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骑”节选,说明对回鹘忍让的下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22:57


架空小说“唐骑”,描写主人公五代时期,自葱岭以西起兵回归中原的故事;节选第四十六章“安胡策”一段,说明对回鹘忍让的下场!!
     第046章 安胡策

张迈进入归义军辖境以后,沿途自然不免遇到许多的归义军官吏,过城遇到市民,在野外则遇到部落。

归义军为了迎接张迈早就做了种种安排,从伊州到敦煌,一路上只要是张迈经过的地方都是经过粉饰的,迎接的人和让张迈见到的人都并非这个地区居民的真实面目。

不过,张迈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

经过市井中时,他发现汉民们普遍非常驯服,对于归义军官方的安排没有一点抵触,基本上是令下即行。

而在野外的胡人部落则不同,进入瓜州之后,有几次大军过处有胡人当道放牧,这些人显然并不在安排之内,只是恰好被大军经过时撞见,他们望见慕容归盈的旗帜也没躲得多远,有一部甚至上前来打秋风,慕容归盈也善加安抚让他们离去。

张迈见这些胡人脸带凶色,对着归义汉军并不畏惧,甚至有一点小小地轻蔑——尽管慕容归盈麾下是军,而他们是民,这些胡人部落的言行举止,让张迈感到和瓜州的汉民那种驯从完全不同。

对于这个问题张迈有些不解,他本来一路上都是骑马,这时却钻到灵俊与李膑所坐的大马车上,向他请教。

灵俊听张迈说了他的疑虑之后道:“沙瓜胡汉之所以如此,并非汉民天生柔弱,而与曹令公的政策有关。”

“什么政策?”张迈问。

灵俊道:“沙瓜的胡人部落甚多,又皆彪悍,在境内势力甚大,当初归义军大乱之余,曹令公趁机崛起,为了笼络他们而对胡汉的统治手腕颇有区别。法令上,对汉民行以严令峻法,对胡人则以安抚为主。汉人多交税,胡人少交税甚至不用交税……”

他还没说完,张迈和李膑已经听得瞪大了眼睛,齐声道:“什么?”灵俊本来只是将此事作为其中一个大略,听张迈问道:“为什么汉人多交税而胡人少交税甚至不用交税?”乃说道:“汉民勤于耕种经商,家庭比较富裕,能纳的税多,胡人游牧,许多家庭连自给自足都不成,能纳的税少。而且汉人定居,耕种经商所产生的财富都有理路可循,田亩放在那里不会跑,商铺更是集中在那十几个市集上,征起税来比较容易,税吏只要丈量了田亩,看了店铺货物,基本上就能将税收上来。胡人却是以放牧为生,且这些人都是粗放散养,今天在此山头,明天在彼山头,曹令公能养几个税吏将沙瓜的山头跑遍、将沙瓜两州每家每户人家每年多生了几头羊清点清楚?曹令公也试过按照部落集体征税,但且每次向胡人部落征收税赋总要惹出事来,征上来的税不值多少钱却又要惹出各种麻烦,所以到后来干脆就少收或者不收,不但不收税,逢有干旱大雪还补贴他们呢。”

张迈和李膑对望了一眼,他们虽也派出了不少细作探子,但细作探子打听的都是军政方面有变化的大事,对于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常态反而忽略了。

灵俊又道:“除了税收之外,于司法上也有倾斜。胡人在野外一般不怎么受律法管辖,只是听之任之,汉人或在城内,或在村庄,管得就比较严些。若遇到胡汉争执斗殴,若汉人杀了胡人,一般都会严厉惩治,若汉人杀了胡人,除非是闹得特别大,否则能从宽处理便从宽处理,或者是关几个月,等事态平息下来就放他们走了,如果被杀汉人没有苦主,有时候就连审都不审,只当是那汉民白死了。”

张迈对那税率一事本来只是摇头而已,听到这里忍不住惊道:“什么!”他可没想到沙瓜治下竟然还有这等事情,大惑不解地问道:“曹令公人称西域贤主,为什么这般倒行逆施?”

