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韩财阀的经济枢纽作用看福特基金会鼓吹反垄断的阴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0:50
国务院布置电信降费,很多消费者叫好,确实电信资费下降对消费者是有好处的。
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消费者的利好意味着生产者的利空,因而从国家整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国务院的这个政策产生的效果是0
进一步的分析的来看,电信降费将不利于我国的电信企业的资本积累,对我国的电信企业通过利润的积累而进行科技研发的投资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中国电信业的竞争力。
当然,很多人说,中国电信业垄断,所以要强迫他们降费。
问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哪个国家的电信业不是掌握在少数的几家企业的手里,而是平均的由几百家企业均分市场份额?
所以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在全世界的主要的工业化国家都走向了垄断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反垄断的呼声那么高?
如果再仔细的观察一下,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国鼓吹反垄断鼓吹得最高调的就是得到福特基金会赞助的那几个所谓的经济学家,诸如,张维迎,周其仁,许小年,吴敬琏,茅于轼等人
我可以在百度上随便一搜,就可以得到以上几位鼓吹反垄断的一次次的发言
例如 百度搜索 张维迎 垄断,结果约513,000个
例如http://money.163.com/13/0912/10/98IJ62MI00254VGG.html
张维迎称中移动就是垄断 中移动:微信才垄断
百度搜索 吴敬琏 垄断,结果约113,000个
例如:http://ucwap.ifeng.com/finance/f ... 2&_gp=0&m=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吴敬琏认为,国家发改委对于两个电信运营商展开反垄断调查,这是非常好的,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在法治体系下进行。现在有一个很大问题是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调查垄断应该按照法律的原则,“六亲不认”,谁违法就查谁。垄断的问题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希望有关的执法单位要加紧他们的工作,把竞争环境营造得更好。

再如:茅于轼:政府垄断是最大的扰乱市场_财经_凤凰网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 ... 20309/5725213.shtml
再如:许小年:政府垄断格局下无公平_共识网—在大变革时代寻找共识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pl/pl/article_2010092820313.html
再如:周其仁:
周其仁:电信各层都应破垄断 - 综合\行业分析\市场 — C114(中国通信网) http://market.c114.net/220/a152702.html
关于这些“经济学家”与福特基金会的联系的一些证据可以看我发的另外一篇主贴
http://lt.cjdby.net/thread-2004540-1-1.html
可以说,中国的反垄断的舆论和反通货膨胀,反货币超发的舆论,和反国企的舆论等等都是福特基金会支持的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鼓噪,然后得到南方系,财新网,共识网等等广泛传播出去并且影响到了相当部分的中国人的。
那么福特基金会旗下经济学家鼓吹反垄断真的对中国好吗?
特别的,
福特基金会旗下经济学家鼓吹反垄断有利于中国现在的产业升级吗?
恰好相反。
现在的中国的产业难以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没有出面去组织,关于这一点可以看我发的主贴
从昧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对高科技的扶持看迷信市场的中国产业升级完全不可能成功-讨论畅谈- http://lt.cjdby.net/thread-2010996-1-1.html
市场经济并不是不需要组织,除了政府的组织以外,民间的组织者也很重要,而民间的组织者是谁呢?
正是财阀或者说财团
财阀这个词语在目前的汉语语境中具有贬义,但是至少在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中,财阀所起的作用非常的巨大
可以说没有财阀,就没有韩国经济从落后的农业国的起飞
没有财阀,就没有日本经济在战后的废墟中浴火重生,而迅速的发展壮大
市场竞争是什么的竞争
首先是资本的竞争,很多行业有着很多的资本壁垒,你资本不足,根本不要想进去
其次是技术的竞争和信息的竞争,人脉的竞争,市场份额的竞争等等。
而民间的财阀,或者说民间的资本之间的组织,可以把原本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可以把信息汇总起来,可以建立一个稳定的商业人脉关系,而有了这些,也就基本上有了技术的竞争力,能够掌控相当的市场份额。
但是这些,中国的经济学教材是不会论述的,一方面西方人并不愿意把垄断有利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秘密明明白白的告诉你。
中国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对于垄断诸如寡头垄断,绝对垄断的分析给出的结果都是垄断绝对不利于经济,但是现实情况是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发达工业化国家,都走向了垄断化,如果说垄断真的那么不好,为什么各国都走向了垄断化。
对于今天的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不管是从内需还是出口,都存在着严重的恶性竞争,而这恰恰就是民间资本缺乏财阀一样的相互协调的组织所导致的竞争走向了逆向选择的体现。
中国拥有着全球最大的市场,拥有着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但是中国又有哪家家电企业拥有着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出口企业为数众多,为什么频频在海外市场进行价格战
这方面可以看看日本韩国是怎么样通过财阀来推动其海外布局的
以下引用自
http://www.baiyimin.com/_d275698311.htm
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创始人白益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其实许多中国企业都有一个“综合商社”梦,希望能够实现从“贸易公司”向具有金融投资功能的“综合商社”转型。

