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即将撤离加沙 马瓦西村期盼8月15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20:08
 新华社艾什科尔(巴勒斯坦)8月10日电(记者黄敏 王昊) 8月15日之前,马瓦西是一个很奇特的巴勒斯坦村庄,因为它的村民被迫和自己的同胞隔离开来,与四周环绕只有咫尺之遥的犹太人邻居共同生活了30多年。因此,这里的村民更盼望着5天后以色列撤离加沙的日子,盼望着不再噤若寒蝉的日子,盼望着走向世界的自由日子。

  马瓦西村位于加沙地带古什·卡提夫犹太人定居点的深处,虽然两者之间没有铁丝网之类明显的隔离物,但还是一眼就能区分开。马路一边的犹太人定居点内,绿树红花丛中掩映着一栋栋红砖白墙的小别墅,干净整洁,赏心悦目,戴着头巾的年轻母亲推着婴儿车,惬意地在树阴下小憩,大一点的孩子在不远处的花园里尽兴地玩耍。而另一边的马瓦西村内则布满密密麻麻的简易棚屋,垃圾满地,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气味,赶着驴车的妇女身旁坐着小脏孩,脸上趴着苍蝇。

  自从5年前巴勒斯坦爆发“因提法达”(武装起义)以来,以色列掐断了马瓦西村与外界的多个通道,只留下图法赫检查站,并制定了严密的安全检查措施。以色列军方将村里每个村民都登记在案,一人发给一个编号,以确认村民身份。全村1.2万村民中约有70%的人因“安全原因”没有出关资格,而非村民一律不许进村。

  “出关还好,只需等四五个小时,回来的时候则要等上四五天,”和记者一起聊天的大叔拉米深有感触地说。他向记者这样描述回家过关的情景: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以军士兵的呼唤。每次5个人上前,一个一个地接受严格检查,甚至要撩起大袍,每个人检查都得花上十几分钟。检查站每天开放6个小时,周五、周六只有5个小时,因此每天也过不了几个人。常有一些村民为争谁先谁后而发生争执。

  由于以色列严格控制出入关,过去几年缺医少药的马瓦西村有好几个病危的孩子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夭折。更有甚者,5年前一名临盆妇女干脆在关卡生下了孩子,后来为其取名为“关卡”。记者赶到“关卡”家时吃了个闭门羹。邻居说,“关卡”他妈不愿接受记者采访,担心以色列士兵以后给她们家里找麻烦。

  “最大的问题是没人管我们,日常生活都很困难,”33岁的村民伊耶德说。巴勒斯坦在马瓦西村修建的市政设施很少,以色列人更不爱搭理,因此村里家家自挖水井,自备发电机。幸运的是,马瓦西村土地肥沃,地下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入口甘甜,完全不同于加沙地带其他地方普遍咸味很重的水源。这也是以色列把犹太人定居点选择在马瓦西村周围的主要原因。

  伊耶德家里的几个孩子正鼓着腮帮子吹气,试图点燃一堆木柴,给大家烤豆子吃。伊耶德解释说,煤气运到村里不容易,因此供应不足,要节省着点用,所以能用柴火就用柴火。“现在能用上煤气就很好了。以前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以色列军方一直禁止往村里运煤气。那段日子真是难啊,所有村民全都靠柴火过活”。

  以色列军方对进关物品有严格的要求,一周只允许日常生活用品进货一两次,因此村里杂货店里的商品很简单。采访时正巧看到一辆大货车停在杂货店前卸货,好几个孩子在那里帮忙。老板打开一大瓶可乐作为犒赏,孩子们立刻蜂拥而上,你一大口,我一大口,没几分钟就见底了。至于其他电器用品则都属于违禁品,包括相机和手机。伊耶德家里一堆小孩子看见记者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神情异常兴奋,好像恨不得钻进相机里瞧一瞧。

  “不怕你们笑话,村里5岁以下的孩子从来没有照过相,”伊耶德苦笑着说。听到这些,记者把所有孩子召集到一起,拼命地按快门。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孩子们显得格外满足。

  “以色列撤离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带儿子出去看看世界,要去汗尤尼斯、加沙城,”伊耶德期盼地说。在他的心目中,1公里之外的汗尤尼斯就是世界。事实上,他也只能带着孩子在加沙地带里面转,出不去。因为根据以色列的单边行动计划,在撤离加沙地带后,以色列仍将控制加沙地带的空中、陆地和海上对外通道,以确保本土安全。

  伊耶德20岁的弟弟艾哈迈德对以色列的撤离显得更加高兴。他打趣着说:“到时候我们这些光棍就可以娶媳妇了。”村里的小伙子比姑娘多,外面的姑娘又不愿嫁到这里来。“周围这些犹太人定居点撤离以后就好了。我们这里水甜地肥,又靠着海边,会有很多姑娘愿意嫁进来的。”

