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亞影響力增 印度恐後院遭滲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1:03:25
亚洲时报
撰文 Tarique Niazi     


       借助於經濟和戰略因素,中國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正與日俱益。本文旨在分析中國如何提高它在該地區的影響,以及中國與南亞國家發展關係中的經濟因素,特別是資源因素與戰略因素之間的互動。



       目前中國與南亞國家的貿易額每年達到200億美元,這正好反映出中國經濟擴展程度。僅中印貿易額每年就達136億美元。而且中國總理溫家寶預測,到2010年該數字將會提高到300億美元。不過,中印貿易額只佔中國全球貿易總額的1%,佔印度全球貿易額的9%。這跟中國與東亞國家的貿易額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2004年,中日貿易總額高達2130億美元,是中印貿易額的15倍以上。同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然而,中印貿易的增長速度是令人驚人的,從1992年的3.38億美元陡增至2004年的136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會增至 300億美元,到時可能超過印美貿易總額(目前大約是200億美元)。



      中印貿易聯繫不斷加強得益於印度電腦軟體行業。溫家寶在對印度進行為期4天(4月9-12日)的訪問期間停留的首站就是有“印度矽谷”(Silicon Valley)之稱的班加羅爾。中國在生產電腦硬體方面技術領先,但在軟體發展方面比較落後。因此,中國派留學生前往印度學習軟體工程技術。同樣地,它也敞開大門歡迎印度軟體公司。然而,軟體行業只佔中印雙向貿易的很少一部分,甚至像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這樣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印度軟體巨頭很大程度上仍依賴跨國公司,中國客戶在其服務物件中僅佔很小一部分。



       事實上,印度主要向中國出口原料和加工後的材料,尤其是鋼鐵。印度許多人認為,當中國的建築潮退下去時,印度對中國的出口就會減少。另一方面,一些人擔心進口中國的廉價商品最終會損害印度國內的工業基礎。



      中國跟除印度外的所有南亞國家的貿易都是順差,其中包括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不過,中國通過某些方式給予這些國家補償,那就是在這些國家進行大量投資,發展它們的基礎設施,滿足其社會經濟需要以及開發它們的能源。在所有這些領域中,開發能源的投資在該地區內外引起的競爭最激烈。例如,美國提議幫助印度修建核電廠。中國隨即提出幫助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修建核電廠以滿足它們的能源需求。北京還為這些國家提供低成本的援助資金以幫助它們發展經濟。中國經濟援助的最大受益者是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和尼泊爾。因此中國在整個地區的經濟實力日益壯大,而且越來越多樣化。



[B]戰略影響擴大[/B]



       中國同時也加強自己在該地區的戰略影響力,尤其注重與印度的近鄰-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發展關係。北京與伊斯蘭堡長期保持密切的戰略夥伴關係。然而,由於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及其“另類共產主義國家”的乖張行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的努力受挫,而且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才逐漸擺脫自己作為“國際棄兒”的孤立處境。中國進軍南亞取得進展是在它於80年代腰包因貿易和外國投資而逐漸鼓起來之後。中國巧妙地利用經濟獎勵使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步入自己的戰略軌道。



       對北京而言,孟加拉是通向印度動盪的東北諸邦,包括中國聲稱擁有其主權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的入口。中國雖然放棄了對錫金的主權要求,但甚至在中印關係最近緩和之後,仍聲稱擁有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主權。這裏需要指出,錫金以前是個袖珍王國,1975年被印度吞併。



       印度和孟加拉對東北部的另一個邦-阿薩姆邦(Assam)的爭奪是南亞關係緊張的一個根源。印度領導人聲稱大量孟加拉人湧進該邦,而孟加拉方面予以否認。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阿薩姆邦的穆斯林相當多,目前約佔該邦總人口的30%。不過,印度官員,特別是印度教黨派-印度人民黨(Bhartiya Janta Party-BJP)領導人阿德瓦尼(L K Advani)擔心,阿薩姆邦會成為繼查漠-喀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之後印度的第二個穆斯林佔多數的邦。重要的是,中國十分看重孟加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孟加拉擁有高達60萬億立方尺的天然氣,堪與印尼的蘊藏量相比。孟加拉與緬甸接壤,這使得這些天然氣可以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中國。達卡還授予中國開發自己的天然氣田的權利,不過氣田的大規模開發要等到管道問題解決之後才能進行。