  据介绍,综合商社在推动韩国以重化工业出口为标志的出口为导向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提高出口规模经济效益、抑制中小企业出口商恶性竞争方面,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综合商社,就没有韩国经济的腾飞。”白益民表示。数据显示,1975年至1982年,韩国出口年平均增长21.8%,出口额由52.4亿美元增长到216.1亿美元。同期,综合商社出口年平均增长48.1%,超过全国平均出口增长进度的2.2倍,出口额由6.71亿美元,增长到105.3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3.6%上升到48.7%,1983年又上升到51.3%。韩国出口一半是由综合商社实现的,韩国商社成为海外贸易扩张的“急先锋”。

  在韩国出口结构中,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比重上升迅速,从1977年的47.4%,上升至1983年的66%,超过该国出口产品中重化工业产品的平均水平(55.7%)近11个百分点,这对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综合商社在实现韩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起初韩国传统出口市场主要是面向西欧、北美、日本和亚洲市场,1977年这些地区的出口占综合商社出口的80%。经过6年的出口地区多元化发展,到1983年,中东、拉美地区、大洋洲、非洲地区的出口占综合商社出口总额的52%。在主导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同时,韩国商社还肩负着提高韩国能源自给率的重任,担任产业投行的角色。

  “需要强调的是,商社一定是财团的商社,利用财团为主导的经济发展体系也是政府培植大型综合商社的微观基础。”白益民说。韩国由私人资本和政府权力结合形成产业、贸易、金融一体的财团,一类是以三星、前大宇为代表,以贸易起步,后向产业发展,形成贸易产业财团;另一类是像现代、SK这样的企业,以产业起步,后向贸易发展,形成产业贸易财团。韩国组建综合商社仅用了30年的时间,迅速完成了工业化,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汉江奇迹”,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兴的样板”。

  白益民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外贸环境日益严峻。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频繁,双方贸易领域冲突加剧。美国向中国输美的轮胎、太阳能光伏产品、纺织品、彩电、钢管、家具等产品使用贸易保护手段,提高关税,限制进口。除了日趋严重的外贸环境外,中国未来产业升级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企业除了低附加值的物品能“走出去”,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但没“走出去”,国内企业自己的生存也已受到外资的威胁。其实,中国现如今面临的困境与韩国当年建立综合商社时的国内外环境十分相似。

  韩国通过组建综合商社以及财团,不仅让外资在国内很难有大动作,还哺育了三星、现代、大字、SK等世界型财团企业。通过实力雄厚的财团制造企业的联合,帮助韩国重工业、装备制造业在世界上不断强化优势地位,并推动他们的研发创新与设计,真正实现了“走出去”。

