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底!潜艇出海为何带蜂蜜? 潜艇兵怎样炼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48:39


大起底!潜艇出海为何带蜂蜜?
2015年06月19日  | 责任编辑: 王瑶 |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听一级军士长讲潜艇故事
  1.谁说潜艇上不晕船?
  孔军,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声呐技师,一级军士长,当潜艇兵已有二十多个年头,随潜艇远航多次。要说这么多年下来,深海潜行的时间有多长,自己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不过,用孔军爱人的话讲,“每次都不说再见,就和那个漆黑的庞然大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深海旅行。”
  “在潜艇上也会晕船吗?”记者问道。
  “潜艇并不是一离开码头就下潜,它离开码头后有一段路程是处在水上航渡状态的。艇上空间狭小、封闭,再加上晃动与颠簸,在水面航行时也很容易晕船。”
  “不怕浪,就怕涌。”孔军说,“随潜艇远航过的兵都知道,大涌来了最可怕,上下落差有时高达7、8米,把水面航行的潜艇抛入空中、然后摔下谷底。眼前是一个旋转的世界,身子发飘、脑子发飘……”
  “艇上有句话,说的就是晕船的滋味。一动不动;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卧不起;十分难受。”
  “这时候,后不后悔当潜艇兵?”
  “吐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大家开玩笑,下辈子再也不干潜艇兵了。但下一次远航任务下达时,没有一个人退缩。”孔军回答得十分平静。
  2.耳朵是我的武器
  “潜艇声呐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耳朵就是我们的武器。”孔军说,战斗在潜艇声呐战位,必须要用耳朵准确的分辨各型噪音。舰船和鱼群的噪音不一样,各型舰船的噪音也不相同。而随着海水温度和下潜深度的不同,音型又各有变化。
  那是一天深夜,孔军所在潜艇正在太平洋某海域潜航。
  突然,声呐兵报告:“一种从未听过的声音,和舰艇主动声呐信号极其相像!”艇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叫孔军来!”指挥员命令。
  孔军快步来到声呐室,拿起耳机一听,笑着说:“这是一群鱼在为我们护航呢!”
  后经仔细辨别,原来是一群海豚。
  “在普通人耳中听来全是‘噪音’的各种波段声音,却是我们声呐兵耳中的‘交响曲’。”孔军说,要练就这样的本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宿舍——食堂——潜艇”,三点一线的公式化生活是声呐兵们的常态。录有各种舰船噪声的小录音机,常年揣在他身上口袋里,不停地听,细致地分辨。
  现在,孔军能分辨出十几种类型的噪声,识别出数十种主要国家主战舰艇的音型,练就了一手的“绝活”。“每次出海都是一次战斗,这些经验数据是教材教不来,金钱买不到的。”孔军说。
  3.潜艇里的苍蝇最好抓
  孔军告诉记者,如果说远航刚刚开始的七八天里,是兴奋,甚至有些期待的话,那么到了第二周,潜艇兵们就开始步入了烦躁期,通过适应性训练,这个时间可以相应缩短。
