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首次回应“撤资不爱国”质疑:不寒而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11:39
今天,李嘉诚首次公开回应“撤资”“不爱国”等质疑,称“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在其发给记者的新闻稿中说,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在零售方面,其集团在全球拥有13000间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至今天的2300间,增幅为77%。

对于“不爱国”质疑,新闻稿中说,李嘉诚倾注大量时间、心血,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

新闻稿中还表示,李嘉诚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

据介绍,这是李嘉诚首次就事件作出回应,网上一切假李嘉诚之名所流传的文章均非属实。

李嘉诚正式回应:文理扭曲 不寒而栗

橙新闻消息,包括官媒在内的多家内地媒体近期围绕长和系主席李嘉诚“撤资内地”热议,甚至有模仿李嘉诚语气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後,橙新闻今日下午(29日)收到李嘉诚透过长江集团发出的正式对外回应,李嘉诚在回应中称:部分文章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长江集团表示,李嘉诚先生就近日一些人对他和集团毫无根据的指责、似是而非的观点作出回应:“最近一些人对我本人和集团作出毫无根据的指责,惹来网民及传媒的关注。在此,我多谢各位的关心,并藉此机会作出回应。首先感谢国内、香港以及国外的朋友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长江集团归纳了近日传媒的查询,作出以下回应:

1. 为什么连日受到抨击也不作回应?

根据我们的分析,是非浪潮来袭之时,正值习近平主席进行国事访美前夕,我们不想因为李先生的回应,被人借题发挥,引起更广泛的国际讨论。李先生认为,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多番强调,国家要不断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不应让这些毫无根据的口舌之争成为焦点,喧宾夺主,冲淡习主席的重要讯息,引起商界和投资者不必要的顾虑;李先生认为,没有建设性的语言讨伐,并不符中国政府不遗余力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方向和决心。

今次是李先生首次就事件作出回应,网上一切假李先生之名所流传之文章,均非属实。

2. 为何频频出售内地房地产,但仍否认撤资?

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于开曼群岛成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李先生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另外,对于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所得的回报,是属于公司的,并回到股东手中;一如以往,集团将继续在全球,包括在内地寻找投资机会。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

部份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中及将发展之总楼面面积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

事实上,集团于内地发展中或将发展的土地,90%是从拍卖而来,而90%以上的物业均在建成後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极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团从来也在积极等候土地“交吉”,并没有囤地(香港亦如是)。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于不投资内地。其次,在零售方面,集团于全球现拥有逾13,000间零售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加至今天2300间,增幅为77%,扩展步伐迅速。

国家及领导人强调“腾笼换鸟”,深化改革,优化产业,以创新科技驱动经济增长,我们一直重视全球的优质投资机会和支持人才带来的发展机会,长和系在港口、基建、零售、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正大举前进。

习主席最近提倡“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所以集团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而且集团的股东也清楚,海外投资的盈利均属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终通过派息,能令股东受惠。集团以香港为家,于1980年代已开始在国际投资及发展电讯、货柜码头、能源、零售、水厂、电网、地产、火车、飞机租赁等业务,遍及52个国家,这是集团同仁30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

3. 内地官媒多次作出抨击,李先生与中央关系是否有变?

李先生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并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个别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国家方向。习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将继续维持深化改革的坚定承诺,扩大开放;李先生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习主席沉稳的领导能力深感佩服。

4. 部份抨击言论质疑你“不爱国”,有何回应?

李先生儿时历经战乱,然後目睹国家改革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天天进步,内心触动不已。对于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虽感到痛心,但认为苏轼及白居易说得好:“此心安处是吾家”以及“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万变社会,不变承诺”是李嘉诚先生在1980年创立基金会时对自己的格言,他更于2006年宣布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当年已把三分一资产,即超过90亿美元投放于基金会。基金会致力推动奉献文化,至今捐出逾170亿港元,当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还倾注大量时间、心血,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

主要项目包括创办汕头大学,于广东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推动国家高校教育改革,带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为主导未来作好准备;基金会同时重视医疗研究及服务,鼓励探索追求健康的世界,项目包括内地“人间有情”宁养计划,协助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康复的“重生行动”,以及协助残障人士的“长江新里程”等等。



早前报道:两大党报刊文谈“李嘉诚撤资”:不值得大惊小怪

中国经济新闻网9月21日消息,《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两大党报“不约而同”刊文对“李嘉诚撤资”做出回应。《人民日报》文章称,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经济日报》指出,任何资本的流动都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本质上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要理性看待实业资本跨境流动。