灵俊道:“这也是有渊源的,只因当初大乱之后,曹令公为求迅速鼎定局面,因此对各方面都颇为优容,凡事先行容易者,后行困难者。汉人有守法之传统,所以以法治之易,胡人不懂法,不习惯大唐的律令,要他们也来听大唐律令就难,所以就用羁縻政策。且若是汉人被胡人害了,除非是大族人家,否则一般不敢聚众闹事——因曹令公深知大乱之可怕,所以对聚众闹事者防范得甚严。而胡人则无此禁,每遇有事,如被汉人殴打,马上便成百上千人地聚集起来闹事。且不管案件审理得如何,只要是激起胡人聚众闹事者,事后辖地官长、刑吏一定会受到曹令公的责处,认为他们治民无方。久而久之,官长、刑吏便都怕了,凡有胡汉争执,不管谁有理,谁没理,一切先以维持稳定为先,怕的就是胡人起闹牵连了自己。胡人性子狡猾,知道官长、刑吏怕他们聚众,因此一旦犯案便以聚众相威胁,而沙瓜的官长、刑吏果然害怕,若是汉人犯胡则必严加处置,胡人犯汉要么就从宽处理,要么就和稀泥了事。故而数十年日积月累下来,乃使沙瓜之律法对胡人形同虚设,胡人不知法之可畏,因此越发地肆无忌惮,而汉民眼看若起争执自己一定吃亏,所以便忍气吞声,此非河西之民天生柔弱,乃是律风如此,久而久之便都习惯了。”

李膑眉头大皱道:“难道曹令公不晓得这样做会埋下极大的隐忧吗?”

灵俊叹道:“一开始也没料到会变成这样,等到后来慢慢地也就知道了。这些年曹令公也在尽量设法调整,只是大势已成,有道是积重难返,胡人横行得久了,如今便是要叫他们与汉民一般公平守法也难了。甚至如今有不少汉民因见律风利于胡不利于汉,便也诈称胡人。一遇有事,先不论正邪对错,而辨明胡汉。以至于曾闹出一个笑话来:有两户汉民因斗殴闹到刑吏处,刑吏问起事件经过,两人不说,却先摆出种种证据证明是胡人,同时又都指责对方为假冒——此事在敦煌曾传为笑柄,然笑过之后却不知掩藏了多少汉民的无奈。不过呢,此政虽有隐忧,但对眼下维持胡汉和平却还是有作用的。曹令公能治沙瓜二州数十年而无内外祸乱变故,亦得此绥靖政略之助。”

张迈却听得不住摇头,他推开窗户,见大军过处几个牧民正优哉游哉地放牧,对过往大军视若不见,张迈不禁想起经过瓜州的时,瓜州官员命百姓匍匐于道迎接,两个场景便如同时放在眼前对比一般!

“怪不得有人要比喻胡儿为狼,汉民为羊,不是汉民本身如羊,而是这等莫名其妙的政策硬要将汉人当做羊来圈养!”

张迈眼中闪过一丝闪电般的血色,瞳孔之外的白色忽然变红了!

“这片土地上,真的是一个以汉民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政权么?”

在疏勒时,张迈以为是的,这时却怀疑了起来。

“靠剥削同族来养肥胡人,哼,这便是曹令公的治道么?”

他本来还曾想过若能与曹议金合作则尽量不要产生冲突,但这时胸腹之间却猛地冒出一股烈火来,寻思:“我怎么能忍受这种事态继续下去!再这么下去,不出数十年,此地就算不受外来攻击也必逐渐胡化!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争来的土地,汉人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财富也都将拱手让人!”

……

   

架空小说“唐骑”,描写主人公五代时期,自葱岭以西起兵回归中原的故事;节选第四十六章“安胡策”一段,说明对回鹘忍让的下场!!
     第046章 安胡策

张迈进入归义军辖境以后,沿途自然不免遇到许多的归义军官吏,过城遇到市民,在野外则遇到部落。

归义军为了迎接张迈早就做了种种安排,从伊州到敦煌,一路上只要是张迈经过的地方都是经过粉饰的,迎接的人和让张迈见到的人都并非这个地区居民的真实面目。

不过,张迈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

经过市井中时,他发现汉民们普遍非常驯服,对于归义军官方的安排没有一点抵触,基本上是令下即行。

而在野外的胡人部落则不同,进入瓜州之后,有几次大军过处有胡人当道放牧,这些人显然并不在安排之内,只是恰好被大军经过时撞见,他们望见慕容归盈的旗帜也没躲得多远,有一部甚至上前来打秋风,慕容归盈也善加安抚让他们离去。