  “很多人可能认为,中国无法建立综合商社以及财团体制。其实不然。”白益民告诉记者。日、韩商业文化与中国商业文化一脉相传,从日本综合商社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徽商、晋商、浙商的影子。当然,综合商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正如日本财界人士所说的那样,中国只要踏踏实实地打造自己的财团与商社,一二十年间便可成形,很快就会有如三井、三菱这样的超级大财团。以日本、韩国的综合商社为代表的财团模式,围绕着“全套完整产业链”而构造组织结构,以主办银行、综合商社和制造企业“三位一体”的方式,可谓集研发、技术、情报、争夺原料、抵御外资、海外市场扩张等功能于一身。所以说,建立日韩式的综合商社以及财团体制正是中国之所需。

那么经常不由自主的陷入价格战的中国企业应该怎么样建立起自己的资本组织,我认为至少诸如鼓励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持股这样的做法,让企业拥有更广泛的共同利益,是首先可以做的。
可以参照一下日本的财阀在朝鲜战争昧国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打击以后发现他们不得不有限的依靠日本而不能完全打压日本进而放松了对日本的财阀的压制以后的日本财阀的所作所为。以下引用自
(8)论日本财阀系企业集团的形成及其特征_白益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da9da0100fo59.html
1955年至1962年,在日本进行新的重化学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财阀系企业集团正式形成。在这个时期,三大财阀系企业继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重新结合,法人企业“相互持股”结构的确立和社长会的成立是财阀系企业集团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
  财阀系垄断资本重新集合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系列融资”。“系列融资”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而作为企业集团内的金融体制,即“系列融资”体系则正式形成于这一时期。因为这时期的重化学工业化是以大规模民间设备投资为主导的,企业投资新设备、新产业,需要大量资金,但靠自身内部资金积累无法满足。所以,在当时日本直接金融落后的情况下,在解散财阀改革中没有受到冲击的财阀系大银行便向同系企业提供巨额贷款(在日本,一般也把企业集团内提供系列融资的银行称为“主银行”入结果,20世纪50年代后期盛行“系列融资”。财阀系大银行为了帮助同系大企业,经常违规“超贷”,而财阀系大企业则经常向“主银行”“超借”。据统计,1956年至1960年,三菱系企业借款总额对三菱银行向三菱系企业贷款额之比例为22.0%,三井为17.2%,住友为19.3%;同时期,财阀系大企业的银行贷款占其融资总额的80%左右。通过“系列融资”,银行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这有力地促进了财阀系企业集团的形成。也有利于企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与此同时,银行成为企业集团核心圈的重要成员。
   
