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快乐教育”观念是给普通家庭的一剂毒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53:16
占豪:“快乐教育”观念是给普通家庭的一剂毒药
  
  一、全世界的资源分布是不平均的,这种不平均是由人的个体差异和人类社会的规则差异决定的。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古今中外也都概莫能外!不认清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这个社会。
  
  二、全世界的资源分配规则,长期维持这样的一个基本规律:向强者手中聚集,向拥有更多资源的人、单位、区域、国家聚集。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无论什么样的制度变化,都不可能改变这一规则的基本规律,古今也中外概莫能外!不认清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这个世界。
  
  三、人世间资源的聚集和分散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但随着社会体制、既得利益在制度上拥有的控制权,这种流动速度在一个阶段会越来越慢,社会矛盾会因为资源分配的矛盾逐渐走向激化,进行新的秩序重组,这就是著名的历史周期律,重组的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这些问题,对中国这个没有对外侵略和扩张文化基因的民族来说,在历史上是以朝代更迭来体现的;在近代的西方,这种重组则是通过对外扩张来完成内部矛盾缓和的,直白说就是当内部上下阶层矛盾接近激化时就去抢别人的资源来分,以缓和内部矛盾(近代的殖民主义)。
  
  自清朝灭亡以来,我国整体处于社会秩序的快速演变当中。由于民国时期我国遭外部入侵,这种重组社会成本极高。由于民国时期的动荡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变迁,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一个资源分配非常平均的时代。这个时代不能说绝对公平,但却在中国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养活了5亿人,并让中国人口由建国初期的5亿多在差不多30年的时间里升了一倍,达到了10亿规模。中国由此逐渐进入了一个社会秩序良性重组的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秩序上下流动很顺畅,很多普通子弟的孩子都能走到领导岗位,譬如过去一二十年的中国高层,大多都是从普通家庭成长起来的。
  
  改革开放后,市场开始搞活,经济的发展潜力开始迸发。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新的市场化的社会分层阶段。由于新中国头三十年中国的整体资源分配很平均,故改革开放后社会处于良性的循环当中,底层老百姓只要有才智、有能力,就能很容易由下层到上层游动,政、商两届总体如此。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财富分配的不均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官僚阶级的形成,下层向上层流动的难度在不断增加,门槛在不断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官员的后代和富豪的后代,要比普通人获得的机会多得多,这是由他们掌握的资源决定的。
  
  所以,有人说这是个“拼爹的时代”并不夸张。而随着阶层的固化,这种上下游流动的机会是处于减少趋势。虽然这一轮反腐、改革能够一定程度缓解这种紧迫性,但大趋势如此,不会改变。未来二三十年,中国仍处于快速发展当中,所以上下游流动的速度还会较快。但二三十年后,这种固化程度将很严重,中下层想向上流动将变得更加困难。基于这些现实,如果现阶段中下层不努力取得突破,在二三十年后的下一代的子孙想取得突破将会更加困难,门槛会更高。不管你是否承认,这将都是现实。
  
  事实上,在任何社会,大多数人处于中下层的现实是不可能根本改变的。作为中下层的人,要想进入一个较高的层面发展,怎么办?现如今,最最公平、最最容易的通道其实就一个:通过考试,通过考上名牌大学。这种机制,虽说不见得一定公平,但却是相对公平的方式。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进入一个相对高的平台发展,少年时期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是最容易、最简单的一个通道。否则,成年后一旦被划入一个平台,再想跳出来所要消耗的能量就非一般人能够想象,也非一般人能够做到,这要比少年时通过高考难得多得多!而且,往往还需要采取非常规手段,这些都并非普通人能够完成。
  
  对一个人来说,你最初入的是什么圈子将是能做出多大成就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努力读书,上更好的大学,就是入相应高一级别的圈子的最佳和最广阔的通道。而这一切,又奠定成年以后的人脉关系。
  
