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總裁王令麟華媒論壇演說 為兩岸華媒整合扮和平角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51:23
2005/09/12 20:08


記者楊釗、王哲男/武漢報導

東森媒體集團總裁王令麟,今天在世界華文媒體論壇發表演說,這場論壇集合世界一流華文媒體參加,盛況空前,王令麟表示,在全球一體化趨勢下,兩岸三地華文媒體要加強整合,這不但能加強華人凝聚力,更扮演了兩岸和平的關鍵角色。

王令麟指出,華文媒體市場已經不限於14億炎黃子孫所組成的華人社會,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全世界的「漢語熱」正在各國延燒,學中文已經是一種時尚和流行,漢語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語言指日可待。

拿具體數字來對照,更可以看出華文蓬勃發展的力量。據官方統計,1996年在大陸學中文的外國留學生有4.12萬人,到去年一口氣躍升到40萬人,成長率非常驚人。「漢語托福」考試在1990年推出時,報考人數寥寥無幾,到2004年時,已超過10萬人報考。

在海外,日本、南韓、東南亞是學中文人數最多的國家,學習中文人口都在百萬人以上;美國與歐洲各國也逐年提高中文的地位,學習人數依年漸增。

王令麟強調,許多海外華僑子弟因為擁有中文能力,成為跨國公司競相網羅的對象。外國人則藉由到大陸學中文的機會,親自體驗大陸情況,累積「中國經驗」,做為他們未來工作的重要資歷。在這股「中國熱」潮流的催化下,華文媒體的發展和服務空間可說是無限寬廣。

王令麟認為,為華文媒體海外市場帶來更大機會的是快速增加的中國商人和觀光客,隨著經貿發展,中國的商人已經成為國際航線最活躍的旅客,穿梭在全球各項重要展覽和會議。國民所得的提高和開放海外觀光的政策,使中國每年數千萬人次觀光客成為全球各地爭相取悅的客群。

例如,2004年到香港旅遊的大陸人數超過1200萬人次,間接使得香港的經濟成長率由2003年的3.3%上升到2004年的8.1%;到澳門旅遊的大陸人數超過700萬人次,使澳門的經濟成長率由2003年的15.6%上升到2004年的28%。

中國商人和觀光客除了為目的地帶去可觀的經濟利益之外,他們在海外期間,對於華文資訊的需求非常殷切;另外,中國到海外的留學生和各種身份的移民也有同樣的需求,這些都是華文媒體的新天地,值得同業用心耕耘。

在這股中國熱之下,海外的華文媒體又能為母國,為兩岸,甚至於為全球的炎黃族裔做出什麼貢獻?王令麟以東森媒體集團開拓海外市場的經驗為例提出說明。

他說,華文媒體全球化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中新社總編輯郭招金先生曾說,華人社團、華文學校和華文媒體是僑社的「三件寶」,是支持海外華僑華人社會存在與延續的三根支柱。今天海外華文媒體的相異性已逐漸降低。過去因地域分割而形成的「港臺」、「大陸」的概念已逐漸淡化。代之而起的是海內外中國人(或全體華人)的概念。因此,不管來自兩岸三地的何處,全球化的華文媒體都會以服務整體華人市場為目標。

美國學者約瑟˙斯特巴(Joseph Straubhaar)等人曾說明所謂「區域性」(regional)媒體市場的全球化定義。他認為全球化的「區域」媒體市場是一種以相同語言、宗教或歷史為基礎的共同文化市場。例如亞洲華語市場或美洲華語市場就是,既然每一個區域都是一個以相同文化為鈕帶的共融圈,先進國家的媒體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也無不關注這種區域市場的經營。

王令麟認為,香港鳳凰衛視、及TVB都是成功的例子,星空傳媒(Star TV)在亞洲經營華語市場的模式更是令人囑目,也是一個典範;先以經營亞洲華語區域市場多年的星空傳媒為例,目前,它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視播送平台之一,雖然在性質上它並非純屬華語電視,但就旗下衛視數套華語節目的涵蓋率來說,它在華人社會的影響力的確在日益擴大之中。

