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英勇奋战的历史----参观锦州亮甲山战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17:24
今天下午要到锦州辽宁医学院参加个报告会,以前上网查过,当年攻克锦州时的亮甲山战斗遗址就在现在的辽宁医学院院内北面,于是早去了1个小时,很快就找到了这个战斗遗址。这里称为亮甲山,有的书中也写做亮马山。当年称为大疙瘩的堡垒,就位于这个山顶上,虽然南面建起了学校,视线被挡住了,但是站在堡垒顶端往北望去,视野仍然十分开阔,可以想象到当年这里的重要性。这里不像之前去过的配水池战斗遗址中还有一个小展览馆。在建辽宁医学院的校区时,在山顶的堡垒遗址上建了一个凉亭,山周围修了一圈甬道,可以供学生们散步休息用。
这个亮甲山还有一些尚未确定的说法,一种传说是说当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大军行进到这里,遇到大雨,将士铠甲淋湿,于是就在这座山上晾晒铠甲,于是就叫“晾甲山”,后来就写作“亮甲山”;另一种是一些老人说这里其实是一个大坟墓,里面埋着2000具在甲午战争中阵亡的中国士兵的尸体,去年市考古研究所还派人来勘察过,不过也没有什么结果,所以还不能确定这里是不是一个大坟墓。
1948年10月12日—13日,这里发生过惨烈的战斗,许多战士牺牲在这里。站在山上,仿佛仍能听到枪炮声。看着这个堡垒遗址,我觉得它仿佛温泉关战役的墓志铭那样向人们诉说着,“过客啊,请告诉子孙后代,我们为了新中国,长眠在这里。”
以下照片,第一张是当年战斗后拍摄的战场照片,其他是这我这次参观是拍摄的。
今天下午要到锦州辽宁医学院参加个报告会,以前上网查过,当年攻克锦州时的亮甲山战斗遗址就在现在的辽宁医学院院内北面,于是早去了1个小时,很快就找到了这个战斗遗址。这里称为亮甲山,有的书中也写做亮马山。当年称为大疙瘩的堡垒,就位于这个山顶上,虽然南面建起了学校,视线被挡住了,但是站在堡垒顶端往北望去,视野仍然十分开阔,可以想象到当年这里的重要性。这里不像之前去过的配水池战斗遗址中还有一个小展览馆。在建辽宁医学院的校区时,在山顶的堡垒遗址上建了一个凉亭,山周围修了一圈甬道,可以供学生们散步休息用。
这个亮甲山还有一些尚未确定的说法,一种传说是说当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大军行进到这里,遇到大雨,将士铠甲淋湿,于是就在这座山上晾晒铠甲,于是就叫“晾甲山”,后来就写作“亮甲山”;另一种是一些老人说这里其实是一个大坟墓,里面埋着2000具在甲午战争中阵亡的中国士兵的尸体,去年市考古研究所还派人来勘察过,不过也没有什么结果,所以还不能确定这里是不是一个大坟墓。
1948年10月12日—13日,这里发生过惨烈的战斗,许多战士牺牲在这里。站在山上,仿佛仍能听到枪炮声。看着这个堡垒遗址,我觉得它仿佛温泉关战役的墓志铭那样向人们诉说着,“过客啊,请告诉子孙后代,我们为了新中国,长眠在这里。”
以下照片,第一张是当年战斗后拍摄的战场照片,其他是这我这次参观是拍摄的。
从山顶向不同方向眺望的照片


当年的战斗大概是这样的:(根据几本书拼接,亮马山也是当时的叫法,但都是一个地方)
“大疙瘩”的位置及敌军工事
“大疙瘩”位于锦州城北亮马山上,与西面的配水池构成了锦州城北的坚固防御要点,山的北面有一条小河。“大疙瘩”是日伪时期修筑的钢筋水泥大碉堡,分上下两层,外层有较厚的鸡兔,形成了一个大土堆,与石桥子国民党军营指挥所有交通壕想通,在战时方便运送弹药补给。在这个中心碉堡四周挖有宽2米,深1.6米的方形内壕,四角及附近修有永久性、半永久性明、暗堡30多个,用交通壕和堑壕相连接,阵地前还埋设了地雷和可控航空炸弹。

参战兵力:
东野
1948年10月12日:第3纵队第8师第24团第3营,配属2个装备山野炮的炮兵连。
1948年10月13日:第3纵队第8师第24团第2营,第3营第7连,第1营(助攻),第23团两个连,炮纵1个重迫击炮营,1个师属山炮营和8门野战炮。
国民党军
第93军暂编第22师第2团3营8连,在13日战斗中又调2个连来支援。

