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第一代宽带多媒体卫星真实能力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1:01
有啥恐怖的...
美国的宽带通讯卫星(民用),分三个门类,一种是宽带多媒体卫星,一种是宽带移动通讯卫星,一种是数字广播卫星

日本WINDS只算其中第一种,而第二种日本还没有,第三种日本是依赖劳拉公司的LS1300平台实现的。
我国按计划,到2015~2016年,完成上述3种卫星的部署(是完成)。一共是7~8颗卫星。其中第三种,比较常见。就不多说了。

对比一下日本的WINDS和国内明年发射的第一颗宽带多媒体卫星
WINDS是 9条波束(多波束天线)(上行),每条载波速率是51Mbps,
每个用户最小速率是1.5Mbps。51Mbps的载波链路,能容纳的信道是大约33~34个。
工作模式是9束51Mbps做ATM
或2束做透传(622Mbps*2)
或混合模式 6束51Mbps的ATM + 1束(622Mbps)
工作年限是5年
WINDS的最大极限带宽
模式1(星上ATM交换),51Mbps*9=459Mbps
模式2(透传转发-同老式广播卫星的转发) 622Mbps*2= 1.2Gbps
模式3(混合模式)51Mbps*6+622Mbps=928Mbps
同时服务用户数最大为 (51/1.5)*9=306用户

中国的第一代宽带多媒体卫星指标
波束总数为32+1束(32束是用户,1束是管理)
每束载波速率为100Mbps
每束载波分48信道。
每个信道的带宽是2Mbps(这2Mbps还可以切分成16kbps的128组,为啥这么设计,大家自己想)
用户总带宽为100Mbps*32=3.2Gbps。
卫星ATM总交换能力是3.5Gbps(管理端1束的速率实际是300Mbps)
卫星寿命12年
同时服务的最大用户数为 48*32+1=1537

明白人比一下这个指标,就知道日中宽带卫星的技术实力差异了
1 日本实验卫星的卫星上ATM交换带宽为500Mbps不到(08年),中国的是3.5Gbps(16年),美国的在4~8Gbps(00~10年),60Gbps(07~),100~140Gbps(10年后)
2 日本搞的非ATM模式,就是622Mbps以上高速透传模式,这是上一代通讯卫星转发器的工作模式。中美的宽带多媒体卫星,完全没考虑这种设计,日本整星带宽,放水的算是1.2Gbps(严格意义上,只能算ATM部分,如果算透传那部分,那上一代纯透传转发器的通讯卫星都算上来,就开始扯了),而中国是3.5Gbps,美国就用比了吧。现在大家知道为啥说日本卫星的是企业路由,美国是干网路由了吧,中国是城域网路由
3 日本一路波束的总带宽是51Mbps(1.5M/信道,理论34信道/波束,实际应该32信道/波束),中国是100Mbps(2M/信道,最大48信道/波束)
4 日本总波束是9束+2束,中国是32+1束,美国的80~100+束(都算的是上行,为啥就不需要我解释了吧)
5 日本首颗宽带多媒体卫星的寿命5年,中国12年,美国15年

中国第一颗宽带多媒体卫星,技术水平与美国06年12月的狂蓝-1(WildBlue-1)各有长短。
至于日本08年发射的WINDS实验卫星...,如果不是有个Ka相控阵特点撑门面,比美国01~04年商业化的多款宽带多媒体卫星都差了数倍。
中美同类卫星上来就是商业星...日本则是实验星

还要比吗?ppt上强大无比的日本通讯卫星技术,其实如此可笑(核心是日本隐藏了一些关键信息,只吹了1.2Gbps的Ka相控阵)
有啥恐怖的...
美国的宽带通讯卫星(民用),分三个门类,一种是宽带多媒体卫星,一种是宽带移动通讯卫星,一种是数字广播卫星

日本WINDS只算其中第一种,而第二种日本还没有,第三种日本是依赖劳拉公司的LS1300平台实现的。
我国按计划,到2015~2016年,完成上述3种卫星的部署(是完成)。一共是7~8颗卫星。其中第三种,比较常见。就不多说了。

