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石油、中东与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5:21:46
[center]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
作者:杰弗里·贝德(Jeffrey Bader)、弗林特·莱弗里特(Flynt Leverett)
08月18日 星期四[/center]

  快速增长而且几乎深不可测的中国能源需求,是中国政府越来越有意与中东产油国达成排他性油气交易的关键因素。最近,中海油(CNOOC)对优尼科(Unocal)竞购的最终失败使中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不能仅仅依赖国际能源市场来满足其能源需求,因为美国的政策不会允许中国有通往这一市场的可靠途径。中美两国如果不明智处理这些事态发展,将有可能对美国在中东的关键利益,以及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中国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石油净进口国,现在每天从国外购买近300万桶石油。过去两年,全球石油消耗增量的35%来自中国。预计10年内,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名列全球第二。
  为满足这种需求,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拓展同中东产油国的关系,包括伊朗和苏丹这些与美国的关系有问题的国家。中国正通过达成排他性供应与股权协议,通过扩大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确保从中东获得石油。
  同时,中东产油国也把中国看作该地区未受挑战的美国霸权的替代选择。连坚决反共的沙特政府也鼓励中国成为其油气的消费国,以对冲与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新就职的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也表达了与中国和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
  即便在中国近年关注能源之前,中国对中东事务的参与也经常对美国利益构成“问题”。自80年代起,中国通过向该地区一些无赖国家(包括萨达姆·侯赛因执政的伊拉克)出售军火和转让武器技术,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过去,中国对美国高层表述的安全关切做出过回应,也终止了部分在中东引起麻烦的行动,如90年代时终止有争议的与伊朗核合作。但如今,中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升级,它也感到自己的经济力量在增长,美国要影响中国的中东政策已变得比较困难。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努力,已经与美国在该地区的政策目标相冲突。中国的排他性供应或股权交易,有可能在中国能源需求产生的正常上涨压力之外,进一步扭曲这一市场。比如,中国是非洲以外苏丹政府的主要支持者,阻止了国际社会对苏丹的制裁。苏丹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
  中美两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固然大相径庭,但在目前的情形下,试图把中国排除在中东之外,或在更大范围孤立中国都将是错误。中东产油国不会听从美国而断绝与中国的联系。更好、更有可能成功的政策,是尝试与中国合作,让它具有能源安全感,并对中东稳定形成共同利益。这就需要向中国保证,美国会向中国开放波斯湾的海上航线,除非爆发美国并不想引起的冲突。这就需要让中国与中东的关键国家和其它各方进行商讨,为这个内部力量平衡正经历剧变的地区发展有效的安全安排。
  这种方式可能有助于说服中国更多依靠国际市场,减少对排他性供应交易的依赖,还将使中国更有可能最终尊重美国在伊朗、苏丹等国问题上的国家安全和人道主义目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下月访美,这是布什政府与中国制定能源和中东问题合作路线的机会。否则,利益对抗不仅可能会损害美国和中国,还可能在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与全球发展最快的强国之间,滋生更普遍和令人不快的敌对情绪。
  杰弗里·贝德是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国项目主任;弗林特·莱弗里是布鲁金斯学会萨本中东政策中心资深研究员。

  [B]译者/蒋郑[/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9 11:18:47编辑过]
[center]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
作者:杰弗里·贝德(Jeffrey Bader)、弗林特·莱弗里特(Flynt Leverett)
08月18日 星期四[/center]

  快速增长而且几乎深不可测的中国能源需求,是中国政府越来越有意与中东产油国达成排他性油气交易的关键因素。最近,中海油(CNOOC)对优尼科(Unocal)竞购的最终失败使中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不能仅仅依赖国际能源市场来满足其能源需求,因为美国的政策不会允许中国有通往这一市场的可靠途径。中美两国如果不明智处理这些事态发展,将有可能对美国在中东的关键利益,以及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中国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石油净进口国,现在每天从国外购买近300万桶石油。过去两年,全球石油消耗增量的35%来自中国。预计10年内,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名列全球第二。
  为满足这种需求,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拓展同中东产油国的关系,包括伊朗和苏丹这些与美国的关系有问题的国家。中国正通过达成排他性供应与股权协议,通过扩大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确保从中东获得石油。
  同时,中东产油国也把中国看作该地区未受挑战的美国霸权的替代选择。连坚决反共的沙特政府也鼓励中国成为其油气的消费国,以对冲与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新就职的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也表达了与中国和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
  即便在中国近年关注能源之前,中国对中东事务的参与也经常对美国利益构成“问题”。自80年代起,中国通过向该地区一些无赖国家(包括萨达姆·侯赛因执政的伊拉克)出售军火和转让武器技术,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过去,中国对美国高层表述的安全关切做出过回应,也终止了部分在中东引起麻烦的行动,如90年代时终止有争议的与伊朗核合作。但如今,中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升级,它也感到自己的经济力量在增长,美国要影响中国的中东政策已变得比较困难。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努力,已经与美国在该地区的政策目标相冲突。中国的排他性供应或股权交易,有可能在中国能源需求产生的正常上涨压力之外,进一步扭曲这一市场。比如,中国是非洲以外苏丹政府的主要支持者,阻止了国际社会对苏丹的制裁。苏丹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
  中美两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固然大相径庭,但在目前的情形下,试图把中国排除在中东之外,或在更大范围孤立中国都将是错误。中东产油国不会听从美国而断绝与中国的联系。更好、更有可能成功的政策,是尝试与中国合作,让它具有能源安全感,并对中东稳定形成共同利益。这就需要向中国保证,美国会向中国开放波斯湾的海上航线,除非爆发美国并不想引起的冲突。这就需要让中国与中东的关键国家和其它各方进行商讨,为这个内部力量平衡正经历剧变的地区发展有效的安全安排。
  这种方式可能有助于说服中国更多依靠国际市场,减少对排他性供应交易的依赖,还将使中国更有可能最终尊重美国在伊朗、苏丹等国问题上的国家安全和人道主义目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下月访美,这是布什政府与中国制定能源和中东问题合作路线的机会。否则,利益对抗不仅可能会损害美国和中国,还可能在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与全球发展最快的强国之间,滋生更普遍和令人不快的敌对情绪。
  杰弗里·贝德是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国项目主任;弗林特·莱弗里是布鲁金斯学会萨本中东政策中心资深研究员。

  [B]译者/蒋郑[/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9 11:18:47编辑过]
似乎一夜之间,能源成了中国的致命伤,为什么呢?
可是国内现在还是到处低水平重复建设,到处都是对能源的任意浪费,到处都是对环境的任意破坏,到处都是为讲面子不顾大局的官员和新贵们.
中央的良好国策何时才能落实在基层来,到百姓中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