《人民日报》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并不能影响基本面。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经济日报》文章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改革部署之下,外来投资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正逐步增强。全文如下:

《人民日报》: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作者:李克济

这几天,亚洲首富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关于他从大陆撤资的争论,仍然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是正常的运作,还是道义的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撤离?义愤填膺的道德审视、唱衰中国的负面猜测、恐慌情绪的传染效应……所有这些元素,使得李嘉诚的撤离变得十分敏感。

那么,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一些人选择从感性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这几年来,由于转方式、调结构,大陆经济增速主动回调,李嘉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扎眼。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好的时候同享福,遇到困难却不能共度难关,这在观感上确实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即便是有种种“看法”,也只能停留于个人内心的几声嘀咕,却难以从公共层面进行“道德绑架”。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李嘉诚到大陆赚钱,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而主张“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当性,在道理上也说不通,更与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陆,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接受任何资本的归去来兮。只是,如果缺少这样的大视野,激于义愤而情绪失控,甚至公开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就显得有点落后于时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于企业家树立信心。

众所周知,北京长安街的东方广场,上海陆家嘴[2.76% 资金研报]的东方汇经,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的标志性建筑,都打上了李嘉诚的烙印,他的撤离,无论如何都可能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这不代表什么,肯定不现实,但如果对此做过度解读,甚至由此预测中国经济不行了,则显得有些夸大其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能影响基本面吗?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与一些人的恐慌情绪相反,中国官方对此表现得从容淡定、举重若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经济日报》:理性看待实业资本跨境流动

作者:顾阳

任何资本的流动都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本质上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一些资本或走或留,应该予以尊重,并依法保障其有序退出的权利。可以预见的是,不断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不断提升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一段时间以来,香港富商李嘉诚调整实业布局、陆续从大陆撤资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来,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网文被恶意炒作,引发了更多的争论。透过网络上飞溅的口水,还原这场争论的本质,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实业资本的跨境流动?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任何资本的流动都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本质上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李嘉诚或走或留,作为他个人的选择,应该予以尊重,并依法保障其有序退出的权利。

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外资,包括港资和台资,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今年3月,我国发布了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准入限制从79条减少到38条,禁止类项目压缩到36条,允许类项目不再保留对外商投资股比的限制。这是外商投资目录颁布20年来历次修订中开放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前,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也正式实施,新办法对境外投资确立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引入了负面清单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府核准范围,被认为是我国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破冰”之举。

不仅如此,我国还扩大了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开放范围,扩大了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措施,取消了钢铁、乙烯、造纸、起重机械、白酒等一般制造业的股比要求。同时,启动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强调对该放给企业的权力要放开手、放到位,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完全由市场主体依法决定。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改革部署之下,外来投资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正逐步增强。今年前8个月,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外商投资增长了9.2%,境内投资者到境外投资规模也增长了20.8%。可以预见的是,不断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不断提升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理性看待资本的跨境流动,就是要将市场可发挥作用的交还给市场,尊重并遵循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规则。(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news.ifeng.com/a/20150929/44761639_0.shtml今天,李嘉诚首次公开回应“撤资”“不爱国”等质疑,称“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在其发给记者的新闻稿中说,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在零售方面,其集团在全球拥有13000间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至今天的2300间,增幅为77%。

对于“不爱国”质疑,新闻稿中说,李嘉诚倾注大量时间、心血,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

新闻稿中还表示,李嘉诚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

据介绍,这是李嘉诚首次就事件作出回应,网上一切假李嘉诚之名所流传的文章均非属实。

李嘉诚正式回应:文理扭曲 不寒而栗

橙新闻消息,包括官媒在内的多家内地媒体近期围绕长和系主席李嘉诚“撤资内地”热议,甚至有模仿李嘉诚语气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後,橙新闻今日下午(29日)收到李嘉诚透过长江集团发出的正式对外回应,李嘉诚在回应中称:部分文章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长江集团表示,李嘉诚先生就近日一些人对他和集团毫无根据的指责、似是而非的观点作出回应:“最近一些人对我本人和集团作出毫无根据的指责,惹来网民及传媒的关注。在此,我多谢各位的关心,并藉此机会作出回应。首先感谢国内、香港以及国外的朋友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长江集团归纳了近日传媒的查询,作出以下回应:

1. 为什么连日受到抨击也不作回应?

