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胡宗南六十万大军意图闪击延安内幕:兵力不足时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08:33
1938年10月,日军相继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对共产党的政策逐渐发生重大转变。以1939年1月底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国民党开始执行其“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并接连掀起两次反共高潮,对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和进步力量发起攻击。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式,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挑衅予以坚决还击,连续打退其两次反共高潮。但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他于1943年再次授意“西北王”胡宗南,令其秘密策划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闪击延安”。然而,在中共的机智应对下,胡宗南“闪击延安”计划尚未实施便宣告流产,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闹剧。
始作俑者蒋介石:
反共目标锁定中共圣地延安

  时至1943年,中国的抗战已进入第七个年头,然而这7年抗战的结果却让蒋介石始料不及:国军越抗越弱,共军却越抗越强。这种“怪状”使得原想假日军之手削弱共产党实力的蒋介石十分不安。事实上,蒋介石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消灭共产党的念头。此刻,看到共产党比先前更加强大,他的这种念头更加强烈了。
  两年前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曾让蒋介石受尽千夫所指。这一次,他不得不小心谨慎,绞尽脑汁盘算怎样消灭“共匪”。恰在此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让这个一心反共的国民党总裁兴奋不已。
  蒋介石认为千载难逢的机遇,指的是这年5月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的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闻此消息后,蒋介石高兴万分,一向精于政治之道的他,再次打起了“小算盘”。他认为这是共产国际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消灭共产党的绝佳机会,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削弱甚至消灭共产党。鉴于前两次反共失败的教训,蒋介石决定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段。他一方面公开发表电文称“共产国际已解散”、“共产党已是非法团体”,决定“取消共产党”、“取消边区割据”,另一方面加紧选拔能够与中共进行较量的军事统帅。
  经过几天的苦苦思索,蒋介石把反共目标投向了中共圣地延安,想到了曾在内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反共急先锋”——胡宗南。胡宗南是他抗战开始后就苦心布置在陕北的一颗重要棋子。从1939年开始,胡就在他“东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苏俄,内慑回马”十六字方针指导下,为“党国”镇守着大西北。1939年12月,胡宗南还秉承他的意旨,率部进攻陕甘宁边区,并一举“收复”5座县城,从而掀起了第一次反攻高潮。当时,胡宗南如此辉煌的“战绩”,确实让他很是高兴了一番,胡宗南也因此获得了“反共急先锋”的称号。
  想到这里,蒋介石当即密电胡宗南:“确悉,奸党连年整风,内争激烈,共产国际解散对奸党是沉重打击。你部应趁此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限6月底完成部署,行动绝对保密。”为了保证计划万无一失,他还派出何应钦、白崇禧等“钦差大臣”,前往陕北协助胡宗南进行闪击延安的部署工作。
                                                        总策划胡宗南:宁可不抗日,也要反共
                                                                             

