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 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3:29:49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位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国能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孩子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很多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他们能顺利毕业。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记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位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国能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孩子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很多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他们能顺利毕业。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记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写的好。很不错
教育对社会流动性帮助不大。

科举制度 搞了几千年 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很穷
啊楼主,我恨你啊,为啥不在10年前给我看到这篇文章。。。唉╯▂╰

西方的私立学校 并不难 只是教育资源更多

更有钱而已。人家也不玩填鸭教育那一套

eeyylx 发表于 2015-8-28 11:59
教育对社会流动性帮助不大。

科举制度 搞了几千年 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很穷


没教育,没恢复高考,超大上大部分人都在家里种田或者工地上搬砖呢呢,有时间在这里tree new bee?
eeyylx 发表于 2015-8-28 11:59
教育对社会流动性帮助不大。

科举制度 搞了几千年 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很穷


没教育,没恢复高考,超大上大部分人都在家里种田或者工地上搬砖呢呢,有时间在这里tree new bee?
写的非常好
你给我找一个英国私立学校 有那个 学习压力比中国大的?你根本就是道听途说。中国学生体质差 气质差 眼镜比例世界第一。花了十几年 学一些和实际工作毫不相干的内容。居然有人赞?

社会分层不能靠读书去解决。读书是学本领和技能。真正的拼搏是毕业以后。七八岁小孩 学那么多有个毛用
你给我找一个英国私立学校 有那个 学习压力比中国大的?你根本就是道听途说。中国学生体质差 气质差 眼镜比例世界第一。花了十几年 学一些和实际工作毫不相干的内容。居然有人赞?

社会分层不能靠读书去解决。读书是学本领和技能。真正的拼搏是毕业以后。七八岁小孩 学那么多有个毛用
其实能反映社会分层的最好的例子是小布什和胡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的一段对话

而且社会分层其实有很多角度,经济只是其中一个角度
韩日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
为什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

韩日只善于微创新
将现成技术花样化、精细化
他们的颠覆式创新能力很差



其实能反映社会分层的最好的例子是小布什和胡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的一段对话

而且社会分层其实有很多角度, ...
求明示那段话。。。
社会分层不能靠读书去解决。读书是学本领和技能。真正的拼搏是毕业以后。

中国人习惯毕业后各就各位
拼搏要在学生阶段


fkcnn 发表于 2015-8-28 12:22
求明示那段话。。。
小布什听说中国学生都很勤奋,不理解就和胡聊这个。胡就给他解释在中国教育如何改变人的地位,小布什就拿陪他一起的yale大学同学开刷,说他当初成绩门门优,现在我是美国总统,他是我派遣到中国的官员而已
eeyylx 发表于 2015-8-28 12:10
你给我找一个英国私立学校 有那个 学习压力比中国大的?你根本就是道听途说。中国学生体质差 气质差 眼镜比 ...
真正拼搏的目标其实是个圈子。不管是去英国私立学校也好,中国重点公办学校也好,最后都是为了混进更好的圈子。

但是反过来说,中国式的学习方法特别是高考,的确可以筛选掉一大批的人。诸如国内前几大投行招人,先看本科是不是北大清华复旦交大。
按照楼主的理论,中国这么注意社会阶层的流动,怎么搞得贫富差距远大于英国这种老牌的西方发达国家啊?
写的非常好!
然而美国人均用电量14000度了,欧洲也有人均7000度,韩国人均11000度,日本人均8000度,台湾人均11000度,中国呢?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8-28 12:49
按照楼主的理论,中国这么注意社会阶层的流动,怎么搞得贫富差距远大于英国这种老牌的西方发达国家啊?
上升阶段,没办法的。
有了孩子,才深刻领会楼主的观点。不管是儿是女,都要力所能及给他(她)最合适的教育。

只要注重身体素质锻炼,放学后每天3小时左右的题海战根本不是了不起的负担,就跟打仗一样的,多练兵总是好的。
啊楼主,我恨你啊,为啥不在10年前给我看到这篇文章。。。唉╯▂╰
有什么故事……
原听其祥

eeyylx 发表于 2015-8-28 12:01
西方的私立学校 并不难 只是教育资源更多

更有钱而已。人家也不玩填鸭教育那一套


你在忽悠谁。关于西方经营教育的深度和压力。。随便搜一大堆/
你还以为是2005年

  中国以前搞的可以说是。缩水白菜版的精英教育。
只不过人家现在不想这么玩了。 原因各自品位吧。
eeyylx 发表于 2015-8-28 12:01
西方的私立学校 并不难 只是教育资源更多

更有钱而已。人家也不玩填鸭教育那一套


你在忽悠谁。关于西方经营教育的深度和压力。。随便搜一大堆/
你还以为是2005年

  中国以前搞的可以说是。缩水白菜版的精英教育。
只不过人家现在不想这么玩了。 原因各自品位吧。
fengkoufei 发表于 2015-8-28 12:57
然而美国人均用电量14000度了,欧洲也有人均7000度,韩国人均11000度,日本人均8000度,台湾人均11000度, ...