       與此同時,孟加拉已向中國開放“全球最大、品質最好的瀝青煤礦之一”。這些瀝青煤沒有餘灰,幾乎不含硫磺。孟加拉總理卡莉達•齊亞(Khalida Zia)8月17-21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她在訪問期間進一步同意北京投資開發該國的天然氣田,旨在將生產工業和消費品所需的廉價能源資源再出口到中國。中國也將幫助孟加拉用核能發電。比較而言,印度要想獲得緬甸的天然氣資源得看達卡是否願意讓它經過孟加拉鋪天然氣管道。



[B]開發地區能源[/B]



       然而,中孟經濟關係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關鍵的矛盾是雙方在紡織品出口方面的競爭。這種出口佔孟加拉的年出口總額的77%,近46億美元。孟加拉大約有180 萬人從事這一行業。由於《多種纖維協定》(Multifiber Agreement)自2005年1月1日起失效,《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宣佈取消對孟加拉等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配額,再加上中國加入《世貿》,這樣達卡服裝行業將不得不與全球紡織巨頭-中國競爭。



       然而,北京通過把紡織工作外包給達卡來緩解因競爭造成的緊張關係。由於孟加拉的勞動成本比中國的低一半,因此達卡在這方面佔有相當大的優勢。另外,在今年4月訪問達卡期間,溫家寶總理承諾考慮取消孟加拉出口產品的關稅,以幫助縮小達卡與北京的巨大貿易逆差。更重要的是,兩國間的戰略關係比它們的非戰略問題更重要。在2002年12月23-27日訪問北京期間,卡莉達•齊亞總理與中方簽署了《國防合作協定》。溫家寶最近訪問達卡使該協議得到進一步加強。



       尼泊爾介於中國和印度之間,這樣的戰略位置使得它變得舉足輕重。一方面,尼泊爾與中國動盪的西部省份-西藏(Tibet)交界;另一方面,它又與納薩爾派(Naxalites)活躍的印度諸邦接壤。控制著廣大農村地區的尼泊爾毛派分子與活躍於農村地區的印度納薩爾派有跨境聯繫,簡直成了兩國揮之不去的夢魘。



       尼泊爾毛派和印度納薩爾派都信仰毛主義,相信農村是革命的基礎。在印度,人們普遍認為尼泊爾和印度毛派支持中國。然而,北京否認與他們中任何一個有聯繫。儘管毛澤東時代中國曾支持過納薩爾派,但他們的“革命事業”似乎沒有在當代中國領導人中間引起共鳴。顯然,中國和印度都爭相獲得加德滿都的支持,以推動它們各自的戰略目標。自從尼泊爾民主政府今年2月被國王解散之後,印度一直冷落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Gyanendra);而中國則給予他鼎力支持,聲稱所謂的皇室政變只不過是尼泊爾的“內政”。作為報答,中國希望尼泊爾國王消除可能會在西藏引起麻煩的外來影響(來自印度或美國的)。為了鞏固西藏的政治現狀,中國正在修建一條連接尼泊爾和西藏的高速公路,希望借此加強兩地的經濟聯繫。



       北京也採用同樣的方式拉攏斯里蘭卡,原因是該國處在印度洋的重要戰略位置它是從中東去東南亞的必經海路。911事件發生後,美國試圖讓自己的軍隊進入斯里蘭卡的港口、機場和領空。在80年代初期,可倫坡曾允許在自己的領土上安裝一個無線電發射台以使美國之音的廣播轉播到中國、緬甸和北韓。



       中國和印度都不希望斯里蘭卡與西方結盟,因為它們都想爭取到可倫坡的好感。然而,斯里蘭卡國內佔人口多數的僧伽羅人(Sinhalese)與泰米爾人(Tamil)之間長期存在民族衝突,這使印度處在一個不利的位置上。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不僅跟印度的泰米爾人是“同族兄弟”,而且還跟大多數印度人一樣信奉印度教。因此,斯里蘭卡泰米爾人抵抗僧伽羅人統治的事業在引起了共鳴。