  “相互持股”是财阀系垄断资本重新集结的最重要的方式。“相互持股”是指旧财阀系大企业以法人名义相互持有对方的股票(而且是多向环形持股,非两公司双向的射线式持股),并成为大股东,从而形成一种长期而稳定的持股关系(即“稳定股东”),同时形成法人持股占主导的大企业股权结构。战后初期,由于推行“解散财阀”等一系列经济民主化改革,日本大企业的股票大多数是个人股票。1950年日本上市的股票中,个人股票占总数的61.61%,法人股票占35.5%。但是,通过1953年第二次修改《禁止垄断法》,日本大大放宽了法人企业相互持股的限制,于是,有“血缘关系”的财阀系企业相互持股的比率急剧上升。财阀系大企业相互持股迅速发展的另一原因,是50年代初期一些财阀系企业的股份被投机集团大量收购并哄抬股价,最后,这些企业依靠同系大企业的联合援助克服了破产危机的突发事件(例如,三菱系的“阳和不动产事件”和三井系的“大正海上火灾事件”),使财阀系企业深感集团力量的重要性。1960年日本上市股票中,法人股比率上升为53.2%。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相互持股比率,1957年,三菱为9.4%,三井为7.2%,住友为11.4%;1965年,明显上升:三菱为23.67%、三井为14.26%、住友为28.04%;1976年,三菱为26.7%,三井为17.3%,住友为24.8%。通过实行多向环形相互持股的资本横向结合,财阀系大企业之间建立了“命运共同体”的相互依存关系。财阀系法人企业多向环形相互持股结构的确立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这是财阀系企业集团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建立“共同投资公司”是财阀系垄断资本集结的另一重要方式。1955年以后,日本在重化学工业的带动下,不仅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能源结构也由原来以煤炭为中心改变为以石油为中心,于是需要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等新兴产业。由于新兴的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故旧财阀系大企业决定联合起来,设立共同的投资公司,向新的石油化学工业和原子能工业发展。1955年7月,三井系8家大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三井石油化学公司”,注册资金2.5亿日元。1956年4月,三菱系8家大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三菱油化公司”,注册资金2亿日元。住友也建立了“住友化学公司”。1955年6月,三井系34家大企业组成“日本原子能委员会”,同年10月;三菱系21家大企业组成“三菱原子能委员会”;1956年4月,住友系16家大企业组成“住友原子能委员会”。“共同投资公司”的建立,大大促进了财阀系大企业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密切合作。
  社长会的成立是财阀系企业集团形成的又一重要标志。在战后初期经济危机的动荡中,旧财阀系大企业的高层经营者为共渡难关、求得生存,建立了以情报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秘密集会,后来,秘密集会发展为集团的领导机构——社长会。1951年4月,住友的社长会“白水会”成立,1954年,三菱的社长会“金曜会”成立,1961年10月,三井的社长会“二木会”成立。社长会由该会成员企业的主要领导人组成,社长会成员企业又彼此“相互持股”,因此,社长会实际上是企业集团社长会成员企业的“大股东会”;虽然社长会没有法律上的权威,其决定也未必具有指令性,但对社长会成员企业具有很大的约束力。由于社长会起着最高协调机构的作用,所以,社长会是企业集团相对集中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50年代后期,三井、三菱和住友三大企业集团的社长会成员企业大体上是以前三大财阀的直系企业。到70年代前期,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的企业实力大大增强。据统计,1974年,三菱社长会成员企业27家,总资产占全国的4.4%;加上持股率50%以上的企业,三菱集团企业数为399家,总资产占全国的4.8%;三井社长会成员企业22家,总资产占3.3%;加上持股率50%以上的企业,三井集团企业数为486家,总资产占全国的3.7%;住友社长会成员企业16家,总资产占3.4%;加上持股率50%以上的企业,住友集团企业数为260家,总资产占全国3.6%。就企业集团社长会成员企业的实力和凝聚力(1973年前)而论,在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中,三菱企业集团最强大,住友其次,三井第三。
  从成员组成看,财阀系企业集团是由许多独立的法人企业组成的,其核心圈企业是银行、综合商社和中心企业,即社长会成员企业,但集团的边界模糊多变;社长会成员企业一般又拥有“系列公司”。从联结方式看,财阀系企业集团是由核心圈企业通过“相互持股”、“社长会”、“系列融资”等联系纽带横向联结而成的,虽然银行在集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社长会成员企业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对其他社长会成员企业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控股公司或大公司。从企业管理体制看,财阀系企业集团是属于协调型管理体制,非垂直支配型体制,社长会是最高协调机构。