根据我们的分析,是非浪潮来袭之时,正值习近平主席进行国事访美前夕,我们不想因为李先生的回应,被人借题发挥,引起更广泛的国际讨论。李先生认为,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多番强调,国家要不断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不应让这些毫无根据的口舌之争成为焦点,喧宾夺主,冲淡习主席的重要讯息,引起商界和投资者不必要的顾虑;李先生认为,没有建设性的语言讨伐,并不符中国政府不遗余力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方向和决心。

今次是李先生首次就事件作出回应,网上一切假李先生之名所流传之文章,均非属实。

2. 为何频频出售内地房地产,但仍否认撤资?

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于开曼群岛成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李先生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另外,对于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所得的回报,是属于公司的,并回到股东手中;一如以往,集团将继续在全球,包括在内地寻找投资机会。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

部份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中及将发展之总楼面面积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

事实上,集团于内地发展中或将发展的土地,90%是从拍卖而来,而90%以上的物业均在建成後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极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团从来也在积极等候土地“交吉”,并没有囤地(香港亦如是)。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于不投资内地。其次,在零售方面,集团于全球现拥有逾13,000间零售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加至今天2300间,增幅为77%,扩展步伐迅速。

国家及领导人强调“腾笼换鸟”,深化改革,优化产业,以创新科技驱动经济增长,我们一直重视全球的优质投资机会和支持人才带来的发展机会,长和系在港口、基建、零售、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正大举前进。

习主席最近提倡“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所以集团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而且集团的股东也清楚,海外投资的盈利均属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终通过派息,能令股东受惠。集团以香港为家,于1980年代已开始在国际投资及发展电讯、货柜码头、能源、零售、水厂、电网、地产、火车、飞机租赁等业务,遍及52个国家,这是集团同仁30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

3. 内地官媒多次作出抨击,李先生与中央关系是否有变?

李先生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并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个别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国家方向。习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将继续维持深化改革的坚定承诺,扩大开放;李先生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习主席沉稳的领导能力深感佩服。

4. 部份抨击言论质疑你“不爱国”,有何回应?

李先生儿时历经战乱,然後目睹国家改革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天天进步,内心触动不已。对于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虽感到痛心,但认为苏轼及白居易说得好:“此心安处是吾家”以及“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万变社会,不变承诺”是李嘉诚先生在1980年创立基金会时对自己的格言,他更于2006年宣布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当年已把三分一资产,即超过90亿美元投放于基金会。基金会致力推动奉献文化,至今捐出逾170亿港元,当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还倾注大量时间、心血,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

主要项目包括创办汕头大学,于广东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推动国家高校教育改革,带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为主导未来作好准备;基金会同时重视医疗研究及服务,鼓励探索追求健康的世界,项目包括内地“人间有情”宁养计划,协助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康复的“重生行动”,以及协助残障人士的“长江新里程”等等。



早前报道:两大党报刊文谈“李嘉诚撤资”:不值得大惊小怪

中国经济新闻网9月21日消息,《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两大党报“不约而同”刊文对“李嘉诚撤资”做出回应。《人民日报》文章称,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经济日报》指出,任何资本的流动都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本质上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要理性看待实业资本跨境流动。

《人民日报》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并不能影响基本面。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经济日报》文章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改革部署之下,外来投资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正逐步增强。全文如下:

《人民日报》: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作者:李克济

这几天,亚洲首富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关于他从大陆撤资的争论,仍然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是正常的运作,还是道义的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撤离?义愤填膺的道德审视、唱衰中国的负面猜测、恐慌情绪的传染效应……所有这些元素,使得李嘉诚的撤离变得十分敏感。

那么,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一些人选择从感性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这几年来,由于转方式、调结构,大陆经济增速主动回调,李嘉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扎眼。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好的时候同享福,遇到困难却不能共度难关,这在观感上确实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即便是有种种“看法”,也只能停留于个人内心的几声嘀咕,却难以从公共层面进行“道德绑架”。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李嘉诚到大陆赚钱,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而主张“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当性,在道理上也说不通,更与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陆,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接受任何资本的归去来兮。只是,如果缺少这样的大视野,激于义愤而情绪失控,甚至公开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就显得有点落后于时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于企业家树立信心。

众所周知,北京长安街的东方广场,上海陆家嘴[2.76% 资金研报]的东方汇经,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的标志性建筑,都打上了李嘉诚的烙印,他的撤离,无论如何都可能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这不代表什么,肯定不现实,但如果对此做过度解读,甚至由此预测中国经济不行了,则显得有些夸大其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能影响基本面吗?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与一些人的恐慌情绪相反,中国官方对此表现得从容淡定、举重若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经济日报》:理性看待实业资本跨境流动

