  战略不足处在于许多战役上是消极,被动防御,阵地战拼火力,缺乏积极,主动,机动灵活的战役战术,迂回(也有比较好的战役行动)
  日军战略:速战速决--以打促降---以打促和---投降
日本政府基本是跟军方后面,轻敌,意图速战速决.日军先是想吸引中国军队在华北决战,没有成功,没有集结30万重兵沿山西攻入关中,或渡黄河攻入中原,威胁武汉. 被动将主攻方向转动上海,后面以为占领南京,就可以逼国民党和谈,给了国军休整时间,在徐州遇挫,后才沿徐州,郑州,武汉轴线进攻,但被黄泛区阻挡,被迫再次沿长江进攻,又给了中国军队2个多月时间布防.日军兵力太少,关内80万规模,还要留守后方,进攻八路军,新四军( 这是38,39年大规模游击战的巨大作用),使日军的兵力分散,只有武汉的11军(常年保持20-30万兵力)有战役进攻能力,华北,华东的日军只能在战略上守备.使攻占武汉后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仅在武汉周围与国军拉锯战,攻防战.战争陷入持久战,日军愚蠢的没有增兵继续大规模进攻关中,汉中,进攻四川;同时日军在华北,华东,中原根本没有歼灭中国军队主力,歼灭战斗没有( 上海,武汉会战国军是伤亡巨大,而不是被成建制歼灭),只有击溃国军,占领几个大城市,交通线,造成日军西攻的阻力十分巨大,日军只能在武汉周围打打闹闹.保持对重庆的压力.但蒋介石决不屈服(表示敬意,为了国家),到1944年才想起大举增兵,集结重兵从北到南中间突破中国,击败湖南中央军主力,但还是没有歼灭,再进攻重庆就在西峡口,雪峰山被国民党军队阻挡住,并被击败,此时,日军已永远不能击败中国.在中国终于要开始战略决战,击败华中,华南地区的日军时(雪峰山战役本可发展成为华中地区的决战,但日军觉得此时决战对其不利,跑了),日本已经战败投降.只能说日军在华北,华东没有歼灭国军主力,又没有增兵关内到200万精锐部队,想靠那60万到80几万日军和100多万伪军想击败处于西北,西南的国军主力,其后方还有几十万中共军队,更本不可能.日本在中国的二战战略是失败的,尽管其许多战役组织的相当好,也歼灭不了国军主力.
  《论持久战》指出日军战略和战役犯的错误:逐渐增加兵力、没有主攻方向、没有战略协同、失去战略时机.

在中国战场上,国军,共产党军队,日军的作战能力如何呢
国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没有重武器,制空权,没有强大的军火工业,后勤支持,基层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
看抗战历史,面对几千日军,国军可以歼灭之,
面对2万级别的日军包围,重创日军,给以歼灭性打击,如台儿庄,万家岭等
面对5万-10万日军的进攻,国军需要防守反击拉,并且可以包围,攻击,击退日军,给以重大杀伤,如3次长沙战役等,
面对15-25万级别的日军进攻,一个战区的国军就要防守了,给以日军以较大杀伤,坚持抵抗几个月,但最终要撤退,中原会战40万国军对15万日军,
面对25以上万级别的日军进攻,以国军的火力,重武器,空军实力,是无法消灭这重兵集团,只有纵深防御,以坚固城市防守,同时攻击2翼,层层抵抗,消耗日军战力.如豫湘桂战役(此时国军的精锐部队在云南贵州大后方,最强部队在印度,湖南的40万部队已经过了最强时期,战力下降),长衡会战国军先后投入16个军,40多个师,约35-38万人;日军先后投入10个师团,约25-28万人.武汉会战国军100万对日军30万;上海会战国军70万对日军30万.

