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劳动力大量离开 村庄高速消失是好还是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1:25:07
年轻劳动力大量离开 村庄高速消失是好还是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震 樊祥叙 2015年08月27日 


[导读]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问卷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2001人参与)显示,85.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周围的村庄正在逐渐减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村落消亡的实质是农村人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变化。
    作家冯骥才在最近的一次全国会议上指出,10年间我国自然村减少了90万个,“古村承载着中国农耕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古村改造时应避免直接破坏”。但也有人指出,自然村消亡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脱离落后的生产和社会地位,对村民来说并不是坏事。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问卷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2001人参与)显示,85.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周围的村庄正在逐渐减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村落消亡的实质是农村人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变化。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57.0%的人为城镇户口,43.0%的人为农村户口。

  村落消亡主要体现为劳力外流、务农减少和外地上学

  在北京一个公园里,记者遇到了衣着朴素、戴着摩托头盔,今年40多岁的张平(化名)。他10多年前从东部省份一个农村来北京工作。“当年村子里人口外流的情况就比较普遍,很多人都选择到大城市打工,除了过年过节,一年中很少有人回去生活”。

  张平如今已经在北京买了房子,工作、家庭都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他告诉记者,农村年轻的一代,大都一长大就出来了,他们更喜欢在县城里买房住,过农村生活的已经越来越少。

  调查中,85.9%的受访者发现周围的村庄正在逐渐减少。受访者对于村庄“减少”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年轻劳动力大量离开(64.8%),种田务农的人减少(64.4%),孩童大多去县镇上学(52.7%)。除此之外,耕地荒芜(42.6%)、村落人口的迁移合并(34.1%)、很少有人在农村盖新房(20.7%)也说明了农村人口正背离农村,走向城市。

  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观察,自然村消失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力的消灭,例如撤村合并,建立大规模的居住点或者城市,自然村的宅基地被用作其他用途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农民不是自觉自愿离开,而是在行政与市场力量作用之下被迫离开家园”。另一种是村庄自然地消失。“一些偏远的村庄,交通不便,公用设施比较缺乏。这种情况下,农民进城打工,十室九空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村庄甚至渐渐消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檀学文表示,自然村的消失显然应当是一个可以推测和观察到的事实。但是是否消失的速度如此之快,却很难说,他对已有数据仍存疑。

  檀学文提到,对于人们印象中的村庄,有必要区分自然村、村落和古村落三个概念来讨论。自然村是一个地域概念,由若干户居民聚居形成,或大或小,有时边界也是模糊的。村落则是地域概念和社会学概念,包含历史、文化和社会联系等因素,理解为规模较大、有一定历史的或者由多个临近自然村的组成更为合适。

    “大量的自然村消失,会降低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

  调查发现,人们对村落消亡的担心确实不主要在数量上,而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68.0%的受访者担心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日趋严重;53.5%的受访者觉得城镇化过快会影响政策落地;44.0%的受访者认为年轻劳力离开不仅影响农村基础建设,更会破坏家庭结构。农民工无法在身份和社会保障上融入城市(43.8%)、一味强调商业而导致农耕文化边缘化(38.0%)、大拆大建破坏古村落文化传承(31.1%)等也是受访者担心的问题。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乡邱斌(化名)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村子以前有10多户人家,70多个人,但是现在住在村子里就剩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了。村里的田地只有几户人家在经营,而且他们都住在离村不远的镇上。“不仅地没人种,通往村里公路两旁的树木也无人修剪。有人说,城里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然而村子以往的气息荡然无存,如今想回去也觉得回不去了。”邱斌感叹道。

  檀学文认为人们担忧村落消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缘由:一方面,自然村落是长期形成的,具有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合理性,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关系,因此村落的消亡也就伴随着社会剧烈转型、文化割裂甚至消亡的担忧;另一方面,基层的基本单位是村落,村落的变动就意味着社会基础的变动,因此是轻易动不得的。

  卢晖临认为,自然村消失后,农民可能会失去退路。“在大城市生活的农民工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但他们并不是市民,也没有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是一种伪城市化;在小县城定居的人是一种低质量的城市化。这种情况下,自然村快速消失会导致他们失去家乡低成本生活的选择”。