胡宗南

  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著名的上将军之一,黄埔一期毕业生。他骁勇善战,老谋深算,善于收买人心,为人狡猾奸诈,加之蒋介石的不断提携,在短短时间内便成为威震大西北的“西北王”。
  1939年12月胡宗南曾率部攻入陕甘宁边区,并因战果“辉煌”受到蒋介石夸奖。此时,接到蒋介石密电后,胡宗南异常兴奋,他感觉自己再次扬名的机会来了。在反共目标的选择上,胡宗南同样把矛头指向了延安,不过这次为了扩大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的战果,他密谋“直捣延安,活捉朱毛”。
  当时,胡宗南名义上是中国第八战区副司令官,实际上掌握着整个西北战场上所有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他在陕北地区总共部署了四个集团军:第3集团军驻守甘肃武威;第34集团军驻守潼关至宜川一线,扼守河防,东御日寇;第37、38集团军集结于陕甘宁边区正面战场,实际执行着监视共产党活动的任务。
  为制定出切实可行、万无一失的作战计划,胡宗南于1943年6月初亲自会同蒋介石派来的何应钦、白崇禧等“钦差大臣”,同赴关中、陇东等毗邻延安的地区视察地形,筹划战斗部署。
  紧接着,胡宗南在耀县、洛川等地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会议,商讨作战计划,对“闪击延安”的军事行动做出具体部署。他决定将集结在陕甘宁边区的第三十七、三十八集团军分别组成陇东兵团和关中兵团,另由山西的阎锡山兵团与河北的邓宝珊兵团进行秘密策应配合,分别由西、南两个方向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进攻陕甘宁边区,夺取延安。
  不料,前线传来的一个消息令雄心勃勃“直捣延安,活捉朱毛”的胡宗南甚为不安:第三十八集团军因在西北执行镇压民众暴动任务而不能及时前来参加“闪击延安”的军事行动。胡宗南这下急了,虽说他身为战区司令官,还可以从其他地区调集军队前来参加行动,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蒋介石给自己的命令是6月底完成部署,如果要从其他地区调集军队,势必会造成明显的迹象,那么“闪击延安”的军事行动,也就不能算秘密了。
  想到这里,胡宗南决定冒一次险,他打起了部署在附近的河防部队的主意。当时河防部队担负着抵御日军的重任,一旦调走,日军就会乘虚而人,后果将不堪设想。但铁了心反共的胡宗南仍决心要冒天下之大不讳:“宁可不抗日,也要反共”。
  胡宗南不顾部属的强烈反对,从坚守河防的第三十四集团军中抽调第一军、第九十军两支国军精锐部队西上,接替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空缺,以弥补“闪击延安”战略兵力的不足。为了避免过早暴露“闪击延安”的作战意图,胡宗南先是从各参战部队中抽调出少数兵力以“战地检查团”的名义,进驻陕甘宁边区附近,大部队则在发动总攻之前两日进入指定的作战位置待命。胡宗南还将“闪击延安”的总进攻时间定在7月9日。
  至此,胡宗南策划的“闪击延安”军事部署便告一段落了。他一共调集了约60万的强大兵力,计划分9路“闪击延安”。胡宗南自信如此强大的兵力以及精良的装备,“闪击延安”计划的实施必将万无一失,活捉朱毛也将指日可待,他甚至开始幻想占领延安后的种种荣誉……
http://bd.jnzx.gov.cn/html/2013/shihaicunzhen_0910/408.html
1938年10月,日军相继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对共产党的政策逐渐发生重大转变。以1939年1月底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国民党开始执行其“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并接连掀起两次反共高潮,对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和进步力量发起攻击。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式,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挑衅予以坚决还击,连续打退其两次反共高潮。但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他于1943年再次授意“西北王”胡宗南,令其秘密策划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闪击延安”。然而,在中共的机智应对下,胡宗南“闪击延安”计划尚未实施便宣告流产,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闹剧。
始作俑者蒋介石:
反共目标锁定中共圣地延安

  时至1943年,中国的抗战已进入第七个年头,然而这7年抗战的结果却让蒋介石始料不及:国军越抗越弱,共军却越抗越强。这种“怪状”使得原想假日军之手削弱共产党实力的蒋介石十分不安。事实上,蒋介石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消灭共产党的念头。此刻,看到共产党比先前更加强大,他的这种念头更加强烈了。
  两年前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曾让蒋介石受尽千夫所指。这一次,他不得不小心谨慎,绞尽脑汁盘算怎样消灭“共匪”。恰在此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让这个一心反共的国民党总裁兴奋不已。
  蒋介石认为千载难逢的机遇,指的是这年5月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的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闻此消息后,蒋介石高兴万分,一向精于政治之道的他,再次打起了“小算盘”。他认为这是共产国际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消灭共产党的绝佳机会,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削弱甚至消灭共产党。鉴于前两次反共失败的教训,蒋介石决定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段。他一方面公开发表电文称“共产国际已解散”、“共产党已是非法团体”,决定“取消共产党”、“取消边区割据”,另一方面加紧选拔能够与中共进行较量的军事统帅。
  经过几天的苦苦思索,蒋介石把反共目标投向了中共圣地延安,想到了曾在内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反共急先锋”——胡宗南。胡宗南是他抗战开始后就苦心布置在陕北的一颗重要棋子。从1939年开始,胡就在他“东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苏俄,内慑回马”十六字方针指导下,为“党国”镇守着大西北。1939年12月,胡宗南还秉承他的意旨,率部进攻陕甘宁边区,并一举“收复”5座县城,从而掀起了第一次反攻高潮。当时,胡宗南如此辉煌的“战绩”,确实让他很是高兴了一番,胡宗南也因此获得了“反共急先锋”的称号。
  想到这里,蒋介石当即密电胡宗南:“确悉,奸党连年整风,内争激烈,共产国际解散对奸党是沉重打击。你部应趁此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限6月底完成部署,行动绝对保密。”为了保证计划万无一失,他还派出何应钦、白崇禧等“钦差大臣”,前往陕北协助胡宗南进行闪击延安的部署工作。
                                                        总策划胡宗南:宁可不抗日,也要反共
                                                                             

