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中国还要让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06:01
[905] (2005-09-05)
  在中国未来很长时期内,解决庞大的人口就业压力是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而纺织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条主渠道。目前,全国涉及纺织业直接就业人数18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1亿人以上且相当一部分人是在低收入家庭,一旦他们失去工作,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提高要价,无异于为中国社会制造矛盾,点燃火药桶。
  前言
  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原先的被动配额全部取消,彻底实现一体化,与此同时,纺织品出口征税措施也正式启动,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的中国的生产潜力得到释放,产品出口也随之增加,据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纺织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由目前的17%小幅增长到20%。在此之前,WTO曾预测,到2007年,中国纺织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50%。但2005年年初一开始,不祥的兆头就显露了出来。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CITA)宣布,以扰乱美国纺织品市场、威胁阻碍纺织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为名,对来自中国的三种纺织品启动特限调查,首先挥舞起砸向中国纺织品的大棒。此后的5月13日、5月18日、5月23日和9月1日,美国又多次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进口配额限制和启动特限调查,一时之间,一场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大战山雨欲来。
  中美纺织产业对比
  在中国,纺织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它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到的直接就业人数18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1亿人以上且相当一部分人是在低收入家庭。200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达9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四分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5年7月4日公布的海关监测的受限纺织品出口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29日,出口到美国的棉质针织衬衫和棉质裤子的进度已达108%、112%,受限产品中有一半以上超出限制。美国设限的每一个品种背后,涉及至少1000家中国企业,多则达6000家。反观美国,纺织业在这里是一个日趋衰落的夕阳产业,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早在配额取消4年前的2001年,其纺织和服装业的GDP份额就已分别降为0.22%和0.23%,整个纺织服装业只占美国GDP的0.45%,由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美国服装业在过去10年中无法实现服装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到2002年,美国纺织从业人数仅为43万人,服装从业人数为52万人。整个纺织服装从业人数仅占该年全美制造业人数的5.7%。
  中国近几年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年均约为100亿美元左右,占中美贸易总额的8%左右;在美国销售每100美元中国纺织品,中国生产商只得到7?10美元左右,而美国商人却拿走了绝大部分利润。由于中国纺织品等日用消费品价格相当低廉,世界银行早在1994年就指出,如果美国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同样商品,美国消费者每年需要增加140亿美元的支出。中国的廉价纺织品等出口到美国,既提高了美国国内的有效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又为美国经济实现低通胀下的增长创造了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据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如果没有中国的消费品,美国的物价指数将上升两个百分点。而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进口美国棉花金额为17.7亿美元,计106.3万吨,占中国进口棉花总额191万吨的55.6%。美国棉花协会预测,2005年,中国需要进口棉花350万吨,其中有一半以上依然会是美棉,在全球棉花生产量明显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美国17个州两万多个农场3万多棉农,依然有求于美国棉花的最大买主???中国。
  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幕后黑手
  从纺织品贸易本身来看,美国是要把中国作为其纺织产业目光短浅的“替罪羊”。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10年前就已提出,美欧厂商和政府应该早就准确预见到世界纺织品市场将发生急剧变化,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但许多美欧厂商和政府显然对此熟视无睹。这反映在他们在最后一刻才取消大部分贸易配额。也就是说,美欧政府和厂商的应对失误是造成其纺织业工人失业的主要原因。但是,现在他们把它归咎于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将工人对厂商和政府的不满引向中国纺织品。这种寻找“替罪羊”的手法是美欧厂商和政府过去两个世纪一直在做的,并且屡屡得手。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持强硬态度还有一个更隐秘的、说不出口的用意,这就是为了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美国政府知道,中国的崛起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住的,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能减缓中国崛起的步伐,尽量在中国崛起前捞到更大的利益,不失为上上之策。而在中国未来很长时期内,解决庞大的人口就业压力是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恰恰纺织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条主渠道。因此,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无异于为中国社会制造矛盾,而中国要解决纺织品设限的办法,就只能接收美国提出的人民币汇率调整以及更多的讹诈、要价。事实上,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已经对中国的纺织品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出口利润棉纺织业约下降12%,毛纺织业下降8%,服装业下降约1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测算表明,美国设限及人民币升值2%,纺织业年出口将减少25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近3.5个百分点。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谁是获利者
  中国将是贸易争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商务部8月份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轻纺产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仅2005年前5个月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39.7%,其中相当一部分产能将于近期形成,这些行业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其调查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这个数字再次印证:纺织业国内竞争不断加剧,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受欧美等国对我纺织品设限和贸易摩擦加深的影响,国内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价格将进一步下降。
  美国零售商和消费者也将成为输家。作为进口中国纺织品的美国零售商和广大消费者,无法接受对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数量上设限。美国一些名牌店如CK、老海军、梅西等服装零售商,多年来一直销售中国的纺织品。沃尔玛每年在中国购买150亿美元的商品。如果对中国纺织品设限,零售商们原来的进货计划将被打乱,成本也必然会上升,消费者们也不得不承受因货源不足而导致的价格上涨。而且,美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日常生活中的“中国制造”,如果要他们转而接受其他国家的商品,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印度纺织品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在5月13日美国宣布对3类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产品中,有两类产品即棉纺织衬衫和棉纺织裤子,印度的出口商在最近的几个月中已经获得了较大的份额。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提供的数据,今年1至4月份,由于纺织品配额取消,印度的棉纺织衬衫对美出口增长了116%,仅次于中国。同期印度棉纺织裤子的对美出口也增长了66.8%。但以美国市场作为出口基地的除中国以外的其它纺织品大国,如印度、墨西哥、加拿大等,这些国家的各类纺织品价格普遍高于中国。美国政府的设限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美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只会把中国的机会转给其他纺织品大国。
  中国纺织业突围路在何方?