至於鳳凰電視的全球化進度,也不遑多讓,近兩年來,已經跨入亞太、歐美、北非等地區,覆蓋這些地方主要的華人社會,由地區性電視公司成為國際化的跨國電視傳媒。

王令麟相當認同劉長樂總裁所說的,融入世界的主流媒體,發出華語媒體的強勢之聲,應該是所有華人媒體共同追求的目標,東森身為華人媒體的一員,也積極在追求這些目標,希望由第一階段「在地媒體全球化」進展到第二階段「全球媒體在地化」的境界。

王令麟也提出東森經驗,他說,東森電視的海外經驗,只有短短3年,事實上整個東森媒體集團的發展,也不過是最近15年來的事,1990年,當時台灣的有線電視事業還是一片荒蕪,鑑於「第四台」盜版錄影帶氾濫,結合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籌辦友聯全線公司,供應合法版權的優質錄影帶。1995年8月開始跨足衛星頻道經營,1997年9月,正式定名為「東森電視台」,設立新聞部,並逐步拓展電影、戲劇、綜藝、幼教等節目領域。

為了因應寬頻化與數位化的趨勢,在1995年7月成立東森媒體科技公司,陸續完成舖設光纖同軸雙向網路,建構台灣第一條民間資訊高速公路。

最近在台灣異軍突起的東森電視購物公司,是在1999年8月正式成立的,5年來,戮力整合電視、型錄、網路、報紙等不同的通路,形成一個無店舖購物網絡,在台灣創下一個零售流通業的新典範。

王令麟強調,東森集團在東森電視、媒體科技及電視購物以及東森國際公司等主力戰艦的經營下,2004年創造502億新台幣的總營收,預計在2005年可達到658億,並朝著2009年1020億總營收的目標邁進。

今年4月間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時,中央電視台就曾與東森新聞台獨家合作,在央視每晚6時的黃金時段製作特別報導,雙方主播白岩松、盧秀芳更在4月29日攜手在中央電視台一同播報全球矚目的「連胡會」。自從今年2月被國際知名的《惠譽國際信譽評等公司》評等為台灣第一等級(也就是BBB等級)的媒體機構後,東森電視台在全世界已經薄有聲名了。

他強調,現在最關注的,就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媒體環境下,東森應如何在海外大力拓展新的領域?在共創市場的努力上要如何與其他華文傳媒發展競合的關係?此外,應如何運用集團內現有的實力來強化資源配置,以跨媒體、跨平台的經營方式實現跨族群、跨地區的目標?

王令麟說,東森媒體集團自從2001年開始即透過節目版權分銷、國際頻道推廣、跨國同業結盟等方式,與歐、亞、美、澳等洲20多個國家的電視台合作播出東森自有的節目。2002年東森籌組東森國際電視平台,重新組合各個頻道節目以供跨區域播出的平台做在地化的播出,並積極對世界各地進行落地或入網的佈局。所有節目訊號都由東森自己所建置的數位頭端自台北經過衛星和太平洋海底光纜傳送出去。

東森國際頻道自開台以來,已陸續在多個國家成立分公司。例如東森亞洲衛視(原名為東森亞洲生活台)2002年9月在香港成立,2002年7月、9月分別在香港、澳門地區入網,成為第一個進軍港澳地區的台灣電視媒體。現在亞洲衛視的節目播出或頻道落地的地點包括中國大陸部份地區(香港、澳門)、東南亞(菲律賓、印尼、柬埔寨、泰國)、紐澳等地區。

東森亞洲衛視入網香港有線電視I-Cable3年來,觀眾的收視滿意度不斷提升,規模已達68萬戶,今年7月15日又與香港盈科電信集團(PCCW)旗下的Now Broadband TV合作,在香港的總收視戶也增加至110萬戶。