胡宗南

  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著名的上将军之一,黄埔一期毕业生。他骁勇善战,老谋深算,善于收买人心,为人狡猾奸诈,加之蒋介石的不断提携,在短短时间内便成为威震大西北的“西北王”。
  1939年12月胡宗南曾率部攻入陕甘宁边区,并因战果“辉煌”受到蒋介石夸奖。此时,接到蒋介石密电后,胡宗南异常兴奋,他感觉自己再次扬名的机会来了。在反共目标的选择上,胡宗南同样把矛头指向了延安,不过这次为了扩大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的战果,他密谋“直捣延安,活捉朱毛”。
  当时,胡宗南名义上是中国第八战区副司令官,实际上掌握着整个西北战场上所有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他在陕北地区总共部署了四个集团军:第3集团军驻守甘肃武威;第34集团军驻守潼关至宜川一线,扼守河防,东御日寇;第37、38集团军集结于陕甘宁边区正面战场,实际执行着监视共产党活动的任务。
  为制定出切实可行、万无一失的作战计划,胡宗南于1943年6月初亲自会同蒋介石派来的何应钦、白崇禧等“钦差大臣”,同赴关中、陇东等毗邻延安的地区视察地形,筹划战斗部署。
  紧接着,胡宗南在耀县、洛川等地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会议,商讨作战计划,对“闪击延安”的军事行动做出具体部署。他决定将集结在陕甘宁边区的第三十七、三十八集团军分别组成陇东兵团和关中兵团,另由山西的阎锡山兵团与河北的邓宝珊兵团进行秘密策应配合,分别由西、南两个方向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进攻陕甘宁边区,夺取延安。
  不料,前线传来的一个消息令雄心勃勃“直捣延安,活捉朱毛”的胡宗南甚为不安:第三十八集团军因在西北执行镇压民众暴动任务而不能及时前来参加“闪击延安”的军事行动。胡宗南这下急了,虽说他身为战区司令官,还可以从其他地区调集军队前来参加行动,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蒋介石给自己的命令是6月底完成部署,如果要从其他地区调集军队,势必会造成明显的迹象,那么“闪击延安”的军事行动,也就不能算秘密了。
  想到这里,胡宗南决定冒一次险,他打起了部署在附近的河防部队的主意。当时河防部队担负着抵御日军的重任,一旦调走,日军就会乘虚而人,后果将不堪设想。但铁了心反共的胡宗南仍决心要冒天下之大不讳:“宁可不抗日,也要反共”。
  胡宗南不顾部属的强烈反对,从坚守河防的第三十四集团军中抽调第一军、第九十军两支国军精锐部队西上,接替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空缺,以弥补“闪击延安”战略兵力的不足。为了避免过早暴露“闪击延安”的作战意图,胡宗南先是从各参战部队中抽调出少数兵力以“战地检查团”的名义,进驻陕甘宁边区附近,大部队则在发动总攻之前两日进入指定的作战位置待命。胡宗南还将“闪击延安”的总进攻时间定在7月9日。
  至此,胡宗南策划的“闪击延安”军事部署便告一段落了。他一共调集了约60万的强大兵力,计划分9路“闪击延安”。胡宗南自信如此强大的兵力以及精良的装备,“闪击延安”计划的实施必将万无一失,活捉朱毛也将指日可待,他甚至开始幻想占领延安后的种种荣誉……
http://bd.jnzx.gov.cn/html/2013/shihaicunzhen_0910/408.html
红色间谍”熊向晖:
一个情报顶几个师

