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总(wxmang)雄文:张居正业绩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价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00:04
这是回复关于张居正的业绩价值的帖子。

先简单说说张居正的业绩。张居正万历元年(1573)担任首辅,辅佐9岁登基的年幼万历,加上李太后支持(有种说法是因为张居正很帅,玉树临风,所以李太后很粉张居正或芳心暗许,所以绝对信任),一切明朝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事实上当了明朝10年家,或者说是十年的无冕皇帝。

张居正主要做的事情其实都是王安石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也就对比出王安石是口水党的本质,也即不是想不到,也不是做不成,而是没能力执行),也是目前中国董事会所谓改革的目标(整顿吏治,整理财政和税收制度,打击利益集团,改革分配制度,激励工商业农业发展,产业升级),也是目前董事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现在当局,尤其是董事长和老王对张居正应该是仰望的崇拜。

张居正一上台,大权在握,就改革吏治(张居正认为:吏治腐败是最核心的腐败)。万历元年六月,实行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评,要求全国各个衙门分置账簿,记载一切发文、收文、章程、计划,是为底册。底册一式三份,一份本衙门留存,一份送各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逾期未办理的,该科上奏候旨,一份送内阁考察,作为官员升降任免的依据。此前,内阁无法控制的言官(监察系统),也归到了内阁的管理。如此一来,月有稽,岁有考,大大提高了各衙门的办事效率;中央到地方的政令畅通(对比目前总经理政令不出某海,是不是很伟大);裁减了大量的庸官冗员;有力地整理了全国税捐,数年的积欠得以收缴,国库收入增加。最重要的是内阁通过此举牢牢把握行政、监察大权,其中枢地位日益显著。

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庄田(打击利益集团,结果张居正死后,被大地主利益集团疯狂反扑,抄家灭门),三年后在全国内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把条项税役合并,按亩征银,纳税土地从四百多万顷回升到七百万顷以上,使政府的财政情况有所改善。

万历八年(1580年)十月,下令吏部遍查两京衙门,“有冗滥者裁之”。万历九年(1581年)正月裁两京户部侍郎以下156个职位,同年裁撤郧阳巡抚、顺天巡抚、湖广总兵等地方大员职位。文武官员从12万余人降到9.8万人以下。

其中张居正最伟大的改革是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这才给万历以后用兵留下点本钱和家底。

当然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华北、边镇防务,防御蒙古人入侵也是功劳。

张居正其实是一个“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经济学家,名言是:“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通无以济也。”

《明史》评价张居正的业绩是:“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神宗实录》评价张居正是:“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

没有张居正,就没有明朝万历年间打仗并胜利的机会,因为打仗就是打钱。张居正为后来的万历三大征提供了财政基础,没张居正,可能就没明朝以后了。

万历三大征是指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廿八年(公元1592--1600年)间,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遵义)之役。“三大征”旷日持久,历时近十年,到万历二十八年六月结束。

《明史》记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战役用钱一千二百万两以上。

宁夏之役就是镇压蒙古人哱拜叛乱。宁夏是明代边陲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主要是防御蒙古族人。叛乱的哱拜是蒙古鞑靼人,明嘉靖年间因得罪酋长,父兄被杀,他投了明军。万历二十年(1591年)二月,哱拜起兵叛乱,擒杀了宁夏巡抚党馨和宁夏督粮道兵备副使石继芳,总兵官张维忠,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并联合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明朝中央不得不调动全国兵力进剿,包括大同总兵麻贵,宁夏总兵李如松(李成梁儿子),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用时十个月,哱拜之乱才全部平息。

这一仗失败,可能西北就丢掉了。

播州之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播战争,一战奠定今日中国西南版图。具体过程我在白日梦这个帖子里详细介绍过,不再啰嗦。

这一仗如果失败,中国西南就很悬了。因为当时杨应龙的地盘北达重庆外围,南达贵州都匀,靠近广西边境。如果朝廷失败,西南势必独立成为若干小国。

杨应龙是当时中国六大土司之首,他反叛时,其他土司也没闲着,也在蠢蠢欲动,例如水西安氏(彝族)就派兵进入云南沾益,宣威,曲靖一带(当时水西安氏与杨应龙也有联姻关系),水东宋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就派兵南进(当时第二十五代水东宋氏土司宋承恩是杨应龙女婿),进入广西贵州边境,并与当地布依族首领联姻(其实这个联姻习惯一直延续到建国前)。

而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接受其军师孙时泰(汉族,落第秀才,看来还是读书人最坏)建议,要打回老家去(播州土著是古濮人一支,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僰人后裔,僰人发源于四川南部宜宾泸州一代,现在那一代还存留僰人悬棺葬遗迹),所以建议杨应龙北上攻四川,然后拿下成都自立为王。

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起兵三万余进攻綦江,同时他的几个儿子带领的其他兵马已经攻入四川、贵州、湖广(今天湖南)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并进逼重庆。万历二十七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全军在乌江北岸刀把水一代覆灭,杨国柱被杀。