中国教育确实失败了,不会动态的看问题。
我朝取消英语高考这种举动,帮助完成社会分层的意味更明显,和当年美国常春藤录取需要看拉丁文有得一拼。
美其名曰强调母语教育,可是高中的母语教育又教育了啥?也就字音字形,名句默写+文言文有用,可那才占多少分?剩下一堆靠猜度出题人思路的阅读理解和无病呻吟的作文,真看不出来强化这些有啥意义。


我对TG最失望的就是对教育上的投入真的不够!
以前穷没钱。现在不算穷了。 还这样。
  对。对那少部分人,根本不存在教育资源的问题。


我对TG最失望的就是对教育上的投入真的不够!
以前穷没钱。现在不算穷了。 还这样。
  对。对那少部分人,根本不存在教育资源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也在向西方大步迈进。本地的优质教育资源都在私立学校和各种辅导机构,达官显贵子女都读私立。公办学校垃圾的很,学生都是工人小贩穷人子女。
西方的私立学校 并不难 只是教育资源更多

更有钱而已。人家也不玩填鸭教育那一套
人家没有填鸭,人家一样题海,精英高中学生做作业到半夜很正常
eeyylx 发表于 2015-8-28 11:59
教育对社会流动性帮助不大。

科举制度 搞了几千年 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很穷
十年前,餐馆的服务员都是什么学历?现在餐馆的服务员都是什么学历?换句话说,10年前20岁左右的人还愿意在餐馆打工,现在餐馆能招来20来岁的人么?现在连肯德基的员工都开始老龄化了。
中国以前搞的可以说是。缩水白菜版的精英教育。
只不过人家现在不想这么玩了。 原因各自品位吧。

挤独木桥成为一般精英的难度加大了
另辟蹊径成为顶级精英的机会增多了
对一般精英不利,对大众和顶级精英有利




更可笑的是。现在这个矛盾还转移的很成功。
一大堆那里咒骂老师的。
搞的好象是老师偷了他抢了他一样。
去嫖的时候都知道。给的钱不一样享受的服务和得到的快感不一样。



更可笑的是。现在这个矛盾还转移的很成功。
一大堆那里咒骂老师的。
搞的好象是老师偷了他抢了他一样。
去嫖的时候都知道。给的钱不一样享受的服务和得到的快感不一样。

然而美国人均用电量14000度了,欧洲也有人均7000度,韩国人均11000度,日本人均8000度,台湾人均11000度, ...
才吃了几天饱饭就想过地主老财的日子啦?
难道还想着继续做奴隶。
原来人民的国家就是要人民一只做牛做马。
享受是老爷们的事?
eeyylx 发表于 2015-8-28 11:59
教育对社会流动性帮助不大。

科举制度 搞了几千年 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很穷
至少终结了贵族世家传承。
eeyylx 发表于 2015-8-28 12:10
你给我找一个英国私立学校 有那个 学习压力比中国大的?你根本就是道听途说。中国学生体质差 气质差 眼镜比 ...
这位恐怕是从来没出过国吧。优秀的私利学校你可以去看看,至少教学纪律绝对不是BBC里看到的那样。
超大新队员 发表于 2015-8-28 13:47
才吃了几天饱饭就想过地主老财的日子啦?
韩国台湾49年的工业都是从零起步。
早年的一考定终身其实是最公平的,特别是对贫寒子弟。后来搞“素质教育”,大学自主招生就完全变质了。
warace 发表于 2015-8-28 13:28
人家没有填鸭,人家一样题海,精英高中学生做作业到半夜很正常
题海和填鸭是两码事,只要题海里面大部分是用得上的有效信息就不算填鸭。填鸭指的是用垃圾信息装填记忆空间。同样的外语学习时间,西方精英高中的学生可以和外国人无障碍交流,天朝的高分学生只有听人家说的份。
eeyylx 发表于 2015-8-28 11:59
教育对社会流动性帮助不大。

科举制度 搞了几千年 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很穷
老百姓必须穷,所谓金字塔的底层而已,哪个国家没有社会底层,都是精英的?
在古代,通过科举就能让平头百姓一飞登天了
难道还想着继续做奴隶。
原来人民的国家就是要人民一只做牛做马。
享受是老爷们的事?
这对多数大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对想挤过桥的少数大众不利。原来那样,对多数挤不过去的人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