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殷商之前无夏史? 李元星发现了甲骨文中对夏的记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18:15
 《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是2010年1月由济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元星。

  作品目录

  序言
  Ⅰ 盘古(一切祖)殷契一元论宇宙观发微
  Ⅱ 殷代甲骨文中所见王 母三皇史实考——终止疑古
  Ⅲ 殷王武丁奉祀虙农黄三大氏考——归纳详解甲骨文中商前古史体系
  Ⅳ 殷王武丁所祀黄与黄尹即黄帝考
  Ⅴ “■”夏字考——夏史甲金文证例
  Ⅵ 《“■”(夏)字考》摘略
  Ⅶ 殷革夏命卜辞浅释
  Ⅷ 附录
  Ⅸ 参考文献


  本书在现在所发表的十几万片商代甲骨文中,新发现了大量的关于盘古王母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以及夏字和以夏字为核心的大量的"殷革夏命"的卜辞。如"古(止也)王事"即罢贡。"不作王侮",即不当王奴;夏桀将象征王权的九鼎全部移交给商汤,商汤得到九鼎"致鼎?泣"的卜辞。
  这些卜辞不仅把甲骨断代学的上限由殷伸展至夏末商初,并为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夏代史是信史的确凿原始文证,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的古史体系"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始,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商代就已经存在,是中国信史的体系。


  李元星在《甲》书中的基本研究着眼点是历史发展观的观点,其认为“王母的悠久时代,接以三皇氏‘伏、农、黄(伏羲、神农、黄帝)三大段’远祖,所留下的物证,在考古上一目了然……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的风胡子所继承而宣讲的、器物制造原料的‘石(旧石器)、玉(新石器)、铜(青铜器)、铁’的四大精确分期……正对应于中国的‘三皇(伏、农、黄——猎、农、文明)’史的三大进程,这是合乎客观事实的。”
  他找出了各种有关的规律,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一般的规律和当前研究的实际相结合而找到正确答案——从先证殷墟甲骨文中确有‘夏’字,再引证到殷墟甲骨文中确有夏王朝,再证殷墟甲骨文中确有殷人的殷前古史体系,方法科学、逻辑明确、条理清晰、步步夯实,进而在学术上对‘古史辨’的疑古派进行了彻底的‘总清算’,这就是在以历史的科学研究,推动历史的大踏步前进。
  对夏代之存在国内分歧已不大,但有些人认为其仍未必牢靠,而至于国外学术界不愿意承认其存在者大有人在,遑论上溯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之源头的承认!现在我中华社会发展历史要求是‘振兴中华’,以使中华文明在世界史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历史作用。弄清殷前古史的历史线索,就显得是更加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了。而李元星《甲》书对殷前古史从甲骨文中探寻第一手新证,应该是‘基本功’。李元星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古史体系‘否定之否定’的认识周期,某种意义上就是维护了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明之源
  《甲》书的作者李元星于1921年生于大连,1947年任关东文法专门学校教员,1948年任大连县立中学首任校长,1953年任旅顺博物馆研究员直至1986年离休。其毕生仅有《甲》一本专著,1953年立说,1963年成稿,1966年“文革”失稿,1968年重稿,1980年详稿因被人恶扣而再次失稿……1981年起第11稿,2007年元月由其两子完成二校,2010年10月由济南出版社印第一版……就是这本命途多舛的著作,却雄心勃勃地要“清中华文明之源”,首先这般“对中华文化的拳拳之情”,就令人感动不已了。要知道李元星老人所探索的这个重大命题,至今的种种争议仍在学界余音绕梁。一位九旬老人敢向“虎山”前行的豪勇,更是让我这种自诩年轻无畏的青年人崇敬有加了。说到对《甲》书的具体评价,韩树英认为,《甲》书是“近年来同类书中的上乘之作”,作为新的一家之言,“说了前人没有说的话,想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是2010年1月由济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元星。

  作品目录

  序言
  Ⅰ 盘古(一切祖)殷契一元论宇宙观发微
  Ⅱ 殷代甲骨文中所见王 母三皇史实考——终止疑古
  Ⅲ 殷王武丁奉祀虙农黄三大氏考——归纳详解甲骨文中商前古史体系
  Ⅳ 殷王武丁所祀黄与黄尹即黄帝考
  Ⅴ “■”夏字考——夏史甲金文证例
  Ⅵ 《“■”(夏)字考》摘略
  Ⅶ 殷革夏命卜辞浅释
  Ⅷ 附录
  Ⅸ 参考文献


  本书在现在所发表的十几万片商代甲骨文中,新发现了大量的关于盘古王母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以及夏字和以夏字为核心的大量的"殷革夏命"的卜辞。如"古(止也)王事"即罢贡。"不作王侮",即不当王奴;夏桀将象征王权的九鼎全部移交给商汤,商汤得到九鼎"致鼎?泣"的卜辞。
  这些卜辞不仅把甲骨断代学的上限由殷伸展至夏末商初,并为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夏代史是信史的确凿原始文证,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的古史体系"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始,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商代就已经存在,是中国信史的体系。