当然了,我们鼓吹的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的企业间协调组织,或者说爱国的财阀,黑社会所胁迫建立起来的一整个体系诸如俄罗斯的垄断财阀,和旧中国的四大家族那样的买办财阀的问题在于他们缺乏基本的国家民族意识,中国不需要这样的财阀,如果有,也应该是被遏制的对象。国务院布置电信降费,很多消费者叫好,确实电信资费下降对消费者是有好处的。
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消费者的利好意味着生产者的利空,因而从国家整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国务院的这个政策产生的效果是0
进一步的分析的来看,电信降费将不利于我国的电信企业的资本积累,对我国的电信企业通过利润的积累而进行科技研发的投资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中国电信业的竞争力。
当然,很多人说,中国电信业垄断,所以要强迫他们降费。
问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哪个国家的电信业不是掌握在少数的几家企业的手里,而是平均的由几百家企业均分市场份额?
所以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在全世界的主要的工业化国家都走向了垄断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反垄断的呼声那么高?
如果再仔细的观察一下,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国鼓吹反垄断鼓吹得最高调的就是得到福特基金会赞助的那几个所谓的经济学家,诸如,张维迎,周其仁,许小年,吴敬琏,茅于轼等人
我可以在百度上随便一搜,就可以得到以上几位鼓吹反垄断的一次次的发言
例如 百度搜索 张维迎 垄断,结果约513,000个
例如http://money.163.com/13/0912/10/98IJ62MI00254VGG.html
张维迎称中移动就是垄断 中移动:微信才垄断
百度搜索 吴敬琏 垄断,结果约113,000个
例如:http://ucwap.ifeng.com/finance/f ... 2&_gp=0&m=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吴敬琏认为,国家发改委对于两个电信运营商展开反垄断调查,这是非常好的,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在法治体系下进行。现在有一个很大问题是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调查垄断应该按照法律的原则,“六亲不认”,谁违法就查谁。垄断的问题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希望有关的执法单位要加紧他们的工作,把竞争环境营造得更好。

再如:茅于轼:政府垄断是最大的扰乱市场_财经_凤凰网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 ... 20309/5725213.shtml
再如:许小年:政府垄断格局下无公平_共识网—在大变革时代寻找共识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pl/pl/article_2010092820313.html
再如:周其仁:
周其仁:电信各层都应破垄断 - 综合\行业分析\市场 — C114(中国通信网) http://market.c114.net/220/a152702.html
关于这些“经济学家”与福特基金会的联系的一些证据可以看我发的另外一篇主贴
http://lt.cjdby.net/thread-2004540-1-1.html
可以说,中国的反垄断的舆论和反通货膨胀,反货币超发的舆论,和反国企的舆论等等都是福特基金会支持的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鼓噪,然后得到南方系,财新网,共识网等等广泛传播出去并且影响到了相当部分的中国人的。
那么福特基金会旗下经济学家鼓吹反垄断真的对中国好吗?
特别的,
福特基金会旗下经济学家鼓吹反垄断有利于中国现在的产业升级吗?
恰好相反。
现在的中国的产业难以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没有出面去组织,关于这一点可以看我发的主贴
从昧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对高科技的扶持看迷信市场的中国产业升级完全不可能成功-讨论畅谈- http://lt.cjdby.net/thread-2010996-1-1.html
市场经济并不是不需要组织,除了政府的组织以外,民间的组织者也很重要,而民间的组织者是谁呢?
正是财阀或者说财团
财阀这个词语在目前的汉语语境中具有贬义,但是至少在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中,财阀所起的作用非常的巨大
可以说没有财阀,就没有韩国经济从落后的农业国的起飞
没有财阀,就没有日本经济在战后的废墟中浴火重生,而迅速的发展壮大
市场竞争是什么的竞争
首先是资本的竞争,很多行业有着很多的资本壁垒,你资本不足,根本不要想进去
其次是技术的竞争和信息的竞争,人脉的竞争,市场份额的竞争等等。
而民间的财阀,或者说民间的资本之间的组织,可以把原本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可以把信息汇总起来,可以建立一个稳定的商业人脉关系,而有了这些,也就基本上有了技术的竞争力,能够掌控相当的市场份额。
但是这些,中国的经济学教材是不会论述的,一方面西方人并不愿意把垄断有利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秘密明明白白的告诉你。
中国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对于垄断诸如寡头垄断,绝对垄断的分析给出的结果都是垄断绝对不利于经济,但是现实情况是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发达工业化国家,都走向了垄断化,如果说垄断真的那么不好,为什么各国都走向了垄断化。
对于今天的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不管是从内需还是出口,都存在着严重的恶性竞争,而这恰恰就是民间资本缺乏财阀一样的相互协调的组织所导致的竞争走向了逆向选择的体现。
中国拥有着全球最大的市场,拥有着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但是中国又有哪家家电企业拥有着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出口企业为数众多,为什么频频在海外市场进行价格战
这方面可以看看日本韩国是怎么样通过财阀来推动其海外布局的
以下引用自
http://www.baiyimin.com/_d275698311.htm
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创始人白益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其实许多中国企业都有一个“综合商社”梦,希望能够实现从“贸易公司”向具有金融投资功能的“综合商社”转型。