然而,胡宗南天算地算,也没能算到他身边的机要秘书竟是周恩来刻意安插进来的“红色间谍”,其“闪击延安”的绝密情报,竟轻而易举地泄密给了共产党,从而使其反共计划功亏一篑。
  熊向晖是周恩来“闲棋冷子”战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当时,胡宗南为了能在国民党地方军阀中迅速崛起,进入国民党的中央权力圈,不得不大量招揽人才。一向重视情报工作的周恩来,看准了这个绝好的良机,决定实施一个天才般的“闲棋冷子”战略,防患于未然。他说:“现在就着手下闲棋,布冷子,如果一直闲着、冷着于大局全局无损,如果不闲不冷,于大局全局全有利。”经过慎重考虑,周恩来选择了中共秘密党员熊向晖作为棋子,来担当实现其“闲棋冷子”战略的重任。
  周恩来选中熊向晖是有原因的。周恩来曾被毛泽东戏称为“国民党问题专家”,他对国民党上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都很了解,对胡宗南也不例外。他敏锐地看出了熊向晖身上具有击败胡宗南的锋利武器:出身名门望族;年纪较轻;仪表不俗;具有爱国气质;记忆力强,读过孙中山的著作;随机应变。果不其然,熊向晖的这些特质一下子就击倒了胡宗南。

周恩来与熊向晖合影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祖籍安徽,1919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他1936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在清华大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清华分队负责人之一。当时,他正同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学生一道,在胡宗南的第八战区进行抗日宣传。被周恩来选中后,熊向晖便在其授意下致信胡宗南,要求参军入伍,到前线战斗。
  以剿共成名的胡宗南,对共产党的宣传、鼓动能力很为畏惧,对要求参军入伍的青年学生疑心更大。他认为青年学生思想单纯,容易被“赤化”而走到“党国”的对立面。为此,对每一个申请参军人伍的青年学生都审查极严。但即便胡宗南再精明,却还是斗不过他的黄埔恩师周恩来,以至于其晚年曾感慨地说:“我有两个克星,如果周恩来是我的政治克星,那么彭德怀则可以说是我胡宗南的军事克星。”当然,这都是后话。
  当时为了考察熊向晖,胡宗南几乎用尽了包括暗中调查、公开传见、明暗齐下、以进为退在内的所有手段。但经过周恩来悉心调教的熊向晖自然是关关得过,最终被胡宗南确定为“与共产党没有任何关系的忠实优秀的青年才干”,加以重用。他先被保送到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毕业后立即被委任为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
  从那时起,熊向晖便成了一枚中共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高明棋子。胡宗南所有来往的重要电报无不经其先行阅知,甚至他还为胡宗南谋划部署反共计划。胡宗南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位“陈布雷”式的文胆人物,而周恩来却庆幸国民党内部多了一个优秀的“红色间谍”,“中共在陕北无忧矣!”。这也无怪乎后来胡宗南在西北战场上屡战屡败,五六十万大军3年之内便被中共全歼。
  因此,胡宗南号称“天字第一号”的绝密情报——“闪击延安”的军事计划,自然少不了熊向晖的事先阅知。当熊得知胡宗南即将对延安实施闪击后,便于1943年7月3日晚,将这一绝密情报,以及胡部的军事部署及攻击时间等,通过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设立的地下电台,秘密转告延安。收到熊向晖的情报后,毛泽东激动地说:“熊向晖的一个情报顶几个师。”
  就这样,被胡宗南自诩为天衣无缝的“闪击延安”的计划,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泄密了,为其计划最终破产埋下了伏笔。
延安中共领袖毛泽东、朱德:
二电退千军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

