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弄到了80年代TG对M249的测试记录,大家研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03:24
1、出厂验收精度:50米距离散布圆直径21.4厘米,测试方式:10挺枪各打10个单发。精度标准相当低,是FNC步枪的2.6倍,MAG中型机枪的2.8倍。(看来,M249的设计理念就是用来火力压制,对精度要求不高。据分析,是其各连接部位松动量设置很大所至)
2、对比测试,选优秀射手2人,对6个靶子各打20个单发,结果为:
70%散布密集界:
M249伞兵型:100米25.7厘米X15.4厘米,600米136厘米X96厘米;
M249标准型:100米24.8厘米X21.3厘米,600米132厘米X125厘米;
AUG轻机枪:100米21.3厘米X22.8厘米,600米80厘米X90厘米(TG果然测试了AUG)
56轻机枪:600米91厘米X84厘米(M249显然不如56
3、按我军战术训练模式测试,选3名优秀射手进行机枪1-6练习射击,M249伞兵型评价及格,标准型评价勉强良好,AUG则是良好以上。1、出厂验收精度:50米距离散布圆直径21.4厘米,测试方式:10挺枪各打10个单发。精度标准相当低,是FNC步枪的2.6倍,MAG中型机枪的2.8倍。(看来,M249的设计理念就是用来火力压制,对精度要求不高。据分析,是其各连接部位松动量设置很大所至)
2、对比测试,选优秀射手2人,对6个靶子各打20个单发,结果为:
70%散布密集界:
M249伞兵型:100米25.7厘米X15.4厘米,600米136厘米X96厘米;
M249标准型:100米24.8厘米X21.3厘米,600米132厘米X125厘米;
AUG轻机枪:100米21.3厘米X22.8厘米,600米80厘米X90厘米(TG果然测试了AUG)
56轻机枪:600米91厘米X84厘米(M249显然不如56
3、按我军战术训练模式测试,选3名优秀射手进行机枪1-6练习射击,M249伞兵型评价及格,标准型评价勉强良好,AUG则是良好以上。
环境测试:
-28度到-40度,低温测试,故障率0.19%,经冷冻-射击-不擦拭-室内返霜-冷冻循环,使用良好,用小气孔即可射击,从1.5米高处从6个方向跌落冻土地,使用正常;
36-39度高温测试,地温69度,暴晒2小时后小气孔射击,故障率0.17%,工作可靠
在含沙量1.54公斤/方的泥水中,浸泡2小时,用弹链供弹,即使用大气孔也无法射击,弹匣供弹则一切正常
风沙环境中,大气孔射击,风速4-6米/秒,蒙尘20分钟,故障率1.1%。基本通过,风速8米/秒以上,无法通过。
高温高湿环境,射击后不擦拭,淋雨2天,表面基本无锈,对比试验的国产武器,严重锈蚀,表面已呈红色
原帖由 G6-52L 于 2007-12-7 00:06 发表
高温高湿环境,射击后不擦拭,淋雨2天,表面基本无锈,对比试验的国产武器,严重锈蚀,表面已呈红色

;P 传说中的表面处理技术:D
M249枪管短,精度确实不高。但是考虑到它是班用机枪,近距离压制用的;老美又惯于强调火力,远距离上还有通用机枪m240,再远了还有重机枪和狙击。
土共老百姓好好看看什么才是好枪吧。
在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现代兵器>介绍M249的文章中,提到了上述部分内容,好象还提到,当时实验的MINIMI散布大的问题,美国刚装备的时候也有反映,后来出厂的有所改进

杂志不在手边,凭记忆
是最初的249吧!!!
是最初的249,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美军基本反应不是很好,颇多怨言.
明白美军子弹消耗大了,10000发扫倒一个:D
2天就能锈?
对6个靶子各打20个单发,结果为:
70%散布密集界:
M249伞兵型:100米25.7厘米X15.4厘米,600米136厘米X96厘米;
M249标准型:100米24.8厘米X21.3厘米,600米132厘米X125厘米;
AUG轻机枪:100米21.3厘米X22.8厘米,600米80厘米X90厘米(TG果然测试了AUG)
56轻机枪:600米91厘米X84厘米(M249显然不如56)
3、按我军战术训练模式测试,选3名优秀射手进行机枪1-6练习射击,M249伞兵型评价及格,标准型评价勉强良好,AUG则是良好以上。 ...

