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的那片故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48:29
翻开俄罗斯地图,能看到在西伯利亚南部靠近蒙古人民和共国和哈萨克斯坦附近有一连串散布的城市,有新西伯利亚、塔拉、鄂木斯克、托木斯克、克麦罗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这片地区南接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原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新疆地区和哈萨克斯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又是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这三条流向北冰洋的世界大河源头,还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布里亚特共和国(即《尼布楚条约》中让给沙俄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枢纽。这一片地区有茂密的森林、纵横交错的湖泊沼泽、奔腾的大江大河、广阔的草原、巨量的煤炭和大片的农业区,是东西南北亚的中心地带,号称“北亚锁钥”。是俄罗斯背靠亚洲部分的枢纽地区,为俄罗斯的复兴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与无尽的资源。俄罗斯能迅速从苏联解体的十年经济崩溃中站起来,靠的就是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出口换汇,这片地区可说是今日俄罗斯的生命线。
就是这样一片地区,仅仅在252年前,还是准噶尔汗国的一部分。而准噶尔汗国,我们都知道,后来被清朝统一,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那么,这片故地是如何失去的呢?
准噶尔汗国的前身是和明朝对峙的蒙古瓦剌部,曾在“土木堡事变”中几乎攻陷了北京城。后来瓦剌部在崛起的蒙古鞑靼部打击下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被改称为卫拉特部,下面又分为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四部,也称为漠西蒙古。所辖地区北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南至天山,东到阿尔泰山和蒙古杭爱山分界线,西包巴尔喀什湖地区。
到了十七世纪,准噶尔部强大起来。将土尔扈特部向西压迫,令其被迫迁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向东压迫杜尔伯特部,夺其领地,逼其内附清朝。又吞并了和硕特部,击败哈萨克人,翻过天山征服回部诸察合台汗及YSL教派白山派与黑山派,飞兵拉萨,凌摄西藏,终于建立起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其疆域北接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区,西包巴尔喀什湖,东至蒙古萨彦岭及色愣格河流域,有四百余万平方公里之大,成为与清帝国并立的亚洲两大帝国。
同样是在十七世纪,沙俄东扩的铁蹄踏上了西伯利亚地区。沙俄的推进手法是:派出少量哥萨克骑兵与武装商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置前进据点,建筑城堡或木寨。然后各据点沟通联络形成堡垒线,再向新的地区推进。就这样,从中西伯利亚南下侵入了准噶尔汗国的领地。蒙古人的习俗是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没有现代的国界概念。等到准噶尔人发觉领地被占时,沙俄已建立了一些前进据点。如塔拉(1594年)、托木斯克(1604年)等。当时的准噶尔汗巴图鲁珲台吉遣使与沙俄理论,俄国人非常蛮横,不但不退出侵占的地方,反而要准噶尔人臣服沙俄,准噶尔人当然拒绝。沙俄因为在西伯利亚的力量还不够强,也做出了一些缓和的表示。经过谈判,双方划定国界,以鄂木河和鄂毕河上的黑角沿线为界,即基本以鄂木斯克与托木斯克连成直线,以北属俄国,以南属准噶尔。