  正在延安指挥全国抗战的毛泽东、朱德接到西安的电报后,都感到形势的严峻。彼时正是国共两党联手抗日之时,如若处理不当,就会再次造成国共内战的局面,对大西北虎视眈眈的日军就会趁虚而入,中华民族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且,当时中共留在延安的正规部队只有王震领导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其余的就是保卫中央首脑机关的警卫部队和一些地方部队,如果跟胡宗南装备精良的60万大军开战,以延安的军队实力,肯定是要吃亏的,即便是迅速班师救援,最终也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受损失的还是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高兴的是侵华日军。
  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大业,避免国共两党内耗,对国民党有着透彻了解的毛泽东和朱德,决定采取舆论攻击与军事防御双管齐下的决策来制止内战。
  在接到西安电报的次日,即1943年7月4日,毛泽东便给时在重庆的董必武发了一份加急电报:“蒋介石调集二十余师兵力包围陕甘宁边区,战事有在数日内爆发的可能,形势极度紧张。请立即将上述情况向外传播,发动制止内战运动。特别通知英、美有关人员,同时找张治中、刘斐交涉制止,愈快愈好。”
  董必武接到毛泽东指示后,迅速利用新闻机构向外界传播胡宗南即将“闪击延安”的消息,美、英、苏等各国大使馆得知后一致向蒋介石施压,威胁蒋介石不得发动内战,否则将断绝一切援助。蒋介石顿时受尽千夫所指,狼狈不堪。毛泽东一电击中其要害。
  在毛泽东给董必武发电报的同日,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也向胡宗南发去了一份急电。他在电报中指出:“自驾抵洛川,边境忽呈战争景象。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我兄已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药运输,络绎于道,内战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此抗战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必至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而使日寇坐收渔利,陷国家民族于危亡之境,并极大妨碍英美苏各盟邦之作战任务。”电报在《新华日报》上刊出后,各界舆论一片哗然。一向以以爱国者自居的胡宗南为朱德言明的民族大义所动,又陷入舆论界的攻击之下,十分矛盾,便向蒋介石请示,希望“恢复原态势”。朱德的电报也给了胡宗南致命一击。
  此时在重庆的蒋介石受到国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权衡利弊,他不得不决定放弃第三次反共计划,于7月7日复电胡宗南:“同意退兵。”毛朱“二电退千军”,遂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
传奇人物周恩来:
西安舌战“群胡”


  就在中共为揭露胡宗南“闪击延安”的罪恶阴谋而忙碌时,身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还在西安导演了一部舌战“群胡”的经典之作,彻底把胡宗南“闪击延安”的阴谋逼进了死胡同。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