张迈见这些胡人脸带凶色,对着归义汉军并不畏惧,甚至有一点小小地轻蔑——尽管慕容归盈麾下是军,而他们是民,这些胡人部落的言行举止,让张迈感到和瓜州的汉民那种驯从完全不同。

对于这个问题张迈有些不解,他本来一路上都是骑马,这时却钻到灵俊与李膑所坐的大马车上,向他请教。

灵俊听张迈说了他的疑虑之后道:“沙瓜胡汉之所以如此,并非汉民天生柔弱,而与曹令公的政策有关。”

“什么政策?”张迈问。

灵俊道:“沙瓜的胡人部落甚多,又皆彪悍,在境内势力甚大,当初归义军大乱之余,曹令公趁机崛起,为了笼络他们而对胡汉的统治手腕颇有区别。法令上,对汉民行以严令峻法,对胡人则以安抚为主。汉人多交税,胡人少交税甚至不用交税……”

他还没说完,张迈和李膑已经听得瞪大了眼睛,齐声道:“什么?”灵俊本来只是将此事作为其中一个大略,听张迈问道:“为什么汉人多交税而胡人少交税甚至不用交税?”乃说道:“汉民勤于耕种经商,家庭比较富裕,能纳的税多,胡人游牧,许多家庭连自给自足都不成,能纳的税少。而且汉人定居,耕种经商所产生的财富都有理路可循,田亩放在那里不会跑,商铺更是集中在那十几个市集上,征起税来比较容易,税吏只要丈量了田亩,看了店铺货物,基本上就能将税收上来。胡人却是以放牧为生,且这些人都是粗放散养,今天在此山头,明天在彼山头,曹令公能养几个税吏将沙瓜的山头跑遍、将沙瓜两州每家每户人家每年多生了几头羊清点清楚?曹令公也试过按照部落集体征税,但且每次向胡人部落征收税赋总要惹出事来,征上来的税不值多少钱却又要惹出各种麻烦,所以到后来干脆就少收或者不收,不但不收税,逢有干旱大雪还补贴他们呢。”

张迈和李膑对望了一眼,他们虽也派出了不少细作探子,但细作探子打听的都是军政方面有变化的大事,对于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常态反而忽略了。

灵俊又道:“除了税收之外,于司法上也有倾斜。胡人在野外一般不怎么受律法管辖,只是听之任之,汉人或在城内,或在村庄,管得就比较严些。若遇到胡汉争执斗殴,若汉人杀了胡人,一般都会严厉惩治,若汉人杀了胡人,除非是闹得特别大,否则能从宽处理便从宽处理,或者是关几个月,等事态平息下来就放他们走了,如果被杀汉人没有苦主,有时候就连审都不审,只当是那汉民白死了。”

张迈对那税率一事本来只是摇头而已,听到这里忍不住惊道:“什么!”他可没想到沙瓜治下竟然还有这等事情,大惑不解地问道:“曹令公人称西域贤主,为什么这般倒行逆施?”

灵俊道:“这也是有渊源的,只因当初大乱之后,曹令公为求迅速鼎定局面,因此对各方面都颇为优容,凡事先行容易者,后行困难者。汉人有守法之传统,所以以法治之易,胡人不懂法,不习惯大唐的律令,要他们也来听大唐律令就难,所以就用羁縻政策。且若是汉人被胡人害了,除非是大族人家,否则一般不敢聚众闹事——因曹令公深知大乱之可怕,所以对聚众闹事者防范得甚严。而胡人则无此禁,每遇有事,如被汉人殴打,马上便成百上千人地聚集起来闹事。且不管案件审理得如何,只要是激起胡人聚众闹事者,事后辖地官长、刑吏一定会受到曹令公的责处,认为他们治民无方。久而久之,官长、刑吏便都怕了,凡有胡汉争执,不管谁有理,谁没理,一切先以维持稳定为先,怕的就是胡人起闹牵连了自己。胡人性子狡猾,知道官长、刑吏怕他们聚众,因此一旦犯案便以聚众相威胁,而沙瓜的官长、刑吏果然害怕,若是汉人犯胡则必严加处置,胡人犯汉要么就从宽处理,要么就和稀泥了事。故而数十年日积月累下来,乃使沙瓜之律法对胡人形同虚设,胡人不知法之可畏,因此越发地肆无忌惮,而汉民眼看若起争执自己一定吃亏,所以便忍气吞声,此非河西之民天生柔弱,乃是律风如此,久而久之便都习惯了。”

李膑眉头大皱道:“难道曹令公不晓得这样做会埋下极大的隐忧吗?”