  艇上狭小的空间限制了活动范围,空气也不流通。人在潜艇里特别容易累。孔军说,“刚离开港口起航时,飞进潜艇的苍蝇十分灵活,很难打到,但过不上一天,就一抓一个准了。”
  很难说清潜艇兵在“龙宫”属于自己的天地有多大,走廊里两人相向而行需侧身往来。睡觉得用可拆卸式吊铺,睡时装上,起床拆下,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机械操作。睡在床铺上,想要翻身得小心调整姿势。就连级别最高的艇长室,空间也不大,一张不到2米的桌子,除了开会用,必要时得当手术室。
  在“龙宫”里,高个子最易受到“伤害”。孔军在这上可是吃了不少亏。刚上艇时,低矮的舱顶与密集的机械在他头上留下不少“纪念”,有时顾着了头,脚下一疏忽又差点踏空掉进底舱舱孔里。
  潜艇兵的洗漱是个象征性的过程。一杯水,半杯用来刷牙,半杯则用来湿毛巾。通常一天一杯定量水,只够用来润几下嗓子。
  “艇上的淡水这么紧张吗?” 记者问道。
  “最主要的还不是淡水紧张,而是要尽可能地减少排污,对于潜艇来说,隐蔽潜航是最重要的,只有在特定时间,特定安全区域才能排污,否则就容易暴露目标,让敌人顺藤摸瓜,给潜艇造成致命危险。”孔军说。
  早餐、中餐、晚餐外加一顿宵夜,四顿饭吃完,潜艇兵们知道,一天过去了。
  4.上艇必须带蜂蜜
  除非特殊情况,潜艇上的生活永远如此“规律”。而潜艇上的“方便”却很不方便。潜艇一般有3个厕所,有水上和水下之分,一个水上,两个水下,水上厕所在潜艇浮到水面状态下使用,水下厕所则相反。
  由于潜艇大多处于潜航状态,因此,一艘潜艇六七十号人,大多情况下只能用水下的两个厕所,有时难免紧张。不过,官兵们也有办法,大家根据三更作息不同,自动调节生理周期,如此一来大大缓解了“方便”的问题。
  “知道潜艇兵起航前都要带什么食品吗?”孔军笑着问记者。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不,是蜂蜜。”孔军说,由于潜艇上的生活与陆地上完全不同,潜艇兵们,尤其是新兵不大适应,很容易出现便秘。所以起航前人手一罐蜂蜜,这成了潜艇兵的必备佳品。
  5.“千疮百孔”的潜艇
  孔军回忆,最让他难忘的是一次远洋航行途遇台风。
  “当潜艇靠港,我特想看一看一起乘风破浪的潜艇有多威风,十二级的台风,潜艇是怎么过来的,难以想象。可当我走过舷梯,回望潜艇时,一种莫名的恐惧瞬间袭遍全身,潜艇竟然已是‘千疮百孔’。潜艇外壳上留下了许多坑坑凹凹,舰桥的尾部也被风浪撕开了一个口子。真是难以想象。”
  即将返航的日子总是可以戳到每个潜艇兵的兴奋点。长时间不见阳光,皮肤发白水肿、出现溃疡的不在少数,腿脚也有些发软,但回家的期盼仍是如此幸福。
  潜艇平安的驶入码头,孔军告诉记者,当潜艇的舱门一打开,站在码头上的你,远远就能闻到特有的“潜艇味”——那是一股混合着各种气味的特殊味道。水兵们笑言:“这酸爽,简直了。”
  接近40天的远航,艇上艰苦的环境挑战着人的生理极限。艇员们带着一身“潜艇味”走上舰桥,远眺着蓝天大海,呼吸着新鲜空气,此时心情的愉悦难以形容。
  “每次我都不会提前告诉媳妇,”有过多次长航经历的孔军带着一脸的幸福告诉记者,“我喜欢突然出现在她的身边,‘看,我又回来了’!”
  随时准备战斗,下一次远航仍可能是说走就走。孔军知道,别人有机会扬名,而潜艇兵要做的,就是在深海大洋中默默潜伏,在寂静中辨析敌人的动静,在黑暗中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5-06/19/c_127933733.htm