  抛弃“量大价低”出口策略,冲击高端市场。事实上,纺织品的中国品牌大有可为。有业内专家指出认为,目前国际服装的消费市场已经变化,中国服装文化元素在设计中不断被提起,以前,欧美的电影里只有演到中国功夫时,才会出现中国服饰。如今在许多大片里,演员都穿着中式服装。影视是文化的先锋,中国服装文化在世界上已经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中国服装文化走向世界已经有了很好的形势,现在就看中国企业愿不愿意、有没有能力迈开这一步。
  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出路。随着东欧、非洲及东南亚部分国家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原材料优势及劳动力成本优势走弱的趋势凸现,因此企业踏出国门,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投资设厂成为优选之策。而人民币的升值,在对我国纺织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企业踏出国门在境外设厂提供了一定的良好条件。
  政府的合理引导固不可少。面对日趋频繁的贸易摩擦,从长远来看,我国纺织行业要想完成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自有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就目前而言,对内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政企协调机制,对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公关、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变得尤其重要。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夕阳产业的同时,已逐步发展为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家的支柱产业。因此,我们现在的经历可能已是发达国家的历史,积极借鉴相关经验、采取适应我国国情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我国和日本都实行以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因此,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成功应对摩擦的经验,应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
  结束语
  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大战会否成真,美国商务部的行为耐人寻味,8月1日,它在宣布将对中国6种纺织品的设限决定日期再一次推迟至8月31日的同时,又再一次受理了美国相关协会对中国出口到美的另外5种纺织品的设限申请……
《联合早报网》[905] (2005-09-05)
  在中国未来很长时期内,解决庞大的人口就业压力是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而纺织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条主渠道。目前,全国涉及纺织业直接就业人数18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1亿人以上且相当一部分人是在低收入家庭,一旦他们失去工作,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提高要价,无异于为中国社会制造矛盾,点燃火药桶。
  前言
  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原先的被动配额全部取消,彻底实现一体化,与此同时,纺织品出口征税措施也正式启动,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的中国的生产潜力得到释放,产品出口也随之增加,据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纺织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由目前的17%小幅增长到20%。在此之前,WTO曾预测,到2007年,中国纺织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50%。但2005年年初一开始,不祥的兆头就显露了出来。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CITA)宣布,以扰乱美国纺织品市场、威胁阻碍纺织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为名,对来自中国的三种纺织品启动特限调查,首先挥舞起砸向中国纺织品的大棒。此后的5月13日、5月18日、5月23日和9月1日,美国又多次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进口配额限制和启动特限调查,一时之间,一场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大战山雨欲来。
  中美纺织产业对比
  在中国,纺织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它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到的直接就业人数18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1亿人以上且相当一部分人是在低收入家庭。200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达9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四分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5年7月4日公布的海关监测的受限纺织品出口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29日,出口到美国的棉质针织衬衫和棉质裤子的进度已达108%、112%,受限产品中有一半以上超出限制。美国设限的每一个品种背后,涉及至少1000家中国企业,多则达6000家。反观美国,纺织业在这里是一个日趋衰落的夕阳产业,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早在配额取消4年前的2001年,其纺织和服装业的GDP份额就已分别降为0.22%和0.23%,整个纺织服装业只占美国GDP的0.45%,由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美国服装业在过去10年中无法实现服装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到2002年,美国纺织从业人数仅为43万人,服装从业人数为52万人。整个纺织服装从业人数仅占该年全美制造业人数的5.7%。
  中国近几年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年均约为100亿美元左右,占中美贸易总额的8%左右;在美国销售每100美元中国纺织品,中国生产商只得到7?10美元左右,而美国商人却拿走了绝大部分利润。由于中国纺织品等日用消费品价格相当低廉,世界银行早在1994年就指出,如果美国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同样商品,美国消费者每年需要增加140亿美元的支出。中国的廉价纺织品等出口到美国,既提高了美国国内的有效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又为美国经济实现低通胀下的增长创造了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据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如果没有中国的消费品,美国的物价指数将上升两个百分点。而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进口美国棉花金额为17.7亿美元,计106.3万吨,占中国进口棉花总额191万吨的55.6%。美国棉花协会预测,2005年,中国需要进口棉花350万吨,其中有一半以上依然会是美棉,在全球棉花生产量明显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美国17个州两万多个农场3万多棉农,依然有求于美国棉花的最大买主???中国。
  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幕后黑手