日军30万以上兵力集中于一次战役,则国军70万防守不住.但日军很少能集结这么多军队用于一次战役.
1944年国军与在华日军兵力的实际比例约为3∶1,这样的敌我力量对比,在水田山地尚可应付几日,一到平原,便多不能支持.国军参战步兵约为日军之一倍半至二倍,日军炮兵约为国军的三倍,但因道路补给关系,始终未得充分使用。日军战术上比国军极为集中,数量上少,但经常是运动中集中兵力攻击分散的国军,且战斗上优于国军,所以许多会战是10万左右日军进攻20,30多万的国军,(有些机动灵活让人想起解放战争的解放军运动战).国军则是诱敌深入,纵深防御,不断消耗日军兵力,同时将部队运动到日军侧翼,后方,在某一要点坚守疲惫日军后,反攻日军,最后打退日军,(有点那个16字诀的感觉),在华中的许多会战都是这个样板.日军很少能歼灭国军,就是击溃,自己也有不少伤亡.
长沙,衡阳是抵抗日军侵略的英雄城市,向这两个城市,薛岳将军,国军第十军致敬.(鄙视湖南卫视,其娱乐节目有辱其前辈在抗战中的表现)

面对这一规模日军只有美军在菲律宾,苏军在东北遇到过.美军面前,菲律宾日军45万,分散于群岛上,飞机1000架,美陆军28万,海军35艘航母,空军2500架飞机(后增为4700架),8万日军精锐被17万美军歼灭在莱特(1944.10.20-1944.12.25),吕宋岛日军29万,美军20万(1945.1.9-7.5),美军优势火力,绝对制空权,空中轰炸.日军困守孤岛,无后勤,无支援,无法撤退,还能在这个岛上抵抗美军半年,在中国大陆,美军要想包围歼灭40万日军,估计50万美军都不够,还不一定能包围,在太平洋战场,海洋已经包围了日军,美军就是登上去发挥火力围歼,杀日本人.
苏军在东北对付关东军的90万部队,1000辆坦克,5000门火炮,1800架飞机.1(中国境内),动用150万部队,5300辆坦克,26000门火炮(估计含迫击炮),5200架飞机.东北的地理情况已使苏军3面战略包围关东军.加上苏军已有丰富机械化战争经验.

1941年日军战斗力
(盟军 处于与 中国1937-1941年相似情况,无制空权,无海权等,装备比中国军队略好)
日军4.5万进攻菲律宾,歼灭麦克阿瑟的美菲联军13万人,日军伤亡1.4万。
日军6万进攻缅甸中英联军13万,伤亡4500,中英损失6.5万。
日军7万攻占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毙伤俘英军14万余人,日军伤亡9千余人
日军进攻爪哇,一共只用了3个师团另1个旅团,损失了2624人,毙伤俘6.5万荷印军和1.6万美澳荷军。
南方军20万日军以伤亡3万余人歼灭盟军40万

国军换装后的战斗力:
两年的缅北会战中,中国驻印军全歼日军第18、第56师团,重创日军第53师团、第2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323人。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辆和汽车552辆。中国驻印军伤亡1.7万人。
八路军的战斗力(宋村战斗)
八路军的两个连依托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给予了扫荡合击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日军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负伤300余人;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而八路军阵亡32人(突围时9人),负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

日军战斗力:
新加坡方面预计兵力:25军:近卫师团,第5师团,第18师团和一个旅团
菲律宾方面:14军:第48师团,65旅团,后加入第16师团和第38师团
缅甸方面:15军:55师团,33师团,后加入从南方军转属的56师团和一个旅团
新几内亚方面:16军:第2师团和第4师团
南方军下辖4个军12个师团5个旅团的兵力,要负责广大范围
所以无法支援其他战区,请其他战区以及本土注意计算兵力运用

