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传》上市:邓力群任编写组长(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52:20
《胡乔木传》上市(图)
2015-04-14 09:38 观察者网 0

《胡乔木传》,当代中国出版社
  澎湃新闻今日(4月13日) 报道,由邓力群担任组长编写的《胡乔木传》在2015年1月出版,并在春节后低调上市。该书由1994年成立的“《胡乔木传》编写组”所著。胡乔木传记编写组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组长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邓力群(1915年—2015年2月10日);副组长为著名党史、国史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著名党史、国史专家、当代中国史研究原副所长程中原。编写组其他成员包括胡乔木之女胡木英、胡乔木秘书朱佳木等。
  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该书“后记”,其中详细介绍了该书历时20年的出版过程。以下为“后记”全文。
  1994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胡乔木传》编写组,主要任务是:“编辑出版各种专题文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胡乔木的生平进行研究,写出有思想历史深度的《胡乔木传》。”并指出:“这些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系统地总结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文化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所有专题文集和传记文稿完成后,仍请邓力群、胡绳同志和了解乔木同志的有关老同志审阅定稿。”
  1994年8月,由邓力群同志任组长的《胡乔木传》编写组正式成立。编写组在完成胡乔木同志生前编定的三卷本《胡乔木文集》出版任务后,陆续编辑出版了专题文集11种,包括:《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及其增订本,“乔木文丛”6种(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谈新闻出版、谈语言文字、谈文学艺术、书信集、诗词集),《胡乔木集》《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过两次增订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与此同时,编写组成员们对胡乔木生平进行研究,就若干重要问题,陆续撰写了一些论文和文章。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由程中原、朱元石、王玉祥三人执笔,于2006年写成《胡乔木传》初稿。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胡乔木传》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第一、四单元由程中原执笔,第三、五、六单元由朱元石执笔,第二单元由王玉祥执笔。初稿经传记组内黎虹、卢之超、李今中和执笔者一起通读、讨论、修改;又征求逄先知、龚育之、有林、卫建林、蒋振云等同志的意见并由执笔者进行修改;再由程中原同责任编辑张永(当代中国出版社)、张伟珍(人民出版社)通读、讨论并请执笔者修改。此后,邓力群同志责成编写组副组长程中原对经过上述三轮修改的书稿进行统改。逐章报送邓力群同志审读提出修改意见。这一轮统改工作自2007年10月起,至2010年7月,历时将近三年。自2010年7月起,程中原按照邓力群同志的意见进行第二轮统改。每改完一个单元,即送张永、张伟珍进行编辑加工,同时把统改情况向邓力群同志汇报,听取指示,不断改进。经过三个月如此往复工作,终于完成。邓力群同志于2010年9月19日写出《〈胡乔木传〉审读意见》。2011年1月,印出清样稿呈报中央审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即将书稿分送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等八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编写组成员听取了逄先知、金冲及、宋木文、有林等了解胡乔木的同志的意见,听取了胡乔木同志子女胡木英、胡石英和亲属胡贻志、张汝谋等同志的意见。
  为保证《胡乔木传》的质量,邓力群同志邀请金冲及同志担任编写组副组长,负责指导修改工作并定稿。编写组程中原、黎虹、卢之超、朱佳木、胡木英、朱元石同志按照八单位审读意见和修改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再交金冲及同志逐章逐节审改。这样的修改进行了三轮,至2012年11月完成。
  中宣部将《胡乔木传》2012年12月送审本再次分送中央八个单位审读,得到这些单位的肯定。2013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编写组几位同志又对这些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研究,认真处理,从内容、结构到文字,又作了不少修改。对全书所有引文、注释的出处,由李今中同志负责,同当代中国研究所刘仓、曹守亮两位副研究员,一一进行了核校。在此基础上,程中原同志对全书的修改进行汇总整合,经朱佳木同志审阅,由金冲及同志定稿。2013年9月,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履行出版手续。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委托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审读,于2014年7月批准出版。
  《胡乔木传》的编写,从准备到完成,历时二十余年,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中办、中宣部的领导,得到中央档案馆和相关部门档案馆的大力支持,承蒙中央不少部委、很多老同志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书中照片、手迹、书影是由胡木英主持,黎虹、李今中和当代中国研究所李建斌参与选配的。对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胡乔木传》编写组
  2014年7月16日http://news.sina.cn/gn/2015-04-14/detail-iawzuney3386841.d.html?from=wap《胡乔木传》上市(图)
2015-04-14 09:38 观察者网 0