  据介绍,综合商社在推动韩国以重化工业出口为标志的出口为导向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提高出口规模经济效益、抑制中小企业出口商恶性竞争方面,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综合商社,就没有韩国经济的腾飞。”白益民表示。数据显示,1975年至1982年,韩国出口年平均增长21.8%,出口额由52.4亿美元增长到216.1亿美元。同期,综合商社出口年平均增长48.1%,超过全国平均出口增长进度的2.2倍,出口额由6.71亿美元,增长到105.3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3.6%上升到48.7%,1983年又上升到51.3%。韩国出口一半是由综合商社实现的,韩国商社成为海外贸易扩张的“急先锋”。

  在韩国出口结构中,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比重上升迅速,从1977年的47.4%,上升至1983年的66%,超过该国出口产品中重化工业产品的平均水平(55.7%)近11个百分点,这对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综合商社在实现韩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起初韩国传统出口市场主要是面向西欧、北美、日本和亚洲市场,1977年这些地区的出口占综合商社出口的80%。经过6年的出口地区多元化发展,到1983年,中东、拉美地区、大洋洲、非洲地区的出口占综合商社出口总额的52%。在主导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同时,韩国商社还肩负着提高韩国能源自给率的重任,担任产业投行的角色。

  “需要强调的是,商社一定是财团的商社,利用财团为主导的经济发展体系也是政府培植大型综合商社的微观基础。”白益民说。韩国由私人资本和政府权力结合形成产业、贸易、金融一体的财团,一类是以三星、前大宇为代表,以贸易起步,后向产业发展,形成贸易产业财团;另一类是像现代、SK这样的企业,以产业起步,后向贸易发展,形成产业贸易财团。韩国组建综合商社仅用了30年的时间,迅速完成了工业化,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汉江奇迹”,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兴的样板”。

  白益民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外贸环境日益严峻。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频繁,双方贸易领域冲突加剧。美国向中国输美的轮胎、太阳能光伏产品、纺织品、彩电、钢管、家具等产品使用贸易保护手段,提高关税,限制进口。除了日趋严重的外贸环境外,中国未来产业升级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企业除了低附加值的物品能“走出去”,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但没“走出去”,国内企业自己的生存也已受到外资的威胁。其实,中国现如今面临的困境与韩国当年建立综合商社时的国内外环境十分相似。

  韩国通过组建综合商社以及财团,不仅让外资在国内很难有大动作,还哺育了三星、现代、大字、SK等世界型财团企业。通过实力雄厚的财团制造企业的联合,帮助韩国重工业、装备制造业在世界上不断强化优势地位,并推动他们的研发创新与设计,真正实现了“走出去”。

  “很多人可能认为,中国无法建立综合商社以及财团体制。其实不然。”白益民告诉记者。日、韩商业文化与中国商业文化一脉相传,从日本综合商社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徽商、晋商、浙商的影子。当然,综合商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正如日本财界人士所说的那样,中国只要踏踏实实地打造自己的财团与商社,一二十年间便可成形,很快就会有如三井、三菱这样的超级大财团。以日本、韩国的综合商社为代表的财团模式,围绕着“全套完整产业链”而构造组织结构,以主办银行、综合商社和制造企业“三位一体”的方式,可谓集研发、技术、情报、争夺原料、抵御外资、海外市场扩张等功能于一身。所以说,建立日韩式的综合商社以及财团体制正是中国之所需。