然而,墨迹未干,沙俄就继续越界渗透并建立堡垒线,陆续又占领了库兹涅茨克(1618年)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628年)等地。终于,1634年,准噶尔骑兵与俄军在达布逊淖尔盐湖(今俄罗斯库伦达草原上的亚梅什湖)发生激战,俄军被逐走。1635年,巴图鲁珲台吉出兵2000击败渗透的俄军,继续追击围困被俄军占据的塔拉,同时进攻了俄军在西伯利亚的最大的堡垒秋明(今俄罗斯秋明),一度遏止了沙俄的前进。可是,当准噶尔军撤退后,俄军便如附骨之蛆,继续蚕食准噶尔的领地。1649年,巴图鲁珲台吉又派骑兵攻击托木斯克,全歼俄将雅科夫列夫所率之军,获得大胜。但是,一系列的胜利并不能阻止沙俄南进的脚步。从国家意志上说,俄罗斯强烈的扩张意识令其千方百计,软硬兼施的前进蚕食,而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领土线,仅靠抗议交涉和偶尔出兵是不能挡住俄罗斯人的。
巴图鲁珲台吉死后,俄国人推进得更肆无忌惮。准噶尔新汗僧格连续与俄方交涉无效,于1667年亲自率军进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托木斯克,并在当地征税以宣示主权。不久,僧格死于准噶尔的一场内乱,其弟噶尔丹继位。他雄心万丈,统一了西蒙古诸部,使准噶尔汗国达于极盛,又想效仿成吉思汗统一建立大蒙古国。遂改变外交政策,远交近攻,北结好沙俄,挥兵向东进攻喀尔喀蒙古和清朝,遂演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熙两次亲征,大战乌兰布通与昭莫多,令噶尔丹兵败身死,一腔雄心归于尘土。
就在噶尔丹执政期间,沙俄推进的脚步加快,准噶尔汗国北部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托木斯克、鄂木斯克一线已全部失陷,当地游牧的准噶尔属民吉尔吉斯人迫于俄国势力的威胁,已逐步西迁到巴尔喀什湖南部的伊塞克湖畔游牧。而额尔齐斯河以西地区,也逐渐落入了俄罗斯及大帐哈萨克之手。边疆危机更加深重。
噶尔丹死后由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位。他写信给俄国西伯利亚总督加加林,要求把建在准噶尔牧地上的托木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库兹涅茨克等城堡拆除,否则将用武力攻占这些城市。沙俄当然置之不理,甚至派军队沿额尔齐斯河谷欲深入天山南路叶尔羌地区。这里已是准噶尔腹地了。策妄阿拉布坦不得不针锋相对,派将军大策凌敦多布率军前往征讨。1716年,双方在亚梅什湖畔发生激战。俄军大败,损兵3000余人,残部被迫炸毁要塞,乘船顺额尔齐斯河北逃。后策妄阿拉布坦欲收复额尔齐斯河以西地区,与哈萨克军队发生战斗。俄军乘机卷土重来,再次进入亚梅什湖地区建立军事要塞,并溯额尔齐斯河而上,占领了鄂木斯克(1716年)、塞米巴拉金斯克(1720年)和铿格尔图喇(1720年)等地,联结起来为额尔齐斯堡垒线,对准噶尔汗国构成严重的军事威胁。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此时,俄国已占领了与准噶尔接界的许多领土,将其外围压缩了一圈,并继续向腹地推进。噶尔丹策零多次派使臣向俄国交涉,要求拆除这些要塞。俄国仍无动于衷。此时准噶尔汗国已是国力大衰,难有军力与俄军作战。在进退犹豫了几年之后,噶尔丹策零去世。准噶尔汗国群龙无首,连续发生夺位内乱。清朝的乾隆皇帝抓住了这个良机,不顾群臣的反对,乾纲独断,挥起西师,连续作战,克北疆下南疆,一举灭掉了诺大的准噶尔汗国,将其并入清朝版图,定名为新疆。此时,已到了1758年。  
向往温暖南方的沙俄终于遇到清朝这条锐气正盛的巨龙,不得不停住了脚步。乾隆对于新疆与俄国接界的问题很关注,下旨说:“凡准噶尔所属之地,回子部落内,伊所知有与汉唐史传相合,可援据者,并汉唐所未至处,一一询之土人,细为记载,遇使奏闻,以资采辑”。实际上,由于沙俄的入侵,准噶尔部不断南移,到1758年,准噶尔西北疆域界线大致是从库兹涅茨克、比斯克、恰雷什斯克到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向南沿阿亚古斯河到巴尔喀什湖,然后自巴尔喀什湖之西,穿楚河中游到塔拉斯。塔拉斯以南,准噶尔的疆界线在大致是自塔拉斯向东,沿塔拉斯山脉,然后向东南,沿中亚费尔干纳山脉,到其东南端与阿赖山脉相接处。
这样一算,唐努乌梁海和巴尔喀什湖以北,原属准噶尔的包括塔拉、鄂木斯克、托木斯克、库兹涅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和铿格尔图喇等在内的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中游的大片土地都已落入俄国人之手。既成事实在此,乾隆皇帝又不想再动刀兵,便默认为俄国占有,命办事大臣巡视唐努乌梁海北界,立标确认,与中俄《布连奇斯条约》、《恰克图条约》规定的中部边界相连,建立卡伦,正式成为中俄的西北边界。
这片准噶尔故土就这样失去了。感慨就不用说了。什么时候中国能恢复强汉盛唐的“儒雅其外,铁血筋骨”,再来凭吊故地也不迟。
最后我们来看看今日的这片土地:
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跨鄂毕河两岸,因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建立,市区面积477平方公里,为俄罗斯全国第三,人口137万,为俄罗斯全国第四。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工业以冶金和机械制造为主,现代歼击轰炸机苏-34就是这里生产的。是西伯利亚的交通运输中心,西伯利亚唯一拥有地铁的城市,同时还是西伯利亚最大的文化教育中心和科学城。城市东面是举世闻名的库兹巴斯煤矿区,北面是大片的原始针叶林,南面是广阔的阿尔泰草原和小麦区。因此,新西伯利亚也成为了西伯利亚的经济中心。
鄂木斯克——位于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鄂木河的汇流处,原为沙俄西伯利亚总督府所在地。因西伯利亚大铁路经过这里,遂成为西西伯利亚和北哈萨克的农牧产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这里建立政府,自称“俄国最高执政”。后在苏俄红军的攻击下南移伊尔库茨克,被捷克军团出卖给布尔什维克遭到处决。前几年俄罗斯拍了一部电影《无敌上将高尔察克》,比较细致地表现了这段历史。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被流放于此。现在鄂木斯克是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人口120万。石油工业和机械工业发达,能制造飞机、火箭、卫星和宇宙飞船。四条铁路在此汇集,又是西伯利亚重要的交通枢纽。
托木斯克——位于鄂毕河支流托木河东岸,曾是沙俄西伯利亚的行政中心、采金中心和西伯利亚驿道的货物转运点及商业中心。后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时,因市政官僚短视,不同意在此通过,遂使城市地位一落千丈,远远落在了新西伯利亚后面。也因为城市建设缓慢,反而保留了城市的古老风貌,以大片的木屋区和教堂区闻名全国。现为西伯利亚著名大学城和森林工业中心。
克麦罗沃——克麦罗沃州,辖原沙俄建立的前进堡垒库兹涅茨克地区,位于库兹涅茨克山脉及托木河畔。境内有著名的库兹巴斯大煤田,南北长300公里,东西宽100公里,面积2。67万平方公里,总储量6430亿吨,足够开采上千年。州府克麦罗沃,人口50万,煤化学发达,建有西伯利亚最大的焦化厂。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位于西伯利亚大铁路与叶尼塞河交汇处,是东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人口90万。工业、制造业及林业科学发达,能研制人造卫星,建有以巨型雷达站为基础的太空研究中心。市郊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著名画家苏里科夫诞生在这里。1897年列宁在流放西伯利亚途中在此居住过一个多月。市区被叶尼塞河围绕,森林茂密,大河东去,景色十分壮观。翻开俄罗斯地图,能看到在西伯利亚南部靠近蒙古人民和共国和哈萨克斯坦附近有一连串散布的城市,有新西伯利亚、塔拉、鄂木斯克、托木斯克、克麦罗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这片地区南接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原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新疆地区和哈萨克斯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又是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这三条流向北冰洋的世界大河源头,还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布里亚特共和国(即《尼布楚条约》中让给沙俄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枢纽。这一片地区有茂密的森林、纵横交错的湖泊沼泽、奔腾的大江大河、广阔的草原、巨量的煤炭和大片的农业区,是东西南北亚的中心地带,号称“北亚锁钥”。是俄罗斯背靠亚洲部分的枢纽地区,为俄罗斯的复兴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与无尽的资源。俄罗斯能迅速从苏联解体的十年经济崩溃中站起来,靠的就是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出口换汇,这片地区可说是今日俄罗斯的生命线。
就是这样一片地区,仅仅在252年前,还是准噶尔汗国的一部分。而准噶尔汗国,我们都知道,后来被清朝统一,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那么,这片故地是如何失去的呢?