《胡乔木传》,当代中国出版社
  澎湃新闻今日(4月13日) 报道,由邓力群担任组长编写的《胡乔木传》在2015年1月出版,并在春节后低调上市。该书由1994年成立的“《胡乔木传》编写组”所著。胡乔木传记编写组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组长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邓力群(1915年—2015年2月10日);副组长为著名党史、国史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著名党史、国史专家、当代中国史研究原副所长程中原。编写组其他成员包括胡乔木之女胡木英、胡乔木秘书朱佳木等。
  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该书“后记”,其中详细介绍了该书历时20年的出版过程。以下为“后记”全文。
  1994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胡乔木传》编写组,主要任务是:“编辑出版各种专题文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胡乔木的生平进行研究,写出有思想历史深度的《胡乔木传》。”并指出:“这些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系统地总结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文化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所有专题文集和传记文稿完成后,仍请邓力群、胡绳同志和了解乔木同志的有关老同志审阅定稿。”
  1994年8月,由邓力群同志任组长的《胡乔木传》编写组正式成立。编写组在完成胡乔木同志生前编定的三卷本《胡乔木文集》出版任务后,陆续编辑出版了专题文集11种,包括:《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及其增订本,“乔木文丛”6种(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谈新闻出版、谈语言文字、谈文学艺术、书信集、诗词集),《胡乔木集》《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过两次增订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与此同时,编写组成员们对胡乔木生平进行研究,就若干重要问题,陆续撰写了一些论文和文章。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由程中原、朱元石、王玉祥三人执笔,于2006年写成《胡乔木传》初稿。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胡乔木传》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第一、四单元由程中原执笔,第三、五、六单元由朱元石执笔,第二单元由王玉祥执笔。初稿经传记组内黎虹、卢之超、李今中和执笔者一起通读、讨论、修改;又征求逄先知、龚育之、有林、卫建林、蒋振云等同志的意见并由执笔者进行修改;再由程中原同责任编辑张永(当代中国出版社)、张伟珍(人民出版社)通读、讨论并请执笔者修改。此后,邓力群同志责成编写组副组长程中原对经过上述三轮修改的书稿进行统改。逐章报送邓力群同志审读提出修改意见。这一轮统改工作自2007年10月起,至2010年7月,历时将近三年。自2010年7月起,程中原按照邓力群同志的意见进行第二轮统改。每改完一个单元,即送张永、张伟珍进行编辑加工,同时把统改情况向邓力群同志汇报,听取指示,不断改进。经过三个月如此往复工作,终于完成。邓力群同志于2010年9月19日写出《〈胡乔木传〉审读意见》。2011年1月,印出清样稿呈报中央审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即将书稿分送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等八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编写组成员听取了逄先知、金冲及、宋木文、有林等了解胡乔木的同志的意见,听取了胡乔木同志子女胡木英、胡石英和亲属胡贻志、张汝谋等同志的意见。
  为保证《胡乔木传》的质量,邓力群同志邀请金冲及同志担任编写组副组长,负责指导修改工作并定稿。编写组程中原、黎虹、卢之超、朱佳木、胡木英、朱元石同志按照八单位审读意见和修改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再交金冲及同志逐章逐节审改。这样的修改进行了三轮,至2012年11月完成。
  中宣部将《胡乔木传》2012年12月送审本再次分送中央八个单位审读,得到这些单位的肯定。2013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编写组几位同志又对这些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研究,认真处理,从内容、结构到文字,又作了不少修改。对全书所有引文、注释的出处,由李今中同志负责,同当代中国研究所刘仓、曹守亮两位副研究员,一一进行了核校。在此基础上,程中原同志对全书的修改进行汇总整合,经朱佳木同志审阅,由金冲及同志定稿。2013年9月,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履行出版手续。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委托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审读,于2014年7月批准出版。
  《胡乔木传》的编写,从准备到完成,历时二十余年,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中办、中宣部的领导,得到中央档案馆和相关部门档案馆的大力支持,承蒙中央不少部委、很多老同志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书中照片、手迹、书影是由胡木英主持,黎虹、李今中和当代中国研究所李建斌参与选配的。对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胡乔木传》编写组
  2014年7月16日http://news.sina.cn/gn/2015-04-14/detail-iawzuney3386841.d.html?from=wap
邓力群是汉子,胡乔木不是
可见,一个个的人,都要有独立性才行。否者都是别人家的奴才。都什么年头了,还搞人身依附关系。
和郭沫若有一拼。
上个月倒是见了金冲及的儿子,社科院近代史所的副所长了,挺有意思的人,我说对太平洋战争一直挺有兴趣,他立刻就从书柜里拿出一套书,“这本很好,你拿去看看”,再聊到南京大屠杀,我说读卖新闻虽然现在比较右,不过这件事上三观比较正,又立刻从书柜里拿出读卖新闻社出的书,“拿去看看吧”,等会儿聊到他们所搞的中日韩三国共同编写近代史教科书,又站起来,拿过来好几本