  美国推崇“快乐教育”已二三十年,如今很多有思想的美国人,都在反思所谓的“快乐教育”。因为,他们的很多成年人连普遍的简单算术都不会做。然而,美国的一些高端的中学,学习的压力可真的一点不比中国的好学校小到哪里去,所以那些学校就会出来大量精英。
  
  在美国,耶鲁、哈弗、沃顿、麻省理工出来的学生控制着美国的政、商、学术、科技等领域。而接受“快乐教育”的大部分美国普通人,却只能平庸着,向上游流动基本没太大可能(美国情况这一点比中国糟透了,因为经济已极其发达,社会创业机会很少,普通人很难通过创业致富)。美国之所以生活水平高,原因是他们国家过去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些积累,没有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经济游戏规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人哪能享受现在的社会福利呢?
  
  中国的生活现实比西方更加残酷,因为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发达,经济还较为落后,生活也更加残酷。但我们比西方好的地方在于,我们从中下游向中上游流动的渠道比较多,这样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比较多。譬如,从政可以考公务员,读书只要学习好就能上名牌大学改变命运。这些,在美国是非常困难的,名牌大学的学费就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而在这种时候,作为普通人,如果去认可什么“快乐教育”而荒了学业,那可真是自毁长城。
  
  为何有这种状况,原因就是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由于掌握的资源多,读不读名牌大学其实机会总体差不太多,最后收入也差不太多;相反,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如果在读书阶段被划入到中下层去,想翻身将非常困难,大多数人将无法成功。所以,从小学到大学,本质上是一个筛选机制,是将不同的人筛到不同的平台上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筛在更好的位置,自然机会就更多一些。
  
  在这个世界,如果不能和别人拼爹,就得和别人拼学识、拼能力,才能取得一定成就。虽然对一个人来说,名牌大学只是一个阶段,并不决定一生,但不可否认,名牌大学的学生机会将更多。别的不说,咱就数数中国国家领导人有多少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数数美国总统有多少耶鲁毕业的就知道其中玄机多么深了。
  
  当然,这里并非强调名牌大学决定论之类的,更不是强调只有读大学这一条路,而是想说,这个世界一定是有努力才有回报。这个世界,有其固有的一套筛选机制,从小学一直筛选到大学,从大学出来继续筛选,每一步都非常重要,错过一步想赶上就要付出巨大代价和努力。这些现实只有认清了,才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自己该努力的方向。
  
  很多人批判题海战术,但纵观所有著名的中学,他们在初三、高三这个阶段,采取的都是题海战术。为什么?就像所有其它领域一样,只有不断苦练才能在考试上以更高的成功率获胜,不小心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这种时候,谁搞“快乐教育”谁就是吃亏的人。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少年时经历这样的历练,对成年后往往是有益的。
  
  当然,题海战术也不是万能的,但这是学生想走向卓越必不可少的一条路,特别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仍属于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必然如此。有些人经常说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可看看走出去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科研机构的中国人,哪一个不是高分高能呢?有人说读书多是书呆子,可事实上读书读成书呆子的人不多,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人恐怕多如牛毛。
  
  就个体而言,家长要因材施教,看看孩子是哪块材料,就往哪个方向引导;就学校而言,个人认为,保持一定的教学压力使必要的。我们都知道,祖宗“十年寒窗苦”的名训绝不是简单说说,学生读书时总体就是艰苦的,这是现代社会普通人想走向卓越的通道。作为收入非常高的人,或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拥有普通人没有的资源的人,不能昧着良心鼓吹什么“快乐教育”,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努力奋进,取得更卓越的成就,这才是符合道德良知的做法。
  
  对一个国家来说,真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个人认为应该做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投入,尽量快速提升整体教育水平,这样优质教育资源没那么稀缺了,自然考学的压力也就降低了;二是提高体育在考学中的分值,让学生的体质锻炼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三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譬如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等。我们在改革教育的时候,可以想方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作为个体,要明白的是,想取得一些成就,必须下苦功夫。
  