作者:顾阳

任何资本的流动都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本质上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一些资本或走或留,应该予以尊重,并依法保障其有序退出的权利。可以预见的是,不断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不断提升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一段时间以来,香港富商李嘉诚调整实业布局、陆续从大陆撤资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来,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网文被恶意炒作,引发了更多的争论。透过网络上飞溅的口水,还原这场争论的本质,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实业资本的跨境流动?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任何资本的流动都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本质上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李嘉诚或走或留,作为他个人的选择,应该予以尊重,并依法保障其有序退出的权利。

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外资,包括港资和台资,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今年3月,我国发布了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准入限制从79条减少到38条,禁止类项目压缩到36条,允许类项目不再保留对外商投资股比的限制。这是外商投资目录颁布20年来历次修订中开放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前,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也正式实施,新办法对境外投资确立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引入了负面清单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府核准范围,被认为是我国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破冰”之举。

不仅如此,我国还扩大了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开放范围,扩大了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措施,取消了钢铁、乙烯、造纸、起重机械、白酒等一般制造业的股比要求。同时,启动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强调对该放给企业的权力要放开手、放到位,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完全由市场主体依法决定。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改革部署之下,外来投资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正逐步增强。今年前8个月,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外商投资增长了9.2%,境内投资者到境外投资规模也增长了20.8%。可以预见的是,不断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不断提升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理性看待资本的跨境流动,就是要将市场可发挥作用的交还给市场,尊重并遵循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规则。(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news.ifeng.com/a/20150929/44761639_0.shtml
新华社那个,是够蠢的。
一个纯纯粹粹的商人,就不要装爱国了。
人家是加拿大籍好不好。
wg不就在香港吗,李嘉诚敢对现在香港说啥吗。
嘴巴说的再好听也掩盖不住行为,新华社半点儿也不蠢,发出那样的文章就是告诉大家,不会再为李嘉诚背书,他去哪里跟中国无关,死活也跟中国无关,一切都是他个人的行为。
老李啊老李,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真是可以葬送整个家族了。。。反正估计也看不到了,可以安心去死了
爱家乡爱潮州是真,但也不必太批判,毕竟是商人,你让人用特权进来那一天就知道,不是省油的灯,总有一天要走。

既然走,就好聚好散,以后在别的方面还能合作。
老匹夫撤资都不敢承认了
大白熊 发表于 2015-9-29 21:42
爱家乡爱潮州是真,但也不必太批判,毕竟是商人,你让人用特权进来那一天就知道,不是省油的灯,总有一天要 ...
还有合作?新华社发表文章出来就告诉他绝对没有下文了。他安心在英国养老吧
gaohuaide 发表于 2015-9-29 21:38
新华社那个,是够蠢的。
没觉得啊,貌似李嘉诚并没有正面回应质疑
李嘉诚就是当代刘文彩,居然还有人替他叫屈!
数一数李嘉诚的罪状吧。
   1.垄断抬高地价,使香港制造业无法生存,造成香港民众没有就业渠道。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长期做为首富的李氏公司从不从事科技行业的产业,还炒作数码港让港股民血本无归。
   3.香港并非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员工工资也一般,但他把持的香港码头各项码头总费用世界第一,趴在我们身上吸血。
   4.教会了共产党依靠土地财政,腐蚀了党,养成了党的不劳而获的惰性。
   5.李氏公司在内地大部分的土地不是通过公平手段获得的,一些土地根本就是政府送的,也就是送了我们大家的土地给他,最后他拿这些土地高价卖回给我们。
   6.为了控制地价获得垄断地位利用政府的工作失误企图把持政府,例如:利用深圳梧桐山隧道合约未到期拒绝政府回购隧道来企图把持盐田区的土地,干扰政府的规划和工作。
。。。。。。
http://lt.cjdby.net/thread-2077717-1-1.html


李嘉诚老糊涂,明知美国要搞欧洲,回笼资金,还把身家搬去欧洲。人家说富不过三代,李家是成也一代败也一代,老而不死是为贼

李嘉诚老糊涂,明知美国要搞欧洲,回笼资金,还把身家搬去欧洲。人家说富不过三代,李家是成也一代败也一代,老而不死是为贼
CD众人很有底气嘛,各个都能代表领导层了!
实话实说不就得了,扯东扯西的没意思
千万别把打土豪哪阵势拿出来。资本家是社会里的鲶鱼,能起到让社会有活力,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5060年代就犯了这个错误,
关键是制度差,只要走上层权贵路线就能发财。上海前几天新闻是一块地屯了20年,地方政府根本没胆子惹他。
有钱人真是矫情。

如果别人一句话也能把那老贼吓死,那张子强岂不是死得够冤?


