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战斗机是静稳定还是静不稳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54:06
RT图片图片1.jpg2.jpgRT图片图片1.jpg2.jpg
图片图片图片3.jpg4.jpg
不稳定~~~~~~~~~
3代机还有静稳定设计么?

二战螺旋桨飞机那是静稳定吧?

谁来指点下
放宽静稳,所以还是静稳吧
祈望 发表于 2015-7-29 19:52
3代机还有静稳定设计么?

二战螺旋桨飞机那是静稳定吧?
F-15,F-14都是静稳定设计。
纵向静不稳定
横向机械
静稳定的,枭龙为了降低成本电传用了阉割版的
纵向静不稳定
横向机械
对,就是这个。
GCXYJ 发表于 2015-7-29 21:07
静稳定的,枭龙为了降低成本电传用了阉割版的
杨总说航电可选配了
GCXYJ 发表于 2015-7-29 21:07
静稳定的,枭龙为了降低成本电传用了阉割版的
那是曾经的事情了
现在的BLOCK2双向都是电传 而且BLOCK1会按照BLOCK2的标准进行改装
现在的机机,包括绝大部分新一代的民航机,都是放宽稳定性的——这么说起来,都是所谓的“静不稳定”,何况作战飞机啊?
静稳定和静不稳定的差距主要是气动中心和重心之间的距离。静不稳定比静稳定距离短,但是这是个之间好像没有一个质变点,而是个范围。
那是曾经的事情了
现在的BLOCK2双向都是电传 而且BLOCK1会按照BLOCK2的标准进行改装
二批次改进变化没有看到提到电传
超7是静稳么?7爷是静稳么?
docliu 发表于 2015-7-30 21:00
静稳定和静不稳定的差距主要是气动中心和重心之间的距离。静不稳定比静稳定距离短,但是这是个之间好像没有 ...
重心在气动重心之后就是静不稳定
超级侧卫 发表于 2015-7-29 20:07
纵向静不稳定
横向机械
我还没见过哪个战斗机横向也是静不稳定的。
GCXYJ 发表于 2015-7-29 21:07
静稳定的,枭龙为了降低成本电传用了阉割版的
谁告诉你用了单轴电传就一定是静稳定?
米格29早期型用了机械操控一样是静不稳定。
不稳的话不用电传飞的了吗?
johnqh 发表于 2015-7-30 21:05
二批次改进变化没有看到提到电传
唉 人家副总师顾伟都讲的 在BLOCK1的后期就改了 OK?
内塔尼亚胡 发表于 2015-7-30 21:29
超7是静稳么?7爷是静稳么?
不带电传操纵的肯定是静稳定,否则飞机就坠毁了。
wangkai.1988 发表于 2015-7-31 10:15
重心在气动重心之后就是静不稳定
这是不可能的,

重心永远在升力中心之前,只不过是距离长短而已。
看看人家的涂装 小龙都能拍的这么漂亮 唉
zk781016 发表于 2015-7-31 11:12
不稳的话不用电传飞的了吗?
飞不了.exe
单发机用两个进气口感觉有点浪费。
漫天雪飞 发表于 2015-7-31 15:05
不带电传操纵的肯定是静稳定,否则飞机就坠毁了。
飞行员有走钢丝的水平也行,不过会累死
docliu 发表于 2015-7-31 15:39
这是不可能的,

重心永远在升力中心之前,只不过是距离长短而已。
重心在气动中心之前的是静稳定。距离缩短就叫放宽静稳定,虽然放宽,还是稳定的。
静不稳定的只能是重心在气动中心后面,不是不可能,而是现实。前面高人说过了,此时必须用电传。
一氧化二氢 发表于 2015-7-31 20:34
重心在气动中心之前的是静稳定。距离缩短就叫放宽静稳定,虽然放宽,还是稳定的。
静不稳定的只能是重心 ...

