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主力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35:39


        最近一直在看大秦帝国,不是电视剧,电视剧原来断断续续的看了点,但看书能给自己更多的想像空间,会自己在脑海里营造人物场景,电视剧拍出来,毕竟跟原著还是会有出入。秦几百年由弱变强,最后靠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灭六国建立王朝,但15年后却土崩瓦解,而那支军队却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让我很不解。于是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收集起来编辑了一下在这里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下。

        秦的历史要追溯到赢氏始祖伯益,他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将关中的领地给了秦,从此秦建国。秦长年征战,最开始在西部与狄戎打,然后东边不是跟楚国就是跟魏国打。但搞了这么多年,也一直没强大起来,别人要吃也吃不下,要想打出去又不打不出去。直到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强国,为秦后来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商鞅属法家,严刑历法是他所提倡的,在他的变法中,有好也有坏,严酷的刑法是规范了民众,但久而久之会让人民产生逆反心里。人民哪怕犯下一点小事,不是割鼻就是割耳,一个连坐法,让人民互相保证,互相监视,互相揭发,一人有罪,五人连坐。但是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避私斗,奖励战功,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也带动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奖励军功这一条。在先秦时代,人们官的大小并不能说明什么,最重要的是爵位,秦最高是20级爵位,商鞅变法时是十级左庶长,到最高时是十六级大良造。“军功爵”是以上缴杀敌首级数作为晋爵受奖的依据。此举打破了“世卿世禄”的官制,士兵斩一敌军官马上可晋一级爵位,较之魏国只赏铜八两的规定高得多。有了军功即使是仆人也可以得到升官,没有军功即使是过去的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待遇,这是秦军战力提高最重要的一点,同时商鞅时期练成的秦国新军“锐士”,加上“军功爵”大大提高秦军战斗力。
        还是回归正题吧。秦灭六国,用了10年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 秦朝的建立靠的就是有一支战无不胜的秦军部队,但始皇帝建立的秦朝只存活了15年时间,就被农民起义军给打败了。这期间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巨鹿之战,但巨鹿之战秦军也并非主力,不过是少府章邯率领的20万骊山囚徒,和原北方军团的王离率领的10万边防军参战,这里10万边防军战斗力应该是不错的,毕竟北方军团原是蒙恬的部队。但这30万大军在巨鹿被消灭干净。你说这30万战斗力不行吗?不是,因为在这之前他们消灭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并和项梁打了三次大仗,最终导致项梁战死。战力不可谓不强,但可惜的是,他们遇上了项羽,这个战争杀神,这个疯子,一场巨鹿之战,秦军惨败,项羽以泄私愤报项梁之死之仇,坑杀20万秦军降卒,从此秦军再无力抵抗。不过事实就这样了?一个灭了六国的秦军主力,到最后靠的是囚徒和边防军来抵抗?那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去了哪里呢?
        在始皇帝时代,秦军可以灭六国,可以组建北方军团进攻匈奴,可以组建南方军团征伐南越,足见其强悍军力。
        始皇时代的北方军团。与武帝时代“逐单于与漠北”功绩相比,始皇帝时代蒙恬的北方军团战绩并不逊色卫青的军队。虽然之后的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就诛杀了北方军团的蒙恬和逼太子扶苏自杀,使得北方军团军心涣散,但这似乎并不未能瓦解北方军,北方军团的战略布置仍处于攻势当中。在秦末动荡不堪的那段岁月中,中原大地虽是群雄争霸,但此时的匈奴在北方军团的打击下,却无力南下,虽然此时崛起匈奴的冒顿单于声望正如日中天。 在统帅蒙恬被诛,监军扶苏太子被杀情形之下,北方军团仍可阻挡冒顿草原铁骑于北方军团长城之外,这值得思索。因为在此之后(秦亡)的汉初与匈奴的战争中,这位匈奴的天才首领逼得汉高祖刘邦靠贿赂美女、财帛才逃脱了性命。
        而秦的南方军团,由屠睢率领50万大军征讨南越,但在湖南广西交界处屠睢被土著游击人员干掉,可见在南方作战的艰辛。南方军团第一批是伐楚的秦军顺势南下,折戟了;第二批又征召秦巴蜀楚齐等民再南下,终收百越。可就是咸阳危机时,这支部队动摇了。屠睢的继任者任嚣、赵佗面对两种选择,北返,就必须放弃岭南,继续占领岭南就必须放弃北返,他们在观望战事的同时,最终选择了后者。按照《史记·南越列传》的说法,当时南方军团归南海郡尉任嚣指挥,任嚣将死的时候,将属下的龙川县令赵佗找来,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组建军队,象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就是今天的广州)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溪关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秦军两大军团,一个在长城大多没有回来,另一个在南方自立建国。但秦军主力就只有这两支部队?他们所面对的真的只是农民组成的起义军? 暴秦无道,天下共诛之,灭秦的其实正是秦政府的正规军,而不是什么暴民。为何要说暴秦,这里其实主要指的是他的极端法制和大兴土木。你说始皇帝焚书坑儒,那顺治帝施文字狱7次,康熙帝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狱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又有谁说他们暴政。但秦的历法让人民没有呼吸,一点小错就要受刑法之苦,秦人年满16必须服兵役,其它人民还必须服徭役,五人连坐等等搞的民不聊生。再另上几个大项目的上马,筑长城,修皇陵,修秦直道驰道,修灵渠以及各宫殿群,更大加重民众的生存压力。