离开的时候,我手里大概已经有10几斤的书了……{:soso_e127:}
上个月倒是见了金冲及的儿子,社科院近代史所的副所长了,挺有意思的人,我说对太平洋战争一直挺有兴趣,他 ...
书咋样⊙▽⊙
亲爸爸 发表于 2015-4-14 17:04
书咋样⊙▽⊙
还没看呢,最近忙。下个月闲下来慢慢看吧
上个月倒是见了金冲及的儿子,社科院近代史所的副所长了,挺有意思的人,我说对太平洋战争一直挺有兴趣,他 ...
是不是金灿荣?
千古完人空一格 发表于 2015-4-14 18:29
是不是金灿荣?
年纪对不上吧。老金头发都快掉光了
年纪对不上吧。老金头发都快掉光了
头发掉了可能是脱发的原因。陈佩斯葛优就是三十多岁掉光了的
sheng不如死 发表于 2015-4-14 16:02
上个月倒是见了金冲及的儿子,社科院近代史所的副所长了,挺有意思的人,我说对太平洋战争一直挺有兴趣,他 ...
只能说这人很慷慨呀——当然对于这种岗位工作的人来说——书已经多得没地方放了——不过足下干什么工作的——高校文史类教师?
毛泽东此时仍很信赖胡乔木,知道胡乔木是老实人,说的是老实话,所以,虽然胡乔木汇报的材料不是他想要的,他也没有怪罪胡;其二,胡乔木所调查的地方是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家乡遇到了困难,主席岂能不管?然而,胡乔木却把毛泽东对家乡问题的重视当作毛泽东又想反“左”的信号。于是1961年5月,当胡乔木结束调查赶回北京向主席汇报时,他谈到了反“左”的问题:

当胡乔木返回北京时,已是盛夏季节。尽管一路劳累,胡乔木还是赶紧去毛泽东那里报告调查情况。谈话中,胡乔木为庐山会议纠“左”未能持续下去而深感遗憾,他还谈到庐山会议时的一件事,就是当时刘少奇曾经想提出写个反“左”的文件的建议。形势已经如此,毛泽东自然说不出什么,他只是说:“啊,有这回事!”

笔者认为,胡乔木的这次谈话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因为,胡乔木这番话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庐山会议其时已经尘埃落定,毛泽东已经把庐山会议定性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猖狂进攻,而他“却为庐山会议纠‘左’未能持续下去而深感遗憾”,毛泽东听了,做何感想?第二,他不该把刘少奇未公开的建议私下汇报给毛泽东,不管他是有心还是无意,客观上这样做会使两个高层领导产生误会或龃龉。

不久,中央召开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胡乔木向毛汇报庐山会议期间刘准备建议搞一个反‘左’文件的事传了出去。这件事引起刘对胡极大的反感。在会议上,刘严厉地批评了胡乔木”。结果,会议还没结束,胡乔木的老毛病——神经衰弱——犯了,且来势凶猛以至于无法工作,不得已,他向中央写了报告,提出长期病休。

和主席之间的私密谈话在中央会议上传了出去,这既是胡乔木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是他无法追问的问题,他为此既受到刘少奇的严厉批评,也再次吞下了“两边不讨好”的苦果。他老毛病的发作与此有很大关系。

1949年解放后,胡乔木在思想上总是赶不上趟,总是赶不上主席的节奏,总是需要主席“猛击一掌”,才会突然醒悟,才会气喘吁吁跟上来。然而,如此苦苦追赶,他的身心疲惫到了1961年恐怕已处于一种一触即溃的临界状态。另外,由于当时的高层领导常常意见不合,胡乔木为此难以摆脱左右为难的困境。他曾经因为不听陈云的建议而既得罪了陈云也惹恼了主席,而这次他又把两位最高层的领导全得罪了。“中共最高层的两位领导人的严厉批评,给胡乔木带来的压力难以想象”。这时候的胡乔木,除了提出长期病休外,还能找到更好的全身而退的办法吗?  