大起底!潜艇出海为何带蜂蜜? 2015年06月19日  | 责任编辑: 王瑶 |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听一级军士长讲潜艇故事
  1.谁说潜艇上不晕船?  孔军,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声呐技师,一级军士长,当潜艇兵已有二十多个年头,随潜艇远航多次。要说这么多年下来,深海潜行的时间有多长,自己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不过,用孔军爱人的话讲,“每次都不说再见,就和那个漆黑的庞然大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深海旅行。”
  “在潜艇上也会晕船吗?”记者问道。
  “潜艇并不是一离开码头就下潜,它离开码头后有一段路程是处在水上航渡状态的。艇上空间狭小、封闭,再加上晃动与颠簸,在水面航行时也很容易晕船。”
  “不怕浪,就怕涌。”孔军说,“随潜艇远航过的兵都知道,大涌来了最可怕,上下落差有时高达7、8米,把水面航行的潜艇抛入空中、然后摔下谷底。眼前是一个旋转的世界,身子发飘、脑子发飘……”
  “艇上有句话,说的就是晕船的滋味。一动不动;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卧不起;十分难受。”
  “这时候,后不后悔当潜艇兵?”
  “吐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大家开玩笑,下辈子再也不干潜艇兵了。但下一次远航任务下达时,没有一个人退缩。”孔军回答得十分平静。
  2.耳朵是我的武器
  “潜艇声呐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耳朵就是我们的武器。”孔军说,战斗在潜艇声呐战位,必须要用耳朵准确的分辨各型噪音。舰船和鱼群的噪音不一样,各型舰船的噪音也不相同。而随着海水温度和下潜深度的不同,音型又各有变化。
  那是一天深夜,孔军所在潜艇正在太平洋某海域潜航。
  突然,声呐兵报告:“一种从未听过的声音,和舰艇主动声呐信号极其相像!”艇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叫孔军来!”指挥员命令。
  孔军快步来到声呐室,拿起耳机一听,笑着说:“这是一群鱼在为我们护航呢!”
  后经仔细辨别,原来是一群海豚。
  “在普通人耳中听来全是‘噪音’的各种波段声音,却是我们声呐兵耳中的‘交响曲’。”孔军说,要练就这样的本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宿舍——食堂——潜艇”,三点一线的公式化生活是声呐兵们的常态。录有各种舰船噪声的小录音机,常年揣在他身上口袋里,不停地听,细致地分辨。
  现在,孔军能分辨出十几种类型的噪声,识别出数十种主要国家主战舰艇的音型,练就了一手的“绝活”。“每次出海都是一次战斗,这些经验数据是教材教不来,金钱买不到的。”孔军说。
  3.潜艇里的苍蝇最好抓
  孔军告诉记者,如果说远航刚刚开始的七八天里,是兴奋,甚至有些期待的话,那么到了第二周,潜艇兵们就开始步入了烦躁期,通过适应性训练,这个时间可以相应缩短。
  艇上狭小的空间限制了活动范围,空气也不流通。人在潜艇里特别容易累。孔军说,“刚离开港口起航时,飞进潜艇的苍蝇十分灵活,很难打到,但过不上一天,就一抓一个准了。”
  很难说清潜艇兵在“龙宫”属于自己的天地有多大,走廊里两人相向而行需侧身往来。睡觉得用可拆卸式吊铺,睡时装上,起床拆下,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机械操作。睡在床铺上,想要翻身得小心调整姿势。就连级别最高的艇长室,空间也不大,一张不到2米的桌子,除了开会用,必要时得当手术室。
  在“龙宫”里,高个子最易受到“伤害”。孔军在这上可是吃了不少亏。刚上艇时,低矮的舱顶与密集的机械在他头上留下不少“纪念”,有时顾着了头,脚下一疏忽又差点踏空掉进底舱舱孔里。
  潜艇兵的洗漱是个象征性的过程。一杯水,半杯用来刷牙,半杯则用来湿毛巾。通常一天一杯定量水,只够用来润几下嗓子。
  “艇上的淡水这么紧张吗?” 记者问道。
  “最主要的还不是淡水紧张,而是要尽可能地减少排污,对于潜艇来说,隐蔽潜航是最重要的,只有在特定时间,特定安全区域才能排污,否则就容易暴露目标,让敌人顺藤摸瓜,给潜艇造成致命危险。”孔军说。
  早餐、中餐、晚餐外加一顿宵夜,四顿饭吃完,潜艇兵们知道,一天过去了。
  4.上艇必须带蜂蜜
  除非特殊情况,潜艇上的生活永远如此“规律”。而潜艇上的“方便”却很不方便。潜艇一般有3个厕所,有水上和水下之分,一个水上,两个水下,水上厕所在潜艇浮到水面状态下使用,水下厕所则相反。
  由于潜艇大多处于潜航状态,因此,一艘潜艇六七十号人,大多情况下只能用水下的两个厕所,有时难免紧张。不过,官兵们也有办法,大家根据三更作息不同,自动调节生理周期,如此一来大大缓解了“方便”的问题。
  “知道潜艇兵起航前都要带什么食品吗?”孔军笑着问记者。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不,是蜂蜜。”孔军说,由于潜艇上的生活与陆地上完全不同,潜艇兵们,尤其是新兵不大适应,很容易出现便秘。所以起航前人手一罐蜂蜜,这成了潜艇兵的必备佳品。
  5.“千疮百孔”的潜艇
  孔军回忆,最让他难忘的是一次远洋航行途遇台风。
  “当潜艇靠港,我特想看一看一起乘风破浪的潜艇有多威风,十二级的台风,潜艇是怎么过来的,难以想象。可当我走过舷梯,回望潜艇时,一种莫名的恐惧瞬间袭遍全身,潜艇竟然已是‘千疮百孔’。潜艇外壳上留下了许多坑坑凹凹,舰桥的尾部也被风浪撕开了一个口子。真是难以想象。”
  即将返航的日子总是可以戳到每个潜艇兵的兴奋点。长时间不见阳光,皮肤发白水肿、出现溃疡的不在少数,腿脚也有些发软,但回家的期盼仍是如此幸福。
  潜艇平安的驶入码头,孔军告诉记者,当潜艇的舱门一打开,站在码头上的你,远远就能闻到特有的“潜艇味”——那是一股混合着各种气味的特殊味道。水兵们笑言:“这酸爽,简直了。”
  接近40天的远航,艇上艰苦的环境挑战着人的生理极限。艇员们带着一身“潜艇味”走上舰桥,远眺着蓝天大海,呼吸着新鲜空气,此时心情的愉悦难以形容。
  “每次我都不会提前告诉媳妇,”有过多次长航经历的孔军带着一脸的幸福告诉记者,“我喜欢突然出现在她的身边,‘看,我又回来了’!”
  随时准备战斗,下一次远航仍可能是说走就走。孔军知道,别人有机会扬名,而潜艇兵要做的,就是在深海大洋中默默潜伏,在寂静中辨析敌人的动静,在黑暗中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5-06/19/c_127933733.htm