灵俊叹道:“一开始也没料到会变成这样,等到后来慢慢地也就知道了。这些年曹令公也在尽量设法调整,只是大势已成,有道是积重难返,胡人横行得久了,如今便是要叫他们与汉民一般公平守法也难了。甚至如今有不少汉民因见律风利于胡不利于汉,便也诈称胡人。一遇有事,先不论正邪对错,而辨明胡汉。以至于曾闹出一个笑话来:有两户汉民因斗殴闹到刑吏处,刑吏问起事件经过,两人不说,却先摆出种种证据证明是胡人,同时又都指责对方为假冒——此事在敦煌曾传为笑柄,然笑过之后却不知掩藏了多少汉民的无奈。不过呢,此政虽有隐忧,但对眼下维持胡汉和平却还是有作用的。曹令公能治沙瓜二州数十年而无内外祸乱变故,亦得此绥靖政略之助。”

张迈却听得不住摇头,他推开窗户,见大军过处几个牧民正优哉游哉地放牧,对过往大军视若不见,张迈不禁想起经过瓜州的时,瓜州官员命百姓匍匐于道迎接,两个场景便如同时放在眼前对比一般!

“怪不得有人要比喻胡儿为狼,汉民为羊,不是汉民本身如羊,而是这等莫名其妙的政策硬要将汉人当做羊来圈养!”

张迈眼中闪过一丝闪电般的血色,瞳孔之外的白色忽然变红了!

“这片土地上,真的是一个以汉民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政权么?”

在疏勒时,张迈以为是的,这时却怀疑了起来。

“靠剥削同族来养肥胡人,哼,这便是曹令公的治道么?”

他本来还曾想过若能与曹议金合作则尽量不要产生冲突,但这时胸腹之间却猛地冒出一股烈火来,寻思:“我怎么能忍受这种事态继续下去!再这么下去,不出数十年,此地就算不受外来攻击也必逐渐胡化!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争来的土地,汉人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财富也都将拱手让人!”

……

   
借古讽今耳!
mao3219888918 发表于 2015-5-2 19:26
借古讽今耳!

历史上曹议金的归义军政权最终不敌“萨图克统领的黑喀喇汗国”,沙洲瓜州的汉人被彻底消灭!
宋朝之前,新疆南疆有汉化的佛国于阗,有统领沙洲瓜州的汉人政权归义军节度使;为什么会全面绿化?不得不说汉人政权的管治政策的错误造成的!可惜今天这种政策仍然在犯,并变本加利!
在共产主义者眼中,没有民族之分!在当权者眼中,更是只有政治利益,没有善恶之分!
胡说胡来,典?感谢286让默帮下台,古老的月呀,真乃胡人后代?我只想说,勿让胡再来,勿胡来。
绿教徒闹事百分百得利,零风险。政府又不敢管,无论政府如何宣传民族团结,汉人在心中已把某两个绿教民族定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了。

这种观点还会在汉人和其他民族中不断扩散。
宋朝之前,新疆南疆有汉化的佛国于阗,有统领沙洲瓜州的汉人政权归义军节度使;为什么会全面绿化?不得不说 ...
当时的伊斯兰处于文明强势,所以西域汉人王朝都给灭了。而后南洋的汉人王朝也灭了。

直到左宗堂才改变了颓势。今天伊斯兰处于衰落,如果不抓紧解决新疆问题,一旦伊斯兰强大,新疆汉人难保重演悲剧。狮驼国就是影射伊斯兰教屠城灭国的。
super6 发表于 2015-5-2 20:44
当时的伊斯兰处于文明强势,所以西域汉人王朝都给灭了。而后南洋的汉人王朝也灭了。

直到左宗堂才改变 ...
李白有诗云:胡无人兮,汉道昌。
super6 发表于 2015-5-2 20:44
当时的伊斯兰处于文明强势,所以西域汉人王朝都给灭了。而后南洋的汉人王朝也灭了。