       为何又说秦亡是亡于自己家正规军,这里可以看看,比如典型如:
  
项梁起兵经过:
会稽守殷通闻陈涉起,欲发兵以应涉,使项梁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诫籍持剑居外,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可见项梁起兵纯粹是先在郡府里搞个小政变,然后征发秦王朝在吴中的正规军,发动反秦起义.而且,项梁的政变目的是夺取领导权,即使是原先秦王朝任命的太守殷通,也已经决定要起兵响应陈胜了,殷通项梁的军队,显然都是原先秦王朝的正规军队。
  
刘邦起兵也一样:
        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应诸侯。
可见本来秦王朝任命的沛县县令就已经打算率领正规军反秦了。但沛令是秦人,在沛没有群众基础,所以萧何曹参建议让在城外打游击的刘邦领导沛县的正规军起义反秦,沛县县令也答应了,但中途变卦,结果城内哗变,沛令被杀,随后刘邦就继承了沛县的整套原秦政府的机构。沛军主力,除去刘邦的嫡系数十百人,其余二三千人显然都是秦制下征发的正规军队。   
  
还有齐国复国经过: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彊,能得人。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可见,田儋本来就是齐国王族,在民间颇有威望,等到陈胜起义以后,田儋到狄县县府里搞一次政变,然后把大小官员和群众招来开个会,就宣布齐国复国了.这里,无论是称齐王的经过,还是后面的"发兵",显然都是在狄县县府里,在现成的秦王朝统治机器下运作的,而不是暴民暴动。所征发的部队,也都是在原先秦政府留下的机制内征发的,显然都是秦代正规军。
 
还有赵国复国也一样:
        武臣等从白马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桀,豪桀皆应之;乃行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乃引兵东北击范阳。范阳蒯彻说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武信君曰:"何谓也?"彻曰:"范阳令徐公,畏死而贪,欲先天下降。君若以为秦所置吏,诛杀如前十城,则边地之城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君若赍臣侯印以授范阳令,使乘朱轮华毂,驱驰燕、赵之郊,即燕、赵城可无战而降矣。"武信君曰:"善!"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赵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余城。 
可见,武臣进入赵国故地以后,诸县豪桀纷纷响应。武臣再以这些县征发的秦政府正规军,去攻打剩下的十余城,然而不顺利,于是用蒯彻的计策,直接招降剩下的三十余城,于是各地原先秦王朝设置的郡守县令也都纷纷带自己的正规军投降武信君。
  
就是陈胜也一样,最初起义的,就是秦朝派去戍守渔阳边境的正规军。
        随后经过是:
        "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
        按胡三省对通鉴的注释,就是"收大泽乡之兵以攻蕲也"。可见攻占大泽乡以后,当地正规军就响应陈胜,随后攻打蕲的主力就是原先大泽乡的秦驻军和陈胜率领的戍军的联军。史记记载陈胜"行收兵",并不是说陈胜一路招募军队。而是所过一处就征发原先秦制下的正规军队。
        陈胜首义以后,天下的正规军都争相响应,秦朝这才迅速覆没。否则,刘邦老早就在山泽里打游击,那么多年了,对秦王朝统治几乎没有一点触动。
  早年出于“农民起义”“阶级斗争”史观的需要,有些学者篡改史料,造成大众认知的混乱。甚至所谓“斩木为兵”都仅出自贾谊的过秦论,是文学修辞,无论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这样记载。
  离开这个思维定势以后,再看史记对大泽乡起义的这段记载,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很可能当时的情况是,出事之后(因大雨未能按时到达按律要斩头),在军事会议上,吴广多次散布要逃亡的言论(刘邦就是因为失职选择逃亡的。这里应该是说自己要逃亡,又或许是建议将尉逃亡),将尉怒笞吴广,结果吴广夺剑杀尉,同时陈胜也拔出佩剑诛杀另一名将尉。然后召集部队,誓师造反。

