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医生难当 中国学生不再青睐医学专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19:26
2015-06-22 00:34:02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郑州一所医院的郭医生表示,学医不仅学制长,而且入行门槛非常高,比如想进三甲医院起码要是硕士毕业,甚至是博士毕业。
参考消息网6月22日报道 外媒称,在中国,医学系近年遭遇寒流。频频发生的医患纠纷及其相关恶性事件让越来越多莘莘学子对报考医学系望而却步。
据德国之声网站6月17日报道,近年来,中国各医科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分数线下滑,非临床专业则门可罗雀。许多医科院校的招生计划人数远多于上线报考人数,甚至连医科名校,比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一些招生地区也面临所谓的“断档”局面。医学毕业生的“起薪”也让人大跌眼镜。据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该省医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2811元,比全省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低10.7%;研究生毕业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4042元,比全省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薪酬的平均水平低21.5%。而在许多其他省份,医学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还远远不能达到广东的水平。
报道称,郑州一所医院的郭医生表示,学医不仅学制长,而且入行门槛非常高,比如想进三甲医院起码要是硕士毕业,甚至是博士毕业。而当医生生活不规律,经常加班、值夜班,压力巨大,收入却相对不高。毕业于四川大学的一位医学女博士毕业生也表示,医学专业本科本来就比一般本科学制长一年,而很多医院基本不招本科毕业生,而是至少要招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进了医院后,这些硕士、博士毕业生还必须接受一到两年的规范化培训,在此期间月薪仅3000元左右。许多人算了算学医的成本,觉得待遇很差。不仅如此,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医闹风波、医患矛盾导致的恶性事件更令医生这一职业不再令人向往。比如今年4月,四川省医院普外科主任医生周晓辉就疑因不堪长达8个月的医闹压力在家中自缢身亡。
衡阳一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何医生表示,许多像他这样的医生都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再学医。“医生职业的辛苦是一个原因,但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医患关系恶化,医生行医风险程度在增加。最近频繁出现伤医害医事件,衡阳也有医闹,伤医生、杀医生,还有医生被扒光衣服游行的事件。”
据中国媒体报道,6月16日广西又发生一起严重的伤害医生的事件。广西医科大学附院放疗科的一名覃姓副主任被一名鼻咽癌患者泼汽油大面积烧伤,重度烧伤面积达30%-35%。
报道称,何医生表示,现在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对医患关系的恶化感到痛苦。以前医患之间是信任的关系,但现在患者从进医院起就存在与医生的对立。患者担心医生会不会不负责任,会不会过度检查,过度开药,从药品中提成。而医生则会有防范心理,担心患者会不会是难缠的人。山西太原一位医生表示,目前过度治疗、过度开药的风气确实很严重,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医生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只有通过开药提高收入。此外,药品定价还涉及到层层利益,许多公立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往往给各科室定创收任务。
广东一所市级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医生表示:“大多数医院的正规收入不多,而社会风气和政策也间接支持和鼓励灰色收入。一旦有问题时,灰色收入成为指责医生的原罪。政府的不作为、媒体的误导,民众的不理解,一些医生的低素质,造成了现在尖锐的矛盾。这些情况短时间很难转变。”
报道称,何医生也认为,对于医患矛盾的加剧,政府和媒体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在医患矛盾出现时,常常偏向患方报道,耸人听闻。而政府对于伤医者必须加强惩治。现在是病人一闹,哪怕出现伤医事件,也不做刑事处理,盲目维稳。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的投入,不要把所有负担都加在患者身上。否则患者期望值会太高。因为医学不像其它行业,花了钱就会取得效果。当然,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也很重要。”
“高考结束,万一没考好,就报医学院吧。估计20年后,这个行业还行。”一位成都医生在微博中感叹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吃五谷杂粮,郎中还是需要的。”
【延伸阅读】调查称近七成医生不愿子女从医 执业环境满意度低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阚枫 董子畅)27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称,2014年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医务人员不希望子女从医,中国医师对执业环境不满意进而影响到职业成就感的评价。工作量大,医疗纠纷多,患者的期望值太高,伤医事件频发……这些成医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这份白皮书由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白皮书的研究结论基于中国医师协会于2009年、2011年、2014年的三次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与当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共在北京、浙江、福建、广西、山西、湖南、吉林、山东、河南、广东、海南、云南、甘肃等地发放《医师执业状况调查问卷》12683份,回收有效问卷9524份。
调查显示,中国医师认为执业环境较差,医师对执业环境满意度不高。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师希望子女从医的比例均不高。
具体来看,三年的调查中,不希望子女从医的被调查者均占六成以上,在2014年的调研中,医师希望和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仅占15.69%,而不希望和绝不希望的占67.74%,无所谓的占14.7%。