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轻机枪的精度考核要考核 单发 呢?

要是碰上只有连发档的机枪怎么办?
原帖由 抗病毒颗粒 于 2007-12-7 13:15 发表
明白美军子弹消耗大了,10000发扫倒一个:D


你也不先看看那个平均10000发扫倒一个的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原帖由 papop 于 2007-12-7 16:52 发表


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轻机枪的精度考核要考核 单发 呢?

要是碰上只有连发档的机枪怎么办?

米你米好像就是没有单发的啊?
  为什么要考核单发?轻机枪单发射击概率不高。
看来M249故障率并非媒体宣传的那么高
原帖由 aspwoman 于 2007-12-7 18:32 发表
  为什么要考核单发?轻机枪单发射击概率不高。

   考核单发也是必要,当然这指标没有连射要求重要。
   美军确实曾嫌249散布大,枪身菱角太分明,挂人,我国购买的多半是早期产品。
   我个人觉得M249的枪管确实短了点,但是还好比M4长,初速还是够。M249在小口径机枪里算重的,枪管长了重量还要增加一点。
原帖由 南方 于 2007-12-7 14:28 发表
2天就能锈?

  某些TG枪,边打边淋雨,一个小时就现红锈——高温加潮湿,致锈无敌啊!
  原文大概在81年或80年的内部杂志上可以找到。
原帖由 山人256 于 2007-12-7 21:14 发表

  某些TG枪,边打边淋雨,一个小时就现红锈——高温加潮湿,致锈无敌啊!

  不是我们的书刊一介绍中国武器就是可靠耐用么?总是夸奖我们的武器验收标准高[:a12:]
内部机构可靠耐用大约是问题是不大的,表面嘛……
M249最傻的地方就是弹匣供弹功能。
我想应该是早期的M294吧!后来改进了!《兵器知识》上有过介绍的!
M249弹匣供弹很傻吗?没看出来。如果班用机枪射手没弹链了怎么办?干着急?二战的轻机用20发弹匣的也不少,难道它们也很不实用?
麻烦了点,复杂了点,总比没有好。一战至今,主流班用机枪绝大部分都选择了使用或兼顾非弹链供弹具的机枪,这是战场的需要。即使德国目前选择了新的5.56弹链机枪,前提是仍有G36轻机型保底。貌似苏联的RPD也没风光多久。
原帖由 农业银行 于 2007-12-8 10:35 发表
M249最傻的地方就是弹匣供弹功能。


这个功能现在实战中用到少,不代表它没有存在的价值,毕竟轻机枪是步兵班中最耗弹药的枪,弹链都打光了,只有步枪手的弹匣用时,弹匣供弹就体现出其价值了。

我觉得,M249最应该取消的是弹链供弹功能,干脆就通用M16弹匣,平时用C-MAG的100发弹鼓。这样复杂沉重的弹链供弹机构就减下来了,M249空枪重起码能控制在5公斤左右。

而在火力持续性上,由于换弹鼓远比换弹链箱要快捷方便的多,所以100发弹鼓的火力持续性并不比200发弹链箱差多少,比M249的100发弹链袋更胜之。
没有单发装置的机枪如何单发?
实弹与教练弹混装,呵呵,个人猜想

用弹鼓替换弹链,如果弹药都装在供弹具里,容纳相同弹药的弹鼓的体积和重量比弹盒要大,当弹药数量增加时,机枪本身重量轻的优势就越来越小,总体重量反而会超过弹链机枪
我大概算过,大概带300发以内时,95班机比M249轻,超过300发,就是M249轻了

按http://www.gun-world.net/singapore/ultimax/ultimax.htm,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非研制5.56mm步兵自动步枪",如果枪重是要求上限,200多发已经比M249重,如果是理想重量,则是400发时与M249相当