日军优势装备: 不是指38步枪,92机枪,火炮,坦克的性能,而是指日军基层部队配备的武器种类和数量: 大量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小口径的山炮,野炮,和大量弹药和毒气(日军无法取胜就放毒气,无耻) ,这才是日军火力强于中国军队,经常击败国军阻击,一个联队(3000)击败国军一个师(约7000-10000人)的原因.
八路军的劣势: 没有或缺乏重武器,缺乏火炮,没有强大的军火工业,武器弹药是个大问题,且自己的根据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无法象解放战争那样依靠根据地,补充自己,大规模运动战.本文是因为据说是社科院历史所张忠义研究报告所写的《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而写,本人自初中喜欢军事,对世界战争史小有研究,古代,现代,世界,中国,阅读无数军事书籍,实在无法忍受中国社科院所谓研究员的这篇文章,其主旨是用貌视客观的语言,歪曲历史.刻意贬低中国抗战,夸大日军,障眼法,利用广大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具体历史和战争的不了解,蓄意打击中国人信心的文章,不写篇文章讲述一下,还以为中华无人.
  本文将回顾历史上蒙古,满清占领中国的历史,小析其得手的原因.再讲2战中日战争中,日军以其军事优势,为何8年没有打垮中国,也没有歼灭中国军队主力.只占领地势平坦地区.再讲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如何击败国军的.美国如何在太平洋上击败日本,日本输掉战争的原因.中国现在和日本军事力量比较分析;将来如何击败日本.
   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史应从唐朝开始吧, 第一次中日战争,唐破百济及日本援军之白江口大战(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日本元智二年)
   忽必烈统治的元朝2次进攻日本,但都被台风摧毁,葬身鱼腹;日本的军国主义幽灵反而诞生拉;元朝及高丽入侵日本之战(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
   明朝时期,奉成秀吉2次进攻朝鲜都被中朝联军击败.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公元1592年、1597年,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五年,).日本骚扰中国沿海的行动也被戚家军等明军击败.
   这是在冷兵器时代的3次战争,中国的军队数量,骑兵,兵器,战略战术,战争经验,士兵素质等方面,大多优势.唐朝时期正是军力鼎盛时期,轻松击败日本,日本后来在安史之乱时期也不敢侵犯朝鲜,中国;元朝是中国全境第一次被外族征服。
   中国怎么被击败的呢?
   蒙古骑兵+火药+攻城炮兵横扫欧亚大陆,第一次西征就征服中亚,第二次击败欧洲,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季征服俄罗斯,第三次征服中东。而对中国的战争者旷日持久,公元1234-1279年为45年,但蒙古军的战略是正确的,中国的国土面积大,但中国的战略纵深,大后方,不是华北,东北,中原,东南,而是大西北,大西南。这里多高原,山地,盆地,地势高于中国东部,南部,看看地形就知道易守难攻(网上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指出了中国各地方的军事战略地位,小生很佩服)。古代占据西北(大都是陕西,甘肃),西南(大是四川)的西周,秦国,汉朝,隋朝,唐朝均统一了中国。要击败这一关陇蜀势力,历史上是从蒙古高原,华北,东北来的游牧民族。蒙古军灭金后已占领关陇,中原,从军事地理上看,利于占领中国是,蒙古军的战略是西路战略迂回大西南,摧毁四川,南宋的西南大后方;中路进攻湖北,中间突破,切断长江,南宋的东西联系(南宋的钱粮来源近一半来自四川),并沿江而下,攻灭南宋;东路威胁南宋都城,牵制南宋军力。宋朝,重文轻武,经受辽国,金国的进攻,与西夏的战争,丢失了华北,西北,中原,在秦岭,淮河以南,军事,经济实力大打折扣,还有严重内斗,奸臣当道,皇帝昏庸,没有雄心和宏图大志,战略眼光。军队的南方士兵身体素质在冷兵器时代面对北方士兵是不利的,但宋军将领还有些人才,钓鱼城,襄樊是抵抗蒙古入侵的象征。凭借山地,水网,士兵的英勇,坚固城防与蒙古大军战斗46年,直到崖山战败,十万汉人投海(对充满骨气的南宋汉人敬佩阿),中国败但可以理解,当时能够阻挡蒙古大军的只有地理因素和蒙古自己,南方热带气候(攻安南失败),海洋(攻日本,马来西亚失败),2,3 次西征由于大汗死而终止,撤退,使怯的不花的2万蒙古军被埃及马木留克骑兵击败。中国的抵抗是最强的而且80年后,就将蒙古势力赶出中国,并多次远征蒙古。