基于医务人员对于自己执业环境的不满,这份调查还专门分析研究了中国医务人员的压力来源。从2014年的调研结果来看,医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特别大占76.50%,医疗纠纷多占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占72.71%,伤医事件频发占69.60%,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占29.11%。
白皮书称,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医师工作的压力主要不是来源于行业本身的竞争,而是来源于医疗行为产生的工作量大、医疗纠纷多、患者过高的期望以及伤医事件频发。
就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来看,白皮书称,中国的标准工时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在2014年调研中,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
对于医生的身体状况,在2014年的调研中,仅有7.26%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好,22.8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好,55.3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14.56%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差。
此外,对于医生遇到的“医疗暴力”,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
白皮书进一步指出,医师不是万能的,治疗不是全能的。当出现不良医疗后果时,面对患方的责难,医师难以预料和掌控,让医师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也是医师职业成就感不强的原因之一。(完)
(2015-05-27 14:36:01)
【延伸阅读】医患关系症结难解?20天内发生十余起暴力伤医事件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阚枫)近期,伤医事件再度高频度发生。从哈医大杀医案,到温岭杀医案,近年来发生在医院里的暴力事件屡屡成为舆论焦点。原本因解除病痛而走到一起的医患双方,为何以更大的伤害来收场?在严惩施暴者之后,还有哪些深层问题需要反思?
20天内连发十余起暴力伤医案
6月16日上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该院放疗科一名男医生在电梯口被一名鼻咽癌患者泼汽油大面积烧伤。院方介绍,被烧伤的医生覃某烧伤面积达30-35%,其中3度烧伤达15%。烧伤的特性决定了在48到72小时内,这名医生仍可能有生命危险。
从5月28日发生在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伤医事件算起,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20天内,全国范围内,经媒体公开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至少已有12起。
6月3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名护士因住院病房安排问题被殴打;同日,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一名内科医生在参与抢救一位老年重症患者后,遭到患者家属追打。
6月5日,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刘医生因制止患者插队,左眼球被打破裂。
6月7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值班护士被一名陌生男子用菜刀砍成重伤。
……
高密度出现伤医事件之际,6月10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华护理学会联合发出声明,谴责暴力伤医。声明指出,打击暴力伤医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社会公民应有的共识;维护医师的人身安全,是公安、执法机关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国家卫计委主管的《健康报》在6月8日也报道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对这些伤医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他呼吁全社会共同谴责暴力伤医的犯罪行径,希望执法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伤医案件。
“暴力伤医”是中国社会近年来的一个舆论热点话题,甚至近三年来,每年都有轰动全国的伤医案件。例如,2012年3月发生在黑龙江的哈医大恶性恶性杀医案,2013年10月,发生在浙江温岭市的恶性杀医案件,2014年3月,发生在广东潮州的医生被患者家属押解“游街”事件。
“其实,从去年开始,各地针对暴力伤医事件的专项治理就在多地展开,暴力伤医事件的数量和恶劣程度都在明显下降。”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向中新网记者介绍,伤医事件如今再度高频率出现,其原因多元,例如,导致伤医事件发生的深层社会心理没有根本改变,医院领导或者相关行政机关对于暴力伤医重视不够,甚至更愿息事宁人。
伤医事件为何屡禁不止?
其实,就在伤医事件频发的近期,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浙江温岭杀医案凶手连恩青已于5月25日被执行死刑。最高法还介绍,201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暴力杀医、伤医等犯罪案件达155件。
对于遏制暴力,早在去年4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计委就联合公布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将对医院内殴打或故意杀害、伤害医务人员等6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
在更早的2013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升级医院的安保措施。
这份《意见》甚至细致要求,医院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
如此多的举措面前,为何伤医事件仍出现了频发态势?舆论分析,遏制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医患关系及其背后深层的体制困惑或许更值得剖析。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用一连串的反问解释中国当前的医患关系现状:“你说看病贵、看病难,现在稍微有点名气的医生每天要看50个病人,怎么可能容易?开药多、检查多怎么会便宜?每天看病像打仗一样,排队3个钟头,看病3分钟,医患关系怎么可能改善?”
