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宽松的西方教育,偷偷完成社会分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21:13:03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80/45/44/4_1.html
-----------------------------------------------------------------------------------------------
一部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正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有关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纪录片中,西方教育的自由散漫与中国教育的刻板严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印证了某种长期以来的“常识”。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 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位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国能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孩子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中国老师在英国》的宣传照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很多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他们能顺利毕业。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纪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80/45/44/4_1.html
-----------------------------------------------------------------------------------------------
一部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正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有关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纪录片中,西方教育的自由散漫与中国教育的刻板严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印证了某种长期以来的“常识”。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 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位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国能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孩子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中国老师在英国》的宣传照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很多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他们能顺利毕业。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纪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楼主以为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楼主以为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偷偷完成社会分层”
高考按分数录取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个坑
当前的中国教育和社会分层就没有关系?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还是天朝好,直接出身定级
近年来教育已经向西方看齐
还是天朝好,直接出身定级
扯淡,读书改变命运在中国绝对不是空话。自己是loser不要想当然别人也是。你这种心态,注定了你的命运。
社会分层与教育无关。你采用何种教育形式,都会出现分层。教育如果用来承担平衡阶层利益的任务,那可麻烦了。有钱的聪明孩子,你必须憋住他,不能让他上去。只因为他家有钱,无形中就扼杀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国古代社会,采用是科举制的。千年来貌似做的很公平。不问出身,只看文章好坏。可是你们反过来想想啊,一年考中进士的,能有几个毛人啊。正因为皇家垄断了人才的出路,汇总起来,上升通道也就那么点儿。这算哪门子公平啊。正因为垄断了上升的途径,因此阶层才会固化。选拔手段再公平,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很多人没饭吃,你给的解决方案是抽签,这样最公平,仿佛大家都没意见。其实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开源,找到更多的粮食,大家都有的吃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清朝末期为啥废了科举?因为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了。上升的通道变得更加多样化了。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才,那么普及化的学校教育就成了最优化的方式。教育必须要跟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匹配,要为社会提供合格够用的人才。

现在呼吁教育改革,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经济要升级,要转型。你大批量培养出来的统一规格的人才不好使了。市场在变得越来越细分,社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了。就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去匹配。现在像考试工厂批生产出来的那种学生他们合格吗?他们能不能承担转型的任务?以公平的名义,为社会提供了大批不匹配的劳动者,算哪门子公平啊!

呼吁公平的,其实有一个判断前提,那就是机会是有限的。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因此要想获益,就只能在分配方式上做文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是只会窝里斗。因为最大的竞争者就是自己的同胞。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只会把总盘子越做越小。哪怕你分的再平均,也掩盖不了下降的趋势。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9-16 21:26
社会分层与教育无关。你采用何种教育形式,都会出现分层。教育如果用来承担平衡阶层利益的任务,那可麻烦了 ...
唧唧歪歪半天,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科举比门阀、士族进步了N多!

任何社会都是金字塔结构,向上的通道的竞争是一个零和博弈,哪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9-16 21:26
社会分层与教育无关。你采用何种教育形式,都会出现分层。教育如果用来承担平衡阶层利益的任务,那可麻烦了 ...
中国古代造反很多是进不了体制内和流民裹挟叛乱的人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9-16 21:26
社会分层与教育无关。你采用何种教育形式,都会出现分层。教育如果用来承担平衡阶层利益的任务,那可麻烦了 ...

层主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的观点是什么呢?如何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xyhmf 发表于 2015-9-16 21:44
唧唧歪歪半天,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科举比门阀、士族进步了N多!
归根结底,教育要是用来承担公平的任务,那是对创新的竞争力有影响的。这个任务本来也不该教育来承担。国内之所以教育成了改变身份的阶梯,那是因为畸形的经济结构。还有人口竞争压力造成的。大企业门槛儿高,没工夫去看这个人是不是有能力。他们必然要用一刀切看学历的办法来筛选人才。中小企业则没这么死板。那些有能力的,就会有更大的机会。要想整个社会不唯学历,放宽更多的渠道。那么就必须有大批量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只有就业的多样化。才会使得大家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历才不是唯一的途径。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super3 发表于 2015-9-16 21:49
中国古代造反很多是进不了体制内和流民裹挟叛乱的人
这个,我有个解释。造反和革命,就好比电脑Format。一个操作系统,本来运行的好好的。但是架不住时间长了木马病毒无数。最后是在是瘫痪的不行了。那只好全部格式化重装系统啊。你格式化系统,必定要殃及那些无辜没中毒的文件。那也没办法,总不能系统瘫痪吧。我国起码重装了N回系统了。秦汉以前算是DOS,秦汉以来算是win95~win98。民国算是个windows me 。一个短命的换汤不换药的系统。后来跟苏联学装了个啥事儿都要手动的linux。后来终于装了一个稳定工作,且不麻烦的winxp。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9-16 21:54
归根结底,教育要是用来承担公平的任务,那是对创新的竞争力有影响的。这个任务本来也不该教育来承担。国 ...
大道理说的有点道道,但问你个问题:
不靠教育来进行社会分层那按什么来呢?靠出生、靠财产、靠门第来区分?
依靠学历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最公平的,给了平民子弟一条出路。
不公平的事哪里都有,我上中学班上有同学父母是厅级、副厅干部,上大学虽然有门路但相比老百姓也就是能低个几十分(搞点特长加分、委托培养之类,93年上大学),分数太低的同样搞不定,放眼世界这已经是非常公平了!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5-9-16 21:50
层主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的观点是什么呢?如何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首先素质教育不是吹拉弹唱。不是音乐美术这些副科。素质都是些形容词。比如坚毅,果断,善良,有正义感,有同情心。还有些是名词,比如情绪控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好奇心……这些构成了素质的组成部分。那么教育就要培养完善这些能力。你当然可以想象得出来,这些素质都具备了,成绩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国大多数教育都是反过来的,技能为主,靠的是拼命训练。其实这样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被剥夺了,好奇心被磨灭。长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能力应对将来的社会需求的。

为了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你就不能简单粗暴的靠加大负荷量来实现。因此西方国家给学生减负的初衷也就是这样的。很多学校,学生并不轻松,知识量虽然下降了。好像没我国的学生学的多。但是他们思考过程是不一样的。大量的东西,需要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探寻。他们不寻求简单的标准答案。说白了简单的标准答案是老师在偷懒。以至于不得不用技术手段来补偿教师的无能。

至于西方有的学校放羊,那是制度异化的问题。这个异化问题是个麻烦事。所谓制度异化,就是制度被玩儿坏的意思。任何制度在执行中都会被玩儿坏的。我国这种教育方式初衷也是好的,但是也被玩儿坏了。

至于教育的解决方法,很难。但是我想首先需要给教育松绑。不要再让教育区承担公平的责任。这事儿教育是根本做不到的。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9-16 22:03
这个,我有个解释。造反和革命,就好比电脑Format。一个操作系统,本来运行的好好的。但是架不住时间长了 ...
改朝换代是中国特色,印度欧洲没这样的
super3 发表于 2015-9-16 22:27
改朝换代是中国特色,印度欧洲没这样的
法国大革命怎么算?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9-16 22:37
法国大革命怎么算?
法国革命不是全国性的改朝换代,而且王朝还是复辟了

中国改朝换代是每个角落阶级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