  7月3~10日,毛泽东在一周之内连续5次发紧急电报给周恩来。毛泽东在电报中一再强调“胡宗南进攻部署已完成,请你们努力在西安设法转圜,力求避免战事”。周恩来接到电报后,大为震惊,他深感当前形势的严峻,便迅速会同林彪、邓颖超等一行人离开重庆前往西安,与胡宗南进行交涉。
  胡宗南听说周恩来将来西安,十分着急。他长期同周恩来打交道,在黄埔军校时还亲自聆听过他的教导,当然知道周恩来的宣传、鼓动能力。若被周恩来当面击中弱点,他苦心孤诣筹划的“闪击延安”计划就彻底泡汤了。为此,胡宗南绞尽脑汁,制定出了一个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应对计划:一是命令陕西省政府主席熊斌矢口否认“闪击延安”的计划;二是举行宴席,灌醉周恩来。
  7月9日,周恩来一行人到达西安,受到胡宗南的热烈欢迎。次日,周恩来应邀参加胡宗南举行的酒会。令周恩来欣喜的是,负责接待他的竟是自己一手安排在胡宗南身边的熊向晖。熊在接待周恩来时,悄悄用英语提醒周恩来:“请小心提防被灌醉。”周恩来顿解其意。
  酒会开始后,作为酒会总司仪的王超凡,按照胡宗南“多敬酒,最好把周灌醉”的预定部署,举起酒杯说:“请大家先敬周先生三杯酒,欢迎周先生亲临西安,也为蒋委员长身体健康而干杯。”言毕,在场的数十名客人即站起来,要与周恩来敬酒。周恩来听到熊向晖的提醒后,正在思考对策,忽听王超凡说“蒋委员长的健康”,他灵机一动,用洪亮的口音对在场的客人说道:“为表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诚心,愿为蒋委员长的健康干杯,我是共产党员,请大家也为毛主席的健康干杯!”他巧妙地将这个难题踢给了胡宗南。
  胡宗南一下子愣住了,在场的人也不禁面面相觑,胡宗南的第一次进攻受挫。接下来,在场的将军及其夫人,也一一前来敬酒,但都被周恩来巧妙地避过。整个酒会,他其实没喝多少酒,反而利用机会,同前来敬酒的将军、夫人亲切交谈,让他们非常感动。与会者都被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也为能目睹这个中共的传奇人物而异常兴奋。
  周恩来看时机成熟了,便主动向胡宗南发起反击。他单刀直人地说:“我昨日看到朱德总司令7月4日发给你的电报,说胡副长官调动河防国军进攻延安,可昨日胡副长官告诉我说是谣传。我听了很高兴,知道胡副长官是总理的忠实信徒,一向忠心爱国。淞沪一战,胡副长官扬名全国,现在更当团结我党,坚持抗战,以成就英雄美名。同意的请干杯。”说完,周恩来一饮而尽。在场的人也为周恩来的凛然正气所动,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胡宗南为之一顿,他感到万分愧疚,一股压抑已久的民族豪情油然而生。自称从不沾酒的他,当即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周先生请放心,我保证不做汪精卫之流的民族败类,“闪击延安”之事纯属谣传。”
  周恩来会心地笑了。就这样,一场现代式的“鸿门宴”,在周恩来高超的智慧下,被成功地化解为一把逼迫胡宗南彻底放弃“闪击延安”阴谋的利剑。周恩来离开酒会时,胡宗南还以一种特有的军人姿态(据说只在蒋委员长面前才有),向周恩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7月11日,蒋介石与胡宗南公开发表电文,声明绝无“反共”之意。12日,胡宗南下令撤退部署在边区的一个师与两个军(即第一军与第九十军),重新开回河防。国共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形势顿时化解,延安也恢复了应有的安宁。至此,胡宗南策划的“闪击延安”反共计划彻底宣告破产。
  这一场国共两党间斗智斗勇的较量,终以共产党的胜利而告终。蒋介石、胡宗南密谋的“闪击延安”反共计划,尚未实施便在中共的机智应对下灰飞湮灭,成了中国近代一出无果而终的历史闹剧。
这就是所谓“领导正面与敌后两战场”的“抗战唯一正统”花生米.常凯申政权的抗战作风嘛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一百年不动摇 从屎黄金十年开始的政策不能因日本进攻就半途而废
炮党这类事,又不是这一次,类似的不要太多
延安铁壁胡宗南
人家是在武装保卫延安
四个集团军拱卫延安,“中流砥柱”不忘掩护友军
不许黑国军,人家在重兵保卫延安那
楼上四个人作证是保卫延安 我几乎要相信了 感动啊
胡宗南是共谍,不解释。
你们要相信胡宗南是拱卫延安
呵呵,果党。。。不愧为抗战中流砥柱
楼上四个人作证是保卫延安 我几乎要相信了 感动啊
保卫延安胡宗南,手动小老虎。
情比金软 发表于 2015-9-1 23:48
胡宗南是共谍,不解释。
曾经有过这种小道消息
抗战肿瘤的猪是果军!!果军万万岁!!蒋猥猿长万万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