2005年1月東森亞洲衛視新聞台的開播,東森在亞洲地區擁有了2個24小時全天候播出的優質頻道。預計今年底收視戶數將可突破457萬戶。

東森亞洲衛視是一個以亞洲觀眾為對象的綜合性頻道,提供新聞、綜藝、美食、旅遊、幼教等多元化節目,依亞洲觀眾的收視習慣編排時段,滿足不同族群的喜好與需求。

東森亞洲新聞台是專為亞洲觀眾設立的24小時全新聞頻道,由資深主播黃寶慧、王佳婉、王利旋坐鎮,兼顧不同國家觀眾的需求。在各節新聞中,經常針對重大的國際時事,與海外特派記者及權威人士現場連線,做深度的剖析。為迎合分眾要求,東森亞洲新聞特設「六大類型」新聞:『重大華人新聞』、『台灣新聞』、『國際新聞』、『亞洲新聞』、『美洲新聞』、『城市新聞』等。

2003年取得北美世華電視網的經營權,並更名為東森美洲衛視。10月份起,將各頻道的節目資源統整為新聞、影劇、綜合、幼幼及東森中國台等5條頻道,在美、加以及中美洲部分地區播出。2004年5月,東森美洲電視平台更進一步整合兩岸三地的電視內容,對海外提供影帶發行、廣告承攬以及直播衛星等服務。

從今年開始,東森美洲衛視訊號落地的範圍還包括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等34國。

王令麟說,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東森的美洲衛視,Echostar是全美國最大的衛星系統商之一,目前有超過1100萬的收視戶。在Echostar的衛星平台上目前播映來自大陸的中央電視台、香港TBV和鳳凰衛視,東森電視的五個頻道也在2003月9日加入Echostar的平台。這是台灣的電視業者首次以多頻道進入美國主流直播衛星電視平台,讓旅美華人方便收看。尤其,自製的節目越來越多,顯示東森電視台深耕華人社會的用心與決心。

王令麟自傲的說,東森佈局全球備受國際肯定,今年2月28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先生訪問台灣,在停留的短短20多個小時中,特地撥出將近兩個小時參訪東森電視台,並接受東森資深主播專訪,這段訪問透過東森在全球52個國家播出,CNN國際新聞並連續一周詳加報導,讓東森新聞在國際人士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東森對歐洲地區市場的擘劃上,歐洲地區總計有46個國家,華人人口數超過100萬人,主要分佈在英國、法國、荷蘭、德國、及義大利等國,一般以大陸僑民居多,餘為港、澳及台灣地區移民人士。目前東森電視台正研擬評估與當地大型系統業者合作、在主要城市地區入網或與其他華文頻道合作等方式落地的不同方案。

王令麟指出,做為一個全球化的媒體,東森的發展策略當然是向國際級的媒體集團看齊,他一直認為,一個媒體集團全球化的成功要素雖然以領導團隊、行銷策略、節目品牌、傳播科技為先決條件,但仍須加入政府的支持才能竟其功。

身為民營事業,缺少奧援。因此,東森在落地國外時就特別注意要以當地觀點做「在地化」的經營,會考慮將原有節目分版經營、配上當地國語言甚至在當地製作節目來深耕海外市場。此外,東森在全球化進程中,更要持續與大陸的同業保持合作關係。

譬如說,東森與大陸進行節目的交流與合作,將對世界華人市場的開發產生正面效益。尤其是人文或歷史記錄作品,因為唯有兩岸合製的華語節目,才能完整無缺地呈現「中國」的概念,這也是任何一個瞄準全球華人市場的媒體成功的基礎條件。

近年來,東森電視台與大陸遼寧、山東、江蘇、福建等15個地區的電視機構都簽訂有友好合作的協議,並藉以組成東森中國大陸台在北美播出,目的是要讓習慣於收看東森海外頻道的台灣移民們,也同時有機會觀賞到來自大陸的資訊。

基於同一個動機,東森美洲台的在地化新聞節目中,關於兩岸三地的新聞是平衡報導的,甚至於中國大陸方面的新聞量經常是超過台灣新聞的,這可說是兩岸電視媒體實質合作的最佳例證,他期待所有行銷海外的華文媒體都能分享此一「整體華裔目標市場」的經營理念。

王令麟強調,目前兩岸局勢仍然未能撥雲見日,也有待民間力量的推動,身為傳媒的一份子,有責任促進兩岸乃至於全球華裔同胞的融洽相處,東森自許為台灣最大的媒體經營機構,更是感到責無旁貸。2005/09/12 20:08