  “在社会变动时期,村庄有助于应对震荡,帮助社会实现平稳过渡。村庄的消失则让我们失去了这个大后方。”卢晖临表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当危机来临,小农经济和村社结构在重建秩序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社会得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的一个奥秘。大量的自然村消失,会降低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

    “对于是否保留家园,农民应有自主权”

  那么,村落消失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调查显示,16.5%的受访者认为是好事,33.0%觉得是坏事,50.5%的受访者觉得不好说。

  过半人数难以置评的态度源于“村落消失”的两面性。具体来说,38.1%的受访者赞同“村落消失的另一面是城镇化带来的收入提高和社会保障改善,体现农民向上的流动”。 22.3%的受访者并不赞同这种说法, 33.1%的受访者态度模糊。

  在张平看来,村里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好是坏很难说,但他更倾向于在大城市生活,因为“城市资源比较丰富,个人发展的机会大,生活水平也高”。

  檀学文认为,村落消失、村庄合并、城镇化进程共存于同一社会经济演变图景之下。在宏观层面来说,他们的演变方向是一致的,但也并非一定或者总是如此。不一致的地方表现为社会不平等、社会摩擦等,一部分人获得了更多的益处,而另一部分人失去了所有却获益极少。“例如,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民往往从拆迁合并中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而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虽然村落破败甚至消失了,但是经济条件和生活并没有改善”。

  卢晖临认为,对于是否保留家园,农民应有自主权。非特殊情况,不应该强制他们离开,而应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仍会有人进城,而且农村人口减少还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紧张关系。“但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园还在,并且硬件变好、服务提高,使得留下来的人也能很好地生活。这不应该仅限于对少数特殊村庄的保护,而应该成为对农民生存、生活空间的整体保护”。

  调查中,58.5%的受访者认为村落消亡伴随着了农村人经济地位的变化,即收入提高。53.4%的受访者认为这反映了农村人社会身份的转变,户籍改革打破了流动限制,更多的农业人口融入了现代城市分工体系。还有45.5%的受访者认为,这标志着农村、农耕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http://www.wokeji.com/nypd/ywjj/201508/t20150827_1614474.shtml年轻劳动力大量离开 村庄高速消失是好还是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震 樊祥叙 2015年08月27日 


[导读]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问卷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2001人参与)显示,85.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周围的村庄正在逐渐减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村落消亡的实质是农村人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变化。
    作家冯骥才在最近的一次全国会议上指出,10年间我国自然村减少了90万个,“古村承载着中国农耕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古村改造时应避免直接破坏”。但也有人指出,自然村消亡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脱离落后的生产和社会地位,对村民来说并不是坏事。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问卷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2001人参与)显示,85.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周围的村庄正在逐渐减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村落消亡的实质是农村人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变化。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57.0%的人为城镇户口,43.0%的人为农村户口。

  村落消亡主要体现为劳力外流、务农减少和外地上学

  在北京一个公园里,记者遇到了衣着朴素、戴着摩托头盔,今年40多岁的张平(化名)。他10多年前从东部省份一个农村来北京工作。“当年村子里人口外流的情况就比较普遍,很多人都选择到大城市打工,除了过年过节,一年中很少有人回去生活”。

  张平如今已经在北京买了房子,工作、家庭都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他告诉记者,农村年轻的一代,大都一长大就出来了,他们更喜欢在县城里买房住,过农村生活的已经越来越少。

  调查中,85.9%的受访者发现周围的村庄正在逐渐减少。受访者对于村庄“减少”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年轻劳动力大量离开(64.8%),种田务农的人减少(64.4%),孩童大多去县镇上学(52.7%)。除此之外,耕地荒芜(42.6%)、村落人口的迁移合并(34.1%)、很少有人在农村盖新房(20.7%)也说明了农村人口正背离农村,走向城市。

  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观察,自然村消失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力的消灭,例如撤村合并,建立大规模的居住点或者城市,自然村的宅基地被用作其他用途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农民不是自觉自愿离开,而是在行政与市场力量作用之下被迫离开家园”。另一种是村庄自然地消失。“一些偏远的村庄,交通不便,公用设施比较缺乏。这种情况下,农民进城打工,十室九空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村庄甚至渐渐消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檀学文表示,自然村的消失显然应当是一个可以推测和观察到的事实。但是是否消失的速度如此之快,却很难说,他对已有数据仍存疑。