  李元星在《甲》书中的基本研究着眼点是历史发展观的观点,其认为“王母的悠久时代,接以三皇氏‘伏、农、黄(伏羲、神农、黄帝)三大段’远祖,所留下的物证,在考古上一目了然……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的风胡子所继承而宣讲的、器物制造原料的‘石(旧石器)、玉(新石器)、铜(青铜器)、铁’的四大精确分期……正对应于中国的‘三皇(伏、农、黄——猎、农、文明)’史的三大进程,这是合乎客观事实的。”
  他找出了各种有关的规律,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一般的规律和当前研究的实际相结合而找到正确答案——从先证殷墟甲骨文中确有‘夏’字,再引证到殷墟甲骨文中确有夏王朝,再证殷墟甲骨文中确有殷人的殷前古史体系,方法科学、逻辑明确、条理清晰、步步夯实,进而在学术上对‘古史辨’的疑古派进行了彻底的‘总清算’,这就是在以历史的科学研究,推动历史的大踏步前进。
  对夏代之存在国内分歧已不大,但有些人认为其仍未必牢靠,而至于国外学术界不愿意承认其存在者大有人在,遑论上溯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之源头的承认!现在我中华社会发展历史要求是‘振兴中华’,以使中华文明在世界史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历史作用。弄清殷前古史的历史线索,就显得是更加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了。而李元星《甲》书对殷前古史从甲骨文中探寻第一手新证,应该是‘基本功’。李元星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古史体系‘否定之否定’的认识周期,某种意义上就是维护了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明之源
  《甲》书的作者李元星于1921年生于大连,1947年任关东文法专门学校教员,1948年任大连县立中学首任校长,1953年任旅顺博物馆研究员直至1986年离休。其毕生仅有《甲》一本专著,1953年立说,1963年成稿,1966年“文革”失稿,1968年重稿,1980年详稿因被人恶扣而再次失稿……1981年起第11稿,2007年元月由其两子完成二校,2010年10月由济南出版社印第一版……就是这本命途多舛的著作,却雄心勃勃地要“清中华文明之源”,首先这般“对中华文化的拳拳之情”,就令人感动不已了。要知道李元星老人所探索的这个重大命题,至今的种种争议仍在学界余音绕梁。一位九旬老人敢向“虎山”前行的豪勇,更是让我这种自诩年轻无畏的青年人崇敬有加了。说到对《甲》书的具体评价,韩树英认为,《甲》书是“近年来同类书中的上乘之作”,作为新的一家之言,“说了前人没有说的话,想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书我正在看,起码甲骨文中有夏字,这点李老的论证科学,令人信服,推翻了前人所谓甲骨文中无夏字的说法。
据说读懂甲骨文能洞悉天机,不知这位参透得如何了
据说读懂甲骨文能洞悉天机,不知这位参透得如何了
有何毛的天机,不知道多少当药吃了,岂不是天人。。。
另外,某类人装作视而不见罢了
  甲骨文研究有过李这号人物吗?
夏是断代问题,不是有无问题。
甲骨文上有没有五星出东方什么什么的?
有何毛的天机,不知道多少当药吃了,岂不是天人。。。
连山,归藏真本不是记载于甲骨文中吗
连山,归藏真本不是记载于甲骨文中吗
本来就是大多记载占卜用的。。。毛天机。。。
商朝是个高度发达的朝代,这样的文明,会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吗?
就算没有这个“夏朝”,也一定有别的朝代
呵呵,

何止是商代资料中有相关的证据,现在连甲骨文之前的骨刻文也在激烈的争议中慢慢揭开盖头。

商代如此发达的文明不是一夜升仙地冒出来的,其前身的朝代也相当的发达。
duncan0819 发表于 2015-8-1 11:41
商朝是个高度发达的朝代,这样的文明,会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吗?
就算没有这个“夏朝”,也一定有别的朝代
有可能不止,

也许是几个比较大的文明。但是是无文字的文明。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8-1 12:31
呵呵,

何止是商代资料中有相关的证据,现在连甲骨文之前的骨刻文也在激烈的争议中慢慢揭开盖头。
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商朝之前的文明也很发达,跟商朝有继承性。
一种,商朝之前没有发达文明,商朝跟他也没有继承性,也就是说这个文明史外来输入的。
有人说的对,其实是断代问题,从文明传承上来看,只是对于后世记载的夏朝历史有脱节而已。
整个夏朝有几代君主,纪年都是否准确到多少年,现在缺这个,最近一段时间的考古发掘工作,我们的认识已经有所增长,对于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其实分歧点已经找到,也就十几年的差异,因为涉及到权力斗争,所以纪年上有出入。
至于黄帝时期或者更久的,遗址倒是早就发现了,但是对统治地域,准确年代以及到底继承自哪个,现在就说不清楚了,因为遗迹分好几个,而且都很牛逼。
斯玛特康 发表于 2015-7-31 23:56
有可能不止,

也许是几个比较大的文明。但是是无文字的文明。
没错,比如说争议相当大的虞朝。
目前缺乏足够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