  清朝之所以能占领中国,主要是明朝自己把自己毁了,明朝统治黑暗,内部残杀,杀功臣,文武百官,内斗历史之最,宦官专权,贪官压榨百姓,(刘亚洲这个人对明朝的描述是有依据), 进而农民起义,内战不断,李自成,张献忠割据;李自成在没有巩固自己势力,建立稳固的大后方,没有成为一个国家的军队,还是像流寇,每战必亲为,而不是派将领率几路大军攻打中原,东南,北京,训练骑兵,准备火器,做好和清军作战的军事和思想准备就去进攻北京,去掉这个自己和清朝之间的屏障,导致山海关一败后一溃千里,站不住脚,(对多尔衮的军事战略素养表示敬意,虽然是我们的敌人),清军3路,西路出塞外由陕北进攻西安,中路尾追进攻山西,再攻西安,东路由北京直攻郑州,再攻潼关,西安;战略相当好,李自成的一路流动大军,无法抵挡住的;在西安也不能立足,失去关陇后,在湖北失利也不足为怪。朱元璋的表现就要稳健,成熟多了,北伐元朝的战略,将领,军队,火器都做的相当好。明朝由于内战,兵力消耗很大,中原空虚,导致清军如无人之境,很快占领北中国;正确的战略,先攻西北,再攻东南。。南中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政权,军队也被内战消耗的差不多,南明内斗厉害;清军的进攻也快,百姓被明朝压榨的很厉害,为明朝战斗的热情不高,还没有认清满清的面目,抵抗不力 ,以为又只是皇帝换姓,不知道被满族统治的后果;待清军进军到江浙开始剃发易服时才清醒,奋起反抗,但是大势已去,这些无组织,没有成为起义大军的抵抗终究被各个击破,镇压。清朝后来有了康熙皇帝,缓和了民族矛盾,不然,满清100年之内就会被汉人赶走。满清占领中国实在是明朝自毁墙角,内战消耗自己,李自成的战略目光短浅。同时多尔衮雄才大略,先灭大顺,大西,使南明政权内斗,重用明朝降军,将满清骑兵,明军的步兵,炮兵结合起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炸药筒的导火索,后来反清,还算好的,但是战略失误,且所在军事地理位置不佳,失败难免;清军的八旗军有一定战斗力,但不是所向无敌,那是因为在关内他基本上没有遇到大规模战役,他没有蒙古大军强,不过也打不过历史上的秦军,汉军,唐军。满清联合蒙古,共同从北方进攻明朝的战略还是不错(日本人的老师阿),扬州是抵抗清军的相对较好的城市了拉,其影响,作用远不如襄樊,钓鱼城。

  蒙古占领中国是由于南宋军力不及蒙古,但是坚决抵抗46年,皇帝投海,10万汉人投海,虽败但不可恨。
  清朝占领中国,主要是因为明朝黑暗,内战不断,李自成的战略目光短浅,不成熟,后面各汉人政权的内斗不断,是汉人自己把自己毁了,满清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同时蒙古军,清军中有不少汉人投降后的汉奸部队,人数甚至是多于,蒙古军,清军,实在是汉人悲哀啊。
  蒙古和清朝占领中国都是利用中国分裂,内战,陷入长期战争,实力大损,且缺乏强有力的政权和军队的情况,自身有较强的骑兵军事力量。同时招安知识分子,重用投降的汉人将领,军队,以汉制汉;从北向南进攻,先西北,再东南,迂回大西南,方能得手。
  反之,在中国统一,强大的时候,外族是被汉族政权击败灭亡的,如匈奴,突厥等。
  中国的军事地理在网上<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一文中论述较清楚.