  在这里再谈一下富有家庭和普通家庭在社会筛选时的不同选择背后的逻辑。
  
  富有家庭往往拥有普通家庭完全不可比的资源优势。基于这些资源优势,富有家庭的孩子往往不愁就业和发展机会,所以富有的家庭往往更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多元化的知识和活跃的思维,更在意孩子眼界、品位等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方面,相对重要性也没那么高。相反,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由于掌握的资源太少,要和富人的孩子去拼发展兴趣、多元化知识和思维、眼界和品位等,那是用己之短比他人之长,是必然会落后的。
  
  所以,普通家庭的孩子只有奋进,在学业上将富有家庭的孩子抛开,然后才能和他们在一个层面上竞争。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二十多岁的青年要想和亚洲首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在未来进行竞争,这游戏怎么玩?恐怕只能是用自己的学识、创造力来弥补,才可能逐渐拉近竞争距离,甚至在未来某个时候超越之。或者,至少在某些方面超越之。虽然这事极端例子,但却能说明相关道理。
  
  世界很残酷,也很现实,作为普通人,坚决不能让一些所谓“高大上”的东西迷了双眼。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不一定必须如何如何,但却不能盲目相信一些经不起推敲的东西,最后贻害自己和孩子。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注意合理引导,但也不能过于勉强。不过,这个世界绝不是所谓的“快乐教育”就可以概括的,对有的人来说“快乐教育”也许是合适的,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麻痹自己的毒药。在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压力,让其在少年时即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形成相应的自我约束力和自发推动力,对其成年后的人生来说是,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坦率地说,这样的文章可能会分歧很大,可能还有些吃力不讨好,特别是那些认可“快乐教育”的人更会对此嗤之以鼻。但是,作为一个少年时经历过名校炼狱式学习,在成年后又不断努力改变了自己命运的过来人,不能在这里不负责任地胡扯心灵鸡汤,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能去忽悠那些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人。那么忽悠,可能会很煽情,会抓眼球,会博虚名,但却是不道德的和不诚实的。
  
  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制度上有上中下阶层流动的机制,能让各个阶层的人快速流动换血,这个国家和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如果都要通过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忽悠那些普通人在下层安贫乐道以降低精英阶层的竞争力,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处于腐朽、崩溃的边缘了。
  
  所以,基于个人道德修养,基于国家民族利益,我们都应在尽量创造社会公平竞争、各阶层正常流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倡艰苦奋斗、突破自我的精神,以推动更多普通人突破自己,走向卓越。这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8cf410102w2w5.html占豪:“快乐教育”观念是给普通家庭的一剂毒药
  
  一、全世界的资源分布是不平均的,这种不平均是由人的个体差异和人类社会的规则差异决定的。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古今中外也都概莫能外!不认清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这个社会。
  
  二、全世界的资源分配规则,长期维持这样的一个基本规律:向强者手中聚集,向拥有更多资源的人、单位、区域、国家聚集。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无论什么样的制度变化,都不可能改变这一规则的基本规律,古今也中外概莫能外!不认清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这个世界。
  
  三、人世间资源的聚集和分散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但随着社会体制、既得利益在制度上拥有的控制权,这种流动速度在一个阶段会越来越慢,社会矛盾会因为资源分配的矛盾逐渐走向激化,进行新的秩序重组,这就是著名的历史周期律,重组的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这些问题,对中国这个没有对外侵略和扩张文化基因的民族来说,在历史上是以朝代更迭来体现的;在近代的西方,这种重组则是通过对外扩张来完成内部矛盾缓和的,直白说就是当内部上下阶层矛盾接近激化时就去抢别人的资源来分,以缓和内部矛盾(近代的殖民主义)。
  
