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炮轰假语文:再别康桥不是讲热爱祖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7:36:35
王旭明炮轰假语文:再别康桥不是讲热爱祖国

[size=12.142857551574707px]

2015年04月12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报道:“语文教育脱离文本,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充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语文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师不能单讲课文,摒弃生活”……近日,在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举行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对当下的语文教育进行了反思。
“真假语文”引发语文教育争议
2012年11月2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的聚龙外国语学校,来自全国14个省份32所学校的教师代表联合发表《聚龙宣言》,从6个方面倡议语文教育应该回归本真。
此后两年多时间里,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带领“真语文团队”在全国各地推广“真语文”概念。“王旭明炮轰‘假语文’”的字眼也常见诸媒体。
今年4月2日,在“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厦门站”开幕式上,王旭明概括“真语文”为:真教、真学和真评。
王旭明认为,现在的语文教育存在很多的“假语文”。“《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对友人和情人的怀念,有些老师非得说它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情感。这就是明显的‘假语文’。‘真语文’在教学效果上能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假语文’是在耽误学生的时间。”
关于“假语文”的范畴,王旭明还列举了诸多事例。在他看来,语文考试不该仅限于一张试卷,应该将“听说读写”的考核同时推进。“即使已经读高中的学生,在生活中都不能习惯地使用礼貌用语。”他认为,这些现状是由如今的“假语文”教育导致的。
面对王旭明对“真语文”的解释,参会的一些老师有自己的理解。“他所讲的‘真语文’就是针对现在不良的教学现象提出更好的方法。‘真语文’的概念太绝对,可阐释的空间也太大了。”厦门市一名从事语文教育26年的教师告诉记者,没有“真假语文”,只有“深浅语文”或者“好坏语文”。
语文教育缘何易受争议
“语文教育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社会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评一评语文教育的不足。数学、物理等学科就没有语文这样的评论空间,就像每年的语文高考题目都会掀起一阵舆论热潮。”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室中学语文科主任俞发亮分析道。
他认为,一些教师提出的有关语文教学的不足,并非语文课堂上才有。许多其它科目上也会有,只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特殊性,才让公众将对整个教育的批评都加在了语文教育上。
在活动现场的大屏幕上,不时出现现场教师关于“语文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观点。“语文教育偏离生活”是其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福建省特级教师李日方认为,这是部分语文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的一种表现。
曾是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他举例道:“一个学生因为生病没能参加考前复习,但最终的成绩也没有什么区别。由此可见,一个学生的成绩高低受备考复习的影响并不大。而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花在其它能切实让学生受益的内容上。”
他认为,素质教育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语文素质高的人是不怕考试的。一些语文老师专门拿出过多时间来备考复习,是对自己授课没有信心的表现。
不过,这对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显得“有点头疼”。厦门市集美中学一语文教师告诉记者:“应试教育的体制让教师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但这并不和素质教育相冲突,只是在有限的课时下,我们得覆盖到应该教授的知识点。这就导致了‘满堂灌’现象。”
在改革和争议中渐行渐好
其实,关于语文教育的争议还有很多,比如:教学本体的转换、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浅、教学环节的设置等等。稍有不慎,这些问题都可以拿来当做“抨击”语文教育不足的事例。
在多媒体教学逐渐普及的当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搜索、复制、粘贴、念PPT。”这一系列动作被调侃为“新型偷懒教师”的通病。
欧鹏举是长沙一中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真语文说课大赛”2014年度总决赛上摘得冠军。他说:“随着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普及,不少语文老师过于依赖新媒体,有的老师直接念起了PPT,对文本分析得不够透彻。老师没能理解吃透文本,学生自然学不好。”
语文教育虽历经多次改革,但也难免遭到大众的争议。据了解,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国语文课时数1955年占43%左右。最高是在1963年,占到47.1%。文革以后逐年下降,一直到目前的21.4%。
据最新的语文高考改革方案,明年的高考语文将增加分值,增加的部分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这和近年来民间不断呼吁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离不开。这一举措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语文教育的一次进步。
“目前的语文教育确实有诸多方面亟待改革,但也确实走在改革的路上了。”俞发亮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语文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还是得看语文教师的授课功力。





王旭明炮轰假语文:再别康桥不是讲热爱祖国

[size=12.142857551574707px]