对比一下日本的WINDS和国内明年发射的第一颗宽带多媒体卫星
WINDS是 9条波束(多波束天线)(上行),每条载波速率是51Mbps,
每个用户最小速率是1.5Mbps。51Mbps的载波链路,能容纳的信道是大约33~34个。
工作模式是9束51Mbps做ATM
或2束做透传(622Mbps*2)
或混合模式 6束51Mbps的ATM + 1束(622Mbps)
工作年限是5年
WINDS的最大极限带宽
模式1(星上ATM交换),51Mbps*9=459Mbps
模式2(透传转发-同老式广播卫星的转发) 622Mbps*2= 1.2Gbps
模式3(混合模式)51Mbps*6+622Mbps=928Mbps
同时服务用户数最大为 (51/1.5)*9=306用户

中国的第一代宽带多媒体卫星指标
波束总数为32+1束(32束是用户,1束是管理)
每束载波速率为100Mbps
每束载波分48信道。
每个信道的带宽是2Mbps(这2Mbps还可以切分成16kbps的128组,为啥这么设计,大家自己想)
用户总带宽为100Mbps*32=3.2Gbps。
卫星ATM总交换能力是3.5Gbps(管理端1束的速率实际是300Mbps)
卫星寿命12年
同时服务的最大用户数为 48*32+1=1537

明白人比一下这个指标,就知道日中宽带卫星的技术实力差异了
1 日本实验卫星的卫星上ATM交换带宽为500Mbps不到(08年),中国的是3.5Gbps(16年),美国的在4~8Gbps(00~10年),60Gbps(07~),100~140Gbps(10年后)
2 日本搞的非ATM模式,就是622Mbps以上高速透传模式,这是上一代通讯卫星转发器的工作模式。中美的宽带多媒体卫星,完全没考虑这种设计,日本整星带宽,放水的算是1.2Gbps(严格意义上,只能算ATM部分,如果算透传那部分,那上一代纯透传转发器的通讯卫星都算上来,就开始扯了),而中国是3.5Gbps,美国就用比了吧。现在大家知道为啥说日本卫星的是企业路由,美国是干网路由了吧,中国是城域网路由
3 日本一路波束的总带宽是51Mbps(1.5M/信道,理论34信道/波束,实际应该32信道/波束),中国是100Mbps(2M/信道,最大48信道/波束)
4 日本总波束是9束+2束,中国是32+1束,美国的80~100+束(都算的是上行,为啥就不需要我解释了吧)
5 日本首颗宽带多媒体卫星的寿命5年,中国12年,美国15年

中国第一颗宽带多媒体卫星,技术水平与美国06年12月的狂蓝-1(WildBlue-1)各有长短。
至于日本08年发射的WINDS实验卫星...,如果不是有个Ka相控阵特点撑门面,比美国01~04年商业化的多款宽带多媒体卫星都差了数倍。
中美同类卫星上来就是商业星...日本则是实验星

还要比吗?ppt上强大无比的日本通讯卫星技术,其实如此可笑(核心是日本隐藏了一些关键信息,只吹了1.2Gbps的Ka相控阵)
模拟桑接近中
不错,学习一下
不过楼主为了扇一个日吹专门开个贴没必要吧
铡美案 发表于 2015-6-12 21:35
模拟桑接近中
模拟桑从不抽教主,不知为何。除非这俩人一伙的
  舔鬼子的出来走走
先了解中国上空用的通讯卫星用的什么平台再来吹吧。呃,还有使用寿命。

wdlazl 发表于 2015-6-12 21:47
先了解中国上空用的通讯卫星用的什么平台再来吹吧。呃,还有使用寿命。


这几颗星,都是DFH4平台。你应该问问,美国的这种卫星卖给中国吗?

08年中国奥运会,中国想从美国买一颗宽带移动通讯的整星,来实现奥运会的直播。
然后美国人告诉中国人家根本不卖...美国只卖低水平的通讯整星...而且整星卖给你还不能用中国的火箭发射
因为怕中国偷技术

wdlazl 发表于 2015-6-12 21:47
先了解中国上空用的通讯卫星用的什么平台再来吹吧。呃,还有使用寿命。


这几颗星,都是DFH4平台。你应该问问,美国的这种卫星卖给中国吗?

08年中国奥运会,中国想从美国买一颗宽带移动通讯的整星,来实现奥运会的直播。
然后美国人告诉中国人家根本不卖...美国只卖低水平的通讯整星...而且整星卖给你还不能用中国的火箭发射
因为怕中国偷技术
技术贴,不明觉厉。
模拟桑接近中
模拟桑不是煤粉么,也粉日?
这几颗星,都是DFH4平台。你应该问问,美国的这种卫星卖给中国吗?