  自清朝灭亡以来,我国整体处于社会秩序的快速演变当中。由于民国时期我国遭外部入侵,这种重组社会成本极高。由于民国时期的动荡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变迁,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一个资源分配非常平均的时代。这个时代不能说绝对公平,但却在中国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养活了5亿人,并让中国人口由建国初期的5亿多在差不多30年的时间里升了一倍,达到了10亿规模。中国由此逐渐进入了一个社会秩序良性重组的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秩序上下流动很顺畅,很多普通子弟的孩子都能走到领导岗位,譬如过去一二十年的中国高层,大多都是从普通家庭成长起来的。
  
  改革开放后,市场开始搞活,经济的发展潜力开始迸发。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新的市场化的社会分层阶段。由于新中国头三十年中国的整体资源分配很平均,故改革开放后社会处于良性的循环当中,底层老百姓只要有才智、有能力,就能很容易由下层到上层游动,政、商两届总体如此。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财富分配的不均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官僚阶级的形成,下层向上层流动的难度在不断增加,门槛在不断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官员的后代和富豪的后代,要比普通人获得的机会多得多,这是由他们掌握的资源决定的。
  
  所以,有人说这是个“拼爹的时代”并不夸张。而随着阶层的固化,这种上下游流动的机会是处于减少趋势。虽然这一轮反腐、改革能够一定程度缓解这种紧迫性,但大趋势如此,不会改变。未来二三十年,中国仍处于快速发展当中,所以上下游流动的速度还会较快。但二三十年后,这种固化程度将很严重,中下层想向上流动将变得更加困难。基于这些现实,如果现阶段中下层不努力取得突破,在二三十年后的下一代的子孙想取得突破将会更加困难,门槛会更高。不管你是否承认,这将都是现实。
  
  事实上,在任何社会,大多数人处于中下层的现实是不可能根本改变的。作为中下层的人,要想进入一个较高的层面发展,怎么办?现如今,最最公平、最最容易的通道其实就一个:通过考试,通过考上名牌大学。这种机制,虽说不见得一定公平,但却是相对公平的方式。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进入一个相对高的平台发展,少年时期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是最容易、最简单的一个通道。否则,成年后一旦被划入一个平台,再想跳出来所要消耗的能量就非一般人能够想象,也非一般人能够做到,这要比少年时通过高考难得多得多!而且,往往还需要采取非常规手段,这些都并非普通人能够完成。
  
  对一个人来说,你最初入的是什么圈子将是能做出多大成就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努力读书,上更好的大学,就是入相应高一级别的圈子的最佳和最广阔的通道。而这一切,又奠定成年以后的人脉关系。
  
  美国推崇“快乐教育”已二三十年,如今很多有思想的美国人,都在反思所谓的“快乐教育”。因为,他们的很多成年人连普遍的简单算术都不会做。然而,美国的一些高端的中学,学习的压力可真的一点不比中国的好学校小到哪里去,所以那些学校就会出来大量精英。
  
  在美国,耶鲁、哈弗、沃顿、麻省理工出来的学生控制着美国的政、商、学术、科技等领域。而接受“快乐教育”的大部分美国普通人,却只能平庸着,向上游流动基本没太大可能(美国情况这一点比中国糟透了,因为经济已极其发达,社会创业机会很少,普通人很难通过创业致富)。美国之所以生活水平高,原因是他们国家过去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些积累,没有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经济游戏规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人哪能享受现在的社会福利呢?
  
  中国的生活现实比西方更加残酷,因为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发达,经济还较为落后,生活也更加残酷。但我们比西方好的地方在于,我们从中下游向中上游流动的渠道比较多,这样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比较多。譬如,从政可以考公务员,读书只要学习好就能上名牌大学改变命运。这些,在美国是非常困难的,名牌大学的学费就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而在这种时候,作为普通人,如果去认可什么“快乐教育”而荒了学业,那可真是自毁长城。
  
  为何有这种状况,原因就是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由于掌握的资源多,读不读名牌大学其实机会总体差不太多,最后收入也差不太多;相反,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如果在读书阶段被划入到中下层去,想翻身将非常困难,大多数人将无法成功。所以,从小学到大学,本质上是一个筛选机制,是将不同的人筛到不同的平台上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筛在更好的位置,自然机会就更多一些。
  