2015年04月12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报道:“语文教育脱离文本,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充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语文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师不能单讲课文,摒弃生活”……近日,在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举行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对当下的语文教育进行了反思。“真假语文”引发语文教育争议2012年11月2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的聚龙外国语学校,来自全国14个省份32所学校的教师代表联合发表《聚龙宣言》,从6个方面倡议语文教育应该回归本真。此后两年多时间里,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带领“真语文团队”在全国各地推广“真语文”概念。“王旭明炮轰‘假语文’”的字眼也常见诸媒体。今年4月2日,在“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厦门站”开幕式上,王旭明概括“真语文”为:真教、真学和真评。王旭明认为,现在的语文教育存在很多的“假语文”。“《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对友人和情人的怀念,有些老师非得说它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情感。这就是明显的‘假语文’。‘真语文’在教学效果上能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假语文’是在耽误学生的时间。”关于“假语文”的范畴,王旭明还列举了诸多事例。在他看来,语文考试不该仅限于一张试卷,应该将“听说读写”的考核同时推进。“即使已经读高中的学生,在生活中都不能习惯地使用礼貌用语。”他认为,这些现状是由如今的“假语文”教育导致的。面对王旭明对“真语文”的解释,参会的一些老师有自己的理解。“他所讲的‘真语文’就是针对现在不良的教学现象提出更好的方法。‘真语文’的概念太绝对,可阐释的空间也太大了。”厦门市一名从事语文教育26年的教师告诉记者,没有“真假语文”,只有“深浅语文”或者“好坏语文”。语文教育缘何易受争议“语文教育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社会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评一评语文教育的不足。数学、物理等学科就没有语文这样的评论空间,就像每年的语文高考题目都会掀起一阵舆论热潮。”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室中学语文科主任俞发亮分析道。他认为,一些教师提出的有关语文教学的不足,并非语文课堂上才有。许多其它科目上也会有,只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特殊性,才让公众将对整个教育的批评都加在了语文教育上。在活动现场的大屏幕上,不时出现现场教师关于“语文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观点。“语文教育偏离生活”是其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福建省特级教师李日方认为,这是部分语文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的一种表现。曾是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他举例道:“一个学生因为生病没能参加考前复习,但最终的成绩也没有什么区别。由此可见,一个学生的成绩高低受备考复习的影响并不大。而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花在其它能切实让学生受益的内容上。”他认为,素质教育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语文素质高的人是不怕考试的。一些语文老师专门拿出过多时间来备考复习,是对自己授课没有信心的表现。不过,这对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显得“有点头疼”。厦门市集美中学一语文教师告诉记者:“应试教育的体制让教师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但这并不和素质教育相冲突,只是在有限的课时下,我们得覆盖到应该教授的知识点。这就导致了‘满堂灌’现象。”在改革和争议中渐行渐好其实,关于语文教育的争议还有很多,比如:教学本体的转换、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浅、教学环节的设置等等。稍有不慎,这些问题都可以拿来当做“抨击”语文教育不足的事例。在多媒体教学逐渐普及的当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搜索、复制、粘贴、念PPT。”这一系列动作被调侃为“新型偷懒教师”的通病。欧鹏举是长沙一中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真语文说课大赛”2014年度总决赛上摘得冠军。他说:“随着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普及,不少语文老师过于依赖新媒体,有的老师直接念起了PPT,对文本分析得不够透彻。老师没能理解吃透文本,学生自然学不好。”语文教育虽历经多次改革,但也难免遭到大众的争议。据了解,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国语文课时数1955年占43%左右。最高是在1963年,占到47.1%。文革以后逐年下降,一直到目前的21.4%。据最新的语文高考改革方案,明年的高考语文将增加分值,增加的部分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这和近年来民间不断呼吁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离不开。这一举措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语文教育的一次进步。“目前的语文教育确实有诸多方面亟待改革,但也确实走在改革的路上了。”俞发亮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语文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还是得看语文教师的授课功力。

