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征耗军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04:16
不管是古代打仗还是近代的解放战争,感觉打仗很耗粮食,但是这些士兵不打仗不是也要吃饭吗?
可能作战体力消耗更大,需要多吃些,但是感觉要比平时多耗很多粮食似的,以至于粮食成了一个大问题。不管是古代打仗还是近代的解放战争,感觉打仗很耗粮食,但是这些士兵不打仗不是也要吃饭吗?
可能作战体力消耗更大,需要多吃些,但是感觉要比平时多耗很多粮食似的,以至于粮食成了一个大问题。
粮食的消耗大部分被运送粮食的吃掉了。
不打仗的时候可以去农耕放牧,自己养活自己,非但没消耗还能有结余,打仗是纯消耗
不打仗一天一顿~打仗两干一稀~如果行军不需要军粮的那肯定是国军的壮丁队~不给饭吃饿好几天~所以死在壮丁队的人比死在战场上的人还要多~
打仗要发钱啊
不打仗的时候可以去农耕放牧,自己养活自己,非但没消耗还能有结余,打仗是纯消耗
老朱就是这么干的  结果呢 一百年下来这些兵基本成农夫了
主要是调集转运困难
一个是战时粮食需要集中调运而且要准备好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战备口粮所以看着比较多,再就是行军打仗运动量大,消耗肯定要比平时多很多,参考重劳力搬运工和普通上班人的饭量。
不打仗可以就食于驻地,打仗要集中粮食于战地。而运粮者也要吃粮~淮海战役,计算日耗粮六百万斤!
粮食的运输成本比较高,在古代尤其明显。没有运河只靠陆路,一车粮食到达目的地前不知要被运粮人吃掉多少。
说是粮草先行其实就是后勤先行,供给先行。十万乃至百万计军队的后勤供给可不是闹着玩的,饭要吃,衣要穿,弹药油料要补充,不打仗的时候后勤拖沓一点也就这样了,战时保障不到位可是要影响战斗力的。
平时粮食分散在各家手中。打仗粮食要大量集中转运,难度很大。有多少运丁?有多少交通工具?路况咋样?天气的影响,粮食的储存条件等等各种因素。
平时驻地分散,就地买,需求量不大,战时军队大量集结,粮食一样,不可能抽调或者买一个地方
给边境送粮十分之九在路上消耗了
拿下乌巢,官渡可定
老朱就是这么干的  结果呢 一百年下来这些兵基本成农夫了
南泥湾的故事知道不?
南泥湾的故事知道不?
南泥湾才多少人 才多少时间  明朝卫所屯田可是持续两百年的
南泥湾才多少人 才多少时间  明朝卫所屯田可是持续两百年的
原来你也知道有区别
大家别忘了,战马和运输辎重的骡马也消耗大量粮食,平时这些牲畜就地取食,青草就够了,一旦打仗,就必须添加小米豆饼等精料,否则光吃草没劲儿,拉不动大车,驮不动士兵,啥都干不成。
原来你也知道有区别
你这么干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原来你也知道有区别
我是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摘一段网上的文章

  骑兵虽然有着许多优点,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特别昂贵,一个骑兵一般相当于四五名步兵的费用。


  抗战期间八路军的骑兵团就不敢招收过多的骑兵,一般四个连四百来人马,耗费就是惊人的,每天消耗的粮草在三千斤左右。只要在一个村庄驻营两三天,那地方就粗粮光、谷草光、饮水光,被老百姓戏称为“骑兵团的三光”。


  军马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随便放到草地上啃着青草就能养活。为了让马匹保持体力,需要喂精饲料,精料就是豆类、麸皮类和谷物等。如豆粒、豆饼还有豆粕等都是非常好的马粮,但成本高,还要煮熟炒熟了才给马吃。另外还要给马喂食盐、石粉等增强体质的饲料。


  正因为饲养如此复杂,所以建国以后,军马的伙食标准始终高于士兵的标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士兵的伙食标准每天是六、七角钱,而军马的标准一元多,在骑兵一团时,军马的马草都是从东北几千公里运来的谷草,每斤草当时是一角多钱。每匹马每天喂7斤马草,5斤马料。现在军马的伙食标准是十元多,还是高于人的标准。