战斗经过:
1948年10月12日
我军部署
第24团计划用第3营在10月12日下午攻下大疙瘩。9连为突击连,向大疙瘩东北角进攻;8连向大疙瘩东南200米地堡群进攻,以牵制敌人,配合9连完成任务;7连因在之前攻打配水池时很大伤亡,又无法及时补充,所以本次战斗中担任预备队。(根据国民党军93军军长回忆,之前东野部队曾经几次企图通过夜袭夺取配水池,但都不成功,7连的伤亡应该是在这些战斗中造成的)。
我军战斗经过:
1948年10月12日13时,我军开始进攻。9连在过河后在接近亮马山时遭到敌军暗堡火力点的射击,被敌军击退。之后9连迅速组织第二次冲击,又遭到堑壕内火力严密封锁,伤亡较大,前进受阻。这时3营命令8连支援9连,这就使8连横行于敌军火力之下,前进中又遭打敌军埋设的地雷和可控航空炸弹的杀伤,伤亡过半,但8连仍克服困难最终与9连会和。之后两个连一起向大疙瘩东北角发起攻击,几次冲锋都没有进展并与敌军形成对峙状态。此时由于配属的炮兵没有跟上,攻击连队失去火力支援,且携带的弹药也将用尽,9连4班甚至一度用石头与敌人拼杀。由于8、9连人员大部伤亡,3营命令7连投入战斗,但7连在接敌过程中就遭到敌军火力射击,伤亡较大,未能过河。这时战斗已经进行1个多小时,3营各连伤亡严重,无力继续进攻,遂停止攻击,与敌人形成对峙,最后在18时奉命撤出战斗。
1948年10月13日
我军部署
12日晚,第24团重新进行部署,计划13日由2营从大疙瘩南北实施主要突破,5、6连为主攻,4连为第二梯队,3营7连在2营后跟进;1营从大疙瘩东北侧担任助攻。第8师令第23团的2个连插到白老虎屯东侧,占领有利地形,准备阻击增援之敌,保证第24团侧翼
安全。同时增强支援火力,调来炮纵1个重迫击炮营,1个师属山炮营和8门野战炮。
我军战斗经过
1948年10月13日上午7时我军开始进攻。6连迅速冲至堑壕,但遭到敌军火力点射击,与敌军形成对峙。5连1排开始向大疙瘩西南迂回攻击,3排郭殿友等6名战士冲进外壕,俘虏敌军11人,缴获机关枪2挺,但由于后续分队没能跟上,冲进外壕的战士大部负伤,被迫退到壕外。随后,4连投入战斗。4连3排分两路向敌攻击,夺取了西北角地堡。10时,6连炸毁了敌人暗堡,冲入内壕与4、5连的一些部队一同控制了大疙瘩西北角地堡,开始向中心堡垒攻击。5连1排此时在副连长带领下,迂回到大疙瘩西南侧封锁了守敌获取增援的道路,3营7连也跟随2营,从大疙瘩西面逐堡攻击,最后占领了西南角地堡。担任助攻的1营3连也从大疙瘩东北侧攻入敌军阵地。敌军见此情况,一面以中心堡垒火力向我军疯狂射击,一面紧急调遣2个连,从石桥子东侧向大疙瘩增援,但被我军第23团2营的2个连击退。
13日12时,第24团各个攻击分队从大疙瘩西南、西北、东北三面与敌军逐堡争夺,将残敌逼之中心堡垒和东南角地堡。2营和3营7连从西南、西北两面向中心堡垒进攻。3营7连11班的三名战士,张成有、吴连义、王玉环组成的爆破组受领了爆破中心堡垒的任务。张成有第一次爆破失败,壮烈牺牲。吴连义接替爆破,在自己多处受伤后,坚持爬到距离中心地堡5、6米处突然跃起,将一根爆破筒塞到中心堡垒机枪枪眼里。此时敌人往外推爆破筒,吴连义用身体堵住了机枪枪眼,就在此时,跟在后面的王玉环迅速绕道地堡后面将两根爆破筒从门口塞进去。三根爆破筒同时引爆,炸毁了中心堡垒,但吴连义英勇牺牲。13时,我军攻克大疙瘩。
下面的图很简单,但也能反映出大概的地形。


当年的战斗大概是这样的:(根据几本书拼接,亮马山也是当时的叫法,但都是一个地方)
“大疙瘩”的位置及敌军工事
“大疙瘩”位于锦州城北亮马山上,与西面的配水池构成了锦州城北的坚固防御要点,山的北面有一条小河。“大疙瘩”是日伪时期修筑的钢筋水泥大碉堡,分上下两层,外层有较厚的鸡兔,形成了一个大土堆,与石桥子国民党军营指挥所有交通壕想通,在战时方便运送弹药补给。在这个中心碉堡四周挖有宽2米,深1.6米的方形内壕,四角及附近修有永久性、半永久性明、暗堡30多个,用交通壕和堑壕相连接,阵地前还埋设了地雷和可控航空炸弹。

参战兵力:
东野
1948年10月12日:第3纵队第8师第24团第3营,配属2个装备山野炮的炮兵连。
1948年10月13日:第3纵队第8师第24团第2营,第3营第7连,第1营(助攻),第23团两个连,炮纵1个重迫击炮营,1个师属山炮营和8门野战炮。
国民党军
第93军暂编第22师第2团3营8连,在13日战斗中又调2个连来支援。