  在这个世界,如果不能和别人拼爹,就得和别人拼学识、拼能力,才能取得一定成就。虽然对一个人来说,名牌大学只是一个阶段,并不决定一生,但不可否认,名牌大学的学生机会将更多。别的不说,咱就数数中国国家领导人有多少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数数美国总统有多少耶鲁毕业的就知道其中玄机多么深了。
  
  当然,这里并非强调名牌大学决定论之类的,更不是强调只有读大学这一条路,而是想说,这个世界一定是有努力才有回报。这个世界,有其固有的一套筛选机制,从小学一直筛选到大学,从大学出来继续筛选,每一步都非常重要,错过一步想赶上就要付出巨大代价和努力。这些现实只有认清了,才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自己该努力的方向。
  
  很多人批判题海战术,但纵观所有著名的中学,他们在初三、高三这个阶段,采取的都是题海战术。为什么?就像所有其它领域一样,只有不断苦练才能在考试上以更高的成功率获胜,不小心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这种时候,谁搞“快乐教育”谁就是吃亏的人。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少年时经历这样的历练,对成年后往往是有益的。
  
  当然,题海战术也不是万能的,但这是学生想走向卓越必不可少的一条路,特别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仍属于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必然如此。有些人经常说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可看看走出去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科研机构的中国人,哪一个不是高分高能呢?有人说读书多是书呆子,可事实上读书读成书呆子的人不多,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人恐怕多如牛毛。
  
  就个体而言,家长要因材施教,看看孩子是哪块材料,就往哪个方向引导;就学校而言,个人认为,保持一定的教学压力使必要的。我们都知道,祖宗“十年寒窗苦”的名训绝不是简单说说,学生读书时总体就是艰苦的,这是现代社会普通人想走向卓越的通道。作为收入非常高的人,或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拥有普通人没有的资源的人,不能昧着良心鼓吹什么“快乐教育”,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努力奋进,取得更卓越的成就,这才是符合道德良知的做法。
  
  对一个国家来说,真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个人认为应该做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投入,尽量快速提升整体教育水平,这样优质教育资源没那么稀缺了,自然考学的压力也就降低了;二是提高体育在考学中的分值,让学生的体质锻炼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三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譬如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等。我们在改革教育的时候,可以想方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作为个体,要明白的是,想取得一些成就,必须下苦功夫。
  
  在这里再谈一下富有家庭和普通家庭在社会筛选时的不同选择背后的逻辑。
  
  富有家庭往往拥有普通家庭完全不可比的资源优势。基于这些资源优势,富有家庭的孩子往往不愁就业和发展机会,所以富有的家庭往往更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多元化的知识和活跃的思维,更在意孩子眼界、品位等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方面,相对重要性也没那么高。相反,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由于掌握的资源太少,要和富人的孩子去拼发展兴趣、多元化知识和思维、眼界和品位等,那是用己之短比他人之长,是必然会落后的。
  
  所以,普通家庭的孩子只有奋进,在学业上将富有家庭的孩子抛开,然后才能和他们在一个层面上竞争。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二十多岁的青年要想和亚洲首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在未来进行竞争,这游戏怎么玩?恐怕只能是用自己的学识、创造力来弥补,才可能逐渐拉近竞争距离,甚至在未来某个时候超越之。或者,至少在某些方面超越之。虽然这事极端例子,但却能说明相关道理。
  