舆论分析,钟南山的这三句反问已经直指了中国医患之间信任感缺失甚至产生矛盾的体制症结。
邓利强也表示,相较于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大医院的伤医事件出现较多,或者医患纠纷较为多发。医疗资源不均衡,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一些基层医院长期闲置,患者感冒发烧都去大医院,大医院超负荷运行。
邓利强称,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一些医院的投诉举报机制不畅,医生高强度工作,患者看病辛苦,这都是导致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
医患如何互相体谅?
医患矛盾的长期存在,其结果往往是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
今年5月27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这份白皮书的调查显示,近6成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调查数据表明,发生伤医事件时,院方采取不顾是非息事宁人和无任何表示的占到了4成以上,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很多医生感觉寒心。
伤医事件的更大后果是,越来越多的医生对执业环境不满。这份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调查中,近七成医务人员不希望子女从医。
他们感受到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特别大占76.50%,医疗纠纷多占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占72.71%,伤医事件频发占69.60%,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占29.11%。
白皮书称,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医师工作的压力主要不是来源于行业本身的竞争,而是来源于医疗行为产生的工作量大、医疗纠纷多、患者过高的期望以及伤医事件频发。
就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来看,调查显示,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至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
邓利强称,医生需有仁爱之心,需要体会到患者之“痛”,不能排除医生队伍中有极个别有违职业操守的人,但是每个职业都需要得到社会尊重与理解,医生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当前的执业环境也需要获得患者理解。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当前就医过程中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都归结于医生的道德问题。一些大医院,一个医生半天的门诊时间,要不间断看几十个病人,如果每个病人都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就会导致一部分患者无法及时问诊。”
在邓利强看来,对于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沟通障碍”,更需反思的是当前医疗体制有没有给医患之间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
在5月27日最高法举行的关于涉医犯罪的新闻通报会上,最高法刑事审判第五庭副庭长马岩介绍,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3亿人次,而同期医疗纠纷下降8.7%,涉医违法案件下降10.6%。“总体上,各地医疗秩序明显好转,医患双方满意度有所提升。”(完)
(2015-06-18 00:31:02)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5/0622/824801.shtml2015-06-22 00:34:02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郑州一所医院的郭医生表示,学医不仅学制长,而且入行门槛非常高,比如想进三甲医院起码要是硕士毕业,甚至是博士毕业。
参考消息网6月22日报道 外媒称,在中国,医学系近年遭遇寒流。频频发生的医患纠纷及其相关恶性事件让越来越多莘莘学子对报考医学系望而却步。
据德国之声网站6月17日报道,近年来,中国各医科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分数线下滑,非临床专业则门可罗雀。许多医科院校的招生计划人数远多于上线报考人数,甚至连医科名校,比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一些招生地区也面临所谓的“断档”局面。医学毕业生的“起薪”也让人大跌眼镜。据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该省医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2811元,比全省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低10.7%;研究生毕业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4042元,比全省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薪酬的平均水平低21.5%。而在许多其他省份,医学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还远远不能达到广东的水平。
报道称,郑州一所医院的郭医生表示,学医不仅学制长,而且入行门槛非常高,比如想进三甲医院起码要是硕士毕业,甚至是博士毕业。而当医生生活不规律,经常加班、值夜班,压力巨大,收入却相对不高。毕业于四川大学的一位医学女博士毕业生也表示,医学专业本科本来就比一般本科学制长一年,而很多医院基本不招本科毕业生,而是至少要招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进了医院后,这些硕士、博士毕业生还必须接受一到两年的规范化培训,在此期间月薪仅3000元左右。许多人算了算学医的成本,觉得待遇很差。不仅如此,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医闹风波、医患矛盾导致的恶性事件更令医生这一职业不再令人向往。比如今年4月,四川省医院普外科主任医生周晓辉就疑因不堪长达8个月的医闹压力在家中自缢身亡。