明中央不得不全国动员,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正规军,再加上相助的土兵,约30万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明军入城(就是前一段时间被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海龙囤),播州平,此战死亡人数过百万,遵义一带从此从少数民族地区变成汉族地区。后分杨应龙地盘为遵义(乌江北岸)、平越二府(乌江南岸,就是今天瓮安,余庆,福泉,凯里,都匀一代),分属四川、贵州。

22年后,水东宋氏第二十六代土司宋万化在天启二年(1622年)与水西土司安邦彦一起反叛,1623年战死,到1630年,自封的第二十七代宣慰使宋嗣殷战死,水东宋氏接受明朝改土归流,纳土投降。

当然水东水西土司实力远不能与杨应龙相提并论,所以明朝胜利相对容易。

所以打不败杨应龙,说不定我们现在就是与缅甸一样的外国人(缅甸北部就是在明朝手里丢掉的)。而这是丢掉整个中国西南。

所以我的结论是:国家,尤其中央政府不能没钱,对地方割据政权(例如现在台湾),不可能用和平手段解决,只有战争征服是唯一出路。中央政府强大,就小打,少死人;中央政府不够强大,就大打,多死人。不死人就想统一国土,是妄想。

朝鲜之役就是援朝逐倭(日本)之战。万历二十年, 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攻占朝鲜釜山,进逼汉城。朝鲜军队望风而溃,朝鲜国王逃奔新义州。日军又攻入开城、平壤。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汉城,但在距汉城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李如松险些阵亡。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汉城,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

万历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万历把建议和谈的兵部尚书石星下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李如松战死,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如果朝鲜没打赢,日本人必然进入东北,可能就没努尔哈赤什么事了,也没俄罗斯远东什么事了,甚至可能提前400年进行抗日战争。甚至可能现在中国都不存在。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8193775/?author=1#sep这是回复关于张居正的业绩价值的帖子。

先简单说说张居正的业绩。张居正万历元年(1573)担任首辅,辅佐9岁登基的年幼万历,加上李太后支持(有种说法是因为张居正很帅,玉树临风,所以李太后很粉张居正或芳心暗许,所以绝对信任),一切明朝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事实上当了明朝10年家,或者说是十年的无冕皇帝。

张居正主要做的事情其实都是王安石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也就对比出王安石是口水党的本质,也即不是想不到,也不是做不成,而是没能力执行),也是目前中国董事会所谓改革的目标(整顿吏治,整理财政和税收制度,打击利益集团,改革分配制度,激励工商业农业发展,产业升级),也是目前董事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现在当局,尤其是董事长和老王对张居正应该是仰望的崇拜。

张居正一上台,大权在握,就改革吏治(张居正认为:吏治腐败是最核心的腐败)。万历元年六月,实行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评,要求全国各个衙门分置账簿,记载一切发文、收文、章程、计划,是为底册。底册一式三份,一份本衙门留存,一份送各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逾期未办理的,该科上奏候旨,一份送内阁考察,作为官员升降任免的依据。此前,内阁无法控制的言官(监察系统),也归到了内阁的管理。如此一来,月有稽,岁有考,大大提高了各衙门的办事效率;中央到地方的政令畅通(对比目前总经理政令不出某海,是不是很伟大);裁减了大量的庸官冗员;有力地整理了全国税捐,数年的积欠得以收缴,国库收入增加。最重要的是内阁通过此举牢牢把握行政、监察大权,其中枢地位日益显著。

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庄田(打击利益集团,结果张居正死后,被大地主利益集团疯狂反扑,抄家灭门),三年后在全国内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把条项税役合并,按亩征银,纳税土地从四百多万顷回升到七百万顷以上,使政府的财政情况有所改善。

万历八年(1580年)十月,下令吏部遍查两京衙门,“有冗滥者裁之”。万历九年(1581年)正月裁两京户部侍郎以下156个职位,同年裁撤郧阳巡抚、顺天巡抚、湖广总兵等地方大员职位。文武官员从12万余人降到9.8万人以下。

其中张居正最伟大的改革是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这才给万历以后用兵留下点本钱和家底。

当然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华北、边镇防务,防御蒙古人入侵也是功劳。

张居正其实是一个“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经济学家,名言是:“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通无以济也。”

《明史》评价张居正的业绩是:“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神宗实录》评价张居正是:“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

没有张居正,就没有明朝万历年间打仗并胜利的机会,因为打仗就是打钱。张居正为后来的万历三大征提供了财政基础,没张居正,可能就没明朝以后了。

万历三大征是指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廿八年(公元1592--1600年)间,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遵义)之役。“三大征”旷日持久,历时近十年,到万历二十八年六月结束。

《明史》记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战役用钱一千二百万两以上。

宁夏之役就是镇压蒙古人哱拜叛乱。宁夏是明代边陲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主要是防御蒙古族人。叛乱的哱拜是蒙古鞑靼人,明嘉靖年间因得罪酋长,父兄被杀,他投了明军。万历二十年(1591年)二月,哱拜起兵叛乱,擒杀了宁夏巡抚党馨和宁夏督粮道兵备副使石继芳,总兵官张维忠,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并联合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明朝中央不得不调动全国兵力进剿,包括大同总兵麻贵,宁夏总兵李如松(李成梁儿子),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用时十个月,哱拜之乱才全部平息。