准噶尔汗国的前身是和明朝对峙的蒙古瓦剌部,曾在“土木堡事变”中几乎攻陷了北京城。后来瓦剌部在崛起的蒙古鞑靼部打击下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被改称为卫拉特部,下面又分为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四部,也称为漠西蒙古。所辖地区北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南至天山,东到阿尔泰山和蒙古杭爱山分界线,西包巴尔喀什湖地区。
到了十七世纪,准噶尔部强大起来。将土尔扈特部向西压迫,令其被迫迁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向东压迫杜尔伯特部,夺其领地,逼其内附清朝。又吞并了和硕特部,击败哈萨克人,翻过天山征服回部诸察合台汗及YSL教派白山派与黑山派,飞兵拉萨,凌摄西藏,终于建立起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其疆域北接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区,西包巴尔喀什湖,东至蒙古萨彦岭及色愣格河流域,有四百余万平方公里之大,成为与清帝国并立的亚洲两大帝国。
同样是在十七世纪,沙俄东扩的铁蹄踏上了西伯利亚地区。沙俄的推进手法是:派出少量哥萨克骑兵与武装商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置前进据点,建筑城堡或木寨。然后各据点沟通联络形成堡垒线,再向新的地区推进。就这样,从中西伯利亚南下侵入了准噶尔汗国的领地。蒙古人的习俗是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没有现代的国界概念。等到准噶尔人发觉领地被占时,沙俄已建立了一些前进据点。如塔拉(1594年)、托木斯克(1604年)等。当时的准噶尔汗巴图鲁珲台吉遣使与沙俄理论,俄国人非常蛮横,不但不退出侵占的地方,反而要准噶尔人臣服沙俄,准噶尔人当然拒绝。沙俄因为在西伯利亚的力量还不够强,也做出了一些缓和的表示。经过谈判,双方划定国界,以鄂木河和鄂毕河上的黑角沿线为界,即基本以鄂木斯克与托木斯克连成直线,以北属俄国,以南属准噶尔。
然而,墨迹未干,沙俄就继续越界渗透并建立堡垒线,陆续又占领了库兹涅茨克(1618年)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628年)等地。终于,1634年,准噶尔骑兵与俄军在达布逊淖尔盐湖(今俄罗斯库伦达草原上的亚梅什湖)发生激战,俄军被逐走。1635年,巴图鲁珲台吉出兵2000击败渗透的俄军,继续追击围困被俄军占据的塔拉,同时进攻了俄军在西伯利亚的最大的堡垒秋明(今俄罗斯秋明),一度遏止了沙俄的前进。可是,当准噶尔军撤退后,俄军便如附骨之蛆,继续蚕食准噶尔的领地。1649年,巴图鲁珲台吉又派骑兵攻击托木斯克,全歼俄将雅科夫列夫所率之军,获得大胜。但是,一系列的胜利并不能阻止沙俄南进的脚步。从国家意志上说,俄罗斯强烈的扩张意识令其千方百计,软硬兼施的前进蚕食,而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领土线,仅靠抗议交涉和偶尔出兵是不能挡住俄罗斯人的。
巴图鲁珲台吉死后,俄国人推进得更肆无忌惮。准噶尔新汗僧格连续与俄方交涉无效,于1667年亲自率军进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托木斯克,并在当地征税以宣示主权。不久,僧格死于准噶尔的一场内乱,其弟噶尔丹继位。他雄心万丈,统一了西蒙古诸部,使准噶尔汗国达于极盛,又想效仿成吉思汗统一建立大蒙古国。遂改变外交政策,远交近攻,北结好沙俄,挥兵向东进攻喀尔喀蒙古和清朝,遂演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熙两次亲征,大战乌兰布通与昭莫多,令噶尔丹兵败身死,一腔雄心归于尘土。
就在噶尔丹执政期间,沙俄推进的脚步加快,准噶尔汗国北部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托木斯克、鄂木斯克一线已全部失陷,当地游牧的准噶尔属民吉尔吉斯人迫于俄国势力的威胁,已逐步西迁到巴尔喀什湖南部的伊塞克湖畔游牧。而额尔齐斯河以西地区,也逐渐落入了俄罗斯及大帐哈萨克之手。边疆危机更加深重。
噶尔丹死后由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位。他写信给俄国西伯利亚总督加加林,要求把建在准噶尔牧地上的托木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库兹涅茨克等城堡拆除,否则将用武力攻占这些城市。沙俄当然置之不理,甚至派军队沿额尔齐斯河谷欲深入天山南路叶尔羌地区。这里已是准噶尔腹地了。策妄阿拉布坦不得不针锋相对,派将军大策凌敦多布率军前往征讨。1716年,双方在亚梅什湖畔发生激战。俄军大败,损兵3000余人,残部被迫炸毁要塞,乘船顺额尔齐斯河北逃。后策妄阿拉布坦欲收复额尔齐斯河以西地区,与哈萨克军队发生战斗。俄军乘机卷土重来,再次进入亚梅什湖地区建立军事要塞,并溯额尔齐斯河而上,占领了鄂木斯克(1716年)、塞米巴拉金斯克(1720年)和铿格尔图喇(1720年)等地,联结起来为额尔齐斯堡垒线,对准噶尔汗国构成严重的军事威胁。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此时,俄国已占领了与准噶尔接界的许多领土,将其外围压缩了一圈,并继续向腹地推进。噶尔丹策零多次派使臣向俄国交涉,要求拆除这些要塞。俄国仍无动于衷。此时准噶尔汗国已是国力大衰,难有军力与俄军作战。在进退犹豫了几年之后,噶尔丹策零去世。准噶尔汗国群龙无首,连续发生夺位内乱。清朝的乾隆皇帝抓住了这个良机,不顾群臣的反对,乾纲独断,挥起西师,连续作战,克北疆下南疆,一举灭掉了诺大的准噶尔汗国,将其并入清朝版图,定名为新疆。此时,已到了1758年。  