  檀学文提到,对于人们印象中的村庄,有必要区分自然村、村落和古村落三个概念来讨论。自然村是一个地域概念,由若干户居民聚居形成,或大或小,有时边界也是模糊的。村落则是地域概念和社会学概念,包含历史、文化和社会联系等因素,理解为规模较大、有一定历史的或者由多个临近自然村的组成更为合适。

    “大量的自然村消失,会降低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

  调查发现,人们对村落消亡的担心确实不主要在数量上,而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68.0%的受访者担心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日趋严重;53.5%的受访者觉得城镇化过快会影响政策落地;44.0%的受访者认为年轻劳力离开不仅影响农村基础建设,更会破坏家庭结构。农民工无法在身份和社会保障上融入城市(43.8%)、一味强调商业而导致农耕文化边缘化(38.0%)、大拆大建破坏古村落文化传承(31.1%)等也是受访者担心的问题。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乡邱斌(化名)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村子以前有10多户人家,70多个人,但是现在住在村子里就剩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了。村里的田地只有几户人家在经营,而且他们都住在离村不远的镇上。“不仅地没人种,通往村里公路两旁的树木也无人修剪。有人说,城里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然而村子以往的气息荡然无存,如今想回去也觉得回不去了。”邱斌感叹道。

  檀学文认为人们担忧村落消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缘由:一方面,自然村落是长期形成的,具有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合理性,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关系,因此村落的消亡也就伴随着社会剧烈转型、文化割裂甚至消亡的担忧;另一方面,基层的基本单位是村落,村落的变动就意味着社会基础的变动,因此是轻易动不得的。

  卢晖临认为,自然村消失后,农民可能会失去退路。“在大城市生活的农民工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但他们并不是市民,也没有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是一种伪城市化;在小县城定居的人是一种低质量的城市化。这种情况下,自然村快速消失会导致他们失去家乡低成本生活的选择”。

  “在社会变动时期,村庄有助于应对震荡,帮助社会实现平稳过渡。村庄的消失则让我们失去了这个大后方。”卢晖临表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当危机来临,小农经济和村社结构在重建秩序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社会得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的一个奥秘。大量的自然村消失,会降低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

    “对于是否保留家园,农民应有自主权”

  那么,村落消失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调查显示,16.5%的受访者认为是好事,33.0%觉得是坏事,50.5%的受访者觉得不好说。

  过半人数难以置评的态度源于“村落消失”的两面性。具体来说,38.1%的受访者赞同“村落消失的另一面是城镇化带来的收入提高和社会保障改善,体现农民向上的流动”。 22.3%的受访者并不赞同这种说法, 33.1%的受访者态度模糊。

  在张平看来,村里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好是坏很难说,但他更倾向于在大城市生活,因为“城市资源比较丰富,个人发展的机会大,生活水平也高”。

  檀学文认为,村落消失、村庄合并、城镇化进程共存于同一社会经济演变图景之下。在宏观层面来说,他们的演变方向是一致的,但也并非一定或者总是如此。不一致的地方表现为社会不平等、社会摩擦等,一部分人获得了更多的益处,而另一部分人失去了所有却获益极少。“例如,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民往往从拆迁合并中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而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虽然村落破败甚至消失了,但是经济条件和生活并没有改善”。

  卢晖临认为,对于是否保留家园,农民应有自主权。非特殊情况,不应该强制他们离开,而应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仍会有人进城,而且农村人口减少还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紧张关系。“但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园还在,并且硬件变好、服务提高,使得留下来的人也能很好地生活。这不应该仅限于对少数特殊村庄的保护,而应该成为对农民生存、生活空间的整体保护”。

  调查中,58.5%的受访者认为村落消亡伴随着了农村人经济地位的变化,即收入提高。53.4%的受访者认为这反映了农村人社会身份的转变,户籍改革打破了流动限制,更多的农业人口融入了现代城市分工体系。还有45.5%的受访者认为,这标志着农村、农耕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http://www.wokeji.com/nypd/ywjj/201508/t20150827_1614474.shtml
谁愿意在农村呆着就去呗,又没人拦着他们
反正我是不会再回去了的,我也不会再让我的孩子们回去,也不会再让我的父母回去
当然是好事,农民不进城,房子怎么炒?
我的爷爷辈就离开农村了。
这更多涉及的是城镇化模式问题
城镇化是趋势
谁愿意在农村呆着就去呗,又没人拦着他们
反正我是不会再回去了的,我也不会再让我的孩子们回去,也不会再 ...
楼下队形就有装逼的。
让这种人回去田园牧歌生活,断网-宽带和无线,每天下地二个小时,估计一个星期都daibuzhu!装逼要遭雷劈。