  日本在蒙古,满清占领中国的历史中学到了什么呢?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开始了
  甲午中日战争:
政治: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满清慈禧太后当权,挪用海军军费办60大寿,      到处赔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官场腐败,
      日本已经统一在天皇之下,专心准备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经济:工业满清,日本都是刚刚起步,清朝要好一些。
军事:清军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80余万人,体制不顺,编制落后,管理混乱   ,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
日本陆军6个师和1个近卫师,兵力12.3万人,动员24万人,其中17万人参战。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6.2万余吨。派遣大批特务,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
战略:清朝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实行海守陆攻的作战方针。增调陆军赴朝,先在平壤集中,然后南下驱逐在朝日军;以海军各舰队分守各自防区海口,北洋舰队集结于黄海北部,扼守渤海海峡,确保京畿门户安全,并策应在朝清军。
日本的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政府屈服。首先派陆军一部进入朝鲜,以牵制清军;海军则寻机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迅速夺取黄海制海权,陆军便由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
经过:平壤各部清军,因其战守无策,各部心志不齐,平壤战败,黄海海战战败。清朝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以及过分眷顾祖宗陵寝,集重兵于鸭绿江一线和奉天、辽阳之间。为保卫北京,又抽调兵力,驻守山海关,秦皇岛,天津、大沽、等地。致使辽东半岛兵力不足,加之黄海制海权已被日军所得,失去海军掩护,防御极其空虚。旅顺口地区清军7名统领互不统属,1.4万余名官兵军心涣散,旅顺失败。清廷以为日军将并力攻取奉天,打通锦州走廊,与渤海湾登陆部队会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驻守奉天、辽阳,天津一线,兵力10万,山东半岛仅部署3万人,荣成的仅1400余人。北洋舰队,根据李鸿章"水陆相依"防御方针,龟缩于威海卫港。威海卫战败。
清政府的腐败,长期的战争,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以及清军落后的军事思想、笨拙的组织指挥、不良的武器装备等,均是造成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
中国抗日战争:
政治:中国长期军阀混战(1911-1927),国共内战(1927-1937),国内分裂,战乱不断,政治黑暗,腐败。
      日本全国统一在日本皇帝的军国主义战车下,全国为战争准备。
工业实力:
大家知道二战是机械化战争,拼的就是工业实力,后勤,战争潜力。
     中国钢铁产量很小,不能生产汽车,装甲车,坦克,战舰,飞机,重炮等二战中起巨大作用的重武器,只能生产小口径火炮,迫击炮,机枪,步枪,手榴弹。中国在20世纪的建设年代只有1927-1937的所谓的黄金十年,还同时有国共内战,日本侵略,更本还没有建立现代的煤,钢,冶金,材料,机械,汽车,石油,飞机,舰船等大型工业,企业。中国的工业分布,主要在东南沿海城市,在后方的大西北,大西南无重工业基地,只能搬迁。缺乏军火,能源工业,造成战争潜力不大,军备生产能力更差。
     日本已经建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制造汽车,装甲车,坦克,战舰,飞机,重炮,且制造航母,战列舰,飞机相当不错,汽车,装甲车,坦克比欧美国家的差些,但几乎所有武器都能自己设计制造,工业,科技实力远强于中国。
军备:  
  中国当时陆,海军兵力约170万人,步兵为主,主要为轻武器,后勤支援系统不健全,部队不易得到武器,弹药,人员补充。装备、训练、火力、机动力均远远落后于日军,空军仅有各种旧式飞机300多架,海军舰艇总吨位不足8万吨,且战斗力极弱。

日本海军十分强大,西太平洋无敌。日本陆军战斗力很强,步炮齐全,部分机械化部队,机动性高;基层部队火力强大,日本陆军师团的独立作战能力不错(当时中国军队火力差),运动战素养强。日本空军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飞机种类齐全,性能也不错。

后面给中日1937军事实力对比资料.
交通运输:
  中国许多地方无铁路,公路,运输不利,缺少汽车,石油,许多运输靠人力,马车等,行军许多都是步行,造成部队战略,战役运动的机动性不强。
  日军运输车辆多,马匹,铁路,长江上的舰船,还有飞机空运,空投,日军的运输能力不及欧美,但较中国军队强些,但日军部队在山地不如中国军队灵活,机动。
  在华北平原,中原的作战利于日军,不利于国军,在东南,西南,西北山地则日军的机动性优势大大削弱.
后勤:国军,共产党军队的大问题,基础工业不发达,没有健全的后勤支援系统;缺乏交通工具,被征召的新兵要步行数百里,才能到达部队,因徒步远行、饥饿、疾病而死于路途者十之八九.补给工作不良,增加士兵不少杂务,军火,食品对基层战斗部队供应不良,军队进而扰民,战区军民关系不好(国军的本身素质也有问题).