        正规军和民兵区别还是很大的。战国军制严格,从征发到训练都有严格规定。而且,军队骨干,军队组织,是很重要的。在完整制度下征发起来的军队,无论组织还是训练还是战斗力,都能有保证,而暴民暴动,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往往从组织到制度都相当混乱,也就是乌合之众,即使有武器,也照样不堪一击。
        其实即使暴民服过兵役,懂军队编制,临时组织起来的暴民,对组织不熟悉,对战友缺乏了解,对长官的领导艺术也不熟悉,凝聚力一样不如正规军,没有几年的锻炼,是无法形成战斗力的。
从头开始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难度是非常大的。
        同理,一支军队哪怕战斗减员过半,只要组织完好,建制没乱,骨干尚存,哪怕依靠抓壮丁充炮灰,也能迅速恢复战斗力。
        而要将临时组织的一群人,编制成军队,哪怕所有人都是战术高手,新成立的军队战斗力能有多少,依然是未知数,需要经受实战的考验才行。
        如果不是秦正规军的成建制起义,单凭在山里打游击的刘邦,在泽里打游击的彭越,再怎么折腾,也都威胁不了秦王朝的统治。

        而那支北方部队按史记记载,
        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
        匈奴列传: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
        可见蒙恬所部除了北逐戎狄,再就是移民实边,在内蒙古屯垦。秦末战乱,河套屯田尽弃,这些屯军应该就调回了,很可能后来就编入章邯王离的部队里。也不排除战乱时部队小部分解体,分散逃亡回乡,或者倒戈加入陈胜起义军的可能性。

       归根结底,秦亡是多方面的。大兴土木,严刑历法,无休止的征徭役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军队与人民纷纷起义,南北两支大军未回援。而曾经那支战无不胜的秦军主力,给我们留下的就只有兵马俑了。

967e65a36ca545b79919a3badfead6b0.jpg (99.8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0 14:32 上传



        最近一直在看大秦帝国,不是电视剧,电视剧原来断断续续的看了点,但看书能给自己更多的想像空间,会自己在脑海里营造人物场景,电视剧拍出来,毕竟跟原著还是会有出入。秦几百年由弱变强,最后靠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灭六国建立王朝,但15年后却土崩瓦解,而那支军队却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让我很不解。于是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收集起来编辑了一下在这里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下。