  从纺织品贸易本身来看,美国是要把中国作为其纺织产业目光短浅的“替罪羊”。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10年前就已提出,美欧厂商和政府应该早就准确预见到世界纺织品市场将发生急剧变化,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但许多美欧厂商和政府显然对此熟视无睹。这反映在他们在最后一刻才取消大部分贸易配额。也就是说,美欧政府和厂商的应对失误是造成其纺织业工人失业的主要原因。但是,现在他们把它归咎于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将工人对厂商和政府的不满引向中国纺织品。这种寻找“替罪羊”的手法是美欧厂商和政府过去两个世纪一直在做的,并且屡屡得手。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持强硬态度还有一个更隐秘的、说不出口的用意,这就是为了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美国政府知道,中国的崛起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住的,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能减缓中国崛起的步伐,尽量在中国崛起前捞到更大的利益,不失为上上之策。而在中国未来很长时期内,解决庞大的人口就业压力是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恰恰纺织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条主渠道。因此,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无异于为中国社会制造矛盾,而中国要解决纺织品设限的办法,就只能接收美国提出的人民币汇率调整以及更多的讹诈、要价。事实上,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已经对中国的纺织品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出口利润棉纺织业约下降12%,毛纺织业下降8%,服装业下降约1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测算表明,美国设限及人民币升值2%,纺织业年出口将减少25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近3.5个百分点。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谁是获利者
  中国将是贸易争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商务部8月份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轻纺产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仅2005年前5个月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39.7%,其中相当一部分产能将于近期形成,这些行业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其调查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这个数字再次印证:纺织业国内竞争不断加剧,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受欧美等国对我纺织品设限和贸易摩擦加深的影响,国内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价格将进一步下降。
  美国零售商和消费者也将成为输家。作为进口中国纺织品的美国零售商和广大消费者,无法接受对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数量上设限。美国一些名牌店如CK、老海军、梅西等服装零售商,多年来一直销售中国的纺织品。沃尔玛每年在中国购买150亿美元的商品。如果对中国纺织品设限,零售商们原来的进货计划将被打乱,成本也必然会上升,消费者们也不得不承受因货源不足而导致的价格上涨。而且,美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日常生活中的“中国制造”,如果要他们转而接受其他国家的商品,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印度纺织品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在5月13日美国宣布对3类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产品中,有两类产品即棉纺织衬衫和棉纺织裤子,印度的出口商在最近的几个月中已经获得了较大的份额。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提供的数据,今年1至4月份,由于纺织品配额取消,印度的棉纺织衬衫对美出口增长了116%,仅次于中国。同期印度棉纺织裤子的对美出口也增长了66.8%。但以美国市场作为出口基地的除中国以外的其它纺织品大国,如印度、墨西哥、加拿大等,这些国家的各类纺织品价格普遍高于中国。美国政府的设限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美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只会把中国的机会转给其他纺织品大国。
  中国纺织业突围路在何方?
  抛弃“量大价低”出口策略,冲击高端市场。事实上,纺织品的中国品牌大有可为。有业内专家指出认为,目前国际服装的消费市场已经变化,中国服装文化元素在设计中不断被提起,以前,欧美的电影里只有演到中国功夫时,才会出现中国服饰。如今在许多大片里,演员都穿着中式服装。影视是文化的先锋,中国服装文化在世界上已经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中国服装文化走向世界已经有了很好的形势,现在就看中国企业愿不愿意、有没有能力迈开这一步。
  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出路。随着东欧、非洲及东南亚部分国家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原材料优势及劳动力成本优势走弱的趋势凸现,因此企业踏出国门,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投资设厂成为优选之策。而人民币的升值,在对我国纺织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企业踏出国门在境外设厂提供了一定的良好条件。
  政府的合理引导固不可少。面对日趋频繁的贸易摩擦,从长远来看,我国纺织行业要想完成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自有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就目前而言,对内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政企协调机制,对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公关、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变得尤其重要。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夕阳产业的同时,已逐步发展为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家的支柱产业。因此,我们现在的经历可能已是发达国家的历史,积极借鉴相关经验、采取适应我国国情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我国和日本都实行以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因此,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成功应对摩擦的经验,应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
  结束语
  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大战会否成真,美国商务部的行为耐人寻味,8月1日,它在宣布将对中国6种纺织品的设限决定日期再一次推迟至8月31日的同时,又再一次受理了美国相关协会对中国出口到美的另外5种纺织品的设限申请……
《联合早报网》
斗争还将持续……
我看未必~~~中国是受到很大损失~~但是要说到真正的最后赢家还不晓得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