那么经常不由自主的陷入价格战的中国企业应该怎么样建立起自己的资本组织,我认为至少诸如鼓励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持股这样的做法,让企业拥有更广泛的共同利益,是首先可以做的。
可以参照一下日本的财阀在朝鲜战争昧国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打击以后发现他们不得不有限的依靠日本而不能完全打压日本进而放松了对日本的财阀的压制以后的日本财阀的所作所为。以下引用自
(8)论日本财阀系企业集团的形成及其特征_白益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da9da0100fo59.html
1955年至1962年,在日本进行新的重化学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财阀系企业集团正式形成。在这个时期,三大财阀系企业继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重新结合,法人企业“相互持股”结构的确立和社长会的成立是财阀系企业集团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
  财阀系垄断资本重新集合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系列融资”。“系列融资”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而作为企业集团内的金融体制,即“系列融资”体系则正式形成于这一时期。因为这时期的重化学工业化是以大规模民间设备投资为主导的,企业投资新设备、新产业,需要大量资金,但靠自身内部资金积累无法满足。所以,在当时日本直接金融落后的情况下,在解散财阀改革中没有受到冲击的财阀系大银行便向同系企业提供巨额贷款(在日本,一般也把企业集团内提供系列融资的银行称为“主银行”入结果,20世纪50年代后期盛行“系列融资”。财阀系大银行为了帮助同系大企业,经常违规“超贷”,而财阀系大企业则经常向“主银行”“超借”。据统计,1956年至1960年,三菱系企业借款总额对三菱银行向三菱系企业贷款额之比例为22.0%,三井为17.2%,住友为19.3%;同时期,财阀系大企业的银行贷款占其融资总额的80%左右。通过“系列融资”,银行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这有力地促进了财阀系企业集团的形成。也有利于企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与此同时,银行成为企业集团核心圈的重要成员。
   