直到左宗堂才改变 ...
汉人有守法之传统,所以以法治之易,胡人不懂法,不习惯大唐的律令,要他们也来听大唐律令就难,所以就用羁縻政策。且若是汉人被胡人害了,除非是大族人家,否则一般不敢聚众闹事——因曹令公深知大乱之可怕,所以对聚众闹事者防范得甚严。而胡人则无此禁,每遇有事,如被汉人殴打,马上便成百上千人地聚集起来闹事。且不管案件审理得如何,只要是激起胡人聚众闹事者,事后辖地官长、刑吏一定会受到曹令公的责处,认为他们治民无方。久而久之,官长、刑吏便都怕了,凡有胡汉争执,不管谁有理,谁没理,一切先以维持稳定为先,怕的就是胡人起闹牵连了自己。胡人性子狡猾,知道官长、刑吏怕他们聚众,因此一旦犯案便以聚众相威胁,而沙瓜的官长、刑吏果然害怕,若是汉人犯胡则必严加处置,胡人犯汉要么就从宽处理,要么就和稀泥了事。故而数十年日积月累下来,乃使沙瓜之律法对胡人形同虚设,胡人不知法之可畏,因此越发地肆无忌惮,而汉民眼看若起争执自己一定吃亏,所以便忍气吞声,此非河西之民天生柔弱,乃是律风如此,久而久之便都习惯了
说得好,胡无人兮,汉道昌!
同化是必须的和唯一的手段!!
汉宣定胡碑: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汉之臣妾!
割肉饲虎本来就是愚不可及的行为。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南方八省游击队 发表于 2015-5-2 22:08
割肉饲虎本来就是愚不可及的行为。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这就是一切为了维稳的结果!曹议金的绥靖政策,结果是沙瓜二州的回鹘和黑喀喇汗国的岭西回鹘里应外合,将归义军的汉人杀个一干二净!从此西域尽绿!
这就是一切为了维稳的结果!曹议金的绥靖政策,结果是沙瓜二州的回鹘和黑喀喇汗国的岭西回鹘里应外合,将 ...
现在政府这种极端偏袒不公的民族政策和做法,让人想起一篇古文《过秦论》。
现在偏袒得有点过了
洪武元年二月壬子,诏复衣冠如唐制,禁胡服、胡语、胡姓名
洪武三年,诏蒙古色目人入仕后或多更姓名,岁久子孙相传,昧其本源,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
洪武五年,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其色目钦察自相婚姻,不在此限
南京古物保存所,有万历辛亥教坊司是名碑记,凡二十色,有俳长、色长、衣巾教师、乐工等称。按洪武中建十四楼于京师,以处官伎,曰:来宾、重泽、清江、石城、鹤呜、醉仙……。书传有碑记,色目着猪皮靴,不许乘骑,若行中径,许平民打死勿论。
朱元璋对降附的和散处民间的蒙古人色目人都非常之提防,这反映在他的一系列言论中。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所载《诏令杂考二》记朱元璋于洪武三年给徐达等人的亲笔谕令曰: 一个太医,江西人,前元提举,即目在各官处用事;又指挥孙苍处有两个回回,金有让孚家奴也,教发来。
yihy 发表于 2015-5-2 22:56
现在偏袒得有点过了
洪武元年二月壬子,诏复衣冠如唐制,禁胡服、胡语、胡姓名
洪武三年,诏蒙古色目人入仕后或多更姓名,岁久子孙相传,昧其本源,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
洪武五年,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其色目钦察自相婚姻,不在此限
南京古物保存所,有万历辛亥教坊司是名碑记,凡二十色,有俳长、色长、衣巾教师、乐工等称。按洪武中建十四楼于京师,以处官伎,曰:来宾、重泽、清江、石城、鹤呜、醉仙……。书传有碑记,色目着猪皮靴,不许乘骑,若行中径,许平民打死勿论。
朱元璋对降附的和散处民间的蒙古人色目人都非常之提防,这反映在他的一系列言论中。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所载《诏令杂考二》记朱元璋于洪武三年给徐达等人的亲笔谕令曰: 一个太医,江西人,前元提举,即目在各官处用事;又指挥孙苍处有两个回回,金有让孚家奴也,教发来。
陌刀的威力


却有一彪飞骑迎难闯来,契丹诸军齐声大叫:“阿鲁扫姑!阿鲁扫姑!阿鲁扫姑!”