       這種迅速高漲的支持影響了印度對待泰米爾人與僧伽羅人衝突的政策。1991年5月,一名泰米爾自殺式襲擊者暗殺了印度時任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原因是新德里派兵2萬前往斯里蘭卡維和。雖然印度對拉吉夫•甘地被暗殺感到非常憤怒,但它繼續支持泰米爾人。然而,中國沒有這方面的憂慮,用不著考慮佔人口少數的泰米爾人的民族事業,完全可以放手支持可倫坡以爭取其好感。



       在所有這些國家當中,巴基斯坦的戰略位置長期以來對中國最為重要。雖然巴基斯坦比印度小,但卻跟印度進行核軍備競賽。巴基斯坦長期以來是印度與西方及中亞國家接觸的障礙,但與此同時卻為北京直接進入歐亞鋪設了喀喇昆侖公路(Karakoram  Highway,又稱“中巴友誼公路”)。過去15年裏,它讓50-70萬印度軍隊陷在喀什米爾山谷(Kashmir Valley),因此間接減輕了印度對中國的軍事壓力。雖然印巴都同意保持邊境現狀,但它們各自在邊境地區的軍隊部署卻沒有變動。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為地區其他更小的經濟體抵抗印度和尋求中國的保護提供了先例,這損害了印度在該地區的地位。儘管印度是一個潛在的地區經濟發動機,其經濟影響力還不足以與中國相抗衡。此外印度幾乎與周邊的所有鄰國都存在領土糾紛,這使其鄰國們更樂意與北京達成經濟和戰略聯盟。



[B]爭取外交支持[/B]



       除了戰略利益外,中國從對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影響力中也贏得了外交支持。如今,所有上述國家都確定了“一個中國”的政策,聲明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也聲明“一個中國“政策,但有微妙的區別:一方面聲稱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一方面收留達賴喇嘛(Dalai Lama)。而印度所有的南亞鄰國不但承認西藏是中國的領土,還將達賴喇嘛拒之門外。



       中國已經表示有意加入目前由孟加拉、不丹、印度、馬爾代夫、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7國組成的南亞地區合作聯盟(SAARC)。使印度懊惱的是,其他6國都已對此表示歡迎。如此看來,在中國對東盟(ASEAN)以及整個南中國海強化影響之際,其外交和經濟觸角也延伸到南亞、南亞地區合作聯盟和印度洋。



       印度作為南亞霸主,視該地區為“近鄰”,自然不想北京闖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最使印度感到不安的是,中國正虎視眈眈地盯著南亞最大的瑰寶:印度洋。印度一心想阻止中國闖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但它無論是在地區還是國際上都缺乏阻止北京跨入南亞或印度洋的外交、軍事和經濟影響力。



       不過中國一直試圖寬慰新德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4月9日至12日的印度之行就帶有這種目的。中國的主要目標就是防止印度與美國結成軍事和戰略同盟,因為這樣將有礙其統一臺灣。中國深知印度素來擔心其領土完整,因此靈活利用印度的民族主義本能及其盡力避免受外國勢力支配的強烈歷史感。印度當前的團結進步聯盟(UPA)政府主要是一個自由左翼聯盟,其許多成員對西方霸權的懷疑更甚於對北京的擔憂。印度當前的這種政局更是為中國的靈活外交提供了便利。



       由於沒能阻止日本搭上美國戰車,再加上與日本存在領土和歷史問題而關係僵化,北京更加強了對新德里的友好姿態。導致中日兩國疏遠的問題還包括:東京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曖昧不明,視北京為國家安全威脅,而且歡迎美國第一軍團進駐日本-這是美日將重新定義其安全夥伴關係的重要暗示。在這種情況下,對北京來說尤其重要的是,與新德里組建“和平與繁榮戰略與合作夥伴關係”。北京宣稱這種關係是溫家寶4月5日至12日訪問南亞4國(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最重要成就”。