記者楊釗、王哲男/武漢報導

東森媒體集團總裁王令麟,今天在世界華文媒體論壇發表演說,這場論壇集合世界一流華文媒體參加,盛況空前,王令麟表示,在全球一體化趨勢下,兩岸三地華文媒體要加強整合,這不但能加強華人凝聚力,更扮演了兩岸和平的關鍵角色。

王令麟指出,華文媒體市場已經不限於14億炎黃子孫所組成的華人社會,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全世界的「漢語熱」正在各國延燒,學中文已經是一種時尚和流行,漢語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語言指日可待。

拿具體數字來對照,更可以看出華文蓬勃發展的力量。據官方統計,1996年在大陸學中文的外國留學生有4.12萬人,到去年一口氣躍升到40萬人,成長率非常驚人。「漢語托福」考試在1990年推出時,報考人數寥寥無幾,到2004年時,已超過10萬人報考。

在海外,日本、南韓、東南亞是學中文人數最多的國家,學習中文人口都在百萬人以上;美國與歐洲各國也逐年提高中文的地位,學習人數依年漸增。

王令麟強調,許多海外華僑子弟因為擁有中文能力,成為跨國公司競相網羅的對象。外國人則藉由到大陸學中文的機會,親自體驗大陸情況,累積「中國經驗」,做為他們未來工作的重要資歷。在這股「中國熱」潮流的催化下,華文媒體的發展和服務空間可說是無限寬廣。

王令麟認為,為華文媒體海外市場帶來更大機會的是快速增加的中國商人和觀光客,隨著經貿發展,中國的商人已經成為國際航線最活躍的旅客,穿梭在全球各項重要展覽和會議。國民所得的提高和開放海外觀光的政策,使中國每年數千萬人次觀光客成為全球各地爭相取悅的客群。

例如,2004年到香港旅遊的大陸人數超過1200萬人次,間接使得香港的經濟成長率由2003年的3.3%上升到2004年的8.1%;到澳門旅遊的大陸人數超過700萬人次,使澳門的經濟成長率由2003年的15.6%上升到2004年的28%。

中國商人和觀光客除了為目的地帶去可觀的經濟利益之外,他們在海外期間,對於華文資訊的需求非常殷切;另外,中國到海外的留學生和各種身份的移民也有同樣的需求,這些都是華文媒體的新天地,值得同業用心耕耘。

在這股中國熱之下,海外的華文媒體又能為母國,為兩岸,甚至於為全球的炎黃族裔做出什麼貢獻?王令麟以東森媒體集團開拓海外市場的經驗為例提出說明。

他說,華文媒體全球化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中新社總編輯郭招金先生曾說,華人社團、華文學校和華文媒體是僑社的「三件寶」,是支持海外華僑華人社會存在與延續的三根支柱。今天海外華文媒體的相異性已逐漸降低。過去因地域分割而形成的「港臺」、「大陸」的概念已逐漸淡化。代之而起的是海內外中國人(或全體華人)的概念。因此,不管來自兩岸三地的何處,全球化的華文媒體都會以服務整體華人市場為目標。

美國學者約瑟˙斯特巴(Joseph Straubhaar)等人曾說明所謂「區域性」(regional)媒體市場的全球化定義。他認為全球化的「區域」媒體市場是一種以相同語言、宗教或歷史為基礎的共同文化市場。例如亞洲華語市場或美洲華語市場就是,既然每一個區域都是一個以相同文化為鈕帶的共融圈,先進國家的媒體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也無不關注這種區域市場的經營。

王令麟認為,香港鳳凰衛視、及TVB都是成功的例子,星空傳媒(Star TV)在亞洲經營華語市場的模式更是令人囑目,也是一個典範;先以經營亞洲華語區域市場多年的星空傳媒為例,目前,它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視播送平台之一,雖然在性質上它並非純屬華語電視,但就旗下衛視數套華語節目的涵蓋率來說,它在華人社會的影響力的確在日益擴大之中。