 5.吃饭
  由于潜艇空间有限,且在海上摇晃的厉害,出于安全考虑,潜艇的灶具由两个约60公分的圆形炒锅、一个烤箱,一个蒸锅组成,平时出海时,“一烤、一蒸、一凉拌,外加一锅大米饭”,是潜艇兵们对饭菜的幽默描写。
  现在远航中大部分蔬菜储存期明显延长,蔬菜保鲜期由原来的15天延长至50天,个别品种达到了60天。同时,新型远航食品也让潜艇餐桌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的罐头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100余种通过先进技术处理的绿色、保鲜、营养的成品化集体食品,这种用锡箔袋包装的集体食品,只需放入蒸箱稍稍加热,就可以“出锅”了。  

中国潜艇兵怎样炼成
  潜艇兵因其工作岗位的特殊,一直中国军队中最神秘的兵种之一。
  中国,青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受训的学兵正在列队。海军潜艇学院组建于1953年,是亚洲唯一一所专业潜艇学校。

  受训学兵正在参观一枚退役的反舰导弹。
2015年06月19日 16:00:47 | 责任编辑: 王瑶 |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一名学兵正钻进高压氧舱准备接受氧过敏试验。舱内将被加压到相当于水下十几米深处的压力,受试者戴上氧气呼吸面罩保持静止。这是成为潜艇兵的先决条件之一:对高浓度氧气过敏者干不了这一行。

  高压舱内,两名受试学兵正呼吸高浓度氧气。高压舱测试的另一个目的是检查受试者耳膜能否正常调节身体内外气压差。否则实际遇险时耳膜功能缺陷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对潜艇兵的生理、心理和文化测试综合淘汰率约在10%左右。

  学兵们在用午饭。为补充体力,食堂为其配备了营养合理的伙食。然而将来到了海上,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潜艇兵们普遍胃口不佳,再好的伙食摆在面前,吃下去也是项“艰巨任务”。

  模拟舱内,学兵们进行远航环境心理训练。执行任务时,潜艇兵们可能会几天乃至几十天憋在枯燥狭窄的舱室内。坐着的水兵头顶就是折叠状态的铺位。由于空间狭窄,出海时水兵们工作生活在一个舱里,而且是几人共用一个铺位。

  远航环境心理训练,忍耐力是潜艇兵的必备心理素质。潜艇最前端的鱼雷舱还算环境较好的舱段,在老式柴油潜艇轮机舱里,即使有空调,温度也能升到50多度。即使新一代潜艇已经大有进步,潜艇兵的生活仍难与舒适挂钩。

