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野战军真是解放战争中的神队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50:08


军坛上长盛不息的一个话题就是粟米和林米的混战,相反,解放战争中其他三个战略区:华北、中原和西北区的讨论却始终比较少,这三个区在五大战略区中实力是偏弱的,西北区人少地贫,部队始终比较少,华北区面对当面的傅作义,实力始终不及,而中原区其实在解放战争之初,在各大战略区中的实力是数一数二的,但对解放战争的贡献却经常被人忽略,以下列举中原区对解放战争的五大贡献,欢迎拍砖!

一,上党战役打残阎锡山
上党战役是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军第一次大战,阎老西得寸进尺,想要继续抢地盘,当然不能退缩,在上党的整个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共歼国民党军第19军、23军、83军等11个师约3.5万人,俘国民党军将官27名,上党战役歼灭的阎锡山部队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此后在山西,阎锡山再也没有发动过战略性的进攻行动,如果阎锡山有一部分的机动兵力,不论是转用到华北还是西北,都将是在天平上加一个重要的砝码;

二,支援东北25个团的干部
大家都知道,挺进东北的部队里,山东和华北的最多,殊不知晋冀鲁豫也支援了东北25个团的架子;

三,借调第一纵队给冀热辽
晋冀鲁豫一纵是整个战略区最强的部队,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昌起义,这个部队原本是挺进东北的,但在半路借调给了冀热辽,参加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战役,结果碰上了解放战争初期著名的败仗,一个纵队基本打残,战后从三个旅整编成两个旅;

四,豫北、晋南大战,调动山东、西北敌军
1947年,KMT军开始重点进攻山东和西北解放区,这一阶段中原区的压力是比较小的,老毛给中原区的指示就是策应山东、西北解放区,豫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0950人,调动整66、整9师回援,晋南攻势作战歼国民党军1.4万余人,后攻克运城,歼敌1.3万余人,打通了中原和西北的联系,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五,挺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实际上是一个牺牲中原区,打开整个东线局面的行动,中野4个纵队被拖瘦,拖残,但是却吸引了大量KMT军主力,当时KMT军已经占领了山东解放区几乎所有的重要城镇,华野在外线被赶得到处跑,形势十分不利,中野挺进大别山后,山东的压力瞬间就减少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济南战役、豫东战役;

总而言之,中原区很早就把自己地盘的问题解决了,基本就是不停牵制、策应,真可谓是神队友啊。。。

军坛上长盛不息的一个话题就是粟米和林米的混战,相反,解放战争中其他三个战略区:华北、中原和西北区的讨论却始终比较少,这三个区在五大战略区中实力是偏弱的,西北区人少地贫,部队始终比较少,华北区面对当面的傅作义,实力始终不及,而中原区其实在解放战争之初,在各大战略区中的实力是数一数二的,但对解放战争的贡献却经常被人忽略,以下列举中原区对解放战争的五大贡献,欢迎拍砖!

一,上党战役打残阎锡山
上党战役是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军第一次大战,阎老西得寸进尺,想要继续抢地盘,当然不能退缩,在上党的整个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共歼国民党军第19军、23军、83军等11个师约3.5万人,俘国民党军将官27名,上党战役歼灭的阎锡山部队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此后在山西,阎锡山再也没有发动过战略性的进攻行动,如果阎锡山有一部分的机动兵力,不论是转用到华北还是西北,都将是在天平上加一个重要的砝码;

二,支援东北25个团的干部
大家都知道,挺进东北的部队里,山东和华北的最多,殊不知晋冀鲁豫也支援了东北25个团的架子;

三,借调第一纵队给冀热辽
晋冀鲁豫一纵是整个战略区最强的部队,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昌起义,这个部队原本是挺进东北的,但在半路借调给了冀热辽,参加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战役,结果碰上了解放战争初期著名的败仗,一个纵队基本打残,战后从三个旅整编成两个旅;

四,豫北、晋南大战,调动山东、西北敌军
1947年,KMT军开始重点进攻山东和西北解放区,这一阶段中原区的压力是比较小的,老毛给中原区的指示就是策应山东、西北解放区,豫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0950人,调动整66、整9师回援,晋南攻势作战歼国民党军1.4万余人,后攻克运城,歼敌1.3万余人,打通了中原和西北的联系,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五,挺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实际上是一个牺牲中原区,打开整个东线局面的行动,中野4个纵队被拖瘦,拖残,但是却吸引了大量KMT军主力,当时KMT军已经占领了山东解放区几乎所有的重要城镇,华野在外线被赶得到处跑,形势十分不利,中野挺进大别山后,山东的压力瞬间就减少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济南战役、豫东战役;