  在朝鲜战争时期,最高峰有三万匹军马在朝鲜效力,这些大多是套车的挽马,不是战马,但也已经显示出惊人的消耗,比如一辆双马套车载重800斤,而一辆卡车却载重4800斤,一般6匹马的物资消耗就能抵上一辆卡车。
你这么干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我只不过是给出了一个战时和平时消耗差异的原因

你要指点江山自己开个贴去,有人会陪你脑洞的
运输成本太高
秦时从粮食出产地山东往长城送粮食,每100牛车到长城只能剩2车。
ok_lunker 发表于 2015-8-13 11:40
老朱就是这么干的  结果呢 一百年下来这些兵基本成农夫了
老诸(葛)也是这么干的,但他的兵没成农夫啊。
我给你算一下
人员、马匹体力劳动每日需要进食本身体重的3%的食物(干重)量。而长途行进自身承载只能为体重70%(人背、马驮)重量。

以此计算,同时留有返程食物。
步行送达目的地10%军粮,满载给养部队最远只能走10天距离,如果走12天,食物都不够运输部队自己吃的。
用车运送,刨除车重,能运送200%体重的给养,送达20%的寄养,可走30天,但考虑道路,重车慢等情况,补给距离要短些。

问题10%,20%的给养又够前方部队吃几天? 所以后勤要不停的进行。

如果能在当地解决食物问题,后勤压力就小很多,像蒙古掠夺式行进就可以走很远。
几个古代战争的假设:
1、十万前线军人打仗,按人日均耗粮2KG算,则每日需送达前线200吨。
2、如果是跨省作战,陆路补给线平均长450km(往返900km),运输车日均速度20km,载运100kg,每车需2个民工推,人均日消耗1kg。则每辆车每天只能运10kg军粮到前线,也就是说需要4万民工运输,这些民工每日需耗粮40吨。

军人加民工每日耗粮240吨。按亩产240KG算(肯定高估了),每日消耗的军粮需要1000亩田地提供。如果打1年仗,需要36万亩土地供养。36万亩土地需要200万男劳力耕种。对应的家庭人口大约600万。而14万军人民工都是壮劳力,他们不事生产后,对应的50万家庭人口也需要支持。

所以,没割据上千万的人口,别想打个大仗。
考虑到有些军粮体积大像草料,有些贮存时间有限,运输损耗,路程难走,同时还要运输其他补给品,实际给养部队的有效补给距离要比我计算的距离要近。
dobicat 发表于 2015-8-13 14:24
几个古代战争的假设:
1、十万前线军人打仗,按人日均耗粮2KG算,则每日需送达前线200吨。
2、如果是跨省 ...
614万人36万亩耕地的政权不用打仗,明年夏收前敌人来收尸就可以了{:soso_e120:}

以上条件适用于AD2400年前的任何地区。
xbill 发表于 2015-8-13 14:42
614万人36万亩耕地的政权不用打仗,明年夏收前敌人来收尸就可以了

以上条件适用于AD240 ...
原理如此,参数当然可调整。
而且,这基本只是军粮一项的直接开销,还没计算弓箭、甲胄、兵器,也没算民政方面的花销。这些都比单纯的军粮贵得多了。
打仗花钱啊!
老朱就是这么干的  结果呢 一百年下来这些兵基本成农夫了
关宁军呢?府兵呢?本质还是人执行制度的问题。
打仗是要来回运动的, 运动的时候需要有人把粮食送到, 用什么送呢, 牛马和人, 牛马和人也要吃粮食.

除非做流寇, 到处抢粮, 像蝗虫一样, 抢完粮后, 被抢的没活路了, 大家一起做流寇, 去抢别人的.
关宁军呢?府兵呢?本质还是人执行制度的问题。
关宁兵不是卫所兵是募兵  唐朝的府兵也是一样屯田屯烂了  军队把生产和训练作战放到同等位置必然会本末倒置  和经商一样  最后把自己的本职忘了
老诸(葛)也是这么干的,但他的兵没成农夫啊。
没成农夫还会给人灭了?边打仗边屯田一代人都坚持不下来   蜀汉本身就弱  不屯田是没有办法维持那么多次北伐  你以为他想啊
听过秦从胶东调粮至九原,路途损耗99.5%的记录……
因敌于食      
让大量的粮食移动地方是最耗粮食的,不但有运输损耗,参与转运的人和牲口都要吃饭。
让大量的粮食移动地方是最耗粮食的,不但有运输损耗,参与转运的人和牲口都要吃饭。
所以沿江河进军及运输粮秣是古代最好的选择,运输成本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