关键是制度差,只要走上层权贵路线就能发财。上海前几天新闻是一块地屯了20年,地方政府根本没胆子惹他。
话说哪国走上层权贵路线不能发财?
兄弟给介绍一个国家呗。
我觉得没什么,来去皆是个人自由
话说哪国走上层权贵路线不能发财?
兄弟给介绍一个国家呗。
见地下的阎王,就得走下层路线。
管他干什么,从此以后他是死是活、是败是荣都不关中国鸟事。
好,现在开始指责新华社了,真是好胆气。继续不要停
桂小路 发表于 2015-9-29 21:48
还有合作?新华社发表文章出来就告诉他绝对没有下文了。他安心在英国养老吧
too naive                  
姜还是老的辣  佩服
too naive
等着看。。图样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因为看了人民日报的社论,所以不寒而粟吧?呵呵,老狐狸,就让你担惊受怕去吧!
听其言,观其行。日久人心自见。
“此心安处是吾家”以及“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老李 有國沒有家 有點悲劇 商人投入過多 要抽身不容易  
撤资都不敢承认了,敢作敢当嘛。这么直接否认撤资,当大家都是傻子吗?本来还有点同情,现在有点看不起他了
他去英国投资是仗着后面有个土共,这些年在外投资,有个土共在后面赚了很不少钱,现在翻脸不认人,拔腿就跑,呵呵,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发那篇文章就等于告诉全世界,他个人和土共无关了。。他那点钱可真不算少,有的热闹看了。。香港那么多企业家最看不起的就是他。小气抠门还好处一点不少。。
•人民日报公号谈李嘉诚:与其挽留 不如目送~面对中央不在意其的态度,加之在英法都遇了障碍,于是怀着小脾气赶紧标榜与表白下……
支持李先生起诉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告他们诽谤并要求恢复社会影响,及赔偿精神损失。。。。不告那就是你在说谎!
又想玩儿不劳而获。
支持走,将来好了再回来,留点儿东西。
他这么样发声,也代表他的一种表态了吧。
不过这样的话,李家与中国再无关系了!
gaohuaide 发表于 2015-9-29 21:38
新华社那个,是够蠢的。
没错,感觉在赶人走
动动脑筋吧,骂李嘉诚有球用!
知道他的发家史吗?建国初期国际社会对我们进行大封锁,李利用香港口岸的优势帮国内解决了很多急需的东西,改革开放后又响应国家号召对内地大规模投资。不管怎么样,实时上是为国家做了贡献的! 我党一贯的作风是对帮助过我们的人是记情的,是要报答的,所有开放后其国家给予了他很高的地位,其集团在内地的生意风生水起,其实也是国家对其的一种回报。
别人又没有做什么危害国家的事,凭什么说别人不爱国?你非要别人把资产捐给国家吗,这未免太强人所难了,何况这也不是我党的作风!爱不爱国有程度之分,有些人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这属于特别爱国,属于人民敬仰和学习的对向。而普通人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难道就不爱国了吗?非也,只要遵纪守法,不做危害国家的事就是爱国! 说别人不爱国,别人有做什么危害国家的事吗?别动不动就扣帽子!

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毕竟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以国有为主体。资本的劣根性就是永无止境的追逐利润,这些年黄埔系赚了这么多以形成一个巨大的托拉斯,再往后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具体的他们自己去领会吧)。虽然有隐患,但国家总不好赶别人呀。

所以,他主动离开其实是好事,这跟爱不爱国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人民日报》: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这样的标题是很讲究的。就是说:“你曾经做过有益的事,我也给了你报答,大家好和好散”
霍英东先生搞慈善比李嘉诚出名.
wetoo12345 发表于 2015-9-29 21:58
话说哪国走上层权贵路线不能发财?
兄弟给介绍一个国家呗。
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能10年时间靠囤地从400亿港币变成600亿美金。

李现在跑去英国了,钱刚落地马上被调查O2的并购案。李可是走上层路线,拿了英国爵位的。

碰到国内问题,体制内最无能的一群人就喜欢来一句全球都这样。
动动脑筋吧,骂李嘉诚有球用!
知道他的发家史吗?建国初期国际社会对我们进行大封锁,李利用香港口岸的优 ...
不错。
为什么他要走?
再进一步就是楼上那些人的思维了,卖国贼,该把家产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