      在看到與印度打破僵局的新希望後,北京最近做出了一系列大膽的讓步,以推動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溫家寶不但承認錫金(Sikkim)這片長期具有爭議的領土是印聯邦的一部分,還向印度曼莫漢•辛格總理出示了中國政府改變立場的地圖證據:一張標明錫金在印度領土範圍內的官方地圖。作為回報,新德里從其原來長期堅持的立場上後退了,並承認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德里同意在一份兩國共同滿意的協定達成之前,維持兩國目前的邊境現狀。目前兩國的分歧之一是:中國想要繼續管轄它1962年從印度奪取的方圓3.5萬平方公里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而印度想要通過談判收回該地。阿克賽欽是中國進入動盪不安的新疆地區的便利戰略通道,使中國難以割捨。



       中國展現的另一個重要友好姿態是,北京同意支持印度尋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努力-儘管沒有具體說明會否支持印度享有否決權。這與中國堅決反對日本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立場形成了強烈對比。此外,中國還軟化了在印巴喀什米爾衝突上對巴基斯坦長期以來的支持,個中原因也許是有報導稱,喀什米爾的穆斯林聖戰者滲透到以穆斯林為主的中國新疆自治區。



       中國向新德里做出這些讓步似乎是為了與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就印度而言,新德里所感興趣的可不只是緩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隨著中國大有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之勢,新德里還尋求促進雙邊貿易和確保能源安全。印度對能源資源有巨大需求,很快將成為僅次於美中的全球第三大礦物燃料的消費國。新德里希望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有助於確保其能源安全。



       然而,在能源開發領域,中印之間存在著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在南亞則以競爭為主。中印兩國正在競相拉攏能源豐富的國家、如孟加拉和緬甸。不過這兩個國家在政治方面更靠近中國。新德里尋求建立一條從緬甸經孟加拉通往本國的管道,但緬甸受中國的影響,該計畫迄今為止毫無進展。



       中國正在修建一條長1250公里、從緬甸的天然氣田通往中國雲南省的管道。此外中國還在阿拉伯海岸的巴基斯坦瓜達爾地區(Gwadar)建深水港口,這樣將有助於中東能源運輸途徑的多樣化。印度則正在伊朗的恰巴爾(Chahbahar)修建港口,以便將中亞的石油和天然氣經阿富汗運往本國。此外印中也在進行能源開發方面的合作,比如它們同意共同投資開發伊朗最大的海上油田亞達瓦蘭(Yadavaran)。北京和新德里類似的聯合投資就是在蘇丹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



       在加強同印度聯繫的同時,中國將面臨一個挑戰:那就是如何繼續維持中巴關係。巴基斯坦歷史上長期與美國保持軍事盟友關係,曾是美國組建的中央條約組織(Central Treaty Organization)和東南亞條約組織(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的成員國,現在的身份又是美國的非北約重要盟友,而且它對美國的重要性在阿富汗戰爭後與日俱增。和印度不同,巴基斯坦易受美國左右。不過,溫家寶已與巴基斯坦達成一項“友好合作和睦鄰友好關係”協定,規定兩國不能加入“任何可能侵犯對方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聯盟或集團”。巴總統、也是巴三軍統帥的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試圖阻止媒體公開該條約的全文,不過中國的《人民日報》已經將此全文刊載。然而,這兩國中哪一個不得不避免不必要的聯盟,和哪一個的 “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利益”將得到保障是顯而易見的。



[B]結論[/B]



       中國已經在一些南亞相對較小的經濟體如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進行投資,以獲得一個戰略立腳點和在該地區樹立外交形象。這種努力已經將印度的 “近鄰”變成了中國的後院。印度在南亞的經濟權力和軍事威力由於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上升而受到制衡。儘管印度已經與美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但中國還是(在大部分情形下)利用自己在該地區不斷增強的地位在一些長期衝突上與新德里維持著和平現狀,並與印度展開了能源開發方面的合作。中國在南亞和東南亞的外交收穫與中日裂縫的不斷加深形成了強烈對比。



本文獲Japan Focus授權刊載。


(PS:作者应该是印度人,对中印领土冲突完全是站在印度的立场说话)亚洲时报
撰文 Tarique Niazi     


       借助於經濟和戰略因素,中國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正與日俱益。本文旨在分析中國如何提高它在該地區的影響,以及中國與南亞國家發展關係中的經濟因素,特別是資源因素與戰略因素之間的互動。