战斗经过:
1948年10月12日
我军部署
第24团计划用第3营在10月12日下午攻下大疙瘩。9连为突击连,向大疙瘩东北角进攻;8连向大疙瘩东南200米地堡群进攻,以牵制敌人,配合9连完成任务;7连因在之前攻打配水池时很大伤亡,又无法及时补充,所以本次战斗中担任预备队。(根据国民党军93军军长回忆,之前东野部队曾经几次企图通过夜袭夺取配水池,但都不成功,7连的伤亡应该是在这些战斗中造成的)。
我军战斗经过:
1948年10月12日13时,我军开始进攻。9连在过河后在接近亮马山时遭到敌军暗堡火力点的射击,被敌军击退。之后9连迅速组织第二次冲击,又遭到堑壕内火力严密封锁,伤亡较大,前进受阻。这时3营命令8连支援9连,这就使8连横行于敌军火力之下,前进中又遭打敌军埋设的地雷和可控航空炸弹的杀伤,伤亡过半,但8连仍克服困难最终与9连会和。之后两个连一起向大疙瘩东北角发起攻击,几次冲锋都没有进展并与敌军形成对峙状态。此时由于配属的炮兵没有跟上,攻击连队失去火力支援,且携带的弹药也将用尽,9连4班甚至一度用石头与敌人拼杀。由于8、9连人员大部伤亡,3营命令7连投入战斗,但7连在接敌过程中就遭到敌军火力射击,伤亡较大,未能过河。这时战斗已经进行1个多小时,3营各连伤亡严重,无力继续进攻,遂停止攻击,与敌人形成对峙,最后在18时奉命撤出战斗。
1948年10月13日
我军部署
12日晚,第24团重新进行部署,计划13日由2营从大疙瘩南北实施主要突破,5、6连为主攻,4连为第二梯队,3营7连在2营后跟进;1营从大疙瘩东北侧担任助攻。第8师令第23团的2个连插到白老虎屯东侧,占领有利地形,准备阻击增援之敌,保证第24团侧翼
安全。同时增强支援火力,调来炮纵1个重迫击炮营,1个师属山炮营和8门野战炮。
我军战斗经过
1948年10月13日上午7时我军开始进攻。6连迅速冲至堑壕,但遭到敌军火力点射击,与敌军形成对峙。5连1排开始向大疙瘩西南迂回攻击,3排郭殿友等6名战士冲进外壕,俘虏敌军11人,缴获机关枪2挺,但由于后续分队没能跟上,冲进外壕的战士大部负伤,被迫退到壕外。随后,4连投入战斗。4连3排分两路向敌攻击,夺取了西北角地堡。10时,6连炸毁了敌人暗堡,冲入内壕与4、5连的一些部队一同控制了大疙瘩西北角地堡,开始向中心堡垒攻击。5连1排此时在副连长带领下,迂回到大疙瘩西南侧封锁了守敌获取增援的道路,3营7连也跟随2营,从大疙瘩西面逐堡攻击,最后占领了西南角地堡。担任助攻的1营3连也从大疙瘩东北侧攻入敌军阵地。敌军见此情况,一面以中心堡垒火力向我军疯狂射击,一面紧急调遣2个连,从石桥子东侧向大疙瘩增援,但被我军第23团2营的2个连击退。
13日12时,第24团各个攻击分队从大疙瘩西南、西北、东北三面与敌军逐堡争夺,将残敌逼之中心堡垒和东南角地堡。2营和3营7连从西南、西北两面向中心堡垒进攻。3营7连11班的三名战士,张成有、吴连义、王玉环组成的爆破组受领了爆破中心堡垒的任务。张成有第一次爆破失败,壮烈牺牲。吴连义接替爆破,在自己多处受伤后,坚持爬到距离中心地堡5、6米处突然跃起,将一根爆破筒塞到中心堡垒机枪枪眼里。此时敌人往外推爆破筒,吴连义用身体堵住了机枪枪眼,就在此时,跟在后面的王玉环迅速绕道地堡后面将两根爆破筒从门口塞进去。三根爆破筒同时引爆,炸毁了中心堡垒,但吴连义英勇牺牲。13时,我军攻克大疙瘩。
下面的图很简单,但也能反映出大概的地形。
收藏在辽沈战役纪念馆中的一面当年24团赠给7连3排的锦旗:
给七连三排全体同志
  亮马山上打的硬
团司令部、政治处赠
配水池战斗伤亡很大。
第四十集团军在亮甲山上树立的一个纪念碑
锦州外围战最惨烈的两仗——大疙瘩和配水池······
这是在山腰拍的两张照片。
貌似最惨烈的战斗在配水池,号称第二凡尓登,一个加强营打得只剩下一个多排。
再发个之前去配水池战斗遗址后发的帖子的链接
http://lt.cjdby.net/thread-20023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