总而言之,中原区很早就把自己地盘的问题解决了,基本就是不停牵制、策应,真可谓是神队友啊。。。
讨论问题就好,为什么凡事都要先打一棒子?
中野本来就不错,红4的底子,如果陈赓,刘邓相互策应,而不是一个去救驾,一个去大别山,早就打出一片新天地了.
嗯 中野就是打野带节奏的
中野的地盘不好混,只能去混线打野
中野本来就不错,红4的底子,如果陈赓,刘邓相互策应,而不是一个去救驾,一个去大别山,早就打出一片新天地了.
瞎扯淡!你知道什么叫外线作战
经略江汉,一向是北方政权对长江下游政权进行战略性攻击的主要方向。
挺进大别山不光是吸引国军主力,减轻陕北山东压力,还有一个主要作用是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动摇国统区的经济基础,减轻解放区的经济压力,扩大自己的兵源地等,战争从来不光是军事行为-------------------
终极赌王 发表于 2015-4-7 13:52
瞎扯淡!你知道什么叫外线作战
什么叫瞎扯淡?试想,刘邓大别山元气大伤,而陈粟七月分兵后打不好,还会有什么小淮海大淮海吗?战略上对头不见得战术上一定能行,这和一线将领的临场发挥,周边的形势,后勤的保障等都密不可分,这可不是宏观上能精确的.光头在战略上不是个个都错误,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各种因素太多,非光头一人能左右.毛亦然.
aaagggzzz 发表于 2015-4-7 14:05
挺进大别山不光是吸引国军主力,减轻陕北山东压力,还有一个主要作用是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动摇国统区的经济 ...
挺进大别山前刘邓和陈粟已经有相互配合的苗头,而刘邓南下后,面对华东的重兵,陈粟兵力上不占优,打大仗缺帮手,分兵是因为自己的地盘在缩水,所谓的空间换歼敌尔.而国军的硬核桃战术,分兵效果不明显.还是兵力不足,刘邓南下后,自己的老家被国军占了不少,陈粟来也没多少地盘.左右不适应.
lz少说了中野的贡献,中野最大贡献是出了286,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逆转了天朝的形式
另一个贡献是刘首先被彭坑,后来斗彭的时候,刘坚持不肯报复,人品刚刚的
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中场队员啊!
你的西北部队人比较多从哪来的?西野成立的时候只有2万多人。是五大野战军中人数最少的。
中华不败 发表于 2015-4-7 19:11
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中场队员啊!
嗯,你是神回复,您二楼请
中野本来就不错,红4的底子,如果陈赓,刘邓相互策应,而不是一个去救驾,一个去大别山,早就打出一片新天地了.
陈庚,刘邓本来就一同挺近中原的,一直在配合,何曾去救驾?
刘邓部队很关键的
三把尖刀扎进中原,中野就占了两个

当然贡献大
关键是刘伯承、邓小平这两个头有水平

还独立出一个陈赓,缩微元帅,其实要55年授勋不考虑政工和山头,粟裕和陈赓都够元帅
你还少说了一个
陈赓兵团配合林彪作战,巧妙周旋,最终堵住了差点跑出大陆的一坨国民党军
漫天雪飞 发表于 2015-4-7 20:33
你的西北部队人比较多从哪来的?西野成立的时候只有2万多人。是五大野战军中人数最少的。
打错了...sorry
gzxin 发表于 2015-4-7 21:05
陈庚,刘邓本来就一同挺近中原的,一直在配合,何曾去救驾?
陈赓纵队在晋南预定是要西渡黄河保卫陕北的,毛在命令刘邓过黄河到鲁西南后,为配合中原挺进,才命令陈赓、谢富治部不去陕北,而是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牵制胡宗南部和洛阳之敌,同时为陕北和刘邓部创造条件。
gzxin 发表于 2015-4-7 21:05
陈庚,刘邓本来就一同挺近中原的,一直在配合,何曾去救驾?
陈赓守着陕北的门户,和彭德怀配合比较多,也没有去中原。
joi0803 发表于 2015-4-7 13:56
经略江汉,一向是北方政权对长江下游政权进行战略性攻击的主要方向。
中原毕竟都是中枢~~~话说头像是哪里的?
gzxin 发表于 2015-4-7 21:05
陈庚,刘邓本来就一同挺近中原的,一直在配合,何曾去救驾?
陈谢本来就是刘邓指挥的.
后来因为要救驾才独立出来
西靠配合西北作战.
刘邓大军本来就是很厉害的
gzxin 发表于 2015-4-7 21:05
陈庚,刘邓本来就一同挺近中原的,一直在配合,何曾去救驾?
转战陕北,陈没去???
6月调陈赓陕北,6月底刘邓南下,7月陈赓挺进豫西.那么6-7月一个月时间陈赓干什么了?到陕北一月游???
如果毛早些去山西,何至于调陈保卫党中央???