       目前中國與南亞國家的貿易額每年達到200億美元,這正好反映出中國經濟擴展程度。僅中印貿易額每年就達136億美元。而且中國總理溫家寶預測,到2010年該數字將會提高到300億美元。不過,中印貿易額只佔中國全球貿易總額的1%,佔印度全球貿易額的9%。這跟中國與東亞國家的貿易額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2004年,中日貿易總額高達2130億美元,是中印貿易額的15倍以上。同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然而,中印貿易的增長速度是令人驚人的,從1992年的3.38億美元陡增至2004年的136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會增至 300億美元,到時可能超過印美貿易總額(目前大約是200億美元)。



      中印貿易聯繫不斷加強得益於印度電腦軟體行業。溫家寶在對印度進行為期4天(4月9-12日)的訪問期間停留的首站就是有“印度矽谷”(Silicon Valley)之稱的班加羅爾。中國在生產電腦硬體方面技術領先,但在軟體發展方面比較落後。因此,中國派留學生前往印度學習軟體工程技術。同樣地,它也敞開大門歡迎印度軟體公司。然而,軟體行業只佔中印雙向貿易的很少一部分,甚至像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這樣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印度軟體巨頭很大程度上仍依賴跨國公司,中國客戶在其服務物件中僅佔很小一部分。



       事實上,印度主要向中國出口原料和加工後的材料,尤其是鋼鐵。印度許多人認為,當中國的建築潮退下去時,印度對中國的出口就會減少。另一方面,一些人擔心進口中國的廉價商品最終會損害印度國內的工業基礎。



      中國跟除印度外的所有南亞國家的貿易都是順差,其中包括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不過,中國通過某些方式給予這些國家補償,那就是在這些國家進行大量投資,發展它們的基礎設施,滿足其社會經濟需要以及開發它們的能源。在所有這些領域中,開發能源的投資在該地區內外引起的競爭最激烈。例如,美國提議幫助印度修建核電廠。中國隨即提出幫助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修建核電廠以滿足它們的能源需求。北京還為這些國家提供低成本的援助資金以幫助它們發展經濟。中國經濟援助的最大受益者是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和尼泊爾。因此中國在整個地區的經濟實力日益壯大,而且越來越多樣化。



[B]戰略影響擴大[/B]



       中國同時也加強自己在該地區的戰略影響力,尤其注重與印度的近鄰-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發展關係。北京與伊斯蘭堡長期保持密切的戰略夥伴關係。然而,由於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及其“另類共產主義國家”的乖張行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的努力受挫,而且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才逐漸擺脫自己作為“國際棄兒”的孤立處境。中國進軍南亞取得進展是在它於80年代腰包因貿易和外國投資而逐漸鼓起來之後。中國巧妙地利用經濟獎勵使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步入自己的戰略軌道。



       對北京而言,孟加拉是通向印度動盪的東北諸邦,包括中國聲稱擁有其主權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的入口。中國雖然放棄了對錫金的主權要求,但甚至在中印關係最近緩和之後,仍聲稱擁有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主權。這裏需要指出,錫金以前是個袖珍王國,1975年被印度吞併。



       印度和孟加拉對東北部的另一個邦-阿薩姆邦(Assam)的爭奪是南亞關係緊張的一個根源。印度領導人聲稱大量孟加拉人湧進該邦,而孟加拉方面予以否認。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阿薩姆邦的穆斯林相當多,目前約佔該邦總人口的30%。不過,印度官員,特別是印度教黨派-印度人民黨(Bhartiya Janta Party-BJP)領導人阿德瓦尼(L K Advani)擔心,阿薩姆邦會成為繼查漠-喀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之後印度的第二個穆斯林佔多數的邦。重要的是,中國十分看重孟加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孟加拉擁有高達60萬億立方尺的天然氣,堪與印尼的蘊藏量相比。孟加拉與緬甸接壤,這使得這些天然氣可以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中國。達卡還授予中國開發自己的天然氣田的權利,不過氣田的大規模開發要等到管道問題解決之後才能進行。