  世界很残酷,也很现实,作为普通人,坚决不能让一些所谓“高大上”的东西迷了双眼。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不一定必须如何如何,但却不能盲目相信一些经不起推敲的东西,最后贻害自己和孩子。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注意合理引导,但也不能过于勉强。不过,这个世界绝不是所谓的“快乐教育”就可以概括的,对有的人来说“快乐教育”也许是合适的,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麻痹自己的毒药。在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压力,让其在少年时即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形成相应的自我约束力和自发推动力,对其成年后的人生来说是,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坦率地说,这样的文章可能会分歧很大,可能还有些吃力不讨好,特别是那些认可“快乐教育”的人更会对此嗤之以鼻。但是,作为一个少年时经历过名校炼狱式学习,在成年后又不断努力改变了自己命运的过来人,不能在这里不负责任地胡扯心灵鸡汤,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能去忽悠那些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人。那么忽悠,可能会很煽情,会抓眼球,会博虚名,但却是不道德的和不诚实的。
  
  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制度上有上中下阶层流动的机制,能让各个阶层的人快速流动换血,这个国家和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如果都要通过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忽悠那些普通人在下层安贫乐道以降低精英阶层的竞争力,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处于腐朽、崩溃的边缘了。
  
  所以,基于个人道德修养,基于国家民族利益,我们都应在尽量创造社会公平竞争、各阶层正常流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倡艰苦奋斗、突破自我的精神,以推动更多普通人突破自己,走向卓越。这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8cf410102w2w5.html
这话放现在没错,
朋友的孩子中考以很牛逼的成绩考上了我省最牛逼的高中,其中的艰辛我们作为外人看都很难看下去
说的没错,学习不能放松,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但是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成绩不能放松
自己不是富一代就不要说啥快乐教育吧快乐个啥?
古人早就说了:不吃苦中苦,怎得人上人。你比别人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在知识、见识与能力上领先那么一小步。对平民子弟,这是唯一的出路。
学习了。女儿上初二,每天晚上做功课要到11点甚至更迟,本来我是很不赞同的,现在看来是必要的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5-6-20 19:49
学习了。女儿上初二,每天晚上做功课要到11点甚至更迟,本来我是很不赞同的,现在看来是必要的
我一直建议, 老师布置作业的同时, 必须给出完成作业的参考时间.

这是很多教师和家长、学生所忽略的.

真正到考试时,不仅仅考会不会答题, 而是要在限定时间答对问题。
古今中外从来都要拼爹,这不光指父母的财富、地位,还包括智力遗传,长相遗传,为人处事的熏陶等等。
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直到现在还没有过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必经之路
快乐教育基本上就等于“快乐的撒野”
胖d老虎 发表于 2015-6-20 19:25
古人早就说了:不吃苦中苦,怎得人上人。你比别人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在知识、见识与能力上领先那么一小步 ...
问题是中国目前教育正在让学生越来越反感学习,这些学生一旦考上大学,绝不可能再有学术研究的心思
NewFrontiers 发表于 2015-6-21 00:54
问题是中国目前教育正在让学生越来越反感学习,这些学生一旦考上大学,绝不可能再有学术研究的心思
大学生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个人的小心思必须让位于残酷的学习与竞争压力。
大学要实行宽进严出,不努力就毕不了业,看谁敢混?
一辈子洗个盘子扫扫地什么的,确实没必要玩儿命念书。
教育又没有固定公式,人的命运也没有。与其说名牌大学成材率高,不如说名牌大学筛选出具有努力品质的人。
实际上社会是更大的筛选器,高考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只要保证社会制度是正常的,自然会筛选出人才,因为非人才都饿死了。
问题是中国目前教育正在让学生越来越反感学习,这些学生一旦考上大学,绝不可能再有学术研究的心思
反感就对了。忍耐不了就去工作。只需要少部分人做学术研究。
赞同这个观点!
NewFrontiers 发表于 2015-6-21 00:54
问题是中国目前教育正在让学生越来越反感学习,这些学生一旦考上大学,绝不可能再有学术研究的心思
这本身也是一个筛选,你静不下来搞学术,那就去干别的。。。。。。。
快乐教育会导致安贫乐道不思进取,这是基于一种假设,既人的进取不可能靠兴趣爱好驱动,只能靠外部使命驱动。说白了就是人跟牲口差不多,必须靠鞭子抽。这种假设对吗?必须承认,在很多人身上这是对的。