向往温暖南方的沙俄终于遇到清朝这条锐气正盛的巨龙,不得不停住了脚步。乾隆对于新疆与俄国接界的问题很关注,下旨说:“凡准噶尔所属之地,回子部落内,伊所知有与汉唐史传相合,可援据者,并汉唐所未至处,一一询之土人,细为记载,遇使奏闻,以资采辑”。实际上,由于沙俄的入侵,准噶尔部不断南移,到1758年,准噶尔西北疆域界线大致是从库兹涅茨克、比斯克、恰雷什斯克到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向南沿阿亚古斯河到巴尔喀什湖,然后自巴尔喀什湖之西,穿楚河中游到塔拉斯。塔拉斯以南,准噶尔的疆界线在大致是自塔拉斯向东,沿塔拉斯山脉,然后向东南,沿中亚费尔干纳山脉,到其东南端与阿赖山脉相接处。
这样一算,唐努乌梁海和巴尔喀什湖以北,原属准噶尔的包括塔拉、鄂木斯克、托木斯克、库兹涅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和铿格尔图喇等在内的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中游的大片土地都已落入俄国人之手。既成事实在此,乾隆皇帝又不想再动刀兵,便默认为俄国占有,命办事大臣巡视唐努乌梁海北界,立标确认,与中俄《布连奇斯条约》、《恰克图条约》规定的中部边界相连,建立卡伦,正式成为中俄的西北边界。
这片准噶尔故土就这样失去了。感慨就不用说了。什么时候中国能恢复强汉盛唐的“儒雅其外,铁血筋骨”,再来凭吊故地也不迟。
最后我们来看看今日的这片土地:
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跨鄂毕河两岸,因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建立,市区面积477平方公里,为俄罗斯全国第三,人口137万,为俄罗斯全国第四。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工业以冶金和机械制造为主,现代歼击轰炸机苏-34就是这里生产的。是西伯利亚的交通运输中心,西伯利亚唯一拥有地铁的城市,同时还是西伯利亚最大的文化教育中心和科学城。城市东面是举世闻名的库兹巴斯煤矿区,北面是大片的原始针叶林,南面是广阔的阿尔泰草原和小麦区。因此,新西伯利亚也成为了西伯利亚的经济中心。
鄂木斯克——位于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鄂木河的汇流处,原为沙俄西伯利亚总督府所在地。因西伯利亚大铁路经过这里,遂成为西西伯利亚和北哈萨克的农牧产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这里建立政府,自称“俄国最高执政”。后在苏俄红军的攻击下南移伊尔库茨克,被捷克军团出卖给布尔什维克遭到处决。前几年俄罗斯拍了一部电影《无敌上将高尔察克》,比较细致地表现了这段历史。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被流放于此。现在鄂木斯克是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人口120万。石油工业和机械工业发达,能制造飞机、火箭、卫星和宇宙飞船。四条铁路在此汇集,又是西伯利亚重要的交通枢纽。
托木斯克——位于鄂毕河支流托木河东岸,曾是沙俄西伯利亚的行政中心、采金中心和西伯利亚驿道的货物转运点及商业中心。后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时,因市政官僚短视,不同意在此通过,遂使城市地位一落千丈,远远落在了新西伯利亚后面。也因为城市建设缓慢,反而保留了城市的古老风貌,以大片的木屋区和教堂区闻名全国。现为西伯利亚著名大学城和森林工业中心。
克麦罗沃——克麦罗沃州,辖原沙俄建立的前进堡垒库兹涅茨克地区,位于库兹涅茨克山脉及托木河畔。境内有著名的库兹巴斯大煤田,南北长300公里,东西宽100公里,面积2。67万平方公里,总储量6430亿吨,足够开采上千年。州府克麦罗沃,人口50万,煤化学发达,建有西伯利亚最大的焦化厂。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位于西伯利亚大铁路与叶尼塞河交汇处,是东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人口90万。工业、制造业及林业科学发达,能研制人造卫星,建有以巨型雷达站为基础的太空研究中心。市郊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著名画家苏里科夫诞生在这里。1897年列宁在流放西伯利亚途中在此居住过一个多月。市区被叶尼塞河围绕,森林茂密,大河东去,景色十分壮观。
毛子目前主要出口的油田天然气都在西西伯利亚吧?