  学兵进行鱼雷发射操作训练。鱼雷体积庞大,从鱼雷装填入管到发射,一共需要装填手配合完成十余个动作,是真正的“百人同操一杆枪”。战斗时为让鱼雷以最快速度完成准备,操作手们需要不断训练磨合。

  学兵们正进行损管训练。模拟器仿造真实潜艇的尺寸建造,会制造各种漏水情况。学兵须分工协作,快速利用堵漏器材、排水器材、消防器材等工具,对“破裂处”进行堵漏。

  堵漏训练后,学兵们正等待教官的评定。潜艇堵漏可能一辈子也遇不上一次,但一旦碰上,平日的训练就可能起到救命的功效。去年中国海军372艇遭遇海流“断崖”时,艇员损管措施得力就是一例。

  闸套脱险模拟训练场,展开状态的闸套。受训时,学兵钻入闸套并密封,随后闸套内开始注水,待内外水压均衡时,学兵打开通向外侧的舱门离开闸套,沿着救生浮标绳一边减压一边浮上水面。

  两名学兵从闸套脱险训练用的水池中上浮,水池深10米。在真实遇险情况下,潜艇所处深度大多远高于10米,水兵若过于急于逃生、上浮太急促可能会得“减压病”,反而有生命危险。

  完成水下脱险训练的学兵列队,身上披挂紧急呼吸器和浮领。潜艇兵选拔要求牙齿整齐,咬合严密。因为紧急呼吸器需要仅仅咬住才能正常使用,牙齿不整齐者在使用时有风险。

  鱼雷发射管脱险模拟训练场,学兵们戴着氧气罩,依次钻进狭小的鱼雷发射管进行脱险。手肘和膝盖的护具是为防止被鱼雷管内的凸出部分撞伤。

  鱼雷发射管脱险模拟训练,学兵们在观摩如何通过鱼雷发射管脱险。除了发射鱼雷,鱼雷管还是潜艇遇险时的一个重要逃生通道,每个潜艇学兵都要掌握爬鱼雷管的技术。

  一名接受测试的水兵爬进模拟鱼雷管。学兵们将戴着视野不佳的紧急呼吸器,依次在充满水且狭窄的鱼雷管里爬行。

  鱼雷发射管脱险模拟训练场。训练设施姑且还开有用于检查学兵情况的观察窗,真正的鱼雷管内漆黑一片,对学兵心理也是一道考验。

  操场上,一队学兵正在进行摩尔斯码信号识别训练。摩尔斯码是一种古老的通讯方式,即使在现代通讯方式已非常发达的情况下,这门课程仍然地位重要。

  学院教官使用信号灯向学员发信。发送摩尔斯码信息的手段有很多,很多影视作品里曾展现过水手们通过敲击等极端手段向外传信的描写。

  操场上的水兵按获得的灯光信号记录下自己的答案,然后由教官检查。在紧急情况下,先进通讯手段可能失效,但摩尔斯由于传送方式千变万化,仍是全世界海员和水兵必学的。

  在一艘潜艇停靠的码头上,一队学兵排队等候下艇实习。潜艇兵是全军技术含量最高的兵种之一,培训周期长达8个月,合格的潜艇兵将成为驾驭海军新一代潜艇的“水下猎手”。
  (本文综合中国军网、当代海军杂志社微信公众号、讲武堂画刊)

全核潜,全万吨。。。。能舒适不少了。
好!!!!!!!
1年培训过一年退役
太辛苦了,想想都敬佩!来自: iPhone客户端
大刀斩RB 发表于 2015-6-19 18:29
模拟舱内,学兵们进行远航环境心理训练。执行任务时,潜艇兵们可能会几天乃至几十天憋在枯燥狭窄的舱室内。坐着的水兵头顶就是折叠状态的铺位。由于空间狭窄,出海时水兵们工作生活在一个舱里,而且是几人共用一个铺...
俄罗斯的核潜艇有桑拿房,不知道是不是我记错了来自: iPhone客户端
噪声识别不能有自动检索数据库识别模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