08年中国奥运会,中国想从美国买 ...
东风平台寿命是个问题
教主要找你拼命的
wdlazl 发表于 2015-6-12 22:10
东风平台寿命是个问题
除了宽带多媒体卫星寿命短点12年,其他都是15~16年。
用卫星不如用飞艇。


笑了,拿2008年升空的卫星和还在纸上的ppt比。

再顺便告诉楼主下。winds去年已经实现最大3.2Gbps(今后预计扩展至4.8Gbps),单波1.2Gbps的传输了

笑了,拿2008年升空的卫星和还在纸上的ppt比。

再顺便告诉楼主下。winds去年已经实现最大3.2Gbps(今后预计扩展至4.8Gbps),单波1.2Gbps的传输了
除了宽带多媒体卫星寿命短点12年,其他都是15~16年。
你查查实际寿命吧……看见想哭。
ebody 发表于 2015-6-12 22:16
笑了,拿2008年升空的卫星和还在纸上的ppt比。

再顺便告诉楼主下。winds去年已经实现最大3.2Gbps(今后 ...
winds实现的最大3.2Gbps还是透传模式。
其实就是1.2Gbps改变了一下调制模式而已。
我已经解释了,为啥中美不玩这种模式,没有实用性...
日本是拿未压缩的4K画面做的速度极限测试(就是没啥事干,憋了半天,出一个成果,把基带的调制模式升级了,升级成16APSK-OFDM调制,满大街搞通讯的人都知道换成这个,马上能另传输速率提升,但为啥大家都不做)。
说了,这是瞎点科技树。因为实际应用中,根本没有什么单一业务,需要1Gbps以上的带宽(只有超高分辨率,还要无损压缩数据的侦查卫星才需要这么大的带宽做下行)。日本也没有,所以他为了达到极限,实现第一的吹牛。只好把未压缩的4K电视信号往上传(实际业务中,4K电视信号压缩之后,也就是12~25Mbps码流足以,日本搞这个只说名他们也搞清除目的)。

所以中美的超宽带卫星,都是把带宽切成很多份,给用户使用(切得越细,用户越高,带宽利用率越高,越说明技术水平)。所以只会有ATM星上交换能力的数据比较。
而日本则为了实现最大带宽(实际就搞成单一用户使用),而强调单一用户的最大传输能力(还TMD搞笑是透传)。
PS,你知道为啥中美不轻易用16APSK-OFDM的调试方法吗?因为实现起来代价大。终端成本高,普及不易。
果然,教主现身,正带了一块西数硬盘
wdlazl 发表于 2015-6-12 22:24
你查查实际寿命吧……看见想哭。
你是说中国低轨卫星基本要求是5年寿命这个指标吗?可是中国低轨卫星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 多数超期运行, 有的超期3倍运行。5年就报废,中国每年要发送多少卫星到天上去...
先让教主的脸消消肿,还有那帖的几个日吹最后辩不过连低劣的中国教育都说出口了,真没意思。
向北方 发表于 2015-6-12 23:17
果然,教主现身,正带了一块西数硬盘
ebody就是教主吧?
ebody就是教主吧?
正是,还带了一块西数硬盘
论坛里的教主就那几个。
教主们甚至连美爹都不放在眼里。应该让居士,模拟,对望等美粉好好教训他们。
支持J8 发表于 2015-6-12 23:01
winds实现的最大3.2Gbps还是透传模式。
其实就是1.2Gbps改变了一下调制模式而已。
我已经解释了,为啥 ...
看不懂,但是我支持你这种认真的态度

支持J8 发表于 2015-6-12 23:01
winds实现的最大3.2Gbps还是透传模式。
其实就是1.2Gbps改变了一下调制模式而已。
我已经解释了,为啥 ...



做不到就说没需要。真到需要3.2G带宽的用户你准备怎么办。所谓成本高也不过是你一面之词而已,真的需要那么大带宽的用户还会差这几个钱?