  西西伯利亚油田。采油区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称秋明油田,因其开发晚于原苏联的巴库油田和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称第二巴库),故而又称“第三巴库”。这里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储集区和产区,油田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远景储量24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约40亿吨。该油田于60年代初开始建设,于70年代末已超过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的产量,跃居全俄第一位。于90年代初,其产量已超过4亿吨,已占全俄原油总产量的3/4左右。西西伯利亚油田内共发现150多个储油区,已开发的有40多个,其中重要的有萨莫特罗尔、乌斯季—巴雷克和萨雷姆等大型油产区。西西伯利亚油田通过多条管道将原油输向原苏联各大炼油厂,进而把原油转运到黑海、波罗的海和太平洋沿岸油港,向国外出口。
对。赫鲁晓夫下台后秋明油田终于大量产出,外汇滚滚而来,让勃列日涅夫政权得到了稳固,开始做梦“发达社会主义”的到来。
准部所处的位置还是太背了

不知道准部人口多少,有多少人是可靠的,他的军队是如何组织的,其军队中民族成份如何
回复 4# 灯塔看守
就是18世纪,准噶尔汗国进入全盛,疆域大体上是现在的新疆加哈萨克斯坦。地处于欧洲文明(姑且把俄罗斯算作欧洲文明)、YSL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交界处。据当时的欧洲人在伊犁的见闻,准噶尔人自己可以生产优质的刀、火药和复合弓。并且通过欧洲人(主要是俄罗斯人)学会生产火铳。有一个瑞典人叫雷纳德,帮助准噶尔人生产了一些标准的欧洲炮。准噶尔人将布鲁特人(吉尔吉斯人)和布哈拉人(维吾尔和乌兹别克人)编入军队做炮兵,由骆驼运输火炮。他自己的骑兵也不只是快马弯刀,而是大量装备火枪。在1696年的昭莫多之战中,噶尔丹只有5000骑兵,但装备2000火枪。最后,说说铠甲。当时的准噶尔人穿着“制作精良,轻如衣服”的锁子甲。
SeaBrown 发表于 2010-6-12 17:32


    谢了

不过还是和我问的关系不大
回复 6# 灯塔看守

如果灯塔兄有时间等,我可能不久会贴个关于卫拉特蒙古的长贴。
现在一是太忙;二是学习中。
我不喜欢百度个什么贴过来,尤其是关于准噶尔的话题。
因为,中俄两国为了证明准噶尔汗国是自己的地方政权,而有选择性的写历史。
当然,也许我贴出你也不爱看。
因为,我喜欢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文宗教、朝代沿革等方面入手,较少着墨你喜欢的军队编制和武器装备。
SeaBrown 发表于 2010-6-12 19:22

期待
能有图就更好了
SeaBrown 发表于 2010-6-12 19:22

巧了,几年前也曾想过写一个准噶尔的长篇,无奈越来越懒惰,终究没有动手。

对这段历史也比较感兴趣,不知什么资料比较好?(手头有一本马大正先生的卫拉特蒙古史纲,一本准噶尔史略,一本叶尔羌的(忘了名字),还有一个关于康熙打噶尔丹的心理分析的博士论文(还是忘了名字))
回复 7# SeaBrown

其实还应该看看准噶尔那一方,或者是第三、四方的记载、观点(虽然已经被灭族,不过新疆、中亚那边其他民族,应该有相关记载)。有个哈萨克族的同事mm,老公是维族,也喜欢历史,而且懂突厥语(土耳其语),估计看到的和中俄两边又有不同。
乌兰布通之战中有一点我没有想通,葛尔丹一世枭雄,长于机动作战,怎么会把自己的部队部署在一个固定阵地上?