       與此同時,孟加拉已向中國開放“全球最大、品質最好的瀝青煤礦之一”。這些瀝青煤沒有餘灰,幾乎不含硫磺。孟加拉總理卡莉達•齊亞(Khalida Zia)8月17-21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她在訪問期間進一步同意北京投資開發該國的天然氣田,旨在將生產工業和消費品所需的廉價能源資源再出口到中國。中國也將幫助孟加拉用核能發電。比較而言,印度要想獲得緬甸的天然氣資源得看達卡是否願意讓它經過孟加拉鋪天然氣管道。



[B]開發地區能源[/B]



       然而,中孟經濟關係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關鍵的矛盾是雙方在紡織品出口方面的競爭。這種出口佔孟加拉的年出口總額的77%,近46億美元。孟加拉大約有180 萬人從事這一行業。由於《多種纖維協定》(Multifiber Agreement)自2005年1月1日起失效,《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宣佈取消對孟加拉等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配額,再加上中國加入《世貿》,這樣達卡服裝行業將不得不與全球紡織巨頭-中國競爭。



       然而,北京通過把紡織工作外包給達卡來緩解因競爭造成的緊張關係。由於孟加拉的勞動成本比中國的低一半,因此達卡在這方面佔有相當大的優勢。另外,在今年4月訪問達卡期間,溫家寶總理承諾考慮取消孟加拉出口產品的關稅,以幫助縮小達卡與北京的巨大貿易逆差。更重要的是,兩國間的戰略關係比它們的非戰略問題更重要。在2002年12月23-27日訪問北京期間,卡莉達•齊亞總理與中方簽署了《國防合作協定》。溫家寶最近訪問達卡使該協議得到進一步加強。



       尼泊爾介於中國和印度之間,這樣的戰略位置使得它變得舉足輕重。一方面,尼泊爾與中國動盪的西部省份-西藏(Tibet)交界;另一方面,它又與納薩爾派(Naxalites)活躍的印度諸邦接壤。控制著廣大農村地區的尼泊爾毛派分子與活躍於農村地區的印度納薩爾派有跨境聯繫,簡直成了兩國揮之不去的夢魘。



       尼泊爾毛派和印度納薩爾派都信仰毛主義,相信農村是革命的基礎。在印度,人們普遍認為尼泊爾和印度毛派支持中國。然而,北京否認與他們中任何一個有聯繫。儘管毛澤東時代中國曾支持過納薩爾派,但他們的“革命事業”似乎沒有在當代中國領導人中間引起共鳴。顯然,中國和印度都爭相獲得加德滿都的支持,以推動它們各自的戰略目標。自從尼泊爾民主政府今年2月被國王解散之後,印度一直冷落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Gyanendra);而中國則給予他鼎力支持,聲稱所謂的皇室政變只不過是尼泊爾的“內政”。作為報答,中國希望尼泊爾國王消除可能會在西藏引起麻煩的外來影響(來自印度或美國的)。為了鞏固西藏的政治現狀,中國正在修建一條連接尼泊爾和西藏的高速公路,希望借此加強兩地的經濟聯繫。



       北京也採用同樣的方式拉攏斯里蘭卡,原因是該國處在印度洋的重要戰略位置它是從中東去東南亞的必經海路。911事件發生後,美國試圖讓自己的軍隊進入斯里蘭卡的港口、機場和領空。在80年代初期,可倫坡曾允許在自己的領土上安裝一個無線電發射台以使美國之音的廣播轉播到中國、緬甸和北韓。



       中國和印度都不希望斯里蘭卡與西方結盟,因為它們都想爭取到可倫坡的好感。然而,斯里蘭卡國內佔人口多數的僧伽羅人(Sinhalese)與泰米爾人(Tamil)之間長期存在民族衝突,這使印度處在一個不利的位置上。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不僅跟印度的泰米爾人是“同族兄弟”,而且還跟大多數印度人一樣信奉印度教。因此,斯里蘭卡泰米爾人抵抗僧伽羅人統治的事業在引起了共鳴。