衡阳一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何医生表示,许多像他这样的医生都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再学医。“医生职业的辛苦是一个原因,但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医患关系恶化,医生行医风险程度在增加。最近频繁出现伤医害医事件,衡阳也有医闹,伤医生、杀医生,还有医生被扒光衣服游行的事件。”
据中国媒体报道,6月16日广西又发生一起严重的伤害医生的事件。广西医科大学附院放疗科的一名覃姓副主任被一名鼻咽癌患者泼汽油大面积烧伤,重度烧伤面积达30%-35%。
报道称,何医生表示,现在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对医患关系的恶化感到痛苦。以前医患之间是信任的关系,但现在患者从进医院起就存在与医生的对立。患者担心医生会不会不负责任,会不会过度检查,过度开药,从药品中提成。而医生则会有防范心理,担心患者会不会是难缠的人。山西太原一位医生表示,目前过度治疗、过度开药的风气确实很严重,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医生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只有通过开药提高收入。此外,药品定价还涉及到层层利益,许多公立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往往给各科室定创收任务。
广东一所市级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医生表示:“大多数医院的正规收入不多,而社会风气和政策也间接支持和鼓励灰色收入。一旦有问题时,灰色收入成为指责医生的原罪。政府的不作为、媒体的误导,民众的不理解,一些医生的低素质,造成了现在尖锐的矛盾。这些情况短时间很难转变。”
报道称,何医生也认为,对于医患矛盾的加剧,政府和媒体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在医患矛盾出现时,常常偏向患方报道,耸人听闻。而政府对于伤医者必须加强惩治。现在是病人一闹,哪怕出现伤医事件,也不做刑事处理,盲目维稳。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的投入,不要把所有负担都加在患者身上。否则患者期望值会太高。因为医学不像其它行业,花了钱就会取得效果。当然,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也很重要。”
“高考结束,万一没考好,就报医学院吧。估计20年后,这个行业还行。”一位成都医生在微博中感叹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吃五谷杂粮,郎中还是需要的。”
【延伸阅读】调查称近七成医生不愿子女从医 执业环境满意度低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阚枫 董子畅)27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称,2014年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医务人员不希望子女从医,中国医师对执业环境不满意进而影响到职业成就感的评价。工作量大,医疗纠纷多,患者的期望值太高,伤医事件频发……这些成医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这份白皮书由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白皮书的研究结论基于中国医师协会于2009年、2011年、2014年的三次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与当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共在北京、浙江、福建、广西、山西、湖南、吉林、山东、河南、广东、海南、云南、甘肃等地发放《医师执业状况调查问卷》12683份,回收有效问卷9524份。
调查显示,中国医师认为执业环境较差,医师对执业环境满意度不高。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师希望子女从医的比例均不高。
具体来看,三年的调查中,不希望子女从医的被调查者均占六成以上,在2014年的调研中,医师希望和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仅占15.69%,而不希望和绝不希望的占67.74%,无所谓的占14.7%。
基于医务人员对于自己执业环境的不满,这份调查还专门分析研究了中国医务人员的压力来源。从2014年的调研结果来看,医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特别大占76.50%,医疗纠纷多占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占72.71%,伤医事件频发占69.60%,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占29.11%。
白皮书称,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医师工作的压力主要不是来源于行业本身的竞争,而是来源于医疗行为产生的工作量大、医疗纠纷多、患者过高的期望以及伤医事件频发。
就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来看,白皮书称,中国的标准工时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在2014年调研中,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
对于医生的身体状况,在2014年的调研中,仅有7.26%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好,22.8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好,55.3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14.56%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差。
此外,对于医生遇到的“医疗暴力”,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
白皮书进一步指出,医师不是万能的,治疗不是全能的。当出现不良医疗后果时,面对患方的责难,医师难以预料和掌控,让医师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也是医师职业成就感不强的原因之一。(完)
(2015-05-27 14:36:01)
【延伸阅读】医患关系症结难解?20天内发生十余起暴力伤医事件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阚枫)近期,伤医事件再度高频度发生。从哈医大杀医案,到温岭杀医案,近年来发生在医院里的暴力事件屡屡成为舆论焦点。原本因解除病痛而走到一起的医患双方,为何以更大的伤害来收场?在严惩施暴者之后,还有哪些深层问题需要反思?