重新学习了一下这个 http://lt.cjdby.net/thread-1450131-1-1.html

感觉自己理解偏了。多谢指正
docliu 发表于 2015-7-31 20:49
重新学习了一下这个 http://lt.cjdby.net/thread-1450131-1-1.html

感觉自己理解偏了。 ...
都一样,慢慢搞明白的。
docliu 发表于 2015-7-31 15:39
这是不可能的,

重心永远在升力中心之前,只不过是距离长短而已。
谁告诉你不可能的
wangkai.1988 发表于 2015-7-31 21:55
谁告诉你不可能的
见楼上,已改正。

把鸭式布局的气动焦点和重心的关系无条件扩大到常规布局了。
不是会跟据高度速度变化吗?

神秘的前锋 发表于 2015-7-31 19:59
单发机用两个进气口感觉有点浪费。


单发机用两个进气口感觉有点浪费
==========================
看到这个发言,确实很有点对你这样的感觉产生很迷茫的反应,你真的很注意看看JF-17的整体和进气道设计的
细节了吗?

我来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有类似的观点如下:

1、JF-17双肋下进气道DSI修形,采用打孔的DSI方式剥离进气道前端和机体衔接部位形成的低速附着层气流。

2、DSI进气道外掠与进气面形成一定夹角、配合进气道上缘弧度较大的外凸大边条,让机身两侧快速通过的
气流形成非常明显的升力涡流。
============================== (参考TSQ 关于静不定气动贴---引用如下:http://lt.cjdby.net/thread-1450131-1-1.html

三代机边条位于机身中部,当气流从边条下部绕道上部后,由于机身的影响,气流遇到阻碍后就不会形成更大的漩涡,
而F-22的边条上面不再有机身,整个上表面与机身融为一体,在大迎角时边条上部就有一个较大的负压区,故此会形成更强的涡流,所以其边条真正的作用面积要大很多。

3、由于机身的这个升力体设计和边条设计,使得整个飞机的焦点得以前移,从而使得静不稳定性得以放大。

4、前面所讲的实际边条面积大以外,JF-17的机翼后掠角与边条之间的匹配关系几乎也是在适配亚音速最佳参数范围(类似尖拱边条和42度--45度梯形后掠角)。

这对JF-17执行巡逻和对面打击任务,提供非常好的亚音速升阻比,也就是H-L-H的战术半径非常可观。
那么小的一个机体,带三个副油箱的战术巡逻半径近1300KM,正是得益于进气道和边条,结合翼型的优秀设计。

5、在亚音速的机动性上,由于较小的翼载加上放宽静稳定下的三代机中最典型的涡流升力设计,带尾撑的尾翼,较短的机身使得纵向转动惯量较小,所以即便没有矢量推力的参与,其纵向敏捷性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看下面两张图,可以明显看到进气道外缘大边条拉出的清晰涡流,以及在尾撑位置明显扩散,在低矮的垂尾外侧形成有效冲刷气流,利用娇小的垂尾这个设计可以在雷达侦测方向形成的信号较小的特征;

双进气道、双尾撑和双垂直腹鳍的结合,在大迎角飞行垂尾在前进方向被机身遮挡的气流情况下,还具备非常优秀的可控力矩。

可见,JF-17在低速大迎角动作、机动上也是非常优秀的。可以参看航展中低空、低速起飞进行侧转的动作。
神秘的前锋 发表于 2015-7-31 19:59
单发机用两个进气口感觉有点浪费。


单发机用两个进气口感觉有点浪费
==========================
看到这个发言,确实很有点对你这样的感觉产生很迷茫的反应,你真的很注意看看JF-17的整体和进气道设计的
细节了吗?

我来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有类似的观点如下:

1、JF-17双肋下进气道DSI修形,采用打孔的DSI方式剥离进气道前端和机体衔接部位形成的低速附着层气流。

2、DSI进气道外掠与进气面形成一定夹角、配合进气道上缘弧度较大的外凸大边条,让机身两侧快速通过的
气流形成非常明显的升力涡流。
============================== (参考TSQ 关于静不定气动贴---引用如下:http://lt.cjdby.net/thread-1450131-1-1.html)

三代机边条位于机身中部,当气流从边条下部绕道上部后,由于机身的影响,气流遇到阻碍后就不会形成更大的漩涡,
而F-22的边条上面不再有机身,整个上表面与机身融为一体,在大迎角时边条上部就有一个较大的负压区,故此会形成更强的涡流,所以其边条真正的作用面积要大很多。