这一仗失败,可能西北就丢掉了。

播州之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播战争,一战奠定今日中国西南版图。具体过程我在白日梦这个帖子里详细介绍过,不再啰嗦。

这一仗如果失败,中国西南就很悬了。因为当时杨应龙的地盘北达重庆外围,南达贵州都匀,靠近广西边境。如果朝廷失败,西南势必独立成为若干小国。

杨应龙是当时中国六大土司之首,他反叛时,其他土司也没闲着,也在蠢蠢欲动,例如水西安氏(彝族)就派兵进入云南沾益,宣威,曲靖一带(当时水西安氏与杨应龙也有联姻关系),水东宋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就派兵南进(当时第二十五代水东宋氏土司宋承恩是杨应龙女婿),进入广西贵州边境,并与当地布依族首领联姻(其实这个联姻习惯一直延续到建国前)。

而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接受其军师孙时泰(汉族,落第秀才,看来还是读书人最坏)建议,要打回老家去(播州土著是古濮人一支,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僰人后裔,僰人发源于四川南部宜宾泸州一代,现在那一代还存留僰人悬棺葬遗迹),所以建议杨应龙北上攻四川,然后拿下成都自立为王。

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起兵三万余进攻綦江,同时他的几个儿子带领的其他兵马已经攻入四川、贵州、湖广(今天湖南)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并进逼重庆。万历二十七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全军在乌江北岸刀把水一代覆灭,杨国柱被杀。

明中央不得不全国动员,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正规军,再加上相助的土兵,约30万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明军入城(就是前一段时间被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海龙囤),播州平,此战死亡人数过百万,遵义一带从此从少数民族地区变成汉族地区。后分杨应龙地盘为遵义(乌江北岸)、平越二府(乌江南岸,就是今天瓮安,余庆,福泉,凯里,都匀一代),分属四川、贵州。

22年后,水东宋氏第二十六代土司宋万化在天启二年(1622年)与水西土司安邦彦一起反叛,1623年战死,到1630年,自封的第二十七代宣慰使宋嗣殷战死,水东宋氏接受明朝改土归流,纳土投降。

当然水东水西土司实力远不能与杨应龙相提并论,所以明朝胜利相对容易。

所以打不败杨应龙,说不定我们现在就是与缅甸一样的外国人(缅甸北部就是在明朝手里丢掉的)。而这是丢掉整个中国西南。

所以我的结论是:国家,尤其中央政府不能没钱,对地方割据政权(例如现在台湾),不可能用和平手段解决,只有战争征服是唯一出路。中央政府强大,就小打,少死人;中央政府不够强大,就大打,多死人。不死人就想统一国土,是妄想。

朝鲜之役就是援朝逐倭(日本)之战。万历二十年, 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攻占朝鲜釜山,进逼汉城。朝鲜军队望风而溃,朝鲜国王逃奔新义州。日军又攻入开城、平壤。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汉城,但在距汉城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李如松险些阵亡。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汉城,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

万历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万历把建议和谈的兵部尚书石星下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李如松战死,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如果朝鲜没打赢,日本人必然进入东北,可能就没努尔哈赤什么事了,也没俄罗斯远东什么事了,甚至可能提前400年进行抗日战争。甚至可能现在中国都不存在。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8193775/?author=1#sep
举报了,并且我举报楼主转发豆瓣脑残文
各各无 发表于 2015-8-16 00:01
举报了,并且我举报楼主转发豆瓣脑残文
说文小芒是脑残的人,你是独一个

看来你比中纪委老大岐山王还聪明啊
忙总是明白人,不过我觉得这人还是偏激了,他水平和能力确实很强,但是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撂挑子这点不太好。
以史为鉴没有错,以史谋私甚至当狗卖国就忑可恶了!
举报了,并且我举报楼主转发豆瓣脑残文
逗!你还不如说朱相和73脑残呢。他们敢用忙总,虽然忙总把朱相得罪惨了,你举报一个试试?
以史为鉴没有错,以史谋私甚至当狗卖国就忑可恶了!
不知你说的是谁?
忙总是明白人,不过我觉得这人还是偏激了,他水平和能力确实很强,但是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撂挑子这点 ...
体制内的事抗拒不能。他还算好吧,身体不怎么样,心性还好,否则也扛不到今天。有才华有正义感有使命感,出偏也能理解。
说文小芒是脑残的人,你是独一个

看来你比中纪委老大岐山王还聪明啊
其实不希望看到忙总在网上再写东西。下意识觉得他又犯脾气惹麻烦被人给听了。
以前特喜欢看忙总的东西,还把他在西西河里面的很多经典帖子都打印下来慢慢看,不过随着年龄增长,觉得他比较偏激(有可能是自保的一种伪装),也就是上级领导手上的一把比较锋利的刀而已,决策权没有,只能干干活。最近几年老忙据说在研究易经,颇有心得,好多事情应该看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