不关是好是坏。TG要是还讲良心。就让出去的人有个地方能安家落户。而不是和候鸟一样。
夫妻分开。孩子是留守儿童。
  以前城市里的人。难道不是从农村到城市的?
以前我在山里。没网络。一个星期我要出来玩会 要不真要发疯。
我在山里不辛苦。就是看人干活。。山青水秀空气好。。
那环境要多好有多好。不过要多闷有多闷

不关是好是坏。TG要是还讲良心。就让出去的人有个地方能安家落户。而不是和候鸟一样。
夫妻分开。孩子是留守儿童。
  以前城市里的人。难道不是从农村到城市的?
以前我在山里。没网络。一个星期我要出来玩会 要不真要发疯。
我在山里不辛苦。就是看人干活。。山青水秀空气好。。
那环境要多好有多好。不过要多闷有多闷
小榔头 发表于 2015-8-27 23:38
楼下队形就有装逼的。
让这种人回去田园牧歌生活,断网-宽带和无线,每天下地二个小时,估计一个星期都d ...
农业生产实际也可以现代化
咱们国家提乡村消失实际上还有些早

因为中国人均耕地不多,自然村的总数却很多
农业生产实际也可以现代化
咱们国家提乡村消失实际上还有些早


你q看看交通便利附近的农村生活,确实不错。可是广大的农村交通并不便利,上个月刚318转了哈,很多地方确实没有必要住人,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
个人初估城市化率七成多,八成对我们是极限。

小榔头 发表于 2015-8-27 23:38
楼下队形就有装逼的。
让这种人回去田园牧歌生活,断网-宽带和无线,每天下地二个小时,估计一个星期都d ...


这些货们回农村了他们恐怕连B都装不了,一担一百多斤重的谷子压在他们肩上,一公里多路不不能歇,气温嘛,也不高,湖北搞双抢的时候也就三十七八度而已~~~~~话说上学期间每年到现在快上学了我肩膀上的破皮才长好
顺便说下,干活没有说过每天两个小时的,早上4点半钟下地,中午十一点半十二点回来,下午两点多最晚三点下地,一般要干到晚上9点多十点多才完工~~~~
小榔头 发表于 2015-8-27 23:38
楼下队形就有装逼的。
让这种人回去田园牧歌生活,断网-宽带和无线,每天下地二个小时,估计一个星期都d ...