        秦的历史要追溯到赢氏始祖伯益,他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将关中的领地给了秦,从此秦建国。秦长年征战,最开始在西部与狄戎打,然后东边不是跟楚国就是跟魏国打。但搞了这么多年,也一直没强大起来,别人要吃也吃不下,要想打出去又不打不出去。直到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强国,为秦后来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商鞅属法家,严刑历法是他所提倡的,在他的变法中,有好也有坏,严酷的刑法是规范了民众,但久而久之会让人民产生逆反心里。人民哪怕犯下一点小事,不是割鼻就是割耳,一个连坐法,让人民互相保证,互相监视,互相揭发,一人有罪,五人连坐。但是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避私斗,奖励战功,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也带动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奖励军功这一条。在先秦时代,人们官的大小并不能说明什么,最重要的是爵位,秦最高是20级爵位,商鞅变法时是十级左庶长,到最高时是十六级大良造。“军功爵”是以上缴杀敌首级数作为晋爵受奖的依据。此举打破了“世卿世禄”的官制,士兵斩一敌军官马上可晋一级爵位,较之魏国只赏铜八两的规定高得多。有了军功即使是仆人也可以得到升官,没有军功即使是过去的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待遇,这是秦军战力提高最重要的一点,同时商鞅时期练成的秦国新军“锐士”,加上“军功爵”大大提高秦军战斗力。
        还是回归正题吧。秦灭六国,用了10年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 秦朝的建立靠的就是有一支战无不胜的秦军部队,但始皇帝建立的秦朝只存活了15年时间,就被农民起义军给打败了。这期间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巨鹿之战,但巨鹿之战秦军也并非主力,不过是少府章邯率领的20万骊山囚徒,和原北方军团的王离率领的10万边防军参战,这里10万边防军战斗力应该是不错的,毕竟北方军团原是蒙恬的部队。但这30万大军在巨鹿被消灭干净。你说这30万战斗力不行吗?不是,因为在这之前他们消灭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并和项梁打了三次大仗,最终导致项梁战死。战力不可谓不强,但可惜的是,他们遇上了项羽,这个战争杀神,这个疯子,一场巨鹿之战,秦军惨败,项羽以泄私愤报项梁之死之仇,坑杀20万秦军降卒,从此秦军再无力抵抗。不过事实就这样了?一个灭了六国的秦军主力,到最后靠的是囚徒和边防军来抵抗?那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去了哪里呢?
        在始皇帝时代,秦军可以灭六国,可以组建北方军团进攻匈奴,可以组建南方军团征伐南越,足见其强悍军力。
        始皇时代的北方军团。与武帝时代“逐单于与漠北”功绩相比,始皇帝时代蒙恬的北方军团战绩并不逊色卫青的军队。虽然之后的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就诛杀了北方军团的蒙恬和逼太子扶苏自杀,使得北方军团军心涣散,但这似乎并不未能瓦解北方军,北方军团的战略布置仍处于攻势当中。在秦末动荡不堪的那段岁月中,中原大地虽是群雄争霸,但此时的匈奴在北方军团的打击下,却无力南下,虽然此时崛起匈奴的冒顿单于声望正如日中天。 在统帅蒙恬被诛,监军扶苏太子被杀情形之下,北方军团仍可阻挡冒顿草原铁骑于北方军团长城之外,这值得思索。因为在此之后(秦亡)的汉初与匈奴的战争中,这位匈奴的天才首领逼得汉高祖刘邦靠贿赂美女、财帛才逃脱了性命。
        而秦的南方军团,由屠睢率领50万大军征讨南越,但在湖南广西交界处屠睢被土著游击人员干掉,可见在南方作战的艰辛。南方军团第一批是伐楚的秦军顺势南下,折戟了;第二批又征召秦巴蜀楚齐等民再南下,终收百越。可就是咸阳危机时,这支部队动摇了。屠睢的继任者任嚣、赵佗面对两种选择,北返,就必须放弃岭南,继续占领岭南就必须放弃北返,他们在观望战事的同时,最终选择了后者。按照《史记·南越列传》的说法,当时南方军团归南海郡尉任嚣指挥,任嚣将死的时候,将属下的龙川县令赵佗找来,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组建军队,象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就是今天的广州)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溪关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秦军两大军团,一个在长城大多没有回来,另一个在南方自立建国。但秦军主力就只有这两支部队?他们所面对的真的只是农民组成的起义军? 暴秦无道,天下共诛之,灭秦的其实正是秦政府的正规军,而不是什么暴民。为何要说暴秦,这里其实主要指的是他的极端法制和大兴土木。你说始皇帝焚书坑儒,那顺治帝施文字狱7次,康熙帝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狱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又有谁说他们暴政。但秦的历法让人民没有呼吸,一点小错就要受刑法之苦,秦人年满16必须服兵役,其它人民还必须服徭役,五人连坐等等搞的民不聊生。再另上几个大项目的上马,筑长城,修皇陵,修秦直道驰道,修灵渠以及各宫殿群,更大加重民众的生存压力。

       为何又说秦亡是亡于自己家正规军,这里可以看看,比如典型如:
  
项梁起兵经过:
会稽守殷通闻陈涉起,欲发兵以应涉,使项梁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诫籍持剑居外,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可见项梁起兵纯粹是先在郡府里搞个小政变,然后征发秦王朝在吴中的正规军,发动反秦起义.而且,项梁的政变目的是夺取领导权,即使是原先秦王朝任命的太守殷通,也已经决定要起兵响应陈胜了,殷通项梁的军队,显然都是原先秦王朝的正规军队。
  