如果是部分弹药以散弹的形式存在,则在战斗中需要旁人帮忙装填供弹具,据介绍,二战时英国步兵班布伦机枪是这样做的

记得BOAR说过,苏军是因为用弹鼓的RPK的体积和重量太大,在山地很不方便,所以改用PKM (这个说法我也有怀疑,毕竟弹药不一样)
请教 singaporearmy :
在新加坡,一般情况下,士兵获发的子弹,是什么形式? 是散装的,装在桥夹上,预装在弹匣/弹鼓中?
其他国家,例如美军,又是怎么样的?
在新加坡,只有紧急快反部队(接到警报2个小时出发)才是领到预装在弹匣/弹鼓的弹药。其他的都是箱装,发放到各小单位自己按额分配。军队的行动在时间上一般都是比较充裕的,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填装弹药。
美军也是如此,其实新加坡很多也是想美军学习的,毕竟人家经历过的太多了有很多现成的经验。
]]
桥夹通过转接片直接压弹的应该很多吧
弹匣就用桥夹+快速装弹器 应该挺快的
弹鼓就是散装+81式无敌快装弹鼓 哈哈 只是那种弹鼓容易磕到变形然后影响供弹
原帖由 papop 于 2007-12-7 16:52 发表


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轻机枪的精度考核要考核 单发 呢?

要是碰上只有连发档的机枪怎么办?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机枪就是机枪,为什么拿出的却是单发的数据,连发的数据呢????
机枪的单发测验,就像狙击步枪的50米、100米散布测试一样,没有任何实战意义,但是必不可少,这是检验枪支本身固有精度的过程,连发测试人为因素太大了。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M249机枪的主要用途就是中近距离密集火力压制,较低的精度、大容量供弹具、快速更换的枪管。参加测试的应该是早期M249,以不可靠著称,在80年代后期进行过改进,否则以其在大风沙中基本不能用的特性,是不可能参加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
原帖由 papop 于 2007-12-8 14:59 发表


这个功能现在实战中用到少,不代表它没有存在的价值,毕竟轻机枪是步兵班中最耗弹药的枪,弹链都打光了,只有步枪手的弹匣用时,弹匣供弹就体现出其价值了。

我觉得,M249最应该取消的是弹链供弹功能,干脆就 ...

你有没有考虑到弹药的体积问题!一百发的弹鼓比一百发的弹链大多了!而且弹鼓供弹的故障率也不会小到那去。我想的是取消弹匣供弹用弹链供弹!
我记的是88年第2期还是第10期的《现代兵器》里面就是登的这个评测结论。下周回家翻翻。
80年代末的《现代兵器》,分别登了FNC、M249、FAMAS、AUG,可惜我的这几期杂志不知放哪个角落了
原帖由 G6-52L 于 2007-12-10 20:50 发表

在80年代后期进行过改进,否则以其在大风沙中基本不能用的特性,是不可能参加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



-------------------------------------
从这个短片看改进后也不行
某华裔美军士兵自己拍的巴格达激战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27576&extra=page%3D2
]]
……
果然啊,看来这个定律还是很有依据的,莫非以后要直接给士兵武器装备采购费,自己选购装备?
原帖由 做梦的大狗 于 2007-12-9 01:37 发表
桥夹通过转接片直接压弹的应该很多吧
弹匣就用桥夹+快速装弹器 应该挺快的
弹鼓就是散装+81式无敌快装弹鼓 哈哈 只是那种弹鼓容易磕到变形然后影响供弹



我听到的说法是:81式机枪的弹鼓磕碰后容易变形,但对供弹影响不大。

哪种说法才是对的呢???
今年2次打81班机,都遇到弹鼓不供弹的情况,弹鼓看不出有没变形

第一次是打了几个短点射后不供弹,将弹鼓取下,发现出弹口处的那个子弹出了一半,取下子弹后,弹鼓装上枪没再出问题;但旁边的人有个弹鼓的子弹卡在出弹口,用上了钳子、螺丝刀等工具,折腾了好一会才取下来
几个月后的最后一个弹鼓,是不论打短点射还是长点射,一停下再扣扳机都没反应,取下弹鼓看不出问题,膛内也无弹,重新装上枪上膛,又可以扣一次来个点射,又不供弹,如此几次,最后是工作人员按领导的建议,拧紧弹簧,扣住扳机不放,一泻到底;这次好象其他人没遇到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