3、由于机身的这个升力体设计和边条设计,使得整个飞机的焦点得以前移,从而使得静不稳定性得以放大。

4、前面所讲的实际边条面积大以外,JF-17的机翼后掠角与边条之间的匹配关系几乎也是在适配亚音速最佳参数范围(类似尖拱边条和42度--45度梯形后掠角)。

这对JF-17执行巡逻和对面打击任务,提供非常好的亚音速升阻比,也就是H-L-H的战术半径非常可观。
那么小的一个机体,带三个副油箱的战术巡逻半径近1300KM,正是得益于进气道和边条,结合翼型的优秀设计。

5、在亚音速的机动性上,由于较小的翼载加上放宽静稳定下的三代机中最典型的涡流升力设计,带尾撑的尾翼,较短的机身使得纵向转动惯量较小,所以即便没有矢量推力的参与,其纵向敏捷性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看下面两张图,可以明显看到进气道外缘大边条拉出的清晰涡流,以及在尾撑位置明显扩散,在低矮的垂尾外侧形成有效冲刷气流,利用娇小的垂尾这个设计可以在雷达侦测方向形成的信号较小的特征;

双进气道、双尾撑和双垂直腹鳍的结合,在大迎角飞行垂尾在前进方向被机身遮挡的气流情况下,还具备非常优秀的可控力矩。

可见,JF-17在低速大迎角动作、机动上也是非常优秀的。可以参看航展中低空、低速起飞进行侧转的动作。
147670 发表于 2015-7-31 23:33
单发机用两个进气口感觉有点浪费
==========================
看到这个发言,确实很有点对你这样的感 ...
谢谢说明,把高空高速的底子改成兼顾低空亚音速需要下极大力气的。
静不稳定 央视的一档节目中总师有介绍
fireze 发表于 2015-7-29 19:54
放宽静稳,所以还是静稳吧
高论。。。。。。。。

神秘的前锋 发表于 2015-8-1 11:50
谢谢说明,把高空高速的底子改成兼顾低空亚音速需要下极大力气的。


对不起,没发现有任何高空高速的底子。。。。从气动布局、到挂载布局、翼型结构;

全套亚音速/亚跨音速、低超音速大迎角可控机动设计的底子。

非常优秀的纵向机动上贴已经说明了;
利用翼身融合及外凸大弧线边条气动优势跟主流三代机一样优越的盘旋能力。

您有数据资料呢?

还是专家的分析采访、说明高空高速是这款平台的底子?....机体桁架结构还是后机身减阻设计呢
神秘的前锋 发表于 2015-8-1 11:50
谢谢说明,把高空高速的底子改成兼顾低空亚音速需要下极大力气的。


对不起,没发现有任何高空高速的底子。。。。从气动布局、到挂载布局、翼型结构;

全套亚音速/亚跨音速、低超音速大迎角可控机动设计的底子。

非常优秀的纵向机动上贴已经说明了;
利用翼身融合及外凸大弧线边条气动优势跟主流三代机一样优越的盘旋能力。

您有数据资料呢?

还是专家的分析采访、说明高空高速是这款平台的底子?....机体桁架结构还是后机身减阻设计呢
147670 发表于 2015-8-1 12:29
对不起,没发现有任何高空高速的底子。。。。从气动布局、到挂载布局、翼型结构;

全套亚音速/亚跨 ...
超7不是一路从J7一路发展出来的吗?
147670 发表于 2015-7-31 23:33
单发机用两个进气口感觉有点浪费
==========================
看到这个发言,确实很有点对你这样的感 ...
兔子挺鬼头的,在棍子身上玩鸭翼,在发财身上玩边条和dsi,当然进一步鼓捣静不稳定电传系统也是有收获的,这些都是经验的积累
神秘的前锋 发表于 2015-8-1 12:46
超7不是一路从J7一路发展出来的吗?
任何三代机都是从二代机一路发展的来的,

如果你是想表达说超7以米格-21为蓝本发展修改出来这样的高论,

也可以认为您家的孩子都是从长江流域亚洲古猿进化而来的。

这样,您身上人类文明血脉可以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