刘邦起兵也一样:
        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应诸侯。
可见本来秦王朝任命的沛县县令就已经打算率领正规军反秦了。但沛令是秦人,在沛没有群众基础,所以萧何曹参建议让在城外打游击的刘邦领导沛县的正规军起义反秦,沛县县令也答应了,但中途变卦,结果城内哗变,沛令被杀,随后刘邦就继承了沛县的整套原秦政府的机构。沛军主力,除去刘邦的嫡系数十百人,其余二三千人显然都是秦制下征发的正规军队。   
  
还有齐国复国经过: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彊,能得人。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可见,田儋本来就是齐国王族,在民间颇有威望,等到陈胜起义以后,田儋到狄县县府里搞一次政变,然后把大小官员和群众招来开个会,就宣布齐国复国了.这里,无论是称齐王的经过,还是后面的"发兵",显然都是在狄县县府里,在现成的秦王朝统治机器下运作的,而不是暴民暴动。所征发的部队,也都是在原先秦政府留下的机制内征发的,显然都是秦代正规军。
 
还有赵国复国也一样:
        武臣等从白马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桀,豪桀皆应之;乃行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乃引兵东北击范阳。范阳蒯彻说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武信君曰:"何谓也?"彻曰:"范阳令徐公,畏死而贪,欲先天下降。君若以为秦所置吏,诛杀如前十城,则边地之城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君若赍臣侯印以授范阳令,使乘朱轮华毂,驱驰燕、赵之郊,即燕、赵城可无战而降矣。"武信君曰:"善!"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赵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余城。 
可见,武臣进入赵国故地以后,诸县豪桀纷纷响应。武臣再以这些县征发的秦政府正规军,去攻打剩下的十余城,然而不顺利,于是用蒯彻的计策,直接招降剩下的三十余城,于是各地原先秦王朝设置的郡守县令也都纷纷带自己的正规军投降武信君。
  
就是陈胜也一样,最初起义的,就是秦朝派去戍守渔阳边境的正规军。
        随后经过是:
        "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
        按胡三省对通鉴的注释,就是"收大泽乡之兵以攻蕲也"。可见攻占大泽乡以后,当地正规军就响应陈胜,随后攻打蕲的主力就是原先大泽乡的秦驻军和陈胜率领的戍军的联军。史记记载陈胜"行收兵",并不是说陈胜一路招募军队。而是所过一处就征发原先秦制下的正规军队。
        陈胜首义以后,天下的正规军都争相响应,秦朝这才迅速覆没。否则,刘邦老早就在山泽里打游击,那么多年了,对秦王朝统治几乎没有一点触动。
  早年出于“农民起义”“阶级斗争”史观的需要,有些学者篡改史料,造成大众认知的混乱。甚至所谓“斩木为兵”都仅出自贾谊的过秦论,是文学修辞,无论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这样记载。
  离开这个思维定势以后,再看史记对大泽乡起义的这段记载,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很可能当时的情况是,出事之后(因大雨未能按时到达按律要斩头),在军事会议上,吴广多次散布要逃亡的言论(刘邦就是因为失职选择逃亡的。这里应该是说自己要逃亡,又或许是建议将尉逃亡),将尉怒笞吴广,结果吴广夺剑杀尉,同时陈胜也拔出佩剑诛杀另一名将尉。然后召集部队,誓师造反。

        正规军和民兵区别还是很大的。战国军制严格,从征发到训练都有严格规定。而且,军队骨干,军队组织,是很重要的。在完整制度下征发起来的军队,无论组织还是训练还是战斗力,都能有保证,而暴民暴动,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往往从组织到制度都相当混乱,也就是乌合之众,即使有武器,也照样不堪一击。
        其实即使暴民服过兵役,懂军队编制,临时组织起来的暴民,对组织不熟悉,对战友缺乏了解,对长官的领导艺术也不熟悉,凝聚力一样不如正规军,没有几年的锻炼,是无法形成战斗力的。
从头开始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难度是非常大的。
        同理,一支军队哪怕战斗减员过半,只要组织完好,建制没乱,骨干尚存,哪怕依靠抓壮丁充炮灰,也能迅速恢复战斗力。
        而要将临时组织的一群人,编制成军队,哪怕所有人都是战术高手,新成立的军队战斗力能有多少,依然是未知数,需要经受实战的考验才行。
        如果不是秦正规军的成建制起义,单凭在山里打游击的刘邦,在泽里打游击的彭越,再怎么折腾,也都威胁不了秦王朝的统治。