另外中星16号也只有26+3个波束,你又给它加了几条上去。而且中星16号是预计17年发射的。请你拿出16年发射的33个波束的卫星的证据来。
另外winds单一用户最小可以做到1.5Mbps,你所说最小只能做到2Mbps,相同载波速率下,到底哪个数量多啊

支持J8 发表于 2015-6-12 23:01
winds实现的最大3.2Gbps还是透传模式。
其实就是1.2Gbps改变了一下调制模式而已。
我已经解释了,为啥 ...



做不到就说没需要。真到需要3.2G带宽的用户你准备怎么办。所谓成本高也不过是你一面之词而已,真的需要那么大带宽的用户还会差这几个钱?

另外中星16号也只有26+3个波束,你又给它加了几条上去。而且中星16号是预计17年发射的。请你拿出16年发射的33个波束的卫星的证据来。
另外winds单一用户最小可以做到1.5Mbps,你所说最小只能做到2Mbps,相同载波速率下,到底哪个数量多啊
看来,是否所有亲日派(包括网络上的)、舆论水军背后都是来源自日本政府的某项资金在支持?


星载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单元
概述
星载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单元是集图像数据压缩、存储、复接、编码、路由管理和1553B总线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航天设备。采用光纤、高速LVDS等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支持多种数据通信接口方式和协议,能够满足航天相关任务的特殊需求。其主要特征是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数据处理能力强,适用于航天的应用需求。
星载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单元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某型号。在侦察机、飞艇等有效载荷数据处理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要功能

(一)接受飞行器的管理和控制,分别实现对飞行器和有效载荷的1553B总线通信管理功能;
(二)对有效载荷具有测控和运控管理及高速数据采集的功能;
(三)根据有效载荷的不同特点和应用需求,可以按照不同压缩比进行数据压缩;
(四)具有同时存储和读取大容量数据的功能,并可根据需求读取指定的数据;
(五)具有按照CCSDS标准进行多路高速数据复接的功能;
(六)可选择不同的信道编码方式,具有加扰的功能。

主要特点

(一)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PDHU能够通过光纤和高速LVDS接收高速数据,并进行处理,具有峰值为10Gbps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力,完成实时压缩、存储、路由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功能;
(二)集成性
PDHU集成了图像数据压缩、存储、复接、编码、路由管理、1553B总线管理以及含有充足测控资源的测控功能模块,将传统的多台设备功能有机集成,降低了尺寸、重量、功耗,确保系统可靠性;
(三)标准化
PDHU严格按照航天航空数据处理规范进行设计开发,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满足航天航空任务的环境要求;
(四)可扩展性
PDHU支持多种接口,并且各功能模块可灵活组合,方便扩展与定制。

输入数据总速率
10Gbps
单路最大入口速率
2Gbps
压缩比
8:1( 2:1到32:1,可动态调整)
压缩方式
硬件实时压缩
存储容量
2Tbits(可扩展至16Tbits)
压缩算法
JPEG2000、JPEG-LS
抗辐照总剂量
60Krad(Co60)
应用领域

航天航空的平台有效载荷电子学系统

成功案例

星载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单元成功应用于某航天工程,完成了对多个载荷数据的处理与控制,实现了载荷到无线链路之间全部电子学处理功能。

http://www.81tech.com/jungong-an ... anli/anli24390.html

星载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单元
概述
星载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单元是集图像数据压缩、存储、复接、编码、路由管理和1553B总线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航天设备。采用光纤、高速LVDS等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支持多种数据通信接口方式和协议,能够满足航天相关任务的特殊需求。其主要特征是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数据处理能力强,适用于航天的应用需求。
星载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单元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某型号。在侦察机、飞艇等有效载荷数据处理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要功能

(一)接受飞行器的管理和控制,分别实现对飞行器和有效载荷的1553B总线通信管理功能;
(二)对有效载荷具有测控和运控管理及高速数据采集的功能;
(三)根据有效载荷的不同特点和应用需求,可以按照不同压缩比进行数据压缩;
(四)具有同时存储和读取大容量数据的功能,并可根据需求读取指定的数据;
(五)具有按照CCSDS标准进行多路高速数据复接的功能;
(六)可选择不同的信道编码方式,具有加扰的功能。

主要特点

(一)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PDHU能够通过光纤和高速LVDS接收高速数据,并进行处理,具有峰值为10Gbps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力,完成实时压缩、存储、路由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功能;
(二)集成性
PDHU集成了图像数据压缩、存储、复接、编码、路由管理、1553B总线管理以及含有充足测控资源的测控功能模块,将传统的多台设备功能有机集成,降低了尺寸、重量、功耗,确保系统可靠性;
(三)标准化
PDHU严格按照航天航空数据处理规范进行设计开发,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满足航天航空任务的环境要求;
(四)可扩展性
PDHU支持多种接口,并且各功能模块可灵活组合,方便扩展与定制。