  8月15日就要到了,马瓦西村人就要开始全新的生活了。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艾什科尔(巴勒斯坦)8月10日电(记者黄敏 王昊) 8月15日之前,马瓦西是一个很奇特的巴勒斯坦村庄,因为它的村民被迫和自己的同胞隔离开来,与四周环绕只有咫尺之遥的犹太人邻居共同生活了30多年。因此,这里的村民更盼望着5天后以色列撤离加沙的日子,盼望着不再噤若寒蝉的日子,盼望着走向世界的自由日子。

  马瓦西村位于加沙地带古什·卡提夫犹太人定居点的深处,虽然两者之间没有铁丝网之类明显的隔离物,但还是一眼就能区分开。马路一边的犹太人定居点内,绿树红花丛中掩映着一栋栋红砖白墙的小别墅,干净整洁,赏心悦目,戴着头巾的年轻母亲推着婴儿车,惬意地在树阴下小憩,大一点的孩子在不远处的花园里尽兴地玩耍。而另一边的马瓦西村内则布满密密麻麻的简易棚屋,垃圾满地,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气味,赶着驴车的妇女身旁坐着小脏孩,脸上趴着苍蝇。

  自从5年前巴勒斯坦爆发“因提法达”(武装起义)以来,以色列掐断了马瓦西村与外界的多个通道,只留下图法赫检查站,并制定了严密的安全检查措施。以色列军方将村里每个村民都登记在案,一人发给一个编号,以确认村民身份。全村1.2万村民中约有70%的人因“安全原因”没有出关资格,而非村民一律不许进村。

  “出关还好,只需等四五个小时,回来的时候则要等上四五天,”和记者一起聊天的大叔拉米深有感触地说。他向记者这样描述回家过关的情景: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以军士兵的呼唤。每次5个人上前,一个一个地接受严格检查,甚至要撩起大袍,每个人检查都得花上十几分钟。检查站每天开放6个小时,周五、周六只有5个小时,因此每天也过不了几个人。常有一些村民为争谁先谁后而发生争执。

  由于以色列严格控制出入关,过去几年缺医少药的马瓦西村有好几个病危的孩子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夭折。更有甚者,5年前一名临盆妇女干脆在关卡生下了孩子,后来为其取名为“关卡”。记者赶到“关卡”家时吃了个闭门羹。邻居说,“关卡”他妈不愿接受记者采访,担心以色列士兵以后给她们家里找麻烦。

  “最大的问题是没人管我们,日常生活都很困难,”33岁的村民伊耶德说。巴勒斯坦在马瓦西村修建的市政设施很少,以色列人更不爱搭理,因此村里家家自挖水井,自备发电机。幸运的是,马瓦西村土地肥沃,地下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入口甘甜,完全不同于加沙地带其他地方普遍咸味很重的水源。这也是以色列把犹太人定居点选择在马瓦西村周围的主要原因。

  伊耶德家里的几个孩子正鼓着腮帮子吹气,试图点燃一堆木柴,给大家烤豆子吃。伊耶德解释说,煤气运到村里不容易,因此供应不足,要节省着点用,所以能用柴火就用柴火。“现在能用上煤气就很好了。以前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以色列军方一直禁止往村里运煤气。那段日子真是难啊,所有村民全都靠柴火过活”。

  以色列军方对进关物品有严格的要求,一周只允许日常生活用品进货一两次,因此村里杂货店里的商品很简单。采访时正巧看到一辆大货车停在杂货店前卸货,好几个孩子在那里帮忙。老板打开一大瓶可乐作为犒赏,孩子们立刻蜂拥而上,你一大口,我一大口,没几分钟就见底了。至于其他电器用品则都属于违禁品,包括相机和手机。伊耶德家里一堆小孩子看见记者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神情异常兴奋,好像恨不得钻进相机里瞧一瞧。

  “不怕你们笑话,村里5岁以下的孩子从来没有照过相,”伊耶德苦笑着说。听到这些,记者把所有孩子召集到一起,拼命地按快门。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孩子们显得格外满足。

  “以色列撤离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带儿子出去看看世界,要去汗尤尼斯、加沙城,”伊耶德期盼地说。在他的心目中,1公里之外的汗尤尼斯就是世界。事实上,他也只能带着孩子在加沙地带里面转,出不去。因为根据以色列的单边行动计划,在撤离加沙地带后,以色列仍将控制加沙地带的空中、陆地和海上对外通道,以确保本土安全。

  伊耶德20岁的弟弟艾哈迈德对以色列的撤离显得更加高兴。他打趣着说:“到时候我们这些光棍就可以娶媳妇了。”村里的小伙子比姑娘多,外面的姑娘又不愿嫁到这里来。“周围这些犹太人定居点撤离以后就好了。我们这里水甜地肥,又靠着海边,会有很多姑娘愿意嫁进来的。”

  8月15日就要到了,马瓦西村人就要开始全新的生活了。   
来源:新华社
苦难的加沙将要回到巴勒斯坦人民的环抱!巴勒斯坦独立建国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向巴勒斯坦人民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