  “相互持股”是财阀系垄断资本重新集结的最重要的方式。“相互持股”是指旧财阀系大企业以法人名义相互持有对方的股票(而且是多向环形持股,非两公司双向的射线式持股),并成为大股东,从而形成一种长期而稳定的持股关系(即“稳定股东”),同时形成法人持股占主导的大企业股权结构。战后初期,由于推行“解散财阀”等一系列经济民主化改革,日本大企业的股票大多数是个人股票。1950年日本上市的股票中,个人股票占总数的61.61%,法人股票占35.5%。但是,通过1953年第二次修改《禁止垄断法》,日本大大放宽了法人企业相互持股的限制,于是,有“血缘关系”的财阀系企业相互持股的比率急剧上升。财阀系大企业相互持股迅速发展的另一原因,是50年代初期一些财阀系企业的股份被投机集团大量收购并哄抬股价,最后,这些企业依靠同系大企业的联合援助克服了破产危机的突发事件(例如,三菱系的“阳和不动产事件”和三井系的“大正海上火灾事件”),使财阀系企业深感集团力量的重要性。1960年日本上市股票中,法人股比率上升为53.2%。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相互持股比率,1957年,三菱为9.4%,三井为7.2%,住友为11.4%;1965年,明显上升:三菱为23.67%、三井为14.26%、住友为28.04%;1976年,三菱为26.7%,三井为17.3%,住友为24.8%。通过实行多向环形相互持股的资本横向结合,财阀系大企业之间建立了“命运共同体”的相互依存关系。财阀系法人企业多向环形相互持股结构的确立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这是财阀系企业集团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建立“共同投资公司”是财阀系垄断资本集结的另一重要方式。1955年以后,日本在重化学工业的带动下,不仅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能源结构也由原来以煤炭为中心改变为以石油为中心,于是需要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等新兴产业。由于新兴的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故旧财阀系大企业决定联合起来,设立共同的投资公司,向新的石油化学工业和原子能工业发展。1955年7月,三井系8家大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三井石油化学公司”,注册资金2.5亿日元。1956年4月,三菱系8家大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三菱油化公司”,注册资金2亿日元。住友也建立了“住友化学公司”。1955年6月,三井系34家大企业组成“日本原子能委员会”,同年10月;三菱系21家大企业组成“三菱原子能委员会”;1956年4月,住友系16家大企业组成“住友原子能委员会”。“共同投资公司”的建立,大大促进了财阀系大企业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密切合作。
  社长会的成立是财阀系企业集团形成的又一重要标志。在战后初期经济危机的动荡中,旧财阀系大企业的高层经营者为共渡难关、求得生存,建立了以情报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秘密集会,后来,秘密集会发展为集团的领导机构——社长会。1951年4月,住友的社长会“白水会”成立,1954年,三菱的社长会“金曜会”成立,1961年10月,三井的社长会“二木会”成立。社长会由该会成员企业的主要领导人组成,社长会成员企业又彼此“相互持股”,因此,社长会实际上是企业集团社长会成员企业的“大股东会”;虽然社长会没有法律上的权威,其决定也未必具有指令性,但对社长会成员企业具有很大的约束力。由于社长会起着最高协调机构的作用,所以,社长会是企业集团相对集中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50年代后期,三井、三菱和住友三大企业集团的社长会成员企业大体上是以前三大财阀的直系企业。到70年代前期,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的企业实力大大增强。据统计,1974年,三菱社长会成员企业27家,总资产占全国的4.4%;加上持股率50%以上的企业,三菱集团企业数为399家,总资产占全国的4.8%;三井社长会成员企业22家,总资产占3.3%;加上持股率50%以上的企业,三井集团企业数为486家,总资产占全国的3.7%;住友社长会成员企业16家,总资产占3.4%;加上持股率50%以上的企业,住友集团企业数为260家,总资产占全国3.6%。就企业集团社长会成员企业的实力和凝聚力(1973年前)而论,在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中,三菱企业集团最强大,住友其次,三井第三。
  从成员组成看,财阀系企业集团是由许多独立的法人企业组成的,其核心圈企业是银行、综合商社和中心企业,即社长会成员企业,但集团的边界模糊多变;社长会成员企业一般又拥有“系列公司”。从联结方式看,财阀系企业集团是由核心圈企业通过“相互持股”、“社长会”、“系列融资”等联系纽带横向联结而成的,虽然银行在集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社长会成员企业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对其他社长会成员企业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控股公司或大公司。从企业管理体制看,财阀系企业集团是属于协调型管理体制,非垂直支配型体制,社长会是最高协调机构。

当然了,我们鼓吹的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的企业间协调组织,或者说爱国的财阀,黑社会所胁迫建立起来的一整个体系诸如俄罗斯的垄断财阀,和旧中国的四大家族那样的买办财阀的问题在于他们缺乏基本的国家民族意识,中国不需要这样的财阀,如果有,也应该是被遏制的对象。
写得很详细。
楼主的文章很好,我国的确缺乏资本的力量,本来人民政府政府作为公有制资本的所有者代表可以行使这样的力量,但是显然政府被一些言论绑架了。呼吁体现国资委的作用。
嗯,电信应该涨价才对
mulinsen444 发表于 2015-5-18 18:43
嗯,电信应该涨价才对
中国电信应该发展为世界最强大的电信,一味的降价压缩中国电信产业的利润空间,进而压缩电信产业发展空间,就是杀鸡取卵。
嗯,我支持电信涨价一百倍,于是电信可以以一百倍的速度发展,立马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电信
mulinsen444 发表于 2015-5-19 16:07
嗯,我支持电信涨价一百倍,于是电信可以以一百倍的速度发展,立马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电信 ...
你不会是想告诉我你只懂得低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吧?
张维迎这个老狐狸。
中国没有财阀,但有发改委,有国务院。
俺只想问福特基金和福特汽车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