我们不能用成功后的结果说当时挺进大别山是大手笔,大手笔意味着大风险.在国军重点进攻的趋势下,TG自分兵力,以往百试百灵的围点打援不灵了?为什么?点好围,援难打.陈诚的硬核桃那么好扯出空隙?
hua70616 发表于 2015-4-7 21:31
陈赓守着陕北的门户,和彭德怀配合比较多,也没有去中原。
陈赓可是过了黄河的,中原三路大军的一路,怎么没有去中原?
天蝎米罗9A63 发表于 2015-4-8 09:21
转战陕北,陈没去???
6月调陈赓陕北,6月底刘邓南下,7月陈赓挺进豫西.那么6-7月一个月时间陈赓干什么了?到 ...
1.陈赓部没有去过陕北(虽然曾有计划,但未执行)
2.不以结果来说那用什么判断?领导能力就是能比一般人看的远。如果老毛的眼界和你一样,那就成不了领袖。
gzxin 发表于 2015-4-8 20:01
1.陈赓部没有去过陕北(虽然曾有计划,但未执行)
2.不以结果来说那用什么判断?领导能力就是能比一般人 ...
领袖也是人,是人就有局限.莫夸大领袖的高瞻远瞩的效果.在47年国军普遍步步为营,不轻易突前的格局下,TG靠扯动单独吃一路的惯用手段不灵了.主因就是兵力不足,增援的一来就是几个军几个师,少则2,3万,多则10来万.而此时刘邓能随时调用的兵力也就4,5个纵队10来万,陈粟1,3,4,6,8,10,特,广,8个纵队,普遍存在减员,兵力不足,也就10多万,比刘邓多些.如刘邓不南下,陈粟因山东根据地缩水,跳出外线,留许世友守内线.陈粟依托刘邓晋冀鲁豫根据地,两大野战军配合歼敌,总比刘邓大别山,陈粟鲁西,许世友胶东,相互分隔好吧?
辽海秋风起 发表于 2015-4-7 13:05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证明自己眼光独到
领袖也是人,是人就有局限.莫夸大领袖的高瞻远瞩的效果.在47年国军普遍步步为营,不轻易突前的格局下,TG靠 ...
事实上最终是老毛取得胜利,老蒋兵败如山倒,最终逃到台湾
kongchao19 发表于 2015-4-9 10:16
事实上最终是老毛取得胜利,老蒋兵败如山倒,最终逃到台湾
你这是抬杠了,就像楚汉相争,刘赢了,但你能说刘样样强于项?刘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之类?刘的胜利不是刘个人的,而是全体的智慧.如果看看毛给各军区首长的电报就知道,毛的内容往往是,拟这样这样可行否?如不行,你们自己灵活掌握等等.这不是等于没说吗?大别山是毛严令,都陕北危矣了,你刘邓还等什么?淮海前,若不是粟裕提议,10万主力不过江,留江北打大仗,可能有淮海战役吗?解放战争本来就是比Tg和KMT谁的错误少.无疑,光头错误连连.但光头的错误不是毛决策英明的必然.
中野跃进大别山的确是神来之笔,揭开反攻的序幕
如果没有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延长是肯定的,失败是没准的
现在有人跑出来说什么跃进大别山是错的,估计都觉得根据地的资源都是无穷的
天蝎米罗9A63 发表于 2015-4-9 09:30
领袖也是人,是人就有局限.莫夸大领袖的高瞻远瞩的效果.在47年国军普遍步步为营,不轻易突前的格局下,TG靠 ...
不一定,还是南下的好。这就是眼光长远的问题了
淮海战役吃了不少硬骨头…最后还进军西南.西藏这么难走的地方