20天内连发十余起暴力伤医案
6月16日上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该院放疗科一名男医生在电梯口被一名鼻咽癌患者泼汽油大面积烧伤。院方介绍,被烧伤的医生覃某烧伤面积达30-35%,其中3度烧伤达15%。烧伤的特性决定了在48到72小时内,这名医生仍可能有生命危险。
从5月28日发生在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伤医事件算起,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20天内,全国范围内,经媒体公开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至少已有12起。
6月3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名护士因住院病房安排问题被殴打;同日,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一名内科医生在参与抢救一位老年重症患者后,遭到患者家属追打。
6月5日,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刘医生因制止患者插队,左眼球被打破裂。
6月7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值班护士被一名陌生男子用菜刀砍成重伤。
……
高密度出现伤医事件之际,6月10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华护理学会联合发出声明,谴责暴力伤医。声明指出,打击暴力伤医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社会公民应有的共识;维护医师的人身安全,是公安、执法机关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国家卫计委主管的《健康报》在6月8日也报道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对这些伤医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他呼吁全社会共同谴责暴力伤医的犯罪行径,希望执法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伤医案件。
“暴力伤医”是中国社会近年来的一个舆论热点话题,甚至近三年来,每年都有轰动全国的伤医案件。例如,2012年3月发生在黑龙江的哈医大恶性恶性杀医案,2013年10月,发生在浙江温岭市的恶性杀医案件,2014年3月,发生在广东潮州的医生被患者家属押解“游街”事件。
“其实,从去年开始,各地针对暴力伤医事件的专项治理就在多地展开,暴力伤医事件的数量和恶劣程度都在明显下降。”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向中新网记者介绍,伤医事件如今再度高频率出现,其原因多元,例如,导致伤医事件发生的深层社会心理没有根本改变,医院领导或者相关行政机关对于暴力伤医重视不够,甚至更愿息事宁人。
伤医事件为何屡禁不止?
其实,就在伤医事件频发的近期,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浙江温岭杀医案凶手连恩青已于5月25日被执行死刑。最高法还介绍,201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暴力杀医、伤医等犯罪案件达155件。
对于遏制暴力,早在去年4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计委就联合公布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将对医院内殴打或故意杀害、伤害医务人员等6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
在更早的2013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升级医院的安保措施。
这份《意见》甚至细致要求,医院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
如此多的举措面前,为何伤医事件仍出现了频发态势?舆论分析,遏制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医患关系及其背后深层的体制困惑或许更值得剖析。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用一连串的反问解释中国当前的医患关系现状:“你说看病贵、看病难,现在稍微有点名气的医生每天要看50个病人,怎么可能容易?开药多、检查多怎么会便宜?每天看病像打仗一样,排队3个钟头,看病3分钟,医患关系怎么可能改善?”
舆论分析,钟南山的这三句反问已经直指了中国医患之间信任感缺失甚至产生矛盾的体制症结。
邓利强也表示,相较于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大医院的伤医事件出现较多,或者医患纠纷较为多发。医疗资源不均衡,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一些基层医院长期闲置,患者感冒发烧都去大医院,大医院超负荷运行。
邓利强称,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一些医院的投诉举报机制不畅,医生高强度工作,患者看病辛苦,这都是导致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
医患如何互相体谅?
医患矛盾的长期存在,其结果往往是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
今年5月27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这份白皮书的调查显示,近6成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调查数据表明,发生伤医事件时,院方采取不顾是非息事宁人和无任何表示的占到了4成以上,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很多医生感觉寒心。
伤医事件的更大后果是,越来越多的医生对执业环境不满。这份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调查中,近七成医务人员不希望子女从医。
他们感受到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特别大占76.50%,医疗纠纷多占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占72.71%,伤医事件频发占69.60%,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占29.11%。
白皮书称,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医师工作的压力主要不是来源于行业本身的竞争,而是来源于医疗行为产生的工作量大、医疗纠纷多、患者过高的期望以及伤医事件频发。
就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来看,调查显示,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至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
邓利强称,医生需有仁爱之心,需要体会到患者之“痛”,不能排除医生队伍中有极个别有违职业操守的人,但是每个职业都需要得到社会尊重与理解,医生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当前的执业环境也需要获得患者理解。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当前就医过程中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都归结于医生的道德问题。一些大医院,一个医生半天的门诊时间,要不间断看几十个病人,如果每个病人都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就会导致一部分患者无法及时问诊。”
在邓利强看来,对于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沟通障碍”,更需反思的是当前医疗体制有没有给医患之间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
在5月27日最高法举行的关于涉医犯罪的新闻通报会上,最高法刑事审判第五庭副庭长马岩介绍,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3亿人次,而同期医疗纠纷下降8.7%,涉医违法案件下降10.6%。“总体上,各地医疗秩序明显好转,医患双方满意度有所提升。”(完)
(2015-06-18 00:31:02)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5/0622/824801.shtml
医学院的分数还是那么高~
医学院的分数还是那么高~
哪里的高呢?据说招生数量和质量已经在不断下滑了。而且媒体上是看不到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