这些货们回农村了他们恐怕连B都装不了,一担一百多斤重的谷子压在他们肩上,一公里多路不不能歇,气温嘛,也不高,湖北搞双抢的时候也就三十七八度而已~~~~~话说上学期间每年到现在快上学了我肩膀上的破皮才长好
顺便说下,干活没有说过每天两个小时的,早上4点半钟下地,中午十一点半十二点回来,下午两点多最晚三点下地,一般要干到晚上9点多十点多才完工~~~~
农村苦,太苦了。
你那干法是自己家的活吧 。
那时候我老板为了找工人可要烦死了。  那时候工人真心不好找。又想省点钱又想多干活-_-
我觉得是好
对个人,在农村混不出啥
对国家,也没必要再往那建卡拉OK浪费精力
城镇化是必然趋势。 问题是农村人都走光了, 地谁来种? 尤其是那些山区和零散的地块。 不能都靠进口吧。
城镇化是必然趋势。 问题是农村人都走光了, 地谁来种? 尤其是那些山区和零散的地块。 不能都靠进口吧。
那些地方提供不了什么商品粮
村庄人进城了,也让耕地去碎片化成为可能
城镇化是必然趋势。 问题是农村人都走光了, 地谁来种? 尤其是那些山区和零散的地块。 不能都靠进口吧。
确实不能,看你这么忧国忧民的,你去种不得了,为粮食安全出把力。
所有认识的人都不在村里面了  至少搬到镇上或县城
城镇化是必然趋势。 问题是农村人都走光了, 地谁来种? 尤其是那些山区和零散的地块。 不能都靠进口吧。
那些地方搞搞特色旅游还行,别的就算了,能自给自足就不错了。农业集约化是大趋势。但走得越远,也就越意味着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
这是时代的发展…
你们看到村庄消失觉得很可悲,人家村里搬到镇上的人家觉得很满足。。。
发展的必然!
只是可惜那些地,破村落应该统一拆除,归还耕地。
现在扔那里,一不美观,二是浪费。
城市出了问题,还可以回农村。。。这是减压阀。。。就现在这政策,不怎么看好。。。
f22 发表于 2015-8-28 08:31
那些地方提供不了什么商品粮
粮食总量的需求是刚性的。 不会因为城镇化就不需要粮食吃了。  
遥远7900 发表于 2015-8-28 10:31
粮食总量的需求是刚性的。 不会因为城镇化就不需要粮食吃了。
那些地方自给自足都勉强温饱。要不就搞特色农业旅游,要么就只能转移劳动力。
粮食总量的需求是刚性的。 不会因为城镇化就不需要粮食吃了。
增加进口,那些山村本来就提供不了商品粮
村庄大量消失肯定是好事,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了可能。中国农业现在这种大量小农户经营的模式,从整个农业产业链角度来看是非常低效率的,而且非常不利于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和推广,只会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农民进城脚步要加快,土地流转要更加大胆,土地权利问题甚至可以更加激进一点。
chaodabbs 发表于 2015-8-28 08:44
确实不能,看你这么忧国忧民的,你去种不得了,为粮食安全出把力。
还是你去种吧。 我家有一亩地的老宅闲着呢, 快拆迁了,我还想赶紧加盖几间房子呢。   超大小将眼里我是彻头彻尾的BKC。
rolltide 发表于 2015-8-28 08:58
那些地方搞搞特色旅游还行,别的就算了,能自给自足就不错了。农业集约化是大趋势。但走得越远,也就越意 ...
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的也就是三大平原。 放弃零散地块的种植意味着中国至少新增1/5的粮食缺口。  
遥远7900 发表于 2015-8-28 11:03
还是你去种吧。 我家有一亩地的老宅闲着呢, 快拆迁了,我还想赶紧加盖几间房子呢。   超大小将眼里我是 ...
你自己都不愿意种地,你让谁种去?我觉得没人种那就荒着空着闲着,我不愿意所以也理解别人不愿意,既然你有忧虑,那就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忧虑比较好。
蝉非禅 发表于 2015-8-27 23:42
不关是好是坏。TG要是还讲良心。就让出去的人有个地方能安家落户。而不是和候鸟一样。
夫妻分开。孩子是留 ...
那你就去,不要无病呻吟
语文没毕业?
  或者你觉得农村人就天生应该孩子留守。夫妻分居?
遥远7900 发表于 2015-8-28 11:05
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的也就是三大平原。 放弃零散地块的种植意味着中国至少新增1/5的粮食缺口。
农村宅基地户均占耕地多还是搬到城里住高楼户均占用耕地多?让农村多余人口进城做市民,把农村宅基地还原为耕地,不是更加节约土地?
遥远7900 发表于 2015-8-28 01:45
城镇化是必然趋势。 问题是农村人都走光了, 地谁来种? 尤其是那些山区和零散的地块。 不能都靠进口吧。
山区就封山维护环境吧 保持好水土和生物多样性 对下游平原稳产有好处
当然是好事,农民不进城,房子怎么炒?
你大可以不进城,不炒房……
发展的必然!
只是可惜那些地,破村落应该统一拆除,归还耕地。
现在扔那里,一不美观,二是浪费。
现在那些房子都是有主的,等再过几代人,该收回地皮的收回去了,到时候物主的后代都在城里生活了,补偿多少都不重要了,可是现在么……代价很大,就这么自然发展吧。
粮食总量的需求是刚性的。 不会因为城镇化就不需要粮食吃了。
把在农村种地的精力花在工厂里,创造的价值够从国外进口粮食,同时够支持适合种地的地区开展现代化农业。
山区就封山维护环境吧 保持好水土和生物多样性 对下游平原稳产有好处
对的,现在平原地区的农村宅基地越画越大,占用了相当多的优良更低,要是这部分人口也随着城市化进城变为市民,那么优良耕地面积还会增加。
工业化是强国必由之路,而工业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化,这是必然规律。有些偏远的小自然村消失就消失了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的集中城市化其实是最节约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