       這種迅速高漲的支持影響了印度對待泰米爾人與僧伽羅人衝突的政策。1991年5月,一名泰米爾自殺式襲擊者暗殺了印度時任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原因是新德里派兵2萬前往斯里蘭卡維和。雖然印度對拉吉夫•甘地被暗殺感到非常憤怒,但它繼續支持泰米爾人。然而,中國沒有這方面的憂慮,用不著考慮佔人口少數的泰米爾人的民族事業,完全可以放手支持可倫坡以爭取其好感。



       在所有這些國家當中,巴基斯坦的戰略位置長期以來對中國最為重要。雖然巴基斯坦比印度小,但卻跟印度進行核軍備競賽。巴基斯坦長期以來是印度與西方及中亞國家接觸的障礙,但與此同時卻為北京直接進入歐亞鋪設了喀喇昆侖公路(Karakoram  Highway,又稱“中巴友誼公路”)。過去15年裏,它讓50-70萬印度軍隊陷在喀什米爾山谷(Kashmir Valley),因此間接減輕了印度對中國的軍事壓力。雖然印巴都同意保持邊境現狀,但它們各自在邊境地區的軍隊部署卻沒有變動。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為地區其他更小的經濟體抵抗印度和尋求中國的保護提供了先例,這損害了印度在該地區的地位。儘管印度是一個潛在的地區經濟發動機,其經濟影響力還不足以與中國相抗衡。此外印度幾乎與周邊的所有鄰國都存在領土糾紛,這使其鄰國們更樂意與北京達成經濟和戰略聯盟。



[B]爭取外交支持[/B]



       除了戰略利益外,中國從對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影響力中也贏得了外交支持。如今,所有上述國家都確定了“一個中國”的政策,聲明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也聲明“一個中國“政策,但有微妙的區別:一方面聲稱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一方面收留達賴喇嘛(Dalai Lama)。而印度所有的南亞鄰國不但承認西藏是中國的領土,還將達賴喇嘛拒之門外。



       中國已經表示有意加入目前由孟加拉、不丹、印度、馬爾代夫、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7國組成的南亞地區合作聯盟(SAARC)。使印度懊惱的是,其他6國都已對此表示歡迎。如此看來,在中國對東盟(ASEAN)以及整個南中國海強化影響之際,其外交和經濟觸角也延伸到南亞、南亞地區合作聯盟和印度洋。



       印度作為南亞霸主,視該地區為“近鄰”,自然不想北京闖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最使印度感到不安的是,中國正虎視眈眈地盯著南亞最大的瑰寶:印度洋。印度一心想阻止中國闖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但它無論是在地區還是國際上都缺乏阻止北京跨入南亞或印度洋的外交、軍事和經濟影響力。



       不過中國一直試圖寬慰新德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4月9日至12日的印度之行就帶有這種目的。中國的主要目標就是防止印度與美國結成軍事和戰略同盟,因為這樣將有礙其統一臺灣。中國深知印度素來擔心其領土完整,因此靈活利用印度的民族主義本能及其盡力避免受外國勢力支配的強烈歷史感。印度當前的團結進步聯盟(UPA)政府主要是一個自由左翼聯盟,其許多成員對西方霸權的懷疑更甚於對北京的擔憂。印度當前的這種政局更是為中國的靈活外交提供了便利。



       由於沒能阻止日本搭上美國戰車,再加上與日本存在領土和歷史問題而關係僵化,北京更加強了對新德里的友好姿態。導致中日兩國疏遠的問題還包括:東京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曖昧不明,視北京為國家安全威脅,而且歡迎美國第一軍團進駐日本-這是美日將重新定義其安全夥伴關係的重要暗示。在這種情況下,對北京來說尤其重要的是,與新德里組建“和平與繁榮戰略與合作夥伴關係”。北京宣稱這種關係是溫家寶4月5日至12日訪問南亞4國(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最重要成就”。



      在看到與印度打破僵局的新希望後,北京最近做出了一系列大膽的讓步,以推動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溫家寶不但承認錫金(Sikkim)這片長期具有爭議的領土是印聯邦的一部分,還向印度曼莫漢•辛格總理出示了中國政府改變立場的地圖證據:一張標明錫金在印度領土範圍內的官方地圖。作為回報,新德里從其原來長期堅持的立場上後退了,並承認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德里同意在一份兩國共同滿意的協定達成之前,維持兩國目前的邊境現狀。目前兩國的分歧之一是:中國想要繼續管轄它1962年從印度奪取的方圓3.5萬平方公里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而印度想要通過談判收回該地。阿克賽欽是中國進入動盪不安的新疆地區的便利戰略通道,使中國難以割捨。