基层军官,士兵素质:
  中国八路军,新四军的士兵素质无疑最强,勇敢,顽强,坚韧,战斗意志强,战术素养高,如果有和日军同等的装备,飞机,坦克,重炮,后勤,日军将被中共军队击败,1948-1949年的解放军如果出现在1938-1939则日军在华北,沪宁杭地区就会被击败。国民政府的中央军的素质次之,有黄埔军校培养,中央军是国军主力,在印度换装训练后的远征军已可歼灭日军,一般士兵温顺、有纪律、能吃苦耐劳、服从领导,战斗情绪的热烈高涨,以及勇于牺牲,战斗技术教育不足,以致不能达成战略、战术的目标;低级军官对于命令,每能迅速执行;营、团长个别差异极大,不过也不乏优秀之士。一些部队和军阀部队的士兵各自为战,军纪差,缺乏为国家而战的精神,一些贪生怕死,一些投敌卖国.训练太差,风气太坏.战时国军士兵因营养不良,体格严重恶化,缺乏食品是导致战时国军战斗力下降的首要原因.
  日军士兵的武士道精神强,军国主义狂热,死战不降,一般很难投敌,基层部队的战斗,战术素养高,许多经过军校培训,是相当好的步兵部队。
  如果中国的士兵能被适当的领导、喂饱、训练、装备,他们的战斗力将和世界上强大陆军士兵一样,中国驻印军就把日军打的落花流水.朝鲜战场也是证明.经过中共思想教育,指挥,中国部队可以在运动战中击败美军,在阵地战中抗住美军;但许多国军营养不良,体格严重恶化,缺乏食品,处于半饥饿状态,军服不能按季节发下,前方缺乏药品,伤兵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因伤不及救治而致死者占死亡率之大部,这是国家实力造成的,所以国军的牺牲才很大。