乌兰布通之战中有一点我没有想通,葛尔丹一世枭雄,长于机动作战,怎么会把自己的部队部署在一个固定阵地上 ...
雪千寻 发表于 2010-6-13 10:37


雪MM:我现在有酒微醺。所以我估妄说之,君估妄听之,全做酒话。
火器时代的骑兵地位很尴尬。因为,在大容量全自动的骑枪出现前,骑兵的主要武器还是马刀。可是全自动步枪出现在二战末期,这时骑兵已经是待淘汰兵种。另一方面,作为一支全骑兵部队,重型火炮的运输也是问题。最后,在无城郭的游牧地带,购建工事又是个大问题。成吉思汗时代是用大车部署前沿,叫古列延。
以上问题在准噶尔部队被骆驼队一揽子解决了。首先,由骆驼队负责运输,骆驼和马匹一样不需要特殊补给,有草的地方就行。其次,将骆驼绑缚成驼城既可以快速完成,又可以达到一般野战工事的要求。这样,执火枪的骑兵下马作战部署在驼城防御工事后,将火炮部署在火枪兵后。执刀矛的骑兵待机。最后,一旦刀矛骑兵反突击得手敌人溃败,则全员上马追击,炮兵不久跟上。也就是说,准噶尔骑兵部队比苏俄的由装甲兵、机械化步兵和机械化炮兵的部队还多一个优势:他可以快速将运输工具转换为防御工事。
所以说,噶尔丹和僧格林沁一样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乌兰布通和八里桥也不是吃错药了,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只是他们的对手拥有不对称的火力支援。
还有,乌兰布通噶尔丹只是遁走,昭莫多也不是关键。关键是阿拉布坦端了他叔叔:噶尔丹的老窝。于是噶尔丹----这个尹咱胡图克图的转世活佛、卫拉特蒙古的第二个可汗(第一个是他姥爷,第三个是他外甥)博硕克图汗----在落寞中死去。
正所谓:天佑中华百年运,从此大漠风沙宁。君王千古心中事,英雄落寞残阳行。
乌兰布通之战中有一点我没有想通,葛尔丹一世枭雄,长于机动作战,怎么会把自己的部队部署在一个固定阵地上 ...
雪千寻 发表于 2010-6-13 10:37


雪MM:我现在有酒微醺。所以我估妄说之,君估妄听之,全做酒话。
火器时代的骑兵地位很尴尬。因为,在大容量全自动的骑枪出现前,骑兵的主要武器还是马刀。可是全自动步枪出现在二战末期,这时骑兵已经是待淘汰兵种。另一方面,作为一支全骑兵部队,重型火炮的运输也是问题。最后,在无城郭的游牧地带,购建工事又是个大问题。成吉思汗时代是用大车部署前沿,叫古列延。
以上问题在准噶尔部队被骆驼队一揽子解决了。首先,由骆驼队负责运输,骆驼和马匹一样不需要特殊补给,有草的地方就行。其次,将骆驼绑缚成驼城既可以快速完成,又可以达到一般野战工事的要求。这样,执火枪的骑兵下马作战部署在驼城防御工事后,将火炮部署在火枪兵后。执刀矛的骑兵待机。最后,一旦刀矛骑兵反突击得手敌人溃败,则全员上马追击,炮兵不久跟上。也就是说,准噶尔骑兵部队比苏俄的由装甲兵、机械化步兵和机械化炮兵的部队还多一个优势:他可以快速将运输工具转换为防御工事。
所以说,噶尔丹和僧格林沁一样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乌兰布通和八里桥也不是吃错药了,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只是他们的对手拥有不对称的火力支援。
还有,乌兰布通噶尔丹只是遁走,昭莫多也不是关键。关键是阿拉布坦端了他叔叔:噶尔丹的老窝。于是噶尔丹----这个尹咱胡图克图的转世活佛、卫拉特蒙古的第二个可汗(第一个是他姥爷,第三个是他外甥)博硕克图汗----在落寞中死去。
正所谓:天佑中华百年运,从此大漠风沙宁。君王千古心中事,英雄落寞残阳行。
呵呵,楼上写得精彩。
准噶尔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