       中國展現的另一個重要友好姿態是,北京同意支持印度尋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努力-儘管沒有具體說明會否支持印度享有否決權。這與中國堅決反對日本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立場形成了強烈對比。此外,中國還軟化了在印巴喀什米爾衝突上對巴基斯坦長期以來的支持,個中原因也許是有報導稱,喀什米爾的穆斯林聖戰者滲透到以穆斯林為主的中國新疆自治區。



       中國向新德里做出這些讓步似乎是為了與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就印度而言,新德里所感興趣的可不只是緩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隨著中國大有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之勢,新德里還尋求促進雙邊貿易和確保能源安全。印度對能源資源有巨大需求,很快將成為僅次於美中的全球第三大礦物燃料的消費國。新德里希望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有助於確保其能源安全。



       然而,在能源開發領域,中印之間存在著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在南亞則以競爭為主。中印兩國正在競相拉攏能源豐富的國家、如孟加拉和緬甸。不過這兩個國家在政治方面更靠近中國。新德里尋求建立一條從緬甸經孟加拉通往本國的管道,但緬甸受中國的影響,該計畫迄今為止毫無進展。



       中國正在修建一條長1250公里、從緬甸的天然氣田通往中國雲南省的管道。此外中國還在阿拉伯海岸的巴基斯坦瓜達爾地區(Gwadar)建深水港口,這樣將有助於中東能源運輸途徑的多樣化。印度則正在伊朗的恰巴爾(Chahbahar)修建港口,以便將中亞的石油和天然氣經阿富汗運往本國。此外印中也在進行能源開發方面的合作,比如它們同意共同投資開發伊朗最大的海上油田亞達瓦蘭(Yadavaran)。北京和新德里類似的聯合投資就是在蘇丹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



       在加強同印度聯繫的同時,中國將面臨一個挑戰:那就是如何繼續維持中巴關係。巴基斯坦歷史上長期與美國保持軍事盟友關係,曾是美國組建的中央條約組織(Central Treaty Organization)和東南亞條約組織(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的成員國,現在的身份又是美國的非北約重要盟友,而且它對美國的重要性在阿富汗戰爭後與日俱增。和印度不同,巴基斯坦易受美國左右。不過,溫家寶已與巴基斯坦達成一項“友好合作和睦鄰友好關係”協定,規定兩國不能加入“任何可能侵犯對方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聯盟或集團”。巴總統、也是巴三軍統帥的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試圖阻止媒體公開該條約的全文,不過中國的《人民日報》已經將此全文刊載。然而,這兩國中哪一個不得不避免不必要的聯盟,和哪一個的 “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利益”將得到保障是顯而易見的。



[B]結論[/B]



       中國已經在一些南亞相對較小的經濟體如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進行投資,以獲得一個戰略立腳點和在該地區樹立外交形象。這種努力已經將印度的 “近鄰”變成了中國的後院。印度在南亞的經濟權力和軍事威力由於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上升而受到制衡。儘管印度已經與美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但中國還是(在大部分情形下)利用自己在該地區不斷增強的地位在一些長期衝突上與新德里維持著和平現狀,並與印度展開了能源開發方面的合作。中國在南亞和東南亞的外交收穫與中日裂縫的不斷加深形成了強烈對比。



本文獲Japan Focus授權刊載。


(PS:作者应该是印度人,对中印领土冲突完全是站在印度的立场说话)
这是篇好文章!中国在南亚乃至世界上影响力的增强,是中国经济发展国富民强必然,担心和阻挠都是徒劳的![em01][em01]
阿三急了
不能不着急啊~~~~~~
古人云:一山难容二虎~~~~~~
未能阻止日本搭上美国战车?
```````````````````````````````````````````````````````````````
这句有问题
日本从来就是被绑在美国身上的
什么时候自主选择过
倭寇是美帝的一条走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