高级军官素质:
  中共军队的高级将领最善于运动战,游击战,国军的战区,方面军级的将领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薛岳,卫立煌等,但师长和军长阶层,则是个大问题,许多将领的战役,战术素质实在太差,图上作业与沙盘教育可以说完全没有,指挥所与参谋业务的演习,更是完全忽略,临阵脱逃,贪生怕死,战术呆板,怕迂回。许多战役都是毁在这些人手里;一些将领则死战到底(敬佩),也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军师级领,长沙的王耀武,张灵甫,衡阳的方先觉第10军等等;国军有不少次包围过日军一个师团,但由于火力差,或一些老鼠屎将领(如桂永清),或日军增援部队迂回反包围,。
  日军的军,师,旅将领导有不少战役,战术水平不错的,运动战的水平很高,日军的许多进攻战役组织的相当好,但是很少能歼灭中国军队,日军的将领的眼光更多的注意在占领城市上,抗战8年日军更本没有歼灭国共2党的主力部队,中国军队没有被成建制的5-10万人的歼灭过,许多都是被击溃,击退而损失,武汉会战是最大规模会战(豫湘桂由3大会战组成),100个中国师没有一个被歼灭,后面的衡阳第10军只有1万多人。
战略
  中国的战略相当正确,而且成功了,战略防御,抱存主力,持久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顶住日军,拖住日军,拼消耗,等日军与英美打起来,再最后击败日军.具体行动中,在华北,集重兵于山西高原,而不是在华北平原与日军激战.主动进攻上海日军,将日军的进攻方向由严华北平原,中原,进攻武汉,中间突破(沿当年蒙古大军,满清军队的进攻道路)的最危险的进攻路线.用70万中国军队将日军30万吸引沿上海,南京,武汉的长江沿岸,水网,山地向上仰攻.极大限制了日军机动性,且利于中国军队防御.上海会战已经奠定了日军最终占领不了中国.历史正是如此,日军西攻占领武汉后,在其周围是近100万的国军,需要不断向北,向西,向南3面出击,四处碰壁,只能打打停停,日军醒悟过来已经是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了,如果日军在1939年以40万日军沿此轴线进攻,抗战将艰难多拉(不过当时是日军被黄泛区阻挡) ,现在只能说黄河缺口利于阻挡日军,苦了中原人民,但国家利益最重,他们为国家经受了苦难,敬佩他们,当时中国工业,军事实力不强啊,不能全怪蒋介石,故中国必须建立,保持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
  战略不足处在于许多战役上是消极,被动防御,阵地战拼火力,缺乏积极,主动,机动灵活的战役战术,迂回(也有比较好的战役行动)
  日军战略:速战速决--以打促降---以打促和---投降
日本政府基本是跟军方后面,轻敌,意图速战速决.日军先是想吸引中国军队在华北决战,没有成功,没有集结30万重兵沿山西攻入关中,或渡黄河攻入中原,威胁武汉. 被动将主攻方向转动上海,后面以为占领南京,就可以逼国民党和谈,给了国军休整时间,在徐州遇挫,后才沿徐州,郑州,武汉轴线进攻,但被黄泛区阻挡,被迫再次沿长江进攻,又给了中国军队2个多月时间布防.日军兵力太少,关内80万规模,还要留守后方,进攻八路军,新四军( 这是38,39年大规模游击战的巨大作用),使日军的兵力分散,只有武汉的11军(常年保持20-30万兵力)有战役进攻能力,华北,华东的日军只能在战略上守备.使攻占武汉后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仅在武汉周围与国军拉锯战,攻防战.战争陷入持久战,日军愚蠢的没有增兵继续大规模进攻关中,汉中,进攻四川;同时日军在华北,华东,中原根本没有歼灭中国军队主力,歼灭战斗没有( 上海,武汉会战国军是伤亡巨大,而不是被成建制歼灭),只有击溃国军,占领几个大城市,交通线,造成日军西攻的阻力十分巨大,日军只能在武汉周围打打闹闹.保持对重庆的压力.但蒋介石决不屈服(表示敬意,为了国家),到1944年才想起大举增兵,集结重兵从北到南中间突破中国,击败湖南中央军主力,但还是没有歼灭,再进攻重庆就在西峡口,雪峰山被国民党军队阻挡住,并被击败,此时,日军已永远不能击败中国.在中国终于要开始战略决战,击败华中,华南地区的日军时(雪峰山战役本可发展成为华中地区的决战,但日军觉得此时决战对其不利,跑了),日本已经战败投降.只能说日军在华北,华东没有歼灭国军主力,又没有增兵关内到200万精锐部队,想靠那60万到80几万日军和100多万伪军想击败处于西北,西南的国军主力,其后方还有几十万中共军队,更本不可能.日本在中国的二战战略是失败的,尽管其许多战役组织的相当好,也歼灭不了国军主力.
  《论持久战》指出日军战略和战役犯的错误:逐渐增加兵力、没有主攻方向、没有战略协同、失去战略时机.

在中国战场上,国军,共产党军队,日军的作战能力如何呢
国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没有重武器,制空权,没有强大的军火工业,后勤支持,基层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
看抗战历史,面对几千日军,国军可以歼灭之,
面对2万级别的日军包围,重创日军,给以歼灭性打击,如台儿庄,万家岭等
面对5万-10万日军的进攻,国军需要防守反击拉,并且可以包围,攻击,击退日军,给以重大杀伤,如3次长沙战役等,
面对15-25万级别的日军进攻,一个战区的国军就要防守了,给以日军以较大杀伤,坚持抵抗几个月,但最终要撤退,中原会战40万国军对15万日军,
面对25以上万级别的日军进攻,以国军的火力,重武器,空军实力,是无法消灭这重兵集团,只有纵深防御,以坚固城市防守,同时攻击2翼,层层抵抗,消耗日军战力.如豫湘桂战役(此时国军的精锐部队在云南贵州大后方,最强部队在印度,湖南的40万部队已经过了最强时期,战力下降),长衡会战国军先后投入16个军,40多个师,约35-38万人;日军先后投入10个师团,约25-28万人.武汉会战国军100万对日军30万;上海会战国军70万对日军30万.