        而那支北方部队按史记记载,
        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
        匈奴列传: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
        可见蒙恬所部除了北逐戎狄,再就是移民实边,在内蒙古屯垦。秦末战乱,河套屯田尽弃,这些屯军应该就调回了,很可能后来就编入章邯王离的部队里。也不排除战乱时部队小部分解体,分散逃亡回乡,或者倒戈加入陈胜起义军的可能性。

       归根结底,秦亡是多方面的。大兴土木,严刑历法,无休止的征徭役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军队与人民纷纷起义,南北两支大军未回援。而曾经那支战无不胜的秦军主力,给我们留下的就只有兵马俑了。
看小说看到狗血的恋情就看不下去了
居然影射美帝,呼叫@模拟城市
主幼国疑,安能天下太平。胡亥得国不正,杀尽能臣干吏,靠赵构这个宦官压制不了野心家。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O^
主幼国疑,安能天下太平。胡亥得国不正,杀尽能臣干吏,靠赵构这个宦官压制不了野心家。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
你啥时候把堂堂皇帝给阉了?手动惊恐...
你啥时候把堂堂皇帝给阉了?手动惊恐...
惶恐,惶恐,是赵高……不过赵构和赵高其实也差不多^O^
对楼主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秦朝立国之后采取外重内轻的方针,关中本土和关东地区的正规军都很少。所以周文率领几十万张楚军进军到戏的时候,章邯才会对二世说,今发近县不及,以骊山囚徒抵御张楚军。以此看来,秦朝的正规军全部集结在河套地区和岭南地区,腹地只有警察性质的守备队。
关于反秦战争的性质,我十分赞成楼主的分析,这是一场六国贵族对秦朝统一的反动。即使是首先起义的陈胜、吴广也不是所谓的农民阶级,否则二人不会有字,司马迁更不会把陈胜写入只有世家。
苏联的解体其实也是军队瓦解和叛变的结果
惶恐,惶恐,是赵高……不过赵构和赵高其实也差不多^O^
区别是一个有JJ一个没有@~@
推翻秦朝的主力是六国贵族余孽,只有前代贵族,才有钱有人有经验组织正规军,农民起义只是导火索,这个道理和隋朝的问题是一样的,战国和五胡两个大分裂时代余留的各种门阀世家在短命的大一统新朝是不会安分的,必然要搞事,始皇帝还是不够狠,没有把六国贵族斩草除根
定鼎天下后,以军工计爵的方法不改变,就只有被反噬了。六国一灭,没有人能通过军工提高地位和财富了,上升通道一堵死,整个国家迅速僵化灭亡了。这才是主要原因,和秦法关系不是太大,汉初承秦制,也没有发现农民受不了,大规模qiyi的
区别是一个有JJ一个没有@~@
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
惶恐,惶恐,是赵高……不过赵构和赵高其实也差不多^O^
赵高是宦官乃后人误传,史记明确记载他有女婿阎乐
胡取禾 发表于 2015-9-20 15:12
苏联的解体其实也是军队瓦解和叛变的结果
难道不是总书记叛变的结果?上台之后把政治局都换了个遍,掌控力很强嘛。

然后后世人还说是苏联体制积重难返,说苏军不听话。能换光政治局委员,要认认真真搞改革,那不成功还真难。
霍骠骑3 发表于 2015-9-20 15:15
区别是一个有JJ一个没有@~@
但区别也不大,赵构应该丧失功能了,后来即位的是太祖的子孙。
杨威利0607 发表于 2015-9-20 15:21
定鼎天下后,以军工计爵的方法不改变,就只有被反噬了。六国一灭,没有人能通过军工提高地位和财富了,上升 ...
战国七雄就是军国主义,只不过秦国最厉害。
以东亚大陆为中心的世界,把好地方都占光了,没有可以抢的地方了,自然要崩溃的。
如果是在地中海,可能要好一些,西边打到伊比利亚,东边打到印度。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赵高是不是有JB,胡亥是不是个白痴,以及如果扶苏继位会不会避免亡国...都不是太重要的问题。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单纯亡于制度的朝代。它那个时代,统一的条件根本就不成熟,秦始皇跟吃了兴奋剂一样,强行把六国推平,统一是确实统一了,但太脆弱了;它那个制度,是个省级的体量,放大到国家级别,几乎是瞬间崩溃。谁当皇帝都是个死。