古人早就说了:不吃苦中苦,怎得人上人。你比别人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在知识、见识与能力上领先那么一小步 ...
吃苦和快乐没有统一标准,你因为兴趣爱好而干得很快乐的事,在没这兴趣爱好的人看来可能就很苦。要大家都做到吃苦中苦当人上人,只有一个办法,消灭一切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快乐。

问题是中国目前教育正在让学生越来越反感学习,这些学生一旦考上大学,绝不可能再有学术研究的心思
这是因为当代学生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有兴趣爱好,而不只是辛勤的小黄牛,所以对鞭子的接受度远不如爹妈。

不正视兴趣爱好,不重视信仰驱动,以为继续把下一代当牲口驱赶,就能赶出爹妈当年的效果,这是刻舟求剑。

要知道
现在的方船子已经不是当年的方船父了

还是有良心的公知多一点好
教育确实应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凡事过犹不及。我觉得首先无论小孩将来如何,一定要有可供回忆的快乐童年。其次,还是要努力培养兴趣,恩威并施威逼利诱的度要掌握好,毕竟小孩产生逆反心理是极为常见的。最后,合理调整对孩子将来的期望,主要还是一技傍身,将来衣食无忧。非要出人头地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我一直就说,那些反对高考的人基本就是权贵子弟。
问题是中国目前教育正在让学生越来越反感学习,这些学生一旦考上大学,绝不可能再有学术研究的心思
等步入社会,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无力感会让他们更加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
咕咚居士以前那个贴子里就讨论过,很有感触。
等步入社会,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无力感会让他们更加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
进大单位可能也得面对装孙子的无力感
现在年轻人很多宁二不装
听过老子明天不上班不
当年高考还是7月份考的时候,我们这里就流行一句话:7月考学生,8月考家长.
拼爹的时代从来就没有远去.
对于想要进入中产及以上阶层的,这话说的有道理
但是是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这个理想呢
这里是帝国 发表于 2015-6-21 17:24
等步入社会,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无力感会让他们更加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
会在底层挣扎的人好好学习也一样在底层挣扎。除非是天才,不然职业上的发展更多的是考验情商而不是智商。如果是天才就不存在没有好好学习的问题,天才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能顶普通人一个礼拜。
不正视兴趣爱好,不重视信仰驱动,以为继续把下一代当牲口驱赶,就能赶出爹妈当年的效果,这是刻舟求剑。
...
当兴趣爱好能发展为一技之长,足以安身立命,那还可以。就怕这种爱好成了纯粹爱好,成不了专业
当兴趣爱好能发展为一技之长,足以安身立命,那还可以。就怕这种爱好成了纯粹爱好,成不了专业
吃饭问题是最不值得父母替儿女操心的


当兴趣爱好能发展为一技之长,足以安身立命,那还可以。就怕这种爱好成了纯粹爱好,成不了专业
要相信方船子
这本身也是一个筛选,你静不下来搞学术,那就去干别的。。。。。。。
被动的逼迫接受和主动的兴趣引导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NewFrontiers 发表于 2015-6-21 20:43
被动的逼迫接受和主动的兴趣引导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我高中的同学,毕业到今年10年了,到现在真正搞学术的还是班上的前5,6名那几个。。。。
反感就对了。忍耐不了就去工作。只需要少部分人做学术研究。
不是知识本身令人反感,而是目前学校教授的方式令人反感,学习本身向来是乐趣无穷的
这里是帝国 发表于 2015-6-21 17:24
等步入社会,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无力感会让他们更加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
呵呵,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无力感,这句话真的是很生动形象。
所谓的快乐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方式,并不是让你去玩、不教育!而是着眼于如何教育才能更有效!
快乐教育是与填鸭教育相对的,与苦不苦无关!
PS:有兴趣能学得更好,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问题的关键是:有多少教育内容是能够想办法激发出学习者真正的兴趣,也就是快乐教育到底有多少适用范围,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