http://edu.ifeng.com/a/20150412/41049717_0.shtml


语文书夹带了很多政治的东西。
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别康桥》,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翻译过来的。他要是爱祖国,用得着写英文吗?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都到了南海了,这小婢养的还在想着康桥,这能是思念祖国吗?
看来要肃清反动文人徐志摩了,幸亏人家已经死了多年
中华民族还在排毒阶段,肃清遗毒还需要时间,等着吧,再过几十年
这个关键不是什么假语文。而是要把一个明显的不爱国者,甚至于有强烈媚外行为的小资硬要说成是个爱国者。这不是假语文,而是公知们的反攻倒算。当爱国的林徽因成了婊子,卖国的张爱玲成为偶像的今天,媚外的徐志摩被包装成爱国者那就成了理所当然了。那位林公知明显是误伤队友啊
中华民族还在排毒阶段,肃清遗毒还需要时间,等着吧,再过几十年
id牛逼的不行啊。
看来要肃清反动文人徐志摩了,幸亏人家已经死了多年
我晕倒。他乃小资产阶级情调,革命志士要打倒反动派了?
徐志摩这种的要是被高岗看到了,铁定被批成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其实高岗有时候说话还真够精辟的了。
语文考试不该仅限于一张试卷,应该将“听说读写”的考核同时推进。“即使已经读高中的学生,在生活中都不能习惯地使用礼貌用语。”他认为,这些现状是由如今的“假语文”教育导致的。

——前半句还真有道理;后半句就不沾边了
说到假语文这个,我倒是想到我以前上学读苏轼的文章,老师总是说体现了苏轼淡泊名利、豪放和豁达的态度,我反正是一点没读出来。我当时就跟老师说了,一个真正能够纵情山水、淡泊名利的心胸豁达之人,谁去天天写文章说“我就是TMD爱山水啊”“老子一点都不想做官啊”“老子真不想做官啊”,我说这分明就是一个官迷屡次被贬官的人的愤懑,而且还要装清高,这哪里来的豪放和豁达?其实从历史上看,这家伙也是热衷政治投机,只不过水平太臭。
说到假语文这个,我倒是想到我以前上学读苏轼的文章,老师总是说体现了苏轼淡泊名利、豪放和豁达的态度,我 ...
你要理解中国两千年儒家知识分子出世入世的情结
AK1990 发表于 2015-4-13 10:52
说到假语文这个,我倒是想到我以前上学读苏轼的文章,老师总是说体现了苏轼淡泊名利、豪放和豁达的态度,我 ...
    如今我们是白话文时代了, 现在有几个人写得出赤壁赋呀?当然就给他跪了,其实他就是一个轻薄文人,有什么稀奇的。
   他还公开造谣,败坏学术气氛。
  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问苏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真是扯淡,学术论文伪造材料,还有没有原则?
抨击“假语文”的例子能否靠谱些?


来源:红网 作者:庄华毅 2015年04月13日 


[导读] 反假语文是好事,但站在扎实真切的立场上来反,应该可以反得更有力一些。

近日,在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举行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上,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抨击假语文,他说,《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对友人和情人的怀念,有些老师非得说它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情感。这就是明显的“假语文”。(4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很抱歉,笔者看了王旭明在厦门说的这通话后,唯一的感觉是抨击所谓“假语文”,质疑语文课“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拔高,似乎已经不需要理由了。

很简单,《再别康桥》无论从标题还是内容还是写作背景来看,完完全全是徐志摩在缅怀他在英国求学的时光。现在到底有几个语文老师会罔顾文本,“非得说它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情感”?至少在笔者遥远的学生时代,实在都没碰到过这么有想象力的老师。

那就不是“假语文”,而是“错语文”了!如果真有一个两个这样的语文老师,那么咱们这边开个玩笑,恐怕也是王旭明先生教出来的吧?

当然我们不否认,语文教育确实有需要加强的地方,确实有时候会过分拔高。

但一则,你要举例也举靠谱一些的吧?其次,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到底在想什么,如果语文老师不知道,批评者也未必知道,甚至作者自己也未必说清楚。语文老师有权利在文本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理解向学生作出他自己的解释,而不能质疑者觉得拔高,就是拔高。

反假语文是好事,但站在扎实真切的立场上来反,应该可以反得更有力一些。





http://www.wokeji.com/pl/kjjy/201504/t20150413_1042340.shtml
文无第一,教无定法,语文教育更是如此。语文教育到底该如何搞,这个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全社会都在想办法把语文教育搞好,让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更加地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语文教育的魅力,本身就是语文改革的方向。
金庸笔下的云中鹤的原型就是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