奚胜笑道:“契丹腹心部三大骁将,也要出动了么!”

那正是契丹猛将阿鲁扫姑,腹心部三大骁将之一,他所率领的千骑也正是契丹腹心部三大精锐部队之一!虽只千骑,却是千能破万!

这时陌刀战斧阵虽然屠戮了铜皮马,阵势却也稍乱了,阿鲁扫姑趁势杀上,他力大无穷,闯入阵中之后以七十三斤重铁棒狂砸,陌刀虽然无坚不摧也折不得他的重铁棒,棍风到处,死伤狼藉!

千骑倏忽进退,无人能挡!

“好阿鲁扫姑!果然是猛将!”奚胜吟道:“胡瓶落膊紫薄汗!”残存五百陌刀闻诗背靠成圆,应道:“碎叶城西秋月团。”

众陌刀向外,结阵成圆,外圈三百五十人,三百战斧埋伏于内!战斧手之内又是五十陌刀,正是里外三圈!

阿鲁扫姑依旧狂砸过来,外圈抵挡不住,战斧手要砍马腿,阿鲁扫姑铁棍长达九尺,他手臂又异于常人,伸出时连带兵器超出丈许,向前下方几个撩动,挡着筋断骨折!

战斧都尉眼看难以抵抗,叫道:“明敕星驰封宝剑!”

战斧众都滚了开去,让开一条路来。

奚胜笑道:“看我夜战取楼兰!”却将陌刀反握在手中,周围士兵一看都散出两丈开外。

奚胜大踏步迎了上去,阿鲁扫姑骑的是千里马,转眼间已经奔近,大叫:“今日我阿鲁扫姑便建首功!”重铁棒向下狠砸!

奚胜就在人马极近的一刹那,猛地一个旋身,这一刀有个名堂,唤作“陌刀反旋斩”!乃是陌刀贴身近战的绝技,需得有敌人刀剑刺到眉睫眼睛也不转瞬的定力、视赴黄泉如归家的无比勇气,以及毫厘也错失不得的精准判断力,再加上激发人体体力极限,再借得旋身之势方可施展,唐军那么多人,能练成这一招的只有杨定国、郭师庸、奚胜和刘黑虎,如今郭师庸战死,杨定国年老,举世就只奚胜与刘黑虎能使。

电光火石之间,周围三丈人人觉得寒风砭体,陌刀如闪电一般旋过,在重铁棒尚未砸下的那一瞬将千里马连同阿鲁扫姑一起拦腰斩断!

耶律德光在远处惊骇得大叫一声,手中千里镜几乎脱手!

奚胜使了这一招后但觉全身疲累欲死,连刀几乎都拿不住了,周围陌刀兵赶紧上前护持,但这一刀之威却震慑整个战场,跟着阿鲁扫姑来的精锐千骑虽然骁勇,在阿鲁扫姑迎风断成两截的那一刻也全都呆住。

战斧都尉喝道:“杀!”

刀斧滚动,又是一轮屠戮!

奚胜这一刀震得契丹万众萎靡,环马高地上唐军本来已经被打乱了阵势,岌岌可危,这时鼓起勇气,死命反攻,竟然有了反败为胜之势!

……
宋朝之前,新疆南疆有汉化的佛国于阗,有统领沙洲瓜州的汉人政权归义军节度使;为什么会全面绿化?不得不说 ...
瞎扯淡,张氏时期归义军数次内乱兵变,折腾到最后张承奉攻击甘州回鹘被吊打,被迫称回鹘为父。归义军最早义潮是搞民族统战和发展经济一步步起家的,后来淮深推倒原来的政策,搞得归义军内离心离德,对甘州回鹘打的胜仗都成了消耗战,伊州最终被西州回鹘夺取
曹氏时期的归义军就是案板上的鱼肉,曹议金大搞联姻稳定住局面没什么可指责的。至于喀喇汗国,不是才打到于阗么,而且也不是萨图克时期的事。曹议金死,萨图克也才接任汗位,至于攻占于阗,那就是大半个世纪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