输入数据总速率
10Gbps
单路最大入口速率
2Gbps
压缩比
8:1( 2:1到32:1,可动态调整)
压缩方式
硬件实时压缩
存储容量
2Tbits(可扩展至16Tbits)
压缩算法
JPEG2000、JPEG-LS
抗辐照总剂量
60Krad(Co60)
应用领域

航天航空的平台有效载荷电子学系统

成功案例

星载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单元成功应用于某航天工程,完成了对多个载荷数据的处理与控制,实现了载荷到无线链路之间全部电子学处理功能。

http://www.81tech.com/jungong-an ... anli/anli24390.html
ebody 发表于 2015-6-13 00:03
做不到就说没需要。真到需要3.2G带宽的用户你准备怎么办。所谓成本高也不过是你一面之词而已,真的需 ...
中星16号是技术参数调整了。
原来是32+1,只有1个关口站
星上总带宽是3.5Gbps
前面我说了,1个关口站,大概的频宽是300Mbps
所以用户波束降到26,关口站变成3(北京、成都、喀什)。你算以下,26*100+3*300是不是等于3.5Gbps?
另外winds单一用户最小可以做到1.5Mbps,你所说最小只能做到2Mbps,相同载波速率下,到底哪个数量多啊

日本一个波束的载波速率是51Mbps,要达到155Mbps,需要占用3条波束。
51Mbps/1.5=34(信道)

中国的是一个波束的载波提供的通讯速率是100Mbps,切出了48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2Mbps。

这个当然有数据来源,中国卫通 闵士权
教主大战模拟桑的话,谁赢?
学习了。。。
ebody 发表于 2015-6-13 00:03
做不到就说没需要。真到需要3.2G带宽的用户你准备怎么办。所谓成本高也不过是你一面之词而已,真的需 ...
你没仔细考虑一个问题

日本的155Mbps的速率实际是占用3个波束后的。

国内的300Mbps的速率(关口站),实际也是占用3个波束(每个100Mbps)

如果没有所谓关口站的话,国内宽带多媒体可用波束是35个。

做不到就说没需要。真到需要3.2G带宽的用户你准备怎么办。所谓成本高也不过是你一面之词而已,真的需要那么大带宽的用户还会差这几个钱?

因为不可能有,3.2G卫星带宽基本是这个卫星的所有带宽了。
也就是这个卫星,基本只为这一家服务。
这样一颗卫星的研发发射成本是几亿美金,运维成本,至少也上亿美金/年。
有这样钱的狗大户,都去租光纤宽带了。
北京1Gbit的光纤,每月也才5万人民币,3.2Gb也就15万人民币,2.5万美金,一年才30万美金,北京的宽带价格是全国最高的。
你觉得有3.2Gbps需求的星地数传,有哪个企业脑残到会用。大家都是把这种带宽拆开零卖。
感谢楼主科普!
某些人就会拿着PPT到处招摇撞骗,无非是利用普通人没有专业知识来砸脊梁骨。
你查查实际寿命吧……看见想哭。
寿命短就隔个三五年发一个呗,有啥可哭的?
翔实的科普文。

一屋子人需要的是点个灯泡照明,结果日本人鼓捣个手电筒出来,还非要说光束集中亮度高技术先进。
翔实的科普文。

一屋子人需要的是点个灯泡照明,结果日本人鼓捣个手电筒出来,还非要说光束集中亮度高技 ...
形象,生动
科普好文,教主们以贫瘠的专业知识整日胡吹也真够拼了
楼主知识和资料考剧还是比较翔实的,只是我们的这类卫星还没实际上天。。。希望早日实际运用。。08年到现在又不少年了,,日本人经常为技术而技术在这上面夜体现了。。
楼主应该是很专业的人吧,谢谢你科普这些知识以正视听。
翔实的科普文。

一屋子人需要的是点个灯泡照明,结果日本人鼓捣个手电筒出来,还非要说光束集中亮度高技 ...
高,很形象。楼主就是这个意思。
  楼主科普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