至於鳳凰電視的全球化進度,也不遑多讓,近兩年來,已經跨入亞太、歐美、北非等地區,覆蓋這些地方主要的華人社會,由地區性電視公司成為國際化的跨國電視傳媒。

王令麟相當認同劉長樂總裁所說的,融入世界的主流媒體,發出華語媒體的強勢之聲,應該是所有華人媒體共同追求的目標,東森身為華人媒體的一員,也積極在追求這些目標,希望由第一階段「在地媒體全球化」進展到第二階段「全球媒體在地化」的境界。

王令麟也提出東森經驗,他說,東森電視的海外經驗,只有短短3年,事實上整個東森媒體集團的發展,也不過是最近15年來的事,1990年,當時台灣的有線電視事業還是一片荒蕪,鑑於「第四台」盜版錄影帶氾濫,結合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籌辦友聯全線公司,供應合法版權的優質錄影帶。1995年8月開始跨足衛星頻道經營,1997年9月,正式定名為「東森電視台」,設立新聞部,並逐步拓展電影、戲劇、綜藝、幼教等節目領域。

為了因應寬頻化與數位化的趨勢,在1995年7月成立東森媒體科技公司,陸續完成舖設光纖同軸雙向網路,建構台灣第一條民間資訊高速公路。

最近在台灣異軍突起的東森電視購物公司,是在1999年8月正式成立的,5年來,戮力整合電視、型錄、網路、報紙等不同的通路,形成一個無店舖購物網絡,在台灣創下一個零售流通業的新典範。

王令麟強調,東森集團在東森電視、媒體科技及電視購物以及東森國際公司等主力戰艦的經營下,2004年創造502億新台幣的總營收,預計在2005年可達到658億,並朝著2009年1020億總營收的目標邁進。

今年4月間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時,中央電視台就曾與東森新聞台獨家合作,在央視每晚6時的黃金時段製作特別報導,雙方主播白岩松、盧秀芳更在4月29日攜手在中央電視台一同播報全球矚目的「連胡會」。自從今年2月被國際知名的《惠譽國際信譽評等公司》評等為台灣第一等級(也就是BBB等級)的媒體機構後,東森電視台在全世界已經薄有聲名了。

他強調,現在最關注的,就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媒體環境下,東森應如何在海外大力拓展新的領域?在共創市場的努力上要如何與其他華文傳媒發展競合的關係?此外,應如何運用集團內現有的實力來強化資源配置,以跨媒體、跨平台的經營方式實現跨族群、跨地區的目標?

王令麟說,東森媒體集團自從2001年開始即透過節目版權分銷、國際頻道推廣、跨國同業結盟等方式,與歐、亞、美、澳等洲20多個國家的電視台合作播出東森自有的節目。2002年東森籌組東森國際電視平台,重新組合各個頻道節目以供跨區域播出的平台做在地化的播出,並積極對世界各地進行落地或入網的佈局。所有節目訊號都由東森自己所建置的數位頭端自台北經過衛星和太平洋海底光纜傳送出去。

東森國際頻道自開台以來,已陸續在多個國家成立分公司。例如東森亞洲衛視(原名為東森亞洲生活台)2002年9月在香港成立,2002年7月、9月分別在香港、澳門地區入網,成為第一個進軍港澳地區的台灣電視媒體。現在亞洲衛視的節目播出或頻道落地的地點包括中國大陸部份地區(香港、澳門)、東南亞(菲律賓、印尼、柬埔寨、泰國)、紐澳等地區。

東森亞洲衛視入網香港有線電視I-Cable3年來,觀眾的收視滿意度不斷提升,規模已達68萬戶,今年7月15日又與香港盈科電信集團(PCCW)旗下的Now Broadband TV合作,在香港的總收視戶也增加至110萬戶。