上个月倒是见了金冲及的儿子,社科院近代史所的副所长了,挺有意思的人,我说对太平洋战争一直挺有兴趣,他 ...
金儿子写什么好东西了,他爸爸就靠看档案的特权,写的东西很一般,比杨奎松差太远了,杨奎松人才可惜,没当上官。
好喝二锅头 发表于 2015-4-15 08:15
只能说这人很慷慨呀——当然对于这种岗位工作的人来说——书已经多得没地方放了——不过足下干什么工作的 ...
是啊,挺不错的人。一句话:读书人也。
我自己嘛,体制外闲人一枚。
王夭謿! 发表于 2015-4-15 10:22
金儿子写什么好东西了,他爸爸就靠看档案的特权,写的东西很一般,比杨奎松差太远了,杨奎松人才可惜,没 ...
我也是网上看的,金冲及虽然跟杨奎松学术观点不同,但对后者提携奖掖之处很多,两人关系也很不错。

至于一个外行用几个字就把学界前辈踩在脚下,仅仅通过自己的立场和喜好就拍一个、吹一个,我只能呵呵了。
千古完人空一格 发表于 2015-4-14 18:29
是不是金灿荣?
不是一个人。

sheng不如死 发表于 2015-4-15 11:54
我也是网上看的,金冲及虽然跟杨奎松学术观点不同,但对后者提携奖掖之处很多,两人关系也很不错。

至 ...


我只是感到可惜,金冲及有宝贵的机会接触别人看不到的保密档案,却还是按八股套路吹喇叭、抬轿子,太没劲,要是把看档的机会给杨奎松,历史又将重写了,杨奎松取得的伟大学术成就与他毕业后在社科院看过部分抗战时期密档直接有关,但现在他看不着档案了,写建国后的文章逊色不少。高华几乎看不到档案,延安时期社会部密档更不会向他开放,他写红太阳完全靠公开资料,所以主观色彩浓。
sheng不如死 发表于 2015-4-15 11:54
我也是网上看的,金冲及虽然跟杨奎松学术观点不同,但对后者提携奖掖之处很多,两人关系也很不错。

至 ...


我只是感到可惜,金冲及有宝贵的机会接触别人看不到的保密档案,却还是按八股套路吹喇叭、抬轿子,太没劲,要是把看档的机会给杨奎松,历史又将重写了,杨奎松取得的伟大学术成就与他毕业后在社科院看过部分抗战时期密档直接有关,但现在他看不着档案了,写建国后的文章逊色不少。高华几乎看不到档案,延安时期社会部密档更不会向他开放,他写红太阳完全靠公开资料,所以主观色彩浓。
王夭謿! 发表于 2015-4-15 12:29
我只是感到可惜,金冲及有宝贵的机会接触别人看不到的保密档案,却还是按八股套路吹喇叭、抬轿子,太没 ...
不能因为观点与自己不符,就说人家是吹喇叭、抬轿子吧?CD这么多自干五,又是收了谁的好处,给谁“抬轿子”呢?从学术的角度,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别人的观点;从做人做事的角度,也应该多看别人的长处,是不是?金冲及虽然对杨奎松的一些观点不同意,但是作为一名学界前辈,对杨的学术还是有很多赞赏的话的,这就是胸怀。

当然我完全同意应该把资料都尽快公开,现在的中国已经具备了面对一切历史的心理厚度和学术能力,重要的材料当然应该全社会共享,只有在真实、全面的材料的基础上,中国的学术、中国人的思想深度,才会更进一步提高。

另外,我可不认为现在很多资料没公开,是因为这些老头儿们为了自身利益而故意卡着。还是宣传部门上层尚未想通的缘故吧。
不能因为观点与自己不符,就说人家是吹喇叭、抬轿子吧?CD这么多自干五,又是收了谁的好处,给谁“抬轿子 ...
你是位好好先生,你要有女儿,我一定娶了当老婆。
王夭謿! 发表于 2015-4-15 17:08
你是位好好先生,你要有女儿,我一定娶了当老婆。
好吧。不过我还没女儿呢,你有得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