汉朝统一后,先是恢复周朝封建制,虽沿用了秦法,但不打仗,不修大坟,不大搞基建...有没有秦法已经无关紧要。一直到武帝,各种手段并用,算是正式统一。

换句话说,秦始皇把统一进度强行提前了八十年左右,被强烈的副作用反噬而亡。

秦军主力在岭南和内蒙,但这些军队由各国人组成,已不是当年的关西死亡军团了。

赵高是不是有JB,胡亥是不是个白痴,以及如果扶苏继位会不会避免亡国...都不是太重要的问题。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单纯亡于制度的朝代。它那个时代,统一的条件根本就不成熟,秦始皇跟吃了兴奋剂一样,强行把六国推平,统一是确实统一了,但太脆弱了;它那个制度,是个省级的体量,放大到国家级别,几乎是瞬间崩溃。谁当皇帝都是个死。

汉朝统一后,先是恢复周朝封建制,虽沿用了秦法,但不打仗,不修大坟,不大搞基建...有没有秦法已经无关紧要。一直到武帝,各种手段并用,算是正式统一。

换句话说,秦始皇把统一进度强行提前了八十年左右,被强烈的副作用反噬而亡。

秦军主力在岭南和内蒙,但这些军队由各国人组成,已不是当年的关西死亡军团了。
赵高是宦官乃后人误传,史记明确记载他有女婿阎乐
他不是开始就是太监啊!-_-||
他不是开始就是太监啊!-_-||
那是后来对宦字的误解,本意是皇帝身边的官员,后来专指太监,这是误解古文的错误
秦王子婴是个很有能力的,可惜了。。。
宇文西城 发表于 2015-9-20 15:35
赵高是宦官乃后人误传,史记明确记载他有女婿阎乐
宦官不一定是从小阉割,也有可能是长大后阉割,甚至可能在结婚生子后阉割。比如说王振和司马迁。司马迁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明朝的王振也是长大成人后考取秀才,但由于考取举人、进士这条路太难走,于是阉割后当了宦官。
战国七雄就是军国主义,只不过秦国最厉害。
以东亚大陆为中心的世界,把好地方都占光了,没有可以抢的地 ...
就是这样,军国主义立国必须不停的打仗,一停下来就会被反噬
宦官不一定是从小阉割,也有可能是长大后阉割,甚至可能在结婚生子后阉割。比如说王振和司马迁。司马迁的 ...
我在21楼已经解释了,事实上赵高被误认为是宦官是从东汉后期开始,在此前从未有过这种说法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9-20 14:45
主幼国疑,安能天下太平。胡亥得国不正,杀尽能臣干吏,靠赵构这个宦官压制不了野心家。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
秦二世居然是靠宋高宗来治理国家,难怪失败!又学到了新历史知识,幸甚幸甚!
霍骠骑3 发表于 2015-9-20 15:15
区别是一个有JJ一个没有@~@
有种说法是,赵高并非后世的宦官,是个纯爷们。
秦二世居然是靠宋高宗来治理国家,难怪失败!又学到了新历史知识,幸甚幸甚!
本菜表示,穿越了^O^


商鞅的律法太严厉,在秦国执行下来,都花了20年时间,即使这样,商鞅还是难逃一死。

秦始皇以一个省的体量打败几个省的军力,突然得到这么多土地、国民,一下子没有那么多习惯秦法、来自秦国的官员管理整个国家,只得任用当地人做官,而这些官员本来就念旧仇,更不习惯秦法,这样原来属于6国的官员和百姓都对中央政府有抵触情绪,加上大兴土木,民怨沸腾,自然,一有风吹草动,中央政府就处于全面的围攻之中了。

刘邦吸收了教训了,把郡县制留下,但是,严刑峻法去掉了,而且与民休养,才稳定了统治。

到武帝时期,更是把倡导仁义、民重君轻的儒家学说立为官僚体系的考核标准,所以才有了400年的稳定。汉朝“举孝廉”,就是给普罗百姓树道德标杆。

要说秦国主力部队哪里去了,还是因为统一后,原来的那支攻坚可锐的军队被6国的乌合之众稀释了。6国在面对面硬拼中输掉的,通过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赢得了。