2005年1月東森亞洲衛視新聞台的開播,東森在亞洲地區擁有了2個24小時全天候播出的優質頻道。預計今年底收視戶數將可突破457萬戶。

東森亞洲衛視是一個以亞洲觀眾為對象的綜合性頻道,提供新聞、綜藝、美食、旅遊、幼教等多元化節目,依亞洲觀眾的收視習慣編排時段,滿足不同族群的喜好與需求。

東森亞洲新聞台是專為亞洲觀眾設立的24小時全新聞頻道,由資深主播黃寶慧、王佳婉、王利旋坐鎮,兼顧不同國家觀眾的需求。在各節新聞中,經常針對重大的國際時事,與海外特派記者及權威人士現場連線,做深度的剖析。為迎合分眾要求,東森亞洲新聞特設「六大類型」新聞:『重大華人新聞』、『台灣新聞』、『國際新聞』、『亞洲新聞』、『美洲新聞』、『城市新聞』等。

2003年取得北美世華電視網的經營權,並更名為東森美洲衛視。10月份起,將各頻道的節目資源統整為新聞、影劇、綜合、幼幼及東森中國台等5條頻道,在美、加以及中美洲部分地區播出。2004年5月,東森美洲電視平台更進一步整合兩岸三地的電視內容,對海外提供影帶發行、廣告承攬以及直播衛星等服務。

從今年開始,東森美洲衛視訊號落地的範圍還包括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等34國。

王令麟說,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東森的美洲衛視,Echostar是全美國最大的衛星系統商之一,目前有超過1100萬的收視戶。在Echostar的衛星平台上目前播映來自大陸的中央電視台、香港TBV和鳳凰衛視,東森電視的五個頻道也在2003月9日加入Echostar的平台。這是台灣的電視業者首次以多頻道進入美國主流直播衛星電視平台,讓旅美華人方便收看。尤其,自製的節目越來越多,顯示東森電視台深耕華人社會的用心與決心。

王令麟自傲的說,東森佈局全球備受國際肯定,今年2月28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先生訪問台灣,在停留的短短20多個小時中,特地撥出將近兩個小時參訪東森電視台,並接受東森資深主播專訪,這段訪問透過東森在全球52個國家播出,CNN國際新聞並連續一周詳加報導,讓東森新聞在國際人士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東森對歐洲地區市場的擘劃上,歐洲地區總計有46個國家,華人人口數超過100萬人,主要分佈在英國、法國、荷蘭、德國、及義大利等國,一般以大陸僑民居多,餘為港、澳及台灣地區移民人士。目前東森電視台正研擬評估與當地大型系統業者合作、在主要城市地區入網或與其他華文頻道合作等方式落地的不同方案。

王令麟指出,做為一個全球化的媒體,東森的發展策略當然是向國際級的媒體集團看齊,他一直認為,一個媒體集團全球化的成功要素雖然以領導團隊、行銷策略、節目品牌、傳播科技為先決條件,但仍須加入政府的支持才能竟其功。

身為民營事業,缺少奧援。因此,東森在落地國外時就特別注意要以當地觀點做「在地化」的經營,會考慮將原有節目分版經營、配上當地國語言甚至在當地製作節目來深耕海外市場。此外,東森在全球化進程中,更要持續與大陸的同業保持合作關係。

譬如說,東森與大陸進行節目的交流與合作,將對世界華人市場的開發產生正面效益。尤其是人文或歷史記錄作品,因為唯有兩岸合製的華語節目,才能完整無缺地呈現「中國」的概念,這也是任何一個瞄準全球華人市場的媒體成功的基礎條件。

近年來,東森電視台與大陸遼寧、山東、江蘇、福建等15個地區的電視機構都簽訂有友好合作的協議,並藉以組成東森中國大陸台在北美播出,目的是要讓習慣於收看東森海外頻道的台灣移民們,也同時有機會觀賞到來自大陸的資訊。

基於同一個動機,東森美洲台的在地化新聞節目中,關於兩岸三地的新聞是平衡報導的,甚至於中國大陸方面的新聞量經常是超過台灣新聞的,這可說是兩岸電視媒體實質合作的最佳例證,他期待所有行銷海外的華文媒體都能分享此一「整體華裔目標市場」的經營理念。

王令麟強調,目前兩岸局勢仍然未能撥雲見日,也有待民間力量的推動,身為傳媒的一份子,有責任促進兩岸乃至於全球華裔同胞的融洽相處,東森自許為台灣最大的媒體經營機構,更是感到責無旁貸。
东森看来彻底转投“蓝”了?
泛蓝的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