日军30万以上兵力集中于一次战役,则国军70万防守不住.但日军很少能集结这么多军队用于一次战役.
1944年国军与在华日军兵力的实际比例约为3∶1,这样的敌我力量对比,在水田山地尚可应付几日,一到平原,便多不能支持.国军参战步兵约为日军之一倍半至二倍,日军炮兵约为国军的三倍,但因道路补给关系,始终未得充分使用。日军战术上比国军极为集中,数量上少,但经常是运动中集中兵力攻击分散的国军,且战斗上优于国军,所以许多会战是10万左右日军进攻20,30多万的国军,(有些机动灵活让人想起解放战争的解放军运动战).国军则是诱敌深入,纵深防御,不断消耗日军兵力,同时将部队运动到日军侧翼,后方,在某一要点坚守疲惫日军后,反攻日军,最后打退日军,(有点那个16字诀的感觉),在华中的许多会战都是这个样板.日军很少能歼灭国军,就是击溃,自己也有不少伤亡.
长沙,衡阳是抵抗日军侵略的英雄城市,向这两个城市,薛岳将军,国军第十军致敬.(鄙视湖南卫视,其娱乐节目有辱其前辈在抗战中的表现)

面对这一规模日军只有美军在菲律宾,苏军在东北遇到过.美军面前,菲律宾日军45万,分散于群岛上,飞机1000架,美陆军28万,海军35艘航母,空军2500架飞机(后增为4700架),8万日军精锐被17万美军歼灭在莱特(1944.10.20-1944.12.25),吕宋岛日军29万,美军20万(1945.1.9-7.5),美军优势火力,绝对制空权,空中轰炸.日军困守孤岛,无后勤,无支援,无法撤退,还能在这个岛上抵抗美军半年,在中国大陆,美军要想包围歼灭40万日军,估计50万美军都不够,还不一定能包围,在太平洋战场,海洋已经包围了日军,美军就是登上去发挥火力围歼,杀日本人.
苏军在东北对付关东军的90万部队,1000辆坦克,5000门火炮,1800架飞机.1(中国境内),动用150万部队,5300辆坦克,26000门火炮(估计含迫击炮),5200架飞机.东北的地理情况已使苏军3面战略包围关东军.加上苏军已有丰富机械化战争经验.

1941年日军战斗力
(盟军 处于与 中国1937-1941年相似情况,无制空权,无海权等,装备比中国军队略好)
日军4.5万进攻菲律宾,歼灭麦克阿瑟的美菲联军13万人,日军伤亡1.4万。
日军6万进攻缅甸中英联军13万,伤亡4500,中英损失6.5万。
日军7万攻占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毙伤俘英军14万余人,日军伤亡9千余人
日军进攻爪哇,一共只用了3个师团另1个旅团,损失了2624人,毙伤俘6.5万荷印军和1.6万美澳荷军。
南方军20万日军以伤亡3万余人歼灭盟军40万

国军换装后的战斗力:
两年的缅北会战中,中国驻印军全歼日军第18、第56师团,重创日军第53师团、第2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323人。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辆和汽车552辆。中国驻印军伤亡1.7万人。
八路军的战斗力(宋村战斗)
八路军的两个连依托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给予了扫荡合击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日军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负伤300余人;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而八路军阵亡32人(突围时9人),负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

日军战斗力:
新加坡方面预计兵力:25军:近卫师团,第5师团,第18师团和一个旅团
菲律宾方面:14军:第48师团,65旅团,后加入第16师团和第38师团
缅甸方面:15军:55师团,33师团,后加入从南方军转属的56师团和一个旅团
新几内亚方面:16军:第2师团和第4师团
南方军下辖4个军12个师团5个旅团的兵力,要负责广大范围
所以无法支援其他战区,请其他战区以及本土注意计算兵力运用

日军优势装备: 不是指38步枪,92机枪,火炮,坦克的性能,而是指日军基层部队配备的武器种类和数量: 大量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小口径的山炮,野炮,和大量弹药和毒气(日军无法取胜就放毒气,无耻) ,这才是日军火力强于中国军队,经常击败国军阻击,一个联队(3000)击败国军一个师(约7000-10000人)的原因.
八路军的劣势: 没有或缺乏重武器,缺乏火炮,没有强大的军火工业,武器弹药是个大问题,且自己的根据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无法象解放战争那样依靠根据地,补充自己,大规模运动战.
忒长~楼主分5个贴也可以理解~
1、应该发历史区
2、就是分5个帖也应该以回复方式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