商鞅的律法太严厉,在秦国执行下来,都花了20年时间,即使这样,商鞅还是难逃一死。

秦始皇以一个省的体量打败几个省的军力,突然得到这么多土地、国民,一下子没有那么多习惯秦法、来自秦国的官员管理整个国家,只得任用当地人做官,而这些官员本来就念旧仇,更不习惯秦法,这样原来属于6国的官员和百姓都对中央政府有抵触情绪,加上大兴土木,民怨沸腾,自然,一有风吹草动,中央政府就处于全面的围攻之中了。

刘邦吸收了教训了,把郡县制留下,但是,严刑峻法去掉了,而且与民休养,才稳定了统治。

到武帝时期,更是把倡导仁义、民重君轻的儒家学说立为官僚体系的考核标准,所以才有了400年的稳定。汉朝“举孝廉”,就是给普罗百姓树道德标杆。

要说秦国主力部队哪里去了,还是因为统一后,原来的那支攻坚可锐的军队被6国的乌合之众稀释了。6国在面对面硬拼中输掉的,通过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赢得了。



fgsvxnds 发表于 2015-9-20 17:45
秦二世居然是靠宋高宗来治理国家,难怪失败!又学到了新历史知识,幸甚幸甚!
哈哈!还是层主的眼尖啊!


横看历史,就是没有把六国贵族铲除光。 制度啥XX的都不重要,否则新中国就不可能诞生了。那对旧制度的颠覆程度,放哪个朝代敢?TG有啥资源?有钱吗?

最大的区别是,PLA这边地主老财都打倒。  你不杀光,就是“我南霸天又回来了”。六国贵族不就是爬回来的南霸天吗?

凯撒不想沾血,结果被捅死了。屋大维汲取教训,玩全杀光,就没事了。 苏拉,玩全杀光,就没事了。

玩圣母,死的都是自己。

横看历史,就是没有把六国贵族铲除光。 制度啥XX的都不重要,否则新中国就不可能诞生了。那对旧制度的颠覆程度,放哪个朝代敢?TG有啥资源?有钱吗?

最大的区别是,PLA这边地主老财都打倒。  你不杀光,就是“我南霸天又回来了”。六国贵族不就是爬回来的南霸天吗?

凯撒不想沾血,结果被捅死了。屋大维汲取教训,玩全杀光,就没事了。 苏拉,玩全杀光,就没事了。

玩圣母,死的都是自己。
宇文西城 发表于 2015-9-20 15:35
赵高是宦官乃后人误传,史记明确记载他有女婿阎乐
也有结婚生育后再入宫的情况。
万一以后有天打台湾,想清楚,玩圣母什么下场。
胜可知不可为 发表于 2015-9-20 16:42
宦官不一定是从小阉割,也有可能是长大后阉割,甚至可能在结婚生子后阉割。比如说王振和司马迁。司马迁的 ...
王振那个例子比较特殊,跟多的是犯罪后阉割入宫的。
王振那个例子比较特殊,跟多的是犯罪后阉割入宫的。
明清,特别是明,主动阉割进宫的数不胜数。
清客道人 发表于 2015-9-20 20:38
王振那个例子比较特殊,跟多的是犯罪后阉割入宫的。
明朝那些事里,有名的坏蛋,刘瑾,魏忠贤都是自宫的.这样的人更容易人格扭曲吧.
也有结婚生育后再入宫的情况。
20楼有解释
星空大师 发表于 2015-9-20 15:18
推翻秦朝的主力是六国贵族余孽,只有前代贵族,才有钱有人有经验组织正规军,农民起义只是导火索,这个道理 ...
楚怀王都成放羊娃了,秦始皇还不狠啊.皇族都是人丁兴旺,怎么可能全杀光,皇族没了还有世族,如项家,总不能把他国的皇族连当官的全杀光吧.
暴政必亡,苏联完蛋的时候,那只庞大的军队也没保它
星空大师 发表于 2015-9-20 15:18
推翻秦朝的主力是六国贵族余孽,只有前代贵族,才有钱有人有经验组织正规军,农民起义只是导火索,这个道理 ...
真这么干了.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我等不是汉人而是秦人?
金属熊猫兔 发表于 2015-9-20 20:31
横看历史,就是没有把六国贵族铲除光。 制度啥XX的都不重要,否则新中国就不可能诞生了。那对旧制度的颠覆 ...
关于凯撒被刺,现在有新说法,未必是真,仅供参考。据说是凯撒自己导演了一场刺杀的假戏,以此制造借口来镇压反对派,结果玩砸了,演假戏的演员里面混进来几个想演真戏的,于是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